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红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顾名思义,网红就是网络红人的简称,这一群体具有的特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积聚人气,进而走红获得大众关注。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的“网红”,从最早在各大论坛上颇受关注的网络,到后来炒作成名的网络红人,已经有各路网红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为网红提供了更加高效地传播土壤,在此基础上,网红经济孕育而生。
从2014年伊始,网红这个词悄然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到了2015年,在排名前十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超过7家是网红店铺。部分金牌网红店铺年收入以亿计算。2016年初papi酱迅速走红,更是以2200万的首单广告引爆了网红经济行业。
在网红经济快速发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现象。2016年初,文化部相继对网络剧、网络直播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低俗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进行了审核和监管,papi酱也因视频中大量的粗口内容被要求进行整改。随着监管的加强,未来相关领域也将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网红经济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网红经济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报告对网红+电商、网红+社交、网红+直播三种重点变现模式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网红孵化平台的发展以及重点企业的动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网红经济的投资及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商总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网红经济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网红经济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网红经济概述
1.1网红经济的相关概念
1.1.1网红的定义
1.1.2网红经济的定义
1.1.3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区别
1.1.4网红与自媒体的区别
1.2网红的特征
1.2.1支撑内容网生化
1.2.2依赖网络为传播渠道
1.2.3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
1.3网红的分类
1.3.1颜值派
1.3.2实力派
1.3.3个性派
1.4网红生成方式
1.4.1线下名人影响力延伸
1.4.2线上行为逐步生成
1.4.3网红孵化器培育而成
第二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背景
2.1受众偏好的转变
2.1.1公众审美需求
2.1.2公众审丑需求
2.1.3公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2.1.4公众对奢华生活的窥探
2.1.5公众对才华的欣赏
2.2粉丝群体消费升级
2.2.1社会消费变化趋势
2.2.2电商消费进入转型期
2.2.3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生力军
2.2.4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强劲
2.3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
2.3.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3.2自媒体的快速发展
2.3.3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
2.3.4微信朋友圈加速信息传播
2.3.5新浪微博是网红主要聚集地
第三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分析
3.1网红经济发展历程
3.1.1网红1.0时代:草根崛起
3.1.2网红2.0时代:个性文化
3.1.3网红3.0时代:名人效应
3.1.4网络4.0时代:IP时代
3.1.5历年网红排行榜
3.1.6各时代网红发展特点
3.2网红经济产业链分析
3.2.1网红经济产业链介绍
3.2.2网红经济主要板块
3.2.3网红经济参与主体
3.2.4网红产业链升级
3.3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1市场发展规模
3.3.2市场发展格局
3.3.3网红传播的要素
3.4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相关政策监管措施
3.4.1加强网络剧节目管理
3.4.2查处部分网络直播平台
3.4.3网络直播主播开启实名制认证
3.52014-2016年中国网红身份画像
3.5.1网红指数介绍
3.5.2热门网红排名
3.5.3网红身份形象
3.5.4重点垂直领域
3.5.5主要变现模式
3.6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3.6.1网红运作模式
3.6.2盈利模式分析
3.6.3网红+平台电商
3.6.4网红+社交电商
3.6.5网红+社交平台
3.6.6网红+线下活动
3.7网红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7.1网红生命周期短
3.7.2网红变现渠道有限
3.7.3网络监管趋于严格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模式发展分析
4.1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市场运行情况
4.1.1网红电商市场规模
4.1.2网红电商产业链介绍
4.1.3网红电商运作模式
4.1.4网红电商供应链模式
4.1.5网红电商变现模式
4.2网红电商的竞争力分析
4.2.1网红店与传统店铺对比
4.2.2网红电商竞争优势
4.2.3网红店铺销售规模
4.2.4网红电商盈利能力
4.2.5网红店铺业绩影响因素
4.3网红电商典型案例分析——Lin Edition Limit高端定制女装
4.3.1企业简介
4.3.2经营业绩
4.3.3经营特色
第五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社交模式发展分析
5.1网红社交平台发展综述
5.1.1网红社交平台简介
5.1.2网红社交平台分类
5.1.3主流网红社交平台
5.2网红+社交模式发展综述
5.2.1网红主要社交行为
5.2.2社交平台属性分析
5.2.3社交营销的优势分析
5.2.4主流社交平台用户规模
5.2.5社交电商的发展优势
5.3中国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微博
5.3.1微博大数据
5.3.2活跃用户规模
5.3.3内容量
5.3.4微博经营情况
5.3.5微博平台优势
5.3.6微博商业生态
5.3.7微博橱窗
5.4国外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Youtube
5.4.1Youtube推动网红经济
5.4.2网红传播渠道
5.4.3广告分成计划
5.4.4热门网红收入
第六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直播模式发展分析
6.1网红+直播模式发展综述
6.1.1网络直播发展背景
6.1.2网红主播的产生路径
6.1.3直播内容生产方式
6.1.4网红主播的要素
6.1.5直播平台制约因素
6.22014-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市场运行分析
6.2.1市场发展规模
6.2.2直播内容分布
6.2.3平台融资情况
6.2.4市场竞争格局
6.2.5市场存在的问题
6.2.6市场发展建议
6.32014-2016年中国游戏直播发展分析
6.3.1游戏直播发展历程
6.3.2游戏直播市场规模
6.3.3游戏直播商业模式
6.3.4游戏主播的结构
6.4网红+直播盈利模式分析
6.4.1网红直播变现模式
6.4.2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6.4.3虚拟货币变现方式
6.4.4电商变现模式分析
第七章2014-2016年网红孵化平台发展分析
7.1网红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
7.1.1丰富的网红资源
7.1.2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7.1.3有利的供应链支撑
