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木薯;废液;香蕉;利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27-01
木薯酒精废液是木薯生产酒精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生产1 t的木薯酒精可以产生13~15 t的酒精废液[1-2],因没有合理地利用酒精废液,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据检测,木薯酒精废液中含有丰富的N、P、K等大量元素和Ca、Mg、Zn、B等中微量元素,蛋白质、糖分、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机物质,但其有机物生物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等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属于无毒有害的有机废水[3-5]。木薯酒精废液经厌氧发酵后,其生物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等均达到国家废液排放标准,从根本上减轻了酒精废液对水体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既节约了治理资金,保护了环境,又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有机多元复合肥料,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目标。据魏守兴等[6]的调查,广西香蕉主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土壤N、P、K等大量元素和Ca、B、Mn等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低等。木薯酒精废液作为一种理想的有机多元复合肥料,在香蕉生产中利用,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基本满足香蕉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又有利于香蕉植株的生长,增加香蕉的产量,还能够显著地提高香蕉的品质[3-4,7]。
1 木薯酒精废液施用于香蕉的可行性分析
据研究表明,一株产量为28 kg的香蕉植株,约需施入尿素0.65 kg、过磷酸钙1.3 kg、氯化钾1.17 kg、干牛粪1.0 kg[8]。木薯酒精废液具有来自木薯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在加工酒精时加入的N、P,是完全的、良好的有机液体肥料资源。经检测,1 t酒精废液含有的营养元素约相当于尿素2 kg、钙镁磷肥0.5 kg、氯化钾2.4 kg、有机质8~14 kg。因此,根据香蕉各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使用木薯酒精废液配合施用肥料,可以满足优质、高产香蕉植株对大量元素和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
2 木薯酒精废液滴灌香蕉使用技术
2.1 预处理
将木薯酒精废液经过沉淀后冷却至40 ℃以下,使用滤网等过滤方式,滤除废液中的微小颗粒,避免堵塞滴管出水口。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根据香蕉生长的需肥、需水规律,将酒精废液和化学肥料在配肥池中溶解并搅拌均匀,以水为承载体注入滴灌系统,灌溉水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植株的施肥。
2.2 酒精废液施用方法
(1)少量多次施用。香蕉全生育期滴灌酒精废液225 t/hm2,分20次滴灌完毕。具体操作为:在种植香蕉前,施入钙镁磷肥1 65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7.5 t/hm2于定植穴,并与土壤混合均匀;2―3月,每月滴灌酒精废液2次,滴灌水肥1次;4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5月滴灌酒精废液4次,滴灌水肥3次;6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7月滴灌酒精废液5次,滴灌水肥1次;8月滴灌酒精废液3次,滴灌水肥1次;9月滴灌酒精废液2次,滴灌水肥1次。全部追肥含尿素54.5 kg、氯化钾116 kg,分28次施用。
(2)大量少次施用。香蕉全生育期滴灌酒精废液225 t/hm2,分4次滴灌完毕。具体操作为:在种植香蕉前,施入钙镁磷肥1 65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7.5 t/hm2于定植穴;2月滴灌水肥3次;3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2次;4月滴灌水肥1次;5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6次;6月滴灌水肥1次;7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5次;8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3次;9月滴灌水肥3次。全部追肥共含有尿素54.5 kg、氯化钾116 kg,将其一共分为28次施用。
3 日常管理
木薯废液香蕉园的日常管理与普通的香蕉园管理技术相一致[9]。
4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叶剑秋,李开绵,等.我国木薯酒精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广西、海南木薯考察报告[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4):44-49.
[2] 程序.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重视废液治理问题[J].中国热带农业,2006(5):11.
[3] 韦民政,郑虚,李韦柳,等.施用木薯酒精厌氧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112-2116.
[4] 邓英毅,韦民政,张艺超,等.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和产量效益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64-66.
[5] 岳君容,甘亮,刘慧霞,等.超滤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液及净化液回用研究[J].酿酒科技,2007(4):55-57.
[6] 魏守兴,谢子四,李志阳,等.广西主要蕉园土壤肥力调查及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8):1371-1377.
[7] 邓英毅,潘介春,郑虚,等.施用木薯淀粉厌氧液对香蕉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3):62-64.
