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无论是计算机数量还是网络覆盖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移动网络迅速普及的情况下,高校的互联网接入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信息化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校园网建设的资金投入与筹措早已不成问题,而如何进行日常的运行与维护,各个学校的模式各不相同。

向师生收费,仍然是主要的运行资金来源。在对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700多所学校中,有55%的学校对老师和学生收费,以维持校园网的运行,另有45%的学校尚未收费。学校在保证持续发展中,资费政策不一,其中“按流量收取,以网养网”仍然是主流做法。但如何保障网络运维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长期以来高校探讨的一个话题。

目前来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以网养网”,然而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对学生日益增多的移动设备进行管理和计费,甚至如何杜绝一个账号一宿舍学生蹭网的问题;而对于高校的在校生来说,则是如何更便捷地登录校园网络、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不同设备的流量使用情况。

用户体验,对于高校的网络管理者和校园网络使用者来说,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传统的采取专有客户端认证上网的方式,学生要记住学校上网账号和运营商账号两个账号,进行两次拨号操作,体验自然好不到哪去。而对于校园网的管理人员来说,在移动终端变多的情况下,专有客户端的认证方式带来的工作量也相当大。

“基于开放和兼容的理念,锐捷网络新一代认证计费管理平台SAM+基于标准Radius协议开发,支持准入、网关准出、准入准出一体化、扁平化多种认证模式,同时兼容产品与品牌无关、网关模式下与基础设备无关,拥有丰富且开放的第三方接口。”锐捷网络认证计费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赵敏表示,“全新的UI设计,通过软硬件高度融合的高可用方案,以及多品牌融合对接,可以为用户带来一个兼具体验和简易运营的认证计费管理平台。”

RADIUS协议最初是由Livingston公司提出的,原先的目的是为拨号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后来经过多次改进,形成了一项通用的认证计费协议。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相关文献研究

发达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测由来已久,正是相对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持续不断的监测行为推动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何将大数据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正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话题。2011年,韩国颁布“智慧教育推进战略”,强调与智慧教育相适应的物理背景和内容要求,特别强调了大数据在智慧教育中的运用。

2012年,美国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此后,国外学者从大数据技术系统研究大数据的使用问题;也有一些学者重点研究了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挖掘问题。总之,通过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改革。

从国内来说,大数据应用于教育也是最近几年的事。较早可从2009年开始出现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概念。研究论文比较集中出现是在2013年以后的事,而2013年也被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教育部专门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导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观点可分为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从为教育领域运用大数据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他们主要是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为教育领域构建数据仓库、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方案非常多,但都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体现教育特点的方案还不是非常多,许多方案的实际运用效果有待观察。

第二个角度,是研究大数据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多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认识到大数据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大数据不断介入教育领域,他们积极研究大数据对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问题。

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教育发展有机融合,是目前的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研究相对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大数据对成人教学产生的影响展开的理论探讨,而对于如何应用的研究还不多,应用案例少,即使有一些解决方法,其实践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大数据在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优势

(一)数据采集

大数据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现了自动化采集。自动化采集可以应付海量数据的采集,形成采集数据系统化、及时化和全面化。是传统人工采集数据无比拟的。由于自动采集海量成人教学信息,保障了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需求。同时,给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带来新视角。将成人教学评价数据由成人教学结果转向成人教学全过程。对成人教学质量的掌控将变得全方位,对成人教学质量的分析判断也将更准确。

(二)数据统计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对采集到的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将会运用科学方法及时、系统、科学展开分析和评价,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成人教学质量结果,发现成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关对策。

(三)成人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成人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的信息化实际上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动态、持续监测。

成人教学是一个持续过程。在持续过程中,因成人教学条件的变化,必将影响到成人教学质量结果的变化。也就是说,成人教学质量结果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传统监测方式因受技术限制,难以展开持续动态跟踪。而大数据技术在自动监测背景下,可以及时跟踪成人教学质量动态变化过程,并及时掌握影响成人教学质量变动的因素,还能在影响成人教学质量变动因素变化的背景下,预测未来成人教学质量结果的变化轨迹。

三、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重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构建新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大数据思维