7.1.4社交平台的粉丝运营能力
7.1.5合理的利润分成及激励机制
7.2网红孵化模式分析
7.2.1网红孵化器的价值点
7.2.2网红孵化合作模式
7.2.3网红孵化流程介绍
7.2.4网红孵化器运营流程
7.2.5利润分成方式介绍
7.3资深网红孵化器——如涵
7.3.1企业发展概况
7.3.2企业经营情况
7.3.3企业商业模式
7.3.4企业融资情况
7.3.5企业竞争优势
7.3.6企业发展缺陷
7.4网红资源整合平台——Uni引力
7.4.1平台介绍
7.4.2运营情况
7.4.3业务分析
7.4.4运营模式
第八章2014-2016年重点企业网红经济领域布局动态
8.1昆仑万维
8.1.1企业发展概况
8.1.2经营效益分析
8.1.3业务经营分析
8.1.4财务状况分析
8.1.5布局视频直播
8.1.6未来前景展望
8.2华斯股份
8.2.1企业发展概况
8.2.2经营效益分析
8.2.3业务经营分析
8.2.4财务状况分析
8.2.5“微卖”运行分析
8.2.6未来前景展望
8.3南极电商
8.3.1企业发展概况
8.3.2经营效益分析
8.3.3业务经营分析
8.3.4财务状况分析
8.3.5企业盈利模式
8.3.6未来前景展望
8.4柏堡龙
8.4.1企业发展概况
8.4.2经营效益分析
8.4.3业务经营分析
8.4.4企业竞争优势
8.4.5财务状况分析
8.4.6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资分析
9.1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融资现状
9.1.1网红融资周期
9.1.2投资市场火热
9.1.3网红风投案例
9.2网红经济领域投资机遇
9.2.1网红电商继续升级
9.2.2视频直播市场投资机遇
9.2.3电竞领域继续发展
9.2.4医疗美容前景广阔
9.2.5网红经济公司模式升级
9.2.6第三方服装设计公司
9.2.7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9.3网红经济领域投资风险分析
9.3.1政策监管风险
9.3.2内容创作的稳定性风险
9.3.3运营同质化风险
9.3.4传播平台技术风险
9.3.5网红电商投资风险
第十章中投顾问对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0.1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0.1.1网红经济市场空间
10.1.2网红经济格局预测
10.2网红经济未来发展预测
10.2.1内容是核心
10.2.2善用新格式
10.2.3垂直化趋势
10.3网红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3.1视频化趋势
10.3.2专业化趋势
10.3.3平台化趋势
10.3.4多元化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网红经济的内容
图表微博用户各年龄群占比
图表网红关注人群年龄占比
图表1990-2015年我国GDP增速
图表2014-2015年我国移动端社交网络活跃用户人数
图表微信拉动的生活消费测算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扩散意愿
图表2015年微博活跃人数增速
图表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
图表不同时代网红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
图表网红社交资产的形成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网红指数TOP20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身份形象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传播内容
图表重点垂直领域热门网红介绍
图表微博内容生产人群生态结构变化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变现模式
图表网红孵化器和网红合作模式
图表网红经济盈利模式介绍
图表社交电商B2C2C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社交盈利模式
图表网红电商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2015年微博前九大电商网红粉丝量
图表网红电商运作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经济供应链模式
图表直营体系线下门店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天猫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不良库存率对比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流量获取成本与流量转化率对比
图表2015年度淘宝女装类目排名前十的店铺
图表重点网红店铺的盈利能力
图表部分网红传播平台日均IP访问数
图表主流网红传播平台
图表网红在社交平台上的增粉工具
图表网红经济主要社交平台分析
图表传统电商用户获取成本
图表2015年三大社交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5年各B2C电商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3-2015年微博月活量与日活量变化
图表2015年新浪微博与同类社交应用日均IP对比
图表2014-2015年新浪微博粘性用户占比
图表新浪微博媒体属性分析
图表2013-2015年微博广告收入规模
图表2014-2015年微博中小广告主页贡献收入
图表2013-2015年微博营业收入及利润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
图表2015年YouTube视频博主收入排行
图表网络直播背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图表明星主播吸引粉丝的要素
图表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市场大数据
图表2015年在线直播市场内容分布
图表2015-2016年网络直播平台投融资情况
图表2016年中国各移动直播平台累计下载量
图表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平台20强
图表游戏直播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国内外游戏直播发展模式
图表2013-2017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
图表游戏直播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2016年游戏主播身价排行榜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性别分布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种类分布
图表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图表主要直播平台礼物分成规则
图表电竞主播电商产品分类及占比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周边付费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内付费
图表网红孵化器帮助店铺运营流程
表5:网红与孵化器公司在不同出资比例下的利润分成方式
图表网红(微信微博类)收入分布占比
图表孵化器合作网红分成分配
图表如涵电商发展历程
图表如涵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运营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电商融资轮次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微卖B2C2C模式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南极电商柔性供应链示意图
图表南极电商项目投资规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柏堡龙协同上下游环节
图表柏堡龙设计生产一体化服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4-2015年部分网红风投案例
Abstract: The shared economy is changing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mode. In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shared economy has been taken,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method of the shared economy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s been put forward.
