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物质生产资料越来越丰富,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不再用之不尽,而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给人类接二连三的带来新挑战,全球的经济法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物质处于危险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人类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时刻,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971年,比蒙斯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同年6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①

二、绿色会计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一)绿色会计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联系

1、二者目标一致。绿色会计(即环境会计),主要形式是以数字计量表现,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对环境的污染成本、治理恢复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开发使用、保护所带来的效益进行数字化记录,并最终反映在会计报表中,通过会计报告将环境成本――效益进行有形的量化分析。最终达到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使得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绿色会计作为居间调节工具,追求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而对于经济法来说,其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环境矛盾而产生的,早期不顾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掠夺式发展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行的经济法也在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经济、生态问题进行自我改革、完善,如将可持续发展归为经济法基本原则之一,保证达到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循环使用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二者服务对象相同。绿色会计很显然是传统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其本质上还是通过核算、计量等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报告,只不过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其弥补了传统会计对资源、环境等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将对资源、环境的使用、破坏、保护和收益不反应在会计的成本、收益体系中,单纯的忽视自然资源环境的价值、消耗,而进行看似无偿的使用,是传统会计核算的一大缺陷,而绿色会计将环境使用成本、破坏费用等纳入会计核算体系,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亦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经济法的主要原则有协调经济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每一个原则都不难看出经济法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协调经济的长远、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将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法的服务对象是经济法的使命,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是经济法孜孜追求的目标。

(二)绿色会计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区别

虽然绿色会计和经济法都是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服务,但二者亦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既相互联系又彼此有区别。绿色会计很显然其主要是通过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披露,这整个过程是一个化无形为有形,非量化到量化的过程,绿色会计为经济服务更为具体细致,其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纳入到规范经济行为和考核经济绩效中去,使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使用不再“无偿化”,不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当中,而是切切实实的在会计报表中得以反映,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效益核算更完整。相较之下,经济法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其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服务就相对更概括化、非量化。经济法更关注于从宏观角度协调经济,追求效率公平、利益兼顾以及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指引方向,进行科学指导,但是实行起来就较为空泛,实际实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流于形式的现象。

三、将绿色会计引入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一)创新经济法机制

绿色会计的引入给经济法的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为经济法服务经济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生态环境的改善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均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制主要是以法律为依托,以经济发展为关注点,寻求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平衡,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但治标不治本,毕竟环境污染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污染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治理,而且治理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且这种先污染再治理的思维观念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二)量化环境成本、收益

经济法主要是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而对于生态环境开发、使用、破坏、治理等成本和相对的收益却无法具体的用数字量化的表示。本身环境价值的牺牲、环境成本的产生、环境的收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平衡,这就会使得人类为了看得见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发展经济,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而绿色会计视自然及社会环境为有价值并能计量的经济资源,把环境效益、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以及环境治理效应等作定量测定、分析和公布,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核算,从而衡量和解释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②绿色会计引入经济法基本原则可以促使经济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施行从无形转为有形,将长远的短期不可见的环境成本、效益分解成各个小段,数字的量化表示更是将环境成本的投入与收益的细微变化通过数字扩大化,更有利于政府、社会发挥监管功能,以弥补开发者、破坏者投机取巧,保护环境流于形式的不足。

四、小结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世界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由于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盲目的发展经济,忽视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目前人类“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发挥经济法守护者的作用,通过对经济法去陈纳新,为之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有能力迎接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达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注解: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港口;环境影响;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27-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随之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突出体现的就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的严重化,可以说,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如何实现绿色的工业化生产。在此背景下,理论学界也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如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等,虽然表述不同,但是核心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早在198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预警小组就公告世界正面临七大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与海平面上升;土壤过分损失与人均耕地不断下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臭氧层损耗是是潜在的不容忽视的环境危机;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人口迅速成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工业化发展,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地球正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碳的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将继续提高,因此,中国不仅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存在发展绿色经济的空间。另一方面,绿色港口作为绿色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具备发展的要求和空间,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绿色港口建设明显滞后,尚处在起步阶段。此外,国内对绿色港口的认识还不全面,往往认为绿色港口就是绿化港口,甚至有的港口做些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就宣称自己是绿色港口了。中国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港口作为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新型港口是港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对于我国建设绿色港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基础。绿色经济就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能耗低、投入少、排放低、收益高的工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绿色消费,减少生活垃圾与废物的排放。

