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全省经济呈现总体运行良好的态势,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世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省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一是冶金石化电子轻工纺织航运等行业受产品价格下跌过快、市场需求萎缩过猛的影响,生产、销售增幅回落明显。二是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难以缓解,运营资金紧张,一些企业被迫选择减产或停产,有的甚至倒闭。三是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由于订单减少,库存大量积压,受到的冲击加大,经营困难的现象更为突出。四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工厂转产、减产、停产、破产、兼并重组及裁员等情况,以外贸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如此。五是因税费减免、税源缩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又因大量基本建设和民生保障而支出大幅上升,可灵活调配的财政资金日渐紧张。综合经济专家的观点来看,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要有效缓解尚需时日。

二、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影响逐步显现

消防工作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方面之一。我省经济发展因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减速趋势,必然传导到消防安全方面,对消防工作的不利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突出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对消防工作产生模糊认识。调研中,一些政府部门人员认为,国内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过严,而现在中央政策是发展经济、上项目,全力保增长是最紧迫的任务,所以消防部门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时,执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时要求不应过于严格,特别是当遇到国内技术规范要求比国外技术规范要求高的情形时,要“有所松动”,以免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有的则提出消防部门监督执法的力度使困难企业“受不了”,他们认为只要问题改了,对于程序性违法行为,比如超出规定的整改期限问题,消防部门不要再给予罚款处罚,即便罚款也要取下限,以此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二)部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可能弱化。这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人员裁减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反映,虽然企业因经济不景气裁员暂时还没有波及到消防管理人员和组织,但如果下一步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就有可能裁减到消防安保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比如消防控制室值班等需要的最低人数将受到影响。二是经费压缩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多单位为了消化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在消防安全教育、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及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消防安全教育上,一些原先计划举办的消防运动会、消防演练等教育训练活动,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被取消或搁置。在消防设施的投入上,多数企业希望维持在现有消防装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转的最低限度上。而对于火灾隐患整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会下降,苏南某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反映,去年斥资数百万元整改了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是放在今年,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决心。三是生产经营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因订单减少而减产、停产、转产,甚至出现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知下降,原有的管理体系出现空缺,加之生产线停工、维护、保养,库存产品积压,以及员工因工资等问题产生的劳资矛盾等非常规状态,将导致新的不安全因素大量产生。

(三)大量新改扩建项目消防审核面临新问题。各级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安排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集中上马,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牵头单位如企业希望消防部门简化消防行政许可,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有的甚至要求边开工边审批或先开工后审批。这将导致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等任务将相对集中,工作量加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生产企业闲置的厂(库)房改造为服务业、娱乐休闲业的民用、商业用房,这涉及到使用性质的改变,消防安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对消防部门的源头控制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土地、规划部门的政策要求和审批周期等原因,这些项目往往等不及取得合法的土地、规划许可就开工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消防部门如果不对这些项目进行消防审核,有可能造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四)消防基础建设经费争取难度加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及我省经济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速,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对消防部门明年业务经费保障、推进消防基础建设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地方消防部门负责人反映,20**年度经费要想继续保持较大增幅难度很大。苏南某消防大队拟将消防指挥中心扩建为全市应急中心的项目,原计划上报5500万的财政预算已被当地政府削减为2500万;另一新建消防中队项目已被降格为备选项目。调研中还发现,一

些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正常业务经费,县、市政府财政负责供给的尚能维持当前水平,但是由各镇自行负责筹集的,则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依赖度较高企业内部的专职消防队的维持和建设发展经费保持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三、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挑战

目前我省虽然已连续9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保持了火灾形势的平稳,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影响已经显现,其中包含着诸多非传统因素的困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新的对策,有效应对挑战。

(一)政府强化领导,确保消防工作有序进行。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消防工作面临的困难增多,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一是政府在对困难企业进行资助扶持、主导投资上项目时,要将消防安全纳入项目通盘考虑,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验收,紧紧抓住消防安全标准不放松。二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指导,特别注意督促有关困难企事业单位始终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职责,确保这些单位消防工作正常运行。三是认真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联合执法,提高消防安全监管效能。如在“三合一”场所源头控制和整治上,要严格执行各项消防行政许可和《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等法规规定,以控制在企业破产、裁员或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产生的小作坊、小场所、出租屋等形成的“三合一”火灾隐患。

