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太平湖;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植被处理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96-02

1 项目背景

为保护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的水环境,改善区县城区及近郊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黄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区县项目)。本设计所在地太平湖湖滨带(龙门乡段)位于322省道东侧沿岸及西侧局部山麓,南起龙坑桥南,北至俞家新村附近,全长约1.3 km,面积约7.2 hm2。

2 发展目标

一是去除核心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及对湖滨带的各种不合理的侵占,恢复湖滨带健康的物理基底;二是恢复工程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规律性:建立健康的湖滨带生态结构,使湖滨带生态系统由失调的病态恢复为正常的良性循环状态,并能正常发挥其各项功能[1-2];三是恢复工程区湖滨带的截污、过滤和污染物的净化功能,削减面源污染负荷,降低入湖污染物量;四是恢复工程区湖滨带的景观优美性,改善与美化滨湖环境,促进太平湖旅游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总体定位

一是以龙门河水系为生态基地;二是以本地历史人文资源为文化特色;三是具备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游憩休闲等服务功能。

4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包括“一湖”、“两线”、“三脉”、“五节点”,其中“一湖”:太平湖;“两线”:湖滨游览线、湖上游览线;“三脉”:水脉、绿脉、文脉;“五节点”:茶香竹韵、双亭春晓、龙门揽月、金沙碧浪、渔舟唱晚。

5 详细设计

5.1 茶香竹韵

景观上主要体现出“茶”与“竹”2个当地的特色物产。以322省道南侧的山峰为背景,借景层次感丰富的茶园以及姿态丰盈的竹子,打造大气、简洁的入口景观。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上,立面突出仿竹的景观柱列,并结合仿流水山石的跌水景观,为游客营造轻松、愉悦的山野景象。同时,在景观柱列的另一端设置鲤鱼的雕像,体现“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

5.2 双亭春晓

双亭为原有景观建筑,但外观已经损坏,景观效果不佳。设计建议修整,结合周边铺地,打造一处适合游人驻足赏景、凭栏远眺的节点景观。在园路的材质上,利用青石板等自然石材与木栈道相衔接,以丰富游人的感观。在植物设计上,进一步加深春景的效果,利用碧桃、早樱、垂丝海棠等开花小乔木,结合春鹃、金森女贞等灌木,沿岸种植鸢尾、菖蒲等花形优美的水生植物,体现春花浪漫的景观特点。

5.3 龙门揽月

位于沿岸地形较宽处,相对有利于景观营造。结合弧形的地形特征,建造有弧度的亭廊建筑,既能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又能多角度观赏太平湖美景。此处湖面较为宽阔,在炎炎夏夜,湖风送爽,游客在此赏月品茗,可称为龙门一景。

5.4 金沙碧浪

得名于此处原有一片金黄色的沙滩,新旅游码头建筑以徽派建筑坡屋顶为景观元素,结合现代的工艺,利用轻钢结构以及玻璃幕墙,打造与环境相融与文化相通的建筑形式[3]。植物以秋色叶树种为中心,突出植物色彩层次丰富、姿态优美的特点,选择黄山栾树、银杏、榉树以及鸡爪槭、红枫等树种。水生植物选择芦苇、芦竹等挺水植物,以丰富沿岸景观。

5.5 渔舟唱晚

以餐饮为特色,同时在节庆时可打造民俗活动,如以打年糕、包粽子吸引游客。植物景观突出冬青的特点,以茶花、梅花、构骨球等冬季观花、观果的植物为主要特色,与西侧的山林绿地相呼应,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观效果。

6 高程112~115 m工程措施及植被处理

6.1 西岸112 m水岸线

工程措施:松木桩+柔性生态带。植被处理:可选用漂浮植物荇菜和菱(需界定范围)、沉水植物苦草、菹草、黑藻。

6.2 西岸115 m水岸线

工程措施:叠石固土。植被处理:可选用乔灌木及挺水植物相结合,如水杉、落羽杉、芦苇、菖蒲等。

6.3 东岸115 m以下水岸线

工程措施:局部叠石挡墙或浆砌毛石或做漫滩处理营造多空隙环境。植被处理: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挺水植物相结合,如苦草、睡莲、芦苇等。

6.4 东岸115 m以上水岸线

工程措施:局部叠石固土。植被处理:增植早樱、桃花等春花植物。

7 服务设施规划

服务设施一方面为旅游休闲活动提供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其自身也应成为旅游地吸引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与各个节点的主题定位相呼应,形成自身的主题和特色。同时,按照人们对不同类型服务设施的需求,确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科学布点,形成网络,方便游人。①入口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商业设施、餐饮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②景点综合服务设施:如小型停车场、商业设施以及餐饮设施等。③沿线小型服务设施:如公厕、小卖部、垃圾桶、小型茶座、休息亭廊以及座椅等。

8 结论

太平湖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是对现状环境进行保护、整理。本规划设计方案力求减少对湖滨带的各种不合理侵占,恢复湖滨带健康的物理基底,恢复生态系统的规律性,建立健康的生态结构,改善与美化湖滨环境,促进太平湖旅游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5]。

9 参考文献

[1] 王超琼,师和新.浅析生态修复中的植物景观[J].景观设计,2014(1):104-107.

