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医学免疫学处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其内涵丰富,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整体性非常强,各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所以,在讲授每一章内容时,都会涉及到其他章节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第一章“抗原”时,必然会涉及到抗体、MHC、免疫细胞等后面章节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都是陌生的,往往难以接受。此外,医学免疫学向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发展迅速,如:新的细胞亚群的分类、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以及不同亚类细胞的功能、T细胞、B细胞活化时所涉及到信号转导通路等,这些都加大了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较多,而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所以各门课程的学时有限,且安排相对集中,在学习完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这两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就直接进入医学免疫学的学习。由于医学基础知识了解较少,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的认识仍处于大体和细胞水平,对分子水平的知识了解更少,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上,所面临的理解难度大和学生基础差、授课内容多和课时紧张等多方面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1上好第一堂课——绪论

对于很多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科各发展阶段的主要事件、成就罗列出来,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绪论无实质内容,无关紧要。但是,根据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与后续章节相比,绪论一章的意义更为重要:首先它是对医学生新学一门课程的思想总动员,更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结构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节课的讲述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魅力显然十分重要。

通过深入的教学研讨,我们对“绪论”的讲授进行了改进。首先,重点、清晰地阐明三个基本问题,即: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它,以及如何学习医学免疫学?在讲述过程中,我们以古老的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现今的各种疫苗接种、以及20世纪末的艾滋病(AIDS)和2003年触目惊心的非典流行为例,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医学免疫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好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跟随老师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医学免疫学世界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理论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医学免疫学系统性非常强、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们通过第一堂课的讲授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抗原刺激机体后,免疫系统被逐级活化,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大致过程,即整个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框架;同时留下无数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逐步展开的后续章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2.1运用启发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难懂,照本宣科往往索然无味、效果欠佳,而传统的以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1.1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形象贴切的比喻则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军队,把细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敌人,免疫细胞比喻成战士,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再例如,在讲解免疫三大功能这个重点内容时,同样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免疫系统的第一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它的任务是阻止外来微生物侵入机体,这一任务类似于国家军队保卫祖国,防止外国入侵;第二大功能是免疫稳定,它的任务是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和衰老的细胞,此功能相当于清洁工;第三大功能是免疫监视,它的任务是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此功能就像公安局负责侦破各种刑事犯罪分子。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来进行简单的讲解,往往比长篇累牍的阐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2.1.2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它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通过联系一些常见的疾病类型,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讲到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而肿瘤细胞不表达或表达极低密度的共刺激分子,这样不能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如果将B7等共刺激分子基因转染如肿瘤细胞,即可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有效地激发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此类基因修饰疫苗,对清除微小转移瘤,预防肿瘤复发有较好的疗效。将理论知识临床现象结合,有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帮助对医学免疫学理论作深刻理解。

2.2突出重点和难点,减少各学科之间的重复内容

由于医学免疫学的内容纷繁复杂而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取舍。在保持学科理论完整性的前提下精简讲授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及最新进展,对于其他课程讲过的内容,可以一略而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有限的学时内,使理论课授课内容涵盖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生理功能等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2.3强化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有意识地鼓励、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制备艾滋病的检测试剂盒,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4采用赏识教育方法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他们每前进一步,要及时真诚地表扬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推动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我们摆脱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把许多复杂的理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把抽象的过程简单化。这样,不但能够扩充课堂知识信息量,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紧,教学难度大,理论性较强,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融会贯通方面,能达到其它任何讲解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教学效果[4]。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制备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在美感上征服学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Flas也常常被引入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补体部分内容时,采用动画形式演示补体激活的级联过程,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补体知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多,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传统的黑板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因此结合板书,将本课的重点随着课程的讲解一步一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讲的内容起到—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3.2做好归纳总结

