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建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台州港;港口城市;一带一路;SWOT分析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台州市委、市政府紧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谋划,顺势而为,作出加快建设“一都三城”的决策部署。“一都”即现代化港湾都市区,“三城”即国际智造名城、海上丝路港城和山海宜居美城。海上丝路港城的打造,是台州建设全省第五大都市区DD“现代化港湾都市区”的坚实支撑。台州港作为浙江港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最重要的喂给港口之一。对于港口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发展港口,形成“以港兴城、港城互动”的格局,服务于海上丝路港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发展台州港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机遇和威胁。
1 优势(Strenght)
1.1 港口开发格局逐渐显现
台州港开发历程是从历史的分散自由开发,到1997年确立以海门港区为中心,健跳港区、大麦屿港区为两翼的“一中心两翼”空间布局,再到2007年确立海门、大麦屿、健跳、临海、黄岩、温岭等“一港六区”综合性枢纽港区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2014年修订的《台州港总体规划》中明确形成以头门为核心港区,以大麦屿、海门为重点港区,统筹发展健跳、龙门、黄岩港区和其他港区的分层次布局结构后,总体格局日益清晰。
1.2 港口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截至2014年底,台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8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8个。大麦屿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建成并投入使用,三门湾、台州湾和乐清湾航道锚地调整基本完成,主要港区对外交通便利,有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台金高速、104国道以及74省道、75省道、76省道等与后方腹地快速连通。随着甬台温沿海高速的建设,以及甬台温铁路货运通道、台金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谋划推进,台州港的疏港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1.3 港口吞吐规模稳步增长
近年来,台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规模实现稳步增长。2014年全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万t,完成万t,同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4万TEU。大麦屿港区直航台湾海峡的3万吨级客货滚装专用码头建成并投入运营,2014年完成对台直航72航次,运送旅客1.66万人次。
1.4 港口后方平台蓄势待发
台州沿海产业带是浙江省三大产业带之一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全省重点布局的1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为构建新的产业发展集聚平台,台州市积极推进沿海围垦工程,形成产业发展大空间。台州湾集聚区东部新区建成了15 km2大平台,二期15 km2吹填工程也已开工。各产业平台紧紧围绕临港型产业积极招商,加快推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的开发。港口后方产业平台蓄势待发,与台州港的发展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2 劣势(Weakness)
2.1 南北大型港口的密集发展挤压其经济腹地
台州港周边大型港口林立,发展空间受夹迫、挤压之势明显。尤其是宁波-舟山港的迅速发展,掌控和支配了浙江全省的货源,即使是台州境内货源,多数也从陆路流向宁波-舟山港。再加上钱塘江中上游、瓯江中上游等内河水运项目的建设,浙西、浙中等腹地货源流向嘉兴港、温州港等港口,台州港口腹地发展空间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
2.2 核心港区远离主城区,制约港、产、城联动 发展格局
为了顺应港口发展态势,台州港必将走向从河口港到海港的转变,但无论是大麦屿港区还是头门港区,核心港区与台州城市主城区均存在明显偏离,导致城市对港口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从台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全市GDP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港口发展速度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且港口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在下降。因此,如何发展台州港,亟待重新破题,以形成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2.3 港口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平衡
(1)港口货物吞吐量不平衡。2013年台州港港口吞吐量为万t,其中:进港吞吐量,约占83.7%;出港吞吐量919万t,仅占16.3%。
(2)货种结构不合理。吞吐量超过千万吨的货种仅有煤炭及其制品和矿建材料,分别为万t和万t;吞吐量超百万吨的货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电器,分别为197.3万t,297.5万t,322.9万t,168.1万t。
(3)大型化、专业化泊位比重偏低。2013年台州港万吨级泊位仅为7个,为全省沿海港口最少;专业化泊位仅为23个,占所有泊位比重的13.2%。台州港的开发亟待通过结构性地优化调整。
2.4 港口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台州港已确立“一港六区”的总体架构,六大港区实现统一规划,但存在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各港区分散管理,头门港区现由浙江省海洋投资集团控股,温岭、大麦屿、健跳等其他港区分别由地方县市负责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和功能重叠现象;(2)港口生产企业众多,但多数为低小散企业,难以形成集聚发展合力,且全市未建立统一的港务集团,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市场话语权。
2.5 港口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西向腹地纵深 亟需拓展
随着沿海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的建成,台州港疏港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港口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完善、等级和通过能力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向西的通道相对缺乏。应加强西向的货运铁路建设,构建铁水联运体系,积极服务金华、衢州、丽水等经济腹地。
3 机遇(Opportunity)
3.1 国家对外努力践行“一带一路”战略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是一项需要境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涉及领域广泛的系统工程。以港口引领、拥湾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临港产业,促进台州产业、产品、产能走出去,有助于提高台州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位和竞争力。
3.2 国家对内积极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为联动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一横一纵”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骨架。台州应主动把握长江经济带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机遇,拓宽视野,突出重点,强化与宁波-舟山港联盟合作,提升集装箱物流服务能力,提高大宗物资储运加工服务水平,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与信息支撑系统的“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
3.3 浙江省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定位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实践已全面开展,沿海地区港口大发展、产业大繁荣、城镇大建设的局面指日可待。台州作为海洋资源大市,沿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潮滩丰富、岛屿棋布,拥有“港、涂、渔、景、能”五大海洋优势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台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尤其是临海头门港区及其后方基于围涂而形成的产业平台发展空间广阔。
