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德国 住宅区犯罪防御 平安社区 启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区。近年来,社区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治本之策,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组织巡防队员看门望锁,加强联户防范。通过构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可防财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矛盾纠纷大量减少,社区偷窃等案件发生率连续下降。

结合我国社区实际,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建设平安型社区,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提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德国的住宅区犯罪防御经验对我国平安社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在住宅区犯罪防御上的两个主要理论依据

可防御空间理论(Defensible Space)和“破碎的窗户”理论(Broken Windows)在德国始终是针对犯罪和犯罪防御制定策略性政策时的两个主要理论。

1.可防御空间理论。

可防御空间理论即利用居民点空间和住宅区的形状提高安全度。可防御空间理论认为,一个有防卫保障能力的生活空间可以提高家庭、邻居和朋友的安全,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这一理论内涵了四个理论支柱。

(1)领地意识。住宅区要地带化,并给陌生人制造障碍,让居民的社会控制容易实施。在城市规划方面划分私人、半私人、半公共和公共空间地带可以促进责任心和公益心,提高个人和集体领地意识。各个空间地带应该通过符号或标志标示清楚,例如:“私人车道”、“私人绿地,请勿入内”、“公共游戏场/绿地”等。

(2)自然监控。在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给邻居提供观察的可能性。居民窗户的朝向应该提高对住宅区内的“可视性”,以利于及时发现陌生人和来访者的出入。房屋和小区的格局形式的设计应该使居民的非官方社会控制变得容易实施。

(3)形象定位。应该避免因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只追求美学价值的房屋形式,以及住宅区格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4)环境。环境的规划应该既遵循城市规划的秩序,又兼顾提高社会控制的可能性。可防御空间理论认为通过改变建筑环境,可强化领地意识,从而加强非正式的、社团式的避免犯罪的战略对策。

美国传统的“犯罪防御性居民点形状”(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CPTED)就是以“可防御空间”作为基础理论建立的。而德国在遵循和延续了美国的这一空间预防理论的基础上,在城市空间规划实践中做了诸多尝试。

2.“破碎的窗户”理论。

“破碎的窗户”理论是由Wilson和Kelling发展起来的。他们在1982年的论著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中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在一个社区中的无秩序和犯罪是有一系列的前因后果的。一扇打碎的窗户,如果没有及时地修理,就会招致其他扇的窗户被打碎。换句话说,一扇未修理的窗户将是一个迹象,即这儿不反感无秩序,从而为进一步的严重犯罪提供了基础。基于这个理论,美国通过警察和邻里关系的共同努力,发展奠定了现代的向犯罪进行斗争的方法,即著名的“Zero Tolerance”(“零妥协”)。这一方法指导公民通过尝试抵制噪音吵闹、街道、非法飙车和其他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来加强自己的安全感,重新赢回公共空间。一句话,要坚决清除社区范围内的小混乱,通过社会控制主动“制造安全”,以便达到社区不被地域性地与犯罪和不安全联系在一起。

破窗理论的实际应用到住宅区犯罪防御上,最被德国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安全感和干净程度的积极联系。一个地方肮脏,似乎放射出信号说:这里缺乏社会控制管理,由此一方面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似乎给潜在的犯罪者开了可通行绿灯。因此住宅区公共场所(绿地、道路和走廊等)的干净整洁和管理有秩在德国的城市犯罪防御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德国在住宅区犯罪防御上的实践经验

根据上述两个理论,德国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区不断增加的不仅仅是国家法律上的预防措施和干涉,还有地方性的和私人的对策。其主要经验如下:

1.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设计。

在涉及空间预防措施上,德国的联邦和各州城市规划部门主要利用其战后积累起来的能力和技术优势,在城市住宅区的规划和建筑形式上多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和我国目前大城市住宅区、小区封闭式设计的出发点相反,德国大部分居民楼或住宅区大部分邻街而设,从公共空间的街道可以任意穿行住宅楼之间,私家汽车就停在路边或门口。但私人空间、半私人/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的划分非常清晰明了。在独体或连体别墅门前,包括4―5层的普通居民楼门前多以花园或绿地将私人和公共空间分割开来。

