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市级;纸媒体;经济类报道;实效性
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给我国社会注入了多重活力。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年,使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地市级城市发展迅速,已经占据我国城市分布的53%。在传媒世界中,地市级纸媒体是符合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现实的,其中经济类报道是地市级都市报刊的主流内容。研究提高纸媒体经济类报道的实效性,就是为了从理论方面提升新闻传媒的技术要求,以保证纸媒体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发展方向。
一、做好经济类报道题材的选择和策划
随着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以更多新颖的姿态出现在民众面前。互联网、手机移动等新型媒体和新兴媒体,逐渐占据了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纸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核心工具,其地位始终处于稳固状态。这是由纸媒体的应用性决定的。在题材的选择和策划上,注重核心思想的确定,掌握经济类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题材的选择是决定报道效果的重要因素。地市级纸媒体的能力有限,但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拓宽报道的种类,在题材选择上,把握地市级经济发展的主要脉搏。
二、掌握重点事件报道和常规报道的节奏
新闻报道不仅要注重细节的掌控,更要注重宏观方向的把握。地市级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少有较大经济类新闻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纸媒体的报道过程中,要积极做好重点事件和常规报道的节奏控制。对于特殊新闻事件,要进行细致深入的跟踪,对于日常性的经济类报道,要掌握常规性原则。地市级经济发展中,每一个进步都是在平静的发展中产生的,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发掘经济发展的闪光点,通过报道,使更优质的改革信息能够以最适宜的方式传播出去,达到经济类报道的核心宗旨。
三、尊重经济类报道的细节和过程
经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类新闻更要做好与民众的贴合。在内容选择上,进行一些必要的尝试和突破。例如可以将民众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原则相结合,在新闻报道的严肃性中融入更多活泼因素,在报纸的题目、版面和语言设计上,使经济类新闻报道能够更贴近人民生活。
四、确定报道思路,尊重新闻规律
经济类新闻要以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为主要载体。地市级经济发展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地市级经济类新闻报道,要立足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在新闻思路的确定上,要以发展、稳定为前提,要充分反映出当地经济运行状况。同时,地市级经济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新闻要点,遵循新闻规律,各方面报道不得与总体发展思想相违背。
五、加强经济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类的报道存在于新闻报道的各个层面,无论是重点经济事件,还是常规的社会经济新闻,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要着力拓展经济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纸媒体作为传媒的重点部分,能够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大。因此,经济类新闻报道的深入性和广泛性,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原则和方向。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期。纸媒体作为传统而又现代的传媒种类,在现代化文明的进程中,需要逐步更新和发展。提高纸媒体经济类报道的实效性,就是要发挥纸媒体的文字优势,提倡纸媒体支持的经典阅读方式。使经济类报道更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能够在现代传媒的竞争中屹立不倒,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小明. 地方台媒体加强和改进经济类报道的尝试[J]. 视听纵横,2010,02
[2]刘琳,刘尚正. 地市级都市类报纸"三农"报道探析--以《赣州晚报》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周燕芬. 如何使经济类新闻报道更吸引人的注意[J]. 中国传媒科技,2012,08
挖掘自身潜力,化资源优势为发展的现实优势
形成农业产业化的比较优势。××市拥有耕地191.96万亩,水域108.69万亩,年产粮食104万吨,水产12.6万吨。××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群众找到了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致富途径。全市200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年转化农产品45万吨,加工销售收入16.8亿元,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获得年收入870元。
形成集聚经济要素的创业优势。近几年,××市把吸引能人回乡创业,作为发展壮大私营个体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继1999年市里制定出台大力推进私营个体经济的40条优惠政策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都制定具体办法,积极动员和鼓励在外能人回乡镇投资创业。近几年来已先后有400多名在外能人回乡办企业,投资总额累计达3亿元。与此同时,××市还通过分布在外的能人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发展工业采购原料、营销商品、传递信息,集聚经济要素。
形成区域经济竞争的产业优势。为了发展传统手工业,使其为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服务,××市成立了若干行业协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些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逐渐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以日用金属小制品为例,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产业提升,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实力大增,在广东等地已出现“戴南不锈钢产品一条街”。
倡导差别竞争,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产业
力避重复,找准自身目标市场。××人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目标定位,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或“一地一业”的产业特色。戴南镇80%以上的私营个体工业户从事不锈钢制品生产,年成交额超过12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8。垛田、城东镇的脱水蔬菜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脱水香葱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达68%。
注重配套,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实践中,××通过拓展产业链,力图将企业的外部资源本地化,营造出行业内部化优势,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以不锈钢产业为例,戴南镇生产了几十个系列、上千种规格的不锈钢制品,产供销配套成龙,自成体系,各类产品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条不锈钢制品产业链。
