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动化专业培训

自动化专业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三集五大 大运行体系 地县一体化 自动化管理

一、基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背景

(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地市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县级调度自动机系统的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大运行体系建设前,县调管辖的变电站信息没有转发至地调系统中。由于县局自动化系统投运时间较早,现有的主站不支持转发101等规约,导致所辖变电站的信号无法上传至地调侧主站,不满足“大运行”体系对调度的要求。

(二)地县一体自动化系统深化应用的需要

按照各级调控一体化的目标,将各电压等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分别纳入相应电网调度统一管理。地调负责地域范围内110(66)~220千伏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县(配)调负责县域(城区)范围内35千伏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地县一体化的广域分布式采集EMS投入运行后,其整体构架与运维工具与原有系统相比均有较大改变,各县自动化系统运维人员反映,地县一体化系统虽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排查故障经验不足,维护较困难。

(三)强化集约管控,提升电网管理效能的要求

地县一体化结构使得电网监控信息量突增、信息层次多且复杂,自动化系统维护的设备的数量和难度加大,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

新的形势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对自动化运维人员专业技术的挑战,也是对菏泽地区自动化专业管理模式转型提出的要求。

二、基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流程和做法

(一)项目总体进度实施情况

总体目标:规范厂站信息采集监控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水平。实现数据库画面规范统一、遥测遥信全面准确、告警信息简洁准确、断路器远方遥控操作安全可靠、通道质量可靠。地县一体化系统厂站监控率100%,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大于99%,通道月可用率大于99.99%。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地县一体化专业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做法是创新“三大步骤”,即建立一体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建设统一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建立一体化的标准规范体系。1)建设地县一体化常态工作标准流程。针对新建厂站投运、变电站运动信号传动试验、间隔改造工程及数据网接入验收等自动化运维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编制工作流程标准,绘制典型方案,开展关键技术讲解和经验总结,推进各环节工作的保质开展。由自动化技术专家力量组成技术体系宣贯组,遵照“点、面”结合的原则,按照“重基础、重实践”的原则和“经验证、可通用”的实施方案,从源头保证县调自动化建设模式的一致性。2)规范基础数据标准体系。作为电网运行监控的重要手段,电网事故处理的有力依据,地县一体化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时刻保障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按照国网要求,对厂站实时信息采集标准进行统一,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三遥”信息采集管理规定,实现操作过程“标准化”、技术手段“方案化”、验收标准“规范化”、责任划分“精细化”。3)改进工作进度及整改情况汇报制度。在每个县调设立一名地县一体化体系建设负责人,建立“专业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充分发挥小组化的灵活性优势。月初,由地区自动化班地县一体化管理小组(班长、专责、培训员)根据上月各县汇报情况及本月地县一体化工作情况,统一安排月度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县调,各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工作时间具体安排制定本月计划,报地县一体化管理小组修正补充后,下发各县运维人员执行。4)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是地县一体化建设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管控地县一体化实施安全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综合评价将专业管理需求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以调控工作扁平化管理为主线,突出涵盖了自动化专业月、季、年管理内容。既有工作计划及对应措施,又有专业总结及提升措施。对相关工作实行定期考核,保障了管理考评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地县一体化专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培训目标是使县调自动化人员熟练应用新能量管理系统,能够独立完成新建厂站的接入,能够及时处理系统故障。1)培训进程阶梯化。自动化运维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人员培训必须从电网基础学起,逐级到接线图画面绘制、厂站保护信息传动。经一段时机的工作经验,方具备填写、修改地县一体化实时数据库的能力,以此培养业务扎实、一专多能的自动化运维人员,使得一名合格的自动化运维人员在业务上具备向下兼容的能力,为人员的灵活配置奠定基础。2)培训内容实用化。总结地县一体化作业维护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技术专家的工作经验,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统筹安排方面考虑,确保专业培训管理体系可使自动化运维人员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有疑问”的问题。在培训阶段,两个县一直到地调自动化专业开展一对一培训,两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实现培训实用化。

三、“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成效

管理效益提升:通过实施一体化的专业管理,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建设统一化的业务支撑体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行体系下的自动化运维管理模式,使得调控运行“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达到下列效果:

(1)电网监控基础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各县电网监控基础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地县一体化系统厂站监控率100%,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大于99%,数据网通道月可用率大于99.99%。全地区110kV厂站已全部录入EMS系统,数据库画面规范统一;接入厂站全部实现“三遥”功能,遥测遥信全面准确、告警信息简洁准确、断路器远方遥控操作安全可靠。

