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调研方法

城市调研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调研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调研方法

城市调研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业 城市经济 协调发展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也进入了井喷时期,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只有继续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正面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因此全国各地渐渐出现了地价和房价飞涨的现象,而且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业已经在不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了过大的份额,泡沫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如何实现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房地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的反思,包括土地出让制度、商品房预售制度、国民居住问题、以及历次调控效果等,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特点、价格机制、土地投资以及地方财政等方面提出了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本文的成果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发展和管理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的现状反思

2.1 关于土地出让体制

“招拍挂”是当前我国普遍接受和认可实施的土地出让模式。已经有不少研究得出:这种制度直接导致了地价与房价的飙升。虽然招拍挂能够减少腐败机会,引入公平竞争,然而由于其“价高者先得”的规定,使得土地成本急剧攀升,导致各地房价居高不下。

2.2 关于商品房预售体制

商品房预售能够使开发商提前得到部分款项,降低房地产商的运营风险。但作为一柄双刃剑,这种体制也将更大的风险置于购房者身上。虽然各地均对预售制度进行了调节,然而消费者的权益依旧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交易双方的风险和利益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也不利于促进房产质量的保障。

2.3关于地方政府的责任

买房难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头号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的职责如何发挥,怎样才能在土地财政和民生福祉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地方政府一方面应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还应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关注住房权的问题,并通过合理解决安居乐业的问题来体现社会和谐。

2.4 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

由于我国的房价以出乎预料的速度全线飙升,因此我国已经在不断进行房价的宏观调控。然而随着调控大锤的下落,溅起的水花却寥寥无几,呈现出“越调越涨”的怪像。我国的房价调控主要的出发点是信贷政策,而金融机构的避重就轻导致调控的效果差强人意,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敷衍塞责,最终造成了房价难以低头。

3、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策略

3.1 密切联系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战略

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现状,另一方面则应充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因此,地方政府应改变“土地财政”的依赖。从经济规律来讲,一个城市只有拥有了充分成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积累了足够多的经济总量,才能把房地产业真正包含进产业结构里。而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还处于不够发达的阶段,因此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房地产业,而是应该通过政府之手,构建成熟的商业发展大环境,同时积极发展廉租房制度,实现低收入群体的民生福祉。

3.2 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来规划房地产业

土地价格是房地产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价的上涨带动了房价的高企。房地产商愿意通过高价拍得地块的原因,就是对房价的持续上升有自己的预期,并且在销售阶段能够将高价的风险完全转移至商品房的购买者。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结合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现状,对这一现象进行调节,比如,可以制定政策,通过竞争手段确定地价,而对最终的房价给予土地税费和出让金等合理的限制和约束,从而使开发商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成本压缩,最终降低房价,实现与城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3.3 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房地产投资

不容置疑的是,房地产的投资能够极大地拉动城市区域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出现的房地产投资过快的现象,应通过宏观调控进行规范。地方政府在享受房地产投资提升地域经济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房地产对于金融业等行业带来的风险。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房价均不断攀升,首先是成本的原因,但是与市场供求关系也密不可分。所以,地方政府应以“组合拳”的方式进行多方面调控,例如,逐渐增大对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鼓励政策,并为二手房的交易提供政策支持等。

3.4金融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地方实际

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银行系统的依赖是众所周知的,房地产商的贷款额度中,有六成来自银行机构。所以应注重对金融领域政策的制定,加强监管。首先应通过总量的控制来抑制非理性和不合理的房地产投资,通过信贷管理的规范化来实现金融政策的合理性和严格性。其次,对于金融业由于与房地产的“捆绑式”发展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应将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使房地产业的投资者承担融资风险。

