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人教育推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考核的现状
目前,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着“普教化”倾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基本套用相同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成人“专升本”的特点。陈霖柏[1]等研究认为,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学科分隔、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太紧密、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欠佳、医学人文课程较为薄弱等。杨小蕾[2]等认为成人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自主选择性,未考虑成人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忽视成人学生知识上的实用性、为社会服务的直接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普高的缩水的复制品,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难以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成人学生对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特殊需求,导致到课率下降。亦有调查表明现行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计划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和考查课区分不是很清楚,虽然有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之分,但并没有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严加区分,要求学员所有课程都要学习,几乎所有考试都采用闭卷考试,对于成人在职学员来说学习任务和考试任务过于繁重。
二、改革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考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程考核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估的重要手段,是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接受教育的对象均为在职人员,存在着以下特点:①工学矛盾突出:多数学生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和丰富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但因工作、家庭双重压力影响学生来校上课的时间,学习得不到保障;②知识贫乏的实践强者: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培训,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低,但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③投机心理明显,思想自由松散: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社会危机感而来学习,少数学生来学习只是为了文凭,学习动机不纯,极易影响整体的学风和考风,学生的社会习气较为浓厚。因此,如何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改革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合理安排考试的形式,是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专升本护理学专业成人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实施
鉴于护理学专业是高等医学院校学历教育的主体专业之一,因此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以业余专升本护理学专业为试点,分类研究该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的不同考核办法,建立一套适合此专业的课程考核方案,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订、完善,逐步把新的考核办法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考核中。
(一)科学论证,制定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经过多方专家严格论证,制定《专升本护理学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该方案找准每门课程在专业知识中的位置,针对课程实际,转变传统观念,大胆改革考核的方法和方式:将全部16门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公共课程精简化、专业支持课程简约花化、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化;并加大开卷考查课程的比重。
(二)改变单一考核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改革成人教育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考核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包含过程性、研究性、终结性考核标准。其中,过程性考核标准包含课程辅导答疑、自主学习、平时成绩(包括课程测验、平时作业等)、平时考勤,是将考核评价融入学习全过程,并及时用考核结果来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研究性考核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包括撰写论文、听取学术讲座、技能及实验操作、集体小组研讨、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其目的是强调重体验、重方法、重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行此评价标准,旨在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考试形式的权利,同时也避免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集中时间搞突击,“一蹴而就”式的应试教学。
(三)配套成人教育教材,适时修订教学计划
更换使用具成人教育特色的成人教育规划教材。同时积极组织校内老师积极参编成人教育规划教材。并适时根据新的教材,重新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作业,并投入使用。这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成人教育教材“普教化”的弊端,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贯通。
(四)敢于突破束缚,改革试卷命题传统标准
以学士学位考试、执业资格考试为参照标准,对课程终结考试试卷的内容、题型、题量、难易程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调整,改革思路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切合执业资格考试。在考试内容中减少需要机械记忆的部分,增加需要理解分析的部分;在考试题型、题量中剔除名词解释、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等题型,保留并缩减简答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的题量(占20-30%),大幅增加单项选择题的题量及形式(占70-80%);难易程度适中,并参照执业资格考试标准。从执行效果来看,学生成绩平均分普遍提高,不及格率降低,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
社区成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从内部促进教育体系的发展,而且还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外部教育系统提供支撑。社会成人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1.促进社区成人的终身发展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终身学习,人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入社区教育,会得到更好的受教育机会。社会教育能够满足社区成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更大程度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学习过程中,社区成员通过提高自身学习水平不断充实自己,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2.提高社区成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成人教育对成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人力资源开发。(2)构建社区精神文明。在社区内开展成人教育活动,不仅能在社区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避免矛盾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3.促进社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终身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新形式,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结构特征与根本制度,它包括社区教育、学习教育、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将社区内的学校、家庭、单位及社会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
二、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不足
社区成人教育建设必然需要经济上的支撑,但在实际的社区成人教育开展过程中,经费不足是极为普遍的问题。这对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然在政府和公益活动的支持下解决了部分场地和资金问题,但是只依靠政府和公益活动的拨款,想要全部解决经费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2.师资缺乏
师资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例如,资金不足导致难以聘请到优秀的教师在社区中任教;社区教师的工资不稳定,生活得不到保障,在工作中找不到安全感,最终放弃工作。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成人参加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学习并掌握某一领域的新知识,所以社区教育机构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成人教育的课程进行专业设置。社区学员在参加继续教育时常抱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对教育机构提供的知识要求不一致,这种情况导致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4.管理不规范
我国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时间较晚,对社区成人学校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欠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健全。从民主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直接介入社区成人教育管理,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会妨碍成人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此外,社区成人学校的学员组成较为复杂,管理内容多元化,所以单纯依靠政府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中的作用。
三、社区成人教育的主要实现策略
