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销售计划

农产品销售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销售计划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第1篇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农产品的销售任务是由政府统一组织的,农业生产者无需考虑农产品销售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生产经营活动逐渐由市场来决定,市场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了,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交换功能、商品价值实现功能、市场调节功能、市场信息功能、市场刺激功能等,其中商品价值实现功能是:在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要靠市场来实现。当农产品经营者把产品出售后,所得货币能够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和劳动,则产品价值得到了体现,反之,则产品的价值不能或不能完全实现。因此,市场的功能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是由市场决定的,农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是不可能自动达到消费者手中,需要通过营销的手段才能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的转移,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价值。通过营销手段能解决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市场,发现和了解农产品消费需求是什么,指导生产决策,并开拓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营销手段,才能使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同时也提高了经营者的经营收入。

二、农产品营销的效果实现难度较大

农产品与其他产品(如: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等)相比,营销手段的应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其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农产品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农产品的生物和自然性特点。农产品大多是生物性的自然产品(蔬菜、水果、鲜肉、牛奶等)具有鲜活性、易腐性。保存不易,农产品一旦失去其鲜活性,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同时有些农产品体积大,单位重量的价值较低。二是农产品的供给季节性性强,短期总供给缺乏弹性。许多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供给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而且生产周期长。由于农产品生产是生物生产过程,农业的投入要素相对固定,从而造成农产品的供给缺乏弹性。三是农产品的需求大量性、连续性、多样性。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的基本生活品,具有普遍性和大量性,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又出现不同的偏好,农产品的需求又会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再加上人们对每日所需的蛋白和热量基本不变,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四是大宗农产品品种营销的相对稳定性。农产品生产多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的生产,其品种的改变和更新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农产品在经营品种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里,人们消费的农产品是相对稳定的。五是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农业经营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有限性,所以政府要采取相关的政策来扶持和调节农业生产和经营。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上的这些特点,就带来农产品销售中的难度增加。农产品不易保存、销售的时间相对较短、农产品品质会逐的渐下降,同时农产品生产中的品质和产量很难控制,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还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对于农产品的营销与其他产品相比(如: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等)其涉及的内容要更多、要求更高、农产品营销体系内容更大。

三、农产品营销系统构建思考

1.现行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1)以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营销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作为农产品的营销主体,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或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就是规模化、组织化、企业化和一体化。这也是营销主体为节约交易费用,增强在交易和竞争中有利地位的必然选择。

(2)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庞大,但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从90年代起,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但单个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小,许多批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档次不高,还停留在出租铺面的简单物业管理模式上,批发市场在价格发现、辐射能力、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检验检测等功能方面较薄弱。

(3)农产品的销售终端以农贸市场为主,农产品目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连锁店和超市销售农产品比例还较小。

(4)农产品传统交易方式为主,现代营销手段不多。目前农产品销售方式主要表现为现货交易,人货同行,农产品堆放在市场吆喝展卖,结算通过现金收付,而通过批发市场达成远期契约交易以及采取拍卖交易、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网上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还较少。

2.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启示

(1)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这两个国家都面临小生产和大市场流通的矛盾。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一是分销渠道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二是交易方式以拍卖交易和竞标交易为主。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营销中扮演重要角色。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注重进行分级、加工、包装以及冷藏冷冻处理。五是农产品营销过程的信息化程度高。六是有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控机制操作保障。

(2)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其农产品营销体系具体特点是:一是市场体系相对简化,流通渠道缩短,批发市场的地位不突出。二是发达的期货市场对于农产品市场稳定、调节和促进作用显著。三是农产品营销组织形式多,合作社的营销职能突出。四是营销服务和物流系统非常完善。五是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六是开拓海外农产品市场的出口促销支持力度大。

