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勘查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贺兰山; 宁夏
中图分类号: P578.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28-03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多个地勘单位在贺兰山北段开展了以找金为主的地质找矿工作,发现了黄河跑马崖的砂金矿和牛头沟地区的石英脉型金矿及一些金矿化点,但仅局限于以砂金和石英脉型金矿的勘查找矿工作。90年代后期,地质勘查人员在牛头沟、梁根地区发现一些含金蚀变破碎带,分析认为蚀变破碎带可能是金的有利赋矿部位,进而转变为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的找矿研究工作。2008年在牛头沟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普查找矿工作,进一步确定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存在。在通过遥感地质异常解译、1:1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矿产地质调查、矿点检查及综合研究等工作,发现了大量以Au为主的Cu、Pb、Zn、As、Co、Ag等综合异常,认为在贺兰山北段地区都存在类似牛头沟金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条件,并初步圈定出八个找矿远景区。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①
贺兰山北段地处天山-兴蒙造山系与贺兰山-龙门山南北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的北段(图1)。基底由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变质岩、花岗岩等结晶岩系组成,主要有角闪岩、变粒岩(片麻岩)变质建造,同时伴有S型花岗岩侵入,由此构成裂陷带基底结晶杂岩系(宗别立岩群)。贺兰山裂陷是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陆块间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期间形成的一个以裂陷构造环境为主的北北东向槽状海盆地,在古陆壳之上,形成了自晚元古-早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地层,晚古生代开始至中生代末期该带大规模隆升,基底及上覆的上元古界―三叠系,连续沉积的盖层发生强烈褶皱变形、断裂,其中北段基底岩层及花岗岩大面积露出地表。基底的变质岩建造及S型花岗岩建造中,以韧性剪切断裂构造为代表的各类构造发育,岩层中金、铜、铅、锌、铁等元素在地层的深度变质作用过程中活化迁移,在构造的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1.1地层
贺兰山北段的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宗别立(岩)群,中元古代青白口系;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新生代第四系等。古元古代宗别立(岩)群在本区分布范围最广,为主要赋矿地层,区内主要金矿(化)点均分布于其中。
宗别立(岩)群地层呈东西向展布,属华北陆块的古老结晶基底,构造复杂,变质程度属角闪-麻粒岩相,混合岩化、花岗岩化较强烈。该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柳条沟组、柳树沟组、阿楞呼都格组、秃鲁根组,上述四个岩组的分布反映了主变质期的构造格局。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灰白色厚层变粒岩、浅粒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1.2构造
贺兰山北段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多次构造变形,因此褶皱、剪切带及各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有贺兰山东西两侧的北北东向贺兰山东麓大断裂、贺兰山西麓大(深)断裂和近东西向的正谊关大断裂,这些断裂都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其中正谊关大断裂的次级断裂(F1)为该区牛头沟等金矿床(点)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正谊关大断裂位于贺兰山北端,东西向展布,长约100km。断面呈舒缓波状,具先正后逆的断层性质。大部分地段向北倾,倾角70°-80°,个别地段有转向南倾之势。切割了所有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构造线。
1.3侵入岩
贺兰山北段侵入岩分布广泛,区域内混合花岗岩出露面积约300km2。岩石类型主要为中-酸性岩,基-超基性岩少量,个别见火山熔岩。地质时代分布,以早元古代混合(花岗)岩(Pt1γ)为主,原岩为侵入的花岗岩类。岩体呈岩基、岩株及岩脉状,与古元古代宗别立(岩)群呈混合交代接触,接触界线常与片麻理一致,呈过渡关系。以早元古代堇青含石榴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分布于勘查区中西部及东部。石榴石花岗岩仅在东南角有少量出露。