3.4 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实质、有序地推进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筹建浙江海洋港口管理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着力整合资源,统筹全省海洋投资建设和港口运营管理,成立省港务集团。近期推进宁波-舟山港实质一体化,并有序整合全省其他港口资源。全省港口资源整合的有序推进将为台州港的发展带来宝贵机遇。
3.5 台州市全面推进“一都三城”建设
台州市政府适时作出了加快建设“一都三城”的谋划,“一都”是发展定位,主要体现台州在省域城市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层级;“三城”是战略支撑。在此宏伟目标指引下,尤其是海上丝路港城的建设,将为推动台州港转型实现港、产、城联动发展创造黄金契机。
4 威胁(Threats)
4.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从国外宏观经济形势看,后金融危机影响犹存,世界经济尚处于缓慢、艰难的复苏阶段。受此影响,我国出口加工经济面临巨大冲击。港口的兴盛十分依赖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的长期疲弱将会严重影响台州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4.2 国内经济新常态
从国内宏观环境看,我国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受此影响,国内经济产能过剩问题愈加突出,多数企业对经营战略作出调整,持谨慎态度。加上大型央企、国企战略新一轮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台州港后方产业平台招商大受影响,从而制约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4.3 区域港口竞争日趋激烈
从台州港周边港口发展来看,北面有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以及异军突起的嘉兴港,南面的温州港、福建宁德港也处于蓄力发展阶段。尤其是福建宁德港,近几年加大建设力度,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衢宁铁路的建成,将会辐射浙江衢州、丽水、金华等地区,对台州港拓展西向腹地具有重大挑战。
5 建 议
5.1 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
积极推进港口组合、资源整合、区域联合、内外结合、信息融合发展战略。港口的组合在功能定位上要分工明确,在资源掌控上要互利共赢,在运营管理上要协同配合。避免各港区经营同质化和低价竞争。加强资源整合以促进港、产、城互动发展,促进商、贸、旅跨界合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5.2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参与全省港航物流体系建设,统筹协调跨行政区港口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从顶层设计上构建错位分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指导台州港健康、持续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试点经验,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降低民资、外资、合资等投资主体在江海联运服务相关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探索建立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5.3 强化政策扶持,积极拓展腹地市场
(1)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扶持。建议省级充分重视台州港的战略作用,争取省级对台州沿海各港区和西向腹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完善江海联运通道网络。
(2)出台地方性扶持政策。在与港航发展相关的税费、土地等方面给予适当财政补助;对从事江海联运物流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在集装箱港口开港初期可给予运费补贴;积极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港航领域。
(3)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台州临港产业特点,开展分类招商,制定统一的产业招商政策,编制招商目录,实现台州港口与产业联动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
5.4 强化要素支撑,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1)在土地供应方面,优先保障港口和航道重大项目建设用海、用地。
(2)在资金保障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放开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特点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ces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times more radical, in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double guide, China's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 also got the amplitude of the great improve, the country's overall strength also subsequently and present a fas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he situation, which le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ur country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more lucrative development space, but also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ability,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must be built on the basi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A enterprise want to keep certain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it needs to wor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s, and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we must start from the enterprise has the technology to start.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a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technology is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whole engineer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testing the role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Angl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并势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引导下,我国的各项实力也随之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个市场的发展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市场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让各个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从根本上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力,让企业的发展更为依赖市场的竞争,且在市场给予了企业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一个企业想要利用好市场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的各项技术,让企业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进程。只有在企业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进程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保有一定足够应对市场所带来的压力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让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作为主导着中国经济的龙头行业,建筑行业内的竞争更是尤为激烈,在招投标制度的普及下,竞争所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更是尤为显著,一个建筑企业只有能够运用好足够强硬的工艺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让企业的发展不流于形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经济市场化的日益落实,也让各行各业的发展不再拘泥于区域性的竞争,建筑产品也因此而得到了重视,但在我国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建筑使用率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产品的质量直接面对着公众的考验。