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垃圾处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垃圾处理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我国,农村区域占国土面积的90%,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已逐渐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形式。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根据有关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3亿t,约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75%,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为应对农村生活垃圾产出量逐年上升的趋势,黄山市采取了清洁工程全覆盖,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黄山市歙县郑村镇为例,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发放问卷,深入访谈等形式,了解郑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显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安徽省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黄山将实现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生态环境更佳、城市乡村更美、文化特色更浓、人民生活更好、文明程度更高的目标。近年来,黄山市政府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引进资金和第三方进行垃圾处理工作,但农村垃圾处理仍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黄山市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歙县区域概况
歙县郑村镇位于歙县城西郊,距县城五公里,北邻富埸镇,西、南与徽州区相毗邻,是国家级著名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郑氏宗祠所在地。方圆42平方公里,距县城8公里,距黄山机场30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57人,全镇地势平坦,村内、村间水泥、柏油路相连接。皖赣铁路、慈张线穿境而过,丰乐河沿埸田、梅村、向杲、郑村、潭渡村顺势而下。
本文结合歙县当地具体情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郑村镇进行调研,走访了郑村和潭渡村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实地调查了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郑村镇村民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看法,了解村民日常生活中对于垃圾的处理是否正确。
访谈法:对郑村镇垃圾处理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郑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村民处理垃圾的方式
在收集的数据中显示,村民平时大多选择将垃圾丢在固定地点,所占比例高达81%,,很少人选择将垃圾掩埋、焚烧、直接丢在河道或路边,所占比例均小于10%,分别为7%、8%、4%(见表1)。从数据可以看到,居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并没有乱丢乱放,这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十分可观的现象。
(二)垃圾收集点的情况
所调查的100名居民中,有92人表示在自己的家附近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剩下的8人则表示自己家附近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这说明歙县的垃圾收集点摆放较为合理,有助于居民整理垃圾,不同于以往在农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点致使居民随地扔垃圾的现象。
而在这些当中,85%的居民表示对于垃圾收集点,政府会定期派人来清理。只有8%的村民表示垃圾收集点是由自己去清理的。而有4%的人说自己家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无人清理,剩下3人则表示自己不清楚垃圾收集点的清理状况(见表2)。大致来说,如今歙县的垃圾处理已经较为可观,政府也十分关注垃圾清理,这对于歙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我们所了解,歙县垃圾处理主要由清扫保洁公司全天保洁,在农村设置各个垃圾桶然后由政府雇人每天清理。将清理的垃圾收到一个比较大的垃圾房里,目前城区有两个垃圾处理中转站。这些垃圾收集起来后压缩拉到屯溪进行填埋处理进行标准化排放。
(三)所在村环境状况
由表2可以看到,被调查者所在村的环境是比较好的,其中只有4人表示感觉自己村环境不好,垃圾很多很脏。分别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村的环境很脏、个别比较脏、比较清洁,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歙县的环境是良好的,村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也是比较满意的。这可能与垃圾收集点的存在有很大关系。
而对于环境不好的主要原因问题上,村民缺乏环保意识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村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所以在环保意识上也是较为缺乏的。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环境差是因为村里没有集中地垃圾收集点,以及政府缺乏宣传,对垃圾处理不够重视。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必要的完善的设施。而政府可能更注重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被调查者对所在村垃圾处理的满意度
总体来看,歙县的垃圾处理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只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但是表示非常满意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的居民只占被调查者总体的5%,说明还是有很大空间去改进农村垃圾处理的。有一半以上的群众觉得自己所在村的垃圾处理是令人满意的,也有34%的人士认为一般,因而总体来说歙县的垃圾处理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五)环保宣传的力度
从表3来看,歙县的环保宣传力度不大,被调查者中只有32%的村民说是经常有环保宣传的,也只有34%的人士表示偶尔会有环保宣传,而表示基本上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宣传的也占到了34%,说明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并不到位,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六)村民对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对于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多设置一些垃圾收集点和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是广大村民热切希望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建垃圾站并且政府来统一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则是认为是对垃圾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以及让政府补贴建沼气池。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把解决措施寄托在政府的行动上,在前期的改进上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四、结论