(3)以法国和荷兰为代表的欧盟模式。以法国和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各国的农产品营销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二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独具特色的拍卖交易方式。四是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3.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分析通过前面的分析,要想实现农产品的营销目的(实现农产品价值),达到农产品营销营销的效果(生产者、消费者、社会效益的统一),必须在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上重新进行定位,应在三个层次上达到统一。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身因素方面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承担者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自身,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产品销售是关系到经营者切身利益,要把营销工作放在经营活动中重要地位,农产品营销工作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营销工作要放在战略的角度去认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相比,销售更重要,但农产品销售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内容和理解,而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消费者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去认识。作为农产品经营者营销活动要从认识上突破,理念上更新才能做好营销工作,才能使农产品生产实现价值。农产品营销认识上突破是指营销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农产品生产中,营销工作不仅只存在于产后的销售中,在产前和产中同样存在着与产后的营销工作有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农产品销售是最后一环,但它与前期的工作有关联的,前期的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的销售就有困难,所以营销工作是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营销工作。一是产前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即开展市场调研工作,收集有关的市场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这就是需要有专门的人员、通过什么手段获取信息,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工作提供参考。二是组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产品”整体概念的认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简单的就产品本身的生产而生产,在生产时就要考虑到将来是否能卖得出去?因此对产品的认识要整体化,其内容包括: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问题,品牌经营问题,品质与质量问题,安全卫生问题,包装问题等。这些都要在经营中加以考虑。三是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就是指农产品进入市场最后的定价问题,以及价格调整问题。农产品的价格,一方面是经营者获利方式,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选购产品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什么时候?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价格水平?其中有许多技巧,需要农业生产经营者认真的研究。四是分销渠道的分析。分销渠道就是农产品如何进入市场?采取什么方式进入市场?具体地说就是农产品如何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路径。如:自己找客户销售还是销售给中间商,以及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运输问题等。五是推广与促销策划。农产品也需要推广和促销,通过推广和促销,使农产品等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和消费者,使其产生购买欲望。如何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推广和促销手段,需要进行分析和筹划。农产品营销理念上更新是指农产品营销不仅要关注具体的营销内容,而且要有市场竞争意识的理念。服务意识理念。品牌化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果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营销活动,能使农产品营销取得一定的效果。

(2)农产品营销社会化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方面农产品消费特点之一是保持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鲜活性和品质的新鲜,要求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上时间要越短越好,在过去,农产品产地和消费者之间很近,基本可以做到提供新鲜的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产地和消费的分离越来越远和分散。如何做到尽快把新鲜的农产品转移到用户手中,其难度越来越大,这其中就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存储、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在现代社会中它又是保证农产品销售不可缺少的内容。而这些环节无论从资金的投入、专业人员、技术等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己去解决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又无法做到的,这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销售。这些配套的措施需要整个社会来共同加以解决,即,要形成完备的农产品销售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经营者自身的努力和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配合,最终使农产品有效地到达目的地。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第2篇

农产品生产经营现状

农产品的经营一直关系着两个家庭,一个是生产家庭,一个是消费家庭,两个家庭的顺利对接才是农产品销售与经营的关键所在,如果生产家庭没有办法生产,消费家庭就谈不上消费,而消费家庭买不到需要的农产品,生产家庭生产了也卖不出去,两者互为关系出现的简单问题,到目前位置,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揪心,本来只要两个家庭互相需要,那么经营农产品就不是一件难的事情了。

近年来,政府给了不少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可是没有收获,为什么?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办?道理很简单,很多国家的钱都打水瓢,为什么?中间环节有问题,没有直接用在项目上,中间监督出了问题?农业企业都是农民在做,缺少指导。由于农民他们本身素质有限,所以如何把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整合一体,成为现代农业的最大问题,现在所谓的农业专家们都知道农业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销售,只知道弄大批发市场,弄几个什么协会来糊弄农民,农民盲目陷入什么协会的圈套,导致现在农民增收出现困局。

农业营销切忌 “嫦娥奔月”,农产品销售的困难很多时候归结在产品的老化,农产品的结构不配套,大多数是政府主管部门喊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无力来突破农产品的营销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营销与消费市场的研究与突破,抓农民很有手段,但抓销售就迷惑不前,因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后者是市场手段,由此,在基本盘面上的指导人员,需要强化一体化的专业人才,主管人员要抓生产更要懂市场,而懂市场远远不够,懂市场的所谓农业专家很多,但需要懂营销的就很少,因此,两者或者多者结合,将是关键。

农产品经营困局有三大因素

1、人才:农业产品销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农产品或者农业销售人才交流,目前在农业产品销售大部分是一些农民出生,现在有转型后(初步土地经营升级)的一批人在主导,很难融合现代营销手段,高级农产品营销、策划、销售为一体的“地面营销人才”更是难以寻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与政府主管人员,因此,农产品国内营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市场消费需求,也就是农户家庭到消费家庭之间传播的桥梁被人为阻隔,消费者想知道农产品的信息、质量、品项特点、产地情况、安全情况等等均缺乏对接,依靠农民做不到,依靠政府不精通,只有满大街丢在那里,出现两极分化。

2、产品:在全国有不少农产品接近我们国家最高标准—有机标准,但是标准的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所以在当地消化,价格低,出不去,很多特色产品由于缺少标准的支持,上市后价格上不去,竞争就下降,农民赚不到钱,结果就不了了之。农产品的周期性与存储特点,决定了产品必须要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通道,而时间通道掌握在政府部门,比如标准、运输、管理、销售价格等,把很多优质产品浪费在与市场的人为交道里面,而比如生鲜的农产品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因此农民害怕产品进城市,也是一大问题。

