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销售计划

供应链销售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销售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销售计划

供应链销售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高级计划与排程供应链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企业已逐步迈向市场,加入到市场激烈竞争的洪流中去。激烈的竞争使他们意识到,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真诚合作,追求共同利益是在洪流中生存、搏击、制胜的法宝。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又使他们意识到,那个企业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顾客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它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顺应市场的需要,顺应竞争的需要,生产厂商、分销商、商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但其真正发展却是在90年代后期。供应链译自于英文的“supplyChain”,供应链管理则译自英文的“SupplyChainManagement(SCM)”。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传统上,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是和其它企业独立存在的,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供应商与上下游之间经常是对抗多于合作,许多企业仍谋求把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供应链其它成员的利益上。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将自己的成本简单地转移到上游或下游并不能使他们增强竞争力(也许短期有效),因为到底所有成本都要设法由市场转嫁给最终消费者。领先的企业认识到这种传统观念的错误,力图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为什么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需要数天,数月时间,而制造时间仅仅是几分钟,几个小时?为什么零售商的库存一般在10周左右,而制造商具有每周的制造能力?为什么经营者总是评价生产的价值,而不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什么总是觉得需求不准确?需求与供应总是不匹配?答案是简单的,供应链不同步,且没有优化。

一、传统的供应链计划模式

传统的供应链计划有三种模式:垂直模式、水平模式及综合模式。垂直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模式设置复杂,计算方便只有DRP,但速度较慢;水平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模式设置较简单,但计算复杂(MRP/MPS/DRP);综合模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此种模式是常用的,单一组织用内部MPS/MRP,而外部多组织用DRP,我们可以看出设置简单,计算灵活。

二、ERP的供应链计划

ERP的供应链计划其含义是对所有的组织进行计划,用DRP计划分销渠道,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计划,其计划扩展到客户与供应商;DRP是计划分销中心或客户,可以定义执行单一的,多个的组织计划,可以反查供应链;BOD(BillofDistribution)支持多种设置,包括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定义各货源的优先和有效日期;必须定义供应链网络,货源规划,把物料分配给分销清单(BOD),对供应链进行同步的,顺序的计划(未优化)。

三、基于APS的供应链优化

1、基于APS的供应链优化的范围和内容

最大化满足客户和消费者需求。在最低成本下,满足客户需求和客户服务。减少不确定的供应与需求。通过能力约束、供应约束、运输约束等等。还包括非物理约束如客户或优先区域(自动分配有限的供货)、安全库存、批量。结合供应链中所有的需求如销售预测,客户定单和补充定单和供应链中所有的供货渠道,包括原材料库存、半成品、成品库存、确认分销订单、确认的生产定单和确认的采购定单。同时使用这些信息,APS比较需求信息和存在的约束,当三个要素未满足时,立刻产生警告信息。通过供应链,例如几十个工厂、几十个分销中心、和几百个销售渠道实时平衡优化需求,供应和各种约束。这意味着一旦有未意料的变化,改变了需求、供应、及约束、APS就能立刻看到它的影响。

通过整个供应链进行成本和服务的优化。用APS建立有效的模式,它是有效的客户响应(ECR),使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

在供应链里,减少非增值的活动。在实施APS之前,进行BPR。用JIT的管理思想消除浪费,减少准备时间,文档资料和行政管理。

在供应链里频繁地增加过度复杂的管理方案,仍会增加成本。管理计划依赖于销售预测,然而,销售预测本身有许多不准确因素,那么强化销售也许能达到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但是,供应链里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没有足够的供货能力,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结果是销售计划会引起企业失去销售和超出成本。当基本问题未能解决时,提出复杂的方案实际上是抵冲效率的。

需求信息和服务需求应该是以最小的变形,传递给上游并共享。利用APS通过计划时区持久的平衡需求、供应、约束、同时看到发生的供应链问题。由于实时,双方向的重计划能力,计划员有能力执行各种模拟以满足优化计划。这些模拟提供实时响应。如我的安全库存水平应是多少?这是最低成本计划吗?我使用的资源已经优化了吗?这个计划满足我的客户服务水平了吗?我以经最大化利润了吗?我可以承诺什么?

