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的论述

数字经济的论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的论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的论述

数字经济的论述范文第1篇

试验目的重点考虑以下2类试验:1)考核性试验,即用于考核、验证和评价装备(产品)环境适应性为主的自然环境试验;2)研究性试验,即用于数据积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自然环境试验。试验保障条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试验、监测、检测能力;技术力量;研制周期;交通、运输情况;安全、保密状况;特殊监测协作性;试验经费。剪裁原则1)剪裁后的自然环境类型应保持和装备(产品)使用环境的类型相一致,如果是自然环境加速试验,应保持主要环境因素一致。2)不允许出现欠试验设计,即试验环境的主要环境指标不能低于使用环境。3)允许出现过试验设计,即试验环境的主要环境指标高于使用环境,但须由委托方决定。

剪裁

试验环境剪裁重点是对试验大环境进行剪裁,目的是确定试验环境、确定自然环境试验站和确定试验类型。环境包括湿热海洋、湿热雨林、亚湿热酸雨、高原低气压、暖温半乡村、干热沙漠、寒冷低温共7种大气环境和湿热海洋、亚湿热海洋、暖风海洋性季风3种海水环境,另外还包括7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的环境。剪裁标准见表1中试验方法1,4和6—12。根据剪裁依据按以下工作内容进行。1)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1)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环境原则上不作剪裁;(2)装备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未明确规定环境的应依据装备性质和环境特性进行剪裁。2)装备(产品)性质:(1)整机类可依据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进行剪裁;(2)零件、部件、结构件和材料等无明确环境要求的,试验环境通常应包括可能服役的所有环境;(3)已有环境适应性数据及相似产品环境适应性信息的装备(产品),应优先选择对其性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环境进行试验;(4)在确定试验环境类型时,还应考虑装备(产品)特性、部署及操作维修极限等。3)环境特性:(1)地、空、天使用的装备(产品),其储存和使用涉及大气环境,应选择大气自然环境试验;(2)海上使用的装备(产品)应优先选择海水自然环境试验,对于在舰艇甲板上使用的装备(产品),还应考虑海面大气环境试验或海洋大气环境试验;(3)预期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装备(产品),可针对其环境类型选择大气或海水自然环境试验中最严酷的环境条件进行试验,必要时,可结合自然环境加速试验和实验室环境试验进行。4)试验目的。(1)考核性试验,应优先选择对装备(产品)预期服役影响最恶劣的环境;也可利用相似产品法,总结类似产品的试验数据和相关试验环境以及结论,选择可影响到装备(产品)战技性能、储存寿命、安全性能、维修和维护性能的环境作为试验环境。(2)研究性试验的剪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以数据积累为主的试验,试验环境应尽可能考虑全面,特别是产品中的纯材料类;以基础研究为主的试验,可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关大气试验环境;海水环境试验可依序选择湿热海洋环境、亚湿热海洋环境和暖温海洋性季风环境。(3)除非用于特殊试验目的,一般情况下同一批试验样品不允许在多个试验环境进行组合试验。5)试验保障条件。选定试验环境和试验站若不具备相应保障条件,可按下述方法剪裁:(1)经过各方努力,确定达不到试验保障条件的,可根据主要环境因素确定其它环境类型的试验站或自然环境加速试验;(2)协作单位有条件进行现场检测的,原则上不能剪裁,应沟通解决。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参数及量值剪裁剪裁目的是确定大气、海水自然环境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确定大气、海水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确定试验参数、量值及持续时间等。剪裁标准见试验方法1—12(见表1)。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贮存试验应选择库内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方法,若不能剪裁且规定的持续试验时间原则不能剪裁,贮存试验条件应予以保证。通常:温度≤30℃,相对湿度≤70%。无明确规定的,应保持自然环境状态。2)根据装备(产品)性质,带包装的整机通常选择库内贮存试验,在征得委托方同意时可选择棚下或户外贮存试验;材料、结构件、部件、元器件、工艺等优先选择大气暴露试验及表层海水腐蚀试验,根据材料类别、部署确定试验方法。如高分子材料一般选择紫外线强的环境进行户外、棚下暴露试验,金属类一般应选择恶劣的腐蚀环境(如海洋大气、高温高湿等环境)进行户外暴露试验;非包装装备(产品)在工作状态下或有定期通电检测要求时,需考虑动态暴露试验;根据装备(产品)已有环境适应性数据剪裁试验方法,严酷则选择户外,次严酷选择棚下,温和选择库内。