区内脉岩较发育,主要有辉绿岩脉、辉长岩脉、石英脉,本区石英脉与金矿化关系极为密切。
区内侵入岩与金矿化作用的关系尚不明朗,金往往赋存于古元古代变质岩之韧性剪切带和构造破碎带中。从区域化探资料来看,花岗岩的金、铜等平均值小于区域背景值。
2典型矿床地质特征②
通过2008-2010年的普查及研究工作初步认为,牛头沟金矿成因类型属于与构造-热液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区的金矿化有破碎蚀变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种类型(图2)。矿区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2.1矿区围岩基本特征
在金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第二亚群(Ar3Z2)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中寒武-下奥陶统阿不切亥组(∈2-O1a)含生物碎屑灰岩;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C2-P1t)砂岩、页岩和炭质页岩。蚀变岩型矿体上盘围岩主要为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第二亚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下盘围岩为中寒武-下奥陶统含生物碎屑灰岩和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炭质页岩。石英脉型矿脉围岩主要为古元古界宗别立(岩)群第二亚群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次为变粒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局部为混合花岗岩)在外貌上与侵入花岗岩相似,呈灰白-肉红的杂色,具花岗变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占30%)、钾长石(35%)、石英(25%)、黑云母(5%),见少量变质矿物石榴石和夕线石。矿物粒度较粗,大多数矿物粒度一般在3-5mm之间。
黑云母变粒岩,浅灰-灰黑色,块状构造,显微镜下呈中-细粒鳞片粒状变晶、变余碎屑结构,矿物粒径0.2-0.5mm,石英次生加大现象明显。主要由石英(50%)、斜长石(20%)、黑云母(15%)和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粉沙质-泥质组成。
2.2 F1断裂蚀变破碎带及矿体特征③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位于牛头沟金矿普查区的中部,矿体赋布于正谊关大断裂的次级断裂F1主干断裂破碎带内,受构造控制,为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类型(图3)。
F1主干断裂地表出露长约4.20km,破碎蚀变带宽30-90m,断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南北走向上延伸出矿区外,倾向280°左右,倾角60°-75°,为一逆掩推覆构造。
在蚀变破碎带内圈定的三个金矿体均赋存于F1断裂破碎带内(图2、图3),在地表出露长420m,最大垂深近500m,矿体平均水平厚度2.86米,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F1主干断裂一致,倾向280°左右,平均倾角63°。
矿化蚀变特征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偶尔见黄铜矿化的长英质碎裂岩。
2.3矿石特征
主要由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含金蚀变岩和含金蚀变碎裂岩组成。
硅化黄铁矿化含金蚀变岩:呈灰白色,地表矿化带多呈浅褐色。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偶尔见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绿泥石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具弱的片理化现象。也见角砾状矿石,主要由硅化岩的角砾被石英+黄铁矿热液脉胶结。黄铁矿多呈它形和五角十二面体形态,呈浸染状分布,粒径0.2-0.5mm,少量黄铁矿呈细脉-浸染状沿蚀变岩裂隙分布,黄铁矿可见碎裂现象。未见明金。
含金蚀变碎裂岩:其蚀变和矿化相对较弱,该类矿石呈灰白色。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绿泥石等。矿石构造主要为碎裂-角砾状,具弱的片理化现象。黄铁矿多呈它形和五角十二面体形态,呈浸染状分布,粒径0.2-0.4mm。少量黄铁矿呈细脉-浸染状沿蚀变岩裂隙分布。推测是变粒岩发生了碎裂-角砾化和热液蚀变-矿化现象。
Ⅰ号矿体中矿石含金0.27-2.47×10-6,Ⅱ号矿体中矿石含金0.34-0.75×10-6,Ⅲ号矿体矿石含金0.75-1.52×10-6,均属低品位矿石。
矿石的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重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榍石和白钛石。
2.4含金石英脉特征