关键词:Multisim; 虚拟实验环境; 电子技术; 教学; 仿真
中图分类号:TN70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17-0188-02
Establishment of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Based on
Multisim for Electronics Curriculum
WANG Quan-yu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EDA simulation tool Multisim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is apart from practice. On the basis, taking a RC coupled single stage common emitter amplifier circuit as an example, circuit is built and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created. By running the simula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under this environment is describ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for electronics curriculum is discussed. Through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combining electronics theory and practi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re solv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Keywords: Multisim; virtu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electronics; teaching; simulation
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必须用大量的实验来辅助和加深理论学习,但受到实验学时分配和实验室资源配置的限制,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
利用EDA仿真工具Multisim,搭建实验仿真电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虚拟实验环境,并在此环境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1]。
1 Multisim简介
Multisim是最新EDA工具之一,是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包含原理图和硬件描述语言输入工具,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用于板级的电子电路设计。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设计者无需深入了解SPICE技术就可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Multisim的重要特征包括:通过直观的电路图捕捉环境, 轻松设计电路;通过交互式SPICE仿真, 迅速了解电路行为;借助高级电路分析, 理解基本设计特征;通过一个工具链, 无缝地集成电路设计和虚拟测试;通过改进、整合设计流程,减少建模错误并缩短建模时间。
Multisim经过多个版本的发展,目前普遍使用Multisim 10。Multisim与Labview完美结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制造出属于自己的仪器,教育工作者可以方便地把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相脱节的问题[2]。
2 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环境创设
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系统性强,概念抽象,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利用EDA工具,选择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实验仿真,创设虚拟实验环境,开展以模拟、仿真实验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反复重现,增强抽象概念的直观性,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记忆强化;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达到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有: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互补功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和整流-滤波-串联稳压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创设: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555定时器及其应用、D/A及A/D转换器[3-5]。
3 应用举例
本文以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为例,介绍基于Multisim技术的虚拟实验环境的创设。
通过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实验环境,可以开展工作在放大状态下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静态工作点与三极管饱和、放大、截止三个状态之间的关系,工作点与温度的关系,元件参数对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等实验演示教学。
根据教学需求,创设实验环境,在Multisim上搭建测试电路,图1为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图2为静态测试电路。设置实验所需的信号发生器、电流表和示波器,调整好测试参数。
课堂教学中,借助创设的实验环境,运行电路仿真,可以开展如下的实验演示教学。
在图2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加深学生对静态工作状态的理解,消除在静态,即没有变化信号输入时,三极管没有工作电流的认识误区。
在图2电路中,改变电路元件R1,R2和V2的参数,观察静态工作点Q的变化,加强学生对电路参数决定静态工作点位置的掌握[6-8]。
在图1电路中,信号发生器输入变化信号,通过双通道示波器观察实际电路波形输出结果,如图3所示,使学生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放大情况,输出与输入相位关系的理解与认识[9-10]。
在图1电路中,调节负载电阻RL,观察负载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加深理解。调节R1,改变静态工作点位置,使波形发生失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放大器的
非线性失真的情况。
4 结 论
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讲授的第一个电路,正确理解并牢固建立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波形失真等有关概念,掌握这些概念之间以及它们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动态放大、波形失真与静态工作点关系的理解,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在本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的实验环境仿真分析电路,测试电路参数和观察波形,并通过反复的演示和观察,开展充分的互动教学,就可达到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深化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路而红.虚拟电子实验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常华,袁钢,常敏嘉.仿真软件教程:Multisim和Matlab[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侯建军.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解月珍,谢沅清.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8]王全宇.环形移位计数器在彩灯控制电路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0(1):62-64.
[9]王全宇.示波器扫描与触发方式的选择[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3):20-22.
