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1篇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包含3点,即地域性、效益性以及包容性等。

1.1地域性

城市园林景观在地域性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这一特点不但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固有的一个基本属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园林在植物种类等各个方面上存在极大的差别。比如我国北方城市中,在其园林中最为多见的树种就是落叶树木;而在我国南方城市中,其园林内的树种大多数是常绿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1.2效益性

城市园林景观,不但要具有植物景观的效益性,同时,还必须包含城市园林建设所必须具备的生态效益。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城市园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美化、绿化上,这一效益是园林建设所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作为一门艺术的园林景观,不但要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还必须将城市的生活特色与文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城市园林景观效益的体现,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不懈追求的重要内容。

1.3包容性

植物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园林设计与植物搭配的方式可以将其展现出来。城市园林景观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幽径、假山以及多种多样的植物等方面。将园林景观的包容性充分、有效的展现出来,且对其包容性进行不断提升,是展现城市园林特色的关键手段。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因景得宜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形。由于地点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园林景观会进行灵活多变的景物组合,依山靠水,将自然美景都充分利用起来。所以,对园林景点的布置而言,地形的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

2.2安全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区,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空闲的时候到景观区休闲、娱乐。但是园林景观区同样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部分弱势群体而言,极易出现安全性事故。所以,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将安全性充分考虑其中。例如在池塘的边缘,可以设计具有装饰性的安全护栏,从而避免人们不慎掉入水中;应该定期对一些玩具或者运动器材进行维修、加固,甚至是更新,以便有效确保居民的安全。

2.3实用原则

我国古代的庭院具有田园气息,在庭院中通常种植各种草药或者果树。然而,不论是庭院还是城市园林景观区,所种植的植物功能都必须符合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尽量在园林植物种植中实现绿化、美化、香化等。换句话讲,就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将植物的各种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例如花色、叶色、姿态以及体形等,以便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周边绿地中常青,同时,保证植物色相的多样化,使园林绿地的艺术性得到提高,进而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情境。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分析

在城市园林的立意布局与景区中不同主题的分配,以及园林的精神功能与物质内容等均展现多元化的美学思想与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才使得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而言,具有极为深远的启迪意义。

3.1汲取现代艺术理念,开拓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

人类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为后世子孙的发展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得以转变。怎样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不仅能够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相符合,同时,还必须具备鲜明的现实意义,这就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逻辑方面所急需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古典逻辑推动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园等园林的快速发展,并使其辉煌于全球;假使现代逻辑无法进行本质性的改革,那么就难以推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变革。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施瓦茨与沃克等人,在设计理念与思路上都或多或少受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极为繁杂,不只是单一的艺术思潮对其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由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种类的艺术出现交叉与融合,进而实现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清晰的分类,是较为困难的事情。然而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下,即不仅能够充分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必须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符合。

3.2注重现代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自然景观的表达方面,人们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并且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打造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加以改进,同时,也对美学观念进行有效的更新。通常,古典园林在技术条件方面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与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观的完美表现,不能使景观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极为有利,同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内融入最新的设计素材。所以,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与改革发挥着极为深远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其设计灵感均来于自然,自然景观是不断更新、不断改变的。植物的枯荣、四季的交替以及河流的枯竭等,都将推动自然景观出现明显改变。但是引入的现代技术因素中,更为重大的意义就是对一系列生态观念的引进,例如系统观、平衡观等。在引进最新观念的帮助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对自身的设计观念进行更新与转变,将设计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且将周边生态环境的范围与影响纳入考虑的范畴,例如和不同种类的鸟类、昆虫、动植物等之间的关联性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对上述因素加以高度重视。

四、结语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古典园林;审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水的本身平淡无奇,但与周围景物结合,便会表现出幽远宁静,或热情昂扬,或天真质朴的意境。在设计中,为表达各种意境,可借助水景意境元素,日本枯山水的“置石与水境配置”以表达深层次的禅理;中国园林悠远曲折湖径以表达“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能形象地映出周围环境的景物,植物、建筑、天空等在水中的倒影清晰鲜明,如真似幻。当微风拂过,泛起涟漪,便失去了清晰的倒影景物的成像形状碎折,色彩斑驳,给人空蒙虚幻之感。当阳光洒在透明的水面上借着反射和折射呈现闪闪发光的美丽景象:晚霞落日融入水中,成为人人惊叹的绝妙佳景。