运用大数据对成人教学质量进行监测,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起大数据思维。分析与成人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随机性分析;乐于接受与成人教学质量相关数据的纷繁复杂性;强调与成人教学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减少因果性分析。这些都是大数据思路的基本特征。

2.技术支撑

(1)顶层设计,统一成人教学质量数据类型。目前,我国在线教学数据类型不统一,造成数据共享出现障碍。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全国的在线教育数据类型,使教育数据共享和迁移无障碍。

(2)按大?稻莨媛珊侠硗平?监测体系构建路径。合理的大数据技术构建路径是:先界定要解决的问题,再选择要分析的数据,最后是技术选择,不能本末到置。

3.管理体制支撑

(1)从国家层面成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应用相关组织,负责技术选择、统一数据类型等。

(2)各高校梳理各自的信息化系统,规范完善教育信息化系统,统一技术规范和数据规范。为未来数据共享、大数据监测提供条件。

(3)各高校应尽快成立大数据监测领导机构,由技术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共同组建。

(4)建立用数据说话的理念。大数据决策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无论是各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理念。

4.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支撑

推进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首先解决的是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推进部门,协调各成人教学质量信息推送和维护,并配置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其次,要解决成人教学质量数据的运维。国家层面建立成人教学质量数据运维制度和相关规则,如注数据出处、分级审核数据、针对不同数据使用者设计不同权限、及时更新或废止相关数据等。再次,做好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技术运维工作,包括运维的主体,或自己运维或外包,或两者相结合;包括运维的对象,如硬件运维、软件运维、数据库运维、网络运维等;包括建立分级运维管理制度等。最后,建立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共享绩效管理制度,包括评估数据开放度、评估数据共享绩效等。

5.法律制度支撑

大数据改变了传统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和内容,也带来了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问题。如个人隐私及数据签名的合法性等问题,都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要走在前面。

(二)微观层面

1.建立“四个一”的体系

(1)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就是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它有五大要件:一是网络。高速以太网是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的物质基础。有线、无线、VPN等多种接入方式与校园网联接;各信息系?y也与校园网互联互通。互联网用户也通过认证系统访问校园网。目前,上海高校都已建成了校园网络,无线覆盖率100%。二是数据。建立成人教学共享数据库平台。这是智慧教学的可信数据源。方便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三是支撑。它是业务层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平台。为各应用子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建立校园一卡通机制,以及工作流、信息流推送机制、报表引擎机制。四是业务。涵盖成人教学管理所有业务应用,是成人教学业务信息化的集合。五是表现。用户通过交互界面得到各种成人教学管理中的信息服务。

(2)一个关键技术

大数据在上海市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由于涉及到存储、分析及结果显示等环节,一个关键技术必不可少。这个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存储技术。由于数据的海量,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已难以满足数据存储要求。新型数据库要具备扩展性、高可用性和支持灵活的数据模型。因此,在存储技术方面必然获得突破,否则无法满足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要求。

二是大数据处理技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是靠索引提高检索效率,但索引的建立和更新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大数据的高可用性要求。因此,如何建立增量式索引更新器或多维检索工具,提高检索效率就成为必要了。

三是教学质量大数据分析。从杂乱无章的成人教学质量数据中分析出有利于成人教学决策的价值信息,是大数据在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价值所在。重点是如何提高成人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效率。目前的思路有两种:一是流处理;二是批处理。但这种方式各有千秋。因此,未来的方面是两种如何有效融合,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四是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结果显示。数据运用者要能运用大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必须可视化。它有助于找到数据间的关系,帮助成人教学决策。重点是优化数据的可视化以及丰富数据分析结果的展示。

(3)一个流程

一个流程就是核心数据处理流程,即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核心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成人教学质量数据采集和存储、成人教学质量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可视化三大环节。

在大数据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应用中,数据源包括学籍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等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主要是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应用者包括成人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具体流程分成三步:

第一,成人教学质量测量大数据采集和存储。由于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多,因此,数据采集量大,为了确保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排除干扰数据,保存有用数据。对保存的数据进行关联和聚合,按统一规范保存到数据库。

第二,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有关成人教学质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到成人教学质量与成人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成人教学决策、成人教学资源推送和成人教学行为结果预测。

第三,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可视化。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结果以图形语言呈现在数据使用者面前。可视化即指标图形化、指标值图形化、指标关系图形化、时空可视化等。