石英脉型金矿分布于牛头沟普查区的北部偏西地区的古元古界老变质岩及混合花岗岩中,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现且进行勘查的金矿类型。矿区内石英脉较多、成群分布,在矿区内发现石英脉175条,其中含金脉体白色,具不同程度的黄铜矿化、孔雀石化和褐铁矿化及金矿化。脉体沿走向具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特征,明显受先压扭后张扭的断裂构造控制,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十分明显。脉石矿物为石英,金属矿物有金、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孔雀石、褐铁矿等,脉体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绢云母化。含金石英脉分布区存在有以金铜为主的铅、锌、银、砷等元素的组合异常。
175号脉是矿区内主要含金石英脉,地表出露长度350m,总体走向115°,倾向南西,倾角54°-75°,走向上呈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特点,地表控制长度170米。金品位0.54-3.78g/t,含铜0.38-5.68%;地表含金最高为21.2g/t;结合地表和坑道,矿体平均厚度0.48m,金平均品位5.97g/t。
3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3.1磁力场特征
1:10万航磁、1:5万地磁异常显示出两条近东西向的正磁异常带及小的磁异常,主要与大的断裂构造相对应。
正谊关大断裂将工作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较平稳的正磁场区。北部的大片负磁异常区显示有两条近东西向的正异常。出露地层多为古元古代宗别立群地层,同时有岩浆岩脉沿断裂侵入于老地层中,形成了明显的高、尖、陡磁异常。
3.2电磁测深特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加拿大生产的V8电法工作站,在牛头沟金矿普查区开展了1:1万瞬变电磁测深扫面工作,共计圈定出四个物探异常带。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及激电测深断面和CSAMT断面图,反映III号异常带东部分支与已发现的正谊关大断裂的次一级控矿断裂破碎带F1(I、II、Ⅲ号矿置)相吻合;该破碎蚀变带和I号矿体在南北走向上及600m以下仍有明显延深显示。此外,矿区西侧仍然存在与F1断裂破碎带相同的含金构造蚀变带,矿区找矿前景较大。
4地球化学异常特征④
通过对乌达、石嘴山车站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以Au、Cu为主的综合异常10个、以Pb、Zn、Ag、Au为主的综合异常和Au、Cu、Ni、Co、Cr、As多金属异常区4个。经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发现,这些异常大都位于有利于成矿的构造蚀变带或含矿岩系内。
在梁根-牛头沟一带通过20km2的1:1万化探原生晕测量工作,进行了12个元素V、Gr、Ti、Ni、Co、Zn、Cu、Pb、Zn、Ag、Au、As的R-型聚类进行了分析,发现单元素异常317个,综合异常13个。以Au=28010-9为异常下限,共计圈定出了5处金、银、砷、铜等组合异常,局部经工程验证与金矿体吻合较好,圈定出的异常带总体与物探电磁异常及构造蚀变带吻合较好,推断本区以金为主的成矿作用较好、较完整。同时据化探资料推断经历了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铅锌矿等的成矿阶段,成矿表现为多阶段、多期次的特点,符合金矿富集成矿的一般规律。
5金矿(化)带的分布特征
贺兰山北段构造蚀变矿化极为典型,且规模较大,矿化较连续,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特征。通过对乌达幅、石嘴山车站幅内开展的与金及多金属矿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根据地表铁(部分为铁帽)、铜、金矿点和矿化点分布密度及所处构造带的地质特征、物化遥异常分带等特征,在贺兰山北段初步圈定出金、金铜等多金属成矿带4个,确定成矿远景区8处。
多金属成矿带分布于宗别立群片麻岩、变粒岩及古老花岗岩接触带中,主要有牛头沟-梁根金铜矿化带,金最高含量339.52×10-9,异常呈北西向串珠状展布;哈尔木腾Cu、Au矿化带,总体呈北西向分布,以Au34、Au35-1、Au35-2、Au36异常最为突出浓集,元素含量高,有明显的浓度分带,Au最高25.7×10-9;北岔沟-柳葫芦沟金铜矿化带,Au以单点成群出现,伴有Pb、Zn、Cu异常,Au异常与Pb、Zn异常有分带现象;麦子井-树龙沟金铜矿(化)带,该异常呈北东向展布,此类型的金矿化都发育于近东西、近南北及北东向的断裂破碎带中。
6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前景
6.1控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
6.1.1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陆块与阿拉善陆块交界地带的贺兰山褶皱带北端,西部为阿拉善陆块,东侧为银川地堑。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褶皱,韧性剪切带及各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形迹复杂,加上本区地质发展特征是沉积岩石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及花岗岩化作用,并伴有动力变质作用等多种作用叠加。在此复杂的地质作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金矿(化)点,其大地构造背景上具备形成中型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条件。