3.5减少土地财政的比重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地方财政越来越依赖卖地的收入,形成了土地财政的怪象。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政府由于尝到了甜头而不会在“控制房价”上动真格。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应对土地财政进行彻底的改革,从而使区域的财政驶回理性的轨道。建议我国的中央财政不再对地方进行配套投资。此外还应通过一些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举措,例如开征房产税等,对房地产商品的实体住房持有环节进行操作,最终使房地产业和地方经济回归各自的本位,实现协调发展。

4、结束语

一个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房地产的发展水平也极大地受到区域经济的制约与影响。只有二者互相协调,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剑平、谢经荣.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石志华.“九五”经济发展,谁主沉浮:把住宅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房地产,2012,(1)。

城市调研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也时有采用,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够强,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教学通过模拟现实情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实践感受,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自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有限。已有数据表明,目前仅有5.4 %的高校开展课外访谈训练项目。而实验教学倡导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实验教学模式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求引导学生融入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系统安排。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每次课堂教学的主题,然后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验教学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现实生活选择调查主题,制订调查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调查,然后汇报调查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场景与角色扮演方式,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课外活动

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全程参与调查主题确定、调查方案策划、问卷设计、时间安排、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可得到教师的指导,还可以得到相关企业的帮助,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调查能力。

2.课程设计

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章节理论知识点以后,可以将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做成知识点小卡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知识小卡片进行场景模拟,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校企共建

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几家企业作为共建伙伴,一方面以基地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作为系列案例,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帮助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施实验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有“搭便车”心理

由于是团队合作,所以某些小组成员容易产生“搭便车”心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具有创造性是取得良好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在评判机制中引入小组成员参与度因素,各小组之间开展评比竞赛,对于各项评比获奖多的小组可以在小组成员的期末考核成绩中加分。②每个项目在调查方案中明确说明每个组员的分工和完成任务情况,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核实,以杜绝个别学生的偷懒现象。③对于不需要大量准备时间的实验教学环节部分,可以要求学生课堂上当场完成,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进行现场监督,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去。

2.多种条件限制

实验教学过程往往要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比如,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得到来自企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共建良好的课外培训基地;而组织较大的市场调查会受到来自人、财、物等条件的约束。因此,现阶段我们所做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相对简单的项目来做。

另外,在校学生就业压力十分大, 有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从业资格证考试等,为了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去处”,很多学生一直在应付大量的考“证”,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某一门课程学习上投入较多精力,这也导致部分调研项目无法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城市调研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人 居住小区 户外空间

Research of Shenyang Old People Outdoors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Chen Minghui

2009 Graduate Stud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Major in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110168

Abstract: From the view of the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shenyang old people outdoor activities and makes the field survey of the typical residential area, urban park green space and other public space, finds problems and makes the related analysis research.

Key Words: Old People, Residential Area, Outdoors

前言: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正逐步加快。老龄化问题给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提出了挑战。经过相关资料搜集与实地的调研观察发现,沈阳市生活在居住小区中的老年人仍有约95%选择在城市公园绿地或开放式公共空间活动,而在小区户外空间进行活动的却非常少,造成居住小区户外空间的闲置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过度使用。

一、影响沈阳市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的相关要素分析

1.1地形地貌

沈阳市区以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属辽东丘陵地形的延伸部分;西部是由辽河、浑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平坦的地势也有利于交通和城市的建设,对居住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2寒地气候特征

沈阳市属于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和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沈阳市处于我国寒地建筑气候区,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关系,其冬季温度介于位置更北的哈尔滨与华北地区之间。全年气温、降水分布由南向东北和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一年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热而多雨,空气湿润;秋季短促,凉爽宜人;冬季寒冷漫长。近年来由于世界性气候的变化,沈阳平均气温亦有上升。沈阳市空气湿度相对偏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21.7毫米。各县区全年日照时数在2322.2767小时,新民市最多,沈阳城区最少。全年无霜期183天。

1.3东北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

作为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先锋和代表。东北文化是淳朴、热情、大气的。在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城市中,凝聚了更多的东北文化精神。东北小品、东北风格室内剧、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极具东北特色的文艺表演,也是沈阳人民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形式,在人群之中广为开展。