在每堂课结束之前,就所学内容给学生进行言简意赅的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明确重点,加深印象,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例如,多种免疫分子(如补体、TNF、穿孔素、颗粒酶以及Fas与FasL等)都具有细胞毒作用,但它们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各异:补体活化后在细胞表面形成MAC,引起靶细胞溶解;TNF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导致靶细胞坏死或凋亡;Fas与FasL结合导致Fas阳性细胞凋亡;穿孔素引起靶细胞溶解破坏;颗粒酶可激活靶细胞内切酶系统,使其DNA断裂引起靶细胞凋亡。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融会贯通,促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所以师生交流除了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课外的交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在线式互动教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因此,我们建立了医学免疫学网络课堂,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教师答疑、网上讨论等几个模块,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这种具有“互动性、实时性、生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1.1“框架”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框架式”教学设计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框架一词是由闵斯基提出的,他的看法是“在一般情形下,当一个人遇到新情况时,会从他脑海中的记忆结构里去搜寻相关的信息”。在这里所说的这个记忆结构就是“框架”,是一种架构,而“框架”即是代表典型情况的资料结构。为了更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框架式教学法授课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把握,不在教学内容的“细节”上纠缠,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机会。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散,以降低课程难度。

1.2“框架式”教学法的优势

知识框架的建立,使学生对医学免疫学有了初步的整体概念,而且知识框架的建立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讨论医学免疫学知识有系统的指导作用。并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河北北方学院2010级两个医学本科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3名学生,分为实验班(43名)和对照班(40名)。

2.2研究方法

2.2.1教学方法

学前对两个班进行免疫学基础知识问卷调查。实验班采取框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两个班理论授课内容和学时数相同,授课过程中进行两次理论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其内容、方式、时间均相同。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2.2.2“框架式”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重视教材中“免疫学简介”章节的教学,引入框架式教学理念。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针对所有医学免疫学内容搭建如图1的基本框架,使学生从整体上领会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及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对具体章节搭建框架。教学中针对本章节的主题,确定教学目的,按照从总到分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为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比如对“抗原”这一章:先要求学生掌握好抗原的概念及特异性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举例日常哪些物质可以成为抗原,这些物质又具有怎样的共同特性,最后总结出抗原的概念及具备哪些特性就可以成为良好的抗原。再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在基本框架搭建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学习以充实自身的框架,比如可以向学生提问抗原是怎样被机体识别的?其特异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提供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充实框架。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惜删掉一些叙述性的内容,对于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等过程中的细节之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讨论,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易于理解和掌握,便于加强记忆。

2.3统计学处理

学生成绩以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学前免疫学基础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平均成绩与对照班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学生在学习医学免疫学之前,具有同等水平的基础知识。

3.2对照班和实验班考试成绩比较最后考试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考试分数均呈正态分布、考试的可信度较高。两个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见表1。经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期中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两个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经统计分析,实验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对教学满意程度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而激发学习兴趣实验班也高于对照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它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生物化学等相互渗透、互相推动,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但是其理论内容深奥、抽象,概念多,各种概念相互解释,并且以英文简写出现,使得学生感到纷乱复杂,难以把握。高等医学院校免疫学授课还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并且不断更新,学生班容积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台上“津津有味”地讲,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为此本文对框架式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框架式教学法是系统理论在教育理论中的应用,它强调知识整体性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脉络,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框架式教学法就要求:授课要精选精讲而不是面面俱到;对整门课建立内容的框架结构同时强调其各部分内容的交叉和联系;课后学生要自己丰富、充实框架所包含的内容。本研究随机选取的两个班级学生免疫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实验班采用框架式教学法授课,对照班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经过处理,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说明框架式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是可行的。同时框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从整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省去了大量细节知识的讲授,节省了课时,适应了免疫学学时少的情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框架式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构建本学科的新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独到之处,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5结论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果将医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比喻为一张“交通网络图”的话,免疫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免疫学的发展纵向上涉及基础、应用以及临床三个方面,横向上与生命科学(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各个前沿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一门影响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学科。近年来,免疫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发展得极为迅速,其不仅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问题,也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新认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