首先,环境保护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绿色经济是针对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的日益恶化的突出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过去,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无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损坏程度,遭到了自然界的强烈报复而经济损失惨重。实践证明,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污染的想法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环境保护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绿色经济有必要提高各行各业环境的准入门槛,将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保护和改善环境必须从现在做起。需要说明的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良性互动,经济是环境的调节器,环境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的支持。良好的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优质充足的资源,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定、高效和持续。

其次,促进人与生态健康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人的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和戒烟限酒,而生态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绿色经济将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把人与生态健康视为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用上干净的自来水,置身于空气清新、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之中,人的健康得以让经济发展得更加健康、稳定和持续。

3 港口发展历程

1992年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的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将港口的发展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即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港口,时隔七年随着港口的发展又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的概念。与此同时绿色经济理论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绿色经济的强调,使得建设绿色港口的理念逐步得到重视。因此,可以将绿色港口归入到第五代港口的范畴。

(1)传统型的港口。第一代港口只是传统型的港口,主要出现在19实际初,发展于20世纪中叶。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使得港口最初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货物的仓储与运输,强调货物的流转,不具备其他的附加功能,因此港口功能单一。

(2)运输服务型港口。运输服务型港口发展与20世纪中叶,属于第二代港口的范畴。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货物运输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运输本身,因此要求港口除了提供基本的仓储运输服务以外,还需要港口具备为临近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此阶段,港口开始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港口实现的经济规模已经占据地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3)国际物流型港口。国际物流型港口发展于20世纪后期,属于第三代港口的范畴。随着集装箱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国际货物运输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容,即国际多式联运。由于海上运输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对港口功能的要求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港口已经发展为现代物流的中心以及内陆集散货物的中心。在这一期间,港口的大型化、专业化与规模化已经成熟,而且港口的深水化、集装化也已经体现。

(4)国际枢纽型港口。国际枢纽型港口发展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除,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起来的。虽然第三代的国际物流型港口已经具备了物流中心的功能,但是与国际枢纽型港口的功能相比,并非全面。国际枢纽型港口的功能已经扩展至港口临边工业城市,甚至延伸至内地,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网络已经形成,信息化已经成为港口的重要特点。

4 港口发展最新趋势以及政策支持

4.1 港口发展的最新趋势

第一代传统型港口的主要的功能是货物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功能单一,没有衍生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对港口也没有额外的功能要求,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只能提供基本的服务功能,而且港口的服务消费对象对港口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初级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港口装卸工艺与装卸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港口的服务消费对象对港口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运输服务”型港口、“国际物流”型港口与“国际枢纽”型港口。进入到21世纪,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港口的建设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现在的港口不仅具有上述几代港口的功能与服务水平,而且将港口的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融合,即上述的第五代港口――绿色港口。

工业化发展带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影响。人们要求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加要求绿色经济。港口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现代化绿色港口。这种新型港口除了要求生产的规模化、经济化,更加要求港口的绿色化,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2 绿色港口发展政策支持

(1)培养环境保护法制理念。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陆续颁布了大量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规章,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地方性环境保护标准,一方面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某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港口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培养环境保护法制理念。

(2)制定地方性绿色港口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经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据此,可以根据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区特点、港口企业特点制定一套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港口环境标准体系。

(3)完善港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体系。

遵循环境影响评价 “早介入”的原则,在港口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阶段根据项目特点、港口生产环境的特征以及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对港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价,进而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预防、降低环境污染的对策和措施,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港口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预警小组,生态问题的全球大气候[J].望,1989:44.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会计应用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换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企业的决策者们提供更加详细的绿色会计信息。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提出要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绿色会计变得越来越与之息息相关,其实际应用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拟对现实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如何更好地应用绿色会计作一研究和展望。