沈阳虽不及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厚重,但沈阳市仍可以满足冬季开展冰雪活动的气候条件。且沈阳市民的冬季活动需求较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4老工业基地的精神传承

沈阳有“东方鲁尔”之称,是东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沈阳城市的发展浓缩了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进步。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形态、人文气息等等也处处渗透着工业精神的大器、磅礴、严谨、务实以及厚重的时代感。

二、调研目标的选取

为了掌握沈阳市老年人目前户外活动的实态特征,笔者选取了沈阳市的64个居住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选择了4处老年人聚集性活动较高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调研。这些城市公共空间有众多的老年人在其中进行运动,锻炼等,老年人对其接受度较高,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次调研所选取的小区,主要依据以下原则选取:

1、分布于沈阳市各主要城区,基本涵盖沈阳市的居住热点区域;

2、建设年代分布均衡,既有目前新建刚投入使用的小区,也有80、90年代的居住小区;

3、基础设施基本齐备的居住小区;

4、在社会及老年人群中有一定口碑,网络、报纸等媒体有相关报道及评论的居住下去。

这些小区基本可以反映出沈阳市老年人目前在居住小区中的活动实态特征。

城市公园绿地及公共空间:

选取了分布在沈阳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如下:

这四处城市公共空间,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进行活动,他们周围均有本次调研的小区,老年人为何不选择在自己的小区而到这里来进行户外活动,对于研究沈阳市居住小区内的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调研及分析方法方法

3.1调研方法

a、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详见附录。

b、观察记录法

观察并记录居住小区中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特征及状态。

c、访谈法

与老年人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其对小区户外空间的使用感受。主要以定性的方法,了解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真实使用需求。

3.2分析方法

a、分时段分析法

分早、中、晚不同的时段,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频率,时长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b、分区域分析法

将同处一个片区的相关调研结果汇总,统一分析。从而得到某个区域内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规律,进行相关分析总结。

c、统计分析法

通过数理分析等相关理论,将得到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律特征总结整理,进行相关分析总结。

沈阳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相关特性,可以发现目前在沈阳市居住小区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4.1规划设计手法方面

a、小区内院落围合感差,缺少向阳的活动空间,没有较大的户外活动空间,活动场地缺少这样设施和休息座椅,雨雪天气过后一些场地的非常湿滑,存在安全隐患;

b、小区内现有空间功能单一,空间或过于空旷,或过于零散,没有形成有利于户外活动的空间序列;

c、小区内部道路或过于曲折,或过于通透,不利于日常散步锻炼,人流车流的交织,会对老年人户外活动造成影响;

d、小区内植物种植设计过于单一,追求一时的景观效果,忽略了四季景观的长效型。

4.2规划设计思想与落实实施

a、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控规中对一些居住分区中,没有关于老年人的控制和约束就,导致详规阶段规划设计方案对老年人需求有所忽略;

b、偏重于老年人需求的设施会使加大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所以,受到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开发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本,进行相关设计施工;或只是拿为老年人设计开发为噱头,吸引市场关注,提升商业价值,而并没有将真正的设计理念和使用设施落实。

4.3相关规范对规划方案的影响

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颁布于2002年,为营造适宜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居住小区,可以适当提高现行规范的一些条文要求。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现行规划设计方法,规划方案操作实施模式,规范及评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沈阳市部分居住小区户外空间的利用率较低。解决相关问题不但可以吸引老年人在居住小区户外空间活动这一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缓解沈阳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拥挤使用,可以提高居住小区的使用品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真正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同时对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成章.无障碍住宅与住所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城市调研方法范文第4篇