2.法律规定居民用房屋不允许经商。

这一点在德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各城市只有指定的区域和空间,经各州政府和商业行会审核批准,房屋可以用于商业活动。城市整体的区域功能基本本着功能分离的原则,即住宅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尤其是小区内绝对没有在中国城市小区内常见的底层经商或出租屋用于商用的现象。受德国人文地理学家克里斯塔拉的“中心地学说”的影响,服务性行业如超级市场、饮食业、银行、邮局等在城市内的布局上和选址,是与居民数量和消费能力成一定比例的。也就是说,各个服务性行业并不是到处分散在各个住宅区附近,以近取胜,而是合理地集中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如果要购买昂贵商品,只能到市中心的商业中心或郊区的购物中心去。这种商业和居住功能的划分,可以大大降低住宅区的额外人流和不必要的串行。除了居住在此或来访者,住宅区内的所谓闲杂人员会相对更加引人注目,有利于邻里守望和基于“可防御空间”理论的犯罪预防。

3.及时接触和获得相关的城市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和犯罪统计数据。

德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很透彻,各个政府相关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健全,统计数据库完整且向公众公开,这给住宅区的犯罪防御工作提供了便利而坚实的基础。每年德国各个市、州、联邦都会作年度各区域的犯罪调查分析报告,附加所有详细的统计分析表,人们可以在因特网上随时调用;另外,各大学的专题犯罪研究调查报告也经常以印刷品和因特网电子版同时出版,对犯罪问题的研究被横向同其他社会学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的优点有两个。

首先,可以及时接触和获得相关的城市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和犯罪统计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空间”或“问题社区”,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精确,有的放矢,使各警种及时了解全局当日治安状况。网格内各警种之间、各队之间采取召开会议、发文、网络传输、组织研讨等方法互相反馈情况,实现信息共享。

其次,对新的城市社区建设下社区治安组织机构和部门,以及社区警务来说,可以数量化、质量化、标准化他们的工作内容,准确评估其工作业绩。因为,每一项工作的结果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评价和统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数据,以及实例的搜集,将各个工作内容项目化,并在此基础上出台针对犯罪预防的工作标准,以及各年度的优秀犯罪预防案例。

三、几点启示

正如同其它快速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着快速上升的犯罪问题。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各个城区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不断地变换各种建筑分布,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动而产生不同社会群体的分布变动,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极大,以致犯罪分布也随之不断变化。其中住宅小区建设是这种打破各种分布情况的强有力的“工具”。

从犯罪地理学角度讲,住宅小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细化空间单位,它的“户口”情况,即小区居民自身的、尽可能详细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统计数字,建筑设计图、周边环境的城建管道系统、服务性行业的分布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等等,对日常社区治安、安全保障(如:火灾防御)、犯罪防御甚至反恐都意义非凡。特别是高层住宅小区有人口总量和密度大的特点。

住宅小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小区建筑形式的形式大部分都是“城中城”,利用围墙为物理界限与街道和“公共空间”分离开,因此在居民的空间认识中产生“小区内”和“小区外”两种空间概念划分,安全问题和犯罪防御问题不仅可以利用这两个空间概念,而且应该利用有限定和隔离效果的建筑形式,例如各种封闭管理性设施,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事前充分计划地进行事发时的疏导,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事前和事后的分析研究和控制工作。

结合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借鉴。

第一,提高住宅区的集体领地意识,充分利用小区的围墙等自然条件。因为新的住宅小区的空间大部分为私人产权/均摊产权,有差异不大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购买同一处住宅的购买能力上来分析),建立起个人/集体领地意识,可为实施社会监控打下基础。

第二,实施正常监控。正常监控符合小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可以减少和避免不受欢迎的行为者和犯罪在共同的居住范围内的“入侵”。但没有合理的、有防御能力的建筑形式,在面积巨大而人口密集的小区,要实施正常监控是需要做一定工作的。

第三,及时接触和获得相关的城市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和犯罪统计数据。在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和建设平安型社区的研究方法上借鉴德国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现“问题空间”或“问题社区”后,将分析和研究的项目内容计量化、图像视觉化,在解决问题时才会更加精确,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Schubert,Herbert(Hg.):Sicherheit durch Stadtgestaltung:Stadtebauliche und wohnungs-wirtschaftliche Kriminalpravention.Konzepte und Verfahren,Grundlagen und Anwendungen.Koln,2005:13-17.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根据铁岭市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指出地下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与能源产业基地,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为保证铁岭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不得不超量开采水质稳定、易于开发的地下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地下水量减少和水质下降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长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1地下水动态特征 

根据铁岭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为本区主要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是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的主要途径,大气降水沿基岩裂隙渗入地下,形成基岩裂隙水,后又以地下径流或泉的形式,补给第四系孔隙水或溪流。此外上游和侧向高地的地下水径流补给以及部分时段河水补给、灌溉水的渗入也是一种补给来源。 