(2)解决电网监控信息共享难题。县调与地调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同一数据库的无障碍访问,解决了电网监控信息共享难题。地县一体化体系建设改造了原有县公司调度业务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低速串行通讯方式,解决了低通信带宽、数据共享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地县调度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情况。建设完成后的地县数据网完全满足了“大运行”以及地县一体化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发展需要。

四、结语

通过对“大运行”体系下的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系统传统的突破与创新,建立了适应新体制的自动化专业管理模式。通过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创造价值,显著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自动化人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化“三集五大”改革做好了准备。

(作者单位为国网菏泽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自动化仪表管理水平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分析

仪表自动化的实现是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电气设备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的,利用仪表自动化控制器和数字模型能采集、运算、统计、处理数据,并提高化工仪器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仪表自动化技术对数字图像处理功能越来越重视,而化工行业的仪表则正向着测试速度超高速化、化工分析试样超微量化、化工分析仪器超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仪表,其测量方法有如下发展趋势:利用经过标定的仪表对被测自动化参数进行测量,自接从显示结果获得被测自动化参数的具体数值。根据被测自动化参数获得方式的不同,自接测量又有偏差法与平衡法(零位法)之分。当待测自动化参数不宜自接测量时,可测量与其相关的几个参数,再通过计算来确定待测自动化参数的大小。

仪表自动化工程是化工自动化项目中一个专业的门类,所以对仪表自动化的管理在专业性质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当前,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之中,存在维护质量不高、对出现的故障难以进行及时而有效管理的问题,对企业的生产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于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化工仪表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化工企业缺乏高素质仪表自动化专业人才

1)化工企业的仪表自动化的人才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地域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仪表自动化的人才仅仅是企业生产的辅助型人才,并不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人员。因此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这类专业人才的发展空间,导致了这类人才在原岗位上停滞不前,提升无望,也得不到重视,因此导致了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这一块的短板,也影响了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2)自动化专业人才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

新形势之下,大部分化工企业对于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及专业素质方面都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培训选择的内容与实践操作相差甚远,没有现实意义;过于关注仪表自动化专业理论方面的培训,忽略实践操作方面的培训等等。以上问题将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不但这样,由于连续性是化工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导致培训化工企业仪表专业人员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表现出坐而论道的现象。特别是对某些工作年限较长的工作人员来讲,很多时候这部分工作人员都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缺乏理论素质,他们对于自身实践不可以开展准确、有效的书写及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成效,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培训兴趣。

3)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

化工企业开展仪表自动化工作人员各个方面的培训必须要有大批资金作为其基础。并且由于化工企业仪表方面一般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针对其进行的人才培训更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考虑到技术的保密需求,企业往往对这方面采取较为严密的监管。除非有某种必须的情况,才会考虑给予技术方面材料,且所给予的技术材料也会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涉及到企业核心技术的培训往往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缴纳一定的费用才可以参加。这对于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就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可以为仪表自动化人才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培养仪表自动化人才方面的工作。

2、化工企业缺乏有效的仪表技术档案管理

1)化工企业管理仪表相关档案时各个环节联系不够密切。

所谓的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指的是各类仪表的使用说明书、仪表相关设计图纸等方面。现今,化工企业仪表相关的专业技术档案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相关技术档案在最初形成、资料保存、材料整理与归档等环节存在缺失,导致某些重要的技术资料出现了某些遗漏与管理脱节。

2)化工企业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员工的素质不能达到相关要求。

现今形势之下,化工企业仪表专业技术材料,大多数是脱离于化工企业档案管理相关机构的。尤其是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技术材料,例如新引进仪表的设计图纸及使用说明说,只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以掌握,这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缺失的情况,导致化工企业仪表专业技术材料管理相关环节表现出断层的情况,使得工作人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很难获得材料方面的借鉴,不利于提高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

三、提高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化工企业增强对仪表自动化管理方面的意识

增强仪表自动化管理的意识,在相关人才培训方面要增强领导层面的指导作用,从领导层面增强认识,并将专业人才培训各项工作都积极主动做好。第一步,就是要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架构相关制度,让仪表自动化管理工作从制度的层面得以加强。第二步,就是架构与健全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培养体制,为这部分技术工作人员提供更有利的自我发展空间。