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免疫学,对其他基础医学学科也有辅助作用,同时也是推进其他学科进步的重要手段。医学免疫学的系统学习对构筑医学类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设立了免疫工程方向的本科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免疫学背景的新型研究型人才。但是,在现阶段绝大多数医学高校的免疫学实验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系统的完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改革设想,并对改革试行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1传统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免疫工程方向的专业设置特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式做了一定的改革,包括大小班结合,课程与讲座结合,以及从基础免疫学到高级免疫学以及其他免疫学相关方向课程的系统配置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理论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欠缺。分析原因有:

1.1免疫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脱节

免疫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相对抽象的学科,因此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如果可以辅助以实验课程的补充则会有助于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由于免疫学实验对实验条件(包括试剂、动物、环境、操作、仪器等)要求较高,很多与理论关联紧密的实验并不能够实施,因此大大影响了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对于理论课程的辅助理解作用。学生甚至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从而大大影响了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1.2实验内容过于陈旧

与其他学科相对而言,免疫学发展更为迅速,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需求则更为重要。而目前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课程均相对老旧,有的甚至在科学研究的过程淘汰殆尽,例如,双相琼脂扩散实验,环状沉淀实验等。而常用于现代各学科研究中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如ELISA,ELISPOT等常规免疫学技术成为了本科学生的盲区,不利于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后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其基本知识体系的形成。

1.3实验课时间安排过于松散

免疫学实验与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不同,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免疫学反应时间,例如免疫原性的考察,至少需要7天;ELISA法或者ELISAPOT等检测操作简单,但是中间等待时间却需要1-2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安排的半天实验课程要么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要么不能被有效利用。

2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结合免疫学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可能的教学改革设想。

2.1课程内容的改革

(1)开展辅助理论课程的理解的实验内容

开展可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的实验课程。例如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细胞,在小班课中可以通过血液涂片染色让学生观察各免疫细胞的形态,解剖小鼠指示免疫器官的部位以及展示免疫器官的形态。抗体的结构可以通过木瓜蛋白酶或者胃蛋白酶等消化前后,利用SDS-PAGE等方法观察抗体所断裂的结构。利用这些实验将理论更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加强其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与免疫学研究相关的简单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免疫学新技术的内容

精简少用或者不用以及简单验证类型的实验内容,例如琼脂免疫沉淀反应,E花环形成实验等。某些免疫学实验内容与其他学科实验内容重复,也应相应去除,例如ABO血型鉴定等。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应用广泛的一些基本的免疫学技术,包括夹心ELISA检测,免疫细胞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此外,引入综合性免疫学实验也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免疫原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的激发水平。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将实验课程安排至课题组,将实验课时间集中化

造成免疫学实验课程很多弊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免疫学实验的周期较长,因此在时间安排上的集中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这里提出的是利用课题组已有的资源安排系统性的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对于免疫学知识以及免疫学相关实验的系统认识,并且也避免了重复准备试剂仪器的浪费。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基础实验在研究中的应用,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另一方面,课题组可培养输送潜在的研究生源,筛选出对免疫学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身免疫学研究的本科生,避免了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的不适应状态。

(2)本科生更为主动地选题,拓展科研视野

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所开设笔者所在的研究院各课题组均从事免疫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基本实验方法相似,但科研方向有所差别。各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设立不同的本科生综合实验内容,对研究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本科生根据各课题方向,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课前预习报告,主要阐述对该课题的理解以及一些背景知识的综述。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也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免疫学实验课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成果

3.1课程时间:本次免疫学实验课的改革将原本分散在每周进行的实验课集中至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完成,时长为半学期(2个月)。

3.2课程目标:掌握基本免疫学实验技术,学习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总结实验结果,查阅文献以分析结果,最终撰写实验报告。