一、发展循环经济为绿色会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

循环经济的“3R”原则(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的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拉长资源利用链条,减少废物排放,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尖锐冲突,从而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赢目标。

总之,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客观上为进一步应用绿色会计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二、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绿色会计的本质

绿色会计也称环境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从而使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通过会计核算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以便于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代价,从而有效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二)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国环境发展现状的需要。当前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相当严重: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等,如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注重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与环境的治理,必将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能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所拥有、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使循环经济得到可能。

其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最后是真实披露企业经营信息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准确地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二)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应用的可行性

1.我国已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法律环境。绿色会计对象的价值能够被准确计量是绿色会计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环境标准则是绿色会计计量的起点。近些年来,我国重视环境法制建设,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除《环境保护法》外,还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渔业法》、《农业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等。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

2.我国已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社会环境。2001年1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提出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内容框架应着重对环境支出的界定和规范等建议。同时,我国政府代表也已经多次参加了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的讨论,财政部会计司在答复联合国财务国际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时,也认为企业对为减少和防治污染及恢复环境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污染而发生的费用损失、因污染而发生的社会成本进行披露是很重要的。另外,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理论经验和实务案例。

3.我国已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主观环境。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旗下的朝日啤酒集团自1997年开始每年发行《环境报告书》。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想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得到市场的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可,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更不容回避。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绿色会计的应用展望

(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制度

尽管在循环经济的大前提下,中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鉴于此,应加强绿色会计的立法工作,将绿色会计纳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同时应相应的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更具实践操作性。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强制规定: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及披露形式的准则,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反而影响披露效果。

(二)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目前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都没有设立环境审计组织,在《审计法》和其他审计法规以及审计规范中也未作环境审计的相应规定。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制订绿色会计审计法规,建立绿色会计审计制度。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可以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也可将其作为考核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的主要方面。

(三)要建立健全绿色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建立开征以保护环境的生态税收的“绿色”税制,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960年代,荷兰就把绿色税收引入了税制,是世界上最早开征垃圾税的国家之一,2006年荷兰绿色税收收入约占总税收收入的14%,占GDP的3.2%。瑞典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征环境税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对能源及对其他与环境有关的物品的征税,它的绿色税收规模较大,约占其GDP的13%。在“中国财税论坛2005”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透露,“十一五”期间的税制改革,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订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这意味着,在我国“绿色税收”已经提上了税制改革的议事日程。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形成良好氛围。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发展建议

本文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铁经济下铜陵地区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610383052)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4日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并且伴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碳排放等能源使用使酸雨、雾霾、烟雾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环境问题在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同时,随着社会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进步,由当初的“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向“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理念转变,在这双重大背景下,低碳济、绿色经济应运而生。英国于2003年2月24日颁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近年来,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而绿色会计也是这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二、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阐述

1、绿色会计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的部分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和社会学家为了解决人类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便着手研究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比蒙斯和马林分别于1971年和1973年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绿色会计从此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1999年《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的诞生,标志着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开始系统地发展。经财政部批准,我国于2001年6月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将我国绿色会计发展送入新的研究阶段。

2、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绿色会计又被称为环境会计,它是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六大基础会计要素的划分上与传统会计保持一致,但因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绿色会计考虑了环境因素,所以在具体科目上有所不同。例如,“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等科目。相比于传统会计的会计基本假设的货币计量,由于绿色会计考虑到有些环境因素有时无法用货币计量,因此采用多元计量,常结合实物、图表、指数计量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同时,绿色会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规范,存在很多不足,只有少数企业在年报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甚至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向社会公布环境信息时,所披露的信息也都很笼统,缺少对绿色会计计量与披露的具体陈述。但绿色会计的优势在于,其可核算的目标范围更大、更广泛,并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和社会效益也被不断重视。