(一)歙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总体较好
第一,村民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乱丢乱放现象非常少。调研发现,仅有4%的村民将垃圾直接丢在河道或路边。
第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和处理较好,村民对于周围环境较满意。调研发现,92%的被调查者家附近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其中85%的居民表示对于垃圾收集点,政府会定期派人来清理。大多数村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比较满意。
第三,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垃圾的处理。调研发现,近年来,省政府和中央财政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来保护生态环境,歙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积极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机制,进行“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歙县未来的农村垃圾处理将会越来越好。
在所调研的对象中,大部分人都建议能够多设置一些垃圾收集点,也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宣传,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另外还有一些人建议说建垃圾站并且政府来统一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则是认为是对垃圾进行处理后作为肥料,以及让政府补贴建沼气池。从这些建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把解决措施寄托在政府的行动上,可能前期的改进上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二)存在的问题
歙县农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村垃圾目前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由于技术缺乏和成本较高,目前歙县农村垃圾处理只能尽量减小污染而不能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
第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上偏远山区农村居民分散不集中,导致垃圾处理过程艰难,难以顾及到每个人。
第三,村民环境保护观念不够。调研发现,歙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保洁意识相对较差。村民小农意识浓厚,集体意识不强,希望扔垃圾的时候垃圾箱离自己越近越好,可是垃圾箱的摆放却又希望离自家越远越好,加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第四,政府环保宣传力度不够。调研发现,被调查者中只有32%的村民说是经常有环保宣传的,表示基本上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宣传的占到了34%,说明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并不到位,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五、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改变传统的政绩观念,就要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环境保护同样是政绩的理念,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和文艺活动等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 帮助农民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规, 使其充分认清生活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后果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提高其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村垃圾处理的相关投入不足,这会直接导致处理中的各种困难,比如收集缺钱,从而导致收集不积极;比如清运成本大,从而不及时清运等。这些都明显需要更多、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发展观一直强调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是重要一环。垃圾处理不能把城镇和农村割裂开来,有必要建立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资金,投入资金人力,做出长远规划、完善制度、多方筹措,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三)政府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使得垃圾站点等位置更加的合理
通过调研发现,歙县部分农民对垃圾站点的设置不够满意。政府应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合理设置垃圾站点。
第一,可以新建、补建收集站。补充建设一批环保型收集站,结合新区建设、老旧小区出新和道路、绿地建设,设置建设垃圾收集站。
第二,升级改造保留的收集站、转运站。根据场地条件,对保留的站点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先进压缩工艺,设置负压抽风除臭系统,实现密闭化作业。
第三,分流超负荷运行收集站的垃圾量。对卫生防护距离满足要求,但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的收集站,通过大型转运站使用、选址新增收集站、升级转运站、将垃圾分流至周边条件较好的转运站或调配垃圾车直收直运等方式,降低日转运规模,变为带压缩功能的垃圾收集站,减少扰民现象。
参考文献:
[1]杨荣金,李铁松.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J]. 環境科学与管理,2006,(7).
[2]张卫明. 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金霞,李玉敏,白军飞,等.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污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3.037
Envisagement of Operation Mode in the System of Reduction, Hazard-free and Resource of Rural Living Garbage Disposal
LI Yan, GAO Xian-biao, LIANG Hai-tian, ZHAO Lin-na, LI Yu-hua, QIAN Shan
(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e garbage status of suburb area was analysed. The main problems of garbag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was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garbage sorting in suburb area were discussed. The operation mode of garbage sorting and collection and disposing was proposed.