同步化供需是对服务和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有几个因素影响这种匹配:(1)大批量。(2)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3)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的库存水平。

可靠的、灵活的经营是同步化的关键。可靠、灵活的运作应该主要集中于生产、分销。销售与市场的角色是揭开需求。

2、APS所依赖的一组核心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高级的计划能力,APS依赖一组核心的能力:

计算的速度。基于内存的计算结构,比MRPII/DRP的计算速度快300倍。这种计算处理可以持续的进性计算。这就彻底改变了MRPII/DRP的批处理的计算模式。

可以并发考虑所有供应链约束。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而不像MRPII/DRP每一次计划只考虑一种类型的约束。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

基于约束的计划——硬约束和软约束。

APS可以达到同时传播影响到上游和下游。

在交互的计划环境中实行解决问题和供应链优化算法。它有能力产生反映所有约束的有效计划。而且,有能力产生最大利润的计划。

3、APS与SCM、ERP的关系

APS是SCM的核心,它能代替ERP的预测计划、DRP、MPS、MRP、CRP和生产计划APS不能对业务管理如货物的接收、原料的消耗、发货、开发票、文档管理、财务、生产定单下达、采购定单下达,客户定单的接收。APS也不能处理数据的维护如物料主文件维护、BOM维护、工艺路径维护、货源和设备的维护、能力表及供应商、客户、资源的优先级的维护。

综上所述: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就是在未预料的事件发生后,实时的供应链重计划,保证持续的优化的可行的计划,保证按事先定义的业务规则,供应链系统进行重计化、财务优化。

参考文献:

[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75.

[2]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1.

[3]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6.

[4]霍红.物流师,认证教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58-59.

注释:

供应链销售计划范文第2篇

可如果你与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从业人员交流,就会发现,他们中许多人非但没把自己看做是“金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有一肚子的怨言。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在一次供应链论坛上,演讲者提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在企业销售不达标的时候成为被责备的对象?台下听众齐刷刷都举起了手!也许这就是落差存在的原因:当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风光领奖的往往是销售团队,而一旦销售碰到问题,供应链团队就会成为靶子。大部分公司制定的绩效考评指标(KPI)正是这一现象的最好证明:交货及时率、库存量、呆滞料量、应付账款、来料合格率、材料采购成本等,都是和供应链团队有关的,足见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之大。

其实,要做好以上绩效考评指标,光靠供应链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要综合各部门的力量协同作战才能做好。让我们试着按照以下脉络对交货及时率这一KPI做些分析。影响及时交货的因素很多,比如原材料缺货可能导致生产停工而交不了货,而原材料缺货有可能是备料部门或是采购部门在采购时没有充分估计到需求量的“突然”增加,这时候采购部门的“托词”往往是他们没有得到准确的“预测”。而说起“预测”,又是一个大题目。企业的CEO和CFO需要市场销售的预测数来做下年度的预算,规划所需资源以完成预算的各项目标。在年中,他们又需要短期的销售预测来调整策略和资源。由于很多决策都基于预测,可见预测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

在公司高层的重视下,通常一个经营稳定的公司,其销售额的预测可以做到90%以上的准确率。但问题是公司高层所需的预测数和供应链部门所需的预测有些不同。也许公司高层只需销售额相对总量的预测,而供应链部门所需的是具体到每项产品的预测。一家公司也许有成百上千的产品,通常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编码。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会针对每个产品编码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并根据库存量向供应商下订单。如果说对销售总量的预测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很多公司相对于每个产品编码的预测准确率往往只能达到20%~30%,而这就是造成物料部门抱怨预测不准的原因。于是在销售部门抱怨公司不能及时发货的同时,供应链部门可能正在委屈地抱怨正是销售部门没能给出好的预测!然而供应链部门的这种抱怨往往不被重视或接受,因为公司高层看到的是90%以上的预测准确率!如果将预测不准的责任推给销售部门也是不公的,因为销售拿到的需求信息也许本身就不准确。