11SoftGIS简介SoftGIS是一个基于网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收集、分析并传递有关地区环境数据的研究方法,目的是根据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感知,建立综合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在芬兰包括赫尔辛基、艾斯堡在内的多个知名城市均有应用,领域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城市安全、环境健康等,在当地政府和公众中均产生了较大影响[8-9]。SoftGIS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决定了其本质上是一个多学科、多理论交差的研究方法,涉及地理信息系统、知识构建理论、空间规划、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SoftGIS提供一个信息分享的平台,使得居民有机会能表达其对地方土地利用政策及环境变化的感受、态度与评价等,这些信息可为土地利用研究者、规划者和政府管理者提供长期的、动态的参考(图1)。

12PPGIS与SoftGIS的对比PPGIS是社会行为与GIS技术在某一地理空间上的结合,它通过网络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分享和交互处理[10]。地图是重要的交流和决策支持工具,能够更快速而直接地传达更多、更丰富以及更易于理解的信息,为开展自救、互救、应急服务提供辅助决策信息[11]。SoftGIS是对传统PPGIS理念的延续和提升。与PPGIS相关系统相比,SoftGIS的特点在于重视收集和分析城市居民对居住区域环境的认识、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搭建起政府管理者、研究人员、企业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强调形成一个知识构建的循环过程。图1展示了SoftGI中涉及的主要要素。SoftGIS通过网络调研获得当地居民第一手感官数据,建立数据库,并以此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项目实践不断积累数据,通过分析环境信息的硬数据与软数据,为研究者解决复杂性课题提供更多挖掘数据的研究机会,使城市生态地质环境管理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同步。

2SoftGIS在京津冀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21加强城市地质环境管理的必要性我国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多样,多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城市地质环境工作,对于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短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如此,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城市既难以像一些人口密度低的国家或地区那样采取严厉限制向灾害高风险区发展的策略,也无力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投资来降低灾害的风险度[2]。有效保护城市地质环境、加强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的管理与评价工作,当前应重点从2个方面入手:提高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与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系统的总体运行效率;加强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的教育宣传,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传播形式,让社会公众、政府管理者充分认识城市地质环境资源的宝贵性,全面提高城市地质环境安全意识,并尽可能地发动大家参与到实际行动中来。

22城市地质环境“群测群防”的必要性京津冀一体化必须要面对地区发展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城市人口稠密,工程建设活跃,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更大,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社会公众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对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和管理程度要求更高。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地质环境安全度,是地质工作者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着重调查研究城市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目的是为相关城市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和决策辅助等技术支撑。一直以来,城市地质环境信息都是以电视媒体或网页新闻的形式,这是一种单向、没有交互的方式[12]。在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讯设备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公众越来越不认可被动式地接受信息,而是更多地习惯于互动式的信息。让公众有效参与到预警信息评估中,并能就发生在周围的一些问题与专家进行探讨,除了有利于政府管理人员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还能消除预警信息给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12]。要想有效预防、减轻城市地质环境风险,保障地质环境安全,首先要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居环境条件有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调查自然属性,并进行社会经济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影响分析。只有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使各阶层的意见得到适度反馈和利益均衡,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13]。居民对其日常生活环境的评价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地方的本土居民通常要比专家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了解当地的情况,对于这种本地居民信息的收集需要一个系统性的、长期连续的方法和平台。

23SoftGIS在京津冀地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SoftGIS可以将城市地质环境的评价与管理问题带给广大的社会群体,生成具有地域认同性的知识和信息,为更科学合理的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因而是从地质工作者角度有效实践群众路线、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SoftGI决策体系实现了两大综合,即地质环境与社会人文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监测评估与政府管理的综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力度。借助京津冀地区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优势,将SoftGIS引入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中,并建立面向服务架构的预警系统,以服务的方式来和获取城市地质环境安全预警中所需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地质环境安全度,可改善目前预警系统刚性较强、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是在地质环境工作中的“群测群防”,也是对“群众路线”思想的有效实践。同时,SoftGIS可为不同的乡镇、街道和社区量身定做设计这种平台,帮助居民充分细致地评价当地的地质环境安全,为研究人员和规划决策者提供长期和广泛的信息源。公众通过手机、Web等工具参与SoftGIS以实现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信息的提交、交流与共享,而公众所反馈的现象又为城市地质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实时的信息。这些相对“主观”和“软性”的信息可以与专家或规划者的“理性”或“客观”意见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执行效率,为不同尺度的空间规划或决策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由此,通过利用一个更加开放的模式来收集和分析城市地质环境数据,SoftGIS可以将传统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项目提升为一系列持续性的资源环境管理活动。