[10]陈尚松,郭庆,雷加.电子测量与仪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基本判断之一:数字经济将助力定盘中国经济前行新方位。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其优势和特征,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增强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平等参与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践行我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基本判断之二:数字经济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首先,数字经济将推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越发广泛地融入居民生活。其次,数字经济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应用与发展,数字技术开始融入到传统产业之中,引领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者,数字经济将促进新兴业态培育汛蟆J字经济领域不断孕育出新模式新业态,倒逼传统行业领域的变革,打破贿的产业发展格局,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点。
基本判断之三: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全球产业与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各国家和地区莫不抓紧机会构筑自身竞争优势。我国人口基础大、单位数量多,市场规模大,能够构筑起数字市场优势;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发展全球领先,能够构筑起数字基础优势;网民的数字消费意识强,对新模式、新业态的接受程度快,能够构筑起数字观念优势。综合来看,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新优势。
面向2017年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展现出七方面趋势:
一是数字经济内涵外延将持续陕速扩展。当前全球对数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全球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等已非昔日可比,诞生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可以说,今天所说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新数字经济”。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认识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将进一步创新。
二是需求增长将鼓足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从消费层面看,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期,数字消费又是消费的重点。从产业层面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期,大数据正成为与土地、劳动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智能制造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将加快向传统行业渗透切入,产业升级需求将孕育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创新层面看,数字经济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具有规模的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将涌入数字经济领域,为其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三是政策创新将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个国家都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试图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近两年持续推出了多个规划、指导意见,以加快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未来,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将推动相关产业政策的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将加速完善保障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需注重配套保障建设。在基础保障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发展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在创新保障方面,将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公共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创业创新孵化空间。在安全保障方面,将加快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安全防护。在统计保障方面,将探索建设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统计体系,使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可见、可观,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鼓足干劲。
五是数字红利共享机制建设将加速推进。要实现共享发展就要让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普惠性释放,为此需要推进打造相关机制,比如数字就业促进机制、数字技能提升机制、数字精准扶贫机制、数字政府强效机制等。
六是数字经济与资本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已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它与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
【关键词】数字插画 商业应用 艺术形式
现代插画是数字时代商业市场与绘画艺术碰撞的产物,是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数字商业市场的联姻。在数字商品经济的平台上,商业插画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全新的升华,不但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技法,更开阔了艺术创作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插画不再只是修饰文字的工具,而是具有独特个性思维的商品艺术。
一、数字插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数字插画使用了与传统插画和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系统。工具和技术的不同会引发新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思维的发展会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数字插画就是这种建立在数码视觉技术基础上的新艺术形式,它的核心就是数码视觉技术所带来的“数码视觉特征”。这种“数码视觉特征”需要通过视觉去观察和理解。