(4)一个成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按照成人教学工作规律,运用云计算技术,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类型要求,搭建起符合各学校成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必要的时候,该数据库可以和国家成人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

数据库能全程配置学生、教师、课程、成人教学场地和成人教学时间等五大成人教学资源;能全程实时监测学生学业情况、成人教学质量、成人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对成人教学环节中的异常情况预警和监测;监测学生学业状态,建立学业预警机制;为学生导师制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系统显示人性化关怀,针对管理者、教师、学生设计不同的操作界面。

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多部门数据一致性。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智慧教学是智慧校园的组成部分。因此,智慧教学应与智慧学工、智慧计财、智慧人事、智慧后勤等信息平台兼容共享。智慧教学也需要其它相关数据的支撑。

2.建立七大机制

(1)数据收集机制

结合教育部评估中心的指标,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范围分成四大类:

基本状态:成教生占比、教师数量与结构、当年成教招生专业数、生师比、全校开设课程总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比、选修课学分占比、主讲成教课程的教授占比。

资源: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成人教学日常支出、成教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成教实验、实习经费。

教育质量成果:应届成教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体质达标率、学生学习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

成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考勤、作业、成绩、在学校表现等;教师管理,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综合管理,包括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各项评比等。

数据类型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更重要的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聊天记录等。

数据收集方法:上海市各高校要建立统一数据入口,如校园网;整合不同学习平台;再接入移动学习平台;最后细化学习群体特征。

(2)数据教学资源整合机制

目前,各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多处于碎片化状态。因此,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料是实现大数据的重要环节。整合路径:运用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整合已有数据;出台激励措施,充分挖掘教师数据库建设能力;从需求出发,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高数据资源整合能力。

(3)数据分析机制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环节,它分析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社会网络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系统建模、聚类算法、趋势预测算法等多种。目的是挖掘数据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的表现是数据的可视化。

对学生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特长、成绩趋势、发展预测等,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成人教学内容和成人教学方式,提高成人教学效果。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分析,可以评估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位置选择、资源配置、知识构建和学生的参与度等。虚拟学习社区又能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同时,也推动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如数字资源的技术保护问题。

学生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评估他人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大数据还帮助学习者快速发现并定位学习资源,获取学习方法,预测学习效果。

总之,在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中,将强化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将强化教与学的关联,提升成人教学效果;帮助规划学习,确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果; 总结不同课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细化成人教学分类。

(4)数据推送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而数据推送又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创造条件。因此,在上海市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需要建立起成人教学质量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推送机制。

(5)数据决策机制

通过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优化学生学习路径。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帮助。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有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也能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就是数据决策机制。

(6)自助式成人教学管理机制

智慧教学能让使用者有愉快的使用体验。各学校的成人教学管理实现全程自助。学生、教师的相关成人教学事务申请电子化,审批在线化。系统自动公开信息,成人教学管理透明化与公开化。

(7)信息安全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离不开成熟的加密技术。它是智慧教学的安全保障。智慧教学有完善的日志和审计体系,对数据异常具备跟踪能力,确认并记录入侵时间,智慧还原更改信息,并建立有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

四、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可能遭遇的挑战

大数据将给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带来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挑战

大数据来了,我们怎么拥抱大数据?首先,我们准备好了对海量数据的拥有能力吗?该用何种存储技术来面对海量数据?其次,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准备好了?幔咳?是数据类型如何兼容?这些都涉及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问题。这是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也是必须跨过去的一个挑战。

(二)组织体制挑战

高教系统如何构建一个适应大数据的管理体制,不仅是成人教学管理者,还包括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成人教学管理体制。但事实是,大数据来了,我们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准备好。

(三)隐私和伦理道德挑战

当成人教学过程中相关者的一些信息进入公共领域后,如何防止不出现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是信息越来越透明;二是人们的隐私保护欲望越来越强,这二者间如何平衡也将考验教育决策者们。现实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上海市层面,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

五、结语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和客户双方的利益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设备技术标准、强化设备配备规划、提高计量意识与设备安全防护意识、实现检测信息网络共享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1铁路现有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铁路现有的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主要包括两类:单纯计量设备和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备。这些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铁路车站、货场,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及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等,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和客户双方的利益至关重要。