关键词: 共享经济;创新;发展
Key words: shared economy;innov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78-03
0 引言
共享经济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医疗(如春雨医生)、餐饮(如饿了么)、住宿(如小猪短租)、出行(如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Uber、滴滴出行)、学习(如在行)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享经济企业。共享经济模式带来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和全新组织方式。共享经济在消费领域创新发展,这也将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共享制造”将会逐渐成为下一个共享经济新形态。本文通过梳理共享经济的概念、模式、趋势,对制造企业未来共享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初步讨论。
1 共享经济本质及特征
共享经济,又被称作分享经济,是基于物品、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包含供给方、需求方、共享平台三大主体。共享经济的显著特点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配置效率、降低双方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共享济有以下特征:
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供需双方连接,网络平台负责提供便捷、即时、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
主体特征:大众参与。普通个体借助网络平台,寻找需求资源,发挥个人价值。在共享经济中,参与者往往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客体特征:资源要素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资源既有限又未被充分利用在现实世界普遍存在,如空闲的房间、设备、车座、时间等。共享经济就是要将这些大量的、分散的各种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整合,让他们发挥最大效用,实现“稀缺中的富足”。
行为特征:权属关系发生新变化。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转移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共享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够快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要。
文化特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享经济较好地满足了人的社会化交往,乐于分享,自我实现的需求,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2 共享经济主要类别
按分享对象划分,共享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类别:①产品分享。如自行车、出租车、生产设备、书籍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摩拜单车等。②空间分享。如闲置住房、闲置办公室、闲置土地等,代表性企业有Airbnb、小猪短租等。③知识技能分享。如知识、经验等,代表性企业有名医主刀、知乎网、春雨医生等。④劳务分享。如劳动服务、配送服务、家政服务等,代表性企业有京东到家、阿姨来了等。⑤资金分享。如产品众筹、P2P借贷、股权众筹等,代表性企业有京东众筹、陆金所等。⑥生产能力分享。如协同合作的生产方式,代表性企业有沈阳机床厂i5智能化数控系统、红领集团等。
3 共享经济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贯彻管事网络强国战略,在国内普及“互联网+”发展模式,发展分享经济,在全国大规模推行大数据战略。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分享经济”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其中包括一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分享经济发展策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国家信息中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估算,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高达34520亿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103%,相关企业带动了6000万人就业,较上年增加1000万人。知识付费、网络直播、单车分享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2016年共享经济的最大亮点。
按照腾讯研究院研究报告,共享经济将按从个人到企业到政府的路径演进。目前处于个体闲置资源分享阶段,逐步向企业和政府闲置资源分享阶段过渡。
我国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但其仍处在起步阶段。《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针对在制造环节进一步普及共享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其中明确指出:“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模式未来必将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主阵地”。
未来3-5年,分享将从消费资料迈向生产资料,从消费环节进入生产环节,从为个人消费者服务转向为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和生产效率。
4 制造企业分享经济模式悄然发展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解决产能过剩,实现轻资产运作为目标,共享经济模式已经在很多制造企业探索实施。
4.1 生产设备共享 一些西方国家对生产机械(如运输机械、农用机械、建筑机械等)的分享十分普遍。美国Machinery Link根据农业活动的季节特点搭建了一个农机分享平台,出租闲置农业设备。在荷兰,Floow2公司针对农业、建筑行业建立了一个设备租赁平台,并向用户提供2.5万项可租赁的设备。此外,德国在近些年也建立了机床设备共享平台,为有富余能力或加工时间的客户与有相应需求的客户之间搭建了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并以第三方机构协助客户根据加工时间或加工精度进行收费。
