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泄漏 侦查 隔离 疏散 防护 泄漏处置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简介
化学品泄漏作为化工装置常见的事故之一,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性,大约有145种基本危险特性,如化学品泄漏与空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水分解产生有毒气体等。
1.危化品泄漏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泄漏事故危险性大,随时可能出现火灾和爆炸。
1.2危害性大,这就要求采用的堵漏技术必须迅速有效;
1.3突发性强,泄漏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意想不到的环境下发生,要求所采用的堵漏技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能在复杂的几何约束和恶劣的理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堵漏;
1.4处置难度高,泄漏有时要边漏边堵,技术比较复。
2.危化品泄漏的原因
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①自然灾害。②设计方面存在缺陷。③设备、技术方面存在问题。④违反操作规程。⑤交通运输事故引发危化品泄漏。
其中③,④,⑤条在事故原因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处置中的难点
3.1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不是一个人在作业,往往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成果。所以相互之间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
3.2风险意识差,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在分析许多事故的原因中,往往是由于工人的风险意识差,对事故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防化服、呼吸器等安全保护不够,导致了事故中的意外情况的发生。
3.3侦查难度大、堵漏难度及风险较高。对于每一起泄漏事故,由于发生的原因,物质的不同,所以其危害程度也不同。当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必须先进行侦查,去判断泄漏的确切地点的,为作出堵漏战术提供信息。
3.4泄漏事故控制困难、废物处置不易等。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的手段,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关键。
3.5环保。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考虑到如泄漏物对大气、土壤的影响,收集物如何处理,使用的吸附材料、沙子如何来处理等。
3.6通讯问题。通讯是保障我们的事故指挥部采用的战术如何下达到各部门的一个关键。
二、化学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实施
化学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实施按照以下基本步骤进行:
1.接报
接到执行化学事故抢险的指示或要求救援报告,这是实施抢险救援的第一步。接报人要做询问报告人姓名,电话,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毒物等,根据这些信息派出抢险救援队伍,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工作。
2.调集抢险力量
根据接报时了解的事故的规模,危害和发生的场所,迅速确定和派出救援队伍。根据各部门登记的应急材料,征调应急物质,带足有关的抢险器材,如空气呼吸器,测爆仪,堵漏器材,洗消用具等。
2.1设点
各抢险队伍进入化学事故现场,选择有利的地形设置现场抢险指挥部、医疗点,设置时应考虑是否在上风向的非污染区域,各抢险队伍是否靠近现场抢险指挥部,抢险救援人员和转送伤员的车辆是否方便等,同时要设置醒目的标志。
2.2询情与侦查
采取询问和侦查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化学泄漏物的种类,性质,泄漏时间,泄漏量,以及波及的范围。侦查是化学事故处置的首要环节。在处置化学事故时,先利用望远镜观察泄漏点的位置(容器、阀门、管线,法兰),泄漏的原因和泄露程度,从而来确定攻方路线。利用检测仪器持续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和扩散范围,了解天气情况如温度、风向、风速等,尽快熟悉事故现场。尤其要做好泄漏化学品的识别工作。
泄漏化学品的事故现场识别工作,可以向有关事故单位人员进行询问,也可以通过现场张贴的标签,根据标签上提供的CAS号,迅速查找MSDS的相关信息,如果是运输车辆的事故,一般会带有产品的MSDS信息,还有一些单位设置了应急卡片,便于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第一时间查询到MSDS信息对事故的应急处置极为重要。
但对于不明危化品,应采取取样,送化验室化验、分析,确定名称,成份,同时根据检测仪器,确定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
2.3隔离与疏散
根据读物对人的急性毒数据,首先要建立警戒区域。
其次要对事故现场和周边涉及人员进行紧急撤离,对于逃生路线,单位应预先制定并经过论证和演练。一般划分为重度(Danger Zone)、中度(DECKON-PLACE)、轻度(Safety Zone)(见下图)
2.4防护
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扩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3.泄漏处置
泄漏处置包括泄漏源的控制和泄漏物处理两部份。在此过程中要评估风险:火灾和爆炸、危害物对土壤、水、空气的影响。
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 料泄压、紧急停车等工艺措施制止泄漏。采取堵漏措施时,要使用专用工具、器材。一般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泄漏,可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堵漏;法兰泄漏,可利用法兰专用夹具夹卡法兰,并注射高压密封胶堵漏。
对于液体泄漏物的处置和控制,如果是气体,可以采用通风驱散、喷雾稀释、点燃放空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液体的泄漏物,可以采用筑堤引流、泡沫覆盖、吸附、中和泄漏物、收集转运。对于大的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对于固体泄漏物的处置和控制,如果是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系统;如果是大量物品泄漏时,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原状。
4.加强洗消,消除污染
对染毒人员、器材、装备、染毒的区域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消。洗消时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和器材装备,选择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尤其要注意尽量选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洗消剂,实现绿色洗消和避免二次污染。
