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行业 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88-02
目前我国生产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
1.政府监管方面。部分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监管效能出现层层衰减现象。目前负责全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尚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建设单位监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
2.企业管理方面。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安全投入欠账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一些企业生产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存在隐患,容易造成设备设施不安全导致的事故。还有些企业虽然增添了新的设备,却因资金紧缺和缺乏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购置防护装置,又产生新的隐患。二是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目前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五小”企业,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粉尘、噪音超标,通风、采光不符合要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冷水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毒物。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根本不考虑作业条件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更加剧了事故的发生。三是安全投入赶不上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许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安全投入。
3.管理方式粗放,在责任主体安全履责方面,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理作用。有些建设单位对承包企业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监理公司忽视对建筑项目的安全监理,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设计规范重视不够,造成有的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有的设计单位存在过分依赖监理、施工单位,未发挥建设单位安全监督管理的作用。
4.建筑业行业劳动者素质较低。我国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1/3。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大量农民工安全素质差,流动性大,且缺乏合格的教育培训,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
5.企业违章施工现象严重。一些施工企业为追求施工效率和效益,不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作业,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二、建筑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深入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针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事故防范措施;要依法监督、严肃执法,对事故责任人要严肃查处;要采取经济处罚、市场清出、资质挂钩等多种手段,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排查隐患,落实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2.企业要加大投入,改善施工设备,提高生产安全性。生产设备的状况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必须加强生产设备的购置、维护和管理。多年来,大部分施工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陋就简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保障设备的完好率是对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的保护。尤其是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设备设施的传动部分和各种安全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在发生故障时使系统中的自动保护、紧急停车装置等发挥作用,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在购买新设备时,必须同时购买其防护装置。设计制造设备设施时,应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纳入到年度和中长期生产经营计划之中,加大实施力度,提高整体安全性。
3.强化施工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建筑单位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对选择施工企业实施招标制,对因故不能公开招标的,也要选择有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二是对施工企业进行监督,要监督施工企业按施工规范施工、审查分包情况;三是要监督监理单位,监督监理单位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近期来,重大事故多发,施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弱化,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是重要原因。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班组、岗位。总包企业要严格审查分包企业的相关资质,对分包工程由建设单位负责,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分包企业人或个人施工。
4.加强对施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针对施工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要加强对施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是安全思想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针、法令、法规制度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二是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是劳动生产技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危险设备和区域的注意事项,有关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知识,起重设备、压力容器的基本安全知识,现场内运输、危险物品管理、防火等基础安全知识,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个人劳保用品,如何报告和处理伤亡事故,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三是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通过学习国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经验,提高安全组织管理和技术水平。通过典型事故的介绍使全体施工人员吸取教训,检查各自岗位上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5.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针对企业违章施工现象严重的问题,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施工过程的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纠正企业违章施工现象,严肃查处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大力治理违章。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管理、责任划分、安全文化、监督
引言: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建筑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作业多、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建筑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采矿业的第二大高危行业,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1999年建筑业投入达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6%。从业人员达3327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3。然而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建筑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交通矿山业的第二大高危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 年到 1999 年我国建筑企业伤亡事故每年平均发生1530件,死亡1560人。目前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还导致了生产率、成本、质量状况、环境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频发的重大恶性事故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安全管理的重点,我国先后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国来改善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也逐步加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建筑业落后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探究
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为了保障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先后提出了大量的描述事故原因的模型。这些研究的侧重点及研究发放千差万别,但研究结果却极其相似: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管理原因导致,管理的落后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例如,提出多米诺事故致因理论( Do mino A ccident T heory )的美国著名学者Heinr ich 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应为事故发生负责[1];复合因果理论模型( Multiple Cau-sation M odel)提出者P etersen 研究发现安全事故表面上有很多原因导致,但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2]。《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指南》一书作者对我国上海市历年重大伤亡事故抽样分析,发现92% 的事故是由于管理混乱或管理不善引起[3]。因此有必要对建筑业安全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三、 目前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建筑业安全事故责任划分机制不合理
建筑业安全事故并非仅仅由于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而与建设项目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要求、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情况、项目技术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建设事故的发生从根源上都是由于项目前期策划及施工准备的缺陷、施工过程的抢进度赶工期、恶意拖欠施工企业资金造成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因此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也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管理疏漏造成,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业安全事故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施工企业,建设其它相关企业几乎不承担责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建筑法》的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都对从事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筑行业极为建筑施工企业) 制定了详细的安全责任,但这些法律基本没有涉及建设项目的主导单位-业主单位以及建筑业生产监督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事故责任。这必将导致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只过度注重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问题,业主和监理单位忽视安全生产规律强行向施工单位下达指令的现象屡见不鲜。施工企业迫于业主单位的压力不得不按照业主单位的指令办事,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重新界定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将建设各个相关单位纳入事故问责程序中,使安全生产真正处于合理的监管之下。只有这样在建设过程中才能使业主、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真正将安全问题重视起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保障建筑业安全生产始终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匮乏