1.多方筹集资金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资金需求。社区学校筹集资金应充分考虑所有能够动员的对象,如教育受益者、教育公益组织、企业等,汇聚各方面的力量,为社区成人教育争取更多资金保障。与此同时,社区学校要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开源节流,为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构建社区终身教育网络
建立学习型社会,首先应调动社区成人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中来,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社区终身教育网络服务。这使他们在接受成人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序的整体,并反过来促进社区终身教育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次要通过成人终身教育网络将分散的资料整合到一起,充分满足社区成人对各方面知识的需求。鼓励相关部门配合社区教育部门开展活动,将社区网络信息广泛应用于社区成人终身教育中。
3.创建多样化的社区学习平台
社区工作人员应在完善成人教育系统的同时,建立学校教育培训中心和社区学院等学习平台。社区工作人员以这些平台为载体,通过展览、论坛等形式组织休闲、学习活动,使成人教育逐渐步入正轨。
4.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新观念
社区应该定期举办学习交流活动。例如,每周举行学习交流会,并确保每期都有特定的主题;为学员制定终身学习计划,定期展示学习成果等。这种方式使终生学习理念扎根社区,被群众所接受。社区成人教育部门也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成人学习。如在社区终身学习网站上学习任务与计划,利用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推广成人终身学习新理念等,不断提高社区成人的终身学习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成人教育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充分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功能,满足成人对学习的渴望,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社区成人教育水平,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谐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58-02
和谐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就是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谐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影响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谐构建的几个因素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教育需求疲软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三农”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与1130年前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其特征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分散小地块经营,市场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类型少;初级机械化,高科技手段不能在生产中全面运用,政府很少或没有补贴;运输、储存手段落后,损耗率高;后续加工粗放简单,技术含量偏低。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是低效率运作,我国农村一个劳动力连自己在内只能养活七个人。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又必然导致对教育需求的疲软,目前我国有文盲8507万人,其中90%也就是7656万人在农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在2007年要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大幅度提高农民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如果农业生产方式不发生重大变革,在短时期内就难以促动农村教育需求。
2.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巨大,制约成人教育发展
党的十六大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目前,按2000年我国划分的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的贫困人口标准,我国目前尚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除贫困人口外,在已经脱贫的人口中,我国还有近两亿农村人口的年人均收入大致为850元~950元,比贫困人口的收入高不了多少,是农村中的“贫穷人口”,这样我国的穷困人口总数已达2.3亿人。
巨大规模的贫困人口与不断飙升的农村教育费用的矛盾,促发了农村部分地方的教育危机。“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回潮。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青壮年农民对学习和培训失去了热情,参加各类文化教育、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数量锐减。
3.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从国家财政投入来看,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相对量增幅缓慢。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资金的支出累计为9350多亿元,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为2975亿元,2006年计划在这一基础上新增400多亿,达到3397亿元。这个数字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中央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但近几年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增幅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比例。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情况也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缓慢。部分地区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挪用现象严重。同时,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在农业财政资金中,各项农业副业经费支出比重偏大”,其他费用偏少。另外,国家对农村财政的投入采取转移支付方式进行,中央和地方按20%和80%比例投入,但问题是地方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地方财政投入难以落实,造成了国家农业财政投入有30%一50%资金到不了位。
国家农村财政投入的明显不足,导致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一些乡镇由于财政缺口较大,便首先把成人学校作为基层机构改革的目标。这样,成人学校在许多地方乡镇的机构改革中被直接取消,使得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失去了基地,导致原来较为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二、和谐构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对策
1.设置农村终身教育管理机构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可见,我国政府是和谐构建成人教育体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各级政府部门中应该设有专门负责成人教育的机构。
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在县(市),基础在乡(镇),所以县(市)、乡(镇)两级政府责任十分重大。在县(市)级政府中,可以设立县(市)成人教育委员会,在乡(镇)一级政府中,也可以设立乡(镇)成人教育委员会,县、乡(镇)成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
2.制定农村成人教育法律法规
在现阶段的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和谐构建不可能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与规范。在现有条件下,制定农村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国家《农村成人教育法》,以便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约和指导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
(2)修订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渗透和补充农村成人教育方面的内容。
(3)农村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后,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保障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保障机制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改革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1)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推行农村劳动力就业准入控制制度,逐步做到就业要文凭,务农凭证书。2)对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3)逐步实行农村专业技术“三级证书”(即初等、中等和高级证书)制度,保证获得专业技术教育证书者优先就业上岗或承包土地、果园与山林等。
(2)拓宽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建立健全一种以国家投资为主体与多元化投资相结合,拓宽外征结构与提高内涵能力相结合的农村教育投资与管理的新体制,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和谐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筹措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1)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比例的农村成人教育专项经费。2)征收农村成人教育税。国家对农村成人教育税的征收范围、使用范围及其管理办法作出具体规定,使其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的一个稳定可靠的来源。3)建立农村成人教育基金制度,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团体和友好人士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农村成人教育提供的专项资助和捐赠。4)筹建农村成人教育银行,充分发挥其融资的功能。5)发行农村成人教育彩票和债券,々款用于农村成人教育。6)扩大农村成人教育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增加农村成人教育产业的收入,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自身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
(3)建立开放多元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1)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确保“两基”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积极发展初级和中级职业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使农村人口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3)构建以县级成人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络。4)适度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已有的成人教育途径,把高等教育稳步推向农村,满足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5)改善农村家庭教育,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