水本身是无声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水和周围的物体发生碰撞后,便会产生声响,增添设计上的美感。叠水、瀑布等水景产生的声音是最原生态的声音之一,使原本静默的景色产生一种生生不息的律动和天真活泼的生命力。有的水声使人平静如涓涓细流、涂涂小溪、悠悠滴露,好似天籁之音,将人带入久远的回忆;有的水声则使人感到兴奋、激昂。

一、水景体现与人文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风景处于重要的地位。它的景象处处透露出“潇洒出尘”的意味。从整体上看,古典园林的文化精神是“儒”、“道”、“释”兼得,从儒家的审美趣味来说,园林宜雅,雅而脱俗;从道家的审美趣味来说,园林宜清,清而出尘。两者结合的园林,可以用“清雅”二字称之,“清雅”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品格。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精神是“天人合一”。这种精神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1.道家的“虚实相生”

道家“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的理论,是其关于“道”的理论的具体化,物质是实,意识是虚,而彼此又是相互转变的。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如园林中的静水,宁静祥和不惹尘埃,是“虚”的化身。然而静水却能反射出光和影,在与周边山石、建筑、花草、树木等“实”景的相互结合中,水面所反射的光影会随着视角、天气的变化而发生视觉和色彩变化。同一处光景,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茂密葱郁;秋天叶落枝黄,冬天飞雪残壁。这种奇妙而丰富的光影和色彩变化,虽是人工天成的“实”,却又是无为而致的“虚”,一切由大自然决定。真可谓“天人合一,虚实相生”。

2.文人的清雅情趣

南齐的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气韵生动”,在古典园林中,若要作到“气韵生动”,水景的呼应是必不可少的。起风时,水面泛起涟漪,视觉上出现动感,打破平静,有节奏的变化;下雨时,雨水滴答落水中发出声响,犹如偶尔抚动的丝竹,为园林增添音乐般的情趣;平静时,虽水面如镜,却可清晰看见水中的鱼虫在灵动的游戏,呈现出清雅闲趣,气韵生动的画面。在古典园林中的水景上,造园者倾注了相当的人文精神。比如为每一处水景取相应的名称,“水”、“潭”、“池”、“溪”、“眼”等。或是结合水的美感,为水景中的建筑命名,“榭”、“舫”、“澜”、“轩”等。这些都是将水景赋予了文学色彩,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清雅情趣。

二、园林中水景中的美学

园林中山水的审美形态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利用自然山水为主景,加以审美改造,保留湖池的自然形状,代表为西湖的自然水景。另一类是人工叠山理水形成的园林,代表为苏州的私家园林。前者被称为“烟水”,写实性很强;后者一般称为“曲水”,重写意。虽然诸多水景在处理方式上各异,但受中国美学精神的影响,所追求的审美原则和目标基本一致。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相映成趣

水的审美形态并不是通过水自身表现出来的,而是与水边的建筑、花木相互衬托,相映成趣的。首先,以建筑和花木装饰水景,突出、丰富山水的审美特色。如无锡的梅园,梅花饰山衬水,留园建筑修饰水景,使园林中的水体别有一番情趣。其次,分聚结合、集散呼应,变化丰富,引人入胜。上海的豫园对水景的处理精致,山水在分与集之间,扩大了空间层次和景深。最后,点水成趣,以少胜多。西湖天下的面积不大,却巧点山水而与西湖的景观构成对比和变化。总之,在园林的审美组合构成中,建筑是基础,山水是核心,花木是中介。宋人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建筑、山水、花木是造园的三大要素,水在造园上有着非常微妙的作用。

2.动静互补

水有流动、多变、渗透、聚散、蒸发的特征,用水造景,可以取得动静互补、声色相衬、虚实相应、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以水体存在的形态,可将其分为“静水”和“动水”。静水是指园林中成片状汇集的水面,平静如镜。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静水是无色而透明的,安详、朴实是它的主要特点。静水水面自然、平和宁静、清澈见底。水体能反映出周围物象的倒影,。“景色”如绿柳红桃、晴空雪雨;“风景”如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光景”如反射逆光,使水面变得晶莹光亮,色彩缤纷。动水亦称流水,波光晶莹,具有活力和动感。主要有泉、溪、瀑等。天然的泉是水景中的奇观,它是地下水的天然出口,作为一种珍贵的景观资源,古今一直吸引人们去探索。最为著名的有西湖龙井茶和虎跑泉,引得游人流连忘返。瀑布和跌水有自然和人工两种形式,具有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和满足,有形有声,是中国古代造园中常用的理水手法。