1.1单纯计量设备。单纯计量设备包括:轨道衡(静态轨道衡和动态轨道衡)、汽车衡、平台秤、门吊秤、吊钩秤、核子秤、皮带秤、装载机电子秤、平板秤,等等。单纯计量设备主要应用于整车或零担货物实际装载量的测量。

1.2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施。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备包括:超偏载检测装置、轮重测定仪、限界测定仪、危险品检测仪、货车装载状态电视监控系统等计量装置和安全检测设备等。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备主要用于检测货车装载的超载、纵向超偏、横向超偏、超限界、危险品及状态参数等。

2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铁路货运现场大量装备了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但仍不能满足铁路货物运输现场计量和安全检测的迫切需要,许多安全检测手段尚不完备,亟待开发完备高效的检测设备,尤其是像装载限界检测和超偏载检测等在线检测设备,亟待开发。即便已经配备的设备,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还普遍存在于设备的开发、配置、技术保障、维护等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缺少统一的研制、开发、配备规划。缺少统一的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配备规划。设备的研制、开发、配备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开发商、生产商的手中,设备市场的技术走向受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和生产商往往把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的设备放在开发的首位,尽管这样也会促进装备水平的提高,但更多体现出开发的无序性。设备使用单位也很少主动提出装备技术水平和配备数量的要求,其设备投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2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市场秩序混乱。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开发商之间无序竞争,甚至存在某些厂商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有的厂商根本不具备开发生产的技术条件,但为了追求利润,居然采用仿冒手段制造伪劣产品;有的厂商无原则地追求低成本,甚至采取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等手段与人竞争,不但对正当、优质产品造成冲击,而且对运输安全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2.3行业技术标准还不完备。用以指导生产的有关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铁道行业技术标准还不完备。相当一部分设备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如:超偏载检测装置、轮重测定仪、限界测定仪、危险品检测仪、货车装载状态电视监控系统等,还缺乏完备的能够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行业标准;有些标准陈旧落后,其指导作用显然不足,有的设备还仅仅是依据不规范的“技术条件”来生产;有的虽已制定技术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标准的技术要求与实际生产水平相比有些不符,生产水平还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需要,等等。这些技术标准方面的问题,导致检测设备的生产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检测手段与实际需要之间、检测需要与生产水平之间、检测技术普及与检测设备管理之间等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3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铁路有关部门对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备十分重视,也已经建立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管理上不尽如人意。

3.1配置要求和配备标准不够规范。全路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要求和配备标准在规范化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各相关单位的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往往侧重于经营因素,忽视对技术因素的可行性论证,更谈不上设备配置的长远规划。经济实力越强、设备本身的直接效益越明显,单位对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就越大,反之,投入力度就越小。另外,设备采购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所采购的设备质量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有效控制,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资金浪费。

3.2计量意识淡薄。设备使用单位,尤其是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单位,缺乏科学的计量意识,对计量、安全检测设备日常监管非常薄弱,无法实现正常的周期维护和检定。误以为安全检测设备不属于计量设备,因而对其用于判别目的的量值不进行科学溯源,甚至不溯源,绝大多数的安全检测设备没有以合法、有效的量值溯源作保证,无法判定量值是否准确或量值的偏差(误差)是否在正常范围,致使设备的可靠性无从谈起。

3.3设备安全防护薄弱。设备本身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防护手段不完备,加之设备管理存在漏洞,给不法者以可乘之机。如:为达到不正当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有的与生产厂商勾结,在例行检定后擅自非法更改设备初始设置参数,致使其量值与检定状态不符(曾发生某区段的两台状态未见异常的轨道衡称量同一对象,其量值竟然相差5吨之多的现象,这已经远远超出轨道衡的正常称重准确示值变化区间,若非操作人员人为调整设备,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设备检定状态与使用状态不一致,导致设备无法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势必影响设备的工作质量及其可靠性。对计量设备而言,其结果是严重侵害国家和客户的利益;对安全检测、监控设备或设施来说,这种做法将对运输安全构成相当大的威胁,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