化学品生产装置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灾害。因此,化工装置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计划。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紧紧围绕控制和减少危化品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强化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推进隐患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大事故隐患、危险源头的整改、监控力度,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一批基础好、管理有一定水平的企业。规范一批基础较好,管理上欠佳的企业,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制度;关闭一批基础差、管理差、无台帐制度,产品落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加强督查执法力度,促进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专项整治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省、市、区三年化工专项整治任务,确保应关闭企业的关闭率达到100%。
2.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抓好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大隐患整改率达100%。
3.完成重点区域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任务,促进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体系建设。
三、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一)加快布局调整,提前完成化工专项整治关闭任务。加大化工企业关闭、搬迁力度。加快做好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加大对条件差、区域外的小化工的关闭搬迁力度。凡进入市政府批准的危化品专门区域的企业,单体项目投资额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严格控制剧毒生产、储存建设项目,生产或产生氰化物、光气类剧的不得立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执行新设立一家必须关闭一家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增一减一”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区域外所有化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得擅自进行改变种类、扩大规模等形式的新、改、扩建活动。
一季度,各村要完成对年已关闭企业的核查工作,主要核查关闭企业是否停止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关键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是否拆除,涉及危险化学品行政许可是否办理撤消手续;对企业关闭前后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对比照片和税务登记材料进行登记建档。年底前,要按照核查工作要求,对年关闭的化工生产企业落实登记建档工作。
(二)强化隐患治理,夯实企业控制危化品事故风险基础。各村(居)要全面组织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调整落实分级分类监管重点企业名单,建立企业每月向属地镇级安监部门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制度,由镇级安监部门汇总后每季度报区安监部门。化工企业要建立全员参与、形式多样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查找“三违”现象和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况为重点,落实月报制度达到100%,隐患整改率达到95%,并建立专门台帐和跟踪分析报告制度。重点督促涉及硝化、氟气、重氮化、加氢、高温、高压等高危工艺反应单元的企业,对生产、维修、试车等全过程进行系统事故风险分析,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涉爆、泄压范围内的工作人数和流动人员,防爆、阻隔、泄压、灭火等设施、设备、器材、物资应符合标准规范和事故物质性质要求;制定改变传统手工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整改计划,实施对危险工作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分析、集中调控和应急处置响应。各村(居)要督促红、橙色企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明确由近至远地签订协议供货单位,保证救援所需特定物资供应储备。6月30日前,各村(居)要将修订完善后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计划或落实情况,报镇安全办备案。
今年我镇拟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示范试点单位,建立健全企业例会制度,推广、交流建立安全、环境和健康(SHE)管理体系,引导创建企业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推动企业不断提升治理隐患、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深化应急管理,推进重大危险源监管机制建设。继续开展化工行业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落实企业申报登记重大危险源工作。充分发挥安全评价中介作用,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辩识和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管理档案。重点区域管理机构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实现一旦发生险情通过网络平台自动发出预警信息,企业、重点区域管理机构和政府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按既定预案和科学措施分级启动救援行动,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影响,降低事故损失,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红色企业中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制度和信息平台,并与区域管理机构的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联网。