3.荟萃众美

在相映成趣与动静互补的审美原则指导下,水景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独特的审美特征,如“洁、虚、动、文”。水的“洁”,就是洁净之美“;虚”就是虚灵之美“;动”就是流动之美“;文”就是人文之美。水具有清洁纯净的美质,晶莹剔透,洁净清心。“当暑而澄,凝水而冽”,这就是水的质地美。水具有澄净的本质和功能。水透明而虚涵,当水平如镜时,收万物于其中,体现出“天光云影共徘徊”之美。水中倒影也是迷人的,如苏州拙政园中有倒影楼,既可在楼上居高临下以观水中的倒影,又可在溪畔观楼影倒映入水。水面波纹景动,涟漪随风,水中景物曲奇、摇曳、分散、聚合、给人真实,变形,虚幻的感受,这是水中倒影的三美。

水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绍兴兰亭的水,如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将“清流总湍”引为“流觞曲水”,创造性的利用了水的流动性。水因曲折流动而给人以充满灵性的美感。

水还有“文”的美学精神。在中国美学史中“,文”主要是指将文学中的诗词,曲乐赋予水景更多的人文气息。常有用水面的文谰绣猗之美作为水边建筑名称,如北海的“漪谰堂”,无锡寄畅圆的“锦汇漪”。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3篇

冰裂纹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虚实相生,融合空间设计时崇尚自然,追求虚境,从而达到意的幽雅,境的深邃是中式园林空间的主要特点。园林空间既指由各个不同的构图单体所围合的实体的空间,也包括无形的文化空间。前者主要依靠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塑造,后者则是通过设计图形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寓意来传达。园林的实体空间主要由植被、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地等元素构成,冰裂纹则主要被运用到建筑及铺地这两个景观元素中。由于冰裂纹形态上具有“透空”的特点,所以古代匠师多将其运用到建筑漏窗上,来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观效果。如留园里连接曲谿楼和西楼的长廊上就开有不同形式门和窗洞,让内外空间,既相互分隔,又密切贯通,并通过冰裂纹的运用形成“框槅”,从而使人产生曲折深邃,不可穷尽之感[8]。同时,当冰裂纹出现在铺装中,则发挥着界定空间的作用,这里的空间不但包括建筑空间,还有无形的文化空间,将冰裂纹的形式美和意蕴美发挥的淋漓精致,如网师园内多采用冰裂纹铺地,主要由于场地主体为假山,且多来自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与具有天然纹理的冰裂纹形态正好相得益彰,其次网师园里的集虚斋,为园主养心之所,暗含着园主远离尘世喧嚣,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而冰裂纹本身具有的空灵通透、淳朴典雅的意蕴恰好诠释了这一点,而环水处的长廊则选用了简洁实用、朴素大方的青砖铺地,界定空间的同时也与空间取得了很好的协调。传情达意,烘托主题园林的主题即设计思想,是园林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通过围绕这个主题来选择设计主体,并搭配与主体功能意义相符的图形图案。例如苏州园林大多喜欢种植竹子,来抒发主人谦虚平和、刚直不阿的情操,沧浪亭里面不仅种植了大量青翠欲滴的竹子,就连建筑也因竹园而命名“翠玲珑”,同样为了烘托园林主题,常在竹子周围选用冰裂纹铺装,借其自然之美来象征冰清玉洁的精神品质;又如拙政园里的玉冰壶庭。

冰裂纹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园林景观;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环境

正文:

1前言

随着社会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逐渐步入小康阶段,对生活追求也有所提升,因此,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利用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人们偏爱中国特色园林的程度,应当要求园林与规划行业的人才相结合,在城市规划的进程里,充分尊重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将其融入到城市化的各个阶段里,结合城市规划中的轴线设计、空间设计、绿地系统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以此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塑造,实现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2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的必要性

2.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是城市景观塑造的主要载体,一方面能够净化城市空气,将汽车尾气、废气排放对人体的损伤尽可能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能够隔绝噪音对城市中人居生活的干扰。因此,城市规划中增设特色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游客的旅游都有显著的改善。