3门头沟矿区地质环境案例研究

31门头沟矿区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估指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南港村、东马各庄村、韭园村和东辛房办事处的圈门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尝试建立SoftGIS支持系统,居民参与SoftGIS调查的过程,可视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过程。南港村位于镇域东南部,地处九龙山北麓、永定河南岸马家沟上游,韭园沟西南部,东径116°01′,北纬39°57′,海拔270m,西北距镇政府驻地3km,东南距区政府驻地(直线)约7km。山场面积315hm2,人口65户,200人(2012年统计数据)[14]。东马各庄村位于镇域东南部,南港村北部,东径116°01′,北纬39°58′,海拔200米。现有人口94户,212人,全部为居民户口。南港村与东马各庄煤矿历史悠久,自明清时期开始开采,存在地裂缝(近代开采所致)和采空塌陷(解放前就存在)等地质环境问题,对周边村庄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影响。南港村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在京津冀周边郊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东马各庄村和南港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退化,由于煤炭导致含水层破坏,加上常年少雨少雪,泉水和溪水断流干涸,对居民生产生活有较严重影响。韭园村情况稍好,有2眼泉水常年流淌,林果采摘收入可观,但能否避免地质环境的总体影响,仍需跟踪研究。本次调研的圈门地区与南港村和东马各庄村都经营过较大型煤矿,曾经的矿业生产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仍然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为更好地设计开发“SoftGIS地质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我们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并进行了调研,参与调研的人员包括:60—80年代的4位老村长,他们见证了该区域近50年的矿业、农业、林业发展历史;90年代至现在的村长、书记、委员、劳动保障员和大学生村官,他们见证了当前的发展转型。另外,采访了当地的居民近80户,了解当前居民的经济收入、地质环境破坏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村庄未来发展的预期。结合理论研究,确定了6类调研数据,22个数据小项,分为非空间数据调研和空间数据调研2项(表1)。然后进行SoftGIS系统开发,最终目的是建立“北京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监测与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和完成相关区域研究报告。

32SoftGIS平台设计与实现根据SoftGIS和PPGIS的设计原理,结合研究课题的情况,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基于WebGIS三层体系结构,搭建了“SoftGIS地质环境决策支持系统”这一平台(图2)。网址为:wwwbjsoftgiscom。

321数据来源北京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调研平台主要采用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并推广的“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地图数据服务接口,利用编程接口将“天地图”的服务资源嵌入到本平台所研发的网站中,从而有效缓解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其中,基础空间背景数据来源于“天地图”。该调研平台使用了天地图所提供的WMTS服务接口。WMTS(webmaptileservice)地图切片服务基于OGC(opengeospatialconsortium)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所制定的统一接口标准,该服务标准定义了一些操作,这些操作允许用户访问切片地图。WMTS提供了一种采用预定义图块的方法Web地图服务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在服务器端把地图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瓦片,采用HTTP协议,通过指定的参数返回相应的地图瓦片[15]。这里,切片地图最大比例尺选择级别为17级(比例尺近似1:4500)进行显示,提供普通矢量地图、卫星影像和地形渲染3种显示方式。调研数据总体分两部分进行入库:1)项目调研时期由项目人员通过纸质调研问卷方式向当地村民采集的信息,这部分数据按照数据库设计,进行后期电子录入;2)根据前期调研所收集的信息,了解到当地村民中很多都布设了宽带,被调研者可以在家中访问在线调研平台“北京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调研”填写调研信息,为后期大面积收集调研数据提供了可能性。