3.3课程内容:本研究所共有课题组12个,提供课题总数12个,该专业学生共有32人。每个课题约有2~3名学生共同完成。在此以笔者直接参与的课题为例,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的题目是“X蛋白的佐剂效应及其抗肿瘤效应的体内评价”,其中涉及的免疫学相关实验技术包括:

i )蛋白纯化:SDS-PAGE,Western blot

ii )DC细胞分化:骨髓细胞分离,DC细胞诱导培养及鉴定

iii )DC细胞功能检测: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刺激分子表达,T细胞增殖实验

iiii )体内实验:肿瘤细胞接种,脾脏分离,ELISAPOT等

实验课程很好地辅助了医学免疫学教育中的各个模块和章节,整个实验是关于获得性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整个过程,并涉及了临床免疫中的肿瘤免疫方面,其中还囊括了关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各个具体的实验技术又加强了一些特定知识点的理解,例如,Western,ELISA,ELISAPOT等实验可以让学生加强关于抗体一章的内容并了解其应用;DC细胞分化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免疫细胞是如何从祖细胞分化为终末端细胞;T细胞增殖实验很好地展示了DC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等。

3.4实施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分析以及学习满意度调查两个方面,对本次教改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次教改获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功。

(1)对免疫学理论课学习的促进作用

该专业学生免疫学理论课程与同级其他专业学生同时进行,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对实验课程改革评价结果表明,免疫工程专业学生90分以上人数为10人,平均成绩为82分,其他专业学生90分以上人数为2人,平均成绩仅为73。

(2)对学生学习过程感受以及未来规划的调研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不记名调研,所有的学生表示本次改革较其他实验课来说更有意思,参与性更高,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虽然与传统实验课程相比成功率较低,但具有更多的实践意义,失败的收获大于成功。关于该课程对未来的考研选择的影响的调研结果表明,60%的学生表示对免疫学很感兴趣,愿意从事相关的研究,有机会愿意攻读免疫学研究生,40%的学生表示可能在未来会选择应用性更强的工作。

(3)科研成果展示

12个组的课题均申请到我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重点项目或普通项目,实验课结束后,约有50%的学生继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室相关课题研究,并在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实习中选择在该实验室继续之前的工作。

4结论及展望

随着免疫学理论的扩增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相关课程在基础医学各学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免疫学实验课更是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质量医学生的必备课程。作为免疫学教学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尝试改革,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将免疫学教学成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72-78.

[2]林俊锦.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型医学生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5-276.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教学理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内容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复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极大的教学难度,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记忆困难,容易遗忘的现象,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快教学模式转变的速度,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展开工作,以便将复杂抽象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形象化的教学模式,该种方式可以将复杂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变的简单易懂。另一方面来说,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应当趋于合理化,根据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内容,并且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保证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保证最终培养出的是医学类各专业发展真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1]。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教育教学制度的完善,高等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综合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教学方法:

(一)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在实际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课堂过程中,高等院校教育已经逐步开展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从而革新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育教学模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并重视实战演练,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能力,培养出知识理论,实践技能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共同发展的高校学生。伴随着教学模式的革新,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搭建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引进医学免疫教育教学知识技术以及先进教学设备仪器,重视微生物免疫学实践演练基地的建设,从而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与操作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互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增加学生实践实训,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教学实验理论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结合例子进行说明:菌种鉴定实验前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培养基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验重点,以便实验过程中运用培养基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及接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当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书籍搜索实验资料,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免疫学教育教学,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观看,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教学制度的不断改善,医学免疫教学应当重视理论创新,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根据现有的免疫学教学课程大纲我们发现,免疫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该课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基于此,医学免疫教育教学理论应当不断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与职业素养。结合医学免疫专业的社会发展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重视免疫学重点内容的教学,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免疫学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现代化技术以及设备仪器的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免疫学发展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比如:学习池塘水中的大肠埃希菌群数测定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课程模块以及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测定大肠埃希菌群数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建立职业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免疫学实验教育教学体系。

(三)重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师资力量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标准水平,重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第一,增加行业技术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应当适当增加行业技术教师,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第二,重视教师的职业培养。加强对免疫学教师的职业培养,增强实践基地建设、高校与企业合作、教学课堂研究的方面的评定,开拓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空间,提高免疫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