3、市场:纯粹的市场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对政府主导信息的管理,而全国市场消费阶段停留在批发市场,政府的信息来源也在批发市场,并不清楚消费者想吃什么,怎么吃,吃的代价、吃的便捷、吃的安全、营养,均不是非常清楚,而批发市场是无法掌握直接的消费信息的,所以存在很多产品雷同,高价值的产品不多,也没有人去引导消费者去消费什么样的农产品,所以市场出现盲目现状,大量好的农产品消费者不习惯、进不了餐桌,由此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结果农产品新品市场萎缩,高价值产品提不上价格,消费者吃不到,两者又开始对立。

那么如何来做农产品的销售呢,在管理与经营上,如何把农民的好产品卖出去,提高农民积极性,能够赚到钱,来继续推动农产品升级,成为关键,而农产品的经营模式成为新农产品销售突破的关键所在。笔者对现代农业营销的定义里面提出农产品的直营销售,成为现代农业营销的突破口,确定什么样的销售,如何才能满足广大消费家庭的实际需求,才是营销思路的延续,我们把消费家庭的分类,就可以看出农产品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模式,基本上城市消费家庭分为3个类型,一个是工薪消费阶层,一个是年轻白领族与高退休阶层,一个是小康阶层,三个阶层所消费的农产品完全不一样,也很具有代表性,而大多数农产品是不分消费家庭的,爱谁买就卖,因此管理与经营费用增加,损耗非常大,作为农民的销售路数不对,就形成恶性循环。

按照三个阶层的消费不同,工薪消费阶层主要消费一般的农产品,也就是常规产品,追求便宜与实惠,大部分销售在农贸市场(菜市场),消费为常规的无公害产品,以限制高农残为主要产品,价格比较优惠量大。年轻白领族与高退休阶层,消费一般以上的产品,追求产品的营养与外观,追求产品的时尚性,比较喜欢净的农产品,价格比普通农产品价格稍高影响不大,比如绿色食品,大棚种植的反季节时令农产品等,追求新鲜,喜欢在超市消费,干净。另外小康阶层的消费者要求比较高,追寻特别的农产品,享受时尚的同时,追求高档,比如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市场上少见,所以追求安全、营养、高价值是他们的目标。

根据不同的消费目标,制订不同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才是农产品现阶段提升的有效办法,一般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由于成本问题,可以在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在各社区的菜市场进行销售,而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可以在社区根据专营销售模式,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与推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接消费家庭,提升产品的销售方法,也建立可以销售的周年化生产计划,这样的专营销售模式将大大拓宽销售基层面积,不至于产品生产以后不知道怎么办,同样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多样化良性发展。

绿色与有机农产品直营的10大销售策略

1、配送策略:市场特定的消费对象,城市在不断扩大,买农产品越来越不方便,特别是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因此很多家庭需要有这样的配送渠道,有品质保证的配送渠道,这样的享受,可以体会配送带来高效便捷的销售服务,做好消费家庭的数据库销售目标,建立庞大稳定的销售体系,成就现代消费观念在农产品销售上的突破,也是新的尝试。配送不仅仅是将所需要的农产品送到消费家庭,而是要建立一个消费管道,这个管道包括先进的电子商务、电话、店面等互相配合,协调运行。

2、免费体验策略:把农产品的优、劣完整体现在消费者面前,通过对产品的观、闻、品、验等手段,让消费者明白什么样的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这样将大大拉近消费者的感官识别,从而建立牢固的产品信任感,促进产品的就地就时消费。体验策略运用的产品非常重要,货真价实是体验的关键。

3、教育服务策略:社区服务是销售模式的通常做法,一般是依靠社区的组织关系来进行农产品的教育与消费,通过对物业、居委会的联合,把社区教育与服务的关系建立起来,通过对产品的桥梁作用,把农业的场景从生产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演绎,使消费者明白农产品怎么生产、加工、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的,通过怎么样的质量检验保证品质,互相共融,保证常年的农产品供应,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与渠道,提高信任度,也服务当先,做好教育消费的引导工作。

4、引导对比策略:农产品的销售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比,对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观望,看外观;品尝,尝品质;比较价格、重量、产地、颜色、品牌等,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产品的实质,引导消费者使用产品的诸多好处,消费者通过观望、尝试到消费的过程全部是引导出来的,因此,引导消费策略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并不需要广告来扶持。

5、公众公益策略:农产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与体育结合,现在流行奥运生产的农产品很吃香,还有会议、旅行、餐饮等诸多公益活动的切入,很多活动把农产品介入进去,提高知名度,这样可以大范围在各种渠道进行销售,农产品品牌建设也可以迅速提高。

6、小范围团购策略:农产品做团购优势很大,家庭厨房的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礼品销售,通过对农产品的包装与贴牌,把简单的一种农产品包装成消费时尚的礼品包装,特别是水产、水果、粮油、蛋等等,小范围的团购就是在一定有效的单位里面,包括机关食堂、各办事机构、单位等,由于我们国家节日特别多,所以节庆农产品礼品销售将异常火暴。