随着对企业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管理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隐藏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之下的某种潜在的因素-企业文化。文化可以分解为:标志( Sy mbol) 、模范( Heroes) 、形式( Rituals) 和价值观( Values)[4]。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问题的模式和规则,从企业层面来看安全文化为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思维模式和守则。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技术、组织或者经济等方面措施的成功与否是由该行业的安全文化决定,同样建设项目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也由相关企业安全文化决定。建设相关企业没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意味着建设相关企业在建设生产中不能正确认识安全的忽视,不能形成保障安全生产的行为机制,从长期来看这必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我国大量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伤亡事故是由于企业及项目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生产,把必须的安全投入认为是不必要的支出,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不配备,肆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因此要改变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还需要常抓假设相关企业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引导和培育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上下普遍认同的基本准则,切实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
四、 结束语
建筑安全事故每年都给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建设安全管理的问题,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 提高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水平是减少安全事故最有效、最经济、最直接的手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建设安全管理在责任划分机制、企业安全文化、政府安全监管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因此,从法律层面正确界定各相关企业安全责任,完善追责机制;大力引导和培育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Heinrich, H. W . I 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M ] . M cGram -Hill, New York, 1959
[2] Ptersen, D. Techniques of safety management [M]. Mc Gram -Hill, New Yor k, 1971
论文摘 要:阐述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随时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严重挑战。职业安全和健康一直是影响我国建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建筑市场规模将长期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建筑行业成为国家的基础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提升,国内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城市加快了城市建设开发的进程。与之伴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大批“高、大、精、新”的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城市的亮点,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建筑行业也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国家或地区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筑施工管理手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开发落后于市场发展,安全保证能力低,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都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其他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所谓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最早是由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其目标是努力防范、减少和分散风险,但是最终不可能消除风险。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所谓风险管理公司。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项目领域的应用差距就更为明显。建筑工程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发生风险的频率并尽量减轻影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为安全风险决策的基础,它们可以使工程中的实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从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及造成的损失统计分析来看,我国从建国以来已经历了四次事故频发高峰。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成倍扩大,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资源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承接工程规模的增长速度。有专家认为,我国正在经历第五次安全事故频发高峰期。近年来,国家对建筑安全法制建设越来越重视,政府建筑安全主管部门也大大加强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这种监督检查是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基本的安全管理系统,使安全管理依法办事,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不断提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2.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认识还相当落后。
受传统思维和旧有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对风险管理都满足于经验型的粗放控制,依赖于感官印象和主观判断,对如何科学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认识不足,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有哪些要求、适用哪些方法,如何适宜于行业和企业的特点等等更是不予重视,主动应用科学的辨识、评价方法以及实现辨识、评价范围的全面覆盖更是十分薄弱。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在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自发阶段,随着安全健康事故的增多,各行各业日益关注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但是,通过评审和研讨,人们发现过去零散的、自发的辨识、评价方法,在可靠性、充分性方而存在明显不足,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方法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不好应用等问题,尤其是立足于建筑行业特点,如何强化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针对性、适宜性和匹配性,如何确定内容与方法的应用准则、可靠程度等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经验法简单可行,而科学方法复杂得无从下手,导致目前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多种辨识、评价方法存在经验和科学之间的错位,往往最后采用经验方式决定辨识和评价结果。
(3)现有的辨识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不利于风险预防和控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和所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各种辨识和评价方法的有效应用相当困难,粗放的辨识和评价结果,不适宜的应用方法,不仅导致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手段和成效,而且还导致了人们对科学辨识、评价方法的实际作用产生怀疑,不利于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产生了大量的人为缺陷。
3.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建筑业的安全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企业的安全健康风险一直处于严峻态势,各种事故的持续发生,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生产和管理铁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企业的责任危机、生存危险和社会危机。分析事故原因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的风险预防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质疑,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建筑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现状
业主,也就是建筑工程中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工程施工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其安全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工程施工事故频频发生,工程伤亡人数持续增多,社会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业主的施工安全管理纳入整个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范畴,逐步发展完善业主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随之形成并逐渐丰富起来。直到21世纪,为降低工程安全事故,我国才开始重视业主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业主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才得以逐步发展。
一、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
建筑行业长期发展以来,安全管理模式均沿用传统的承包商负责式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下,因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仅仅依赖于承包商的职业责任意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漏洞频发,施工安全风险很大。因此,近年来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步应用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指以业主为主体进行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业主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采用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一方面,对于建筑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自身而言,在业主和承包商的双重管理监督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得以进一步改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业主参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督促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促使其更加仔细高效地进行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有效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建设效率的协调提升。