沈阳机床历时多年开发了i5操作系统,打造出一个“i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对售出机床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监控。从分享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实现了“0元购机、在线交付”,用户根据i5机床加工零部件的品种、型号、数量和加工时间来支付加工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购买的其实是机床的加工能力,而非机床本身;用户享有的并非机床的所有啵而是机床的使用权。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分享经济从消费到生产一线、从分享消费资料到分享生产资料的特点。
4.2 建筑设备共享 YardClub成立于2013年,是旧金山初创公司。建筑设备租赁已经每年近400亿美元的产值。现在正建立一个更成熟的在线平台。主要用来解决闲置建筑设备的利用问题。2015年,卡特彼勒在美国宣布向YardClub提供战略融资,用以推进该分享模式,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客户关系。
4.3 物流业共享平台化 仓储和运输构成了物流的核心环节。物流分享经济模式早已存在,现在正向平台化发展。一是运输运力共享。Cargomatic号称货车届的Uber,致力于连接运货商与资格认证的货车司机,其建立初衷就是要解决货车载货不满,运货商耗费大量成本寻找货车,以及无法追踪货物等问题。国内类似的货运共享平台也已出现。二是仓储空间共享。Flexe是B2B的仓库资源共享平台,连接有闲置储位的出租者和有额外仓库空间需求的承租者。Flexe分享美国200个仓库,覆盖45个主要市场,平台上共40万个的仓储位,占地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英尺。需要仓库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搜索最为合适的仓库,按照平台提供的报价,达成供需高效合作。
4.4 专利共享 知识产权、人才和品牌,占全球公司大约80%的价值。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宝马、三星、佳能、索尼和微软等,仅2013年专利申请就超过21000项,但由于投资成本过高,只有一小部分制成产品,并推向市场。这些无形资产也需要实现共享。无形资产的共享,通用电气早已开始探索实施。通用电气与创业邦(现已关闭)曾牵头合作了一项在线社区发明共享,创业邦的发明家有权使用通用电气的专利和技术,合资合作生产产品。
4.5 资金共享 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等,都是金融和分享经济融合创新的典范。
5 “共享经济”对我们的启示
5.1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 使用价值的转移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交换经济”的本质。闲置资源不仅包括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有形资源,还包括以知识、技能、时间等为代表的无形资源。闲置资源,即过剩产能,是实现共享经济的根基所在。共享经济就是要重新发现、挖掘并利用闲置资源,从而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共享经济强调“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共享经济可以实现轻资产运作,解决资产闲置问题,实现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5.2 企业共享经济终极模式是平台化公司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其对企业的改造已经从传播、流通环节,渗透到了生产、研发、设计等全价值链,产业互联网之后,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线性价值链正在逐步瓦解,各价值要素重组成平台化的价值网络。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必然要重塑。新产业结构之下,行业边界的划分让位于场景区隔。组织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企业和雇员,而是平台与创客。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按照场景,横向切分成若干个社群;按照功能,纵向聚合成一层一层的平台。终极状态下,大多数行业都将实现“平台+创客”的转变。如何将企业所拥有的平台打造成一个资源合理流动的、开放化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数据驱动、创新创业的生态组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5.3 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共享经济思维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传统企业拥有很好的基础和成熟的体系,缺乏的只是互联网思想和共享经济思维。只有共享,才能共赢共生,企业家要首先具有开放、共享精神。
5.4 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合作共赢模式 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是传统企业投身共享经济的最佳途径。积极利用共享经济平台,整合有效资源,突破自身局限,寻求跨界合作,打造核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
5.5 构建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各要素效能最大化 共享平台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借鉴其思维,在基础管理、管理创新中实践应用。
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解决科技资源分散、不均衡,专利共享、科技开发项目同质化、重复投资等问题。聚集国内及至全球的智力资源,共同创新,实现研发资源的共享,研究成果的共享。
构建信息情报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情报开放、协同、高效,有分工、有集成、网状的信息体系。
构建供应链共享平台,打造全球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和物资贸易集采平台,为全球供应链运作、内外业务协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构建金融共享平台,打造“境内外金融服务平台”、“境内外投融资平台”、“境内外融资租赁平台”等共享平台。
构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解决劳动用工总体平衡、高效流动、人才聚合、培训管理等问题。形成内部人员合理流动和交流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劳务用工共享,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加伟,王蓓蓓,张秋萍.基于共享经济背景的智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9):119-121.
[2]韩旭,陈守则.共享经济环境下推动我国初创型企业发展思考――以优客工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7-8,10.