各村(居)要根据企业预案修订、报备情况,选择属地常见危险化学品,编制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分类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明确救援启动程序、救援方法、救援力量、救援器材物资供应、疏散要求、现场清理办法等工作内容,作为本级区域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规范安全审查,依法督促企业落实“三同时”责任。认真贯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安监总局第8号令)(简称《办法》)和《关于贯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学科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安监]180号)等文件精神,组织对包括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和带储存的危化品经营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规定,以年10月1日为界,企业对建成或在建的建设项目是否取得关安全许可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和证明材料于4月底前报送区安监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建设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予以查处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补办关设立批准和安全许可手续。对不符合现有政策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关闭手续。对排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化品建设项目,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五)开展专项检查,防范重点环节危化品事故发生。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和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严格执行公路运输通行证制度、剧毒化学品运输准运审批制度、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申报及审查制度,严厉打击不具备资质条件的运输企业和个人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活动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恶劣气象条件下危化品运输活动,强化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和剧毒溶剂等重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公安、交通、海事、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道路和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运输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积极创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机制和方法,完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系统。三季度,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槽(罐)车专项检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用槽(罐)中添加应抑制剂、稳定剂和防爆、抑爆材料。进一步规范使用电石等生产经营工业气体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引导气体生产、充装企业加快资产重组,入园进区。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储存、使用涉氨、涉氯、剧毒和涉及有毒气体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生产、储存设备]设施每年一次的安全评价及备案。三季度,镇公安、安监部门将联合组织对涉及剧单位的专项检查。
四、专项整治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和网络。今年,我镇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由镇政府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由镇安全办主任担任,成员由镇安全办、监察办、派出所、质监办、环保办、交管所、文卫办、工商分局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安全办主任兼任。
各村(居)要成立由分管负责人担任领导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应的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请各村(居)于4月15日前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名单和专项整治方案报镇安全办。
镇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镇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镇各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危化品专项整治工作。对各地区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镇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每季度组织一次定期汇报交流活动。
(二)专项整治工作进度要求
4月下旬,各地区、各部门完成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组织所属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8月底,完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自查自纠工作;
10月底,完成事故隐患整改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工业的日趋发达,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科研等领域,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由于化工原料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腐烂、有毒等特征,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事故发生后,危险特大,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而且处置难。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延伸,高速公路沿线的消防部队参加高的速公路灭火救援的任务也随之繁重和艰苦,沪宁高速公路段将近20公里左右,大队参加了多起高速公路的抢险、救援、火灾扑救,其中也有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处置。笔者就结合大队的责任区状况,对高速公路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化工事故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谈几点思考。