3)根据环境特性,当大气和海水自然环境试验不能满足试验条件要求时,可选择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此时应根据服役环境对产品产生最主要危害的环境应力及量值选择相关的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服役期长的样品,应考虑可能遭遇到的服役环境的极值条件造成的影响,可根据主要环境应力及量值选择相应的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及量值;海水试验样品应根据其在海水中实际使用时所处的位置来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一般情况是:水下选择全浸区腐蚀试验;水面上选择飞溅区腐蚀试验;周期或间歇性处于水面和水下的选择潮差区腐蚀试验;同一样品同时处于水下污泥区和水面的则选择海水长尺试验方法。4)根据试验目的,考核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等应与装备(产品)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一致;研究性试验应结合预期服役环境首选环境条件严酷、环境应力强度高的试验。5)根据试验保障条件,通过可行的设备和仪器配置方案、协作等措施,能够确保试验和检测工作正常运行的原则上不剪裁;如保障条件确不能满足试验要求时,可与委托方一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剪裁。如研制周期短,可选择相对严酷的环境和试验方法:大气可选择户外环境和暴露试验方法;海水可选择飞溅试验或潮差试验;必要时,也可选择自然环境加速试验等方法,或通过双方协商其它替代方案。试验程序剪裁剪裁目的是确定各方法中试验程序的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时间、相关技术要求等。剪裁标准见表1。根据剪裁依据,工作内容如下。1)预处理。除非有特殊要求,该程序通常可以不考虑。2)检测。这是必须程序。程序中初始、中间、最后等检测的内容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检测项目、检测周期按有关装备(产品)要求或有关各方制定的技术文件执行;如无特殊规定,可根据装备(产品)类别进行常规项目检测,由试验方完成;特殊或重要检测项目,不能被剪裁掉,应由产品方和试验方协商解决。3)试验样品安装。这是必须程序。试验样品安装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装备(产品)的暴露试验,其安装和放置根据尺寸大小和质量确定。大、中型产品按实际使用状态水平放置,有方位要求和做动态暴露试验的装备(产品)应按有关规定放置;小型产品通常按主试面朝南45°角暴露放置;进行储存试验的产品一般不考虑方位,但有堆垛要求的装备(产品),其包装箱离地高度、堆垛高度等应按有关技术文件执行。(2)平板试验样品一般按朝正南45°角暴露、安装和放置,高分子材料可考虑纬度角或正南暴露。(3)有方位要求的试验样品可选择0°角、正东、正北、正西或迎风面等方位暴露。(4)海水环境试验一般选择90°角暴露。4)试验开始时间。这是必须程序。试验开始时间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多站投样宜统一试验时间,通常大气自然环境试验宜在每年的4—5月份或9—10月份进行;海水自然环境试验宜在每年的9—12月份进行。(2)单站或部分站投试,可根据试验站环境资料,选择严酷月份进行投样。5)试验周期。这是必须程序。方法中推荐的试验周期为一组数据,可从头至其中任一数字截断,组成新的一组试验周期。最长试验周期即试验时间。试验周期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整机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时间,一般即为最长试验周期,不能剪裁。其试验周期宜参考已试验过的相似产品确定。(2)装备(产品)技术条件未规定试验时间的,应根据其性质、用途、服役环境等确定。如果是易损件,服役环境恶劣,则选择1,2,3,4,5a;反之,则选择1,3,5,10,15a。也可与委托方协商确定。(3)对于基础性、研究性试验及预期耐蚀性高的材料,大气和海水试验宜分别根据材料类别选择最长试验时间确定试验周期;反之,可根据经验从中选择某一试验时间与其前面试验时间组成试验周期。6)试验终止。这是必须程序。试验终止时间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无技术条件规定的整机一般选择预定试验样品性能检测极限;无技术条件规定的纯材料类一般选择预定试验周期;在预定的装备(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时间内,试验样品性能检测已达极限时,可终止试验。7)试验记录。这是必须程序。程序中技术条件一般根据以下情况剪裁。(1)环境因素监测记录通常按“大气环境因素测定方法”和“海水环境因素测定方法”附录的规定记录,也可只记录双方商定的主要环境因素。(2)对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和功能的检测项目,其试验记录不能剪裁。8)试验报告。这是必须程序。试验结束应出具试验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内容、试验时间、试验条件(试验场地、试验装置、环境条件等)、试验方法及执行标准、试验样品、检测方法、评价方法及执行标准、试验中断及处理、试验结果分析、结论,一般不予剪裁。