7、社区活动推广策略:社区推广活动历来是农产品销售的好渠道,也是宣传的最好阵地,社区活动主要要贴近消费家庭的实际需求,比如赠送厨房用具,把活动按照社区的特点安排开来,小区设摊、节日活动庆祝、社区组织活动介入等等,长期不停的搞,把社区当作产品宣传的一块阵地,效果非凡。

8、单位合作推广策略:单位合作的优势很明显,农产品需要走量才好,与单位的合作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单位配送与单位效益挂钩,机关食堂与单位食堂合作,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9、个体直销策略:农产品在各地可以与当地的社区便利店有效结合起来,比如水站、洗衣店、小卖部、茶楼、社区会所等等,通过对接,把农产品的信息出去,这样大大加快产品的直接销售。

10、媒体网络广告策略:在网络上进行产品宣传将越来越流行,什么样的产品均可以在网上找到,网络重点介绍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重点突出产品的营养价值,什么样的消费者适应,有什么好处,吃了后能对身体有什么改变等,这样的宣传在网上越流行,产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够与消费家庭融合。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电视与报纸传媒结合起来,加快农产品的现代化营销步伐。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引言

中国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启动了“互联网+”计划,鼓励各个领域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应用,将其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对农产品的销售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销售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展开,由此将农业与信息技术之间建立关联性,而且农业领域与其他的领域之间可以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跨界融合。从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的农产品营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使得营销跨越了地区的限制,为农户与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新的供需关系建立起来,优化了流程,很多的中间环节省去了,由此降低了物流成本。

1、“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处于“互联网+”背景下,将网络技术渗入到农产品销售领域,实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对于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只有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意识,农村地区的经济产量也会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农村地区具体情况的影响。农产品必然是有季节性的,而且还会受到地域的局限。农产品是具有消费属性的产品,一方面是消费者必须的,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农产品的销售中存在价格刚性的问题。所谓的“价格刚性”,就是确定了产品的价格之后,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浮动。农产品的销售中,由于价格的弹性不够,使得农村居民要通过农产品销售获得较高的利润是很难的。之所以存在价格刚性的现象,是由于农业市场竞争没有完全放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控制性的因素,使得农业市场竞争存在着不完全性。一旦农产品价格确定下来之后,就不容易调整。正是由于农产品销售价格的这一特点,使得农产品的销售中,由于价格不能放开,销售渠道受到多方条件的限制,销售的方式单一化,农村居民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收益。“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有效地应用网络技术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关乎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农产品与电子商务融合,与市场需求建立关联性,可以解决传统农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中国在2015年就已经倡导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并明确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对于强化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机遇,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带动农村居民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让农村居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2、农产品电子商务所具备的特征

农业电子商务就是将电子商务渗入到农业的生产和销售中。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就是将电子商务系统引入到农业领域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关系,调整农业价格,农业信息,对各种农产品信息进行收集。农业电子商务,使得农业领域中网络发挥着作用,推进农产品销售依靠农业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体系运行,使农产品贸易和货币支付不仅速度快而且安全可靠。从中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实践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运行中所具备的特点主要为三个方面。其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初级层次,事为农业贸易网络信息提供必要的服务。企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农产品宣传,将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农产品信息都在平台上。规模比较大的农业集团将现代农业网络平台构建起来,可以各种信息,特别是企业信息的,对农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支撑作业,利用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就可以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企业的农品产利用企业的品牌效应就可以获得更好的销售利润。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或者为个体农户,就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构建销售平台,将各种农业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看到信息。其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中级层次,就是企业在网络平台上不仅农产品的供应信息,还要将网上的竞价公布,将网上交易形式体现出来。消费者登录到网络平台上就可以了解企业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所有的交易成员在企业的网络平台上都可以直接与在线的运输公司协商,只要有需求,而且在网络平台上签订订单,就可以通过运输公司送货。但是,从交易资金带动情况来看,并不能通过在线支付实现,需要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资金支付,比如,到邮局汇款或者到银行汇款,这必然会影响农产品销售的效率。第三,农产品电子商务为更高层次,就是农产品的销售中应用的电子商务技术水平更高,不仅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销售农产品,而且还可以在线支付,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所有农业活动都在网络平台上展开,农产品的销售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展开,最终落实到实物交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3.1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对接

中国的农业发展走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农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得以解决。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农业的经济结构做出了调整,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农业竞争力就会逐渐增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对接,对农产品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居民可以省去中间渠道直接购买农村居民提供的农产品,由此农产品电子商务起到了拉动消费的作用。因为有了网络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态形成,随着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农业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

