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瘤化疗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补肾化瘀方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044-0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浆细胞恶性增殖,伴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产生为特点的疾病,其发病率占肿瘤性疾病的1%,占血液系统疾病的15%左右,发病的中位年龄为65岁左右,临床常见以骨痛,贫血为先发临床症状。随着研究的推进,硼替佐米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2003年己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MM的临床治疗。在2007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的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己将硼替佐米推荐为骨髓瘤的一线用药[1]。P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作为目前临床上新的化疗方案,越来越普及,笔者所采用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MM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西医入组患者:入组患者为2013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血液科初诊为MM的病人共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男:女=1.533。中位年龄为62岁。其中IgG型22例,IgA型15例,IgM型1例。根据D-S分期系统,II期5例,III期33例;根据R-ISS分期系统,I期2例,II期18例,III期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张《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入组患者:参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中药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筛选证型为肾虚血瘀者,主症为身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次症为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头晕,汗出,食少,眠差,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或沉弦。根据自拟肾虚血瘀证候标准。符合主症3项或主症2项(必须含有腰膝酸软)、次症2项即可诊断[4]。有2位副高职称以上临床医师认定为该证候。
1.3治疗方法
1.3.1西医治疗硼替佐米(1.3 mg/M2)IH D1,D7,D14,D21,地塞米松40 mg或20 mg,po D1-2,D7-8,D14-15,D21-22.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双磷酸盐药物抑制骨破坏,保肝护胃,营养心肌,营养神经药物,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4周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
1.3.2中医治疗中药选用本科经典方-补肾化瘀方组方:黄芪18 g,当归9 g,白术12 g,猪苓24 g,蜈蚣2条,白花蛇舌草18 g,杜仲12 g,续断18 g,枸杞子15 g,榭寄生18 g,阿胶10 g,泽兰15 g,木香12 g,大腹皮12 g,苦参9 g,薏苡仁24 g,炒枳壳12 g,莱菔子12 g,炒麦、谷芽各18 g,马齿苋18 g,砂仁12 g,甘草6 g。肾阳虚甚者加入菟丝子、狗脊,阴虚甚者加入熟地、知母,血瘀明显者加入莪术,红花,乳香,骨破坏或腰痛明显者加入补骨脂、骨碎补。水煎200 mL,早晚温服各1次,4周为1疗程,口服2个疗程。
1.4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1.4.1观察指标骨痛缓解症状,骨髓瘤细胞占比(骨髓涂片),骨髓缓解情况,血液学不良反应等。
1.4.2疗效标准骨痛症状进行VAS评分,治疗前后对骨痛症状行VAS评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西医骨髓缓解标准:(参考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5]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2组疼痛VAS评分前后比较见表1。
2.22组治疗后骨髓中瘤占比见表2
2.32组治疗后疗效评价比较见表3。
2.4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通过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1后均可以完成相应化疗。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骨髓恶性疾病,归于传统医学“骨痹、骨蚀、虚劳”等范畴,目前对于中医证型划分,仍是众说纷纭,尚无统一标准,但对该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肾虚血瘀”,是学界的共识[6],本研究立足于该证型,并根据科室经典方加减变化,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硼替佐米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经过10余年的临床检验,其疗效得到了医疗界的肯定[7],并占据了MM治疗的主导地位。
从本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相比对照组,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的骨痛症状,减轻肿瘤负荷,增加有效率,补肾化瘀方中选用杜仲、续断、补骨脂,骨碎补等药物,现代药理学证明,选用上述药物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增加,减少骨质的破坏。中医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肾虚为本,瘀为标,邪毒为因,疾病后期中医证型复杂,但都会出现血瘀,中医辨证施治,方中加入当归,蜈蚣,或加入莪术红花,活血化瘀,提高疗效,此外,方中还加入了健脾利水之药,临床可以发现,骨髓瘤病人代谢功能差,加入木香,砂仁,炒麦芽,炒谷芽等中药可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以补肾化瘀方为基础,选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静,吕勤.国内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5):619.
[2]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2-235.
[3]卫生部.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390.
[4]张翔,周郁鸿.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诊治概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24.
[5]中华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54(12):1066.