[2] 孔杨勇,夏宜平.沉水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J].中国园林,2005,21(6):65-68.

[3] 刘学勤,邢伟,张晓可.巢湖水向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实践[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S2):51-55.

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2篇

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生态修复是一种时间长、见效慢的工程,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的投入资金,才能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因此,在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当中必须考虑到方案措施的经济性与可行性,所制定的修复方案应该在国家和当地政府能够承受的资金范围之内,超出资金范围的或者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根本没有实施的意义。这就需要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各项措施的成本,制定稳定的、持续的生态修复方案。

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原则

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目的。以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为例,除了要重视各种植被与水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之外,还应在方案中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化开发和利用提出具体的措施,并综合利用各种工程、生物措施,使方案能够保持当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保护措施上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特殊性,决不能照搬所谓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应该在消化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措施方案。

修复模式长期化的原则

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续性的生态修复措施才能慢慢的恢复以前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各项生态修复措施,将生态系统保护的观念贯彻到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当中去,制定详细的生态修复规划,全面设计生态修复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各个关节,并能长期执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生态修复的效果。

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模式分析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对干旱地区生态破坏形式的认识,认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工矿园区生态修复模式

新疆是我国资源大省,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而目前正处于各种工矿园区的开发建设,由于气候干旱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资源开发开采过程中受到开发形式、粗放生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工矿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的修复,应该采取工矿生态修复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主要是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地貌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一般要求,重点做好工矿区水土保持和保水护土工作。这些措施既可以保证生态修复的进程和效果,又可以恢复干旱地区土地的生产能力,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目前,工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非生物或环境要素的恢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工矿区土壤的恢复,包括表土转换、土壤改良等措施。

(2)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先锋种种植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等等,主要是合理配置工矿区的固氮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修复技术,这种生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从中找到最适合工矿区生态修复需要的措施。

2荒漠—绿洲区生态修复模式

新疆的荒漠—绿洲区是绿洲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的耦合带,这一地带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成为干旱地区生态破坏退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在荒漠—绿洲区的生态修复当中应该以绿洲区的保护作为第一道屏障,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工程措施当中,应该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干旱地区薪碳问题和建筑材料问题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这些材料在原来的生活习惯当中主要取材于干旱地区的各种植物,如胡杨等等,因此在荒漠—绿洲区生态修复当中,满足当地居民薪碳和建筑材料的需要能够大大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荒漠—绿洲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防风固沙工作,主要工程措施有建设防风、防沙林带,设置网格沙障固沙措施等等,这些都是富有成效的措施。

其次,在生物措施方面,一方面要保护好荒漠—绿洲区过渡地带的各种植被,种植一些与当地气候、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如胡杨等,在此基础上施行“退耕还林(草)”,注重调整人地关系,同时减少绿洲放牧数量,实行牲畜圈养,减少牲畜对草场的破坏。

3干旱地区水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模式

水是万物之源,有水万物才能生存,水生态系统对于干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做好其它生态修复模式的必然要求。在干旱地区水生态系统修复当中,关键是做好水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在这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法”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各大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之外利用管道将污水排放到沙漠地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干旱地区城市污水的排放问题,又能解决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透过地表的净化能力还能涵养干旱地区的地下水,改善干旱地区的水循环系统。

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3篇

矿产资源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矿产资源补偿是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因此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机制已经基本完善,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及税费问题等。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并结合国内已有的矿产资源补偿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征收

当前,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我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对于解决矿产开发对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

1.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还未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规范,且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少合力,相互之间联系不密切。另外,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各个地方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指导规范,这就导致两者之间衔接不紧密,从而致使补偿机制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1.2生态补偿费用征收困难生态补偿费是为了尽可能修复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而收取的一项费用。虽然近几年国家提出了生态补偿费概念,但是部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真正进行实施,而且生态补偿费的费率较低,难以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发展规律;其次,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每个地区的生态补偿费征收标准不一致,因而导致生态补偿费用的征收较为困难。

1.3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有待完善保证金的制度规定矿产资源开发之前要预先提交相关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在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意见后要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同时要在关闭矿产或者进行矿产开发权转让时将相关文件提交上级部门进行验收。当开采方不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时,上交的保证金可以用来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待验收合格后将剩余的款项退还。