322数据管理“SoftGIS地质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设计来源于SoftGIS和PPGIS成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这一平台为北京门头沟区尤其是煤矿区的公众了解自我生活环境和周边地质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SoftGIS地质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以WindowsServer2008R2为服务器,使用世界主流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及其对应的空间数据组件PostGIS来存储所采集的调研数据。根据调研设计需求,一个完整的调研问卷需要填写调研对象基本信息、家庭位置、常活动的重要地带、地质安全隐患识别、问卷反馈等共12个页面的信息,每一套问卷都是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图3)。问卷所涉及的每一个调研页面都作为一个对象即一张数据库表保存入库。调研者可以在结束调研前修改其所填写的所有信息,包括在地图上标注的地理信息;一旦提交问卷,其所有的信息作为一套完整的调研问卷信息保存到后台数据库,从而保证了调研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是用户填写的无效数据,需要再后期数据分析中做出判读。

33评价结果与分析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从3个方面确定指标,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经济承载力、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期和公众参与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具体评价过程如下:1)分析系统中各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2)构造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各要素对上一层次各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各层指标的组合权重值参见表2。最后,检验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不需重新调整。将综合指数作为定量化指标,建立如下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指数数学模型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将上面确定的18个指标进行处理,依据量化分级方法,将各指标量化分级,结果见表3。通过调研发现该村经济收入和生活环境状况均不容乐观,全村40岁以下的青壮年几乎100%进城务工或求学。约95%的居民表示对地质环境情况高度关注,但只有53%的居民认可当前的管理和宣传情况,表明在地质环境方面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和管理还需要加强。约9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回收处理妥当,房子、道路和宽带上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但99%的受访者对水资源状况和地质环境安全状况表示担心和不满,对这两大方面的保护和治理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东马各庄村、南港村和韭园村集中反映了地下水和饮用水质量及资源的问题;而圈门地区由于棚户区改造等原因,主要反映了垃圾分类方面的环境问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生活区域垃圾卫生较差。长期的地下煤矿开采,严重破坏了调研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很多村民反映缺水和水质差的问题,韭园村村民大多依靠山上的泉水供应,只是近年来山泉水也少了很多。各个调研区域都反映了采空塌陷这一地灾类型。调研对象普遍认为采空塌陷已处于严重影响的程度,认知程度与专家勘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实地调研走访,调研地区政府都设置相应的应急避险标识和场所,在发生较大型地灾危险时,村民可以逃离至应急避难场地。根据调研反馈结果,部分村民在发生自然灾害时,逃生路线的选择主要分为3部分:1)往周边高处逃离;2)根据群测群防员的指挥逃离至指定的避难场所;3)逃离至家附近的公路。由于更加全面的数据还在进一步整理中,本文通过对初步调研结果的展示和分析,构建和阐述了基于SoftGIS的地质环境“群测群防”体系,并把现有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将人的感受与地质环境二者结合在一起考虑,该研究方法获得了相关领域专家和广大居民的认可。另外,从统计资料和水土分析化验等途径也获取了部分数据,最终统一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详细的数据分析以及各地区的对比研究将另行单独讨论。

4结论及建议

城市调研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21-0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多年来,一些高校分别针围绕理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设置各自的课程培养体系,但因各院校背景不同,对于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认知存在差异,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统一框架。就学生就业情况而言,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并未建立有效对接,招生与就业之间不平衡,使得专业建设面临迫切压力;从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而言,课程设置及各科目间的逻辑衔接关系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现状,探讨城建院校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城建院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我校依托城市建设院校背景,于2013年建立了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初始目标定位为:面向我国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城建特色下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城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历时3年的实践尝试。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对专业认知不断深化。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前瞻性准则,结合国内外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方向设置现状剖析,集体研讨并于2016年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掌握数字化管理技术,具有生态管理理念的,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等工作,具有应用城市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城市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路径设计

