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

评价研究是应急管理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构建理论研究体系角度思考,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研究。

2.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1)为高校正确认识其应急管理状况提供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找出自身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势及不足。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评价是全面性系统指标评价,可以科学地分析高校在应急管理过程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强还是弱,这样能充分“知己”,只有对自身的现实状况有客观真实的了解,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决策等工作。

(2)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评估和检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其应急管理的基本情况,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改革的措施等,从而达到促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目标。

(3)能够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

根据“木桶”理论可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大小并不是其自身的长处所决定的,反而是短处决定了其能力大小,正是由于受限于这样的短处,所以其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通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来发现高校自身的“短板”,然后付诸实践,制定相应的提升措施,从而促进高校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容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在面对紧急突发事件所构成的威胁时,为了能有效地减少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应对措施,如组建管理机构、制定相应应急管理预案等行为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事态,把损失降到最低范围,并做好和全校师生的沟通工作,获得师生的有力支持,尽力维护好高校的稳定与发展以及高校的荣誉,这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目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时间因素非常关键,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减少损失,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尽可能控制事态,将突发事件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则要争取重新控制住。

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理解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这三个阶段,那么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就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此划分有助于理解及实际操作。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和应急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没有间断期。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应地也可分为事前积极预防预警、事中快速处置、事后迅速恢复并总结学习等内容。高校突发事件虽然具有突发性,但如果平时做好预防预警工作,及时捕捉到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兆信息,那么就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数量,抑或减轻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它是高校主动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我们可以把高校应急管理的预防工作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组织与人员建设和规章制度体系;将预警工作分解为信息管理体系以及应急预警建设等两方面内容。

应急管理处置是应急管理比较关键的阶段,一般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指挥,应急控制和应急协调等四个方面。

高校突发事件平息之后的恢复与总结学习也非常重要,因为一般在短时间内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难以消除,需要及时恢复,妥善处置,并认真思考突发事件带来的机遇以及负面影响,总结经验,改善管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恢复学习工作可以分为善后处置、恢复建设以及经验学习等内容。

综上所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预警过程(组织与人员,规章制度)、预警过程(信息管理、应急预警)、处置过程(应急组织、应急指挥、应急控制、应急协调)、恢复学习过程(恢复建设、心理辅导、经验学习)

4.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分析

(1)完善相关组织人员与规章制度的建设

高校应设有相关应急小组,小组成员应设置在师生平时接触较多的地方,切实保障校园安全。要对相关应急管理人员和全校师生以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目前部分高校仍然没有具体的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方案,相关应急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相关设备比较落后。所以,加强组织然人员和规章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2)细化并动态化应急预案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的文件,但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属于动态发展,相对应制订相关应急预案也应该是动态的。因此,高校可以将制定的预案更加具体化,可在预案中详细列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应急小组、各个部门、相关应急负责人等应做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及各种事件的处理步骤,这样才能保障在处置工作时预案启动与执行的快速有效性,将突发事件处理得有条不紊。同时,应根据以往的相关处置经验和最新动态,对预案进行修改补充,随时保持预案的时效性。

(3)及时严肃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高校应注重以人为本,但对突发事件的责任处理不可草率行事,应慎重处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校规校纪对当事人作出合理的处置。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在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方面还有待提高,应科学评估突发事件对高校或社会造成的损失,严肃对待,不可纵容或包庇,以防突发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向宇,陈德军.浅析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J].保卫学研究,2006(1):85 -86.

[2] 王鹏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 凌加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推理模型 应急管理信息化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中等职业院校,是一个承接人口高度密集的职业教育工作的公共组织体,在学校如食物中毒、火灾、传染病、自杀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现有应急响应方法分析

近年来,人们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各类突发事件仍频繁发生。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减少损失和伤亡的一项关键措施,这就为应急预案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利用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来完成对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辨识和评估安全隐患、发生可能性及突发事件后果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的组织和职责、技术设备、救援物资及行动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可行的安排。应急预案主要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各自的职责,由谁负责、负责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以及相关的计划和准备等。

现有的这种应急响应方法是实现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科学有效的途径,它的决策流程符合人们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行为规律。其优点主要有:(1)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时间;(2)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科学性;(3)减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者的心理压力。但是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千变万化且还一直处于演变过程中,如果简单的使用了应急预案,不能全面考虑突发事件的相关环境状况,措施不具有针对性,长此以往人们还会忽视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分析,实现不了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所以它在实际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基于范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模型