1)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和河水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地下水位1-5月份逐渐下降,6-7月份受降水影响,水位于6月份开始回升,上升幅度约为0.50-4.0m,9、10月份水位达到最高,10月份以后到年底,水位缓慢下降,水位有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大气降水因素影响较明显。丰水年地下水位上升,枯水年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受集中开采的影响,北水源地与八里庄种畜场附近地下水位较低,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2)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地下水水化学分析资料,本区局部地段铁离子与硝酸盐含量偏高,其次为亚硝酸盐、硬度、矿化度、锰。由于铁离子、硝酸盐、亚硝酸盐与硬度、矿化度、锰含量的偏高,导致本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反映了本区地下水水质不同程度遭受工农业及生活污物的污染。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标准,本区地下水质量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即水质良好、水质较差、水质极差。水质良好级分布于昌图县付家村,水质极差级主要分布在铁岭县白旗寨乡白旗寨村、昌图县桥头加油站及西丰县更刻乡更刻村一带,水质较差级普遍分布于本区。 

2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铁岭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铁岭市、开原市建有集中开采的水源地,此外还有厂矿自备井的开采以及农田灌溉井的开采。根据其用途及用量分两个区,即城市用水集中开采区和农业及生活用水开采区。 

城市用水集中开采区:分布于铁岭市银州区(城市规划区)及开原市区。本区位于辽河冲积平原与柴河阶地之上,以砾砂、圆砾为主体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埋藏较浅,渗透性好,补给充足。是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有利地段。 

农业及生活用水开采区:广泛分布于本区的各市、县乡村。 

本区由于受长期集中开采的影响,在铁岭市银州区北水源地与八里庄种畜厂附近形成两个范围的降落漏斗。2010年北水源地漏斗中心附近枯水期地下水埋深为10.03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2.19km2,比2009年同期扩大0.70平方公里;丰水期地下水埋深为5.10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0.05km2,比2009年同期缩小4.79km2。 

2010年八里庄种畜厂漏斗中心附近枯水期地下水埋深为4.77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3.74km2,比2009年同期扩大2.25km2;丰水期地下水埋深为1.40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0.21km2,比2009年同期缩小2.82km2。 

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局部开采强度过大,形成超采区。根据多年的调查显示,铁岭市银州区北水源地与八里庄种畜厂附近皆为地下水超量开采区,开采井密度过大,井距过小,井与井之间必然存在的干扰,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削减的根本因素。 

2)水质污染问题。在铁岭地区存在混合开采的情况,由于开采井成井工艺不佳,不能很好的分层止水,即上部孔隙潜水和其下覆的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混合开采,致使上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松散层孔隙潜水,进入下部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中,水质逐渐恶化。 

潜水污染主要是在混合开采的城区和水稻种植区,主要原因是城区污水管道渗漏,郊区农田因城市扩大而填埋垃圾,农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一样,是导致和加剧城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3)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浪费较严重的是农业用水,机井利用率不超过80%,渠系管道渗漏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生活用水未全部实施定量、定额、定时供水,无序使用地下水较普遍,即粗放型用水方式,未走节水之路。 

4)缺少科学管理和预警监测系统。铁岭市目前对地下水的开发还没有采取依法管理,对如何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以延长含水层的使用寿命没有法律规定,从而导致了地下水开采呈混乱状态。全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信息系统,进而对水源井的控制性不够,管理不合理,不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4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地下水埋深状况,综合各类影响因素,制定开采区类型,合理配置开采量,避免和缓解地下水超采现象的发生和加重。对已经形成的降落漏斗超采区要做到:①减少开采井数量,按合理井距确定开采井数;②监测水位恢复,使其在枯水期动水位和区域水位一致;③控制混合开采,提高成井工艺,做到分层止水和开采。 

2)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至关重要。应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重复利用率,封闭废井,杜绝混采井,防止深层水污染。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掌握地下水污染及发展和变化趋势,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防治。根据水源地的社会价值及其本身的脆弱性,必须科学圈定重点保护区,把地下水源地作为综合保护水源区进行保护。 

3)节约用水。造成水资源浪费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雨季的大量降水往往容易形成洪流,成为“客水”形成浪费,因应积极“蓄洪”以备丰为枯用。 

人为利用水资源应迅速改变粗放式用水方式,走节水之路,其措施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节约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4)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目前,铁岭市地下水开采管理主要由两个部门负责:市政水源部分隶属城建部门管辖,自备水源和农业用水由水利部门管理,这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是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统一的用水管理体系,是实现铁岭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划分和确定水资源保护区,严格规范和执行用水许可证制度,从法律上确立“谁开采、谁补给”“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及污染地下水的趋势。 

5结语 

地下水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活跃的环境要素,而今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无不与地下水密切相关。地下水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如何融入到资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地制宜地搞好地下水源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对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和地区来说,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下水动态年鉴.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8. 