(二)单位加强自律,紧抓消防安全不放松。社会单位要始终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要求,履行主体责任,防止因经济效益不佳而放松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甚至将消防工作搁置一边,从而酿成火灾事故,使单位“雪上加霜”。一是要充分考虑消防专职人员的岗位需要,企业实施裁员的时候,要确保开展消防工作必需的人员。二是确保消防工作基本经费的投入,保证日常消防工作开展的必要经费,配置必备的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组织维修保养,确保完好有效。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继续认真落实公安部61号令,大力贯彻**省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加强企业内部消防管理,以防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加班加点,疏忽消防安全而引发火灾事故。

(三)开展重点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素质。在金融危机对消防工作产生影响,相当一部分单位消防管理工作可能或已经出现弱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对于有效防止火灾发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消防法》,充分利用消防联席会议平台,发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宣传活动,督促单位和员工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尤其要加强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宣传教育,消除其对消防安全工作产生的模糊认识。二是单位在进行内部人力资源整合,安排员工转岗、待岗培训过程中,要将消防教育培训的内容纳入其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三是针对一些待岗、下岗人员暂时没有工作,向小网吧、小旅馆、小娱乐场所等低端消费场所集中消费娱乐的趋势,加强对此类小场所经营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提高这类场所员工组织引导顾客疏散逃生的能力。四是要加强对出租屋、流动务工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联合劳动部门,将流动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国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在出租屋、流动务工人员集中的区域,发动乡镇街道、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单位等,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市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盯建设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系统安排、大干快上,优势资源大规模开发,三农工作大手笔推进,民生状况大幅度改善,全市步入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阶段,呈现爬坡过坎、全面提升、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是庆阳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现状评估

(一)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提速发展最快的五年。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呈现庆阳速度,人均水平稳步提高,比重位次不断提升,重大项目接踵而至,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施“本地化”教育开展的理论基础,是各级党校开展工作的理论原则和基础,必须坚持。

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本地化”的实施措施。

一、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规划和计划要“本地化”。其一,制定总体培训计划具有本地化的理念,考虑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从学员需求出发考虑计划。其二,确定的培训对象要从各部门、乡镇中挑选一些想干事、能干事、有培养前途,并且有志于发展和扎根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来参加培训。其三,确定每期培训课题,要针对学员的来源,适应学员的需求,确定培训专题,这样才有针对性。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要注重“本地化”。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考察点要首先考察地域范围内较为典型有代表意义,能帮助学员提高和学习的地方。二是选择与本地域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相当的地方作为考察调研地点,不能使调研考察流于形式。

三、党校教师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有“本地化”的理念。教师在教育培训中的认识问题至关重要,不但思想上,而且更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培训轮训工作中注重“本地化。

1、教学理念要“本地化”。教师平时思考问题和看书看报,时刻要围绕“本地化”的内容,看到有借鉴启发作用的材料,要学会比较和使用及思考。

2、教育培训内容的“本地化”。由于党校教师看到和获取得的信息更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选择课题时,以此为依据和材料,提炼出符合实际的讲课稿,保证自己的讲课内容更富有实际效应。这样也不会出现以空对空。帮助学员分析问题也更有针对性。

3、教育培训的方法手段要“本地化”。也就是说,方法要可行,手段要科学高效。只要是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都可尝试。因为我们党从创办党校起至今,对党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一直十分明确,就是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努力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虽然对系统传授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确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潜力方面尚显不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难免存在距离;在理论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传授手段上尚显呆板单调。而案例教学能弥补和克服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存在的不足,案例选择上要注重选择一些与我们县情相关或相近的有借鉴作用的案例。

4、科研工作的“本地化”。党校的教师是理论工作者,担负着理论宣传的重要职责。所以,开展科研工作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搞好教学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是选题要从本地情况出发。只有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找准问题。而这个“实际”就是本市的市情。

二是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尽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将课题分解细化成与党校或市情一致的研究途径。

三是研究成果要追求体现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要求。

四是研究成果的考核激励机制标准要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小来衡量。更注重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弱点、难点”,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有用素材。这样的调研报告即使上不了省级刊物,如能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并采用的,仍应作为重点奖励鼓励的对象。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通常来说,一项调研活动的大致包括“指标设定”、“样本收集”、“数据分析”、“指标测评”等流程。首先是“指标设定”,笔者认为汽车行业消费及服务满意度的调研报告的指标设定,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汽车品牌消费属性、汽车销售服务状况及汽车销售服务流程等方面,初步建立汽车行业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通常应划分三个层次,销售服务顾客满意度为总的测评指标(特级指标)。同时根据顾客满意度的含义及销售服务的特性、汽车品牌消费属性设计3个一级指标,即顾客对销售产品质量的感知、顾客对销售服务价格的感知和顾客的抱怨。再将一级指标细分成二级指标,如购车环境、销售人员服务水平、服务态度、销售服务流程、销售服务项目、服务费用、消费投诉及处理等。然后再把“二级指标”细化为数量更多的三级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只有第三级指标是可直接测量的,它将转化为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的具体问题。