2.1 基于范例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模型

范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利用过去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转化为具体历史范例)来解决新的相关问题,也就是通过对历史范例的检索,获得与新问题相匹配的范例,结合新问题的具体情况对范例解决方案修改,最后应用到新问题的解决措施中。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绕过了解决方案中知识获取的难题,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在知识获取困难但拥有丰富历史案例的领域中能够很好的应用。

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查找以往成功的解决案例,获得最相似案例,比较新、旧突发事件的差异,结合原来使用的知识和信息并经一定的调整和修改,重新制定新的方案并使用,以解决当前待处理的突发事件应急问题。

2.2 基于规则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模型

规则推理(Rule-based reasoning,RBR)是指通过根据一定的要求把相关领域的专家知识形式化地描述出来形成系统规则,把该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相应的答案表示成规则,进而利用它们来模仿专家在求解问题中的关联推理能力。Prolog语言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且描述功能较强、语法简单、使用方便,所以它在人工智能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规则推理类似于专家系统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匹配知识库中的规则与新问题的事实信息,来获得相匹配的规则。本文利用反向推理结合“规则-行动映射表”的方法,利用规则从初始事实信息出发进行推理;利用“规则-行动映射表”保存满足规则的相应结论,“规则-行动映射表”主要包含:规则的谓词名、谓词取值、方案属性和属性值。

3 融合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模型

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单独使用时会有难以避免的错误发生,应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可发挥有点规避缺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及效率。结合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的特点,本文建立融合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模型,如图1所示。

按图1所示,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模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3.1 推理前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的当前现状情况及其描述信息,系统首先将当前问题利用XML表示法进行表示,为下一步的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打下基础。同时应急响应决策专家可以根据目标和自身的经验预先设定范例相似度阀值等。

3.2 推理中

推理分为基于范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两个并行的过程。

基于范例推理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范例检索辅助模块提供的历史范例,计算当前问题与各个历史范例之间的相似度,然后根据专家结合事实情况和经验等预先设定的相似度阀值,得到符合要求的范例集合。

第二步:同样根据范例检索辅助模块,通过匹配其提供的检索辅助规则与历史范例,得到符合条件的范例集合。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范例集合进行排序整合,得到最终的范例集合。

第四步:查看范例修改辅助模块中是否有指导范例自动修改的辅助规则,若有则修改最终范例集合。

基于规则推理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已知的事实信息进行描述,建立相应的一阶谓词。

第二步:将当前问题与知识库中的推理规则进行模式匹配。

第三步:把得到的匹配规则的解决方案返回系统。

最后系统结合方案整合辅助模块提供的方案分类和排序规则整合两种推理方式得出的结果,并返回最终的推荐方案。

3.3 推理后

得到最终的推荐方案后,请有关专家结合当前问题的事实情况、所处环境和要求等,依据方案评估辅助模块提供的方案解释信息对推荐方案进行评估。若经过评估此推荐方案是可行的,则进入方案实施阶段。反之若不可行,则通过方案手工修改和重新推理进行解决;可选择补充问题信息或修改推理参数等进行重新推理。最终的实施方案应根据知识维护辅助模块提供的范例价值评价规则等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估,若此方案与范例库中的历史范例等具有较大差别,则说明它有很大的保存价值,可以将此方案及其解决信息等以范例的形式存入范例库;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对旧范例进行删除和修改等操作,从而实现了推理系统的自我学习功能。

另外,在方案实施中其反馈信息及突发事件演变信息等会不断返回到达,原有信息与这些新增信息相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突发事件信息(即新范例);这时就要对新范例重新进行范例表示、推理、评估和维护。这样就可以提高推理系统的应急响应效果,即在获得推荐实施方案的同时兼顾突发事件的动态演变。

4 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推理模型的应用分析

假设范例库中有下面表1列出的5个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寻找突发事件6的解决方案。

4.1 范例推理

根据范例推理的方法,首先进行相似度的计算。范例检索前,先进行离散化处理,根据各属性的特点,假设四个属性的权重依次为:0.4,0.1,0.2,0.3;“食物中毒”属于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火灾”和“拥挤踩踏”属于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地震”属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游行”属于政治类突发事件;再结合确定数属性、确定符号属性及模糊型属性的不同计算公式,离散化处理和加权计算结果如下表2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出的5个突发事件中,突发事件3与突发事件6最为相似,相似度为0.99。

4.2 规则推理

本文设定的推理规则如下:

1):decision_scheme(X,A1):emergency_type(X,food_poisoning).