Key words: rural living garbage;garbage sorting;operation mode
农村垃圾问题是多年来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日益突出的农村垃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天津是全国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化地区,处于大都市郊区的天津农村是国内最发达的农村地域之一[1]。近年来,天津市农村环境总体已有所提升,但问题仍十分严峻,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村生活垃圾等收集处理设施还很欠缺,相应的管理体系还未建成,农民随意乱泼乱倒的恶习难改,农村卫生环境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目前,天津乡镇总数为135个,乡村人口总数约407.8万人[2],按农村人均每天垃圾产生量为1 kg计算[3-4],每天将产生4 078 t的生活垃圾。2008年,农村地区的新城和中心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55%,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仍以坑埋、堆放方式为主。在垃圾组成上由于近年来废旧电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增多,已成为垃圾处理新的难点,导致农村面源污染急剧加速,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5]。
研究者就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进行了广泛探讨,认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并保证该模式的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才能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特征
农村生活垃圾与城市生活垃圾有所差别,垃圾特征反映了当地生活习惯、人文特征、经济条件等多种信息。笔者走访了天津市西青区、武清区等村庄,将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两点。
1.1 垃圾成分组成仍以可堆腐垃圾为主,塑料类垃圾次之
所谓可堆腐垃圾,即可以进行堆肥发酵的固体废弃物。田春英等[6]对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垃圾灰土成分较高,为40%,厨余垃圾约占30%,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等占10%以上。由于近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日常生活上发生了许多转变:(1)农村逐步以电取暖取代燃煤,因此灰土成分大幅度降低;(2)与城市居民一样,塑料制品充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塑料类垃圾含量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0%以上;(3)由于在农村,水果蔬菜等食物价格低廉,农民随意丢弃。经分析,可堆腐垃圾、庭院灰土及不可分出物等垃圾总量达到75%以上。
1.2 水分含量较高
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相比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里餐厨余垃圾及自家生产丢弃的果蔬所占比重较大。还有些村民将粪尿排泄物混合到垃圾中,使得垃圾的水分含量增加,总体水分含量在60%~70%左右。
2 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
大多数农村没有建设垃圾容器、垃圾转运、处理设施,没有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即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落,也显现出垃圾容器规格与承载垃圾量不符的情况,有些村落建设固定式水泥垃圾池,到了夏季,成了滋生蚊蝇的场所。农用三轮车是农村垃圾运输的主要工具,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漏措施,在运送途中难免会发生泄漏,造成污染的扩散。
2.2 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公共意识差
由于受到思想、教育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延续几千年的农村生活习惯很难改变,农民环保意识差,对“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习以为常,门前、屋后、沟边等都是垃圾堆放的场所,只要不是堆放在自家门前,村民们都会置之不理。
2.3 缺乏专业的环卫队伍
一般的乡村会按照人口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村民负责垃圾收集运输,由于工资较低、工作环境恶劣,这些人员均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环卫操作、安全、健康等相关知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投入。乡、村是垃圾处理的主体,理应由其承担相应的投入。但多数乡镇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薄弱,垃圾处理资金筹措十分困难,从而导致运转很难持续。
2.5 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缺少专业性技术支持
目前,大部分农村垃圾处理基本采取集中坑埋、堆放和露天焚烧3种方式。而这3种方式未采取任何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的去向问题。
2.6 管理机制仍不健全
在广大农村地区,乡镇中无明确专门负责的领导机构,导致职责不明确。对农村的人员管理、垃圾处理的相关管理体系仍不健全。
3 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
国内外几十年的经验证明,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垃圾要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垃圾分类是最好的出路。
3.1 实现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条件
研究者认为,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管理问题,一个是资金问题,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就是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手段,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费用要低成本、操作简单。具备以上条件才能实现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3.2 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优势
虽然在城市地区进行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尚存在一定的推广难度,但针对农村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特点使其具备开展家庭垃圾分类的条件和优势。
3.2.1 农村居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也向往城市居民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笔者走访了天津西青、武清、宁河部分农村,村民们对长期以来恶劣的居住环境叫苦不迭。
3.2.2 农村居民聚居特点为开展垃圾分类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 城市高密度的高楼大厦,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给垃圾分类收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对于农村而言,村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此,彼此熟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如采用一定的鼓励措施便会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
3.2.3 纯朴的民风为开展垃圾分类创造有利条件 虽然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但大都保持纯朴的民风,会积极响应、执行各种号召,容易进行集中管理。武攀峰等[7]研究表明,农民愿意支付垃圾处理处置费用,农民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正在悄然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变迁。