课程的设置,必须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且课程体系设置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导论部分的课程、基础课程、方向选修课程之间配置合理,逻辑清晰。总体而言,城市管理专业基础课应横跨管理学和城市科学两大学科基础,且专业课则应突出综合性专业的特点。具体而言,课程设置包括导论性课、基础性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其中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则应突出城市管理综合性特点,从多个学科门类着手,设置涉及面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

1.理论课程的设置。①基础性课程设置。涵盖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通识教育课程,此外,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等。②导论性课程设置。目前城市管理人才普遍欠缺城市科学的知识素养,这是国内对《城市发展导论》课程的重视不足引起的,结果导致学生对于城市发展的诸多基础性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体现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他们的视角狭窄,看待问题的深度有所欠缺,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并影响了其他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城市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要补充《城市发展史》导论性课程,并确立起该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自然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城市科学类的课程。③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的是组织、领导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工作,他们必须能够灵活地运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类城市问题。因此《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法律基础》等公共管理类的课程,是其工作必备的核心基础知识。④专业选修课程设置。(1)专业必选类课程设置:①数字化城市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作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城市管理正在从粗放型、被动式管理方法向精细化、主动式管理方法过渡,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向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3S技术以其实时性、准确性、便捷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日渐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物联网技术也正在改变着城市管理方式,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向着其高级阶段――智慧化城市管理发展。在13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补充《GPS》、《GIS》、《RS》、《物联网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对于培养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现实工作起到关键作用。②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方向课程设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化运营的推进使得城市管理必须走向精细化、智能化,且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有路径。我校是国内具有传统特色的城建院校之一,具有城建类雄厚的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已有的教学优势,而是要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态势,在教材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教学力量研讨并突破《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新开课程的教学难题,切实培养出具有绿色基础设施管理能力的城市管理人才,提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达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供需匹配。(2)专业任选类课程设置。在高年级开设《城市环境管理》、《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调查分析方法》、《城市社区管理》等选修课程,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和能力,自由选择学习的空间。

2.综合实践环节的设置。综合实践环节的设置,将政策仿真、社会调研、数字化城市管理有机融合:①公共政策仿真方面:以Seminar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参与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引导学生使用Anylogic软件仿真实验,认知系统主体行为机理,直观认识拟定公共政策所涵盖的不确定性,对于城市管理具体工作中实现公共决策理性化和科学化打下技能基础。②社会调研方面:城市管理中涵盖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社会调研方法及数据处理是城市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训练学生选择适当的调研命题、方法,设计科学的调研表格,训练学生使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正确处理相关数据,并提供详实有据的调研报告。结合目前我校城市管理专业教师现承担的地F安全运营致灾因子分析及承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天津市建委立项),京津冀绿色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研究(天津市科委立项),天津市红桥区智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天津市房建厅立项)等多项课题,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到一线开展实际调查工作。③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结合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推动的智慧社区,组织学生调研,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认知,选择调研主题、方法、并提交调研分析报告;第二,借助我校2017年建设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管理实验平台,以翻转课堂的崭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操作过程,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第三通过和社区管理中心协调,除支持学生开展数字化社区的调研实习外,给予学生观察和操作现有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顶岗实习机会,对于所暴露出来的理论教学不足,返校后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建廷.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J].城市,2003,(1):3-11.

[2]王琦.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3):113-117.

[3]康维波,张文翠,宋明爽.城市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性研究[J].社科纵横,2015,(8):159-161.

[4]钱玉英,钱振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84-87.

[5]文正祥,徐建平.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363-366.

[6]徐建平,马春.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讨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云南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33-35.

[7]李文静,俞慰刚,纪晓岚.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探索――2009年全国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纪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