[2]铁岭市城市规划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辽宁地勘局铁岭工程勘察院,1995.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太阳能 微电网 现场试验

1 建设微电网的背景

我国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大容量远距离传输,新能源并网等对输电技术及系统运行控制提出了挑战,智能电网能够大量接入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与用户双向互动,实现智能生活;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新型现代化电网,智能电网将为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规模化新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正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

2 我国现状

根据《2013-2017年中国微电网行业深度调研与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微电网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是微电网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2011 年8 月,国网电科院微电网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首次提出了我国微电网技术体系,涵盖微电网核心技术框架、电网应对微电网的策略、技术标准和政策等,制定了我国微电网发展线路和技术路线图,对我国微电网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3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的实际应用

3.1 分布式电源系统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是在新建的293栋居民楼屋顶安装多晶硅光伏板的发电模式,即利用了一般闲置的利用率较低的屋面,使屋面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朝南方向的斜屋顶,使光伏板的受光率增大,提高发电率。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吐鲁番示范区屋顶光伏电站暨微电网试点工程布置在居民楼顶的屋顶光伏分别经过小型逆变器逆变后,以 400V 电压等级直接接入每栋楼用户配电箱,优先供用户负荷。 用户负荷无法消纳的光伏电量汇流后, 送至箱式变压器低压侧,升压至10kV。

3.2 微电网的形成

用户负荷无法消纳的光伏电量汇流后, 送至箱式变压器低压侧, 升压至 10kV 。 分散布置的 10kV 箱式变压器形成环网(微电网),环网载接入 10kV 开闭所,经 2 回 10kV 出线接入葡萄沟变 10kV 备用间隔和园区内的地源热泵房。293栋楼划分为十几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台箱变,将380V电压转换为10kV电压,已环网的形式将十几个片区相联,自成一套自给自足的微电网系统。整个微电网系统又通往换流站然后和外网并网。

3.3 信息系统

研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SCADA)和广域测量系统(WAMS)..以及相应的信息支持平台包括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和自适应通信平台,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包括采集电力系统突然变化的暂态数据信息,用于继电保护系统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采集电力系统缓慢变化的稳态数据信息用于安全经济调度系统和电能计量结算管理系统。

3.4 电能质量调节技术

在配电网仿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分布特性的研究分析形成合理布局与容量配比方在配电网仿真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对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分布特性的研究分析, 形成合理布局与容量配比方案,并通过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和无功补偿设备等的协调控制,得到电能质量调节系统的运行方式,完成电能质量的优化及治理。

3.5 微电网对配电网及大网并网技术:智能电网

采用平滑可再生能源功率的目标是要消除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波动中的高频分量,并网点电功率输出的目标是根据发电计划,结合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结果和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总输出功率目标曲线,通过实时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以及充放电状态,使“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的总功率输出负荷计划安排。削峰填谷是储能系统基础的控制功能,可在白天将用户负荷和电动车充电站无法消纳的光伏发电量储存起来,在光伏发电量电动车充电站无法消纳的光伏发电量储存起来, 在光伏发电量减弱或夜晚光伏无法发电的时候释放,达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帮助维持微电网内功率平衡的作用。

3.6 储能技术

在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运行策略和运行模式下对储能系统的不同要求分析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电能质量、在微电网中的功能实现等方面,结合微电网结构及负荷情况,制定微电网内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算法、储能系统充放电特性研究、如何合理维护延长储能系统寿命等,实现微电网的经济性与运行成本最小化。试点工程在换流站设置了1MW的蓄能功能来实现以上功能。

3.7 示范区又一大特点:光电应用一体化综合楼

龙源吐鲁番示范区建筑一体化并网型光伏发电及微电网试点项目新能源技术示范楼(中心)建设用地约5000平米,总建筑面积约2200平米,地上两层。主要功能一层为主控室、会议室、微电网展示、接待室、备品备件库及餐厅厨房等,二层为宿舍、办公室、档案阅览室、活动室等用房。在方案设计中考虑了以下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光电幕墙及光电采光顶、跟踪式光伏发电停车场、强光辐射的遮阳系统、光伏驱动通风系统、户外光纤导入照明系统、电动汽车离散型充电站、被动式阳光房、零碳建筑设计、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微电网监控及系统展示系统。