鼻腔、鼻窦肿瘤可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包括状瘤、血管瘤、骨瘤、神经源性肿瘤等。这类肿瘤基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鳞癌,其次是腺癌和腺样囊性癌。这类肿瘤会发生转移,危及患者生命,要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以下重点介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防与治。
说到鼻腔、鼻窦肿瘤的预防,就要先了解鼻腔、鼻窦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目前,恶性肿瘤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但和慢性炎症的刺激、接触致癌物质以及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恶变(如状瘤)等因素有关。
有鼻部炎症时,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避免炎症反复发作。同时,要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重金属、苯和油漆等。若由于工作关系必须接触这类物质,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果患了鼻腔、鼻窦状瘤后,要及时手术,术后要及时复查,以防恶变。
一旦发现血涕症状,应该及时找耳鼻喉科医生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适当处理。患者本人可以观察血涕是偶尔一两次还是长期持续,是单侧还是双侧,是从前鼻孔擤出还是从鼻后部回吸出来,是仅在早上起床后出现还是一天到晚都有,是血丝附于分泌物中还是涕血充分混合,血涕是否带有恶臭,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头痛、眼球运动障碍、颈部肿块等),还应观察血色的鲜暗、血量的多少等。掌握以上情况,对医生明确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以目前的医疗条件,要查出引起血涕的原因并不难,除了鼻腔、鼻窦、鼻咽部的常规检查外,还可借助鼻内窥镜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出凝血机能、血清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等。如怀疑为癌肿,还可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的结果来确定。
【关键词】 肿瘤显像;诊断;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31-02
1骨骼肿瘤
癌细胞转移到骨骼时局部常有溶骨反应,溶骨区的周围则常有修复性成骨反应, 因此参与骨代谢的骨显像剂被成骨区浓聚, 从而可早期诊断转移;一些转移灶因直接产生成骨反应而可被直接显示;主要发生溶骨反应时,需大到产生“冷区”时才能被显示,早期则常被正常骨组织掩盖。骨骼的各种原发性良恶性肿瘤和骨折也有上述各种反应及表现,故鉴别诊断应结合病史、病程、局部治疗情况,结合病灶的浓聚变化、病损数量与形态、发生部位,结合骨外浓聚情况和特殊表现。骨显像出现下列表现时多考虑为恶性:新病灶,不断增大、增浓,不对称,稀疏、缺损,中央稀疏浓聚,肾脏放射性明显减少或消失,病灶X 线摄片阴性,远离关节和侵入骨髓腔,椎体病变累及椎弓根,软组织放射性摄取,奇形怪状,肋骨上或下缘索状浓聚。考虑为良性的情况有:椎间盘、肋软骨交界处等关节旁骨质,椎骨之横突、棘突和椎小关节等部位的病变,以及相邻肋骨同时出现多个病灶。但胸膜恶性间皮瘤的肋骨转移灶则常同时兼有良性样表现。
2胸部肿瘤
2.1肺部孤立性结节定性一般认为肺部孤立性结节有50%~60%为良性,CT认为恶性而被切除者仍有20%~40%为良性。经透视、CT或超声引导下对结节进行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可达25%,而支气管镜难于对周围型的小结节进行活检。FDG肺部结节定性最早被认可,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3%、90%、91%和90%。肺部恶性结节者SUV明显高于良性患者(5.6±2.4 vs 1.7±1.2),T/NT比值可大于6。FDG假阴性主要见于病灶过小、治疗后活性减退、低代谢的类癌和部分细支气管肺泡癌,假阳性最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其它有嗜酸性肉芽肿、结节病、肺炎、肺浓疡、炎性假瘤, 少见的有组织浆细胞病、曲霉病、肺寄生虫病、神经鞘瘤、棘球属囊肿、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腺瘤、良性间皮瘤、软骨瘤等。进一步鉴别良恶性的方法有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和加做延迟相FDG检查,后者在恶性病变中SUV比早期可增高10%~20%,良性病变则有所下降,其中延迟相中SUV下降的意义要大于升高者。由于灵敏度高而特异性偏低,现在认为,对一个FDG摄取较低的结节可予X线定期随访,而高代谢者应考虑为恶性,但如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应予细针穿刺。