二、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法律规管为主的强制性安全管理模式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随着《职业安全与健康法》(OSHA)和相关标准法规的颁发实施,美国结合自身建筑行业工程发展情况制定出以法律规管为主的强制性安全管理模式。以法律规管为主的业主强制性安全管理模式强制性要求业主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时,严格依据各项相关安全管理标准进行,因而政府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对于业主的施工安全管理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以法律规管为主的业主安全管理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以法律规管为主的强制性安全管理模式图
一方面,该种模式下,业主的安全管理行为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极大约束,业主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参与深度和方向得以有效控制。同时,因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业主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得以进一步完善,业主安全管理漏洞清除更加充分,工程安全风险更低,整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更高。
另一方面,该种模式下,政府相关部门的不定时检测工作灵活性不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检测信息不全面充分,也会造成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被动进行,不利于业主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自发自觉性。
(二)政府引导为主的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中,英国注重预防为主和建设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建立安全与健康委员会(HSE)和制定实施《劳动健康安全法》(HSWAct)、《实践规范>(ACOPS)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以政府引导为主的业主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引导业主进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进而规范业主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行为,潜移默化地培养业主施工安全管理的义务性意识,进而进行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全面建设,因而该种模式下,业主是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主体,政府处于积极引导的地位。以政府引导为主的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以政府引导为主的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图
该种模式下,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原则是帮助业主进行以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专门的建筑施工安全咨询机构为业主进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培养业主的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帮助业主形成施工安全管理义务性认识,达成政府与业主的利益共赢效果,因此,以政府引导为主的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
(三)自发参与为主的自觉性安全管理模式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中,香港在英国以政府引导为主的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特点制定出以自发参与为主的业主自觉性安全管理模式,为业主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法律法规约束力,促使业主在行业竞争压力下自觉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以自发参与为主的业主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以自发参与为主的业主义务性安全管理模式图
该种模式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体依然是业主,政府只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者和维护者,借由政府激励性政策的引导,业主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自觉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而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执行力度,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领域,业主即是工程项目的开端,也是工程项目的终端,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过程,占据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核心地位,其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意识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因此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建筑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建议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乡镇建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由于乡镇建筑企业的法人大多为个人,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欠缺,在施工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于完成工程进度,而将安全问题搁置一边,从而为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乡镇建筑企业的员工为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自身素质也差,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发(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工地伤亡事故中,农民工占70%)。同时乡镇建筑企业没有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设备陈旧、落后,缺乏对人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建筑施工现场违规操作严重等。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
由于安全管理的不足,使得乡镇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率保持较高水平。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控制的水平。
只有落实安全管理的措施,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切实执行国家安全管理的规范,配合国家安全管理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才能得到推行,才能真正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乡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为企业在竞争中增加相应的筹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建筑业的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的基础更差,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民工,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操作中随意性较强,导致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二)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乡镇建筑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个人筹资组建,受自身资金不足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大多数都是依靠工程转包或分包的手段赢得施工项目。
(三)乡镇建筑缺失必要的安全投入
安全技术与设施的投入,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垫资、违规分包等现象严重,使得乡镇建筑企业缺乏资金投入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发放不足,或者安全防护用品质量较差,难以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
(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受工期和进度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对现场没有经过仔细的平整,导致施工现场高低起伏,排水不畅;材料与各种废料胡乱堆放,阻塞施工道路;施工现场没有封闭或封闭不严地,施工现场没有相应的灭火器材;兼做住宿的施工工地,缺乏诸如厕所等的配套设施;施工现场标牌悬挂不当,安全标志不明显等。施工现场诸多现象的存在,使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给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改进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
在任何管理中,人的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乡镇建筑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企业至上而下形成安全预防机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操作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脚手架、施工用电、电梯、塔吊等施工机具的操作规范。从细节抓起,认真对待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二)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
政府应该利用舆论引导的优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不断强化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利用事故案例,使企业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充分重视安全管理,自觉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基于乡镇建筑企业基础的薄弱,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使农民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转贴于
(三)建立安全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建筑企业通过预留安全经费或筹资等行为,确定必要的安全经费投入,使安全保护措施到位。建筑市场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经费保障机制,确定标的中安全经费的比例,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专款专用,保障乡镇建筑企业有相应的安全投入经费保障,以便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安全设施,配备质优的安全防护用品,从而减少事故隐患。
(四)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乡镇建筑企业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的标准,诸如保障施工现场的平整,对施工现场继续封闭,严格禁止外来人随便进出工地,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住宿等。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督促乡镇建筑企业配备灭火器材,正确悬挂安全标识,促使其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由于实力较弱、基础差,资金严重不足等特点,造成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较差,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员工自我防护能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乡镇建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了使乡镇建筑企业增强竞争力,有必要根据乡镇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并推动乡镇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德均.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