1.4矿产资源开发补偿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矿业资源开发补偿金是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有力保障,有效的补偿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对于开展后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各项经济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核算评价系统的应用条件,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得到相关专家的审核后建立起有效的效益评价体制。

二、新时期我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构建与完善

新时期我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构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其框架如图1所示。

2.1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及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及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我国矿业资源中的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内容,要在现行的税费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得税费向生态环境修复方面进行倾斜,进而能够为生态补偿提供多元化的资金途径。

2.2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对于各地区的矿区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按照公司管理、政府监督的原则贯彻实行;加强与生态恢复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政府部门要制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方案,并由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担相关生态修复费用。

2.3充分运用市场和社会参与机制,拓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资金多元化渠道首先,应在各地区建立公司化的运行系统,成立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公司,并且由该公司进行资金运转,项目施工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公司具有自主经营权,可以独立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充分运用市场和社会参与机制逐渐摆脱政府主导机制。其次,要拓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公司可以发行债券以及股票进行融资或者向银行进行贷款从而进一步壮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同时要不断摸索矿山在项目实施过程的市场化模式,在矿产资源区建立相关利益机制,做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市场化最大限度的开采矿区资源并且做好补偿工作。

2.4完善生态补偿费制度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相对分散,每个地区对于生态补偿费的收取标准制定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地区更是由于种种因素而取消可生态补偿费,导致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护。因此为了完善生态补偿费制度,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以达到统一的目的。

2.5合理规划“权利金”设置征收权限我国目前的征收权力较为集中,由于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的费率较低,因此要合理规划权利金并提高相应的征收比率;另外,征收权限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相关体系基本成熟但是仍存在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生态补偿费用征收困难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于矿产资源补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及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等内容。其中,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中的难点是税费机制问题,对待这一问题需要针对现行的税费机制进行改革,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做到取之于民,得益于民,进而实现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雁琴,李旭东,宋岭.试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资源税费制度改革[J].税务与经济.2010(01).

[2]钟自然.中国矿业税费制度及其国际比较分析[R].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2009.

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4篇

【Key words】Electroplating industry soil remediation bioremediation combined remediatio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1 前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电镀行业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由于电镀行业使用了大量强酸、强碱、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工艺过程中排放了高毒物质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危害。尤其是重金属镍污染后果相当严重,镍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直接进入血液的镍盐毒性较高,胶体镍或氯化镍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枢性循环和呼吸紊乱,使心肌、脑、肺、肾出现水肿、出血和变性,长期接触、吸入或注射镍化物均有致癌作用。电镀企业关闭后遗留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然而如何针对性地有效进行修复治理,是人类面临的又一大问题。电镀厂污染场地属于重污染行业污染场地,急需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壤修复[1]。

本文通过对某电镀厂厂区土壤样品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和修复治理方法的探讨,为进一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工作以及合理规划和利用该场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改善和提高当地城镇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也将具有重大意义。

2 企业基本情况

该电镀厂于2003年3月投产,厂区面积约3500m2,主要从事各种五金件产品的来料电镀加工。全厂共3个电镀车间,8条电镀生产线,其中7条半自动电镀生产线、1条全自动电镀生产线。主要镀种为镀锡、镀镍、镀铬、镀锌。电镀加工产品方案见表1。

使用的主要原辅料有金属镍板、硫酸镍、氯化镍、电解铜、硫酸铜、硫酸、盐酸、铬酐、氰化钠、氰化亚铜、氰化钾等。产生的电镀废水经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当地电镀行业环境整治要求,该电镀厂已停产待迁。

3 土壤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为了解该电镀厂所在地土壤污染现状,委托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对其厂区土壤进行了监测。

3.1 监测项目

pH值、总氰化物、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汞等。

3.2 监测地点

厂区废水处理站边和电镀车间旁各设一个采样点,编号分别为Z1、Z2。按0~20cm、40~60cm、80~100cm采样深度各采一个样品,对应样品编号Z1-1~Z1-3和Z2-1~Z2-3。

3.3 监测结果

厂区土壤样品监测结果见表2和图1。

表2 厂区土壤监测结果

图1 土壤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图

土壤样品监测结果表明,除镍指标外,其余指标监测值均符合《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表A.1部分关注污染物的土壤风险评估筛选值中的住宅及公共用地筛选值。

土壤监测结果镍超标原因主要为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镀镍等工序,生产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镍等重金属。车间地面、排水沟渠等没有按规范进行防渗处理,镀镍废水没有进行有效收集容易渗漏到地面,等等,各种因素导致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根据《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以及有关文件要求,企业场地需要进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