那么什么是影响预测准确率的因素呢?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是由很多业务单位组成的,它们在这一链条中是互为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在“理想”的状态下,终端客户将需求订单下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其生产周期,安排生产和库存,并向它的供应商下订购单,以此类推。这样似乎就是一个平稳的供求关系。可是在长长的供应链上,这样的“理想”状态几乎是不存在的!每天每时,在各业务单位内部或业务单位之间会发生无数的突发事件,而每一事件都会影响供应链的平稳。下页中的两个图就是供应链突起波澜的例子。

那么怎样来避免这样的问题呢?让我们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销售员小李曾经因为公司生产的问题而推迟了交货,造成客户投诉,领导批评。于是,他吃一堑,长一智,有意将客户要求的交货日期提前一周,并上报给公司计划员小王,这样就留足了余量。当公司按时完成订单时,货就会在成品库中“躺”一星期。小王注意到这个现象后,在生产遇到瓶颈时,她就会将小李的单子押后。这样的人为因素一多,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就会冒出很多问题:

・成品呆滞――万一客户取消订单,公司却因小李的提前量已经投入了生产。

・较低的及时交货率――因为小李的提前量“吃掉了”生产设备的能力,使该加急的订单不能及时出货;又或是小王故意“怠慢”小李的订单,而恰恰这次是小李的客户真的要这批货。

・生产成本增加――由于计划部门不清楚订单真正的轻重缓急,就不能做到生产计划的最优化。

・……

不难看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互不信任。不要忘记,上述故事中的小王和小李还是同一公司的员工,他们之间尚不能做到完全的充分信任,更何况是两家公司之间呢?又或者是三家公司、N家公司之间呢?供应链的教科书中有一个“牛尾效应”的理论――在供应链末端的一个小小波动,到了供应链的首端,也许会发展成海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供应链销售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组织模式

随着全球供应链竞争的加剧,国内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和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向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方案迈进,以形成供应链竞争优势。本文就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提出供应链物流组织模式以及对其的评价指标。

一、供应链物流组织模式

1.核心企业作为用户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

作为用户企业的核心企业,它本身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产品设计等优势,销售、用户服务这些功能就由核心企业自己的销售网络来完成。因此供应链组织结构的构建主要集中在供应商这一部分。供应链管理的中心转到供应商的选择,信息网络的设计、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跟踪控制、库存管理、供应商与采购管理等方面。

2.核心企业作为产品/服务的供应者的结构模式

这类核心企业本身享有供应和生产的特权,或者享有在制造、供应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但其在分销、用户服务等方面则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在这一模型中,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经销商、用户的选择、信息网络的设计、需求预测计划与管理、分销渠道管理、用户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3.核心企业同时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和用户的结构模式

这类核心企业主要具有产品设计、管理等优势,但是,在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及各市场用户的服务,缺乏足够的力量,因此,它必须通过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构建成整个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协调好产、供、销的关系,信息网络的设计,计划、控制、支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等方面。

4.核心企业作为连接组织的结构模式

这类核心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商誉和较大规模,并且掌握着本行业大量的信息资源。它主要通过在众多中小经销企业和大的供应商之间建立联系,代表中小经销企业的利益取得同大的供应商平等的地位,从而建立起彼此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中小经销企业与大的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信息交换和中小经销企业的控制等方面。

二、供应链物流组织模式的评价指标

当供应链物流的组织运作模式建成后,要对其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所进行的研究还很少涉及这一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供应链物流进行评价。

1.柔性

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如交货期、交货数量、商品质量等以及某些特殊要求。柔性的高低就成为评价供应链组织结构合理性的一个指标。因此,围绕不同核心企业所构建的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也应不同,即要求供应链物流的组织模式的构建必须以能适应市场要求为第一标准。

2.集成

供应链物流在于它将链中的企业加以集成的形式,使得链中企业的资源能够共享,获得优势互补的整体效益。供应链物流集成包括,信息集成、物资集成、管理集成等。集成度的高低或者说整体优势发挥的大小,关键在于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即需要形成信息中心和管理中心。