2):decision_scheme(X,A2):emergency_type(X,fire).

3):decision_scheme(X,A3):emergency_type(X,groups of troublemakers).

4):decision_scheme(X,A4):emergency_type(X,earthquake).

5):decision_scheme(X,A5):emergency_type(X,procession).

规则推理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问题新范例的事实信息建立对应推理规则的逻辑事实.

第二步:依次查找询问各条规则谓词是否满足已建立的推理规则,反向推理得到最后满足的推理规则为:{规则2},对应的规则谓词为:

emergency_type(X,fire).

在得到推理结果后,取出每条规则对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属性设置方法。

第三步:根据查找到的规则及其对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属性值设定,可以得到的推荐应急方案是decision_scheme(X,A2)。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食物中毒(A1):第一时间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并通知学校医务人员到现场救助。

火灾(A2):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立即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向领导汇报并组织人员救助受害人员、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群体闹事(A3):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和报警电话110,尽力控制现场,稳定学生情绪。

地震(A4):安排教职员工组织学生按照应急演练的过程移动到安全的避难场所,立即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做好学生心理的安抚疏导工作,消除恐慌情绪。

游行(A5):110,组织辅导员、学生会团总支干部深入一线,采取适当方式,包干化解,分散集众,平息事态;掌握或虏获当事人或煽动者,视情况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

4.3 方案整合

推理之后,整合两种推理的推荐方案,根据“规则推理结果>相似度计算结果”的优先次序,解决冲突的消解与方案各个属性值的设定。

若规则推理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的属性结果,最终推荐方案在这些属性上的取值则按照其结果进行设定;反之无法给出解决方案属性结果时,则以相似度最高的范例解决方案属性取值为准。同时系统会给出范例推理返回的所有范例及其解决方案,如果专家对当前方案不满意,可以采用其它相似度较高的范例的处置方案或进行手工修改,从而得到当前问题的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本案例最终的推荐方案是安全事故2的解决方案A2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立即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向领导汇报并组织人员救助受害人员、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以上是基于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过程,系统可实现支持随突发事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多次范例推理与规则推理,根据当时信息的具体事实信息推理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随突发事件演变的动态调整。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院校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法并总结了其优缺点,在基于范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院校本身的特性,提出了融合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取得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郭瑞鹏.基于预案的危机决策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创新,2006(2):44-46.

[2]汪季玉,王金桃.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2003,16(6):46-51.

[3]白晓虹,张威虎,王世勤.Prolog语言特点综述[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23-26.

[4]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5]于殿宝,廉理.加强学校应急管理与防范事故的研究[J].安全,2010(4).

作者简介

周国彬(1963-),男,河南开封人。讲师。现为固原市农业学校学士。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公共、大范围的危害等特性,对于社会造成严重的恶劣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到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它会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也拉低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采用合适的应急方式去应对这种情况,当出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那就是构建公共的应对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我国的应急机制形成时,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情况。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行程中出现的情况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支出少。根据一份科学的卫生报告资料现实,我国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而且我国对于公共卫生给予的经费不多,致使疾病的预防机制迟迟未能建设好,尤其是基层卫生部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还有待提升,这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卫生部门给予的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卫生需要之间存在问题,需要调和。

(二)应急制度不完善。因为卫生投入较少,基层卫生部门的应急设备存在不足,设施还有待卫生单位的更新,公共员工应该受到专业的训练,而有些单位也不能满足员工的工资,并缺少专门的组织带领,有些药品还是处在急缺的状态,便不能凸显出基层应急系统的影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及时。中国当前的病疫检测体系,存在监督制度不完善,对于病疫的观察与汇报慢,报告不准确等情况,不具备承担突发卫生事件的预告的能力。而且在应对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缺少一个实用的指挥协调制度,还存在责任与分工不清晰的情况,有关单位与对应的处理单位缺少合作的意识,体系之中需要汇报的内容很多,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快速工作的操作系统,致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及时。

