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1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防御系统;应急平台;安全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412-03

Research on Achieving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nd Defense in Emergency Platform Network

PENG Yun-feng

(Anhui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network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latform and network security development trends,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overall and equipment of joint Ang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etwork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ecurity strategy, with the safety as the core,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linkage Model, and gives out the emergency platform comprehensive interaction system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security;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emergency platform; security defense

省政府应急平台是一个涉及图像、数据、语音等信息的复杂系统平台,既涉及到各种硬件通信设施、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安全,又涉及到各种系统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既涉及各种信息安全技术本身,也涉及保障这些安全技术顺利实施的各种安全管理。因此一个可靠稳定的支撑网络平台是应急平台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也可以说直接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效果和效率。

1 综合联动实现网络安全防御

1.1 应急平台网络拓扑分析

省级应急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省政府应急平台局域网和连接各市、县应急平台的广域网。省政府应急平台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进行建设,连接各市、县应急平台的广域网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资源进行建设,实现与各市、县政府及省直各专项部门应急平台的连接,并通过接入到电子政务外网的地面工作站实现与移动应急平台的连接,主要功能是满足省应急平台体系综合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IP语音系统和移动应急平台等业务的承载要求。省级应急平台局域网核心采用两台高端交换机,用于连接应急平台服务器组、内部办公网及应急指挥中心,同时用于各市、县政府和省直各专项部门应急平台的访问连接,接入层采用星形双归结构,用于接入应急平台服务器组及业务办公网络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省级应急平台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以得知,由于应急平台服务器组部署在交换机的后端,应急平台业务及应急指挥、办公等纵向业务数据流都要经过两台核心交换机转发,所以通过这两台核心交换机的负载较重,流量也比较复杂,数据流中包含各类攻击、病毒等的可能性也最大,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应急平台内部各处室、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应急平台网络访问互联网,目前仅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由于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开放的网络,对于信息的保密和系统的安全考虑的并不完备,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攻击、病毒,防火墙并不能保证应急平台网络的安全,所以这条路径上也可最可能包含各种攻击数据。

1.2 实施综合联动的必要性

随着繁杂的网络应用和多样的攻击入侵,应急平台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复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孤立的安全设备难以有效应付,需要从系统全局,从整体和设备联动的角度去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依据统一的安全策略,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形成完整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一个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关键,在于要求各网络安全设备之间具有较高的协同性,即联动性。联动技术体现了智能化网络安全管理的潮流,能够有机整合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全面地保护网络的安全,提高工作的效率。联动的概念最初是由防火墙厂商CheckPoint提出来的,CheckPoint提出了OPSEC开放接口,并与其它厂商密切合作,实现了CheckPoint防火墙和身份认证、内容安全、入侵检测等产品的互动。

1.3 以安全为核心划分区域

针对应急平台现有网络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安全分区,如图2所示。

详细分区情况描述如下:

1)DMZ区。DMZ是英文“demilitarized zon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它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该区域主要包括应急平台对社会或其它部门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群,如网站、邮件服务器等。该区域对安全级别要求比较高。

2)数据中心区。由应急平台业务服务器群构成,是应急平台一切业务应用活动的基础。这个区域的安全性要求最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也最高。要求不能随便进行任何可能影响业务的操作,包括为服务器打补丁,管理起来也最为复杂。

3)内部办公区。内部办公计算机构成的安全区域。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要求最低,管理难度大,最容易遭受蠕虫的威胁。

4)远程接入区。该区域主要指移动办公人员、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等通过外部互联网实现访问应急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的区域。

5)广域网接入区。在之前的网络建设中,省级政府应急平台是通过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与市、县政府和省直各专项部门应急平台的连接。广域网接入区就是通过专线连接省直各专项部门、市、县政府应急平台网络的区域,这一安全区域内部没有具体的应用系统,主要实现网络互联的功能,定义这一安全区域是为了方便网络管理。

1.4 综合联动方案设计

目前,已经商用的比较成熟的联动系统,是通过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和防火墙的联动来实现入侵防御。IDS检测到某种攻击后,会通知防火墙立刻做出相关策略的动态修改,对攻击源进行相应的封堵,例如阻断源端口、源IP等,从而达到整体安全控制的效果。防火墙与IDS联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安全深度防御的思想。但这种方式也有不足,最重要的问题在于,防火墙和入侵检测产品的互动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大多数安全厂商各行其道,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选择产品的范围。

因此,本文提出了综合的系统联动方案。针对应急平台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在综合联动方案中加入了入侵防御系统(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防火墙、安全管理中心软件、EAD(Endpoint Admission Defense,端点准入防御)软件、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网管软件、SSL VPN接入网关等软硬件设备,提出如下综合联动部署方案,如图3所示。

综合联动方案配置如表1所示。

具体的部署策略如下:

1)应急平台网络的互联网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和IPS。防火墙对来自外部的访问进行控制,并对来自外部网络的2~4层的网络攻击进行防护。IPS利用不同的规则,既对外部网络的2~7层的攻击进行防护,又可以对内部流量进行监控,限制P2P、BT等业务,保证了应急平台骨干业务网络正常运行。