4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设想
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分类系统、收集系统、运输系统、处理系统、管理系统及运营系统。
4.1 垃圾分类系统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特点,堆肥资源化处理是较适合于农村垃圾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考虑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对农村垃圾综合处理模式的设想可以概括为“两桶一网箱”和“两级分类法”。即在垃圾源头分类方法上,将生活垃圾分类为可堆腐物、可回收物及有毒有害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可回收物包含的种类较多,农民日常生活中有积攒废品进行售卖的习惯,有些废物虽然不能卖钱,但也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除了可堆腐物和有毒有害物,剩余的“垃圾”都可以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建筑垃圾,作为单独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经过第一级的源头分类后,将所有垃圾运送至第二级专门垃圾集中处理的生态处理站,对可堆腐物进行堆肥化处理,可回收物可根据需要进行二次集中分拣,即为“两级分类法”。
4.2 垃圾收集系统
由于村的规模、条件等各不相同,需要针对各自的情况确定垃圾收集容器、收集方法以及收集路线等相关信息。
收集方式:根据村落大小及生活习惯,可采用户收集或分散-集中收集的收集方式。
收集容器:户分类的垃圾桶,材质选择要结实、耐用,要有颜色区分,每个桶的容积在10~15 L左右。中转垃圾桶体积要足够大,按照辐射村民人口数量进行配置。崔兆杰等[8]根据垃圾负荷和日清理次数等参数计算提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布设密度的计算模型,镇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的布设密度以20个·km-2为宜。垃圾桶的体积可选用200 L容积的统一型号垃圾桶,以适用于有条件地配备垃圾专用运输车。
制定合理的收集路线,对于降低运行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种收集方式,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摸索和计算。
4.3 垃圾运输系统
主要取决于垃圾收集方式。需要有专业的垃圾收集运输队伍,同样需要制定合理的垃圾收集路线以降低运输成本。相连的村可采用联合收运方式。垃圾运输车要根据垃圾负载垃圾量进行选择,无论是农用运输车还是垃圾专用运输车,都需要保证运输过程不滴漏,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运输人员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保证安全操作、安全行驶。
4.4 处理系统
如何处理分类后的垃圾是降低运行成本至关重要的因素。楼波等[9]分析了几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成本-收益比较(表1)。对于农村而言,堆肥的低成本处理是最佳的选择,同时也是碳排放最为优化的模式[10]。但还需要进行堆肥产品技术提升,以获得市场认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可回收垃圾可在生态站内进行二级分拣,对于可变卖的进行收集、集中,不可变卖的可进行压缩,积攒至达到车辆运送量送至垃圾焚烧场或填埋场进行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可按每季度收集1次,每年集中1次送往危险品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建筑类垃圾直接在村内进行填埋处理。
4.5 管理系统
目前,大部分乡村仍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突出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村、企业、农民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问题。整个运行体系的综合管理,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各有职责分工,保证整个体系的持续运行。可以用图1来表示农村垃圾处理的组织结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协调和领导、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并加大农村社会宣传。总之,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和不断创新。
4.6 运营系统
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主要由村(村民)和企业两大主体来完成。村负责村内垃圾的收集及指导、鼓励、促进村民进行垃圾分类。而村内垃圾的外运与分类处理则由企业来完成。企业将粗分类的生活垃圾送至垃圾生态处理站进行后续处理。对于不能处理的垃圾则积攒或压缩送至专业处理机构。生态处理站可由政府投资建设,采用转让、承包、租赁等形式由企业来运行管理。企业可以将有价值的废品进行售卖、垃圾堆肥产品化进行销售、以低价格向村收取垃圾处理费用、政府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收支平衡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5 结论和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不同于城市生活垃圾,更适合于开展分类收集的垃圾处理模式。采用“两桶一网箱”和“两级分类法”模式将能够解决垃圾消纳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问题。
笔者建议:(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环境条件,“以奖代惩”,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垃圾分类;(2)以2万人口规模或1个镇为1个运行单元,日产生活垃圾15 t左右可建立1个小型垃圾生态处理站;(3)提高乡镇、村干部的环境意识,拓宽垃圾治理改革思路;(4)吸收企业、研究院所参与农村垃圾整治队伍,弥补垃圾处理的技术与运营薄弱环节;(5)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多种垃圾处理模式尝试。
参考文献:
[1] 李瑾,孙国兴. 天津都市农业和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 2005, 11(4): 52-56.
[2]董顺荣. 天津调查统计年鉴[M]. 天津: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0:208.
[3] 王洋,曾强,刘洪亮,等. 天津市农村地区垃圾与污水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9): 3687-3689.
[4] 何品晶,张春燕,杨娜,等.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1): 2049-2054.
[5] 潘淑君,周其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2007,13(4): 47-49.
[6] 田春英. 天津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J]. 环境卫生工程, 2010, 18(4): 30-33.
[7] 武攀峰,崔春红,周立祥,等. 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与管理模式初探——以太湖地区农村为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25(1): 237-243.
[8] 崔兆杰,王艳艳,张荣荣.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设方法及运行模式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18): 2864-2866.
[9] 楼波,蔡睿贤.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垃圾处理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0): 100-104.
[10] 周晓萃,徐琳瑜,杨志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优化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32(2): 498-505.