剪裁效果评估

对于剪裁实施的可能效果应作评估,以不断总结和凝练,提高剪裁水平,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实现预期试验目的的可行性;2)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严谨性;3)对装备(产品)研制和改进的指导意义;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考虑事项1)如重点考虑的某些环境因素的量值及环境应力强度达不到装备(产品)技术条件时,可结合这些环境的气候、机械、运输、包装等实验室环境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2)研究性试验一般应考虑和实验室环境试验或使用环境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数字经济的论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力系统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也是生产现代化的一种标志,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嵌入式技术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引发了工程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电气自动化让各个行业都走进了现代的、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管理领域,走入了自动化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及计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自动化技术也是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自动化发展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智能化、最优化、协调化、适应化、区域化发展。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保证了控制操作的高可靠性。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 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 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 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 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 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 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 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机电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向。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

该仿真系统在可提供大量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还可多种电力系统的暂态及稳态实验同步进行,还能用以协助科研人员测试新装置,且多种控制装置都能与其构成闭环系统,从而为灵活输电系统及研究智能保护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的引进,方便了对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

2. 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相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电站。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自适应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

3. 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故障诊断、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实际研究,并且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该技术采用的模型为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输电网的理论算法采用与配网实际与高级应用软件相结合,负荷预测时配合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最后进行潮流计算时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方面,最终,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路由、衰耗等技术难题,正是因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才得以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

四.电气自动化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1. 办公系统需要实现自动化。

办公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等方面,构建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实施办公自动化信息战略是企事业实现现代化办公的需求与趋势。企业的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可以基于软件来实现,也可基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但是要注意到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升级的简易性。现行的办公系统还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系统的资源,还可以节约成本,在实际的办公自动系统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2. 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平台。

当前,有代表性的三种主流的办公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三种,既LotusDomino/Notes平台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基于Microsoft平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主要采用WinNT/2000操作系统,以ASP为开发语言提供内容存储;还有就是基于基于Jsp/Java平台的办公系统,其实现原理与上一种技术基本是一样的,只在是使用的开发语言上略有不同,且其在系统的维护上费用较高。这三种技术平台在设计与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上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也是推动办公系统自动化进程的主要技术。现在已经演变出更多的技术来实现办公自动化。

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的实现。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公文的收文、批阅、流转与存档等。但在对公文处理一岙会涉及到公文的流转,其过程实现是较为复杂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有公文的查阅权限调协,公文的、修改、删除等操作,都要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技术、传输加密技术以及审批身份验证技术等。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功能的划分与实现要与客户的需求分析为依据,其主要原则则是要达到理念优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合理。这些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前的前景与方向。

五.电气自动化在汽车性能设计上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与路况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驾驶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开始逐渐融入人类的能力范畴。当前,汽车驾驶自动化的实现主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来实现。现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汽车生产厂家都下大力气在汽车性能的提升上,其中自动化就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驾驶者可以在计算机的协助下将驾驶工作逐渐转移到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通过厂商的大力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提升道路利用率,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及燃油消耗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与突破,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发展前景。

1.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统一化。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对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设计、测试、开机、维护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把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这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来说,是跨越性的一步,能够将系统通用化。系统的网络应该保证现场的设施、监管体系、企业工程的管理数据保持共通。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产品想长久的发展,就要深化制造部门的体制改革,还要关注市场化的影响,以便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企业不仅要在技术的开发上投入,还要使零件的配套生产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采用微软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后,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成功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的重要,当企业进行系统连接时,必须采用微软操作系统,那么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使用的就是 IP 系统,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之间联系的建立就是通过 PC 系统。程序标准化接口使厂家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了保证,解决了通讯产生的难题。