3.协调

供应链物流的协调包括利益协调和管理协调,利益协调必须在供应链物流组织模式构建时将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加以明确。管理协调则要求适应供应链组织结构要求的计划和控制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协调物流、信息流的有效流动,降低整个供应链物流的运行成本,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4.简洁

供应链物流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是价值增值的过程,非价值增值过程不仅增加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产品/服务的成本而且降低供应链的柔性,影响供应链中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在设计供应链物流的组织模式时,必须慎重选择链中企业,严格分析每一环节是否存在真正的价值增值活动。

5.稳定

供应链物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影响供应链物流稳定的因素一个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它必须是具有优势的企业即要有竞争力,如果供应链物流中的企业不能在竞争中长期存在,必然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存在;另一个就是供应链物流的组织结构,比如说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的环节过多信息传导中就会存在扭曲信息,造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的波动。

供应链物流组织模式是个复杂的问题。本文是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供应链物流组织重构及相关问题,至于供应链物流中企业间的关系,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对组织模式有效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供应链物流及其管理的深入研究将为我国企业转制、重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董千里:供应链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王迎军:供应链管理实用建模方法及数据挖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黄福华: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精要.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供应链销售计划范文第4篇

记者:请问饮料行业的供应链系统通常有哪些模块?比较完整的饮料行业供应链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华诠在哪些方面可以提供解决方案?

吴雷:饮料行业供应链软件通常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供应链计划和供应链执行软件。

供应链计划软件顾名思义是以计划为主,通常包含需求预测、供应链上补货与拉动以及安全库存设定、主生产计划以及针对饮料行业的生产排程计划、运输配送计划等。而供应链执行通常涉及到仓库管理、批次控制、运输追踪、防窜货的控制等。

目前华诠主要在供应链执行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即主要提供仓库管理。以及批次控制、防窜货的信息收集等饮料行业解决方案。近两年也引进了供应链计划产品的解决方案,包含需求预测、供应链上的补货与拉动,以及主生产计划和饮料行业特殊专用的排程计划等。上述解决方案都是INFOR的解决方案。在运输配送方面,则引进了UPS的计划与追踪方案。

记者:谈到供应链计划,饮料行业在这方面的难点是什么?上述这些不同的模块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吴雷:饮料行业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以最小的库存换取最大的销售。饮料行业销售的时效性很强,并且替代产品很多。如果在供应链上管理不当,很可能出现断货情况,断货则基本上意味着销售的损失。而对于饮料行业来说,丧失销售几乎是致命的。例如,当年某国内品牌的运动饮料通过成功的广告营销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但是在终端市场上却无法买到,这就是典型的断货,结果不久这个品牌就轰然倒地。同样,库存过多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前者是致命,后者则是内伤。在整个供应链上,库存超过合理的范围意味着更多的资金积压、更多的过期、更多的退货、更多的物流成本。当然,断货和库存过多,并不仅仅指总体上的情况,对于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种产品来说。也可能存在断货或者存货过多的问题。通常这是饮料行业物流经理或供应链经理面临的最大难点。

其实,国外的同行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供应链计划产品。通常供应链计划产品由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的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以及行业专用详细排程组成。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A 需求管理

有时也称需求预测。我个人倾向于称为需求管理而不是需求预测,原因是预测只能反映其一部分内容,需求管理通常是采用历史数据、时间序列方法获得基本的预测值。并且利用因果预测方法对历史数据中的非正常数据进行调整。最后在未来的时间序列中增加事件。这些事件也会对未来的销售产生影响,从而得到对未来的预测。

但是仅仅通过预测得到的数字并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生产与物流,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永远不能预测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对未来销售的影响。此时就引入了协同的概念,尽管我们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至少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他们对于供应链的变化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即将发生的事情反映到最终的需求变化上来。

