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区融合发展汇报

两区融合发展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区融合发展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两区融合发展汇报

两区融合发展汇报范文第1篇

20__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转型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关键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和《____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

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坚持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城市转型、服务业转型、农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八项工作,加快推进“十大建设”,在坚持推动“三化”协调的同时促进“四化”同步,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

二、明确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目标

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当好示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400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9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30%,城镇化率达到53%,森林覆盖率达到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0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1%。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0元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6%以上,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6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落实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工业转型方面,突出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骨干企业壮大、支撑体系健全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生物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15年,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0%。

1、加快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强化链式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依托厦工机械、大江重工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矿用设备、造纸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风神轮胎、瑞庆发动机、中原内配、中轴集团等企业,发展绿色轮胎、发动机、专用车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昊华宇航、焦煤集团、多氟多、佰利联等企业,发展氯碱化工、氟化工、钛白粉及高档涂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中铝中州分公司、万方铝业、广东兴发等企业,加快完善氧化铝—电解铝—高档铝型材及精密铝铸件等特色产业链,壮大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广济药业、辅仁药业、健康元等企业,发展核黄素、水针剂、头孢类抗生素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卓立烫印、飞孟金刚石、华晶科技、光源晶电等企业,发展烫印材料、超硬材料、光电材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铝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2、加快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升级支撑能力

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机遇,每年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3年,重点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升级方面,实施瑞庆公司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中国兵装____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项目;科技创新方面,实施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十大项目;高新技术方面,实施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十大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实施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等十大项目。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能源建设,加快____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龙源电厂、____东区热电机组和城区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2013年,____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龙源电厂完成主厂房建设,进行主设备安装;____东区热电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城区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到2015年,龙源电厂和____电厂两台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

3、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承载力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到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三个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就业人员突破20万人。各产 业集聚区创建成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两个以上产业聚集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____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____新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各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产业,____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沁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现代化工、铝精深加工产业,孟州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产业,武陟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修武产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特色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70%左右,沁阳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孟州产业集聚区、武陟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温县产业集聚区、修武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和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2013年,重点实施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科技攻关专项,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0家。到2015年,打造16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达到15家。

5、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提升信息化拉动力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2013年,建成23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到2015年,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达到60%以上,建成50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

(二)城市转型方面,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特大城市

以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组团壮大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向宜居宜业特大城市转型。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6、强力实施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辐射能力

提升老城区。推进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北部山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严格规划控制。完成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推进四城区城乡一体化改造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发展新城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合”要求,着力提升____新区产业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____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____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新引擎。高标准建设新河区域,打造融高端商务、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

建设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力推进“十大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抓好郑焦城际铁路、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和____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年,开工建设迎宾路南延及____黄河大桥项目,完成月山站更名____西站并启动升级改造。2014年,郑焦城际铁路运行。2015年,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力争通车。

7、加快发展城市组团,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交通网络,加快各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产业链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优先实现焦修博武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动县城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启动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8、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新型城镇化新亮点

按照“四规合一”和“三个集中”原则,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先推动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不适宜居住的偏远山区村庄新型社区建设。2013年,加快推进68个已开工社区建设进度,力争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再开工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到2015年,4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三)服务业转型方面,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提升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两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和生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

9、加快“两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快商务中心区和10个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培育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业态。高水平编制实施“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端服务业入驻“两区”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开展“两区”专题招商,吸引一批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的行业龙头和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入驻,把“两区”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城市形象新亮点。

10、实施文化旅游业转型提升工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深度挖掘功夫文化、怀药文化、名人文化、怀商文化、煤矿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

发展旅游新业态。持续扩大“太极故里、山水____”两大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积极开发都市休憩、农业体验、工业观光、太极养生、怀药保健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山水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保健养生游转变,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养生基地。

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和云 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发____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力度,做好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旅游。

11、壮大现代物流业等生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焦西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到2015年,培育15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培育2家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保鲜中心,建成焦西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将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业剥离,成立独立核算企业或委托专业机构经营。

(四)农业转型方面,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农业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突破口,以八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2、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保持粮食高产领先地位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13年新增4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2015年建成10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粮食单产达到1150公斤,继续走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前列。发挥全国首家市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优势,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2015年全面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

以“温麦系列”、“平安系列”为重点,扩大小麦良种种植面积。到2015年,小麦良种总产量达到5亿公斤、外调率达到96%,建成辐射周边十余个省的全国重要小麦良种繁育集散基地。