4. 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生产将更加的安全。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化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重点就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在非安全状态下,用户要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安全。在分析我国市场的发展特性后,我们应该从最高安全级别开始,逐渐延伸到安全级别低的领域,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公共设施层与网络层,实现对此系统的安全设计的全面研究。

5.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计划的指导之下,随着市场化的环境,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并且企业不断吸收创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科研的投入,为电气自动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健全、完善机制对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生产一些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的项目,企业应该打开自主创新的新局面,转换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能力。

电气自动化可以与地球数字化互相结合。此设想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相关数据整体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结合,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根据地球地理坐标,便能知道任何地方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到此专业的学校中建立车间,进行技术生产等,建立学习形生产培训基地。还可以走入企业进行教学。将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与现代网络联系起来,积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研究人员水平等。

七.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我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经过了多次变革与专业的调整,但是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在社会的各种生产层面都会有所应用,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也对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结合与渗透革新了传统的方法与理念,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海蛟. 关于机电自动化实际应用的分析 [期刊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8期.

[2] 孙永和Sun Yonghe. 楼宇自动化技术在医院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 -2005年5期.

[3] 姜新星 姜浩.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机电信息》 -2012年21期.

[4] 房付玉.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23期.

[5] 范翔.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10期.

[6] 董玉泉.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3年3期

数字经济的论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外部性经济;长尾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121-02

数字新媒体产业是在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等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内容产业、大众媒体产业等传统文化产业,形成的一个综合的产业。因此,数字新媒体产业就不可避免地延续了各个相关产业的特点。

数字新媒体产业又因其与大众广泛而密切的互动、与政府职能部门重要而紧密的关系,从而深受社会文化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数字新媒体产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经济特征。

一、外部性经济特征

外部性经济[1]是指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外部性经济又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负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数字新媒体产业在几个层面上都反应出了强烈的外部性经济特征。一方面,数字新媒体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后续产业,因此,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严重依托于其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电信产业的网络架构范围严重制约了数字新媒体产业的渠道资源;信息产业的宽带技术、存储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发展速度等。另一方面,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其他产业和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一部电视剧或一部电影,甚至是网民的博客和播客中所宣扬的文化内涵和承载的道德伦理,对社会舆论、社会文化的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长此以往,当数字新媒体产业中的某一种思想形成潮流后,甚至会对整个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

当数字新媒体产业的某个外部性经济特征日益显著之时,就会使数字新媒体产业出现企业合并或企业分离的经济现象。业界人士已经形成共识:渠道和内容已经成为数字新媒体产业的两条腿,缺了哪个方面,都会使该产业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渠道运营商联合内容提供商发展内容产业,内容提供商联合渠道运营商的案例层出不穷。如渠道运营商中国电信在21世纪初就看到了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外部性经济特征,先后联合内容提供商在全国各地区开展互联星空业务,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的用户资源、网络资源、应用支撑平台资源、营销网络、客户服务和宣传渠道等资源,营造数字新媒体产业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内容提供商中国广电集团也积极兴建广电网,构建自己的渠道网络。数字媒体产业的从业者以自己原有的核心业务为中心,不断联合数字新媒体产业的相关外部经济主体,拓展外部业务,使自己在数字新媒体产业上站稳脚跟。

以上是企业积极顺应数字新媒体产业正外部性经济特征而做出的经济行为。数字新媒体产业的负外部性经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体制问题带来的。因为很多处于数字媒体产业链上的经济主体都是由事业体制转化为企业体制的。这是由于数字新媒体产业中的内容提供商生产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公共领域的,渠道运营商搭建的网络也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是用于公共事业的原因。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虽然很大一部分事业体制的机构被逐渐商业化、产业化,但这种转变还是不彻底的。两种体制的思想掺杂在一起就导致了一部分属于公共领域的内容被商业化运作,使得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另一部分应该完全商业化的内容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商业运营,致使企业经营不善,得不到应有的利润回报。这都是数字新媒体产业负外部性经济特征的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2009年10月,上海文广集团拆分为上海广电和东方传媒的举措就在体制问题上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数字新媒体产业的负外部性经济特征。

二、长尾经济特征

长尾理论[2]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进入市场,都会有人对其消费。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从此,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经常被人遗弃的长尾。