(二)绿色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1、低碳经济下环境资源现状的需要。地球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虽然是地广物博的大国,但人均资源极其匮乏,所以环境资源应该被确切计量并被赋予一定的价值。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在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还没有被广泛认同且环境资源价值有多重因素交叉,价值计量具有模糊性。长期以来,我国对资源的利用都是高消耗、利用率低且废弃物排放多,造成了我国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且不断地威胁着生态和环境系统。这些都与我国对环境污染、对资源耗费不加以会计计量有着密切关系。当今在不断改善环境和生态资源系统,提倡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低碳经济下的环境资源被会计计量势在必行。

2、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和企业)。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会计正是计量和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的有效手段。绿色会计可以对环境的开发和维护所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手段,使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争创效益,而应追求可持续发展,并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向社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时企业必须发展绿色会计,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控制,加大环保技术投入,实现企业在新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

3、新经济形式下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残忍地对我国进行“环境剥削”。为了应对各国环境保护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种种要求,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和推进,对外资企业在我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掠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会计计量,保护我国在国际发展中的自身利益,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建议

(一)日本富士通公司绿色会计成功案例分析。日本富士通公司绿色会计的成功在于:一方面日本政府对绿色会计具有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在这一有利前提下日本富士通公司率先发展绿色会计,不断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并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二战后日本环境污染严重,日本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使绿色会计与市场利益戚戚相关,这一有利的市场背景也促使了它的成功。

(二)我国绿色会计推行发展的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准则。我国绿色会计的管理相对落后,绿色会计的工作缺乏独立性,相关信息的计量与披露也缺少依据。同时,我国的相关会计监督不到位,例如对绿色会计核算成果的审计与监督。为了更好地确认、计量和反映低碳经济下环境发展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利润”等要素科目,并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准则,促使我国绿色会计健康发展。

2、加强公众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我国是人口大国,环境资源浪费的数量更是庞大,这除了资源利用率低,还与公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综合素质欠缺有关。所以,我国应大力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公众的综合素质和环保意识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公众逐渐对环境和低碳可持续发展产生敬畏的心,才能治本,但这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坚持。

3、增强绿色会计理念,培养绿色计人才。财务人员应增强绿色会计理念,最终践行于实际之中。绿色会计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环境学和生态学知识。然而,目前我国这类综合会计人员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发展,所以必须注重培养绿色会计人才。

4、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国家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如此。虽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绿色会计相关信息披露体系走在前列,但由于我国绿色会计的实践经验不足,如果仅以独立报表模式披露并不能明确地反映各项环境会计指标,所以应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使用报表加附注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这样更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四、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绿色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和低碳经济下发展绿色会计的趋势,充分显示出绿色会计是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经济这一有利背景下,绿色会计也会不断发展。最终,绿色会计会促使我国有限的环境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促进我国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改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会计的同时,应减少自身的不足,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案例的同时也应立足国情。

展望未来,在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中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随着精神文明的建设,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会显著提高,会计人员也在不断深入理解绿色会计理念,绿色会计人才逐渐增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将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吝丽芳.论绿色会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2.

[2]张丽娟,张红旗.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及其对策[J].会计师,2008.9.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绿色会计对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文章在厘清了绿色会计含义的基础上,梳理了绿色会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契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绿色会计;现状考量;多维理路

1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1]绿色会计的理论是在修复与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与演进的。传统的会计理论只着重于经济活动,仅仅反映与监督企业资本的运作及变动,依据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与历史成本这三大会计基本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载与报告,环境问题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绿色会计则认为:人类的活动与全部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的问题是其研究的核心,认真对环境管理中每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判别、计量与报告,从根源上颠覆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同传统会计相比较,二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对企业的定位不同。会计是企业的经济财务情况的客观反映。对企业性质的不同定位对会计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把企业定位为“经济人”,这种定位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了降低成本,大量的使用自然资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绿色会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企业当作“社会生态经济人”,提出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三者的有机协调,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二是成本核算内容不同。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仅囿于企业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所出现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讲,就是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人力成本、物质成本与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反映因经济活动而出现的环境成本与自然资源成本。而绿色会计的成本内容是依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认定,它不但包含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囊括了经济活动所出现的非经济成本。这样社会总成本由和经济活动相关的物人力成本、物质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及环境污染成本构成,全面的计量与反映了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为企业规制正确的政策提供了完整信息。

