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分析规划

市场分析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分析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分析规划

市场分析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规划;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城市加快建设步伐。但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从而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1、城市排水规划设计理念及开发意义

1.1、城市排水科学规划理念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必需品,也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的水资源丰富与否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区域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因此,城市需要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只有合理使用水资源才能帮助城市不断发展从而帮助城市的排水没有污染物。

城市排水工程既是工程项目,也是保证城市和谐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决策。对水资源的分布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在进行配置优化和合理利用,达到最大效益化。有相关经验的城市将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给水排水工程、交通规划、住房分布等能够彼此获益,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避免了对环境的破坏。城市水资源的相关现状普遍出现在各种城市中,所以,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成为了当下城市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1.2、提高和开发水资源使用效率

想要开发水资源,就要从源头做起。可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从天然河流、湖海等进行水源的获取,其利用效率相当低下,而且还是无法避免浪费现象。我们应该着手于身边的水资源,积极发现,积极拓展从我们身边流失的水资源。

1.3、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水污染是城市生活中非常严峻的问题之一,排水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水污染。我们应该在规划中根据不同地形和现实情况,将城市水资源分等级,将少水、缺水的地区进行格外保护,杜绝任何污染口在其地区出现,保证原本就不充沛的水资源能够最大程度惠及当地居民和企业。而在其他地区,需要对污染口进行专业检测和定期勘查,督促政府和企业单位持续重视排水质量。

2、给水系统设计及规划常见问题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在城市发展及建设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供排,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用量有限,因此,城市市政供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城市各项产业结构及人口分布的需求,并且应加大成本投资力度,提高科技水平,综合考量城市供水及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城市降雨情况统筹规划,当雨水较多时如何存贮水资源,并对其合理利用是设计的关键,与此同时,当雨水较少时如何设计并规划用水少的市政工程也是重中之重。

因此,城市给水系统设计务必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的需求,务必满足市民对水资源的需求,保障市民有水可用的需求。城市给水系统建设时,因水资源时间及空间不均分布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城市水文特点拟定不同的设计方案,优选资源配置方式,使其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设计时应合理设计市内各区域的水资源平衡系统,需预测用水峰值的用水量,其中应包括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等内容。在预测水量时应考虑周边河流流量,应考虑水质,在确保供水量的同时满足居民的饮水质量。供水期间,不应因居民用水量增加而肆意取水,如过度抽用地下水,就影响地质安全,给城市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居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所以,城市规划设计给水系统时应全靠考虑上述因素,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及饮水质量,满足市民生活用水所需,实现城市供水的集约化目标,促使城市有序、健康发展。

3、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常见问题

(1)市政排水及排洪防洪

在城市建设中,市政的排水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以及排洪防洪等方面的问题。在市政建设中,排水系统的防洪排洪主要有内洪和外洪,内洪即在降雨后如何有效排除或储存雨水,外洪主要是:防洪即建立水库或者防洪堤等工程。只有采取防洪排洪措施,并不断提高居民的防洪排洪意识,才能够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规划排洪系统时,应该根据降雨以及流域面积等情况合理规划。对于城市周边的地区,要根据当地情况,合理规划设计方案,并适当采取抽排措施。

(2)市政排水的污水处理情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污水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预算污水量和城市处理污水的能力,在处理过程中,要引进高科技技术,坚持环保节能以及循环利用的理念。同时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如高校载体生物作用并吸附污水,然后利用污水反应器将其发展成高效的流化床和移动床。在规划设计污水管网时要将道路的设计资料以及地面线的资料等内容输送给污水设计系统。同时,在道路上合理布置污水井。但是在设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置的污水提升泵的位置不合理,从而使埋入的污水管深度较深。因此,在规划设计排水系统时,要通过合理设计管材、施工方法等,选取较为合理的排水管网以及排水管的埋入深度等内容,从而确保建设中能够减少投资,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

(3)污水计算

在规划设计排水系统时,要合理计算污水,主要是确定污水的面积、计算污水管网等内容.在布置污水管时,管的端口必须与污水井相连接,通过污水计算的结果确定污水管的坡度和污水管的管径,并且有系统计算污水管的埋入深度。在设计给水管网时,一般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是对道路信息进行设置,接着进行给水节点的布置;然后布置给水管最后在进行绘图设计。一般在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根据布置的管网系统和当地能容纳水的体积确定重要的出水口,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结合道路情况,适当调整排水设计系统。在城市建设中,容易出现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不同步的情况,从而致使工程重复进行施工或进行改造,这样就会提高工程成本,浪费资源。