高速公路化学危品灾害事故的特点:
(一)易造成交通中断。由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分隔行驶以及全封闭的特点,一旦有事故发生,实施警戒,其他车辆继续驶入就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因而造成高速公路堵塞,导致交通中断。
(二)人员伤亡重,损失大。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相撞,极易导致汽车内的驾驶员、乘客伤亡而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被困在化学危险品车辆的人员难以实施营救。
(三)易引发火灾,次生灾害和“二次事故”。高速公路上装载化学危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事故发生后,如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极易造成后续车辆避让不及,很可能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四)救援难度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导致数辆、数十辆汽车相撞,且随时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多车多点相撞时,救援点多,线长,事故造成道路堵塞网,救援装备和人员难以接近事故现场,疏散人员极其困难,种种不利因素给救援工作增大了难度。
(五)水源缺乏.取水困难,装有化学危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在处置时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稀释等,由于高速公路是全线全封闭的,且没有设置消防水源,灭火救援时的供水源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车载水,即使事故地点附近有水源,但高速公路的路基一般高于周围环境,且有路沟和隔离网等阻碍,所以取水非常困难。
(六)接警后消防部队到场的需时间较长。由于高速公路是全线封闭的,消防部队接警后必须通过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这样导致了消防部队从接警到达现场的需时间较长,很有可能导致灾害事故进一步恶化,消防队到场后失去最佳的灭火,救援时机。
高速公路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多发生化学危险品泄炸事故,造成了大量人
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在事故的处置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并且造成损失而又付出血的代价。
一是事故处置现场一线投入的水力量过多,由于受场地限制,车辆过于接近火场,结果因高温辐射使车辆和人员受损,发生爆炸时,车辆和人员来不及撤离,导致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二是战斗阵地设置不合理,参战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化学危险品车因车祸导致泄漏或燃烧爆炸,地点不定,战斗阵地有时只能设置在下风方向或侧风方向,受风向影响,加上防护装备不足,导致参战人员吸入有毒烟气中毒。广州“2.18”事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由于事故现场场地狭小,绝大部分消防人员在一线,在泄漏发生火为时离失火点过近,又无足够的避火隔热服,导致部分参战人员被化学物品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灼伤。
三是现场指挥组织不健立,相互协调配合不够。由于高速公路不属于消防重点单位,责任区中队到高速公路熟悉情况的可能性很小,高速公路上发生火灾,不属于重点单位的火灾,且地点不定。消防队到场后,处置化工事故时虽设有指挥部,但没有侦察、警戒疏散、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战斗小组,以致在处置过程中指挥部常顾此失彼。对事故现场整体情况也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影响了指挥部的决策和作用发挥,广州“2.18”事件,造成人员受伤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是事故处理过程中,使用灭火剂不当,关阀、堵漏不及时或不到位,没有有效切割材料,导致处置过程中,火势被控制后再次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高速公路化学危险品正确的处置措施
(一)应立即组织成立火场作战指挥部,视情成立侦检、警戒、疏散、强攻抢险。供水、洗消、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小组,并及时与政府、公安、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联系。指挥参战车辆行在上风方向,并做到能攻能退,出现险情时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同时组织专勤人员,穿戴防化防毒服,佩戴空呼,利用毒气检测器,测爆仪 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论文第2页
、浓度检测仪等?允鹿氏殖〖爸芪ы?屑觳狻槊骰??o掌返闹掷唷⑹?俊⑽:π院腿嗽北焕?榭觯徊槊餍孤段ъ芭ǘ龋?檎倚孤对矗??富硬烤霾咛峁蒲б谰荨?
(二)根据检测结果,现场的风向风速,划定警戒去,设定警戒线,并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将污染区封锁,对下风方向的人员进行疏散,严禁其他人员进入警戒区,对高速公路另一侧通行的车辆实行交通管制,防止因机动车进入危险区产生火花而引发爆炸。另外,组织防护稀释组在泄漏区内要用喷雾水或设置水幕进行保护,最后根据泄漏物性质,在水中添加中和剂,增强稀释效果。
(三)发生泄漏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堵漏时,要妥善处理泄漏物。专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与熟悉情况的技术人员一起在喷雾水流的掩护下进行关阀,在实际操作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堵漏,储罐壁处泄漏时,孔较小,采用木楔子、胶液等封堵,若孔较大,采用湿棉絮,冷冻剂等进行堵漏。阀门法兰处泄漏时,采用法兰夹进行处理,对泄漏出的化学物品,需进行妥善处理。
(四)当发生泄露且处于稳定燃烧时,切忌立即扑灭明火,否则极有可能引发爆炸,要组织力量对泄漏并起火燃烧的储罐,进行冷却保护,待储罐的表面温度下降,确信不会发生爆炸时,在明火扑灭后有把握止漏止泄的情况下,组织人员配足灭火剂,一举扑灭明火,迅速堵漏止泄。灭火时,应从外围开始,逐渐向火点推进,从侧风方向,下风方向堵截。扑救过程中先下后上,上、中、下结合的灭火原则,当造成大面积火灾时,先灭流淌火,再灭储罐火。
(五)当已发生爆炸并形成稳定燃烧时,应首先观察火势,对储罐的影响,防止发生二次爆炸。灭火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爆炸迹象,如发现储罐有异常响声,火焰由红变白,储罐变形,发生摇动,并有嗡嗡的响声时,要立即撤除因爆炸受到危险的人员。
(六)化工事故处置结束后,要对车辆、器材装备进行洗消,并经检验合格,方可离开警戒区,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处置高速公路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安全防护措施