2绿色会计发展的现状考量

我国绿色会计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实践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2.1社会各界对绿色会计的重视不足

绿色会计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新理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开展综合评估,其实质是以环境保护为基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单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其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环境保护,当前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是以能源大量消耗与环境严重污染为代价的。长期以来,政府及企业并没有真正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仅仅紧盯经济的高效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绿色会计更看重环境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要推动政府与企业支出额外的资金,这是企业与政府不愿实际运作的,二者并没有真正地将绿色会计使用到经济发展轨道上,对其重视度不高。

2.2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绿色会计的发展仍不乐观,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其发展的障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其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它与传统的企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这对我国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绿色会计因其实施的效应需在很长的时期内才能外显,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通过资源大量耗费与环境污染为代价获取经济收益,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真正推行绿色会计的计量和评估,这给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践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最后,经济总量还是当前权衡我国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常常忽略绿色会计的作用,只追求经济增长,其规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生动力较小。

2.3绿色会计的实践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

我国当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落后于先进国家,在相关制度建构与实施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不足,这使在日常的会计实践中对绿色会计的要素没有相关规划,相关制度和准则还不到位,其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的会计行为具有不完整性,没有对外披露完整的会计实务,这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制约与指引;其次,当前相关性的法律法规仍处在酝酿期,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会计的落实,保障力度不大,也是其难以全面推行的重要原因;最后,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效益而只追求经济利润,其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给绿色会计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2.4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缺位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实施严格的监督是确保其顺利落实的重要方法,但是当前我国相关的监督机制很不完善,企业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开展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缺少真实性与科学性。加之我国企业财务会计还没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规定,致使大部分企业没有主动地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更不愿主动地披露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信息。[3]由于信息不完整,普通民众与政府部门很难对其披露的信息开展效监督,导致很多企业隐瞒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掌控空间,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的失灵,致使绿色会计的发展不畅。

3推动绿色会计发展的多维理论

3.1强化绿色会计的宣传与执法力度

绿色会计是新兴科学,没有在社会中被广泛地采纳,其执行力度较小。在实施绿色会计的进程中必须要强化宣传与执法力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要对普通大众进行绿色会计知识的宣讲,使其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绿色会计落实之后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使全社会对绿色会计认可度增加;另一方面,在既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下,要强化绿色会计执行力度,以严格的法律保证其顺利推行,对于没有推行绿色会计核算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其认识到推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唯有从宣传与执法两个方面共同出发,才会使绿色会计得以快速的实施。

3.2健全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是保障绿色会计顺畅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全面推动绿色会计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要协调合作,把绿色会计的监督与核算归入《会计法》之中,以法律的形式来建构与提高绿色会计的作用,凸显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与实行绿色会计准则及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3.3逐步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则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各企业在生产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指数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使我国推行绿色会计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其实施规则的规制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则,在全国各地各企业推行统一的绿色会计实施规则,例如,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分析时,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遵循统一的原则,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引领与保证下逐渐全面开展绿色会计,以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有序进行。

3.4强化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企业的目标为赢利,如其对外界公开的会计信息常常不全面或失真,则不能全面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对社会公众来讲,他们要求企业公开的信息真实、全面。要经过国家会计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对企业进行专门的环境审计与计量,提高绿色会计监管职能,引导企业发展要全面衡量环境效益,开展绿色会计,促使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日益完善,保障公众对绿色会计的知情权,促使企业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11(1).

[2]任慧慧.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研究[J].知识经济,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