4、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需要与城市整体的发展战略方向保证一致,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工程的设计情况对工程量进行计算,这需要与道路人员进行配合与协调,再由给排水施工人员进行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这对于给排水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工程量的计算工作较为繁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利用配到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将道路资料输入到计算机软件中,便可以将其与给排水工程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保证给排水公工程设计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时,需要将一条道路作为中心线,以此为依据,将道路信息转换为给排水工程所需的线元。

5、改进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一些建议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城市排水长远规划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城市长远发展出发,根据城市实际的排水情况,制定科学的排水工程方案。目前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发展。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外,还需要保持生态发展与之相协调。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需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中市政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外,还需要以“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同协调好城市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城市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且工业等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很大的污染,使得城市水资源紧缺。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会对城市居民用水造成影响,并且会影响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城市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过程中,需要将给水与排水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节水效果,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就要求在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过程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势,设计排水工程建设计划,并对城市水平进行评测,不断改进评测标准。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镇逐渐升级建设为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入城市开始他们的生活。在当今社会,城市建设更需要的是将排水系统纳入整体考虑范畴内,因为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作为普通群众,也要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最大限度的利用身边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刘长文. 浅谈市政排水和规划常见问题分析[J]. 建设科技,2014,07:109-110.

[2].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中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对策[J]. 江西建材,2014,09:33.

市场分析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区 停车场 规划

1.前言

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机动车年均增长率超过50%,平均增长率也在20%以上,而多数中等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导致停车需求预测参考性不强,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远远达不到指标要求,道路路幅狭窄,两侧建筑物密布,新建的大型公共停车场往往受到用地条件限制。地下及立体停车库(楼)由于工程和资金等原因在短时期内也不能解“燃眉之急”。停车问题成为了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

2.停车场规划适应性分析

2.1路边停车适应性分析

路边停车可以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路边停车能够满足短时停车需要,路边停车作为一种临时停车措施,能够方便短时停车的出行者需要,使出行者不至于花费很长的驶入和驶出停车场时间。路边停车便利快捷,深受驾车者喜欢。路边停车是路外停车的一种有效补充,起到调节城市停车场布局的作用,弥补现有停车设施的不足。

路边停车的缺点是路边停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直接不利影响。首先由于所停车辆降低有效道路宽度,使得双向单行道上相向而行的车辆容易发生碰撞。对多车道的道路,长时间路边停车可使多车道的道路实际减少一条车道。

2.2路外停车适应性分析

路外停车设施又可分为地面停车场、停车库和多层复合式停车设施。其中地面停车场的建设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布局灵活,停车方便等优点,比其它停车设施更受欢迎,但从土地使用来讲,地面停车场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在地价昂贵的商业区,不鼓励建设地面停车场;多层复合式停车库更有效地使用了空间,因此对于土地供应短缺和土地价格昂贵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立多层复合式停车库意义更重要,但这种停车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停车设施;地下停车库解决了城市商业区用地空间上的缺点,使地上进行其他商业活动,在地下进行停车,充分考虑到此处出行的停车者车辆停放的需要;能够解决停车者的停车需求,有利于吸引顾客。

2.3停车需求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以“扩大供给为主、抑制需求为辅的停车供需作为阶段性政策,与此同时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的制定必不可少,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⑴ 在停车需求较大同时动态交通压力又很大的区域,采取限制停车泊位供应规模的策略,降低大量机动车停放的可能性,鼓励停车者在其他位置停放,采用别的交通方式进入该区域。

⑵ 对动态交通压力较大区域的停车设施限制停放时间,提高每个停车位的周转率,使在有限的停车设施条件下服务更多的停车需求。

⑶ 在中心区边缘和公共交通不便利的区域提供较多的停车空间,用以平衡城市整体的停车需求。

3.济南市商业区停车场规划实例

以济南市西市场商业区为例进行研究。

3.1现状调查分析

西市场的停车场地布局不太理想,停车资源稀缺,停车泊位不足,目前西市场商业区仅有一个立体停车楼,位于嘉华购物广场左侧;一个地下停车场,位于商厦地下;其他都是些小型的配建停车场,有三处路边停车场,分别设在纬十一路上、经三路两侧。

由于设计、布局等的不尽合理和司机不习惯使用公共立体停车场,嘉华楼顶停车场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路外停车泊位的不足和立体停车场没有充分利用,管理部门在纬十一路、经三路等一些支路上,施划出路边停车泊位来缓解车辆停放难题,由此导致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行能力下降,加剧了西市场商业区动态交通的矛盾。

3.2 西市场商业区停车规划的建议

结合济南市商业区的特点,对西市场路边、路外停车设旗规划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区停车问题,明确停车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保证路边停车规划执行的力度必不可少。