4 结语

新能源技术示范楼(中心)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微电网等新技术的综合展示,是吐鲁番示范区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另一个浓缩及展示窗口。本项目的建设除了可满足生产及生活要求之外,对于更好的推动国家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及节能技术等产业的发展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设计管理及其重要性

工程项目集合了功能、规模及质量要求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系统结构,不同的项目工程都是以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及规程为设计依据,同时在考虑业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单独设计施工,这也就决定了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复杂性及系统性。因此,设计管理就是对设计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调配,并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

设计活动是一种集体群体活动,这需要将所有参与者的才智和能力都充分发挥表现出来,目的是实现最大化的设计工作效用。设计管理要保证项目的经济性及适用性,可以将相关单位和人员合理联合起来,完成组织的项目计划。所以设计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2 设计的阶段划分

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设计进度和设计深度。规划部门对设计计划审核的依据是对设计划分后的阶段性成果检验情况,这也是建设单位制定和考核设计目标的重要依据,工程规划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设计准备

设计者在开始进行设计之前,要先了解所要设计项目所在地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

(1) 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自然条件。

(2) 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

(3) 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

(4) 业主对工程的要求,特别是工程应具备的各项使用要求,对工程项目的预算设计会产生很大影响,还包括涉及资金、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等其它客观因素。

2.2 初步方案

初步方案首先要从搜集资料开始,通过对工程主要内容的安排,设计者对工程要有整体项目的布局设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设计方案人员可以与业主和规划部门交换意见,最终目的是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业主的认同,并取得规划部门的同意,取得其下发的《方案审核意见》。

2.3 初步设计

在这一步骤中,设计人员可以明确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地点,并对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权衡,之后可以规定设计出技术方案、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总造价,这样可以再今后项目建设过程中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在得到详细的勘察资料和技术经济指标后,可以对项目方案进行补充修正,修正后的设计方案应该能够满足其核心技术问题、相关实验和设备选制等要求,要保证能够使用设计方案设计设计施工图和提出设备订货明细表。之后将设计成果报送到规划部门审核,召开审核会议,各职能部门对图纸提出审核意见,设计单位再根据批复细微调整设计方案。

2.4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主要是通过图纸将设计者的意图和设计结果表达出来,并把设计图纸作为现场工人施工的标准依据。施工图是工程项目设计和工程施工过程的桥梁与纽带,其具体包括建设项目各部分工程的详图和零部件、结构件明细表,以及验收标准、方法等。

2.5 设计交底和配合施工

施工图设计完成发到施工现场后,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应到施工现场与建设、施工单位共同会审施工图,进行技术交流,介绍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对不符合时间和有错误的图纸部分进行修改,之后还要参加各阶段的设计验收,还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并检验设计的正确度和完善程度。

3 施工图阶段的设计管理

3.1 设计文件的管理

在施工图阶段,应该注重对设计文件的管理。管理设计文件时应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提前做好电子设计文件的统一的格式和前后一致的参考标准;

(2)设计文件管理要规范化,主要表现在对出归档范围、程序、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形式等都要做出严格、详尽地规定;

(3)对设计文件的借阅方式和方法进行明确规定,尤其是没有加密和权限限制的电子设计文件;

(4)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文件的修改方式和修改方法、程序进行严格地控制,确保设计文件系统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实现。

3.2 设计接口的管理

在施工图阶段,最敏感的部分是设计接口的管理。该部分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内容:

(1)设计单位与业主间主要是通过业主所提供的项目要求、条件和相关资料来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设计单位与业主及其他合作伙伴间的接口关系是设计人员的一个重要参考部分,设计单位需要向业主提供设计准则、设计说明书、工程图纸、方案图、各种报表、规格书、规范书和安全分析报告等工程文件,有些设计单位还需要向业主提供研究开发报告。

(2)在设计单位与项目供应商间的设计接口,如果设计单位承担了供应商的责任,则属于设计单位的内部接口。

3.3 设计文件审查

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是为了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审查其格式、内容及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是审查设计文件在技术上的正确性、准确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设计文件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1)合理配置审查工作资源,审查小组成员包括审查专业主任、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专业审查人员、资料员以及档案管理员等岗位,且各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

(2)合理设置审查工作记录,统一制定审图工作表格,具体包括:作业记录表、审查送审资料清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项目内部流转记录表、相关专业审查概况表、审查意见告知书、审查资料输出交接表等材料。