数字新媒体产业在表现出长尾经济特征的同时,还具备了实践长尾理论的现实基础。首先,数字新媒体产业具有一次性生产投入大,再次生产成本极低,甚至可以忽略的特点。其次,数字新媒体产业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渠道可以把小众化人群集合在一起,使提供相应小众化产品的企业找到他们进行针对性营销成为可能。这就构成了长尾经济的现实基础。例如,一个大型书店销售的书籍一般不会超过10万本,这些书几乎都是按照畅销排名进入销售网络的。数字新媒体产业的长尾经济特征还表现在社会舆论的导向层面上。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社会舆论反应的只能是精英群体的主流意见;而在数字新媒体崭露头角的年代,无数弱势群体的小众化、非主流民意也有了发声渠道(如博客、播客等)。这解决了社会舆论片面化、一面倒的社会舆论扭曲现象,使社会舆论向着多元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同时也存在着对非主流舆论进行恶意炒作,混淆大众视听、左右公众价值判断的恶劣现象,这就要靠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种民意进行调节,以保持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三、规模经济特征

规模经济[3]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上,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加则生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经济现象。 数字新媒体产业相对于传统媒体产业,呈现出了规模经济特征。首先,随着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不同的人群对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各种相关产品都产生了需求。这就奠定了数字新媒体产业规模经济特征的市场基础。其次,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标准的制定,使得数字新媒体产业的产品源无论是在制作过程,还是传播过程,以及播放过程中都是以“0”、“1”代码的形式存在的。形式的统一就为数字新媒体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创造了技术条件。第三,在需求不断扩大、技术标准统一的前提下,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上就集聚了不同的企业群,使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分工不断细化、标准化。这就形成了数字新媒体产业规模经济特征的现实基础。数字新媒体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加大了从事数字新媒体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加速了数字新媒体的产业化进程。

四、范围经济特征

范围经济是指由产品生产的范围(即品种)而非规模(即数量)带来的经济。也就是说,当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存在的经济现象被称为范围经济。如果把两种或更多品种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或者说当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利润比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多个企业的利润总和还要大时,我们就可以说该产业构成了范围经济现象。那么,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产业的从业者就应该选择多种产品进行生产,从而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数字新媒体产业就表现出了明显的范围经济特征。这是由数字新媒体产业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因为,数字新媒体产业的产品源(如数字音乐、电视剧等)通过集成处理后,就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出现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选择各种形式的终端设备进行播放,并且可以为形形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业者为生产不同品种的产品付出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内容集成这一个环节上,却能够从多种传播渠道上、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形式各异的终端设备上、各种个性化的服务上获得丰厚的利润。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首先是以动画系列剧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媒体中的,由于该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而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牛气冲天》《喜羊羊与灰太狼虎虎生威》等影院版动画片,该剧的DVD光盘、视频点播、游戏甚至是服装、文具、家居用品等衍生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采访,大多数观众都认为影院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不过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浓缩,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但这丝毫没有减少观众对该剧影院版的热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运营商在对其中任何一种产品的营销,也都会提升该剧其他形式产品的价值。

可见,在范围经济的效应下,企业为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的成本可以降到最低,不同产品之间还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共同提升每种产品的价值。企业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的合理配置、整合资金和人力资源,以降低管理成本。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生产的方式后,就为企业构建了多条食物链,这不仅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也十分有利。

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处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上的各种角色都会主动利用范围经济效应,以达到降低成本、扩大收入的目的。但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会过度地扩大经营范围,不断进军新的产品领域,形成庞大的集团企业。此时,国家就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或者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干预,以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垄断、维护产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3G牌照的逐步发放就是国家把握数字新媒体产业中无线移动网络竞争与垄断程度的最好说明。

参考文献:

[1] 石声萍.经济外部性研究:机理及案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数字经济的论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艺术设计;“五感”要素

进入2l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的主流核心产业,数字技术的崛起也宣称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言必称高科技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这一成熟的学科,也需要在已然枝繁叶茂的老树上开出新花,紧紧的跟上时代的脚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是为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具有归属感、安全、美观的城市空间,为人类提供一个诗意的栖居场所。数字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表现空间。

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在知识型社会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不仅仅把自己框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狭义的二维空间设计,它超出了视觉的唯一性,向“五感”之美进行有效的发展和推动。所谓“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基本的人体器官感觉。