(1)调查研究、制定预算
消防部队要针对不同的化学危险品的特点,要注意深入到责任区内一些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化学危险品的企业,了解各种化学危险品的危险特性与处置方法,并利用重点单位内的化工装置和中队的模拟训练设施,开展演练和战术训练,并对责任区内高速公路路段的地形地物,周围环境,道路水源进行熟悉,实施科学决策,不打无准备之仗。
(2)学习理论、提高知识
消防队员要?忧垦?盎??o掌返姆掷嗉拔o仗匦?,了解并掌握常见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其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尤其是各级指挥员更要熟悉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程序和方法。并且在处置的安全教育上要有针对性,针对处置对象和处置方法讲安全,针对行动讲安全,针对经验教训讲安全。
(3)加强防护、避免伤亡
没有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就难以承担和完成处置任务。消防
官兵要针对化学事故的类别,严格佩带空气呼吸器,穿着避火服、防毒衣或全封闭防化服,并要检查其完好状况,参战人员要穿棉战斗服,扎紧裤口袖口,勒紧腰带裤带,进入现场人员可全身洗湿或用喷雾水枪掩护,在处置有害有毒物质时,要站在上风或侧风方向,避免与泄漏物直接接触,在危险区域,绝对不能图一时方便,一时舒服而随便取下个人防护装备,要密切地观察泄漏,火灾爆炸、蔓延变化动态,注意隐蔽,撤退等防御措施,要充分利用当时的风向和地形物等有利条件,占据有利位置,要善于利用防护装备和随身器材以及身体的部位,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保护自己,要认真做好洗消、体检、治疗等工作,防止中毒潜伏而留下后遗症。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不同国家和组织对危险废物有着不同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它对人、 动植物和环境有危害的废物。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危险废物是指除生活垃圾和放射性废物之外的,由于数量、物理化学性质或传染性,当未进行适当的处理、存放、运输或处置时,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废物。我国定义: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
1 危险废物的种类
1.1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焚烧飞灰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物质,它不但富集大量的汞、镉、铅等有毒重金属,而且也富集了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是一种同时具有重金属危害特性和环境持久性有机毒物危害特性的双料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2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带有大量的病菌,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引起疾病流行,医疗废物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人体组织器官、血制品残余物、动物试验与生物培养余物、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及敷料、废水处理的污泥等、过期药品、废显(定)影液等,严格来说包括病人接触过的、来自病人身上的各种废物,以及医院办公室、医院食堂等地产生的生活垃圾。
1.3 废机电、废家电管理与处理技术
这里所指的废机电、废家电包括报废的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及其它交通工具、电视、电脑、手机、影碟、医疗器械、软磁盘以及废电池等含有金属并且需要能源驱动的任何物质和化学能源系统。
1.4 含重金属的废物
由于在各类危险废物中,重金属废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危害环境。在处理中,除了一部分可回收利用外,其于大部分都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达到无害化的目的。有些冶金行业固体废物由于含有可浸出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不能直接排放环境,在最终环境无害化处置前也应进行固化预处理。常规的技术种类(如应用最多的水泥固化或石灰固化法)很多,但在用于重金属废物处理时都有局限性,特别是受PH值变化的影响,当PH值较低时,重金属离子会再溶出,没有达到长期稳定化的目的,在最终处置时,将会产生二次污染,增加水泥石灰等固然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降低浸出率,但处理费用和固化后的体积也随之增加。
2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2. 1 填埋处置技术
在固体废物区域性集中处理处置系统中,填埋是废物的最终归宿。经各种处理的废物最终将集中到填埋场进行处置。现代化填埋场无论在设计概念、原则、标准和方法上, 以及所采用的防渗、排水材料都与传统填埋场有着本质的区别。 目前, 工业发达国家在设计填埋场时,多采用多重屏障的概念, 利用天然和人工屏障,尽量使所处置的废物与生态环境相隔离。不但注意浸出液的末端处理, 更强调首端控制, 力求减少浸出液量, 提高废物的稳定性和填埋场的长期安全性, 并尽量降低填埋操作和封场后的运行费用。
2. 2 焚烧技术
焚烧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 由于经济水平和能源结构的限制, 焚烧技术在我国一直发展较慢。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实际需要, 焚烧技术开始有了较大的进展。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 建造了处理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焚烧装置, 并开发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焚烧炉, 为发展我国的焚烧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根据我国固体废物的特点, 以及国家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 可以将固体废物焚烧技术的发展趋势归纳为: (1)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国产大型垃圾焚烧设备; (2)统一鉴定现有国产小型焚烧炉, 尽快制订各种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标准和设备规范, 逐步淘汰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严重的落后产品, 实现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的规范化管理; (3)积极开发烟气净化及其它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 提高和完善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技术水平; (4)开发和建立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及风险评价制度, 重点解决卤代有机物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等二次污染物的监控等技术难题, 使我国的焚烧处理技术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2. 3 综合利用技术