(四)缺少标准的应对方案。我国各级的卫生行政单位与病疫管理中心,对于突发的这些案件都做了研究,也制作了很多的应对方案。可是从实际的操作而言,目前的制作方案都在各个方面有待完善。而关于规范的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方案与检测环境艰难区域的应对处理方案,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五)缺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意识。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帮助人们树立安全意识,我国开设了一门公共教育。借由教育教学的方式,可以让社会人员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与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技术与水平,还可以形成科学的危机观。可是笔者觉得,当前中国对于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还有待提升:我国还没有制定科学的安全教育的书籍,来处理公共卫生案件,许多的高等院校也还没设立科学的安全教育,安全组织还在等待建立;大量的卫生单位对于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视,也没有落到实处,致使社会人员还没有对公共事件形成安全意识,那么在危险来临时就没有科学的手段来应对。

三、改进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方式

(一)增加卫生经费支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对于社会人员的生命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当前这个时期,尽管中国增加了卫生方面的经费支出,可是总量还没有达到,不可以适应社会人员的卫生需要,对于经济的进步也造成了约束作用。所以,中国要依据个地方的现实情形,增强卫生设施的配套,加强基层卫生单位的卫生支出,对于应急的职工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优化相应的应急制度。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公共事件,维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要建立与现实符合的应急制度,各个卫生部门也要构建相应的指导体系。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各卫生单位要清晰地知道自身的目标与责任,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的任务,除此之外,政府单位也要使用出他们的职能力量,根据属地化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共同构建起科学规范的应急制度。

(三)构建公共卫生的应急信息平台。借由高科技的方式,将我国各个管理层级的疾控信息体系进行合作,可以构建起一个卫生的应急指导平台,来保证国内疾控组织所知道的卫生信息进行很好地整理,还和各个卫生监督单位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互利互助的卫生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地反映卫生事件的出现,做到及时处置。同时,还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来检测某些疾病的传播情况与社会人员的总体改变情况,进行适当的统计,也能够用于平常的卫生管理,整理检测的情况,来优化这个应急的信息平台。对于突然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认真监控,紧接着使用预警机制,认真观察事件发生的来源,及时抑制,研究它接下来发展的方向,来尽快处理病情,并且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别与层级,有助于在突发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及时制定科学规范的处置手段,制定合适的策略,来减少由于突发事件而造成的严重的后果。

(四)及时制定应急方案。要及时制定应急方案,来控制突发卫生事件的出现,保证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出现后更加科学的处置,还可以管理与安排妥当,那么方案的制定就要更加详细与科学可行,将突发事件出现后的经济消耗与公众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除此之外,方案中还要进行科学的控制,要做到医疗治理、病疫检测等基本手段,还需要员工、技术能力与经费的帮助。

(五)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团队建设。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团队建设,支持人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应急控制人员,还要增强应急团队的能力训练,让他们不断积累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为他们往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条件支持的时候,能够聘请一些本单位的优秀员工,让他们来指导应急人员的应对情况,有助于构建起一支强大的应急团队,来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

四、结束语

我国人民一直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也十分关注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而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常出现,各种病疫的出现使人防备不过来。总之,我们建立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当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才可以很好地应对,为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毛慧.浅议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卫生软科学.2011(06)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4篇

按照“防控结合,通力协作,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国庆期间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等,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建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强化对“国庆”期间突发事件的监测,尽早发现面头,尽快采取措施,迅速控制和消除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是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民族宗教事件、事件和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事件。

三、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

乡政府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国庆”期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乡政府和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国庆”期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乡、村两级成立“国庆”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为全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任副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及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乡级单位负责人任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任主任,党政办牵头,协调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保证在应急指挥部领导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与新闻单位沟通,进行有关事故情况的新闻宣传报道,协调、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应急处置准备和应急措施的落实,通报突发事件情况和应急工作救援进展情况,负责处置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组由副乡长分管,安监办牵头,抓好全乡危险化学品、公共聚集场所以及辖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积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处置各类安全事故。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严防各类污染事件发生。做好“国庆”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检查,严禁超载、超限、超速和无证、无照经营,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社会治安维稳组由副书记分管,综治办牵头,及时发现和就地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预防的发生。做好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两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维稳组由人大副主席分管,办牵头,认真做好群众来信工作来访工作,及时发现和就地化解苗头,积极预防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发生。要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制度,落实好重点对象监管工作,确保“两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自然灾害防范处置工作组由副乡长负责,主要负责灾害防范准备工作和值班值守情况督导,以及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的组织工作。