1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

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加快____台湾农民创业园、市新型农业现代科技园区等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____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三年努力,将其建成大陆与台湾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基地、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壮大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中国中草药种植基地和药材保健品基地。2013年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以上。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60%。

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38%;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5、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

以蔬菜、水果、四大怀药、水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农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土壤整治,保障食品绿色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____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转型发展全过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态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15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超过省定目标,使____的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16、建设城市水系,提升生态质量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城市水系建设,2013年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加快推进新河区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影视湖水库,开工建设东湖水库、龙寺水库和圆融水库,完成幸福河引水工程,灵泉湖形成水面1000亩。到2015年,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____。

17、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实施林业生态网络建设,打造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及城区公园绿地、各类带状湿地景观等,形成“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18、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加大力度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扬尘、油烟、噪声、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PM2.5监测,强化水、大气、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19、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2013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1%的目标。到2015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的目标。

培育有色冶炼废渣、煤炭和火电废物、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废旧轮胎五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壮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2013年,利用工业固废突破810万吨。到2015年,利用工业固废达到1700万吨,建成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六)对外开放方面,突出区域互动和高端招商,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深化央企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7亿美元。到2015年,全市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130亿美元,使用外来资金达到3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7亿美元。

20、推动区 域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依托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强化中原经济区城市间战略合作。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城市框架向南延伸,促进与郑州都市区对接,加快与郑州融合发展。对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与晋东南在能源、旅游、物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

21、实施高端招商,拓展开放领域

紧盯央企和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瞄准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突出装备制造业招商,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2、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____海关及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____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内陆无水港”,打造综合保税区、“内陆无水港”互联互通的区港联动体系。2013年,建成____海关监管场所,____海关开关运行。到2015年,建成综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

(七)深化改革方面,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转型发展动力

以行政事业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先行先试力度,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原经济区改革创新先行区。

23、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破体制

加快行政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率先实现行政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完全脱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体制,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力度,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

深化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五大投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建设,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直接融资,引导创业投资,培育规范风险投资,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

24、推进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宅基地确权发证,建立转移农民承包地、宅基地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作价(出资)入股、出租等流转制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人地挂钩试点,探索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启动人才服务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各类人才,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八)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幸福程度

以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每年办好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转型发展成果。

25、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__年翻一番目标。

26、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职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建设,加快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中小学提升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优化改造项目,实现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全覆盖,逐步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数字社区、市民一卡通、食品溯源、数字____地理空间框架系统、云数据(资源)中心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无线城市”和“智慧____”,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2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序衔接和转移接续。到2015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等缴费标准、享受同等待遇。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 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健全困难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8、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____

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平安____。

四、强化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沟通对接、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研究对接政策、战略咨询和决策参考作用。

(二)坚持务实重干。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深入研究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转型发展的新知识、新本领,进一步增强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精力用在推进转型、造福百姓上。要勇于负责,勇于担当,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问题不推脱,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把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

(三)提升工作标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实际,变“要我转”为“我要转”,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对照先进找差距,加压驱动、拉高标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指标要争先进位,确保完成;转型发展中需要大胆探索、率先实现的改革创新目标,要探索路子,争当样板;对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11个重大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23个重大项目和《____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的示范、试点和基地创建工作,坚决完成,力争提前实现。

(四)突出项目带动。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跨越。更加注重谋划项目,围绕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更加注重项目招商,主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大力引进项目。更加注重项目推进,科学推进、高效推进,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更加注重项目服务,创优环境、创新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办证、用地、融资、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强化责任分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实施。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和“七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

(六)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等优势,认真研究吃透政策,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重大产业布局和项目入驻。认真落实与29个省直部门、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厅市会商机制,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七)营造转型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了解转型、关注转型、支持转型、投身转型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先进典型、亮点样板的宣传力度,示范引导,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两区融合发展汇报范文第2篇

一、肯定成绩,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1、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为*经济的支柱。“兴工强市”战略持续实施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看,三次产业之比从*年的26.1:41.2:32.7优化为20*年的13.2:54.6:32.2,其中,工业经济占比达49.1%,虽然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工业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下降了一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年的45%提高到54.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力量。从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看,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家,比*年增加218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是*年的6.5倍。从工业税收所占比重看,20*年,全部工业税收达5.*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5.4%;工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达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9%。从工业就业人数看,20*年,全市就业总人数27.18万人,其中:一产就业11.67万人,二产就业9.25万人,三产就业6.2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为34%,比*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并且还吸引了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来我市工作。工业成为吸纳就业最主要的主要渠道。