(3)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检,主要内容包括抽检单项审图的生产质量、专业审图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审图过程中的问题等。

3.4 设计的进度管理

设计进度管理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为设计单位的进度控制,另一个为业主或总承包单位对设计进度的监控,其中设计单位应遵照设计合同,如期保质保量交付施工图设计文件,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严格控制设计进度。常见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成立专业的计划部门主要编制年度计划,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设计进度计划;

(2)实行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将设计人员的切身经济利益与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联系起来;

(3)与业主、监理单位以及承包商等相关单位配合协作,编制设计总进度计划以及设计条件协作计划;

(4)计划编制完成后需要认真按照计划执行,保证设计工作有秩序、有节奏、合理的进行,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调整设计进度,保证设计工作的可控性。

业主或总承包单位也应时时、全面监对设计进度,以便于实施动态控制设计进度。设计开始前首先要对设计单位进度计划进行认真审查,要求进度计划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实施进度计划的时候,业主或总承包单位要比较计划进度,定期检查设计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如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严重偏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补救措施或建议,以保证设计工作的进度;在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协同设计单位对原进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或部分修改。在整个设计进度控制过程中,业主或总承包单位要核查分析设计图纸的进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3.5 设计变更及变更文件管理

设计变更是设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设计变更与变更文件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确定属于原设计问题,导致无法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设计遗漏、设计错误等,则要按照设计变更程序严格执行;

(2)通常情况下即使在技术经济上变更要求是合理的,仍然要做全面考虑,比较变更后的效益与施工单位的索赔损失,权衡利益后再做是否变更的决定;

(3)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代用的情况,则要办理材料代用单,坚决不得出现内容不明确、缺乏详图或者具体使用部位只是纯材料用量变更的现象;

(4)尽可能提前变更设计文件及图纸,在施工开始前做一次全面的图纸会审,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变更,避免因拆除而造成的浪费和索赔冲突事件;

(5)设计变更文件的管理非常重要,要详细、具体的记录设计变更的内容,主要包括变更产生的原因、背景、时间、参与人、工程部位以及提出单位等;设计变更要办理工程变更申请表、变更工程量清单以及变更综合单价分析表,还要附带完整的支持材料。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J]. 工程造价管理,2010(5).

[2] 王晓亮. 基于成本控制的跟踪审计方法研究[J]. 工程造价管理, 2010(6).

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年,我市的环保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较圆满地完成了*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预计*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55毫克/立方米、0.161毫克/立方米、0.046毫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略有上升,二氧化硫浓度值有所下降。

(一)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淘汰4吨燃煤锅炉110余台,对26家重点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制定《济南市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划分方案》,完成禁燃区创建调查摸底工作,制定禁燃区创建验收标准。

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对22家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现场核查,并对核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确认。对县(市)容量测算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和督导。市区和章丘市完成大气容量测算报告(初稿),我市的大气容量测算工作得到了国家总局和省环保局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把我们的工作和文本作为范例向全省推广。

强化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机动车尾气年检工作,上半年已检测机动车29000多辆。从3月1日起,对年检初检尾气超标车辆、申请延期报废车辆、外地迁入车辆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已检测机动车3000辆。5月份,省环保局在我市召开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

结合“创模”工作和“迎亚足杯、创文明城”主题行动,充分利用点面结合的立体监控网络,对市区内建筑、拆迁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现场和道路路面扬尘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力度,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扬尘污染。

水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行情况视察的各项工作。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山东西水东调济南段水质保证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小清河(济南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强化对点源治理的监督管理,督促5家医院和1家工业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为480吨/年、380吨/年。对1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

开展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对17家有代表性的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的能源消耗、生产和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确定一套符合实际,企业和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排污数据,为总量分配和核发排污许可证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噪声、固体废物和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下达了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复查计划,计划创建、复查噪声达标区面积67.28平方公里,目前创建和复查工作进展顺利。积极督促企业开展点源治理工作,济钢投资200多万元对超标噪声源进行治理。

做好环境噪声污染源的巡查工作,严厉查处环境噪声扰民行为。“两考”期间,积极开展了多项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和现场监察工作,抽派专人组成分队,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对全市每个考点进行巡查和驻点检查,快速查处群众举报噪声污染源,为考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完成废矿物油集中处置---综合利用项目的调研工作,取缔部分非法废油脂回收点。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30吨的济南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对168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摸清了全市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对133家一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全部进行规范,其中109家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纳入了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开展了严查医疗废物流失专项行动,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初步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动态化管理。