2)两台核心交换机旁路部署SSL VPN设备,并做双机热备,在保证应急平台网络安全的同时,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同时对移动终端访问应急平台数据时通过加装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移动终端访问的安全性。

3)重要的应急平台服务器组前端部署IPS和防火墙。IPS防护针对操作系统漏洞进行的攻击,并防护来自内部网络2~7层的攻击。防火墙对应急平台服务器组虚拟出DMZ区和内部受信区域,对不同单位的访问进行控制,并防护来自内部网络2~4层的攻击。

4)DMZ区部署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和EAD系统。网络版防病毒服务器安装在内部网办公PC和服务器群上,该软件可定期及时更新病毒库,保护服务器群及内部网办公电脑免受病毒的攻击。EAD通过集中部署,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评估和访问权限的动态控制,从而加强了应急平台中网络终端的主动防御能力,控制病毒、蠕虫的蔓延。

5)安全管理软件和网管软件对应急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管软件对网络安全和服务器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对设备的配置进行更新和修改,降低管理难度和成本。通过安全管理中心软件收集网络、安全以及服务器等设备的安全事件和日志,如攻击事件记录、日志等。

1.5 系统联动分析

通过上述软硬件的部署,可以实现省级政府应急平台网络设备、安全产品、用户终端等设备综合系统的联动。该安全联动方案由安全管理平台、安全防护设备和EAD软件三部分组成,安全管理平台指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和智能网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指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各终端用户通过EAD软件接入并由安全管理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和终端安全状态评估,确保每一个接入端点的安全,预防内网病毒、蠕虫的泛滥。系统联动如图4所示。

位于内部办公区的终端安装端点准入系统,当某个用户试图非法访问内部服务器时,部署在服务器组前的防火墙设备会阻断非法访问连接;当某个用户感染的病毒向服务器区传播或用户机器上的木马对服务器区进行攻击时,部署在服务器前的IPS设备可以将病毒和攻击阻断,防火墙和IPS会将该用户的非法访问和攻击事件实时发给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根据定义好的策略,将重要的安全事件信息通过告警方式发给智能网管中心,智能网管中心上的端点准入管理组件分析安全管理中心发过来的告警信息,确认非法访问和攻击的用户,然后,通过端点准入管理组件对恶意用户进行告警或强迫下线,控制攻击来源,避免威胁的再次发生,并且为用户提供整网安全审计报告。

2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省级应急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了网络所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根据应急平台网络的特点,基于综合联动的网络安全策略,可以实现省级政府应急平台网络设备、安全产品、用户终端等设备综合系统的联动,预防内网病毒、蠕虫的泛滥,最大限度地保证应急平台网络的安全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卿斯汉,蒋建春,马恒太,等.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通信学报.2004(7):19-29.

[3] 黄金莲,高会生.入侵防护系统IPS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8).

[4] 刘世翔.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04.

[5] 周海刚,肖军模.网络主动防御体系结构[J].电信科学,2003(1).

[6] 聂林等.入侵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9):131-136.

[7] 林延福.入侵防御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远望电子已获得浙江省“双软企业”认定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单位、浙江省软件服务业重点扶持企业、“国家86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浙江省计算机学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远望电子是浙江省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公安部《公安综合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同时还是浙江省治安监控网络综合保障系统行业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技术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及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平台产品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国家标准)参与起草单位。

远望电子本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连续多年均被评为AAA级信用等级单位。

远望电子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检测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从而提升了公司的软件研发、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力。

远望电子自主研发的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及监管系统等在国内二十余个省市的公安、法院、政府、保密等领域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远望电子开发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平台已在浙江省公安厅及所属116个单位全面部署应用。浙江省公安厅借助该平台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连续五年在全国公安信息安全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

远望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及监管系统,融业务管理(规范、组织、培训、服务)、工作流程、应急响应(预警、查处、通报、报告)和安全技术应用(监测、发现、处置)为一体,集成了各类信息安全监管、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网络边界安全、保密安全、网站安全、主机基础安全,以及各类威胁信息安全的违规行为、资源占用行为等的有效监测、处置和管理。

产品同时结合工作流技术,实现了监测、警示、处置、反馈、考核五位一体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起长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并将其日常化、常态化,实现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远望信息与网络安全产品被列入“2010年度全国公安信息系统安全大检查”指定检查工具,并获得公安部2011年科学技术奖。

远望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及监管系统针对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对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安全风险进行全程全网监测、管控,在技术的层面上突破了网络边界的定位、信息的准确鉴别、网站的定位,以及应用分析和监管等难题。