制造业发展十大热点
热点1 “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亟待重塑竞争优势。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亟待重塑竞争优势来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热点2 工业4.0大潮助推智能制造升温。工业4.0来自德国,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将传统制造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材料等先进技术,将更多资源和生产要素科学化整合,使工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我们现在正好处在一个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工业4.0的热潮席卷全国的同时,也成为驱动推进智能制造的强劲动力。
热点3 中国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典范。中国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一个典范。中国高铁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还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高铁技术体系,成为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典范,创造了一套自主创新的“中国模式”。
热点4 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相互渗透。随着智能制造逐渐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相互渗透趋势日益明显,利用各自的市场竞争优势寻求合作的机会,共同应对由智能化与互联网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也是两化深度融合的结果。现在小米12.66亿入股美的,上汽和阿里巴巴打造智能化互联网汽车,百度和宝马合作发展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东风和华为合作开发汽车电子和智能汽车等等,传统的制造企业和IT企业联手,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新景象。
热点5 小米实践微笑曲线。众所周知,微笑曲线来源于台湾鸿基,大体意思是价值最大的在两头,一头是研发,一头是销售服务等等,中间是制造。小米在研发环节,实现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在营销环节,以线上营销为主,多渠道营销结合。小米很好地实践了微笑曲线这一原则。
热点6 推进服务化 构建制造业增长点。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非常强调服务型制造,现在面对产能过剩,利润空间压缩残酷的现实,中国很多企业主动转型,不断推进服务化,缩小与国际市场的差距。
热点7 机器人热潮难掩国产核心技术缺失窘境。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购买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30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及系统产值约1000亿元,将带动3000亿元零部件市场。但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总体处于行业低端,而日系、德系先进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几乎垄断了高端机器人市场,占比高达96%。可以说,有关机器人关键的技术基本上还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这是比较遗憾的。当然也正是这个现状,使得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相关的自主创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热点8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开始兴起。随着制造业和IT技术的发展,传统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小批量、多样化的产品生产模式已经出现,中国制造业个性化定制开始兴起。如奥迪在中国率先进军个性化定制市场,个性化订单比例已经占到20%以上。红领集团自主研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C2M,引领服装行业率先实现大规模定制化。
热点9 昆山事故再敲警钟,全面安全管理重要性凸显。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一组组用生命叠加起来的数字,让制造企业再次聚焦安全生产问题。
热点10 波士顿咨询揭示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不在。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近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将出口排名世界前25位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进行了量化比较,以美国作为标准,美国100,中国是94,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元汇率走低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可见我们的优势已经不再,这也给了中国制造业一个警醒。
“中国制造2025”策略
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为了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
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792.62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是我国的制造业是大而不强,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第二个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第三个是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尤其不注重绿色和环保;第四个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我们需要意识到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汇,这对中国是极大挑战和极大机遇。
我们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些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智能制造,这是“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内容。我们还在进一步做智能制造具体的战略规划,包括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二个策略是提升产品的设计能力,实现产品的全数字化设计,结构、性能、功能的模拟与仿真优化。实际上智能制造的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智能设计。
第三个策略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这其中人才是很重要的问题,我国制造业急需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等。
第四个策略是强化制造基础,这里面包括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等。因为这些基础的整体水平,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个策略是提升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监管质量诚信体系等等。
第六个策略是推行绿色制造,这也是未来企业要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在从产品设计一直到绿色加工制造,节能环保,绿色的包装,包括产品的绿色再生,到维修等等,这些今后都需要考虑绿色环保。
第七个策略是结构优化,我们希望2025年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国民建设相关的七大战略必争产业,如集成电路及其专用生产装备、数控机床、航空、海洋、汽车等,重点突破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7大优势产业。
电网2.0时代
对于许多人来说,智能电网还是一个并不熟悉甚至倍感陌生的词汇。实际上,智能电网如同互联网一样,也是一张真正互联、互通、互动的网络,只不过除了数据的传输与运算外,智能电网还传递实实在在的能量。与传统电网相比,业界往往将智能电网称为第二代电网或电网2.0时代。
从字面上理解,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其关键就是电力的供给与需求、电能的配给与使用同电子信息技术的联接。如同互联网引起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显著变化一样,智能电网也将引发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电力配置与使用的全新革命。