在初步选定调研指标后,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通过两两相互比较,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同时,考虑到三级指标中可能还存在遗漏之处,应在问卷的最后留出空白,请调查对象填入他们认为是非常重要而被遗漏的指标。

而《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似乎过于草率,互相交叉重叠,还有些牵强附会,如其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交车过程、销售人员、经销商设施、交易条件、交车时间、以及书面文件”等六个因子,而且每个因子基本处于同一层面、比较均衡,如除了交车过程占33%外,销售人员占16%,经销商设施仅少销售人员一个百分点,而交易条件、交车时间、书面文件齐驱并驾,比重均为12%,而让人纳闷的是“交车过程”的内涵是缩小了,还是另有特定的内涵,交车过程不是包括销售人员的服务以及交车时间在内吗,怎么笼统的“母项”与“子项”同台竞技,不是挺搞笑的吗?另者,“书面文件”为何“东西”,是销售服务合同吗还是车商的内部文件,这能作为一个调研的指标吗?而据该报告称,“销售人员和书面文件”,是奥迪与2005年相比进步最为显著的两个因子,这能让人信服吗?“书面文件”真的这么重要吗?这就不让人怀疑其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了!

其次是“样本的收集”,对于产品层出、汽车产品线涵盖高中低端甚至无法归档的汽车行业来说,其调查的样本数量应该要充足。众所周知,调研因项目而异,有些项目所需的样本少些,有些则要求多些,但大致来说,若时间、精力、经费允许的话,调研样本应尽可能地多,通常取样多的调研报告总比取样少的要更具说服力,而据该调研报告的公司宣称“该项调查主要基于顾客在购买新车2-6个月内的评价。2006年的SSI调研是在7,910位新车主的反馈的基础上作出的,涵盖了中国22个主要城市的31个汽车品牌。实地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至5月。”这样这量远远不适合于汽车行业的调研,而且调研时间过于仓促,也把握不好节点,起码没有同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步!要知道对于车市来说,所选择调查的3-5月份是波澜不惊比较平淡的月份!

再次是“数据分析”,各市场调查公司、研究机构都会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及数理模型,在此不想展开来说,但是有一点必须进行缜密的“数据交叉”分析,千万不能自相矛盾!

最后是“成果测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信度检验

调研问卷各指标项目应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各级指标应互为印证而不是相互排斥!这方面, 《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似乎大有纰漏!2、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

权威可信的调研报告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参考借鉴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材料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并经消费者认可修改及实地调查,所选择的项目均能从一个侧面或多个角度反映顾客对汽车商销售服务的满意情况,同时测评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基本涵盖汽车销售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问卷的项目设置合理、形式界定明确和语言表达清晰,就可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否则,另当别论!

(2)结构效度

主要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进行验证。通过来说,我们应确保问卷指标体系的聚集

和区分效度,经统计分析各级指标的得分与总满意度得分的相关系数比较明显,尤其是核心指标与总满意度得分相关系数成正比,而其他级别比较低的与总满意度得分关联系数较小。这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而《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好象很难体现出这一点!

该调研报告给我们的启示:

1、指标及其权重基本由消费者确定

调研测评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确定是在结合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及我国汽车行业的消费环境、销售服务流程特点的基础上予以初选,再经对消费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修改和筛选,各项指标的权重也是通过消费者对其相对重要性打分而最终确定的。而不是事先设定,这种从消费者自身角度出发来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的方法,克服了目前消费满意度调查中评价指标多由专家或调查方自己事先制定,很难真实地反映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弊端,真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调查结果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更真实,更有市场价值!