认真开展废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调查工作,组织了放射性废物(源)集中收贮工作。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对48家市管单位放射源情况进行了排查,对17家持有放射源单位开展放射源自查和申报登记工作。继续开展“毒鼠强”集中处置工作,对全省11市收缴的394.9公斤“毒鼠强”进行集中处置。摸清我市待处理废弃危险化学品底数,为下一步开展监督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

配合市经委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对工作进展缓慢的13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逐家进行督办,并制定了月进度报告制度。对3家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进行了初审。

(二)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完成济南市*-*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编制上报工作。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完成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章丘市国家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济阳、商河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组织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平阴县四个乡镇已编制完成创建规划大纲,其他单位正在编制中。组织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对敏感区域进行现场核查。

(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切实贯彻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的原则,有效控制了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企业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拒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的水泥、小钢铁、小印染、铁合金以及小型燃煤锅炉等建设项目17个。

(四)全面加强基础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法制工作。《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通过并颁布实施。对环保违法单位在环保曝光台进行曝光,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环保110坚持真联真动,及时出警,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等多项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环境监测工作。按计划完成了例行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监测数据合格率100%;按照规定要求,完成了空气质量日报、周报、预报、黄河水质周报及环境质量月报、创模季度分析报告、*年环境质量年报及声像报告书等。开展了沙尘暴监测与预报工作,成功预报2次沙尘天气。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监测工作,完成23个乡镇的监测工作。切实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参加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组织的协作定值实验,完成62个样品的定值实验。开展水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工作。

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省质监部门的认证,2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在我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大气在线监测管理现场会,推广我市在线监测工作的经验。

环境科研工作。组织完成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工作,6个项目被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到位科技补助经费50万元。“济南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济南市城市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分别在市科技局、省环保局组织的科技项目招标中中标;市环境工程设计院中标了一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济南市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2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7项科技成果向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4项课题获*年度市建委系统科技进步奖。

环境信息工作。更新防病毒软件服务器病毒库,有效防止了病毒入侵,保证了政务、业务信息的安全传输。开发了济南市环保12369投诉受理系统,制作了中欧合作项目网站。完成了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创模规划所用图片的制作工作;组织开展了建筑材料污染损失调查,完成了建筑材料野外调查的各项任务。

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利用环保知识下乡、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加大了宣传声势。在市区重要街道设置40余块“创模”宣传牌;在开往京、杭的客运列车上利用广播、车箱内广告牌,进行“创模”内容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加强对55家环保信用等级企业的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树立企业“诚信环保”的良好形象。

协调驻济七所高校成立了环保协会,开展了驻济高校环保文化月活动。创建市级绿色学校139所,开展了市级绿色社区的评审工作。

环境能力建设工作。编撰了《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毒有害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在市区东部建设高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扩大对市区烟尘排放情况进行远程高空巡视的范围,形成点面结合的自动化监控网络体系。全市环保110统一配置了执法车辆,安装了车载对讲台及车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统一指挥调度和快速定位,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全市环保110监察人员进行军训及业务培训。

(五)国际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项目济南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研究”正式启动。2月下旬在我市召开了欧盟对华资助试点项目--济南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规划、培训与示范研讨暨项目启动会。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申请除草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课题。完成了日本山口县环保技术交流团、瑞典MRT公司来济考察访问接待工作。

(六)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和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工作。针对环境质量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紧扣国家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基本条件和指标,把创模和省、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等环保工作结合起来,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委托山东大学编制完成了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环境形势预测

当前,我市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空气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2级以上天数不超过全年的50%,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下游位次。

1、建筑、市政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道路保洁方式落后,重复扬尘严重;是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2、我市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燃煤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另外受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污染物难于扩散,加重了市区空气污染。

3、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外地进济车辆增多,交通拥挤,堵车严重,车辆怠速行驶,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二)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除地下水全部达标以外,地表水体水质普遍超标,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严重,小清河、大明湖水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1、由于污水管网不配套,市区已建成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废水量严重不足,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50%,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平阴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不能保持正常运转。章丘市、长清区和历城区仲宫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较慢。

2、我市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但达标成果还比较脆弱,部分单位和领导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偷放、超标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环境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素质和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程序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局部环境质量趋于稳定和好转。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年环境保护计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推动全市“创模”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四、*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年是济南市完成创模三年行动计划和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施环保“十五”计划和谋划“*”环保大计的重要一年,依据我市“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和国家、省、市要求,围绕我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环境保护计划目标如下:

(一)环境质量目标

1、水环境质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垛庄水库、黄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地表水其它水体分别达到或接近相应的环境功能标准。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市区及各县(市)驻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低于55dB(A);各类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100%。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二氧化硫8.06万吨,烟粉尘6.25万吨,化学需氧量5.91万吨,氨氮6200吨,工业固废0.30万吨。

五、*年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继续实施以节水保泉、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将水源地保护作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建设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加快东湖引黄水库的建设工作,搞好现有水库的扩容和配套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调节能力。根据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规范水源地经济与社会活动,及时调整、优化流域的产业结构,针对玉清湖、鹊山、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等饮用水水库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强化对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监控,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

开展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在继续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再提高工程成果的基础上,严格监督己建成治理设施的企业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按有关规定已关闭或停产治理的企业要坚决关住、关死。加大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重点断面水质自动连续监测,尽快改变监管手段落后的状况。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3.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加快治理生活污水。督促济南水质净化一厂、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完成市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督促长清、章丘和历城仲宫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加强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促使其稳定运行,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覆盖区域外的新建小区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和生活中水,实现小区污水零排放。

4、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要求,全面做好南水北调沿线水质保证工作。

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南段水质保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按照国家、省的具体要求,做好济南段水质保证的相关工作。完成*年度重点水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和15家废水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及网络建设工作。开展以小清河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工程,逐步实施小清河截污工程,严格控制含磷洗涤用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对水环境产生的破坏,避免调水水质受到污染。开展市区河道和大明湖综合整治工作。

(二)继续实施以清洁能源行动、全面治理各类污染源、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保护工程”,抓住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计划在我市试点的机遇,继续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

根据我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结果,组织完成全市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工作,并发放排污许可证。本着目标、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原则,按计划完成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根据省环保局测算、国家环保总局核定的我市水环境容量结果,编制完成《济南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按照国家的进度安排,对我市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分配排污总量,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督促落实排污总量削减任务。

制定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计划济南市工作实施方案,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完成年度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做好6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的监督管理与现场监理工作,摸清市区烟控区范围内6-6.5吨燃煤锅炉的使用现状,详细了解其有无替代热源,为在条件成熟时取缔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完成济钢等第三批重点大气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安装与协调工作,并实现并网。做好年度烟控区和市内五区11.3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创建与复查验收工作。

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全面贯彻《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从摩托车、公交车排气污染防治入手,完成所有公交车的抽检工作,并按规定实施限期治理。加强对车型老、污染重、无法治理达标机动车的环境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强制淘汰。加大机动车尾气年检、路检力度,做好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工作,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大对车用油品的环境管理,对市区二环路以内主要加油站进行重点检查,从源头控制尾气污染。在车管所增设环保达标目录审核窗口,保证新挂牌车辆达到欧Ⅱ标准。

加强对市区建筑、拆迁、市政施工工地的管理,控制扬尘污染。严格查处已取缔的“三小”回潮现象,对市区道路保洁、垃圾死角的清理要常抓不懈。

(三)实施以控制扰民噪声源和创建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强化对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依法强化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清理居民区扰民噪声源,控制生活噪声,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噪声污染,区域环境噪声保持在60分贝以下;严格执行机动车禁鸣规定,限制大吨位车辆进入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继续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并确保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质量,根据创模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新建噪声达标区38.45平方公里,完成58.6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的复查工作,对52家超标固定噪声源实施限期治理。继续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

(四)实施以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固废治理工程”

初步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信息交换协作体系,加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以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筹建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和危险废物交换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搞好门诊部、小诊所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试点,争取全市全部一级以上医院、门诊部和部分小诊所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5%以上。在全市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将废矿物油、废显影液等重点种类危险废物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对全市重点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开展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建立符合规范的暂时贮存场所并进行处置。应用并完善《济南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动态化管理。做好《济南市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对10大类、41种共204公斤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处置。

(五)实施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协调指导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平阴县做好生态示范区验收准备工作,济阳、商河县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章丘市做好国家级生态监察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创建单位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达标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夏秋季秸秆禁烧执法监察工作。协调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强化监督,严禁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机场周围焚烧秸秆。协调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六)加大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及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变化趋势,为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重点围绕“碧水工程”、“蓝天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工程的实施,组织解决影响我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问题的课题和生态保护规划建设方面的科研攻关,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环境容量测算及分配要求,结合我市的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出我市的环境容量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结合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环境保护。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系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业务软件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数字环保”基本构型;积极转化“示范工程”项目的相关成果。

(七)抓好环境信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