创作意图的功利性与审美性。现代插画的创作多为特定消费对象服务的,对商品信息准确的理解、开发、宣传才是插画设汁的主线,而作者个人的情绪表达则是从属地位,因此在插画设计上具有功利性,这是与一般绘画最大的区别。画家开始作画时,他要考虑的是画什么?它的诉求对象可以是大众,也可以是自己,既可以创作社会性质的题材,也可以自由发挥,但是现代插画尤其是商业性质的插画往往要考虑的是怎么画?它把插画的创作看成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活动,它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经济利益,例如生产、传播、运营、销售。当然,作者还要考虑到是否以最少的成本,最方便快捷的形式来达到商业目的。功利性是插画产业得以发展的基本要素,商业与插画在新时代下互为手段、相互依存。从审美的角度上看,数码插画同一般绘画作品一样,同样兼具高水平的美学感染力,我们不能忽略或否定这一点。设计师利用三维软件创造出淼挠笆佑蜗范画虚拟场景,打破了物理规律,在材料、重力和空问关系上以假乱真,别具一格,极大的发挥了个人艺术畅想力,将插画推动到科学的领域,让人们对未硎澜绫в形尴尥讼耄使得虚拟文化构成了数码插画的核心文化,是对现实社会的再升华两创造,设汁师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插图的创意构想和制作技术考究,兼具美学意境和情趣,将时代气息渗透进作品的创作,现实与虚拟相互交织是数码插画即性的象征,它使得数码插画有着不可比拟的艺术感染力。画面效果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图片的功能一开始是作为文字的解释说明,使人们在阅读文字时脑海巾所产生的视觉表像更加清晰,更利于人们理解文字的内涵。太多模糊的概念,人们对信息的把握也十分抽象,需要图片碜鲂蜗蠡的说明,增加信服度。
二、数字时代商业与插画的对接
数码插画艺术是现代商品经济与大众审美心理共同作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心理,从而也影响着大众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设计师不惜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各种手段上花费精力和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大众群体,艺术化的将商品信息传播给大众,并努力采用创新手法来博得大众认可和好感。对商品宣传的关注前提是对大众的关注,插画借助商业这个无孔不入的优势来附和大众的情感、观念、艺术品位,对插画的专注亦是对大众的关注,插画艺术承载的不仅是商品利益,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插画的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都市文明的建设和人们对新品质生活的追求,它不仅是企业在市场循环竞争中的利器,更是大众精神和心灵的慰藉。现在人们都通过购买商品碚瓜肿晕乙馐逗托郎推肺叮好的设计可以获得群众青睐演变成潮流趋势,所以插画设计也越来越多的展现大众人文的特质,市场上的大量画面都充斥着大众生活的景象,富含极强的生活气息,大众文化的熏陶也促成了商业插画技术与题材的精进,能够很好的与消费者沟通互动。一个企业如果想成功的宣传商品,必须考虑到商品的信息与广大消费群体的生活是否相联系?商品面向的是大众,必须寻找与大众有关的视觉物质作搭桥,也就是插画,利用插画固有的优势,迅速吸引大众并深远传播,才能让企业完成商品宣传。
三、结语
在文化创意产业欣欣荣发展的今天,为插画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要想插画被更多商业市场吸收和运用,插画的品质高度和创新高度是基本保证,即实现商业价值,又延续艺术价值,这是设计师创作的最终目的,更是插画与商业准确对接的唯一途径。只有插画的艺术价值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才会跟着提高,商品经济才能更加和谐充分的发展,循环促进可以应用插画的商业领域的增多。
【参考文献】
[1]数字插画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语言的借鉴与应用研究,李彩云,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探究数字时代的CG插画艺术特征,樊秋霞,河北大学,2010;
[3]视觉文化中数字插画的艺术特征研究,王西,西北大学,2009;
[4]浅论信息时代下数字插画艺术的网络传播――以新浪微博为例,查赛,大众文艺,2015.02;
关键词:供给侧;ICT服务增值;数字经济;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54-05
数字经济作为世界创新和包容性增长的动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的共识,而数字经济战略的制定往往会使得这些国家在数字信息革命浪潮下占据国际制高点[1](衡量数字经济主要是基础技术设施、IT和通信部门投资、电子商务和宽带普及率等)。2016年举办的杭州G20峰会,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主持并起草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如今,全球约有25亿人连接互联网,预计2020年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40亿人,2016年G20集F成员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4.2万亿美元,平均E-GDP增长率为4.2%,超出其GDP平均增长率5%以上。2010―2016年全球E-GDP平均增长率为11%,发达国家为8%、新兴经济体为18%。在数字经济不断驱动下,全球有28个国家制定了数字经济战略,分别是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埃及、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虽然一些国家并未制定整体数字经济战略,但数字经济内容被包含在国家宽带战略、电子政务战略和网络安全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之中。数字经济将是未来增长最快,也最具潜力的领域。
一、全球ICT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背离
纵观全球主要国家信息、通信和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产品贸易,其整体贸易中比重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这与经济全球化下生产网络的片段化和分散化趋势比较吻合[2]。与此相反,ICT服务贸易占各国服务贸易比重却普遍呈现上升趋势,表明ICT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货物贸易方面,从出口看,2013年ICT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中国、韩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色列、爱沙尼亚、荷兰、美国和日本(如下页表1所示)。与2000年相比,有6个国家ICT产品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是智利、捷克、波兰、斯洛伐克、中国和俄罗斯。从进口看,2013年ICT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美国、荷兰、日本、爱沙尼亚、韩国和瑞典。与2000年相比,2013年有六个国家的ICT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别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服务贸易方面,从出口看,2013年 ICT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印度、法国、爱尔兰、中国、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较2000年相比,2013年有4个国家的ICT服务贸易出口占整体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分别是印度、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冰岛;而增长较快的国家则分别是爱尔兰、比利时、巴西、西班牙、中国、芬兰和卢森堡(见下页表1)。
二、全球ICT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
选取上述38个国家的最终ICT服务业需求作为研究对象,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国家、非OECD国家、中国、印度、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ICT服务业对该38个国家的最终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ICT服务业自我增值贡献占比偏高且自给自足模式明显