2、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经济竞争力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建材、化工产业的基础上,深化新兴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取得显著发展。总量不断做大。去年,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71.4亿元,增长57.3%,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总数的53%。竹木、机电、建材、化工四个产业的年产值均超过20亿元。特色不断强化。电光源产业节能灯产量居世界第一;消防器材产业有两万多人在外从事营销,占全国消防市场业务的一半以上;竹木产业带动形成了华东最大的原木交易市场,实现了零资源发展;机电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市成为我省重要的输变电产品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菇生产和出口基地。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型,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水泥行业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年下降了7.6%,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去年年度减排任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家,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8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5%。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2件,省著名商标12件。

3、积累了抓工业的一定经验,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合力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逐步确立的过程,就是一个造浓氛围抓工业发展的过程。三大战略的确立,解决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来*发展策略和手段的问题,进一步统一全市思想和目标,使得合力兴工的氛围逐渐浓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经验。*的内生性经济造成*工业经济发展在平台建设和开放度两方面有很大不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把园区基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了“两区四基地”的发展平台体系,近两年新开发土地近8000亩,新入园企业244家。去年园区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税收近2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和36%,平台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推动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全民招商氛围不断浓厚,招商机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实效不断提升,累计引入各类招商项目2490个,引入市外资金近60亿元,其中工业项占总数的80%。持之以恒地实施以工业技改扩建为重要内容的“310”工程,从*年以来累计实施近“310”工程项目近400项,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工业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以及各类人才。通过领导干部联系基地、产业、项目等服务工业经济、参与工业发展的措施,广大干部经济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培养了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懂工业经济、会管理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培养了一支会经营、善管理、勇于开拓、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这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可以说没有工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没有*的今天。

二、正视差距,增强工业提升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提升发展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与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更应该眼睛向外与先进地区比,先进地区不光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工作先进地区,通过考察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找准定位,看到差距。今年上半年,我和陈市长以及其他领导,分别去了*的发达地区,*、*和我市周边欠发达地区,还有*、*等地的中等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首先,这些地区的发展意识十分强烈。在这些地区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追求发展的强烈意愿和责任意识,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执着精神。同样是面对宏观调控,一路行来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抱怨,各地都把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力争在非常时期抢占发展先机。其次是解放思想十分到位。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敢于强的比,敢于高的攀,敢于快的赛,强调坚持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尽可能的变通,打好球。三是发展重点十分突出。集中精力抓经济,突出抓工业,城市建设也是为了工业,重点抓招商,集中力量资源大手笔、大力度引进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提升大产业。

通过一系列考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我们在发展上的差距,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定位的差距。争先的定位上,在全国、全省发展目标的定位力度不够。在敢于赶超和现实之间,我们选择现实的多,怕任务完不成,在制定目标时总是确保百分之百能够完成,现在“十一五”规划有的指标今年已经完成,有很多2009年也就能完成。先进地区制定的目标更加超常,敢于突破,在招商引资工作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如*镇江市是6连冠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50强之列,他们新一轮发展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区、全省人居环境最美的生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努力把镇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江南名城。”**市在荣获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之后,以建设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工商名城、宜居名城、旅游名城“五大名城”为抓手,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为目标。**市提出了建设“大*、新*”的目标,积极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内向型经济大市向外向型经济强市、生态资源大市向生态园林城市、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五个转变提升”,全力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和宜居城市,目标是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和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三个率先发展”。总之,发展定位的差距在一个“敢”字。

2、发展势头的差距。速度落后于人。从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市20*年GDP为106.8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9.06亿元,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7亿元,增长21.1%。其它地区情况:*区GDP为1279.3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68.4亿元,增长23%,在高基数上保持了高增速;德兴市虽然GDP不到60亿元,但是财政收入一年新增三个亿,已突破9亿元,与我市相当;广丰县GDP为100.8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增长3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亿元,增长41.8%;与我市邻近的浦城、建阳、玉山等地近两年财政收入增幅也都在30%以上。质量逊色于人。从规模企业数量看,我市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85家,亿元企业仅25家,10亿元企业1家。*区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82家,相当于我市的规模企业总数。小榄镇的规模企业已超1000家。招商引资方面,即便是发达地区也十分重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镇江市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市吸引了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等等。后劲不足于人。从事关投资发展后劲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看,我市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9亿元,增长21.6%。其它地区情况:镇江市增长25.6%;*市增长34.1%;*市增长28%;浦城、建阳、玉山等地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在35%以上,发展后劲十足。