6.1.2 地层条件
区内古元古界等古老地层广泛出露,区域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强烈,经过长期复杂的地层作用,形成了诸多金铜矿(化)点。古元古界宗别立群(Pt1Z),特别是下部的柳条沟组原岩为沉积岩,含金丰度较高,含金背景值为6.56x10-9,远大于其它岩类2.10-2.3x10-9,分析宗别立群柳条沟组沉积岩是本区的矿源层,本区构造发育,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强烈,具有金元素从矿源层中析出迁移富集成矿的外部条件,表明该区具有形成规模以上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和条件。
6.1.3岩浆条件
多期的岩浆活动是形成金矿的重要条件。首先岩浆岩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液,使周围地层中原来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矿化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化和迁移;特别是围岩为主变质期变质岩,经变质热液作用,矿化元素已部分活化,在岩浆岩的热能、热液作用下,金元素容易活化迁移出来。本区酸性岩浆活动,尤其是含斑、含榴黑云花岗岩,在成因上是重熔花岗岩,产出有一定深度,在岩体的外接触带伴有强烈的构造活动,为含矿溶液的迁移和矿源层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本区重要金矿化带多分布于花岗岩与围岩外接触带附近部位。
在花岗岩化作用后期,由于重熔岩浆的形成而产生了大量岩浆期后热液,为金的大规模迁移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从前期的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出,从变质岩(沉积岩)一混合岩化变质一重熔花岗岩,含金量呈逐渐降低的态势。上述资料说明金在整个花岗岩成岩作用演化时的迁移情况。当金进入重熔岩浆期后热液时,处于高临界状态,具有极强的溶解性,热液从高温高压区向低温低压区的薄弱构造带迁移时,产生各种蚀变作用,由此而使热液由原来的碱性变成弱酸性,由高温降为中低温,在弱酸性条件下金沉淀富集成矿。
6.2找矿前景浅析
6.2.1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贺兰山北段地区与金矿化有关的宗别立群广泛出露,各类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Au、Cu成矿条件良好。特别是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韧性剪切带在贺兰山北段的东部广为发育,通过近几年的遥感地质、化探、物探剖面测量、地质剖面测量、矿点检查、槽探钻探综合研究等方法手段,发现了数十个金铜矿(化)点,发现了大量的金、银、铜、铅锌综合异常,已确立了十多个找金远景预测区,其中牛头沟金矿断裂构造控矿明显,成矿深度大,以往勘查程度较低,主要以地表地质勘查和浅部探矿工程为主,经过普查已探获(333+334)金资源量近3吨。多数异常与已发现矿床、矿(化)点叠加成带展布,都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蚀变带,与区域构造-热液蚀变带密切相关,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在深部及其找金、铜也是极具潜力的,具备良好的成矿找矿前景。
6.2.2找矿信息丰富
目前贺兰山北段已发现金矿(化)点47处,其中地表金品位大于1g/t的矿点23处,金品位大于3g/t的矿点有12处。结合矿区及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信息、遥感异常特征及近几年的地质科研及找矿勘查成果等信息分析认为,贺兰山北段具有以牛头沟矿区为代表的成矿条件和地质特征,在贺兰山北段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应继续进行地质勘查及研究找矿工作,选择有利地段进行深部验证、找矿。
注释:
① 张连昌,薛国强,等.宁夏石嘴山市牛头沟金矿普查区成矿条件与地球物理勘查试范(科研报告).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11.
② 李红宇,等. 宁夏贺兰山北段牛头沟地区金矿调研报告.银川: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1995.10.
③ 李红宇 等.宁夏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预查地质报告.银川: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1997,10.
④ 谷守江等.宁夏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银川:宁夏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2008,12.
参考文献:
[1] 潘行适等.宁夏及邻区1∶20万地质图说明书[M].银川: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2004.