2、问题的排序按销售服务的流程设计

调查问卷中各项问题的排序应按顾客的购车流程设置,且主要针对销售服务中的各个接触点,这样既便于顾客回忆提高调查的准确度,又能帮助卖方的管理者发现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点,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3、答案设置应尽可能详尽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局博士后办公室动员组织了20多位博士后,对北京、山东、重庆、广东、河南、安徽、山西、大连等省市的35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职业教育国情调研,发放了数万份调研问卷。调研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技校、高等职业院校等多种门类,在学校规模上,既有几万名学生的大规模学校,也有几百人的小规模学校。

作为我国重要的智囊机构和思想库,中国社科院组织的这次全国性大规模调研出于这样的背景: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无论是对职业教育学的建构、内容,还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等都有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必要。而且,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较大规模的调研不多,导致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缺乏及时和全面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研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博士团的调研发现,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制约,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作为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职业教育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的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从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部门由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导致出台的政策可能并不真正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认为,我国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费投入、大众心理、师资、社会负担、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六大难题。

职教经费呈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却没有这项政策。各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也很少,甚至不投入,各类院校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尽管国家现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基数太低,投入犹如杯水车薪。近年来,国务院及一些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如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纳入基建计划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落实。

据统计,预算内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并没因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提高,不仅如此,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还呈下降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仅为298.33亿元,占教育经费7.7%;2001年用于职业教育经费为279.69亿元,仅占9.15%,比2000年还下降了近9.01个百分点。

由于资金缺乏,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不好,不少学校缺教室、缺设备、缺教师。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学校甚至开始乱收费,并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因为每招一个学生可以带来1万到2万元的收入。有些学校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节省开支,比如提前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扣留学生的实习补助等。

调研报告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直接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和企业,最终受益的是国家和社会。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承办职业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

社会歧视严重

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歧视严重,虽然目前职业院校在校生已经很多,但总体上仍是弱势群体。

调研报告指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差等生,考生争相读“一本”,即使读“二本”甚至“三本”也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调查报告批评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做法,认为他们没有尽到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宣传和引导的责任,甚至还迎合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潮流,对高考大肆宣传,普高“三限”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普高持续过热,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业教育和普教比例难以协调。一方面,高校、普高招生异常火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招生十分困难,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与此同时,社会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调查显示,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比例最高,为84.92%。而毕业院校歧视被放在第二位,其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最高为 56.94%。

博士团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也与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远远不能与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相提并论有密切关系。

双师型教师缺乏

调查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后者已是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此种情况,在被授予广东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称号的广州市首家国家重点技校――广州市冶金技师学院(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显露无余。该校中心校区拥有教师和技师双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只占全体教师总数的0.8%。

博士团认为,造成“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文化课和专业知识课教师普遍缺少进入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职业培训的机会,而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师和高级工则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编制。

由于缺乏师资,许多职业学校无法开设系统的劳动技术课,名义上挂着职业学校的牌子,实际上课程却与普通中学无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招收一些技术人员甚至技术工人担任教师,或者由普通师范毕业生充当职业技术课教师,存在着懂技术而不懂教学规律,或懂教学规律又不懂技术的问题。现有的教师队伍素质,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进而造成学生的严重流失。

学生家庭负担较重

由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集中于大中城市,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较远的求学距离等因素限制了相当一批优秀学生的升学选择。相比之下,收费较低的职业院校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选择,但和其家庭收入相比,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家庭认为在职业院校就读的经济负担较重。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平均学费为24494元,56.34%的学生学费在19999元以下;中等技术学校的平均学费为16058元,50.89%的学生学费在14999元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学费为14188元,61.79%的学生学费在14999元以下;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均学费为8342元,73.67%的学生学费在9999元以下。

从人均月生活费看,被调查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42元,44.11%的学生生活费在399元以下;中等技工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06元,58.35%的学生生活费在399元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468元,53.17%的学生生活费在499元以下;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均生活费为234元,66.07%的学生生活费在299元以下。

在家长调查中,41.1%的家长表示目前的学费水平对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而言,基本可以承受;认为负担很重或较重的分别占15.8%和37.1%,二者共计为52.9%,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家长认为学费负担很重或较重的比例最高,分别占18.61%和39.88%,二者共计为58.49%。

校企合作不畅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理论上也是双方共赢的好事,但是实际上进行得并不顺利。在调查中,一些教师反映,尽管企业用人时强调“上手快”,却不愿接受实习生。有些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时,甚至向学校或学生收费。绝大多数学校也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该问题在调查问卷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博士团分析认为,导致实地调研与问卷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形式主义的实习。

教师评价体系没有职业院校特点

就教师而言,他们在职业院校也感觉压力很大。现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职业院校的特点,职称评定和普通院校教师没有什么差别,科研成果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硬指标。但由于条件有限,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业绩、发表科研论文方面遇到了相当大的难度。科研成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师职称提升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