3、发展措施的差距。近期考察的这些地区,他们的发展之所以迅猛,得益于比我市更强有力的保障发展的措施。产业培育方面,各地都十分重视培养区域主导产业。*古镇、虎门、小榄等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因地制宜确立了2至3个富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并在资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政策上一以贯之地予以倾斜扶持,经过10多年的培育壮大,古镇镇灯饰产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虎门的服装业产值100亿元,占全镇GDP的三分之一强;小榄镇有54%的工业企业属于五金类,占全镇工业销售收入的38.2%。镇江市着力培育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力、交通设备、食品五大优势产业。广丰县过去经济发展主要靠“一支烟”,近年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IT业、纸业、服装业、非矿金属加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烟草业占财政收入比重由68.8%下降到目前的35.9%。平台建设方面,各地平台建设都有超常规的措施,力度都很大,且产出效益高。镇江市丹阳开发区出资800万元聘请新加坡裕廊集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园区规划(据*的同志介绍,连云港海滨新城规划,花亿元巨资在全球招标)。*市为龙头企业—金锣集团开辟了一个规划面积达1万亩的金锣科技园。*市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3亿元,投产企业1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建阳市投资9亿多元建设1万亩的*林产品工贸城基地,浦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首期5000亩平台建设就规划出1500多亩的行政及生活配套服务区。政策措施方面,各地都有一些非常实在有效的促进发展的措施。*镇江市为引进海归人才实行“三个100”优惠政策,即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三年内免费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所。*南昌市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30条,如开展制造业发展专项贴息,每年保持3000万元以上,20*年以来,共对全市83家企业的92个项目进行了6批次贷款贴息支持,总额达1.27亿元。招商引资奖金达1000万元。**市建立市本级工业发展基金1500万,出台《*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奖金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奖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区则专门设立扶持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申评中国出口名牌和免验产品。*东莞市虎门镇对获国家级、省级品牌(名牌)称号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奖励。

4、服务发展的差距。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考察发现,凡是发展快的地区,都是干部思想解放、都是政府服务到位的地区。这些地区创业成本低、环境好,客商不请自来。相比较而言,我市在服务发展上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企业还是有埋怨的。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上午有很多领导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有的部门已经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了,还打报告给市委市政府要求撤出。有不少干部对服务经济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对*经济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在一些部门单位,“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虽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最关键的“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把检查当作服务、收费当作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办事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办事环节过多,程序复杂,办一件事情,要通过许多部门,一个部门内部要通过许多科室,办事效率很低,“中梗阻”、“踢皮球”的问题仍然存在,投资者意见很大。有的干部老气横生、精神不振、纪律不严,得过且过,办事拖拉的不良习气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个别干部甚至故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招商、经贸、开发区要加强对问题的搜集。三是服务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形同虚设,授权不到位,办事不便捷,窗口能办的审批件还要回到部门办,给投资者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四是欠缺务实低调干事的作风。有的部门喜欢空喊口号,缺乏推动发展的实质性举措;有的部门华而不实,搞得活动都没有紧贴发展和稳定中心工作。

差距让人警醒,不足催人奋进。我们不应该找客观原因,而应找主观原因,市委市政府要找,各套班子领导要找,各部门也要找,只有找了才会有感悟,才会付诸于行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竞争的激烈性、残酷性,上下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突破难点,努力探索*工业提升发展之路

前一阶段经贸、发改、统计等部门的调研分析都很深入到位,通过分析确定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同时,“工业提升纲要”和“若干意见”也已经有了初稿。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一个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找准支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非常关键。与经济发展相远离的工作,不一定要去争先进,要把精力、财力、物力更加集中到抓工业上,力求重点突破。必须更加强化工业首位意识,突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提升发展。