在全球生产片段化趋势下,ICT服务业增值的自我贡献部分占整体需求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以OECD国家平均值来看,由1995年的75.73%下降至2011年的71.91%(如下页表2所示)。虽然呈现出小幅度下降,但是阶段性平均值一直在70%以上;相对于OECD国家,BRICS国家(包括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ICT服务业增值的自我贡献占整体需求比重则同样较高,由1995年的79.75%上升至2011年的82.89%,中国增幅相对较大,由1995年的84.29%上升到2011年的91.86%。ICT服务业的自我贡献率较高往往代表着该类服务业封闭度相对较高,其国内呈现典型的自给自足[3]。
(二)ICT服务业增值贡献表现出显著的区域集中性
以澳大利亚为例,1995年其ICT服务业自我增值为114.22亿美元,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10.44亿美元、100.13亿美元、159.34亿美元、219.25亿美元、215.84亿美元和292.14亿美元,2000―2011年平均增速为20.73%,相对于全球对澳大利亚贡献的平均增速20.67%基本持平。但是,中国在其中所体现的参与度却较高,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1.45%,2011年中国ICT服务业对澳大利亚最终需求的贡献值达到4.05亿美元。OECD国家ICT服务业对澳大利亚整体需求的贡献年均为7.99%,非OECD国家对其年均贡献为4.93%,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为APEC)国家则为7.82%,东盟国家是1.93%,北美自贸区国家是2.13%。
(三)发展中国家ICT服务对中国需求贡献的地域集中度和发展相似度较高
在对中国贡献较大的国家或集团中,APEC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东亚国家位居前列(如本文表3所示)。相对于1995年的ICT贡献值,2011年ICT贡献值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马来西亚、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排名靠前的均为发展中经济体,分别是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CT服务业对中国贡献的增长速度较慢,如西班牙、荷兰、法国、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可见,发展中国家的ICT服务对中国的贡献增速远超发达国家经济体。
三、全球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
从供给侧角度看,上述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28个国家努力改善、提供通信技术设施质量,促进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变革[4],其目标共性主要体现在:支持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研究和开发,促进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建立,吸引风险资本投资对信息通信技术投资,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5]。各国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接幸韵录父龇矫妫
一是普遍加强国内ICT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普遍将国内宽带容量和速度,提高宽带覆盖面积进而更好连接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国家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都设定了目标,比如,加拿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3.5亿加元使至少28万个加拿大家庭的宽带接入速度达到5兆比特每秒;美国国会考虑60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计划,以支持国内建设无线、互操作的宽带公共安全网络。提高宽带基础设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6],这些国家通过建设包括海底电缆在内的国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或者区域分布数据中心以鼓励和支持建设互联网的分布交换和备份系统[7]。
二是加速ICT新技术、商品和服务创新。这方面内容包括加速ICT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培育,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是技术投资的优先领域,如开发超级计算机、发展云计算、深化大数据和信息网络分析;促进区域性或全球性ICT标准统一[8],例如,欧盟为了实现成员国任何新的IT设备和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和服务的无缝交互链接进入,启动了互操作性标准建设;鼓励吸引外国资本对ICT领域进行投资,有些国家通过引入全球性竞争较强的风险投资改善ICT产业投资效应,或者鼓励初创型企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或者有针对性支持ICT创始公司在本国设立企业等[9];扩大ICT产品和服务出口,例如墨西哥数字经济战略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IT设备出口国,并且IT产值要在全球居第四位。
三是建设数据开放和电子政府。数据开放的重点主要是政府以及公共部门的数据向民众开放,为民众和企业提供跨境数据服务[10]。通过建设一站式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确保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在一定权限下进行数据访问,实现普通商业数据为国家层面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11]。一些国家也通过建设数字信任来完善国家管理,例如建立居民数字身份识别和电子审批系统等。
四是开展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公民电子身份体系建设,包括移动数字身份体系、推进公民电子身份识别认证跨境下的可操作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高度安全和有效的电子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便为公民和私营部门提供移动设备参与下的高效和可使用性[12]。同时,加强个人和机构数字号码的分配和设计,以便系统快速准确地对身份识别和验证。根据目前对于数据需求特征,合理合法设置行业数据知情标准,以确保政府可以对需要了解的关键行业数据进行获取、分析或者公开[13]。另外,开展电子文档验证服务,例如数字签名验证。
五是维护数字隐私和安全。数字信任是数字经济战略的目标和核心所在,而隐私保护是建设数字信任的基础。上述各国数字经济战略几乎都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并将隐私保护视同于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其做法主要有:提倡公司在使用和公布传播信息资料的自律性,公布和践行数字公民行为准则[14];出台最先进最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和企业的核心敏感资料,比如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专门成立机构来检测ICT技术的进步和技术形式的变革,及时修订落后法律和规章制度以符合技术进步要求,并且对已违反法律规定的相关方面实施制裁和惩戒;开展数字风险监测和预防研究,比如,政府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创新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大力支持网络安全的相关研究等。