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五感”的领域一说,他认为设计信息不实无机质数据的堆积,而是“人类五官感觉所能提供的丰富情趣知觉对象物得情感体验”,通过五感可以建立人于设计间的有效沟通。数字科技改变了这五种官感的传统界限,扩大了设计外延,也提升了设计受众感官的感受性。

一、视觉感受的延伸

在“五感”之中,视觉是最为直接的感官,当代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1]在对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的评估中百分之七十五来自于视觉。视觉自身具有的张力往往能强化设计的视觉冲击力,提升设计创意的震撼力,增强设计表达形式语言的解说力。视觉有助于快速而有效的对设计受众进行信息传播和设计沟通,赋予设计更丰富、更深邃的艺术魅力。

随着数字化介入到设计中来,新的形式及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作品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视觉化表现,也从二维的空间里解放出来,逐步向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去延展。设计表达也通过裸眼3D技术、4D技术,全息影像等技术,能更加准确,清晰的将设计以最接近实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表达方式得到了延伸。其中四维设计是在建筑三维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轴度量的第四度来协助完成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也就是在计算机上用4D模型再现建筑的建造过程。这在大型建筑尤其是异性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对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数字时代下,设计师的工作正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变为计算机主导设计。从设计草图到计算机出图,无论是AutoCAD图纸还是效果图都能方便的在网络上传输、修改,信息传递及时、方便,效果逼真。例如,环境艺术三维设计软件Sketch Up,配合vary使用就能“所见即所得”不需要复杂的渲染和硬件支撑就能得到效果。全息影像技术在建筑外观上的运用,使建筑在夜晚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景观设计中近年来较流行的水幕、纱幕技术亦是利用高科技创造出的视觉神话。

二、触觉感受的延伸

触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心理学中研究的触觉是狭义的,是指皮肤受到客观物体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感觉。广义则包括压觉、振动觉和温度觉等等。人的触觉能感知材料、纹路、温度、软硬程度、震动等,这便形成了我们对事物的多元化认知。触觉设计以体验为向导,将受众融入设计,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是根据人类的触觉体验进行的设计。触觉设计更多的是人们对不同材料触摸时心理上的感觉,这种感觉更为细腻和微妙,因此更容易打动人心。

材质和肌理的运用便能很好的的运用到触觉当中,从而为设计提供更为多样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触觉当中也有视觉化的体现,如材质的样式,肌理的纹路,这些种类多样性的东西若能有效的运用到设计里,不仅能提供视觉体验上的新意,也能让触觉深入到人的心理,从而使设计更具感染力。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世界中心,墙面外部是玻璃幕墙,幕墙后面是不锈钢的方格构架,构架上有数百个一米见方的金属图案,这些图案组合起来是阿拉伯清真寺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全都是用作遮光窗帘的光敏镜头,这些镜头上面有非常精巧的电子设备,通过光敏传导器来控制“镜头”的开合,镜头的张合完全与光照的强弱程度相关,因此它不仅是有阿拉伯文化图案肌理的外墙更是一个全自动的电子遮光幕墙。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最终抓人的不是图像化的表象,而是其在技术帮助下肌理的触感触碰到了观者的心灵引发涟漪般的共鸣。

数字时代,触控技术,触屏、热感等技术推动了人机交互的发展,同时也为室内智能设计提供了可能,将人机交互体验推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只是手指轻触便能轻松改变环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三、听觉感受的延伸

无可否认,信息化的今天,新媒体为设计提供更为便捷和有效的途径对信息进行传播。其中,听觉作为声音的感知器官,也在设计领域里发展着炙手可热的功效。听觉刺激在公众头脑中产生的记忆和视觉相比毫不逊色,而且一旦和视觉识别相结合,将会产生更持久有效的记忆,声音的传播手段相比图像也更具灵活性和广泛性。语音识别技术扩大了公共空间的信息接收受众范围,也推动了无障碍设计的发展。