因此,公式可以成为:需求管理=预测+协同

需求管理的要求并不只是总量的需求管理,而是基于产品、销售地点、以及时间关联的需求量,这也是拉动式供应链的拉动源。

B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

饮料行业的供应链通常是多工厂、多级配送的供应链模式。考虑库存问题,需要在供应链层级进行考虑。

而在这个供应链上存在一个明显的拉动关系,从上面的需求管理产生数量和时间上的拉动,下面层级到上一层级有提前期。每个层级都可能有安全库存量的控制。安全库存量可以通过经验来设置,但是更好的办法是在需求预测中,根据预测的偏差值,根据期望的服务水平动态地满足。(注:100%的客户满意度永远只存在于口号中,根据简单的数学关系,100%的客户服务水平意味着库存无穷大)

关于主生产计划。熟悉ERP的人会认为这只是一个需求量而已,但是对于供应链上的多工厂生产来说,主生产计划没有那么简单。例如,可乐的生产商通常是多个工厂进行协同生产,在产能不足时还需要考虑采用外包的方法满足生产。对于个别小品种的产品,如无糖可乐,由于消费人群少,几个月才开机一次进行生产,而把这种生产放在哪个装瓶厂则需要平衡需求、物流、成本等多种因素。基于供应链的主生产计划,就是将需求和有限的产能。采用线性规划求解的方式获得最优解{如成本最优或销售额最大等)。

C 行业专用详细排程软件

上面谈到的两个供应链管理功能,其实并不仅仅限于饮料行业使用,所有基于MAKE TOSTOCK的行业,即通常快消品行业都可以使用。但是基于行业的详细排程软件则是饮料行业所独有的。排程软件主要是控制每班、每小时,甚至每分钟在生产什么。例如INFOR AS软件就能很好地优化饮料和啤酒行业的容器使用,使得在容器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能产出更多的产品。

排序软件则可以优化饮料行业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次序和时点问题。例如一个乳品企业,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不同包装和口味的酸奶。而生产转换是有代价的,以损失值来计算。

损失值原则:更换不同大小的瓶子的损失要大于更换大小相同但口味不同的瓶子;从原味到草莓味的损失小于从草莓味到原味的损失,同样口味转换无损失。

原生产流程(见图3):

记者:那么饮料行业供应链执行的难点是什么,软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吴雷:饮料行业在2008年以前对供应链执行的要求并不太高,由于产品品项并不算多,通常在1000个以下,因此不使用专门的WMS进行管理,而是使用ERP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但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国家颁布了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对食品的批次管理有了严格要求。批次管理的内容在传统的ERP系统中一般比较难以实现,或者实现成本太高。因此在2009年以来,有多家饮料厂商都在和我们沟通关于使用WMS管理批次的问题。

在INFOR WMS中,批属性的管理是相当灵活和严格的。我们某个客户的批属性除了管理生产日期外,还管理生产线以及生产班次。应用这些批次组合的跟踪功能。能够非常方便地

对于商品的批次进行整个供应链上的跟踪,对于召回、止发、退货都可以很好地支持。INFORWM5本身的WEB网络化也支持了这种应用。

INFOR WMS本身与条码扫描设备有天然的共生关系,因此很多饮料厂商计划在WMS中进行序列号追踪,作为防止窜货的依据。

在供应链执行方面还有一项是运输计划和跟踪。由于饮料行业对于服务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例如我们某个客户对配送到门店的时间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采用了运输计划软件计划路线,采用跟踪软件确保其执行。

记者:据你了解,目前国内饮料行业的物流系统建设状况如何?在技术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吴雷:国内饮料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准备进入后ERP时代。过去的十年是饮料行业ERP应用发展最快的时间。大批客户采用了ORACLE、SAP等世界级的ERP软件,对于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有益。但是软件上线后,并不能完全解决饮料行业企业所面临的困扰,包含需求管理、库存与生产计划,以及物流批次追踪等难点问题。而食品安全法又促进了饮料行业厂商对这方面应用的进一步需求。但目前只是刚刚起步。

现阶段遇到的技术问题通常是饮料行业客户对接口的担心,他们担心在ERP和供应链系统中的同步和协调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对主流的ERP,例如SAP、ORACLE、BAAN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使用。