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 对其加以回收利用, 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 因此, 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应该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今后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开发大量消纳固体废物的实用技术。如: 粉煤灰、污泥等生产建材; 煤矸石发电; 城市垃圾、有机污泥的堆肥化等; (2)开发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如: 废塑料再生成型; 有机废物热解生产燃料油; 垃圾生产固体燃料; 电镀污泥回收重金属等; (3)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如: 从电镀、显影废液及废催化剂中提取稀贵金属; 各类废油的集中再生处理等; (4)制定鼓励综合利用产品进入市场的法规和经济政策。 如: 减免产品税收、为其产品开发提供优惠贷款等; (5)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区域性废物交换系统。
2. 4 稳定化/ 固化技术
作为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稳定化/ 固化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其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 都要全部或部分地经过稳定化/ 固化处理后, 才能进行最终处置或加以利用。目前已经应用和正在开发的稳定化/ 固化技术有: 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热塑性固化、熔融固化、自胶结固化、化学药剂稳定化等。
工业发达国家从5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水泥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 后来又研究出沥青固化、玻璃固化等方法。目前, 这些方法已被广泛采用, 并积累了大量经验。进入70年代后, 随着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 人们开始重视危险废物的污染控制, 这些方法又被用于电镀污泥等的无害化处理, 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国内的稳定化/ 固化技术研究也是从放射性废物处理起步的。对此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和核能研究院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在水泥和沥青固化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进入80年代, 这些成果被用于危险废物处理, 并对其他稳定化/ 固化技术进行了尝试, 如自胶结固化、药剂稳定化等。
作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应该从区域性集中处理处置的角度出发, 在对各种稳定化/固化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 并针对不同的废物特性, 开展工艺、技术和设备研究。传统的固化技术由于固化基材的大量添加, 使得废物增容比较大, 给后续处理带来诸多技术和经费上的问题, 同时, 这些传统技术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 经验成熟。因此, 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新型化学药剂稳定化技术和设备, 筛选和研制高效稳定化药剂, 在对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 实现其最小量化。
3 结束语
近年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已从传统污染物的治理向防治危险物、有毒化学品、恶性事故造成污染的方面转移。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危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严重局面, 必须尽快研究和制定与之配套的处理处置技术、标准及规范。为此, 国家应加大对该领域科研和开发的投资力度, 大力扶植与之相关的环保产业, 使我国的危险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士;防护;职业危害
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性或慢性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群体。随着人们对院内感染及职业性危害认识的逐渐提高,护士职业防护问题普遍受到重视,只有充分认识职业危害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防护,才能降低对护士的自身伤害。医院中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急诊多、抢救多和工作强度大。因而外科护士所面对的职业危害,笔者感受颇深,现将外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1 外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大量存在的生物因素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其中某些生物或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作为致病因素或传播途径,对外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主要的有害因素为细菌和病毒。
1.1.1 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中,从而通过开放的伤口、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外科护理人员。
1.1.2 病毒:常见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冠状病毒,以呼吸道及血液传播最为常见、多见。外科患者往往情况紧急,病情危重,开放伤口多。护士常在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术后患者病情不稳定,变化快,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危急时刻,忽略了自身的防护;外科病房日常工作中,输血、采集血液标本、体液引流、引流等较多,使外科护士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这些均使外科护士极易被感染,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疾病传播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常见、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上述三种病毒可通过输血、血制品,或使用被病毒感染的注射器针头、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另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IV还可在唾液、胆汁、尿液、乳汁、汗液、阴道分泌物及胸腹水中检出。感染途径常见于:针刺伤及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的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部的带菌等。