2、从观念上树立起重视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理念

企业的各级领导干一定要带头做好发展仪表自动化人才的思想工作,要把这类人才的作用认识好,发挥好。要把化工仪表自动化的人才培养当作企业生产的关键部分来抓好,不能松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制定其相关措施,对于在仪表自动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技术人才才去一定的奖励措施,提高一部分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品,让这类人才真正的感受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完善化工企业仪表技术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是做好化工企业相关技术档案管理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需要做好的工作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要根据我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仪表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增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意识。企业每个机构与各个部门的相关领导都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档案的管理,并将这项管理工作真正纳入日常管理项目中,做好必要的管理宣传工作。第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仪表技术档案管理的相关细则,并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由于这些技术档案牵涉到企业档案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研发、日常生产等机构,必须将企业中各个机构协调工作处理好。所以,需要架构出企业自身的仪表技术档案管理相关细则,让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根有据。第三,加强仪表技术档案的管理力度,处理好管理过程中各类问题。化工企业仪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走入到企业中产生这类档案的部门,认真调研,把握好管理中各类情况,并为采集相关材料做好准备工作。

4、齐抓共管

共同推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要与把该工作作为企业员工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加强对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要主动与生产、设备、研发等部门,共同促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企业的仪表自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由于体制等原因,仪表化工自动化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懂行的不能管,管的不懂行”,这给提升企业的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必须要强化培训工作。一是要加强重点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那些有较高学历,既有实践经验,又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加强专业培训。对那些生产一线的员工、特别是年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随着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化工仪表自动化的管理成为化工企业重点发展的管理内容之一。化工仪表的自动化管理,对化工企业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保障化工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工仪表自动化发展进程中制约因素的产生。提高化工企业的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需要化工企业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专业的人才、积极改进管理理念,重视实践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上涨,工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机械制造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引起了机械制造业内部的不断革新。在广阔的全球市场上,机械制造厂商数不胜数,而真正能够在行业中立足的却不是很多。机械制造厂商们要使自己的企业能够得以长久的发展,就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的企业放到全球市场中去,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企业家们应该看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具有市场眼光,不断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提高机械生产的效率。抓住全球的发展态势,具有战略眼光,这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也是企业能够走得长久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1、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1、1自动化技术还比较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数控系统等传统机构限制了多变量智能化的发展,无法根据外部的干扰和随机因素对动态实施调整,以致于我国现代数控技术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轨道,严重制约了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加快自动化发展步伐非常必要。

1、2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比较狭窄

当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运用领域仅限于数控系统的传统模式,机械制造厂生产的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性能上都与当今的高新产品有着很长一段距离。例如,生产的产品机构比较单一、制造工艺比较粗糙;设计方法上也比较落后,精确度较低;有些机械制造厂的制度相对落后,科研开发能力比较弱,缺乏技术的支撑等等,都导致了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范围比较狭窄,没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进而影响了整个机械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1、3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人才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很多行业中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机械制造行业中,优秀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一方面在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光有理论知识,而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对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事项了解不多,尤其在机械制造行业内,操作人员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整个生产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产业对人才的管理不够合理,没有规范的管理措施,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度,因而,使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2、提高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办法

2、1加强对机械制造产业中自动化技术研究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作为一项一体化的综合性系统技术,主要朝着精密、工程技术和高自动化技术的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机械制造产业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对机械制造产业中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必须合理地进行人员的调配,将管理者、设计者、制造者、服务员以及用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必须将获取信息、表示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操作信息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从而实现信息集成的效果;第三,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将各类学科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以便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

2、2不断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由于当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够广泛,严重阻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现代数控可以采用带高分辨率的绝对监测系统,对机床的动静态特征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业的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精确度的关键性指标。其次,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在不同的生产流程中,利用群控系统使物流、信息流进行自动调整动态。再次,可以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让信息通过包括文字、语言、图形、图像以及动画在内的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拓宽自动化的应用领域,降低机械产品的设计成本。最后,进行智能制造技术的开发,通过知识工程、计算机软件制造系统和机器人技术,对技术工人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保证机器人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这种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对机械生产进行有效分析、判断、推理、构思以及决策,因而可以大大节省体力和脑力劳动,实现智能化生产。

2、3加强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以雄厚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以外,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做好人才培养就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不断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通过录用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并对其进行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以及创新意识考核等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为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打好基础;其二,企业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来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推动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例如,实行人才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加强科研技术设备的完善,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推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广泛运用。

3、结语

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快机械生产的步伐,实现机械生产的全面自动化,这是当下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技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更是对机械生产提出了新要求,机械生产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灵活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通过以上对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机械制造对技术要求较高,由于传统机械生产模式的影响,自动化技术还未能够得到全面运用和发展,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严重影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推广,因而,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品得不到提高。这就要求在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运用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拓宽自动化的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进而实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灵活运用,提高机械生产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孟雄.浅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10):51-51.

