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域经济分析报告

县域经济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县域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县域经济分析报告

县域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环境理念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136-03

1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环境问题分析

高速公路的兴建,内外公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将为实施内地向沿海推进,沿海向内地辐射的经济发展战略全局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实现了区域合作,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此类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存在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侵占自然环境、土地、人居及基础设施等。高速公路的兴建,首要遇到的就是征地问题。从规划开始,各类的土地、房屋、公共设施等将被永久性征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沿线各种生产作业、居民居住、居民生活、信息沟通、人际来往等。

②破坏生态,导致水土流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导致沿线植被的破坏,自然景观的消失,物种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引发山坡失稳、水土流失,最主要表征为出现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

③污染环境。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及通车使用期间,所产生的废料、扬尘、噪音会污染大气、土地资源、水资源,破坏沿线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2 路线设计过程中的误区

①规划不合理导致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例如,不从实际出发放大远期建设的规模,盲目追求道路宽度、设计标准,引起大量的土地浪费及房屋拆迁等。同时也可能发生相邻区域间出现2条甚至3条以上的不同等级道路,而实际交通量偏少的情况,极大占用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②盲目追求标准及重复设计导致土地占用面积增大。据统计,每年因基础建设减少的耕地达几十万亩甚至上百万亩,其中公路建设占了其中相当可观的部分。尽管公路建设用地不能避免,但是过分的追求高标准,隐瞒虚报交通需求,放大交通量,强行压低造价而大量占用土地资源是极其不应该的。例如公路设计中隐瞒虚报交通需求,强行建设高等级公路,结果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却不能实现切实的建设意义。再如建设为了控制造价,要求设计大量的采用路基方案,极大的占用土地资源,导致最终设计的不合理。

③设计不周全导致的环境破坏。我国地大物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存在明显差异,而设计人员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全,很可能忽略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见图1)。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场勘测力度不足,设计不到位,而施工过程缺乏现场调查,未能发现设计失误,仅按图纸施工等原因,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尤其以大距离线位改移最为明显,还包括路基变桥梁,桥梁变路基,连接线加长,互通方案调整,隧道进洞方案调整等。造成了二次征地、路基废弃及设计不合理修正等现象,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引发各类地质灾害,对后期养护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大大增加了成本。

3 路线设计的与环境协调的几点建议

3.1 设计要结合实际

公路设计是多元化的,设计人员应根据每个具体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应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项目的使用功能等因素,广泛收集各类基础资料,做到道路设计与环境的良好协调。

一般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应尽量符合下列规定: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坍滑坡危险区以及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选址(线)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

①要做好整体设计及环境评价。在公路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及初步设计时要进行环境评价,形成专项报告,把环境因素列入考虑范畴,使其具有可控性,在选取路线方案时,因地制宜的利用地形、地貌等条件,合理布局,做好重点控制,尽量避开村镇、水源、农田、经济园区、林区、重要景点等,做到直线、平曲线比例适中,视觉合理,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实现设计平顺、美观、舒适、节约。

②合理采用断面形式。为减少道路工程量及土地侵占,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情况合理采用整体式及分离式断面,例如离式断面可采用图2、图3所示的型式。规划时注意考虑远期利用,综合考虑路基整体宽度、防护、排水、超高、上下边坡处处置等;还可考虑分幅规划,分期建设。以上方案可减少土地占用,使线形顺适,尽可能避免不利情况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

③合理选用路线布设方案。路线的布设要与地形相适应,要考虑环境的发展状况。优先选用保护区域景观、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布设方案。例如图4和图5的布设方案对比,应优先考虑如图5所示布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