记者:供应链信息系统在饮料行业的推广中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吴雷:供应链信息系统在饮料行业推广主要是受认识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客户不能理解饮料行业为什么是一个拉动式行业。他们也知道预测的重要性,但只是简单比较了一下系统的预测值与人工预测的准确度,就放弃了进一步研究,其实他们是没有真正懂得预测只是需求管理的一部分。而需求预测是后面拉动的基础,没有需求预测,基于供应链的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都无从谈起。

对于供应链执行的意义,大家目前关注于批次管理,但是除了批次管理以外,其实WMS还可以提升库位和库存的管理水平。

记者:在饮料行业,贵公司具有哪些特点和竞争优势?

吴雷:华诠有比较完整的饮料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被国外很多饮料行业的客户所验证。华诠在一些的软件开发上也有深厚的功底,这些软件可以很好地弥补ERP、供应链软件的一些真空地带。

供应链销售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供应链的出现,使商业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点,而是一条条线组成的整个网络结构;供应链的出现,也让我们必须对客户关系管理这个概念做出全新的理解和诠释。本文以传统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局限性为切入点,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阐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的必要性,以及整合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整合

一、从CRM的发展过程看CRM的局限性

CRM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接触管理”(contractmanagement,CM),即专门收集整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信息。90年代初演变成包括电话服务中心与客户资料分析的客户服务(customercare)。此后一些公司又逐渐研发了销售自动化系统(salesforceautomation,SFA)、客户服务系统(customerservice&support,CSS)以及销售现场服务等典型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集成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telephonyintegration,CTI)、呼叫中心技术。从CRM系统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最初CRM只关注核心企业全面外部关系,此后由于企业认识的局限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固化将“客户”简单地理解为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然而随着供应链的出现,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最终用户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的“价值链”之中,核心企业不仅要处理来自最终用户的信息,更要分析来自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最终成效。

由此可见,传统的CRM(见图1)在提高企业收益,提高所在供应链的效率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来克服这一缺陷,如何更有效率地把CRM这个管理上的伟大成就应用到供应链上呢?这就需要对CRM进行改进,把服务对象由最终消费者进行向前的延伸,结合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拓展CRM的概念。

图1传统的CRM流程简图

二、CRM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结合,使供应链管理思想由以前的“推式”转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也就是更加重视客户。也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透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益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进行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同时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企业间相互信任,保证信息高质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使各企业同步协调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具有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顾客个性化。SCM集成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配送优势、响应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建立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安全顺畅流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与CRM的整合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提供个性化、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信任与顾客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促进CRM成功,使顾客、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者的整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过程

把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之后,得到如下的概念模型图(见图2)

图2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概念图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与客户管理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营销和供应链的调查。企业要了解他们客户价值的主导者、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供应链设施和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和切断点。

(2)决定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根据企业的财政目标,企业决定一体化管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要注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目的。

(3)分析和确认差异。这里,企业要分清分析目标和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然后确认他们的强点和弱点。

(4)确切的阐述整合战略。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决定怎么接近一体化管理,即决定实行方案。企业要决定他们用什么方法来追求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考虑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5)计划初步一体化和培训。根据一体化管理战略,企业可以确定实行战略的初步计划。初步计划围绕从系统一体化到新库存计划系统,而且为了一体化管理初步的成功,培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6)决定实施顺序。企业要重视初步一体化,而且要建立逻辑的初步一体化顺序。

(7)设立评估指标。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影响到整个一体化过程。如果企业实行不合理的评估指标的话,投资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设立评估指标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且需要不断地改善。

(8)跟踪结果和修正目标。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评价计划实施结果。这种标准或者建立在企业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或者是竞争者的绩效水平或者两者皆有。根据实行的结果,企业可以再建立自己的目标。

四、小结

供应链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融合,在很大程度实现了供应链以及企业的透明化。单方面来讲,客户关系管理是专注于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方面,在这方面会更全面、更进一步。同时它的运作可以完善供应链管理流程。CRM正是通过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努力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这个角度也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种提升,并实现最终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刚.影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情报杂志,20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