1.2 物理性因素:
1.2.1 利器伤: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多是针刺伤和安瓿割伤。有临床报道,在西安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对68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发现临床护士被锐器刺伤年人均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
1.2.2 噪声的影响:外科病房的噪声主要来自多参数监护仪的机器声、电话铃声、电动吸引器、机械车轮的摩擦、器皿的碰撞、金属门窗的开关、床头呼叫器的报警声、工作人员的谈话等。根据研究,几个人大声谈话,距离5 m所产生室内噪声的生压级为80 dB,砰然关门声为82 dB,医院病房的国际噪声标准容许生压级为38 dB。噪声强度在50~60 dB时即能产生相当大的干扰,正常人在>45 dB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听力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反应。
2 防护
2.1 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是减少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建立完善操作规程,督促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操作,从根本上减少危害的发生。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在此基础上,建立护理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
2.2 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防护: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坚持标准预防原则,遵守医院有关医疗垃圾管理的规定。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把护理对象作为传染病患者看待;当预料可能有血液、体液迸溅时,要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严格按规定处置锐器,减少及避免锐器伤意外发生;严格管理医疗费弃物,所有医疗费弃物都应分类放入有标识的塑料袋,统一处理。
2.2.1 利器伤的预防:防止利器伤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护理人员预防利器伤的特殊教育,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导致利器伤的危险行为。处理针头时要仔细、认真,针头、注射器使用后立即放入医院统一使用的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不能乱丢;禁止将使用的污染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污染针头;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静脉输液完毕后,将头皮静脉针头分离,置于利器盒内,避免自伤;锯、掰安瓿时注意掌握力度,以免用力过猛掰碎安瓿自伤,必要时可用纱布保护。
2.2.2 规范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以下情况时均要认真洗手:接触患者前后;脱手套后;被血液、分泌物污染后;接触被污染的器械后。2000年卫生部颁布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的指征、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护士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2.2.3 提倡戴手套:外科护士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均有可能接触到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必须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若手部有破损时,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护理时,应用防水胶布包扎伤口,带双层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这足以说明戴手套的重要性。
2.3 噪声的预防: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选择噪声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并定人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解除报警的原因;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电话铃声设置在合适的音量并及时接听;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使他们配合治疗。
3 讨论
针对外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护士面对的多是外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各种理化因素与不良的工作习惯对外科护士的健康有直接的损伤及潜在影响。护理人员要客观正确认识职业性质,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了解本专业业务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措施,让危害杜绝在萌芽状态,从而使外科护理中的职业性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之,外科护理中的职业危害是多因素的,重在防护,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工作环境三方面着手。这三方面,不仅是个人行为,还应得到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及科室领导的重视,使防护措施从个人行为上升为组织行为,使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外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 骨科及普外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
理管理杂志,200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