2.2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可能是增生或炎症性,而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则可能已经存在转移。纵隔镜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虽比CT要高,但这种创伤性的分期仍使5%的患者遭受了不必要的手术。FDG检查定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可达82%(同组病人CT仅52%),使40%的患者改变治疗方案。肾上腺转移可能是NSCLC的唯一转移部位,但NSCLC病人孤立性肾上腺结节中,53%是肾上腺瘤而非转移灶,FDG检查能成功地鉴别肾上腺结节性质。FDG全身PET定性骨转移灶的正确性要高于常规骨显像,但定性脑部转移的准确性较差。综合各家结果,FDG显像在NSCLC的术前分期中,敏感性为82%~100%,特异性为73%~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85%和81%。
2.3食管癌在食管癌的分期和再分期中,PET诊断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较低,对N0、N1期患者帮助不大,但可用于诊断远处转移,减少20%不必要的手术,对正确选择手术对象有一定的价值。
2.4疗效随访和诊断复发在治疗有效的病例,FDG检查能在CT提示肿块缩小前就显示活性减退,在疗效不佳的病例,尽管常规治疗已经结束,但仍可见病灶高度摄取FDG。在诊断复发时应注意鉴别胸膜手术或胸腔化疗后患者的轻度非特异性摄取表现。
3脑部肿瘤
适用于颅内占位辅助定性、原发性脑瘤分级和预后分析、脑瘤疗效监测和治疗后坏死与复发灶的鉴别。
FDG检查不能区分脑瘤的组织来源,但可提示恶性程度。I~II级神经胶质瘤放射性低于灰质,III级与灰质相似,IV级明显高于灰质。在脑膜瘤中摄取量的改变可早期预示病情发展。脑转移性肿瘤的FDG摄取通常很高,但也有个别为低代谢者、仅略高于白质。
识别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的病灶,有时需要CT和MRI的提示、计算病变部位与脑白质或与对侧皮质计数的比值。任何高于脑白质的放射性分布,即使低于皮层也应视作高代谢、判作恶性。
通常放疗部位重新出现放射性增强是局部复发的证据,但应注意放疗后坏死区域可能产生的肉芽组织也会摄取FDG以致产生假阳性。
4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主要是鳞癌,多为局部淋巴结转移。FDG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有72%~91%和82%~100%。多种方法比较的文献都认为FDG检查结果等同或优于CT、MR和US。阳性的结果可改变疾病的分期,但受分辨率限制,结果阴性时并不能对治疗方案产生影响。PET对诊断手术或放疗后局部解剖改变或纤维化时的复发和再分期非常有用,灵敏度、特异性分别有80%~96%、81%~100%。应注意鉴别放疗后组织损伤产生的FDG摄取,有人比较了放疗后早期与12周的检查,诊断特异性可从61%到90%不等,另有人证实,放疗后一个月仍有FDG摄取的部位应考虑仍有肿瘤残留。
对头颈部转移性肿瘤,头颈部以外的原发灶探测率有50%,但对头颈部的原发灶识别率仅15%。以往,高的假阳性率主要来自于过度判读,现在,CT-PET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5乳腺癌
主要用于乳腺癌腋窝、内乳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探测、肿瘤分期。Schirrmeister等报道117例乳癌腋淋巴结转移探测的灵敏度、特异性为79% 、92% (同组临床诊断为41% 、96%),并对7例远处转移作出了正确诊断。Adler报道对腋淋巴结转移灶探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0%和100%,一项多中心研究的结果均为96%,如在I、II期患者有同样结果,则阴性预测值可达90甚至95%以上,由此用FDG诊断腋淋巴结转移可望取代腋淋巴结切除术。另据文献综述,FDG检查可改变24%以上患者的治疗方案。
FDG对硅胶植入整形、致密或穿刺不成功者的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Schirrmeister报道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为93%、75%,多病灶探测灵敏度、特异性2倍于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测(63%、95%vs32%、93%)。Yutani对4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FDG和MIBI断层显像的比较,发现FDG诊断乳癌的灵敏度与MIBI相似,但T/N 比值显著高于MIBI(6.01±3.08 vs3.48±1.21,p=0.01)。
6肝癌
主要用于诊断转移性肝癌和部分的原发性肝癌。各种转移性病灶可高度摄取FDG,与正常肝组织放射性比值很高,肉眼容易分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摄取FDG的程度随着细胞内己糖激酶和6-磷酸-葡萄糖酶活性不同而异,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其中放射性低于、等于和高于正常肝组织的患者约各占30%。对于低代谢者,诊断应结合肝脏胶体显像,正常或高代谢者,FDG可以用于诊断远处转移、疗效随访和预后分析,正确排除肝外转移,对决定是否进行肝脏移植治疗有重要意义。有人总结了110例≥1cm的肝脏肿块FDG检查结果,将SUV>3.5、T/NT>2.0视作阳性,转移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等良性肿块、肝脓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6/66)、100%(8/8)、70%(16/23)、0%(0/10)和33%(1/3)。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