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曾经以“纸上谈兵”著称,其设计大胆、前卫,设计的造型往往都在挑战建筑材料的物理属性,为结构力学计算增加了重重困难,现在运用电脑虚拟技术可以在方案的事实过程中探讨、完善和深化方案,为方案的可行性提供支持。已完工的扎哈的设计――广州歌剧院流线型的外观为音乐厅享受音乐的功能设置了障碍,为了取得良好的声学效果,在3D模拟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计算机调试找到了利用建筑本身作为音乐厅的扩音器。座椅和不规则的墙面都通过计算机的调试和现场数字音响的协同,最终为人们提供了超级听觉盛宴。

四、嗅觉和味觉的延伸

嗅觉是一种远感,味觉是一种近感。二者是鼻子与嘴的关联,二者相通则能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真实的嗅觉和味觉能更直接、更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数字化时代能通过虚拟的嗅觉和味觉体验提升设计受众在环境中的愉悦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者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各自的特色和功效,为设计的形式增添的不少的新意,让设计在某些限制下能够更加多样性的发展,从而使设计之间没有界限,更加单纯。

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环境意向表达文化,传递信息,其进步也有赖于各相关学科的支持。图像性设计符号的设计功能开始大展拳脚,运用数字时代的伟大成果将设计的“五感”要素外延扩大,增强五感的感受性,推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对话,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为无界限设计,并为环境艺术设计要素的发展指明方向。

数字经济的论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223-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good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And as a kind of new circuit design environment. ASEDA can to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constraints and perform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macro mode topology structure and actively set up, through the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macro model automatic creation tools use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optimal system design solu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sign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whole system.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andards and drawbacks of the electronic design system, studies the proces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method; design environment

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形式,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突破了传统自底向上的设计方式,能够有效权衡设计周期、系统成本以及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此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我国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1 电子设计系统的衡量标准与弊端

所谓电子设计自动化就是Ed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为EDA。主要是通过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技术,实施电子系统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技术。随着向20世纪90年代的迈进,EDA技术已经具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如系统仿真、高级语言描述以及综合优化等,这时的EDA就被称作ESDA。以往的电子系统都是借助自底向上的设计方式,通过SPICE,将模拟验证方式完成。这种形式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多的设计经验。目前,EDA借助了自顶向下的途径,能够积极权衡设计周期、系统成本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属于层次化的设计方式。当前很多普通的硬件平台能够对CAD软件的运行进行支持。这种自顶向上的形式有助于对整个项目的划分与管理,可以使设计队伍的管理得以简化,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促进设计成功率的提升等[1]。

对于电子自动化系统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一般性。借助这种自动化系统,可以比较准确地达到电路与性能的要求;其次是精确性。借助这种设计方式,可以积极保证设计精度。最后就是有效性。电路设计编译所需时间,以及综合优化过程中消耗的CPU时间的有效性等[2]。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子系统设计环境仍然具有一定的问题。系统层次比较单一,库单元不足,结构具有固定性特点,不能进行充分地修改与扩充;另外,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还要借助人工设计的方式。另外一些核心算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设计时间与精度与理想的要求不符。因此,应该积极重视这些问题与弊端,积极总结以往设计环境的经验,运用性的电子系统设计环境,促进电子系统的积极发展。

2 ASEDA的设计流程与环境

如图1所示,电子系统设计流程能够抽象出如此的模式。一方面,设计师进行概念的设计,是针对要求的设计性能与设计限制,也就是将系统信号流程图积极建立起来。从ASEDA中将模块选择出来,达到ASEDA中进行层次化设计,对框架进行综合与优化等。接下来,输出形式应该借助电路图,以及文本格式等,当做版图设计级,进行输入,最终能够出现VHDL描述。

如图2所示,ASEDA设计的层次化综合与优化流程。这一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能够逐渐分解系统与设计限制,使之成为更小的部件与设计限制,以此进行设计综合,另外每层电路的分析综合与优化过程是相同的[3]。

首先,作为性能要求与设计限制文件来说,这些最高层主要是用户提出的。低层次的则是上一层自动生成的。其次,针对性能要求与设计限制,可以选取适当的宏模型拓扑结构,这主要在相应层次的宏模型库中生成,主要是根据模糊匹配的原则,同时为用户提供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拓扑结构,以此来让用户进行选择。若是用户对系统自耦东选择的结构较为满意,那么便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设计工作。若是用户不满意,那么必须要进行自行修改,并且也要构造出新的结构,利用相关的模型等工具来进行宏模型的建立,之后在对其进行设计。对于电路来说,属于变化多样的拓扑结构,所有用户的需求对于一个单元库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构建新的电路拓扑[4]。因此,自动建立电路宏模型能够促进设计效率的提升。