[2] 张本仁,赵仑山.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
[3] 杨振德等.阿拉善断块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与矿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及早研究部署,分解落实任务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更加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市政府第七次全会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生产作出部署,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煤矿企业调研检查、亲自参加重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作出明确指示和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于1月7日召开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月9日下发《*市煤炭工业局2009年工作意见》(昭煤发〔2009〕1号),对2009年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在此基础上,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产煤县区,与各产煤县区煤炭主管部门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
二、扎实开展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和“两会”期间安全工作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年初下发文件,对全市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和“两会”期间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并于2月27日召开全市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座谈会,听取各县区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市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和“两会”期间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作出安排部署。二是加强统计调度。建立了煤矿节后复工复产情况日报制度和“两会”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收集掌握煤矿复工复产安全工作情况,切实加强了应急值守工作。三是强化督查检查,促进工作落实。组成3个督查组,从2月23日至3月5日,对各县区开展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和“两会”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检查。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和“两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五个从严”要求(从严制定验收标准、从严落实人员责任、从严审查相关证照、从严监管特员、从严监管工人培训)”,严把复工复产验收关口,有力促进了节后复工复产和“两会”期间的煤矿安全生产。
三、克难攻坚,继续组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攻坚工作的意见》,把瓦斯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进煤矿瓦斯治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与市发改委、能源局、煤监*分局联合制定了《*市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开展全市煤矿瓦斯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提高瓦斯防治水平,保障安全生产。二是加大力度推进煤矿瓦斯远程监控联网工作。目前,全市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应装尽装,镇雄县、威信县共有48个煤矿实现了矿、县、市三级联网,市级煤矿瓦斯远程监控平台与省实现了瓦斯实时监控数据联网传输。其他县区正在积极推进县、矿联网工作。三是深入开展高瓦斯、煤与瓦斯诊断治理工作,督促高、突矿井开展瓦斯治理专项设计,制定治理方案。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四是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2对矿井,全面启动瓦斯治理“双百”工程示范矿井建设。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五是邀请重庆煤科院瓦斯治理专家,开展了全市煤炭主管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参加的瓦斯治理技术专题讲座。针对*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瓦斯事故多发的实际,于6月5日与重庆煤科院就开展瓦斯治理及煤炭开发技术合作进行座谈,拟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强力推进全市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六是全力推进煤矿技术管理。启动了全市煤炭行业专家人才库和煤矿技术档案建设工作。开展了规范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工作专项培训,共培训了4期、406人。
四、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在20*年各县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通过省级审批的基础上,把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切实加大了督促和指导力度。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分别于4月、6月开展了2次专项督查。每次组织工作组到县区检查工作,都把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作为重要检查内容来落实。局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重点县区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专题调研和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根据省、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公告了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制定了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实施意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整合协议签订、企业名称变更、采矿权变更、矿井改扩建设计等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3个煤矿变更了企业名称、41个煤矿变更了采矿许可证、104个煤矿签订了整合协议、9个整合主体煤矿与政府签订了整合工作协议、133个煤矿启动了地质勘查工作(其中48个煤矿已完成)、79个煤矿启动了矿井初步设计(其中5个煤矿已完成)。
五、深入开展杜绝煤矿较大以上事故专项整治活动
根据3月23日全市安全生产紧急视频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专项整治活动工作部署,制定了《杜绝较大以上煤矿事故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昭煤发〔2009〕13号),以“铁腕整治安全隐患,创建平安和谐煤矿”为主题,以“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从4月10日至7月底在全市开展为期100天的杜绝较大以上煤矿事故专项整治活动。各县区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活动领导组,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了专项整治行动相关工作。为推进活动取得实效,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我局牵头,与煤监*分局、国土局、公安局、安监局共同组成7个工作组,从4月7日至17日深入7个重点产煤县区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相关县区贯彻3月23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精神、开展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复工复产、“一通三防”、瓦斯治理、双回路建设等11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检查,共检查煤矿矿井40对,下达执法文书38份,查出隐患284条(其中:“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132条、顶板管理88条、机电运输37条、其他27条),对查出的煤矿隐患和问题督促相关县区落实责任人,切实加强了整改。