做大规模,确立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市通过扶优扶强,优化组合,联小成大,不断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大规模,改变个私工业低小散发展格局,形成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目前,全市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有14家,私营个体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村14个,戴南镇永丰村已过3亿元。脱水香葱、子午轮胎钢帘线、自行车链轮曲柄、不锈钢制品、劳保系列用品等10个主导产品已成为全国单打冠军。
彰显特色,塑造独具魅力的区域品牌。××市根据本地农业特色产品较多的实际,为地方农、副、水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结合企业经济情况、产品特点、销售情况,积极开展广告宣传,扶持特色品牌;帮助企业申请名牌认定,大力开展打假保名牌活动;借助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全市现有16家私营企业商标荣获江苏省和泰州市著名、知名商标称号。
放大典型效应,谋求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瞄准更高参照系,不断提升两镇发展水平。××市委、市政府着力引导戴南、张郭两镇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事在人为、能快则快的观念;树立永不满足、见强思超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观念。现在,戴南镇提出了“争当苏中、苏北第一镇”的新目标,张郭镇也喊出了“冲过长江争上游”的新口号。两镇确立了更高的发展参照系,力争使制度更新、结构更优、规模更大、特色更明。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行业的红利逐步丧失,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刻不容缓。当下国内经济对政府政策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也很大,经济的脆弱性比较显著,经济对外依存度很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在提,拉动内需,扩大内需增长。在当前新兴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对于人们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人们对信息的消费也不断增长,有研究者指出信息消费有望成为内需拉动新引擎。
信息时代,有效信息数据是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来自每一个人每天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量大而庞杂,且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数据的分析也不能依靠传统的分析方法,更多的要与行为学相结合。从这巨大的数据信息中,研究者可以发现提炼出不同类人的生活、消费习惯,从而定向投其所好,产生高效率的盈利。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核算工作,经过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各类账簿的登记,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分散的、无条理的、不系统的。为了使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层,以及企业外部工商、税务、商业银行等行政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经营活动动态,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来披露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手工填制、计算机打印到通过互联网传输,及时性、准确性不断提高。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借助云计算技术,会计核算手段更加先进,财务会计报告从事后编报转为实时编报成为可能。会计核算环境的变化,需要应对一些新问题,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经营管理活动情况的总结,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是投资者、债权人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国际、国内市场风云突变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企业经营风险不确定。及时准确掌握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预测决策,是企业管理层迫切需要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还存在着许多片面性和局限性。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不够充分。
财务会计报告是了解掌握企业情况的最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只有充分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尽管会计核算手段从手工过渡到电脑到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变化。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直接影响经营业绩的反映和监督效果。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还停留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阶段,缺少预测性、前瞻性信息,缺少风险披露和影响财务状况的非财务信息,缺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低碳环保绿色会计信息等。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单一。
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体现形式是财务会计报表,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各个层次使用者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报表格式,固定的项目数据,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财务会计报告的最初设计,服务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忽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关心问题的披露。债权人、行政管理机关、上级部门,关心企业的角度不同,了解企业信息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解决会计信息使用上的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挑战。
3.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缺乏时效性。
知识经济、信息和大数据时代,时效性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会计工作特点是事后工作,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延后进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是手工完成的,同时受股利分配工作按年度进行的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成周期均耗时较长。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要在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后才能完成,中期财务报告也会延时两个月。市场经济瞬时万变,这么长的报送周期,财务状况会发生很多新变化,进行正确预测决策缺乏有力依据。同时,长时间的报送周期,为企业的幕后交易提供了时间条件,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被忽视。
