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思维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64-03
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球的推广,经过十年来在我国的不断推进,该模式正逐步推向全国,深受我国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尝试着把英特尔未来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去,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效果十分明显,这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判定。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有关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1 评价导向要体现自主性和协作性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共同达到知识的建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创设情景,进行自主选择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传统思政课学生所获取的信息相比,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来说,学生的选择更具自主性和广泛性,这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应根据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学生的协作性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论,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因此,导向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评价要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协作性。
1.2 评价载体是任务驱动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所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与组员进行交流与合作,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体会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所学的知识;三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3 评价目标是师生共建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播方式。而在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互动,鼓励进行学生交流,学生还参与到整个课程建设中,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是这一种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因此,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目标应是师生共建,促进教学相长。
1.4 评价指标科学和可行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对于目前无法实现或没有实效的,不纳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另外,评价指标应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语言简明和准确。
2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根据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特色,可以从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作品等四方面构建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价和反思。
2.1 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评价
本层面评价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理念。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情况,以及完成项目后进行的反思是否体现了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2 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本层面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精神。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能力学习,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后提出问题,提交一份学习报告或作品。可以从章节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情况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
2.3 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本层面主要评价的是学生参与到项目学习中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出勤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来进行评价。
2.4 作品评价
从这个角度进行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主要从作品的规范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进行评价。
3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具体依据,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的形成。因此,设计出一套定位准确、系统完整、详细具体、科学可行、操作简便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为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检验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该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由思政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进行评价则有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的量化分值和过程评价参考构成。一级指标主要考量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设计能力、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作品等;二级指标主要考量框架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情况。(见下表)
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入思政课是一种新的尝试,对它进行有效地评价体系,不仅是在理论上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还是让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此动态过程中,包含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的思维活动过程和教材的潜在思维特征,其中学生探究教材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而教师的思维活动,则表现在:一是如何处理教材,揭示出教材的思维特征;二是如何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调控、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流畅、卓有成效,三者的关系为:
注意把握三者在教学中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每一种要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使三种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路、教路和教材思维特征水乳相融,混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似“行云流水”,从而顺利理解知识,形成能力。
一、加强教材研究,揭示教材思维特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前人通过对大量的物理现象与事实的观察,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抽象、归纳、总结而成的,它是前人思维活动的结果。物理教材中概念、规律的教学,有时不仅再现了前人的这种思维活动,同时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逐步展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揭示教材的这种思维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探究,
一步一步地品味概念、规律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从而理解概念、规律,掌握思维方法。
如在讲授自感概念时,在引出课题之后,可紧接着向学生出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装置,并让学生猜想电路通、断电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利用刚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自己归纳结论。最后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充分揭示了教材的思维特征,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参与构建自感概念过程的分析、探索,顺利掌握自感概念。
再如在讲述洛伦磁力概念时,可通过以下步骤揭示教材的思维特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掌握洛伦磁力概念。第一,让学生回忆:(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2)电流产生的条件和实质;第二,引导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提出安培力是由大量运动电荷所受磁场力的合力的宏观表现假设;第三,利用电子射线管进行验证,并用左手定则来判别偏转方向;第四,帮助学生建立起金属导电的微观模型,让学生从F=BIL出发,利用数学方法导出f=Bqv;第五,组织学生对洛伦磁力和安培力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洛伦磁力方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电荷的电性、磁感应强度方向间的联系,结果学生顺利地建立起了洛伦磁力概念。
揭示教材的思维特征,让学生通过参与理性过程的分析、探究来理解掌握概念、规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科学思维方法。
由此可见,揭示教材思维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概念规律的分析、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真正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
二、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努力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我们的“教”应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的不适应,思维方法没有掌握,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疑点,为学生的思维“搭梯”、“架桥”。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类比、示范等方法来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将自己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快速”、“高度浓缩”了的思维过程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稚化后展示给学生,重点是向学生讲述:我是怎样思考的,怎样处理的,通过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给学生的思维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障碍,促使学生的思维流畅起来。
如在讲述电场强度时,学生常对用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与电荷电量的比来描述电场的强弱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1)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作用,能否可以用电场力来描述电场的
强弱?让学生利用实验演示电场力是否会随着电量的变化而变化;(2)联想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用位移的大小,而是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描述);(3)进行迁移、类比。教师如此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用F/q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并加深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这一科学思维方法的认识。
再如,在分析恒定电流动态电路时,如图1所示,当R3的滑动触头向b点滑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和R2上消耗的功率将如何变化?