4.开发农村成人教育资源
(1)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成人学校的建设,扩大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存储数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向农村社会开放,改变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被学校完全控制和封闭使用的状况,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村社会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
(2)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成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师,是构建和维持成人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稳定农村教师队伍。2)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农村职业教育专业,为农村成人学校培养专业师资队伍。3)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素质、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4)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教师定期轮换制度,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师的交流。5)挖掘农村社区教师资源,建设一支以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由退休教师、企事业单位专家、当地能工巧匠等人员组成的农村社区教师队伍。
(3)加快推进农村成人教育信息化进程。1)各级政府应成立农村成人教育信息领导小组,领导农村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2)加快农村成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公共服务平台。3)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4)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培养的规模,提高培养的质量。5)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为实施农村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5.确立农村成人教育实施方略
为推进现阶段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和谐构建,应确立总体规划,分段、分区实施的方略。
和谐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搞“一窝蜂”,应该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略,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在目前情况下,应强调如下几个方面:1)国家要制定分阶段实施的战略指导方针,各地区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方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阶段实施方案。2)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程序,做到由点到面,以点带面。3)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从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后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和条件较差的地区。4)坚持先建立后完善、先普及后提高的指导思想。
提出分地区实施的方略是由我国具体国情决定的。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口、资源、民族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想象地说,省与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差十倍,县与县能差百倍,乡与乡能差千倍,村与村能差万倍”。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和谐构建,不能只依据同一标准,按同一步调,在全国各地整齐划一地进行,更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分地区、有区别、因地制宜地实施。针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谐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难题,当前可采取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小康型地区向温饱型和贫困型地区有序推进的策略,最终实现均衡发展与和谐进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收稿日期:2006-05-24
作者简介:王玉华(1949-),男,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继续教育研究;吴昊(1957-),男,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
一、积极开展新一轮扫盲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市有关扫盲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新一轮扫盲教育工作。加强扫盲工作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大扫盲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扫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完成年我区脱盲500人、巩固102人、提高112人的成人教育任务,同时做好脱盲后学员变更文化程度工作。
二、切实抓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建立以区劳动职业技术训练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区、乡、村三级实用型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把农村化技术学校办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服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今年争创寿山乡市级示范性乡镇文技校。
三、创新办学模式,拓宽办学路子,认真抓好培训工作。根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努力为农村培养大批的实用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本单位各部门的联系,特别要开展与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品种,利用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示范基地,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各乡镇文技校要以“短训为主,长训为辅”,切实完成“一长、二中、十五短”的培训任务,乡村两级文技校青壮年农民年培训率要达到30%以上。街道、社区市民学校应结合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要与相关部门配合,举办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务管理、安全知识、卫生健康、法律知识等各类培训或讲座,提高我区街道、社区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进行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保证新农村的良好建设,将农村的人力资源转换为必要的人力资源,这是当下职业教育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良好的物质准备,也需要智力技术的准备。保证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健全,更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思想素质,保证其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实现农村发展水平的提升。
2关于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强弱因素的分析
2.1目前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不健全的,新农村建设存在各个环节的问题。比如有些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难以把握好当下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没有那种良好的意识,在经费方面,有些部门相互扯皮,也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我国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我国新农民的建设环节中,人员配备是相当不足的,很多地区都没有落实好农村成员教育的相关细节工作,很多地区也没有进行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专职配置。有些乡镇干部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农村成人教育的落实意识。并且在当下工作阶段,农村成人职业学历教育及其职后培训教育相互脱离,这都说明我国服务新农村建设体系的缺乏,难以保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难实现其功能的开拓,这就需要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广,保证不同培训结构沟通及其联系环节的协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服务教育需要落实好三个环节的内容,比如进行基础教育环节、职业教育环节、成人教育环节等的协调协调,保证当地农村职业学校功能的发挥。
2.2我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体系是不健全的,难以有效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其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也很难满足市场的经济发展需求,比如过于单一的培训项目,过于落后的教学内容,其课程结构不够科学,难以保证培训实践性的落实,难以适应当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且培训机构不能与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进行有效联系,也就不能落实好新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体系的不健全,输出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完备,也影响了培训的转移工作。
3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型优化方案的应用
3.1建立“多级泛式”优化方案,助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多级泛式”职业教育服务方案主要包括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联系职业教育相关学校、企业、其他部门,广泛开展农村职业培训,采用纵向多级递进农村职业培训,横向多头拓展教育服务,以网络化的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教育服务,实施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构建继续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模式,整合有效资源,采用“多级泛式”的继续教育优化方案,将有利于推进我省农村人才培养目标整体上升,提高我省农民的综合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