3.2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大

国家大力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了支持,不仅是在技术方面,包括政策方面、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农村的发展关乎到国家的发展,将电子商务落实到农村经济发展中,注重专业人才的引入,包括物流、农业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金融体系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环境都要建立起来并根据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内容在2015年的中央文件中就已经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将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起来,鼓励电子商务领域、物流领域、商业贸易领域以及金融领域都参与其中,通过相互协作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还要将综合示范基地构建起来,从政策引导到市场运行,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大势所趋。

3.3电商平台进入到农产品行业领域中

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给农业创造了商机,同时也为各大电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包括京东、阿里巴巴等都已经进入到农业领域中,并已经在农业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从2012年开始,顺丰优选就已经上线,当年,淘宝、京东等等都跨界渗入到农业领域中。2014年,乐视进军农产品行业。这些电商对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电商也赢得了新发展空间。由此,农业与电商实现了共赢。

3.4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中国的农村地区正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几年来,中国的农村地区政府提高了对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农村地区不仅接通电话,而且还家家连接了宽带,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些农村地区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将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起来,还建立了电子商务产业港或者服务中心。在网络技术的支撑线,电子商务平台向农业领域延伸,促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再单一化,而是多样化,使得农民在销售农产品的时候更加顺畅,而且销路不断扩展,由此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4、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物流仓储没有采用先进的配套设施

农业领域中,要促使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就要认识到传统销售所存在的弊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使得农产品无法快速地运出去,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而且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如果将农产品运送到边远地区,不仅运送的时间长,而且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采用电子商务模式销售农产品,就是要严格按照物流配送体系运输农产品。当前,农村地区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装卸农产品、对农产品运输等等,就要建设好相关的设施,而且对销售农产品的流程不断地完善。由于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能力很差,就必然会对农产品的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农产品配送体系中,冷链物流是需要关注的。由于配送的设施比较简陋,甚至一些农村地区没有配置冷链物流,导致一些农产品无法远程运输。从农产品配送的范围来看,通常所涉及到的地区以乡镇为主,一些农村地区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就不能享受到相应的物流服务。

4.2物流仓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只要是网络延伸之处,就可以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诸如农产品的包装、质量评定、农产品的宣传、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体系,适合于在当地的农村环境中运行。由于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的复杂化,就需要对任何的环节都要予以关注,不断地完善。当前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就需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行中,要对各个环节充分掌握,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稳定发展。鉴于此,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发挥人才效应,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效率,使得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从当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引进了专业技能型人才,使得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更加完善,而且运行良好,但是,一些从事销售业务的人员对电子商务不是很了解,且不熟悉业务的流程,就必然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应用质量。

5、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有效策略

5.1对物流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不断完善

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运输是重要环节。积极开展物流业并提供保障,从物流的各个环节出发对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地完善,农产品的运输更加顺畅。电商作为农产品交易的载体,一旦签订了订单,就需要进入到货运环节,建立乡村物流服务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构建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将农产品的物流延伸到每一个农村地区,设置固定的物流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的企业要注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要从乡村发展的角度出发开辟农产品发展的新领域,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比如,在物流体系中要强化冷链物流的建设。从中国当前的物流情况来看,冷链物流是比较欠缺的,即便一些地区已经运行了冷链物流,也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物流的运行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将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立起来,对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物流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对于物流业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物流独立运行,从企业主体中剥离,使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执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以及物流的资源更加集中,且专业化,物流质量就会有所提高。此外,还要适应信息时代环境将物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物流运送平台的智能化,建立信息化、标准化的管理平台,以提高物流运送水平。

5.2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要做好专业培训工作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农村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电子商务积极响应,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得农产品有更好的销路。农产品生产企业要定期组织电子商务培训工作,以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在培训中组织学习相关的政策,将培训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中对其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对技术上的错误及时指正。除了工作人员之外,还要组织当地的青年和返乡的大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掌握相关的技能,引导这些人才走电商创业之路。另外,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与有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人才培训基地建立起来,将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常态化。