对于发电企业和输电系统而言,智能电网意味着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他们不仅可以轻松了解用户用电情况,还能远程监视和控制各种电力设施。如当一根大电力动脉发生故障,电能就能立刻从备选线路传输,保证永远不会发生停电。还有,传统的输电系统发生事故后,通常需要消费者打电话去电力公司报修,然后电力公司再进行检查并维修,这种被动的局面在智能电网中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输电信息,经过计算、处理、分析之后识别事故隐患,从而提前发出报警,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另外,由于电网公司、住宅、企业间的网络是互联的,智能电网建成后,电力公司再也不会上门或委托他人查电表,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客服成本。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电网所创造的神奇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首先,家用电的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居民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期的高价电力,降低用电费用;其次,消费者可以看到整个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实现异地买电,如果对当地电价或者服务不满意,居民完全可以选择千里之外的异地供电;再次,居民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家庭或个人的电力消费状况以及实时的价格与服务信息;最后,居民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买进和抛售电量,普通家庭和小型商业用户富余的电能通过智能电网可以卖给邻居或是电网的其他用电方。更加令人关注和惊喜的是,由于智能电网的投入运营意味着所有电动车都可以入网,因此,在智能电网模式下,人们在马路两边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充电站,它们就如同现在的汽车加油站一样,可以为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进行充电。驾驶这两种新能源汽车的人们,完全可以避免因无法及时充电而不能长途驾驶的苦恼。
为此,我们可以梳理出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1)坚强,即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2)自愈,即通过强大的实时预警控制系统和预防控制能力,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的自我恢复。(3)兼容,即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正确、合理地接入。(4)互动,即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5)经济,即支持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6)集成,即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国家的战略追逐
传统电网已在世界各国运行了100多年,而人们对于智能电网的关注与研究只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2006年,美国IBM公司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被形象地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这一结果可以看作是智能电网概念正式诞生的标志。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政府对于智能电网的重视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2007年,布什政府制定和颁布了《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法》,首次把美国国家电网输配系统的现代化与智能电网的概念直接挂钩。奥巴马上台后,首先签署《美国复苏和重新投资法》,该法明确规定将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45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无独有偶,在白宫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的政府直接投资资金达到了110亿美元;同时,奥巴马政府声称,将投入大量的财力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而就在不久前,美国商务部与能源部联合宣布了美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批标准,这被认为标志着美国智能电网建设已正式迈步。
实际上,作为美国政府对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在2008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该市的每个家庭都安装了智能电表,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即时电价,优先使用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安装的变电站又可以收集到每家每户的用电情况,一旦有问题出现,便可以重新配备电力。
与美国几乎同时,欧洲也开始了一项超级智能电网工程,欧盟理事会在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强调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而就在前不久,欧盟进一步明确,将依靠智能电网技术,将北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风电、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融入欧洲电网,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
在亚洲,日本政府已从2010年开始在孤岛进行大规模的构建智能电网试验,韩国成立了具有官方性质的智能电网协会。特别是在中国,官方高层和企业推进智能电网的工作风生水起。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抓紧制定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实践中的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分三步走: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智能电网的称呼各国可能并不一样,如中国倾向于用“互动智能电网”,欧洲的说法是“超级智能电网”,美国使用的是“统一智能电网”。另外,有些国家智能电网所依托的资源也有差异,如中国的智能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环节,而美国则以高温超导电网为核心;与此同时,美国的智能电网更多的是从终端客户入手,注重智能电表等配件产品和服务,而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涉及配电和用户需求两侧更全面的管理方案,即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
能源新革命
如果说电力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次标志性革命,那么智能电网在能源领域所引发的变革也不亚于前者。
实现对清洁能源的稳定而有效使用是智能电网的最显著的功用。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而从利用角度看,清洁能源只有转化为电力,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利用。但是,与化石能源不同,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不连续的特性,而且并网会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这样,风电入网的效率就低,从而制约了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而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弱点得到了有效的消除屏蔽,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以中国为例,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分别达到1050万千瓦和8600万千瓦,3项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的16%左右。如果有了智能电网的支持,这部分新能源电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传统电网所造成能源浪费与流失是不争的事实。据IBM公司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很少或完全未使用智能设备来平衡负载并监控电力,全球每年损失的电力足够印度、德国和加拿大使用。无独有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约80%来自煤电,以每千瓦平均损失20克计算,相当于每年浪费7676万吨原煤。但是,在美国,智能电网的投入和使用将使该国能耗降低10%,并每年节省800亿美元新建电厂的费用。同时,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仅使用数字工具设定家庭温度及融入价格信息,能源消耗每年可缩减15%。若推广使用需求侧监控系统20年,则在建设、维护、运营电厂、变电站和电网方面节省700亿美元。同样,如果中国实现了智能电网的转型,每年可以节省2.26亿吨原煤。
不仅如此,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智能电网对于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功效。应当说智能电网的推广是提高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步骤,它可以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据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国家电网的使用效率每提高5%,就相当于减少5300万辆汽车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而在中国,到2020年,智能电网技术预计将帮助电力企业减少1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经济强引擎