一个建筑产品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直接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从根本上做好了建筑产品,才能够让企业的发展更为平稳有效。而要做好建筑产品,就必须从建筑产品中的施工阶段开始着手,建筑产品的施工阶段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工程的质量能否满足于市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的质量,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阶段的质量,就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施工工艺与技术。对于做好建筑工程的首要条件,施工技术的熟练运用更是直接主导着整个建筑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点。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从其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开始着手,合理有效地利用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2、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现状与发展;应用特点;问题分析
在当今社会中,电子信息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逐渐渗透入社会的各方各面,电子信息技术的意义、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你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当前亟待解决以及研究的方向,当然,在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预防网络安全问题,加强信息产业的安全防范。
1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当前的计算机发展方向主要特征表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高效化和快捷化;(2)智能化和集约化;(3)网络化和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当前的作用是便捷人类的生活,为人类带来高额的经济效益。高效化和智能化是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研究。当今的计算机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着智能化方面发展,网络技术的当前水平重点是能够根据人类的思维进行定向的制作和设计,还能对网络进行一系列的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信息集约化。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当前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是依靠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来密切进行的,因此,人类的生活与事业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工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化、网络技术多方向化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子学和光子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产业的两大中心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更加有利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的载体,记载着大量的信息和能量,能量光子就是在光电子技术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景广阔,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因此,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朝着光电子技术方向发展。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产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领域微电子技术与光电子技术产业是信息技术发展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另外,网络方向的发展依靠CPU的高性能和各种IC卡将会在集成电路技术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以CMOS电路作为集成电路产品要面向更高、更广泛的发展平台,为社会乃至全世界产生更高的价值和使用范围。计算机技术逐渐向着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包括多种领域的内容,并行处理器的技术随着时代的推进而逐渐发展,并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除此之外,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向着实用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并将各技术互相联合起来,使得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等功能能够更加方便地服务群众。
3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对软件工程数据库进行安全管理,保证存储数据信息的安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防不法分子对数据信息进行窃取、篡改等违法行为。尤其当用户间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活动时,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就会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安全管理,数据库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应引起用户们的高度重视。比如计算机的硬件,硬件是数据库的前提,只有硬件好,才能为数据库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硬件的损坏也有可能引起数据信息的丢失。计算机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被他人伪造、冒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防火墙技术是病毒进入计算机的一道关卡,它可以对病毒进行阻止。除此之外,用户要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若计算机出现故障,备份数据就发挥着巨大作用。用户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与升级,还应提高相关方面的安全意识,多管齐下,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稳定地持久传递下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面临的不但是挑战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只有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对其特点进行一定成都的额研究与开发,才能对症下药,物尽其用,发挥最大限度的功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效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计算机不再只存在在有钱人的家中,寻常百姓家也逐步普及。由于部分人们对计算机的不了解,只关注其积极的一面,还要知道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有些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识薄弱,常常会发生一些懊恼后悔的事件。银行卡的钱被转走、电信诈骗、聊天工具软件的被盗等情况频频发生。除了相关的管理人员,用户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为了自身的安全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为了大家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齐心协力把数据库信息保护好,建立一个坚实的屏障,把外来危险阻挡在屏障外,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参考文献
[1]章勇.高端软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专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安晖[J].中国科技财富,2011(17):51-53.
[2]沈涛,周曼,周荣坤等.面向服务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软件策略[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3(02):158-164.
[3]郑吉昌,洪国延,余克艰等.技术贸易壁垒背景下中国信息软件产品贸易的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4):16-18.