2.2形成地方城市特色

虽然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认识到了城市景观营造的重要性,但是在绿化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中国风现象,在滨河景观的设计中只是增设小亭子或者古典形式的长廊,或者在局部融入欧式园林的风格特征,既没有中国风的典雅也没有欧式风的活泼。每到一个城市都是同样的视觉感受,给予大家审美疲劳,导致厌烦情绪的出现,同时让游客不能及时辨别城市特征,是对城市规划地方性特色的削弱。

2.3多样化功能

城市不仅仅只是为居民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需要在休闲和娱乐方面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城市中高密度的建筑群将城市空前切割得七零八落,并不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因此,希望园林景观能够在一程度上为居民提供一个运动、休憩的场所,以此来扩充城市的基本功能。

3城市规划特色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3.1因地制宜的原则

为了凸显城市的地方特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充分将城市特色进行融入。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要凸出历史文化的特色;对于工业性的城市,注重工业特征的塑造;普通的城市,要注重特色点的挖掘。并且要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条件的多样性,这也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3.2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主要是人,设计过程中,人的生活习性,适宜的空间尺度显得尤为重。因此,在有限的绿地空间中,利用各种环境设施条件,将其与城市中繁忙的现象相隔离开来,营造适合人生活使用的特色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忙碌之后,能够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放松一天中紧绷的情绪,便于更好的投入到新一天的努力中。

3.3美化环境的原则

园林设计在满足人民基本对休闲娱乐功能的追求下,更多的是通过美观性来体现城市特色。因此,要注重各种园林要素的布置和相关园林设施之间的结合,充分体现园林的美观性,将独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表达出来。例如不同材质景观的结合要结合公园的主题进行设计;植物的组合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季相带来的变化;公园设施的设置要注重元素的掌控,以此来体现城市规划色景观的营造特点。

3.4人身安全的原则

室外环境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无论是景观设计中假山的安置、亭子与植物的结合、水体安全的控制等都应当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这一对园林景观使用较多的弱势群体,增设安全措施和应急避险原则,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4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的问题

4.1植物设计单一,搭配不合理

植物作为景观营造的重要基础元素,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的植物搭配代表着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绿化过程的缓慢,我国在植物物种多样性上考虑较为欠缺,且大部分景观的塑造容易出现植物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发达城市相对来说情况好一些,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是配置不合理,不能显著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仅只是孤植和树阵的组合,单一性较强。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植物多样性设计本身就弱。例如西北地区,由于自身气候干燥和缺水情况,植物本身数量少而且生存性能也较差。

4.2城市污染对植物养护的阻碍

城市污染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雾霾等影响变得严重起来。园林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污染,但是由于数量与自然生长的林地相比较少,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对严重污染的治理也是杯水车薪。

5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的举措

5.1景观配置多样性的营造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主要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注重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在重点的景观节点,通过“乔灌草”的数量增设和空间尺度的结合,利用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透景等园林设计理念,使得景观节点的设置变得日益丰富。

5.2园林景观养护条件的改善

在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大多植物是外地运输过来,因此要保留本土的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种植,而且要注重肥料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在维护过程中,形成定期修剪、浇水等手法,严格控制维护过程发生的变化。

5.3景观色彩的搭配设计要合理

对于不同的地域来说,园林景观的色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变、南方气候较热,降水多,多以小桥流水等景观要素作为主要特点,突出温婉、平和的景观特征。北方等气温较高的地区,人民更偏重于亮丽色彩的追求。而民族特色显著的地方,则要符合民族色彩的搭配,突出形成地方特色。

6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的元素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城市居民的美观性要求,将人与自然中的和谐性充分体现。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目标,对于园林和规划行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只有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园林的设计特征,了解地域的风土人情,将各方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来,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营造目标。

参考文献:

[1]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238+246.