4.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或信用经济,处处需要讲诚信、讲信用。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一些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诟病。财务会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失真,是危害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大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为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常常借助期末会计核算中的配比转账机会,带有更多的主观性,收支确认、计量随意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过度粉饰,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正确判断,影响宏观经济的预测和决策,减少国家税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解决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报告问题的具体措施
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经济信息瞬息万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有用性格外重要。随着会计核算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会计报告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需求。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了使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财务会计报告将扮演重要角色。
1.要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发展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预测、决策提供依据。相关部门要结合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及时调整财务报表的内容构成和项目设置。遵循重要性原则,对可以合并的债权债务等项目进行调整,新增那些具有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的项目。为适应不同会计主体的需要,应当增加一些空白项目,以备个别企业的特殊需求。对内容表达含糊的项目进行重新设置,避免填报或使用者的误读。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应当直接列作“固定资产净值”,或者通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分别反映。
2.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方式。
信息社会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情况,能够有多种形式和手段。简单明了的会计信息,通过快捷的技术手段传播,可以减少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时间,更轻松、更快速做出评价和判断。传统的表格数据,可以在数据处理时自动生成示意图、曲线图等形式,使得提供的信息更加直观和形象。为适合不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应报送不同风格、不同格式、不同数据角度的报表。当然,报表之间需要有内在的关联,避免造假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应照顾到统计部门的需求,在报表系统设计上能够完成统计报表的填报任务。
3.要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翻新,对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成为可能。及时的会计信息才有价值,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周期规定,借助于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当采用定期报送和实时报送并存的形式。压缩财务报表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的报送间隔,为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务报表,实时报送。需要进行数据深加工,借助人工分析的定性内容,可采用定期报送形式。
4.要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性文件,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主要手段。准确无误的财务会计报告,才能让企业关联方和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正确判断。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输方式,也离不开人的操作。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会计人员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来自工作之外的干扰和压力。保证财会人员队伍稳定,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延续性。表彰工作兢业,责任心强,制度、政策落实到位的会计人员。对那些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财务会计报告的人员及时惩处。
一、新高校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旧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报告的规定是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新制度规定,高校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学校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财政拨款收支情况等的书面文件,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组成。从新旧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的规定可以看出新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为全面和丰富。由于新会计制度在核算基础、内容和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财务报表的具体形式以及所反映的实质性内容与现行制度也有较大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变化 从形式上看,征求意见稿去掉了资产负债表收入和支出类项目的列报,从而使资产负债表更为规范和合理;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使资产负债的结构更为清晰;按照调配的受限制程度将净资产重新归类为长期资产占用、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从而使提供的净资产信息更为细化、更具实用性。
从所披露信息的实质性内容看,主要变化如下:
其一,按政府预算改革,增列了部分项目。适应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贴补贴、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会计核算增设了改革相关的科目,例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应付职工薪酬、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等科目的核算。
其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数据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使得高校固定资产虚高, 财务信息不实。 征求意见稿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规定高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 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 合理确定教育成本。 计提折旧后,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体现真实的固定资产现值, 因此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资产状况。
其三,将基建财务纳入统一报表体系。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会计独立于高校会计核算之外,从而形成两个会计主体,一个核算教学科研经费,一个核算基本建设投资,这使得任何一个会计主体都只是反映了高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而且融资借入的建设款项并没有明确规定应该在哪个系统核算,如果由事业财务核算本息,则会造成基建项目成本核算不准,如果由基建财务核算本息,则会造成财务报表上反映的负债状况不实。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用来反映基本建设业务,在长期借款下设基建借款科目进行明细反映。将基建会计纳入统一核算体系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债务和收支等整体经济活动。