【关键词】:城市交通系统;节能减排;新能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越来越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城市交通也快速进入了发展阶段,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等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逐渐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交通压力不断增大,这样也就使得交通能源的消耗和排放不断加剧。现在全球都在呼吁低碳生活,大家都能够使用环保新能源。其中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和排放碳的大户,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的研究,更好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城市交通主要由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出租车交通系统和私人机动车三部分组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私人机动车数量增长的态势越来越快,这样对能源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城市公交体系却因为技术及管理而一直处于增长速度非常慢的阶段。所以中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不仅要向国际借鉴经验,而且还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而探索出一条对中国实际的城市交通发展比较适合的战略。
1、城市规模扩大,增加运输压力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增长,另外我国城市在大规模的城市化,使得大中城市吸引了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使其超过了城市所能承受的最大容量。交通工具更新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加从而减少了效益,并且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通过地铁轻轨使得上海、北京这一些发展城市的交通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场面还是经常出现,而在武汉、成都等大型城市,地铁还在刚刚起步。
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
社会经济的增长使得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物质享受水平也比以往提升要大一些,拥有私家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而且城市居民的出行次数、距离和对汽车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城市机动车包括轿车、客车、摩托车等增幅年平均13%以上,但是人均道路面积的增长却非常的缓慢。环保意识推广力度的不全面,使得居民在购买车辆时并没有对环保新能源型车辆进行优先购买,从而使得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重。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远远超过了工业排放量,
3、路网不合理,管理水平低
集中道路结构在我国城市是经常存在的的,拥有密度低、感到间距大、功能混乱等基本缺点,而且还是老式的交通结构,这样是难以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的不整齐使得作出的实际措施缺失较多,并没有使得交通控制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与时俱进。
4、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的运营效率、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在不断衰退。虽然公交车数量增加并且线路延长,但交通的拥堵等因素使得公车的运营速度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也使得新运力带来的效率增长速度减慢。一些落后的出行车辆的取缔使得城市交通工具得到优化,但是由此转移出来的乘客将会使用其他方式来出行,这就使得出行结构的不合理不断加剧。
二、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城市交通节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依然严峻的形势,使得我们需要去研究和解决很多问题。而能否成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关系到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同样会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1.城市交通对能源严重浪费,并且能源利用率低,节能意识比较淡薄。其中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地大物“薄”的国家,多煤少气贫油,我国自20世纪中后期,就开始依赖资源进口,如今已达到40%;而另一方面,我国城市交通的一大特点是浪费严重,集中表现在资源利用率低,其中机动车燃油利用率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低10%,载货汽车公里油耗比先进国家高1倍以上。
2.城市交通发展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城市公交发展踟蹰不前,城市非机动性出行萎缩,但私人机动车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中国1995年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50万辆,而2011年私人机动车拥有量增至7872万辆,12年内增加了31.5倍;与私人机动车蓬勃发展相比,我国公交车却因为投入、技术等原因而长期发展缓慢。此外,非机动车的发展空间严重被挤占了,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政府在交通发展上排挤非机动车的发展,以绿化带挤占自行车道,甚至推行“城市无自行车”。
3.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等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关键环节处于“简单模仿”阶段,又由于国外的技术壁垒等原因,导致我国在这一领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距离。资金技术的支持方面,我国在城市交通设施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方式较单一,主要以政府为主,资金来源单一,这也是我国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远落后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之一。
4.城市交通各部门缺乏统一管理,交叉管理严重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成为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顺利实现的一大障碍。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传统上归建设部门管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归各城市规划建设和其下属部门管理。我国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城市交通法,法律上的不完善和政策的空白使得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处于断断续续状态。
三、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交一体化建设,提高运营效率
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方式,它们的运行特性也大都相同,管理层的工作是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建设,并且构建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这样也就使得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出行比例得到提高,并且使能耗降低。票制票价一体化系统出现,这是通过价格杠杆来对各个交通工具之间的客流进行分配,从而让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实现零距离,通过简化购票流程、优惠换乘使得整个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整合全城交通信息,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推出,将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居民提高服务。
2、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的交通能耗规范制度,并且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对公共交通进行适当补贴来增加其吸引力,从而鼓励居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同时也可以在道路时空资源分配方面向公共交通倾斜,并且设置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优先车道。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也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拍卖牌照或者出台车辆能耗和强制性的燃油效率标准。
3、经济手段
对经济杠杆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具体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公共财政应该将公共交通节能减排事业纳入其中,从而降低企业的负担,这样可以避免打消企业环保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适当降低环保型车辆的购置税,逐渐引导居民的车辆消费慢慢走向节能环保。