(四)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革新与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实际的免疫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免疫学知识理论课以及实践训练课堂应当采用评价制度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制定免疫学考核评定体系,重视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出勤率、学习讨论、实验操作等进行评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操作成绩以及在操作中运用理论知识成绩[3]。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从而有效提高免疫学教育教学水平。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对于免疫学教育教学来说目前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教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简称为LBL,以课堂学习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简称为PBL,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简称为CBL。对于高等院校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尚未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系统性的课堂理论知识帮助学习,在此过程中LBL教学方法依然占据着免疫学教学的主导地位。高校教师应当重视发挥LBL模式教学优势,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免疫学教育教学课堂准备阶段,通常通过引导式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通常结合比喻式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展示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美国著名神经病学教学教授Barrows创立了PBL教育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知识问题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PBL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不足,第一,PBL教育教学模式重点在于问题的学习与解决,大部分学生重心在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上,忽视了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第二,PBL教育教学模式强调问题的学习,当学生对于问题认识不足时会影响教育教学效率;第三,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PBL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上述分析问题,我们结合兴趣小组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兴趣小组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以任意提问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存在问题记录总结,从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进而提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CBL是集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互动式于一身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内容与重点给予学生案例材料,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病例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作者单位:300162 天津武警医学院

通讯作者:叶路

【关键词】 免疫学; 学习方法

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及难懂等特点。如何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免疫学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免疫学学习方法。现总结如下。

1 免疫学学习方法的探索

1.1 免疫学学习中学生思维训练的探索 免疫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训练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学员的学习动力。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有序地引导学员学会用脑,悟出思维之道。在教学方法上应选择好免疫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着力点。其学科思维训练的特点在于将专业知识融于思维训练之中。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要防止学、思的脱节,不应单纯去教思维方式方法,而是教知识、学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融合,相得益彰。

实验课上,老师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使学生更能体验到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验现象对于最终分析求证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通过再三向学生强调观察问题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在亲临观察客观事物中体验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课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实验课学习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学习,轻实验学习的学习态度。

1.2 免疫学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型学习 问题解决型学习是以“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它是一种问题解决,问题定向,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定向优于教授定向[1]。开展的“问题解决型”学习方法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和日后实际工作能力,创造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寓于专业课学习的环节中。具体做法是应用实际事例进行问题解决型学习。在每次授课前出1~2道思考题,思考题的范围在深度上紧扣前次和本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广度上前后联系。思考题多为应用实践题,目的是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释疑中授予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加强知识的转换和记忆。同时问题解决型学习,亦可促使师生同步提高。

1.3 免疫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探讨 注重免疫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使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心理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改进免疫学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兴趣性问题以及学习主动性问题等。其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重点突出“教”的输出与“学”的输入相融合[2],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学生的学习方法应从感性认识入手,最终深化为理性认识。只要这样才能将深奥的免疫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能被学员理解和吸收元素,最终加以掌握。

1.4 不同培养目标的授课学员免疫学学习内容的改变 为适应武警部队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本校先后开设了营区医学、救援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士官等专业,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生源、不同培养目标的学员,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学习,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免疫学学习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针对营区医学、救援医学、预防医学的免疫学教学,以强化本学科系统理论知识为学习内容,注重学科的交叉发展及知识更新,力求做到基础与临床及预防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护理士官等专科层次的免疫学学习,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适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设置好教学情景,深入浅出。

2 免疫学学习方法创新的实践效果

免疫学作为飞速发展的机能学科,其自身特点是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专业理论通常是概念中富含概念,用定义来解释定义,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要想学好免疫学,核心是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思路跟不上或出现思维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对免疫学学习的惰性心理,使免疫学教学无法顺利进行。针对以上原因,在免疫学学习中必须着力于学生的思维训练,采取有组织地引导学生领悟和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学习免疫学知识,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思维训练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学员的学习动力。通过免疫学学习方法的创新,学员们普遍认为接触免疫学专业领域后,对免疫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免疫学不再有过多的畏难情绪。学员们不仅能够入门,理清思路,而且还敢于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学员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对临床免疫出现的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见地。通过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熟悉并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方法,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会强,邸宝华,王逸滨,等.免疫学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模式的实践.检验医学教育,2006,13(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