5.3将科学有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建立起来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就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各项工作都按照规范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的企业在合作的同时,还要建立紧密的关系,做到资源的优势互补。农村地区的政府将农产品电子商务机构建立起来,还要配套建立业务的服务协调机构,创立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宣传工作和品牌的网络推广工作,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更好地发展。此外,还要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特色化服务,与当地的农产品相关的部门合作,将特色化的子商务平台建立起来,要对特色化资源优化,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也不可以将任何一个部门遗漏,并在人财物方面要加大力度。将科学有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建立起来,调研工作是不可少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按照相关的规范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要基于市场调查的结果展开,了解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向市场运送农产品,结合网络平台上的宣传,做到线上、线下共同行动,相互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特色化服务中,要了解对农产品种类的喜好以及需要的农产品数量,结合农产品调研报告,将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来,按照计划生产农产品,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逐渐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数量大大增加。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第4篇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秋季植树造林暨农产品促销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分析全县秋季植树造林和农产品促销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秋植树造林和农产品促销工作,动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抓住农产品销售旺季和秋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抓好农产品促销,全面完成秋季植树造林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秋季植树造林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县委全委(扩大)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工程和果品产业开发两个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林果业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2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0.7万亩,三北四期工程1万亩;义务植树97万株,绿化—红崖湾水库、郑河—试雨、—永宁等县乡道路39条30公里,全面完成了岳堡岔口、万泉高川等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绿化美化。二是果品产业开发取得了新突破。全县新增果树经济林8000亩,认真开展“果园管理质量年”活动,落实果园管理“双轨”承包责任制,培训果农6000多人次;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落实果实套袋8000万枚,实施配方施肥3万亩,单果管理4万亩,无公害管理10.5万亩,有效提高了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在春季霜冻和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县果品总产量仍达到5.22万吨,产值6000万元以上,果品产业在助农增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林木资源管护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加大封山禁牧力度,认真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放牧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有效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积极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年内没有出现大的森林火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林果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一是补植补造工作落实不力。突出表现在对植树造林支差应付,补植地段时断时续,荒山造林地块内空地多,株行距不整齐,对一些死角、偏远地带补植不到位。二是后期管护抚育措施不到位。个别乡镇林木管护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封山禁牧措施不力,林地内牛羊放牧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地方退耕还林后管护措施失效,部分地段几乎不见一棵苗木。三是复耕、套种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乡镇退耕地内套种小麦、玉米等高杆农作物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川区乡镇在果树经济林中间作小麦等高杆作物,对发展果品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四是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不到位。个别乡镇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迟缓,存在抵扣树苗和“一事一议”等款项,严重违反了退耕还林政策。五是档案管理不完善、不配套。部分乡镇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资料收集不齐全,分类不清,管理混乱,填写不规范,给工程管理和实施带来了难度。这些问题己严重影响着全县林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确保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今秋全县植树造林工作重点是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0.35万亩,荒山造林面积2万亩;补植补造历年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0.6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1万亩,荒山造林7.54万亩;补植果园面积1.2万亩;绿化—、—杨河、—等3条县乡道路。具体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补植补造工作。一是退耕还林工程。今年市上下达我县退耕还林面积0.35万亩,荒山造林面积2万亩。各乡镇要按照年初林业部门分配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结合实际确定1处3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沟道或面山栽植。二是历年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根据县上6月份自查验收,1999—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22.1万亩,荒山造林20.3万亩,分别有3.1万亩和7.54万亩成活率低于40%,均未达到省、市验收规定标准。退耕还林已复耕面积达1.13万亩,荒山造林任务累计下欠11.7万亩。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开展一次扎实细致地“回头看”,摸清底子,靠实地块,抢抓秋季降雨多、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按原设计树种、密度和整地方式,集中力量一次完成。并采用截杆覆土等办法,做好树杆埋土防寒,确保造林成活率。三是县乡道路绿化。结合补植补造,今秋要完成3条县乡道路的绿化工作,其中—24公里290亩,—3公里276亩,—28公里336亩,由沿途乡镇负责绿化,其余乡镇要选择一条乡村道路绿化点,在这次会后积极行动起来,利用20天时间,组织人力,落实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绿化任务。

2、抓好果品产业开发。一要抓好果园规范化管理。各乡镇要紧紧抓住目前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和技术人员,指导果农开展以树形改良为主的果树秋冬季修剪,年内树形改良比例达到70%。同时要结合秋造,全面落实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无公害果品标准化管理措施,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步伐。二要抓好果园大户承包工作。各果园乡镇要借鉴朱店、岳堡、等乡镇大户承包的经验,力争在每个乡镇新建1处200亩以上的大户承包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要进一步加强果农培训。要坚持“请进来现场培训,走出去实地学习培训”等有效做法,围绕秋冬果园管理,加大果农培训力度,使全县果园户年内至少接受2次以上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果农的果园管理水平。

3、抓好林木管护。秋冬季是森林火灾和毁坏林木案件高发季节,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下功夫解决重栽轻管的问题。一要全面安排好秋冬季护林防火工作。从11月1日开始,全县就进入森林防火期,各乡镇和林场要及早制定辖区森林防火预案,确定重点防范区域和监控对象,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安全责任,加强巡回检查,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同时,各乡镇要利用冬闲时节,组织群众及早割除退耕地内的荒草,全力消除火灾隐患。二要落实护林防火人员。各乡镇、林场要根据防火需要,至少组建6支30人以上的义务扑火队,强化扑火技能训练,实行规范管理,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三要切实做好值班调度工作。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值班调度和火情报告工作。进入防火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将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电话和报警电话向全社会公开,确保通讯畅通,信息反馈及时准确,真正把秋冬季防火工作落到实处。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县森林公安分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非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从严惩处毁林犯罪分子,达到惩治一人,教育一方的目的,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