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首先由电阻R3的变化,结合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计
算规律推出外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然后利用全路
姆定律推算出总电流的变化,接着推出内电压U内
和端电压U的变化,最后利用串、并联电路的性质
推出电流表、电压表和R2上消耗的功率的变化。其思维流程如下:R3R总IU内UI1,P2。
三、加强信息反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物理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的知识探索者,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这种能力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教师不断启发、诱导和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问题的感性材料,利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及时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捕捉错误信息,剖析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指导、示范,求得学生思路和教师思路的共振。具体来说,一是教师通过察言观色,把握学生不自觉暴露出来的思维障碍;二是利用课堂提问、练习(判断、选择、改错、纠错)等方式来有意识的诱错,暴露学生的思维障碍。对学生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物理管理,逻辑管理
一、档案物理管理及逻辑管理的概念
物理管理,由形见意,指事物的表象。就是说按照手工管理的方式,以档案的物质介质为管理对象,制造和使用实际可触碰到的物质性工具的管理活动,比如消毒柜、计算机、档案柜等一系列的物质工具。
逻辑,体现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规律。人们在对外围的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化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的是,它是用科学的抽象化的概念,试图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现实的结果,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展示。而逻辑管理,就是在物理管理的基础上,按照人类抽象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档案的内容性的东西对对象或者为着手点,来进行对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档案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特点的区别比较
(一)管理对象
在管理对象上,档案物理管理的对象是档案的物质载体本身,而逻辑管理的对象则是档案的内容即承载的信息。虽然管理的对象不一样,但是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却也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部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因素。
在物理管理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我们的档案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主要是围绕着档案载体展开的,比较典型的是《档案管理学》与《档案保护技术学》等。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文件制成材料及其耐久性、档案文件损坏的理化因素及防护方法、档案文件损坏的生物因素及防护方法、档案文件的修复技术、档案文件的照相复制、档案馆的建筑和设备、技术图纸的保管等等,它们都属于档案物理管理的范畴。而《档案管理学》则以“实体管理”为主要线索展开。
电子档案产生之后,逻辑管理就占据了档案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虽然档案的物质介质还是存在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继续存在,但地位却明显的不如物理管理时期了。逻辑档案管理时期,档案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来源于档案的内容和它的内部信息。
(二)劳动特征
不论是档案的物理管理还是逻辑管理,作为人类的管理活动,它们都主要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由于管理对象是实际的物质介质,所以档案的物理管理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脑力劳动外,管理人员也不得不进行一些与体力劳动有关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固化,使这时期的人们更多的注重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体力劳动部门,而忽略了在脑力劳动在管理活动中的支配地位,甚至想当然的把档案管理工作归结为简单的仓库管理类工作。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物理管理也应该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佐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脑力劳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突出地位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由于管理对象是档案的内容与信息,论文的格式在电子档案的逻辑管理时代,人们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的脑力劳动,慢慢地转换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劳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是人类脑力劳动的发展与延伸。
(三)方法特征
在电子档案产生之前,档案管理——无论是物理管理还是逻辑管理,都以手工管理为主要的方法特征。虽然我们有了一些档案管理工具,如密集架、提档机等等,但传统档案管理的手工管理特征仍十分明显,其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档案。在电子档案产生之后,电子档案的物理管理仍主要表现为手工管理方式,而电子档案的逻辑管理则改变为完全自动化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程序管理方式,其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计算机→档案。
(四)思维特征
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物理管理具有形象思维的思维特点,逻辑管理具有抽象思维的思维特点。形象思维解决的是管理过程中的三维空间问题,抽象思维解决的是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内涵及时间问题。
在物理管理中,人们在管理过程当中更多的想到的是有形的东西,比如纸张、案卷等;而在逻辑管理中,人们反应的则是概念化的东西,比如文件名或者某方面的信息内容等。
在物理管理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管理理念在各方面都不得不受物理层次的制约,难以脱离形象思维的影响。在逻辑管理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时期,人们在想到某些信息内容时,不会像在物理管理中那样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库房号或者案卷号等,而跳过了载体这一环节,脑袋中直接浮现出某某文件名或者具体的信息内容。管理人员只要使用检索工具,在虚拟化状态中查找并调阅想到的东西。
(五)哲学特征
档案物理管理针对的是一个现实的物质世界;档案的逻辑管理针对的是一个由概念组成的信息内容世界。虚拟档案管理哲学对传统实态档案管理哲学的超越,是建立在档案的虚拟逻辑管理对现实物理管理的超越的基础上的。