4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生物修复方法因其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被公认为是生态友好型原位绿色修复技术[4]。生物修复方法主要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

4.1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稳定、植物提取、植物挥发等类型[5]。植物稳定是利用植物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但是随着时间或环境的改变,可能仍会发生渗漏和扩散,这种方法并没有减少重金属的含量,只是改变了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植物提取是指利用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超积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重金属转运储存在地上部分,然后通过收获地上部分进行焚烧,来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植物挥发是指利用植物吸收、转运、积累、挥发来去除土壤中一些挥发性的重金属[6]。

4.2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以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某些微生物能代谢产生柠檬酸、草酸等物质[7]。这些代谢产物能与重金属产生螯合或形成草酸盐沉淀,从而减轻重金属的伤害。Siegel等研究表明,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来溶解重金属以及含重金属的矿物[8]。微生物修复的局限性在于:微生物有些情况下不能将污染物全部去除;微生物对环境的变化响应比较强烈,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大大影响微生物修复效果。

4.3 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

鉴于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各自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不足,植物与微生物联合技术通过发挥植物和微生物各自的优点,最大限度弥补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不足,有效提高植物修复的效果。土壤中许多细菌不仅能够刺激并保护植物的生长,而且还具有活化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能力。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耐重金属污染并保护植物生长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在Zn、Ni、Cd和Co存在的条件下产生抗生素细菌的细胞不具备稳定的基因,但是位于染色体外能够自动复制的环状DNA分子,可以有效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同时能够刺激并保护植物的生长[9];Ma等成功地从Ni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耐受重金属污染的细菌,并发现这些细菌在较高水平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能够促进植物生长;Idris等在遏蓝菜属植物Thlaspigoesingense根际分离出大量对Ni耐受性较强细菌,包括Cytophaga、F lexibacter、Bacte2roides等,这些细菌可以明显提高Thlaspigoesingense对Ni的富集能力[10]。虽然菌根化植物抗逆性强、吸收降解能力强,但不容易获得,因此,菌根与植物修复体系的选择与建立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也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恢复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1]。

5 结论与展望

生态修复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探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km2,目前,尚需治理的面积近200多万km2。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高要求,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利部提出了“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水土流失防治新思路。几年,生态修复的实施,与传统的综合治理相比,其效果更为明显。但从长远来看,生态修复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既要认清破坏生态环境的症结所在,又要注意解决好相关问题。

1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人所共知,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我国人民千百年来靠广种薄收、乱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分掠夺自然资源生存。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土和植被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土地不合理耕种,加上长期形成的广种薄收的陋习,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之中。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

生态修复的理念是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消化能力和组织能力对系统所承受的破坏进行长时间的调节修复,缓解系统外部负荷,实现生态系统的规律性演变,最终是整个生态系统重新恢复正常状况,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生态修复应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是指在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机能,另外辅助一定程度上的人工调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机能,从而改善生态系统受损的状况并能对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及措施

3.1普及国策宣传强化环保观念

在此方面应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国策的宣传力度,普及该方面的基本常识,让人民意识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人民自发地退耕还林还草,圈养畜牧,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也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示范点的建立让人民更轻易地了解到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应该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常识,是人民从小形成环保意识;最后还应该大力发动各种媒体进行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如发放环保手册、公益广告等。

3.2坚持防先于治加强执法力度

应合理运用经济措施和行政措施在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予与加强巩固,丰富其物种组成,加强其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封山禁牧,使地表植被自然恢复,这种方案相对来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未发生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流域地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采土取沙、毁林开荒等不法行径的监管和惩罚,强化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3.3制定修复计划因地制宜治理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的状况也差异较大,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总理应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域特点定制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修复计划,划定治理区域、统计治理面积、确定修复方案,预算修复成本和年限,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区、分时治理。水土流失发生的种类不同,采取的举措和实施方案也应当与之对应不同,可根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措施的优势,先规划铺设草本植物,结合低等灌木和根系较发达的乔木的种植。总而言之,让不同植物协调搭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机构,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建立生态试点发展修复技术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针对生态修复的理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但终究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我国专家往往过于看重植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忽略了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的规律,忽略了对土层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因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科研潜力,因此我国可以多处建立生态系统试点,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试点水土流失的现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试点的研究评价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5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生态修复区大多分布在山区,同时也多是贫困区,区内农民群众的生活收入基本依靠土地,生态修复的实施一般会加剧修复区内的人地紧张状况。只有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才能为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生态修复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同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广受生态学专家和环境研究者们的关注,经络许多年的科研和实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已日渐成熟,但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需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探索。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有机地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地方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同时应尽可能低发动广大人民都参与其,共建美好家园、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荣强. 矿产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河北水利. 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