收稿日期:2012-02-21;修订日期:2012-04-05
【关键词】农村垃圾 法律 研究 展望
一、农村垃圾处理的来源和现状
农村垃圾,是指农村垃圾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或土地利用活动产生的溶解的、难溶解或不溶解的各种固体废弃污染物的总称。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
生活垃圾的来源。通过对山西省孝义市周边农村的调研走访,农民生活产生煤渣是生活垃圾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夏季一户5口人家庭每天可产生6斤左右煤渣,冬季由于取暖,导致用煤的增加,一家每天大约产生10斤左右的煤渣。这些煤渣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是随意放在农村空闲土地上,造成了农村土壤、空气及水体的严重污染。
生产垃圾的来源。生产垃圾不容易降解和自净,也不容易人工处理,是农村垃圾中对生态系统破坏最大的“毒瘤”。生产垃圾的来源主要有:建筑垃圾。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民向城市集中”成为一股热潮。公园和新区楼房建设的背后是大面积的拆迁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要么堆砌成山,要么填到低洼处,并没有做到妥善处理。乡镇企业垃圾。90年代末期,乡镇企业成为一支“生力军”日益发展壮大,这些企业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粗放的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产生的工业垃圾和环境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农村自身原因。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两委班子重经济建设,忽视了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大部分两委班子成员只有高中或者更低学历,农村高学历者在城市生活,而留守村民大多因为文化不够和老弱病残,没有人去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或者虽然有所关注,但并没有实际相应处理方式。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也是随意排放,他们自身是农村垃圾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垃圾的制造者。盲目追求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但带来的污染也是十分触目惊心的。以山西农村为例,大部分乡镇企业是资源型企业,如铝矿,煤矿。这些矿产开发出来的煤矸石,以及石块被随意堆放,煤矸石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挥发,严重危害空气质量。
(2)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原因。立法上的滞后性。法律本身存在的滞后缺陷也体现在农村环境保护上。我国农村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并没有引起法律同步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垃圾处理制度存在“二元制”。我国环境保护以城市保护为中心,虽然在垃圾处理立法方面存在空白,但是城市在垃圾处理方面有相关规定,条例出台。长期的不平等对待和“二元制”存在,导致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先进,农村垃圾处理无人问津。
三、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法律建议
(1)消除城乡区别对待,进行合理规划和立法。首先,立法作为抽象行为,应该约束不特定多数人,不以地域作区分。在立法过程中,要消除区别对待,合理全盘规划,制定如《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垃圾处理法》等专门性立法。其次,立法上在公平的基础上,还应对生态薄弱的农村进行倾斜,如制定《农村垃圾处理法》等法律更有效的指导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
(2)通过大力普法宣传,增加农民环保意识。农村存在乱排乱倒的想象可归因于农民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对环境破坏责任的敬畏和守法意识。在“六五”普法期间,相关环保部门,基层政府组织,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升入浅出进行讲解。主动送法下乡,坚持法律“六进”活动,用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装备农民的大脑,是环境保护由政府和组织治理转变为农民主动治理,形成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3)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垃圾分类处理应该是一个由法律保障,政府主导,广大农民为支撑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垃圾处理标准制定,垃圾分类处理和知识培训,垃圾分类处理的强制行为措施等。法律的制定和政府政策的实施,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污染物和垃圾排放标准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提高当地标准。不仅要通过法律条文形式进行规定,还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指引为根据。强化垃圾分类处理责任,对违法者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垃圾合理处理甚至加以利用的循环体系。
参考文献:
[1]郑需勇.农村环境问题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2]李挚萍,陈春生等著.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晓敏.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问题地方立法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传达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文稿讨论会会议精神,着手研究我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方案,形成《关于开展我乡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发各村。
召开__乡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专题会议,乡村两级部和“三送”常驻干部参加,陈乡长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强调,钟建林副乡长布置了我乡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召开__圩环境卫生理事会商讨会,就向商户住户收取垃圾处理费标准和乡政府补助事宜协调意见,最终达成意向性协议,由乡政府补助该理事会1万元,向店面收150元/年,向住户收50元/月的方式筹集环境卫生保洁员工资,理事会负责管理监督__圩的环境卫生。
乡村干部带头示范,对主干道和中心村同保洁员一起对垃圾成堆无人处理的的问题先清理后建长效措施,要求兴建垃圾池和聘请保洁员,宣传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根据工作量测算垃圾处理工作量,为向农户收取垃圾处理费提供切实数据。__月__号组织全乡干部对圩镇和主干道清扫清运垃圾,乡政府出资请来5辆小六轮和小挖机清运垃圾处理,现__圩和主干道已整治到位,接下来是环境卫生意识的宣传、垃圾池选址兴建、保洁员聘请和资金筹集,这些都将依《关于开展我乡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按职责分工逐步展开。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垃圾;解决措施;措施