在相应的拓扑结构被确定之后,要能对其进行参数方面的优化,以及宏模型仿真,并且要以主要设计的目标以及相关的限制目标进行处理,对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相关产量进行优化。对于优化方法来说,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最速下降法,此方式能够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局部最优解。其次就是模拟退火法,这是在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宏模型主要是利用相关的符号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等形式,来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优化。若是相关的验证结构域合计要求存在较大的偏差,那么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拓扑,或者是进行结果方面的优化处理。同时在针对各个层次上的仿真,一定要避免将该层次的错误带到下一层。以此来充分提升设计的成功几率。

另外,若是宏模型的仿真通过了,那么将要准备好下一层次的设计工作,可以将该层的拓扑结构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各个子模块,同时也要对各个子模块的功能进行分解以及限制,这也就是所谓的对子模块进行性能指标的确定,以及设计上的限制。对于该环节的工作来说,其对下一层的设计合理与否有很大的影响。在完成分解工作之后,要向着各个模块中的设计转入,以此来进行下一层的设计。这一设计工作需要不断进行,直到最终整个系统设计工作的完成[5]。

ASEDA中主要借助符号模拟技术,将电路的符号模型建立起来。由于相应的符号模拟技术没有对电路的形式以及相关性能进行约定,这样将会解决一般性的问题,电路议程将会自动生成,这样将会有效缩短准备时间。对于宏模型来说,其具有层次结构,同时也具有自动化特征,这样将会有效减少综合优化的时间,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要借助非参数统计分析方式,来建立起电路宏模型,以此来充分将线性回归模型函数固定形式造成偏差进行解决。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功能、较高效率,方便科学核工程计算的交互式软件包,最新的MATLAB for Windows的4.0版,具有以往交互式编程功能以外,还能将大量的MATLAB配套工具箱进行提供,主要有优化工具箱、神经网络工具箱、信号处理工具箱以及控制系统工具箱等。除此以外,还能对别的语言接口加以提供,从而增强其功能。所以,在ASEDA中,主要用作系统级仿真。

3 ASEDA设计环境的特征

设计者借助ASEDA提供的工具,可以设计出各种电子系统,主要涉及仿真、输入、测试与实现等。因此对于ASEDA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作为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来说,图形用户界面是统一的;其次,借助MATLAB,在系统级仿真过程中,能够帮助对设计结构中问题的及时发现,防止设计工作的浪费现象的出现[6]。再有,其自身的电路综合设计具有层次化的框架,这与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要求相符合;另外,对反馈回路的多级嵌套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能够适应多级、复杂的系统要求;此外,关于电路宏模型库的建立,主要具有层次化与可扩充性特征,可以积极保障分层次系统的设计,也使得设计的灵活性得以提升,缩减了设计所需的时间。并且设计环境自身的综合优化算法具有高效性特征,借助灵活的方式,通过用户人工干预的形式,还可以是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形式,得到各层次的宏模型。除此以外,体系结构具有开放性特征,不但可以对其他设计工具的接口进行提供,还能让设计人员拥有自主性,可以在系统中对设计工具进行扩充与建立等,以此便于各种设计人员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尤其是帮助模数混合的电子系统设计。最后,可以借助多用电路模拟与验证方式,除掉传统的SPICE等数值模拟工具以外,还能借助符号模拟工具,来验证模拟电路等,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适当地折中设计精度与时间等。

4 结论

总而言之,电子系统的设计发展离不开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方式与设计环境的作用。合理运用科学的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方式,有助于我国电子系统设备的发展。因此,对于相关电子信息借助的设计人员来说,应该加强对电子系统性能与设计限制的分析与研究,借助有效的方式科学设计电子系统。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应该积极增强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此可以为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并且能够使我国积极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中,实现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江朝晖.“电子系统设计”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9-90.

[2] 肖忠.《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6):56-58.

[3] 余小平,庹先国,奚大顺,高嵩,刘明哲.《电子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26-127.

[4] 吴平,杨卫波,徐孟,等.电子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