三、结束语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载体与档案信息是管理工作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或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这两个方面谁具有主导地位,谁就规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特征。档案载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时,这一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表现出一逻辑管理为主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管理时代;而当档案信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时,这一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表现出以逻辑管理为主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逻辑管理时代。
在以往的档案形式中,无论是从石刻档案到甲骨档案,从简策档案到纸张档案,乃至缩微档案,档案的物质载体和信息内容都是“二位一体”的。在这种情形下,本质性的信息被非本质的载体所束缚、所约束,目的性存在被工具性存在所决定,信息难以获得独立与自由,在物质载体与信息内容的矛盾关系统一体中,物质载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并由此决定了当时物理管理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档案管理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物理管理时代。
参考文献
[1] 丁海斌. 论档案的逻辑管理[J]. 档案管理. 2013(03)
1 系统性: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从而揭示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功能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最佳处理。
2 严谨性:思维的严谨性突出地表现在思维是否有条理性,是否合乎事实:在思考问题时,概念是否清楚、判断是否有据、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作出的结论是否循环因果关系、理由是否充足、是否善于从不同角度全面的去考察分析。
3 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认识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的特征,。4 独创性: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实质是一种求异思维,它一般表现为思维宽广、灵活、奇异、独特、流畅、变通富于想象,善于联想和迁移,长于类比与抽象、概括与综合等特征。在心理上还表现为强烈的创造愿望。
5 预见性:预见性是人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手段,对事物的未来或未知状况预先作出推知和判断的思维特征。
护理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思维品质是指认识主体在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护理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贯穿于护士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
1 转变护理观念:整体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显着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传统护理习惯从人的生物特性上思考,而忽视心理、社会等其他因素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中的重要性;而整体护理不仅关心疾病,而且关心病人;不仅关心生理问题,同时关心心理及社会问题;不仅关心医院的住院病人,而且把护理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关注人类存在的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只有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实施整体护理,护士的价值才能真正充分地得到体现,护理学科才能成为独立学科并得到迅速发展。因此,护士及护理教师必须树立整体护理观念。
(一)紧扣教材,选择创新思维训练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引导学生善于突破常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在人教版小学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创新思维发展策略。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要人云亦云,既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语言,也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以及联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问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自己质疑问难的结果写到学问卡上。如在《铁生锈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学问卡上的问题,当学生独立完成必修作业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选作的教学内容,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到学问卡上,以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更好得把握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创新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媒体课件中的创新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出示科学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要善于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见解。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放手,要能够将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相应的创新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爱护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得到创新后愉快情感的体验。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媒体课件中的创新问题。
(二)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问题情境。
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创新问题情境。如教师在科学课中要求学生印一张完整的叶子,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印叶子的过程。当学生观察到印叶子的方法之后,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创新设计的时候,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教师在科学课上不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
三、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创新教学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单纯又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改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具,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创造悬念。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在试验中要先扶后放,让学生能够运用独特的创新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运用科学的概括方法寻找科学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