1、在思想层面,必须以更强烈的欲望加快发展。一是增强争先意识。目标、任务、路径要体现积极性、赶超性,做到赶超型和现实性相结合,特别是单线工业的目标与“十一五”的目标要有区别,可以更积极有为,更振奋人心一些,不能按照常规增长确定目标。时间上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十一五”末,第二阶段是“十二五”期间。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市领导、部门乡镇、企业三个层面都要围绕“工业首位”,紧贴发展中心,敢于冒险、敢得罪人、敢承担责任。凡是为工作敢于变通的,我们都会给予保护。三是增强中心意识。日常具体工作、活动、争先上要紧贴中心。下一步,氛围上,我们要每年召开一次工业经济专题会议,市四套班子全部参加;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以“深化工业立市战略”为主题的研讨会,今年六七月份要再组织一次;加强经济理论学习培训,每年定期安排宏观经济形势、特色主导产业知识等内容的讲座。在机制上,建立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主攻工业的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市级领导联系工业制度,主要联系重点项目、联系主导产业、联系重点企业、联系招商引资;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工业经济工作情况信息反馈、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工作经济工作奖励制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工业经济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希望同志们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抓落实。四是增强创新意识。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关键在于他们敢于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快人一拍,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在谋划发展上高人一招,在创新举措上胜人一筹,形成了体制优势,积累了先发优势。同样是面对宏观调控、要素制约,他们不找客观找主观,认准目标思变通,打破常规寻捷径,工业经济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保持了领先地位。与他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一些领导干部碰到困难绕道走,打不开思路,放不开手脚;一些政策措施、办事方法,唯书多而唯实少,刻板多而变通少。创新思路才能闯出新路,打破常规才有超常发展。*要赶超先进、后来居上,赢得新一轮发展,仍然需要依靠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克服四平八稳、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切实改变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办事风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经营者要率先垂范,勇于创新,敢于吃螃蟹,善于出新招,不被习惯思维所缚,不受利益关系所扰,不为条条框框所限,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业发展,用创新的手段推动工业发展,用创新的机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2、在行动层面,必须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推进“工业提升”,必须突出重点,突破关键环节,努力在主导产业培育、平台建设、龙头培育上有新的突破。一是要提升园区平台建设。平台提升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采取一区多园的格局,统一做好*经济开发区规划。具体抓落实当中,重点是北部和中部两大开发区域布局,突出莲华山区块和山海协作区块。江东区要美化提升,城南区要整合提升,莲华山区块争取进一步做大规划到30平方公里左右,适时启动上余跨江发展。各相关乡镇工业基地从规划中要纳入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其他乡镇原则上不再搞工业园区,同时,在项目落地时要严格把关。要加快融资推进,建立专门精干机构,加强要素保障,全力启动莲华山区块开发建设。二是要深化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不是定出来的,是抓出来的,既要考虑发展基础,又要考虑发展潜力。发改、经贸经过调研提出的以输变电为主的机电、竹木加工、电光源、消防器材产业等为重点的“4+X”产业培育形式,总体还是可行的。“4+X”主导产业的培育是一个奋斗方向和过程,而不是现实结果。可分两个阶段培育,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筛选。在产业名称的叫法上可以进一步探讨,但要打响名气。在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龙头企业引进带来的跨越式发展因素。三是要深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龙头是主导产业培育的关键,要坚持引进、联合、上市三管齐下,深化龙头企业培①把引进战略性产业龙头项目作为主要突破方向,主动寻求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与我市培育的主导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重大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建立大型加工制造基地,设立营销、物流和研发中心。确保每年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②支持企业实施联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进行扩张的战略机遇,以靠大靠强、借力发展为主要抓手,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引资嫁接,通过引资嫁接激发企业活力,积极拓展外埠市场。③以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打造现代企业的核心内容,鼓励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确立一批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做好企业上市的有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力争到2010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

3、在路径层面,必须以更开放的理念借力发展。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在“借力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下,内外资融合发展,经济总量得到了快速提高,“开放带动”的效应凸显。今年年底,我们在市委全会上将系统研究下一步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借力的力度。一是外源性发展的突破。*经济以内源性为主,内源性发展的局限,要求我们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目前我市的啤酒、水泥、电光源等产业已经走上与外地资本联合发展的道路。今后,我们要坚持内外并举,以外促内,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外源性发展的更大突破。二是招商理念的突破。树立积极主动的招商选资的理念,围绕重点方向主动出击招商。实现五个转变:要从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和整体招商转变,注重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培育需要的配套型、集聚型、成长型项目;要从政府亲力亲为向市场、企业招商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要从数量外延的招商向质量提升的招商转变,大力引进一批外向度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从优惠让利政策招商向环境吸引招商转变,不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降低招商成本,实现可持续招商;要从吸取直接投资向争取多元化投资转变,吸引外来资本参与本地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本配置结构。三是招商方式的突破。全社会参与,人人招商,一定时期内不能变,这是部门抓经济的主业务,要继续坚持“几个不”的政策,一方面能够广泛掌握招商信息,另一方面才能体会招商的不易,切实强化各项服务。专业化招商和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要加强,探索建立招商分局,加强中介机构招商,选择与产业对接紧密的目标地,实施重点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招商推介会,实质性协作对接,以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大项目为突破口,务实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采取专业人士介入的办法,建立不同形式的招商小分队,开展分产业、分区域、分领域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