(二)改收支明细表为收入费用表 新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对资产折耗和其他费用在一定的期间按实质性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合理的摊销,归集的成本费用数据,不仅为政府部门制定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收费价格等提供依据,也有利于高等学校加强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采用收入费用后,原在收支明细表中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的支出明细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但已经在相关费用中按资金的来源和性质进行了明细核算,相关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提取。因此改革后的收入费用表提供了更有价值和更具综合性的信息。
(三)增设现金流量表 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同时以收入费用结转和现金流量的方式反映高校一定时期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质量,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对高校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业务活动日趋多样和复杂,投资、举债、经营创收等活动都有所涉及,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人们对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分析、利用,以掌握事业单位各类现金增减变动状况。其次,现金流量表反映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收支情况,从而为事业单位编制货币资金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此外,便于高校管理者掌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现金紧缺不能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等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提供其他报告信息 新报告体系中,财政拨款收支表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及结转,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收支信息;基建投资状况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与财务状况相关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信息。
从以上高校财务报告体系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征求意见稿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要求高校财会人员要更加关注高校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反映,更加强调高校的办学成本、效率和财务风险的防范。
二、新高校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描述,由于反映的是相同经济活动事项的不同方面,会计报表及报表之间存在内在的勾稽关系,对勾稽关系的准确把握有助于理解会计报表列报项目的来源构成,项目的实质性涵义,会计报表填报的正确性以及监管会计核算情况。
(一)资产负债表与收入费用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高等学校某一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状况,其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为净资产。收入费用表反映高校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以及发生的费用。收入费用表中本期收入费用的结转金额为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当期增加额减去专用基金本期增加额,收入费用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变动的原因。
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长期资产占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净额一致;限定性净资产下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以及其他项目结存的增加额对应于收入费用表中相应收入与相关费用的差额,并扣除以相应资金支付的资本性支出;非限定性净资产增加额等于本期收入费用结转减去长期资产占用增加额和限定性净资产(专用基金除外)的增加额。其实质是将净资产按可调配使用的受限性进行分类,首先将已经形成固定资产、基建工程等长期资产占用的资金单独列示,这些长期资产的资金来源可能是财政拨款、其他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和负债等各种来源,因此限定性净资产中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其他项目结存要根据相关收入费用结转额再扣掉长期资产占用的相应金额后列示。其他来源形成的长期资产既然也已经在包含在净资产的长期资产占用中,为了保证不影响净资产的总额,应调减非限定性资产,因此非限定净资产为本期收入费用结转减去长期资产占用增加额和上面经过调整的限定性净资产(专用基金除外)增加额。
(二)收入费用表与现金流量表 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均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但两者的核算基础不同,收入费用表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对资产折耗、待摊费用等按配比原则进行分配,经营业绩是按照一定的原则、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核算的账面结果,与现金流并不完全一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真实的现金流量状况。两者差异的因素在于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往来账目的增减变动,其勾稽关系如下:
当期收入费用结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减少(-增加)+处置(报废)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处置(报废)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支付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盘亏损失(-盘盈)+存货减少(-存货增加)+收回投资、借款收到的现金-对外投资、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应收项目的减少+应付项目的增加=现金净流量。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如果是直接支付, 会直接确认收入, 不通过货币资金账户核算,因此, 把当期收入费用结转调整为现金流量还应该减掉国库支付方式下没有进入货币资金账户的收入。
(三)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高校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的增减变化,但未揭示这种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业务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还应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增加额相等。
三、新高校财务报告体系实施建议