突发事件处置组由武装部长分管,党政办牵头,负责解决和处置“两节”期间突发性事件。各村(社区)应急人员积极配合。应急抢险分队从即日起就要进入待命状态,确保联络畅通,听从应急指挥部调度,及时处置突发性事件,做好各项应急抢险准备。

后勤管理保障组由党委委员共同负责,主要保障突发事件期间所需经费、应急救援设备及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保障国庆期间居民日常供水、供电、供气,以及突发事件期间用电、用水、用气的保障,做好通讯保障,负责突发事件后车辆的调配。

2.各成员单位及党政办负责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落实办公室各项职责;拟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

辖区派出所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及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管理。

综治办负责对突发事件涉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调查及处置。

卫生院负责医疗救治工作。

供电所负责对“国庆”期间和应急救援期间的电力供应,并负责用电突发事件原因的调查及应急处置的组织工作。

各村(社区)负责协助乡级各单位做好本行政区内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及调查评估工作。

3.应急工作机制的启动

“国庆”期间,发生一般、较大突发事件时,立即报告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请求增援。发生重大、特大突发事件时。立即报告乡应急指挥部请求增援,启动本应急预案。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1.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乡应急处置指挥部,开展各项工作。

2.乡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和处置方案后,由乡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启动预案和启用指挥部,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信息收集、救援设施的落实和宣传教育工作,启动应急储备基金和物资,紧急调集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3.乡有关部门在乡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做好生产、生活和新闻宣传工作,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保护。若出现造成人员伤亡,乡卫生院就近立即组织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五、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两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及时成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进一步落实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同时,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落实防范应急处置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5篇

高校具有社会影响广泛、人员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与此同时高校师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信息传播能力较强,这使得高校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自身演化规律。机制是在一般规律机理与现实情况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着眼于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实现设立的流程,围绕目标明确发挥作用。机制设计贴近于事物分析,依赖机理但不同于机理,主要以实践和应用为对象,从问题诞生的起点出发,关注事件所处的生存环境,以规律和流程为核心来发挥主要作用,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模型或规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终点。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既要考虑机制的目标选择和单元组成,又要考虑处置模式的时态框架和空间规制。充分考虑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要素和环节的关联度、层次度、影响度和动态度,必将大大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价值诉求维度分析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等特点,其价值诉求不仅仅体现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处置方法和原则等因素上,还体现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预测预警、应急决策和恢复评估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关联度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关联性表现在处置模式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包含相互联系但又明显区别的不同阶段,因此处置模式中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明显,只有从关联的角度才能发现各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把握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主要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从处置模式的局部看似乎是完全合理的东西,但它在与处置模式的整体关联性上却出现了问题,造成整体的关系失衡,那么处置模式从整体上就达不到机制设计的目标要求。所以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考虑,不能脱离其关联性。

(二)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层次度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针对每个主要阶段的内容在保持关联性的同时存在着层次上的递进性,这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具有一定功能的内部依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包含丰富的内容,这个特有的系统有机联系着若干要素和环节,这就产生了处置模式层次的递进问题。如果从处置模式的过程着眼,结合公共突发事件的时空发展,就会发现处置模式要综合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处置要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师生员工具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把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中的处置要进行应急决策,这是整个处置模式的关键,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考虑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三是恢复评估模式是整个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恢复评估机制,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推进高校的组织变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发展。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这些问题,反映在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在整个处置模式中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了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结构系统。

(三)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影响度

作为完整系统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其中包含的不同部分在结构层次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被分为若干部分和层次,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些独立的子系统又面临着小系统之间协调和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就是通常需要考虑的处置模式的影响度问题。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各个要素不仅相互作用,而且还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每一阶段的独立系统既要针对性解决每一阶段的问题,又要和其他要素产生有机作用,保证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每个阶段的各要素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发挥出它的整体效应。(四)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具有整体关联、层次递进和相互影响的机制设计系统,它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和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持续的能量交换与信息互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促使事态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变化,这就意味着能量交换和信息互动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与稳定。这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延伸表现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上,即通过模式内部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运动,在模式的功能发挥作用下模式自身与外在环境系统发生作用的相关运动。这不仅体现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功能存在的必要条件以及表现的基本形式,同时也表明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要求保持处置模式机构系统的功能性、处置模式结构的稳定性和处置模式更新发展的动力性。