六、深刻吸取镇雄县茶山煤矿“5·15”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采取紧急措施推进煤矿安全生产
镇雄县茶山煤矿“5·15”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我们认真贯彻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和批示、5月16日镇雄五德会议、5月18日全市安全生产紧急视频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昭政电〔2009〕1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昭政办发〔2009〕70号)精神,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一是与煤监*分局联合组成4个工作组,对各县区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共检查矿井29对,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266条,下达执法文书34份,对2个煤矿实施了经济处罚,有力推进了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二是于5月25日将省联合调查组关于镇雄县茶山煤矿“5·15”重大瓦斯事故防范措施转发各县区,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整改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确保安全生产。三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年”和“三项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全市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年和“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再掀整治风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三项行动”,全面深化煤矿安全整治,立足于查大隐患、防大事故,以矿井“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措施落实、整合关闭矿井和“三超”矿井监管为重点,严查安全隐患、严处违法行为,对存在安全问题的矿井坚决停产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坚决停产整顿。四是开展清理打击煤矿违法违规建设和生产行为、清理整治煤矿通风安全隐患、清理打击煤矿“三超”“三违”行为等“三项清理”。
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五是建立“两项制度”,推动“两个主体责任”落实,推进管理到位。下发了《*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建立煤矿“一通三防”督查检查工作制度的通知》(昭煤发〔2009〕31号),对各级监管部门开展煤矿“一通三防”督查检查的内容、时间安排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下发《*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市煤矿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的通知》(昭煤发〔2009〕39号),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双承诺、双保证”制度,即:煤矿企业每年初向政府承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不发生煤矿事故。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事故,每死亡1人,向政府交纳10万元违约金;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每死亡1人,向政府交纳20万元违约金,并对事故煤矿实施关闭(停);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的,除向政府按每死亡1人交纳20万元的违约金外,关闭事故矿井。煤矿企业的年度度生产承诺书和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按昭政办发〔2009〕70号文件规定的时限内上报相关部门。政府同时向煤矿企业作出承诺,保证为煤矿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办矿环境。六是切实加强了汛期煤矿安全工作,严防发生水害事故。七是督促各县区抓紧制定应整合关闭矿井的关闭计划,对今年应整合关闭矿井严格按程序、按标准、按时限实施关闭。切实加强对应整合关闭矿井的严密监控,严防其突击生产引发事故。对因监管不力,导致应整合关闭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的,从严、从重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八是开展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于6月18日至7月2日组织各县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分管领导、执法人员、乡镇煤管所长、高突矿井及20*年以来发生过瓦斯事故煤矿的驻矿安监员共167人进行了以煤矿“一通三防”隐患识别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业务培训。
七、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相关工作
一是坚定信心,抓实措施,全力巩固和推进采煤方法改革、支护改革、装备建设、骨干煤矿建设等工作,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加大力度开展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依托市县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共开展培训97期、9307人次。其中:特员培训9期、994人;煤炭专业函授大专班3期、319人;瓦斯监控系统操作员培训6期、617人;指导帮助各县区培训新工人岗前培训79期、7377人次。三是开展煤矿转让承包清理整顿工作。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煤矿转让承包审查程序实施意见》,对清理规范煤矿转让承包行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组成4个工作组,于5月6日至5月11日对各县区开展清理规范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目前全市共有119个煤矿存在转让行为、1个煤矿有承包行为,其中:入股38个、收购49个、联合4个、重组28个;已办理相关转让手续的1*个、未办理相关转让手续的11个。对未按规定办理转让手续的,各县区正督促煤矿抓紧办理。四是开展2009年度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与市财政局、市经委联合发文,及时组织各县区申报2009年度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配套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共汇总上报了37个项目,申请补助资金3155万元。五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对镇雄县煤炭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镇雄县煤炭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推进镇雄县煤炭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六是继续为重点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筹建)提供行业管理服务,推进项目建设(筹建)工作进度。
八、认真落实“今日*效率提升年”要求,全面推进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