[2] 刘洋.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7.

[3] 白玮.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4] 王英.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传播,2010,(24):40,6.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改革建议

当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自动化专业教学也在不断改进。为了能够在今后的教育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自动化专业也在研究自身的发展战略,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使这个专业变得更加规范。通过对自动化实践与创新方面的相关改革,为我国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做出更大贡献,也能对培养更多的自动化技术人员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与问题

(一)二者关系。实践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结合的。实践需要创新来进一步指导与补充,创新则需要实践来推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理论基础。但是也要正确看待理论,因为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当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就会对自动化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只是这种认知仅仅建立在理论基础,还没有通过实践来检验。(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当前形势下,自动化专业在实践与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一些学校对自动化专业的实践。也创新不重视,教师在教学观念方面还没转变过来。2.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陈旧过时。硬件是实验的基础,但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小,导致师生不能更好的实验操作。3.缺乏专业的实。验团队。部分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实验室辅导员素质不高,导致在实验中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无法施展拳脚。

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教学改革措施。1.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自动化实验开展时,在实验类型、内容和实验总体考虑方面,加大实验综合设计的时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互相配合的能力沟通和协调。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即全面合理的实验评估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彻底改变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不重要的错误想法。2.加大实验室硬件投入。实验室对于学校而言,其作用相当重要,是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操作场所。学校应该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建设,保证每个实验室都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及时处理好各种设备的修复和更新工作。对于较为昂贵而数量不够的设备,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或者分工进行。同时,还应积极鼓励新项目的开发,增加新设施。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课程建设中,消除过去和实验的情况,再次按照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统一规划理论,并将理论教师和教师参加实验班。对于综合设计实验,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生成绩进行课程难度划分,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密切相关。[1]4.建立专业的实验队伍。学院和大学要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增加技术支持和资金。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教师在实验室中进修,参加各种研讨会,培训交流,让实验教学工作者掌握先进实验技术和现场的新趋势。[1]

三、自动化专业创新教育的改革建议

(一)创新改革措施。1.制定科学的创新人才教育方案。应当遵循课程相关规律,进行合理地编排。增加一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的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如虚拟仪器、数控智能电网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消除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专业或相关学位不高的现象,增加了专业实践。[2]2.建立一支创新团队。二十一世纪已经被贴上了创新的标签。在自动化专业创新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除了需要与时俱进意外,还需建立一支专业的创新团队。传统的教学方案由于观念陈旧,观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锻炼。建立创新团队势在必行。3.梳理并完善教学大纲。组织专业教师到大学生就业企业单位,广泛地讨论研究,梳理专业核心课程,精简写作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估,形成核心课程专业特色,包括电脑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技术,虚拟仪器工程过程控制系统,以及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2]4.加强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在自动化专业中,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需要不定时地派教师去参加学术交流、学术调研等,并组织教师不定时地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专业沟通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创新型人才教育服务。5.差异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可以运用学科竞争平台,人才培养差异化,实践能力强,创新型创业意识强化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使这部分人才在竞赛中得到启发与动力,并致力于学习研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其中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应积极鼓励深造,在专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在教学和实验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并应用到实践中来。自动化专业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并锻炼自身创新思维,这是变成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过程都不能脱离实践,这样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范庆丰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参考文献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现状 发展前景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机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

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管理层的纵向渗透。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会保存到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中,而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就可以获取这些数据,进而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的劳动,并且这样获得的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不会存在人为的误差,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有效的管理;其二,就是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电气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

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设备的定义的界限变得模糊,如PLC、控制设备等的定义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随着我国的科技与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其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生产可以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提高电气自动化的科技含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控制系统,不断地提高我国电气自动化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电气自动化产业在我国的所有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使得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内部的制度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

2.2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所有产业的发展都将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产业也不例外。企业在不断的对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还要积极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企业的内部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使得企业朝着产业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地靠拢。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了,各方面的工作都已经具有比较健全的工作体系,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要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把客户手中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以低成本的支出进行改善,进而保证用户的生命安全。

2.4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 /X,34X3,.

2.5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3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电气自动化产业在我国的所有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经济支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逐渐完善,使得企业的办公走向了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管理层的干礼工作的进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爱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