二、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分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如图1所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各个部分与环节的简单加法运算,而是将公共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与逻辑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并且整体与各个部分和环节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是建立在自身逻辑规律基础之上的。它的这种自身逻辑规律性除了表现为整体内部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也还表现在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这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常态管理过程中预警预防机制的制度化构建与完善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机制的常态管理,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化构建与完善,建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按照常态管理的要求,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预警预防向事前延伸,最大程度地把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相关的机构、人员、岗位统一协调起来,明确相关人员的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做到职、责、权和利的高度统一。

1.人员常态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很多方面具有社会复杂组织系统的特点,高校自身系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并且广泛联系社会与家庭。公共突发事件往往处在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景,经常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和不确定性的高度聚集。这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常规性决策。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常态,将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纳入高校的日常工作系统,将其上升至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作并成为固定部门的常规工作,安排固定人员专门从事相关工作,专门机构将收集到的危机事件案例整理,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软件,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的决策提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公共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并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和决策等相关措施,这包括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选择、人员分工以及绩效评估等内容,最终形成专门的研究报告,向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p#分页标题#e#

2.管理常态

常态化管理过程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其目的是在风险转变成危机前认识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的管理过程和措施,在“常”字上提要求,在“态”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将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1]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体现公共突发事件预警预防的要求,将高校师生的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教育、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以及公共突发事件的认识教育纳入高校日常的管理框架和范畴,成为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3.制度常态

建立与公共突发事件相关的危机监测机制,通过对取得信息的分析,提取风险向危机转化的关键指标,设定临界状态,一旦风险将要转化成危机,及时地做出预警,并随时进入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阶段。这种危机监测机制下的制度常态是从风险识别来源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风险状态进行评估,使其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风险处于向危机转化的临界状态,应该立刻做出预警,一方面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后果降低,另一方面是做好应急决策的准备工作,以便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2]

(二)机制协同过程中应急决策机制的应用与实践

1.方法协同

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过程中,采取适合于现实情况的应急决策方法,对于科学有效地进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系统论、决策论、运筹学的现代数学工具,建立危险性分析的优化与处置技术,提高决策水平,降低决策成本;重视决策咨询系统建设,有效利用先进技术与方法,从动态中把握规律性,从非程序中把握程序性,从苗头性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捕捉必然性,为快速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应急决策的反应能力;构建应急决策智囊咨询机制,合理发挥行政决策、专家决策、团队决策在应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危机管理专家,建立健全专家会商和紧急咨询制度。

2.逻辑协同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需要在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考量,还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应急决策方案的最佳实施效果,所以只有从应急决策目标指向、应急决策评估机制、应急决策调整方案和应急决策情境交互等维度来描述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才能保证应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能性。明确应急决策的目标指向。决策者在决策目标的指引下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目标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引导所有系统内相关资源与要素同时围绕决策目标导向发挥作用,在多个维度上树立明确的目标取向,确定可实现的目标路径,实现最佳决策时机下的最佳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应急决策失效。保证应急决策的评估机制。应急决策过程中的一切决策预案都应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估,对应急决策预案可能面临的问题及预期效果进行综合权衡,预测其利益、风险和代价以及规避风险与降低代价的可能性。在分析论证和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对所提交的预案进行可选性排序,推荐出最佳决策预案和最佳备选预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实施应急决策的动态调整。应急决策虽然是一次决断,但是应急方案在危机处置中,需要不断地通过反馈的信息加以修正和完善。决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依赖于时空变量的随机函数,而不是凝固僵化的,随时对方案进行必要修正的情况并不少见。经过追踪决策使方案进一步优化,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确立应急决策的情境交互思维。通过应急决策情景交互这种极具理性的心理信息加工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决策情景的特殊要求。参照理性思维的有关特征,建立与决策结果相承接的内在心理映像到内部表征的动态模型,形成问题的基本判断与认知,通过交互根据情景的客观刺激并加以主观建构后形成相应的认知图式,再经过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后,利用在动态应急决策方案生成过程中情景类型与决策主体、策略选择和决策模式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的共性规律,注重决策目标、决策方案、决策模式等决策行为进行整体的交互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应急决策方案。[3]

3.组织协同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呈现与平时正常运转不同的非正常状态和情况,为了随时应对决策环境的非确定性、约束条件的非常态化和决策过程的非程序性,在全校范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与框架,按照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建立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组织协同,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机构,这种决策机构最大程度地体现组织协同的优势,做到决策信息最大程度地体现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组织协同的互补性、适应性、协调性、一致性、耦合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协调高校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在组合中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实现卓越绩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