农村生态系统中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物)以及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碎纤维、废电池以及其他废弃的生活用品等,组成成分十分复杂。
一、农村垃圾的危害
1污染土壤和水体
农村生活垃圾在地表上随意堆放,时间一长会损害被覆盖的植被,尤其塑料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慢慢埋入地下后需要至少两百年才能得到降解,对土壤危害相当严重,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聚集,造成土壤自身净化能力下降,影响大且持久。
2污染空气
各种生活垃圾大量堆放,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变成白色污染,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中产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一百多种,这种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随意对垃圾进行简单的焚烧处理更是直接加剧空气质量的恶化。
3危害人体健康
这包括垃圾产生的微生物对人体的直接损害,垃圾长时间堆放变成滋生蚊蝇虫蚁的温床,这些生物会导致疾病的传播,间接损害人体健康;另外由于对土壤、水体污染,在这样的土壤和水源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也会带有一定的危害性。
二、农村垃圾的现状
1缺乏环保意识
目前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在素质上虽然有所提升,但是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政府对农村环保教育宣传不到位以及环保意识的薄弱,再加上以利益至上为价值理念的偏差,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农民没有意识到自身就是环境保护中的一份子,而是以一个观望者的角色不断地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做出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如乱扔废旧电池、塑料袋、灯管等。
2缺乏运转资金
政府部门长期以来没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予以重视,这样就造成了在处理设施的建设上资金严重缺乏,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离不开公共资金的投入,主要将其运用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再加上农村住户的的分散性以及农民自身经济来源的受限,这样就使得在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设施的建设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请清洁工方面,只能是针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较为落后的也就只能将生活垃圾投放在房前屋后,进而导致生活垃圾的量逐渐呈上升的趋势。
3缺乏循环利用理念
在农村垃圾中,有很多可以变废为宝,使之被二次利用,如厨余垃圾为有机物可以用来滋养土地、改良土壤或是经发酵制肥;废旧塑料可以被回收制作成工业塑料块等;建筑垃圾可再次回收制作建材;纸屑等可燃物可以用来供热;但是在农村,很多人只注重于对金属、饮料瓶等的回收,而对其它的生活垃圾缺少再利用的认知,这样就使得农村塑料袋等垃圾污染严重,进而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4缺乏相关的法规
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重点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的关注较少,因此,与农村生活垃圾相关的法规规定较为缺乏。没有建立回收、运输和处理的处理链,并且对已经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的落实也不到位,甚至在村村结合以及乡镇结合地带容易出现一些“三不管”的垃圾死角,导致生活垃圾很难得到真正的处理。
三、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解决措施
1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第一、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支持,并保证专项资金真正落在实处。由于农村环境危机具有滞后性,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仍以政绩突出为办事准则,把原本属于农村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挪到能立竿见影的项目,甚至挪用于行政管理费用,使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明显好转,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
第二、政府应积极引入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困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填埋和焚烧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约有90%以上垃圾都采用填埋处理方式。这种填埋只是简单的垃圾转移,所有的垃圾未分类通通埋入地下,一来最终造成无地可埋,二来有毒有害物体残留地下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焚烧也存在成本大或者条件简陋达不到无害化焚烧的要求,最终造成二次污染。
2探索生态模式,鼓励综合利用
对此提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集中连片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确保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加强人员配备和规范运行流程
首先要加强人员配备,依托当地卫生单位,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街道)负责集中压缩,将各村的垃圾集中压缩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箱中。
4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政府和村镇的政策是我们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第一步,同时我们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政策实施。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性法规方面,法律只能给出大的原则,各地应因地制宜颁布法规,如生活垃圾收费的法规、严重污染的责任制度等等,如西安市未央区《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收费办法。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首先保证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村镇行政机构执法也有法可依,其次制裁违法的人时也有法可依,否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法没有违法成本,最终导致政策流于形式。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协作,制定相关政策标准,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才能改变目前这种乱堆乱扔垃圾现象,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是很重要的。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不能套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朱亚娟.安徽新农村建设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