(2) 保证城市停车场的容量,充分发挥路边停车场的自身特点。为了使路边停车场能为最需要停在路边的车辆提供服务,必须有相应的路外停车场容量存在,所以在路边停车规划必须结合路外停车设施一同规划。

(3)在机动车辆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路外停车场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配建停车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配套,并且与主体工程统一设计与施工。大中型公共建筑还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对外开放,对与之有业务关联的来访者应提供停车位供其停放车辆。对于旧区,要根据现状积极开辟一些停车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逐步满足机动车的出行需要和停车需求。另外,一个相对的停车费率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停车收费的标准不同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使部分车辆自觉的停到路外停车场。

(4)重视城市道路设计功能,合理规划路边停车。停车(场)库200米半径范围内划线停车的需要经过特别的论证,充分发挥停车(场)库使用效果。

4.结论

通过对路边及路外停车场的优缺点分析入手,指出路外停车场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以西市场中心商业区停车场的规划为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在提出西市场商业区路外、路内停车场规划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合理的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1]过秀成.《城市停车场规划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21~39。

[2]陈俊.周志勇,梅振宇,何保红.《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与信息诱导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5~60。

市场分析规划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7701

1深化现代企业体制改革

(1)加快公司组织机构改革。信息公司要发展,必须拥有改革的魄力和智慧,无论如何要发展必须改革先行,如无法摆脱现阶段“政企不分、权责不分”的管理现状,发展只能是空谈。对企业现有内设机构按照业务开展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并根据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服务和经营职能分离的要求对部门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同时对现有工作流程、项目管理过程以及技术创新的组织等几个方面实施由企业高层全面参与的改革,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2)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严格分离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合理利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放开企业自主经营权力;改革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优化制度的实质性部署,迅速规范职工行为,保证企业融合运转的良好秩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公司制度。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根据新的生产经营体系修订《薪金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办法》、《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对比、梳理,确保公司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制度执行。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着重检查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推行总经理负责制下的周计划、月考核、年评定工作流程,不定期指导项目及工作协调,有效解决工作运转中存在的政令不通、效率不高等问题。并通过内控质量管理措施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三是优化制度管理。为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通过对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深入研究,对制度进行整合。将流程体系、内控体系、标准体系中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规定相结合。形成以收入分配体系为核心,考核、奖励和日常管理体系相互支持、配合的基础管理体系,大大加强制度的合力,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2提升道路运输信息化服务水平

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要严格按照国家、部省及行业相关标准管理项目建设。以项目流程管理为中心,从项目需求调研、编制技术规范、框架结构,设计建设方案、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硬件集成和部分软件的安装调试,并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各环节实行文档化管理,对技术目标和实现方式、进度和质量的要求均以文档的形式加以明确,项目参与人员均可以此为参照,迅速定位并开展技术工作,公司还应对项目进度、质量能够实行内控,以此避免以人为中心管理所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质量难以控制的情况。新网通科技信息公司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主动的开展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工作。一是对已有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完善、跟踪服务;二是配合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及相关单位完成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和编制;三是完成对道路运输系统人员信息化操作系统的培训。提升道路运输信息化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巩固交通运输业领域的客户。

3积极开拓市场,加大项目开发

市场分析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于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安全渡过汛期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大部分管网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生产装置正常生产,甚至会导致火灾以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同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之中,管理这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1.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循环水系统这3个子系统。它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得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以及排放这几个环节可以得到相互协调,也使得各个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当,并且合理使用水资源。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主要可以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之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个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之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排水量的预测,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系统布局;在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以及处理程度;排水枢纽工程位置、建设规模以及用地的确定等等。

2.市政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性

2.1、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之中的作用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已经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并且也可以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起到改善城市面貌、人们生活环境以及投资环境的作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可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繁荣。一个国家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情况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城市现代化程度,因此,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行。

2.2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作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作用即为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通过进一步论证、计算、核对、比较等优化设计,从而得以合理实施。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物种条件,也是这个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反应。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是靠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来实现的。良好的、有质量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能够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由、平衡、合理的生活空间。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处理人们生活污水的工作了,同样考虑到了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好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工作在为人类活动环境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还给予了城市居民更加舒适、便利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2.3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所占的比重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给水工程规划在水源、总用水量、管网布置等大环节上作了统一考虑、统一分配的安排,为今后分期实施打下基础,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挖,方便管理;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必须首先依据当地的适用的各阶段给排水工程规划。

3、排洪与排水标准衔接问题

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时间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 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也是暴雨推理公式),使用某重现期(如10a一遇)24 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察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20a一遇(防洪标准GB50201-9 4)[3]。