传统能源的有限性与开发使用过程的不经济极大地制约了全球经济的正常增长脚步,而智能电网实现了能源的替代,不仅拓展了人类能源利用的空间,而且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勃兴,其对经济的牵引力不言而喻地催发和拉动的是新能源产业。除了能够拉动电力、通讯等传统产业发展外,智能电网在构建过程中将发展衍生出新兴技术并推进新兴产业如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演化形成。因此,围绕智能电网建设的未来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经济发展节奏的快速提升是智能电网的必然结果。美国政府的智囊机构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与IBM公司共同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一年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可提高供电效率的智能电网和密切监控电力行业输变电设备,可创造23.9万个工作岗位。而另一个类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大约有1.3亿块电表,倘若包括计算机、传感器和网络系统的投资在内,实现市场转型,这项改革将拉动超过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如果美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产业,8~10年内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发展超导电网产业,8~10年内产业规模将超过30万亿美元。同样,由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需要,预计今后几年中国每年电网投资都将在2000亿元以上,如果2009年就启动智能电网的改造,每年有可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左右。
具体到市场而言,智能电网无疑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营与竞争空间。应当说,智能电网第一次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们提供了参与工业时代最大遗产改造的机会,也正因如此,国际IT巨头都已披挂上阵。如IBM公司已领先开发出了智能电表,该电表可实时进行用电量和电费的计算;谷歌公司已开发成功利用电表节约电费的应用软件,并且开始在公司员工家庭中试用。当然,传统产业在智能电网的商机面前也不甘示弱。如通用电气(GE)正在开发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各地电力消耗的信息传输给供电公司的先进技术,同时,GE即将在年底推出配合智能电网的电器产品,包括干衣机、烧水壶、烤炉等。据悉,这些产品都可以在三种耗电模式下工作:当整个电网用电量处在高峰的时候,会自动选择低耗电模式工作。洗碗机的显示面板上,更会显示当前电费价格,让用户选择电价便宜的时候洗碗。
难题有待破解
鉴于对能源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智能电网在全球走红已不成问题。然而,从目前来看,智能电网的许多环节基本处于构想阶段,某些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单就美国而言,实现智能电网的普及至少需要10到20年时间,其他国家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
――投资方式问题。智能电网既牵涉到原有电路网络的改造与升级,又必须对新的设备进行投入,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长久的工程。鉴于所需要资本的庞大和回报周期漫长,完全由企业投资可能性不大,而由政府单方面投入也会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甚至会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因此,即使在美国,不同的城市也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有的由政府完全投入,有的部分引进民间资本。不过,无论采取那种方式,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智能电网所需要的巨大资本将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智能电网的“全球化”也可能因为资金的约束而止步。
――商业模式问题。即使投资问题解决了,智能电网建成后采取怎样的商业运营模式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美国,80%的智能电网准备由私人部门拥有并运营,而博尔德市的电力供应从发电、输电到零售的企业都是由市政府所有的。至于其他国家是采取政府所有统一运营还是主要由企业管理运营、抑或是政府与企业联手运营,既要取决于前期投资方式,又要具体分析市场环境状况。在没有统一的商业运营模式前提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示范项目和工程寻找可行的操作模式。
――统一标准问题。智能电网具有全球化特征,因此应该拥有一套国际化的标准。但是,目前不同的国家对于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存在诸多分歧,而且智能电网涉及许多电气产品和技术、供应商的利益,不同产品供应商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选用某种产品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基于此,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目前正与联合国15家机构和国际标准组织(ISO)进行合作,致力于制定一套智能电网的标准和互通原则,同时,中国与美国也在积极联合制定一项国际化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自然界的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途径。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自然界呈现出生机与和谐。竞争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优胜劣汰,促进着事物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优胜劣汰产生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学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机构,无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一、学校竞争的表现形式
在经济学中,竞争是商品生产者和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获得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角逐。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原因有:其一,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作为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的机构,伴随着知识的迅速更新而变化,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随之不断变化。其二,中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了教育服务市场。国外的学校、培训机构、教育公司大量涌入我国。其三,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在校学生人数不断下降。其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有限。最后,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家长的“择校”意识越来越强。学校之间的竞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第一,从竞争的主体关系和竞争主体的所在领域角度分析,学校竞争分三个层次。一是同一领域不同办学类型、层次学校的竞争。譬如,同一地区的普通高中之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的竞争等。二是同一领域同一层次的竞争。例如,某个省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之间的竞争。三是不同办学领域的学校在资源(如教师、办学经费)、学术(教师竞赛、科研)等方面的竞争。
第二,根据竞争的手段,可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学校通过降低教育服务价格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是价格竞争,它是竞争的基本和主要手段。例如,有些学校为争夺优秀生源,或开出高额奖学金或降低学费。在这种竞争中,争夺市场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价格。如果学校不降低教育服务的价格,而是通过价格以外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去争夺市场份额,就是非价格竞争。如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校园文化、改善校园环境、加强营销策划等。