4、严格按政策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至10月24日,全县已有10个乡镇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全部兑付结束,其余各乡镇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按10月底不折不扣的将各年度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到农户手中,绝不允许抵扣各种款项,严禁搭车收费现象的发生。要完善补助资金兑现手续,健全基础台帐,规范兑付票据,确保省、市督查不出任何问题。

秋季植树造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造林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切实提高造林质量。要严格落实“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资金”的工程管理程序,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检查验收、兑现奖惩的依据。同时,在起苗、运苗、栽植、补植、抚育等关键环节上都要有专人监督指导。在工程整地上,重造工程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宜坑则坑,宜带则带,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要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截杆覆土、地膜覆盖和积极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等抗旱保活技术,进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

二要抓好苗木调供。要严格控制补植补造用苗数量,实行种苗调供集中采购制。具体由县林业局统一制定今年全县秋季造林所需苗木调剂方案,切实做好苗木计划与所需苗木的衔接,杜绝苗木浪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荒山造林所需苗木由乡镇自筹解决,县乡道路补植所需苗木由县林业局供给,乡村道路绿化所需苗木由乡镇自筹解决。在补植补造中一律不准调运栽植无生产许可证、无良种审验证、无质量检验证和无病虫害检疫证“五无”类苗木造林,确保苗木质量。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秋季植树造林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认真抓好落实。县上由每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乡镇,包抓一处样板工程,在全县形成抓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工作格局。秋季植树造林开始后,林业部门要统筹安排,抽组专门人员深入重点区域,现场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县上将由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两办督查科、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组成督查组,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随时进行督促检查,对质量好、进度快的乡镇要进行表扬,对质量差、进度慢的乡镇要在全县通报批评。秋季造林结束后,各乡镇要先进行自查验收,县上也要抽组人员对各乡镇的造林绿化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并作为全年考核的依据。

二、关于农产品促销工作

当前已进入农产品销售的旺季,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把农产品促销工作作为当前帮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精心组织,认真搞好各项服务,促进农产品销售。

1、高度重视农产品促销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1号、2号和3号文件精神,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积极想办法,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三个区域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扩大了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今年全县果品、亚麻等主要农产品获得了丰收。但是,增产并不等于增收,只有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及时卖出去,而且卖上好价钱,才能提高特色产业的效益,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由于我县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加之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狭窄、流通不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产销脱节。随着当前农产品的大量上市,解决“卖难”问题已成为目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因此,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增强搞好农产品促销工作的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服务农民,扩大农产品销售,确保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2、落实各项促销措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从服务农民、支持农民的目的出发,切实加大对农产品销售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支持农产品销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力做好农产品促销工作。

要为农产品销售建立“绿色通道”。在10月、11月农产品销售集中的两个月时间内,税务、工商、交通、运管、征稽、国土、农牧、交警等部门,对涉及农产品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各类税费,国家和省、市已明确取消或免征的,都要毫不走样地执行,一律免收;对上级政策规定明确征收的有关税费,一定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予优惠和倾斜照顾;有些按年度征收的税费,要暂缓征收。要坚决禁止公路“三乱”行为,对继续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的人和事,一旦发现,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从严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渠道畅通。

要加大对农产品销售信贷支持的力度。为了保证农产品收购、贩运、加工的资金需求,最近,县上协调农行、信用联社落实了560万元的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洋芋、果品、亚麻等农产品的收购、贩运和加工,同时,安排县扶贫办在扶贫专项资金中筹措了56万元,为农产品贩运大户和农产品加工点、龙头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各乡镇要认真调查摸底,动员、引导和组织一批农产品贩运大户、中介组织、加工点积极申请支农贷款。农办、农牧局等部门要定期对各乡镇农产品收购和贴息贷款的发放情况进行督查,确保贴息贷款全部用于农产品产销环节,10月底以前贴息贷款全部要到户。对将贴息贷款用于农产品收购、销售、加工以外事项的,要坚决收回,并不予贴息。

3、加大宣传,加强服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积极服务“三农”的高度出发,把搞好农产品促销作为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认真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产品促销的优惠政策和在农产品销售中出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各乡镇要把宣传单张贴到村,宣传到户,切实在全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农办、农牧、物价等部门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为群众提供各类农产品的市场动态和价格信息。要充分发挥农产品贩运大户、中介组织、产业协会在农产品销售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和促进更多的群众开展农产品收购、贩运、加工和储藏。要抓好年初与农户签订的洋芋、亚麻等各类订单的兑现和落实,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三、关于后两个月农业和农村工作