新高校会计制度不仅在财务报告体系,而且在会计科目、核算基础和核算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财务报告列报的客观、准确和规范都依赖由于高校和有关管理部门充分而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新旧账务体系对接的前期工作 试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使得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净值严重背离,为了进行后续成本费用的核算,必须对存量固定资产一次性补提折旧,在启用新会计制度前,高校应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界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核算范围、折旧范围,做好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为计提折旧提供依据,并逐步建立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同时确立高校固定资产类别化管理理念,建立资本性支出辅助账,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为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分类列示做好准备。高校将基建账纳入“大账”之前,必须对基建账和财务账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以便合并建账。
(二)财务人员培训和软件系统的升级 为了保证新制度顺利实施,积极推进该项改革,高校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其政策水平,增强其业务能力。财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对高校财会人员进行新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使财会人员尽快熟悉制度的改革内容,尽快从“收付实现制”思维模式向“权责发生制”思维模式转变,确保新制度在高校顺利实施。此外要尽快配套升级现有的高校财务信息管理软件,以满足新的核算方法和报告体系。
(三)相关政策的配套及细则的颁布 会计制度改革不仅需要高校持正确、积极地应对态度,同时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和条件。比如说原会计科目余额如何过渡到新会计科目中,财政部应做出统一规范,避免口径不一。高校在执行新的会计制度过程中,对于难以界定的费用支出,如果单靠各高校自行理解和实施核算,难免有失规范,因此财政部门要制定出详细的并账实施细则规范其核算行为,同时应尽快出台或修订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
参考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肇事者,理应承担起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但由于传统会计没有把环境支出和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环境保护在企业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管理在企业中存在诸多空白。因此,要求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成为消除当前严峻环境形势的必然趋势。基于环境管理视角的财务报告改进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环境管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1.与环境成本有关的企业成本核算及控制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主要依赖于传统会计的成本核算观念,不包括环境成本,对企业耗损的资源和环境支出很少考虑在内,如生产后期的污染治理成本及生产部门的废弃物处理成本等,同时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企业成本忽略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局部利益,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企业对环境支出的计量也很简单,如绿化费、环境污染罚款等项目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环境成本不能在成本中直接体现,使得企业很少考虑环境成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大多企业在受到处罚时,才不得不控制环境成本,使得企业的环保法违规风险加大。即使有些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也常常是把环境相关的成本放入制造费用当中,而不是直接地放在产生该成本的流程或是产品当中。当然,如果很难把环境相关的成本计入相关的流程或是产品当中,放入制造费用当中也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但如果这样的话,以后管理者想要去找出这些成本就相当困难了。在分部门的制造费用中包含的环境相关成本包括环境保护允许的开支、员工培训支出和法律事务的支出,这些费用都列入制造费用当中对于管理者来说很不清楚。企业很少单独核算环境成本,不能获得环境成本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会模糊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而环境相关的成本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是很难减少,但变动费用却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减少的,那么把整个费用都列入到制造费用当中,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控制。
2.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资产贬值问题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许多资产的价值可能已经发生贬值,导致或有负债没有得到正确反映,某些环境损失未能准确计量。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资产贬值主要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问题。
(1) 存货的环境减值。在以下情况下应确认为环境问题引起企业存货价值减损:企业进行生产、运输、储存、使用时会造成环境破坏需要发生额外费用的存货;由于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或消费者普遍抵制使某些存货项目使用受到限制甚至报废;经检测或证明对环境具有危害后,企业存货低于以前的价值。
(2) 固定资产的环境减值。包括为某项固定资产发生环境方面额外支出;需对某项固定资产产生污染进行专门清理发生的费用;因环境问题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降低等。
(3) 无形资产的环境减值。无形资产也会因环境问题出现价值减损,这种减损比较模糊但却实际存在,如存在环境损害的专利权、专有技术以及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商标使用权、商誉等都会因为其对环境损害使其价值降低,有的甚至变得一文不值。
3.企业环境治理相对滞后带来的社会亏损
我国人均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于资源耗费,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面临着非常紧迫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环境资源现状,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刻不容缓。然而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逐个别的“超额利润”,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中一直进行“先污染,后治理”与“实污染,虚治理”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企业还是社会,其成本均处于失控状态,个别企业所产生的盈利,通常都以社会亏损为代价。同时,发达国家对自身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有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污染物避难所的倾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提高环保标准,保证企业的环保质量,以满足国内外不同环保条款的要求,也可发现外国在贸易合作中对我国环境的破坏,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基于环境管理视角的财务报告改进建议