该平台能对信息网络进行全程全网实时监管,全面、清晰掌握网络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分析、处置各类安全事件和风险隐患。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黑客地下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最上游是黑客工具开发,主要是针对黑客挖掘的系统漏洞,编写各种恶意程序;其次是利用黑客工具抓取肉鸡或窃取用户敏感账户信息,通过实施恶意入侵、网站挂马、组建僵尸网络等,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限,或窃取用户账户(如网银账户、网游账户)、密码等信息,为进一步实施后续违法活动做准备;再次是利用控制权限或用户信息实施攻击、欺诈、窃取,主要是利用获取的控制权限、用户信息,窃取真实资产或虚拟货币,或实施敲诈勒索、恶意攻击等;最后是“销赃变现”,利用窃取的银行账号、密码套现,盗刷信用卡套现等。黑客地下产业链近几年发展猖獗,我国黑客地下产业链总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黑客地下产业链的猖獗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国家一直在不断出台多种措施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早在1997年我国刑法中就特意定义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09年刑法修订案中又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也曾出台多项规定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如《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等规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印发防范治理黑客地下产业链的专项行动方案,这将对净化我国互联网发展环境、促进可信网络空间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本次专项工作将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促进网民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引导网民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范恶意代码。

其次,本次专项工作可全面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的上下游,有助于彻底切断黑客地下产业链的利益链条,实现标本兼治。通过对下游的网上贩卖“肉鸡”、虚拟财产、用户个人信息的信息监测及举报,对上游的黑客培训网站、论坛、贴吧、即时通信群组等进行关闭,彻底切断产业链条,控制源头。

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5篇

历经多年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道公司信息通信网络已覆盖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的二级单位、输油站库、码头和项目部,承载着工业电视、视频会议、移动可视化等网络应用以及智能化管线系统、ERP系统、OA系统等信息系统,成为公司生产运营、经营管理、综合办公的中枢神经。基于日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建设和日益丰富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逐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部署了常规的技术防护措施,初步落实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但是,必须看到,公司信息安全工作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1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国际上围绕网络空间主导权与控制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数据面临新时期严峻的网络攻击风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安全边界更加模糊,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2)国家层面在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力度,专门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强国战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体系,网络信息安全逐渐被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的新高度。国内先进企业也在体系化的全面推进信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传统的“被动静态防护”逐渐被“主动动态防御”所取代。

(3)管道公司在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保障和合规性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部分员工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系统建设没有完全落实信息安全防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三同步”原则,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没有全面开展;互联网出口尚未统一,信息安全整体防御能力相对薄弱;无线网络应用、终端入网审计及系统用户权限管控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1]

2.1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成立公司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公司、二级单位两级的信息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建立安全方针政策、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规范、流程控制表单四个层级的信息安全标准与制度体系框架;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主线,抓好信息化项目立项、验收等关键节点,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按年度开展信息安全评估检查,以问题为导向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与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氛围。

2.2完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在终端安全方面,部署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桌面安全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在应用系统安全方面,对关键服务器主机设备进行冗余部署,建立主机弱点分析机制、主机系统软件备份和恢复机制、主机入侵检测机制和主机系统操作规范。同时,通过实施现有网络优化改造、网关部署等措施,实现公司生产网和办公网的业务安全隔离,提升网络边界安全防护能力。

3信息安全管理提升

3.1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

分解落实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建设运维单位、应用部门在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责任。明确各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级信息安全管理员及各专业人员的信息安全岗位职责,强调像对待生产安全一样对待信息安全,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齐抓共管的信息安全管控环境。

3.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保护与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闭环管理,抓好过程管控,切实落实“三同步”要求。在立项阶段确定安全等级,编制安全方案;在建设实施阶段实施安全方案;在上线验收阶段严格安全检查,杜绝系统“带病”上线运行。同时,梳理检查已投入运行维护的系统,确保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

3.3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丰富信息安全应急资源,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提升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水平。通过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和动态主动防御水平,促使信息安全管理由“救火型”向“预防型”转变。

3.4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分析和通报制度

结合国内外及石化行业信息安全形势,开展信息安全分析,查摆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扩大《信息安全通报》影响面,充实通报内容,充分发挥通报信息安全信息、传播信息安全知识、安排信息安全工作、通报信息安全考核结果的综合作用。

3.5统一公司互联网出口

按业务需要严格管控,互联网访问实行实名制管理,互联网访问资源实行白名单管理。对外应用统一至公司云平台的对外区,建立统一远程接入区。建立公司统一的无线网络认证系统,取缔私自接入的无线路由器,规范无线网络应用,为移动应用提供安全通道。

3.6加强用户弱口令管理

全面启用强密码策略,提升用户登录认证的安全强度;将统一身份管理系统与HR系统集成,实时同步人员信息,强化用户账号的实名制管理。加强终端安全管理,实施用户终端准入实名制管理,全面提高统一防病毒软件和桌面管理软件的安装率,并积极推进虚拟桌面的普及应用。

3.7建立完善公司信息安全基线

以基线为基础实现信息安全的全面管控,降低局部信息安全事件对整体信息安全形势的影响,采取主动的防御思想,建设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并适时对基线进行调整,实现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有效防御,切实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

4结束语

信息安全管理要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1],在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做好适度防护的同时,注重信息安全组织体系、风险控制和运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信息安全动态长效管理机制以及预防为主的主动式信息安全保护模式;既要作为一个单项重要工作来抓,更要融入各项日常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去,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希俭等.企业信息化实务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