农产品销售计划范文第5篇

农产品网上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产品本身等信息,并将其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开拓产品销售渠道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有利于加快产品的信息共享,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农民收入。

(一)有利于及时获取产品的市场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规律性,以及通讯、交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农产品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大了农产品的市场交易风险。网络营销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农产品的产品信息、供需状况、价格和市场行情等最新情况通过网络向公众,加速了农产品的信息传播,克服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的缺陷,提高了交易双方信息之间的实时性、透明性和互动性。同时,利用网络营销,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高效获取信息的平台,帮助他们能够及时获取相关农产品的养殖、生产和营销信息,并与其他同行或专家进行实时交流,交换产品信息的技术经验和营销经验,实现农业知识的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效益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销售模式为农户提供了直接与需求方进行交易的平台。农户可以通过网络与需求方直接联系,无需再通过中间商,减少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谈判成本;网络营销通过网络化的销售模式减少了对传统实物基础设备的需要,减少了店面管理费用和销售人员的费用支出;另外,农户还可以直接购买生产资料,可以减少采购成本。

(三)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实现品牌效应

通过网络,农户或者农业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到网上,拓宽产品的市场空间,增加销售产品的机会,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化的销售平台将分散化的农产品交易信息融合到一起,实现规模化。由于网络的时时在线服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空间不同地区的需求方的需要,只要顾客有订单需求,就可以实现马上交易,方面快捷高效。另外,网络环境下产品信息传递的速度,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动画的宣传成本和效果都有很大的优势,从而能够快速加强对农产品的形象宣传和品牌建立,提高知名度。

二、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在当前尚面临诸多难题

(一)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山东省“信息化下乡”工程虽然已经展开,但是农村地区的上网条件和网络设施建设仍然很落后,特别是在网络技术、上网速度、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无法满足网络营销的客观要求;另外,虽然已建立了一些农业网站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但应用范围狭窄,效率低下,能真正从事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网站或门户却很少,无法为农户搭建高效便捷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无法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运行。

(二)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网络营销缺乏认识

虽然我国网民的比例比较高,但大多数都是学生或知识分子,从事农业领域或进行农产品网上交易的人数却不多,他们缺乏对网络和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认识。他们不会利用网络去获取产品相关的供求信息。网络营销模式不仅需要农户了解农产品的日常生产过程,而且还要农户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利用网络对产品信息进行搜寻、收集和,最好还可以开发设计农产品网页和电脑的常规维护。由于大多数农民在网络技术方面欠缺,极大的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推广。

(三)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山东省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实行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模式,单个农户生产力分散,生产规模狭小,而且不同农户在生产或技术等方面掌握的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法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生产,更无法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包装规格。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季节性产品,保质期短,不容易储存,更无法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另外,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规范化程度,从而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四)缺乏高素质人才网络营销这种销售模式需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较强的网页设计能力和管理网站的能力、丰富的网络营销推广经验以及了解农业生产运作和管理的人才。但目前山东省的农民劳动者的素质能力低下,农户信息化水平低下,对电脑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的了解和应用十分有限。

三、破解以网络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所面临难题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应充分发挥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扶持和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的网络设施,改善农村地区的上网条件和网络资源,扩大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络覆盖率。其次,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监管,建设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系统,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农产品网络交易环境,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运行;再次,政府还需要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以标准化的形式开展网络营销[2];最后,政府应该要加强关于网络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规范制度和市场准则,为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实施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保证。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流通模式

为了帮助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成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流通模式,可以建立以下模式,主要包括:第一,构建基于农产品分类合作组织(比如专业合作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为依托的“B2B”和“B2C”模式;第二,构建基于农业企业自建站点的“B2B”模式;第三,构建基于政府农业网站的“B2G2C”模式;第四,构建基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B2B”模式(如阿里巴巴);第五,构建基于专业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公司的“B2B”模式[3-4]。这种全新的流通模式在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农户提供了一个网络销售农产品的交易平台,同时,为农户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电子交易方式,大大弥补了传统销售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实现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效应。

(三)培养农产品网络营销示范基地

首先在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网络营销试点,并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示范基地。同时将农户联合起来成立联合组织,采取企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的市场化流通,可以密切联系农户的切身利益,并能够很好的实现网络营销的推广。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可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并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制定统一的包装风格,同时还可以深刻贯彻政府的农业信息政策,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并通过专业的产品销售网页,推行网络营销,从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份额,提升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物流配送体系

为了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快速、高效的运行,需要建立高效的专业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心,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首先,要建立网络化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严格标准物流运输方式,实现配送一体化的物流运输模式;其次,整合农产品的各种运输渠道资源,创新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运输配送[5]。最后,应该加强各企业之间的物流合作,实现知识或技术等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相互之间优势,积极参与共建物流联盟。

(五)培养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