在我国有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多采取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方式。目前,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内部工作会计记录;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上市公司以招股说明书形式予以披露。同时企业只有在发生了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以后,才可能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有关信息。
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只是在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有两处涉及环保问题:一是在规定应说明的政策性风险时提到“环保政策的限制或变化等可能引致的风险”;二是在规定“募股资金运用”时,对属于直接投资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要求发行人可视实际情况并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却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
财务报表体系要对环境加以信息加以确认与计量,必须要求改变现行的传统会计模式,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应在基本肯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前提下,讨论其进一步改进,以求适应时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对现行财务报告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企业关于环境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量
我国企业目前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中主要描述的是历史的资料,并且是在发生明确的财务影响时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的。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其企业不仅披露公司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而且只要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都予以披露,有的公司还就政府就环境保护措施给予的鼓励予以披露,对研究、再利用、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描述。在这方面,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并且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以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
(1) 有关环境的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
(2) 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所采取的特定程序和方法。如采用什么方法确认环境支出与环境效益等。
(3) 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
(4) 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是执行情况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由于违反环境法规受到处罚的情况。
(5) 环境质量情况,主要内容应该包含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发生污染事故情况和环境资源的耗用量;有毒有害材料物品使用和保管情况等。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主要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
2.编制专门的财务报告和环境报告
1.编制专门的财务报告
即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专门的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来揭示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财务报表:
① 资产负债表:在现有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增加会计科目,包括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环境资产指企业用于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资产,是指由于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环境问题涉及的企业资产项目主要有:环境存货、环境固定资产、环境无形资产和环境长期待摊费用;环境负债指企业因过去环境事项所形成的,需在未来以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履行的义务,特点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环境问题涉及的企业负债项目主要有:环境应付账款与环境应付票据、环境其他应付款、环境应付工资和环境应付福利费、环境其他应交款、环境长期借款、环境长期应付款、环境或有负债等。
② 现金流量表:用于揭示由环境问题一起的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其中环境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引起现金流出的项目主要包括以现金方式发生的计入企业产品成本的环境支出,企业因环境问题发生的对外罚款、赔付和企业因环境方面诉讼发生的费用等;引起现金流入项目主要包括企业开展环境方面经济业务取得的收益和企业因环境问题获得的赔偿、罚款收入;企业因环境工作业绩获得国家的补贴及税费返还等。环境问题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引起现金流出的项目主要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支出现金;引起现金流入的项目,主要包括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收入现金。环境问题在企业筹资活动中引起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是企业为偿付环境借款本金与利息支出的现金;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是企业以开展环境工作为目的借入的专项借款。
(2)报表附注
环境会计报表的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括号注释不宜过长,以便于阅读。企业用括号注释揭示以下信息:环境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按替代性计价方法得出的金额,需要参见其他报表或本报表其他部分的说明。报表底注是在报表正文下面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表示的补充说明。环境会计的报表底注可揭示: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
(3)财务状况说明书
企业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有关企业环境信息的内容,包括:企业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污染物排放状况核对环境、经济的危害程度;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情况;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
即在编制专门的环境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对报表的相关数据加以计算分析,以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及效果;企业的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的环境政策目的与目标;企业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等。
(2)通过报表分析的相关环境指标:① 反映企业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等;②反映企业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如资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减少率;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