4、积极开发车辆节能减排技术,加强新能源、新技术应用
通过对车辆设计进行改善来减少能耗,并且推广环保型燃料车辆,例如甲醇和氢能源,同时对环保型车辆的购买进行补贴,也可以对其他类型进行适当征收资源税,对各汽车生产商要严格要求其按照标准生产。还要鼓励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新技术进行加大开发,其中低碳公共交通工具的研究较为特别,在交通系统中将新科技进行高效运用。政府应该对新能源车辆配套设施建设给予支持,使其跟上发展的脚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项目并非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我们在进行新能源新技术开发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落后的道路、车辆设计的改造。要通过合理建设城市路网、加强公共交通的职能、宏观调控机动车数量来控制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落实,并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岳睿;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9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 趋势
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技术是兴建房屋建筑的规划、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总称。
建筑工程技术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的推进,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高增大,施工难度不断增加,促使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和施工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如阿联酋迪拜建成的哈利法塔,高度已经达到828米,日本大分体育馆主跨达到274米。另外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成为时展潮流,绿色环保性工程材料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高强轻质材料在工程结构中大量使用,满足了高大复杂的结构形式,发挥了结构潜力,绿色施工成为四节一环保的关键环节之一。科技的进步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视野更加开阔,总体体现在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高效等几个方面。
1、工程新材料的应用
在新材料的发展过程中,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改进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钢材的高强度化、高耐久性已成为钢材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高强度钢材的使用除有利于节省钢材、提高利用率和结构安全程度外,降低工程造价。国外发达地区的钢筋主力级别已达500MPa,780MPa级的钢材正积极推广使用,国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0】提出了“优先使用400MPa级钢筋,积极推广500MPa级钢筋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有助于减小结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在经济上已有一定的空间优势,国内工程应用成功的HSC/HPC已达C120级。另外,新型结构材料的大量出现,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传统工程材料具有更轻的质量、更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特点,为工程结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四节一环保的时代前提下,建筑材料的“4R【可更新、再循环、可再利用、减少能耗】”的特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绿色墙体材料等。
2、建筑工程新结构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生产和人类发展,传统的建筑结构已开始向多种结构形式优化组合的新型结构方向发展,衍生出了各种杂交组合体系、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体系,以充分发挥不同材料和体系的各自优点,建筑结构形式的突破与创新集中体现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建筑、生命线工程等。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和框架——支撑体系为主。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已成为国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热点,组合结构的使用能够充分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利用率,尤其在约束条件下使用高强混凝土更能体现其强度优势,混合结构则既具有钢结构的技术优势,还具有混凝土造价相对低廉的特点。大跨空间建筑的跨度不断增大,空间结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高效轻型化,有传统的钢性结构发展到半刚性、柔性结构,如所穹顶结构、张弦梁结构、弦支穹顶结构等。建筑物的高度和跨度不断增加及体型的复杂,因设计烈度的欠准确性和结构非弹性破坏机理的复杂性,使得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应运而生,按照是否需要外部能源输入来划分,减震控制技术可分三类:被动控制技术,半主动控制技术和混合控制技术。
二、建筑工程新材料的发展
建筑工程的发展首先是工程材料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高强度材料的出现首先是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轻质材料是减轻建筑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轻骨料混凝土的出现将对建筑工程产生深远影响,如1997年我国高强陶粒、高强度陶粒混凝土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生产、应用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建筑设计结构耐久性普遍较差,已引起普遍关注,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社会生生产生活成本,由此耐久性混凝土、耐久耐候钢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建筑施工新工艺的发展
建筑结构和材料技术的推动,促使涌现出一批新的施工工艺,如焊接钢筋网片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配送技术,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四、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满足建筑抗倾覆和地基基础稳定性要求,因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基础埋置深度的比例,随之涌现了形式多样的深基础工程,其施工已经成为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五、减震控制建筑技术的发展
减震控制建筑技术有传统的以抗为主,逐渐形成以空为主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传统的抗震方法是依靠主体结构本身的非弹性状态来消耗地震能量,而隔震、消能、减震、和各种结构震动控制技术,为建筑工程提供了一条新的抗震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屈曲约束支撑技术等。
六、高层/超高层,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稀少,建筑物不断地向高空和地下发展,其高度大、结构施工难度高、作业空间小、平面布置困难、工期长、材料设备垂直运输量大等,使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按结构材料主要分为: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和组合结构施工技术,其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解决模板、混凝土和钢筋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钢结构施工主要解决钢构件加工、安装和连接的技术问题,组合结构施工主要体现在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技术应用。
七、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其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形成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绿色建筑可表达为:绿色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解。绿色施工技术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目光对传统的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资源等,主要应用有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现场产生的废水利用技术等。
总之,建筑工程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石,我们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持续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上付出辛劳与努力,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