4、 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供水问题

给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人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否则它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需水量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市政(含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用水、渔业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水量预测,目前设计时多采用用地指标法和万元工业产值法,但由于近年来传统产业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以及非传统产业,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工业用水量预测会带来较大的偏差,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5、合流制与分流制问题的讨论

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4],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统,将其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的建设费用、技术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6、给水系统优化设计的问题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7、结语

对于市政供水排水项目来说,因为这项项目被使用的次数很高,同时周围的人流量以及车流量相对密集,所以要确保项目的安全性以及品质的稳固性,这项项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市政供水排水体系的策划要经过全套的科学的、标准的、机制的管制手段来完成,在策划中也可以借助计算机的设计软件进行,得到的道路数据直接共享给供水排水策划工作中。根据道路数据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进行供水排水体系的策划,使道路设计以及供水排水体系的设计能够更好的相互结合,得到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设计方案,这不光是为了城市供水排水项目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水金.浅谈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07,04:264-266

[2]刘广建.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0,04:198

市场分析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室间质量评价;常规化学;变异指数得分;变异指数移动总均值

【中图分类号】 R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09-0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已发展成为实验室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室内质量控制(IQC)及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降低不精密度和提高仪器的准确度的重要措施[1]。常规生化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测定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直接反映临床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我科自2008年建院以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已有3年,为了提高生化检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对2008~2010年参加的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常规化学EQA成绩进行了回顾分析,采用VIS和OMRVIS做为分析指标。

1材料及方法

1.1样品

室间质评血清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发放,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随临床标本一起测定。室内质控品由RANDOX公司提供水平2、水平3。校准品钾(K)、钠(Na)、氯(Cl)由SIEMENS提供,其余项目由Daisys提供。

1.2仪器

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试剂

K、Na、Cl由SIEMENS提供,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钙(Ca)、镁(Mg)、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淀粉酶(AMS)由Daisys提供,总蛋白(TP)、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磷(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由上海华臣提供。

1.4评价方式和标准

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常规化学室间质评VIS计算公式。评价标准: VIS<80为优秀,VIS<150为合格,VIS>150为不合格[1]。

1.5方法

用Excel 2003将2008~2010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共9次EQA成绩按VIS进行统计。

2结果

2.1我科连续参加3年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共24个项目9次,在EQA回报成绩中有20个项目提供了VIS值。从表1可见,成绩均为优秀,年平均VIS均在80以下且逐年下降,其中以K、Na、Cl和Urea四项的VIS下降最明显。三年内优秀率均在80%以上。

2.2从表2可见,参加的9次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中,从2008年第3次开始计算OMRVIS,OMRVIS从56到32有逐次下降的趋势。

表1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VIS汇总表

注:YVIS为年平均VIS.

表2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每次平均VIS及OMRVIS

注:OMRVIS是从2008年第三次开始进行计算,故2008年第1、2次没有结果。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临床化学实验室检测手段也由最初的手工操作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为主。室间质评物的分析也由最初的单独测定发展到现在随病人标本一起测定为主。对EQA回报结果的认识也由单一的只看回报成绩发展为今天的全面分析。

OMRVIS是动态反映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表示实验室工作质量提高或下降的总趋势。OMRVIS原定义为最近30个VIS的平均值。为了使OMRVIS的变化与测定

时间有更明确的关连,在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会议的提案中,建议全国统一以最近期三次质量评价活动的VIS的平均值为OMRVIS[2]。由于我科于2008年开始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因此OMRVIS从2008年第3次开始进行计算。在这3年中,通过对VIS值进行动态分析,发现了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通过上岗培训、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术讲座以及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加强对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进行严格的环节质控。

3.2保持检测系统的稳定性0

认真做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维护并记录。尽量选用与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正确使用及保存试剂、校准品和室内质控品。每天监测纯水的水质。即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纠正。2008年K、Na、Cl的VIS在80~150之间,成绩只是合格。通过加强电极的维护保养,即时更换电极,在之后的两年K、Na、Cl的VIS大幅下降至80以下,达到优秀的水平。

3.3加强室内质量控制(IQC)

每日做至少两个浓度水平的室内质控,合理使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以监测仪器、试剂的使用情况,发现失控立即查找原因、积极纠正、作好记录并写失控报告,定期进行IQC总结,以确保检验结果有良好的精密度。

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起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3]。满意的EQA结果不仅是证明了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证据,还是实验室认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增加实验室用户信心的指标之一[4]。在做好IQC的基础上积极参加EQA,通过结果总结,发现不足,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保证,提高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评中采用统一CCV和评分有关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6,2:77.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