第三,根据竞争的内容,可把竞争区分为资源之争和地位之争。学校的资源之争主要是生源、师资、投资之争。生源的竞争包括生源的数量、质量的竞争。生源是学校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学生既是学校的被教育者,又是学校的“客户”,是教育成本的重要负担者。没有生源或生源不足将使学校无法获取收入或使教育成本难以得到补偿;生源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又将直接危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较多较好的生源就成为学校竞争的首要对象和目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师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校发展的规模、水平和态势。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对师资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此外,国内公办学校占绝大多数,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由于政府教育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其投资方向、地区布局、投资重点、投资定额、投资基数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学校对政府投资的竞争不可避免。
当然,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将在金融投资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学校地位的竞争包括学校硬件设施、学术地位、教学质量、市场占有份额、声誉等各方面的竞争。地位竞争的背后,是质量、实力、效益的竞争,是学校综合竞争能力的最高体现。学校地位分三种类型:一是政府认可的学校地位。例如政府评议的国家“211”大学;政府主评的省级重点中学、示范学校等。二是民间机构对学校的排名。例如高校科研排名、综合实力排名等。三是市场认可的学校地位。这种类型的学校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价值判断所形成的。由于消费者的知识背景、阅历各不相同,对学校的认识各不相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消费者对学校地位排序的标准会深深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最明显的当属高考升学率的排名竞争。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稀缺,而且高中升学率成为家长、学生对学校排名的唯一标准。而且高中升学率的竞争一直延伸到初中学校“重点高中升学率”的竞争,以至小学、幼儿园的竞争。
二、学校竞争与和谐发展
按照中国文化的释义,“和”即和睦之意,含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谐”即为相合之意,强调顺畅、协调,力避相互抵触和冲突。因此,“和谐”亦是和睦协调之意,即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竞争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竞争过度,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和谐过多,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竞争与和谐
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也存在着竞争。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对资源进行配置,所以,学校竞争是不完善的。学校的竞争目标主要是政府的政策、资金、教师等。对于生源,由政府统一规定。例如,政府规定学生按照户籍关系就近入学,限制了学生的流动。学校竞争的典型形式是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种评奖、评估等活动。例如,一些省份在各县市区限制省级重点中学名额。县市区政府对创建重点学校的学校进行政策扶持,实行资金、师资的倾斜等,因此造成许多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创重点的名额”。此外还有创省级、地市级文明学校的名额之争、绿色学校的名额之争等等。学校的管理者认为,只有乐此不疲,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可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学校的竞争最终是“政绩之争”,是政府主导的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最终会走向和谐———一种缺乏创造力的和谐。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竞争与和谐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间的竞争受到国际国内政策、法律、规则的约束,并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而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由于学校间的竞争在更大的空间展开,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从竞争结果看,学校竞争形成了更好的教育服务,产生了更多的创造型产品,出现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和谐局面。
1.学校竞争推动学校内部和谐发展
“家和万事兴”———在竞争压力的推动下,学校内部向“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转变。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学校的和谐发展依赖于竞争。竞争打破了学校间的平衡。如果一所学校率先开展“合格+特长”的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马上会有其他的学校模仿。竞争促使学校办出特色,竞争加速了新理念、新技术的传播,推动了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在这个平衡———打破平衡———平衡的过程中,或获得发展或被淘汰。“竞争所引起的创造性破坏”的结果是学校间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竞争与和谐并不是作为对立的两极而存在。相反,它们看上去像是一个连续体的边界。这种和谐,可以称之为“创造性和谐”。超级秘书网
2.学校竞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所有的社会都是竞争与和谐并存,否则就无法长久存在。纯粹强调竞争的结果就是西方哲学家所谓的“自然状态(stateofnature)”———一种异常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彼此合作,偷窃财产、掠夺他人自由乃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杜绝最后仅存的一点点合作的话,这样的社会就不会存在。纯粹强调和谐则会导致社会无法适应外界环境,无法自我保护,终将走向灭亡。[2]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教育公平为主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以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新的生长点以及以维护安全稳定为“硬指标”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美国智囊机构兰德(Rand)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ClosingtheEdu2cationGap:BenefitsandCosts)的主要结论是: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平等直接影响到将来经济收入的不平等,进而埋下城乡、区域、阶层矛盾的隐患,与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最近,一份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4]于是,许多人面对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感到困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如何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竞争给出了答案:学校竞争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竞争能在整个教育范围内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市场竞争能使学校个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如杭州市政府为破解“上好学难”的难题,充分释放现有教育资源的潜能,多渠道调动社会办学资源,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后,名校这一公共资源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名校通过兼并、改造弱校等方式进行扩张,在与其他学校的竞争过程中“做大作强”。总之,学校竞争激发了学校的和谐发展。通过良性竞争,教育资源达到了合理的配置,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学校竞争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石。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这种起点的公平是实现广泛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李.龙与牛仔———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商人[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2]李耀臻.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EB/OL]./content/200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