六是促进ICT与教育、医疗和运输结合。在加强ICT与教育融合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和改进驾驭系统的有效性,重视对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投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推广和改善在线学习环境,为方便民众在图书馆使用相关数据而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辅助或高效快捷的宽带解决方案。在ICT技术手段与医疗体系结合方面,加速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健康和医疗保健预定,全面普及建设老年人等医疗电子档案,扩大远程医疗保险和福利范围,汇总研究和分析远程电子医疗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制约电子医疗推广的制度障碍[15]。在ICT与运输物流结合方面,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的道路交通体系。
七是促进信息包容和提升数字职业技能。促进信息包容方面,不断扩大对宽带接入服务不足的地区进行扶持,特别是辅助家庭弱势的社会群体,政府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水平,提高网上风险自我防范意识教育、网上机会识别能力和捕捉能力[16]。提升数字职业技能方面,提升数字化素养以帮助女性回归工作岗位,以Web为基础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加大对数字培训机构公共资金支持,扩宽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ICT技术培训课程的数量,提高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毕业生数量和水平,以及提高政府公务员数字技能。
四、对中国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国家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而我国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应积极从供给侧角度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并逐渐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引擎。从以上主要国家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核心和实施路径看,可对我国数字经济战略的制定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培育国内数字市场。我国应大力培育国内数字经济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数字经济的管理上,政府监管和引导定位不是放松而是加强,在为数字经济参与方提供开放数据共享平台的同时,提供公开透明、法制化的市场环境。通过共享基础数据源方式促进数字经济参与方享有平等市场准入地位,进而降低参与的进入壁垒,扩大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是大力发展ICT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要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宽带服务支持,更要加快对最先进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跨越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鸿沟,努力ICT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主导权。建立国内统一的高标准的ICT技术设施网络,为国内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数字信息共享和分享型支持。
三是加速ICT新技术和商品及服务创新。我国应为数字技术的革新项目提供资金激励,并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共享开放式平台,这要在研发领域率先实现数字和信息的开放共享,降低企业数据重复搜集和数据库建设的成本。
四是建设强大的数字开放平台,促进电子政府服务体系的形成,不断丰富服务层次和内容,全面铺开数字城市网和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是开展公民和企业数字身份数据库建设。大力拓展数字身份的识别和认证体系建设,为深化公民和企业的其他相关数据的采集形成构建平台。
六是继续加大维护数字隐私和数字安全。大力开展确保数字隐私和数字安全的技术研发,高度确保对数字经济参与者的数字信息保护。
七是促进ICT与其他民生领域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实用性技术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利用数字经济改善民生领域或助推其他产业,如智能制造业发展。
八是通过人力培训和开发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参与者的数字职业技能水平,强调数字经济的普惠性,特备是要重视和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数字包容支持建设。
参考文献:
[1] D.W.Jorgenson,MS Ho,K.J.Stiroh.Lessons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5):453-470.
[2] J.Jalavaa,M.Pohjolab. The roles of electricity and ICT in economic growth: Case Finland[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8,
(3):270-287.
[3] M.L.Mueller,Y.Park,J.Lee,T.Y.Kim.Digital identity: How users value the attributes of online identifiers[J].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2006,(4):405-422.
[4] W.D.Nordhau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New Economy[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2,(2):211-244.
[5] P.M.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2-1037.
[6] P.A.David.The Dynamo and the Computer: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2):355-361.
[7] 何枭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3):39-43.
[8] 闫世刚.数字内容产业国际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04-107.
[9] D.W.Jorgenson,KJ Stiro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2):109-115.
[10] S.D.Oliner,DE Siche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5):477-503.
[11] 李忠民,周S颖.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及我国的对策思考[J].全球化,2014,(11):60-72.
[12] 李忠民,周维颖,田仲他.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6):131-144.
[13] 张娜.我国数字经济现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22-23.
[14] 彭德雷.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与中国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15,(2):39-44.
[15] K.J.Stiroh,J.Baldwin,S.Greenstein,B.Hobijn,M.Orl. 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 [J].Review of Income & Wealth,
2011,(1):33-5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电话:400-888-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