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范文第5篇

浙江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试题

课程代码:06216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4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9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门形制。

2.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有吴王派伍子胥__________,建造阖闾大城,即今__________。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__________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__________。

4.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__________,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__________椽构成。

5.隋代开始在中央政府设立__________,用以掌管全国的__________和屯田、水利、山泽、舟车、仪仗、军械等各种工务。

6.尼罗河流域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泥土作为建筑材料,它们又是建筑重要的装饰题材。

7.大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纪,两河下游在生产砖的过程中发明了琉璃。__________的保护和建筑物的彩色饰面因为有了琉璃砖而大大提高。

8.爱琴文化的建筑中有一种“正厅”(Megaron),它是长方形的,以比较__________的一边向前,正中设门,门前有一对柱子,形成__________。它也曾作为最早的庙宇的形制。

9.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殿南北宽71.7米,东西长__________米,连廊子一起总长__________米。

10.伯鲁乃列斯基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园林布局中哪一种是运用了联想手法?( )

A.主题多样 B.远借邻借

C.曲折萦回 D.余意不尽

2.悬山的土、砖墙,其山尖部分多做成( )

A.五花山墙 B.观音兜

C.五岳朝天 D.空斗墙

3.嵩岳寺塔平面为几边形?( )

A.正方形 B.六角形

C.八角形 D.12边形

4.佛光寺屋架大木作哪个构件是支托于各平榑侧下方之斜撑?( )

A.侏儒柱 B.草栿

C.托脚 D.平棊

5.什么朝代的梁、额枋彩画中有藻头分段?( )

A.宋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6.凡尔塞宫的花园属于( )

A.意大利台地园风格 B.英国自然式园林风格

C.中国古典园林风格 D.法国广袤式园林风格

7.下列谁不是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师?( )

A.帕拉第奥 B.珊索维诺

C.米开朗琪罗 D.伯拉孟特

8.下面哪一个不是哥特式教堂?( )

A.恩瓦立德新教堂 B.索尔兹伯雷主教堂

C.韩斯主教堂 D.夏特尔主教堂

9.“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 )

A.非理性的 B.畸形的珍珠

C.变形的 D.岩状饰物

10.卢佛尔宫东立面双柱与双柱间的中线距与柱子尺度的关系是( )

A.1/1 B.1/2

C.1/3 D.1/4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僭越

2.金刚宝座塔

3.四面厅

4.巴齐礼拜堂

5.玛斯塔巴

6.帆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考工记·匠人营国》篇。

2.简述中国庭院的围合方式。

3.简述《论建筑》的主要观点。

4.简述哥特式教堂骨架券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分析唐、宋木结构体系建筑的主要特点。

2.绘制古希腊多立克与爱奥尼柱式简化图,分析其特点比例。

B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现存的唐代木建筑是__________。

2.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种。

3.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__________,确立了古典的模数制,把__________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

4.__________住宅是我国江南中下游地区的典型住宅形式。

5.__________在宋代也称“铺作”,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6.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__________;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第三类是__________。

7.古罗马留下一部建筑学的教科书——《建筑十书》提出,建筑的“三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和美观。

8.拜占庭建筑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__________、鼓座、__________在欧洲广泛流行。

9.__________,是古罗马建筑的特色、的成就。

10.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柱式,加以发展,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的柱式,即__________。

1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__________和伟大的画家__________,也都是重要的建筑师。

12.雅典卫城建筑群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伊瑞克提翁庙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哪种构件不属于大木作?( )

A.梁 B.斗拱

C.大门 D.柱

2.冠云峰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形态优美,它位于( )

A.拙政园 B.留园

C.寄畅园 D.退思园

3.建筑的屋顶造型多种多样,按照由高到低的等级顺序,以下哪一组是完全正确的?( )

A.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B.庑殿,攒尖,硬山,悬山

C.歇山,攒尖,硬山,悬山 D.攒尖,歇山,悬山,硬山

4.以下哪本书是战国时成书,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被认为是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

A.《梦溪笔谈》 B.《营造法式》

C.《园冶》 D.《考工记》

5.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较大发展,并出土较多画像砖、画像石等资料的时期是( )

A.清代 B.宋代

C.汉代 D.唐代

6.以下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为( )

A.圣索菲亚大教堂 B.古罗马万神庙

C.凡尔赛宫 D.巴黎圣母院

7.以下哪种柱式刚毅雄伟概括了男性的体态与性格( )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塔斯干柱式

8.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会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位于( )

A.巴黎 B.罗马

C.佛罗伦萨 D.威尼斯

9.以下哪种艺术潮流是被称为充满脂粉气的( )

A.文艺复兴 B.巴洛克

C.洛可可 D.古典主义

10.文艺复兴建筑的发源地和中心是( )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德国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开间(面阔)

2.明堂

3.藻井

4.希腊十字式

5.折中主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述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3.唐宋至明清对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中国古代木架建筑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其优势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