3.4检测信息网络化基础薄弱。计量、安全设备的检测信息无法共享。铁路货运是一个动态系统,运输系统的各个环节之间要靠信息进行沟通和联系。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检测信息共享是必由之路。在高速信息化的今天,重要设备的检测信息未实现共享,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而从管理的必要性来看,信息共享应该在检测领域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这对推动高水平运输安全体系的建设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韩远谋,蒋运华,侯媚娟.散堆装货物超载因素的调查与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2):53-54

[2]王维.克服计量手段落后现状确保货物运输安全,铁道货运,2002,(5):37

[3]赵如进.轮重测定仪在铁路货运安全中的作用,铁道货运,2003,(3):37-38

[4]于冬,顾培亮,陈钟.铁路货车装载状态监视和超限检测系统的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4,(5):141-143

[5]赵俊彦.轨道衡联网技术在货运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哈尔滨:哈尔滨铁道科技,2003,(2)10’

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2007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其主要特征是: 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服务宗旨、目标确立,正确建设模式凸显; 标志性工程和推广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2007年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必将对我国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部署重点推进工作,进一步强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建设原则,具体指导全年的建设工作。

二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全国电子政务检查工作,落实有关政策部署,调查汇总情况问题,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科学决策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这项重要工作有力地扼制了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非理性倾向。

三是国家审计署将电子政务工程纳入国家行政审计范畴,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工程的投资管理,推动了全国各地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建立。

四是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分为九个部分,制定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规定及标准化文档格式,首次明确电子政务工程必须有项目责任人,主管领导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工程出了问题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等重要规定。

五是国资委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 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要基本实现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上述管理体制方面的进展表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迈入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国有大型企业首次将国际上通行的首席信息官制度纳入管理体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高级复合型人才CIO的使用和培养,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将对我国电子政务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在电子政务中实行CIO制度的大环境正在走向成熟。

厘清建设模式

2007年,在多年实践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指引下,电子政务应当惠及全民的服务宗旨更加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为电子政务发展明确了方向。一年来,全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应用正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例如,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将2007年定义为“服务年”,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理念驱动了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为目标的政府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加强包括硬件在内的资源整合共享正在成为主要的建设指导思想。多部门协同、跨部门共建的“一站式”公共服务项目,突破重重阻力,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展现出集中化、集约化建设所具有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和巨大的公共服务效能,发展势头强劲,认可度越来越广泛深入。这种正确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可大大降低建设难度,加快建设进程,提高服务绩效,节约行政成本。

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宗旨的新发展,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需求。

示范效应

2007年,对国家电子政务全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取得进展。大量试点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和普遍推广价值,为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建康发展铺平了道路。

一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志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于2007年10月正式建成开通。这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将能够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业务应用提供一个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大系统的业务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网络的建成立即推动了基于其上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的进程,到年底,横向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的中央部门达到30多个。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整体IP规划方案即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的建成开通,将改变以往网络分散、条块分隔的状况,在网络整合上发挥巨大作用,实现统一网络环境、统一运维管理、统一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并为信息安全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提供构建和部署环境。

二是管理创新特征鲜明的推广和示范工程成效显著,为电子政务健康发展导航引路。仅以北京为例:

1. 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成功在全国推广。

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突出特征是从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入手,创建了统一的、跨部门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并将城市管理的指挥与监督分离,实现双轴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作为技术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特别是利用“数字城市”技术,通过地理网格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统一整合、精确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信息共享、应用一体化的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此项目开创了城市管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精细化、全天候、低成本的新局面。

在建设部的推动下,自2005年7月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项成果即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和市区得到快速推广,并在推广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例如,深圳市在推广应用中,创造性地将2.5万根路灯杆编号当“座标”,用于市民投诉和报案的准确定位。成果推广绩效显著,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满意,充分展现了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所具有的普适价值。更可贵的是,这种基于统一网络应用平台和地理网格上的、跨部门的、无缝集成了城市管理业务全流程的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证明能够适应未来政府机构改革时的不确定性――即这种电子政务应用架构能够适应政府机构的动态变化,亦能够通过流程再造,优化政府管理结构――因而能够有效地支持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东城区推出“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信息系统”。

这项电子政务工程同样是从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入手,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了改革。该系统提出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分离出来并相对独立、网格化管理、统一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创建新的监督评价体系等八项改革方案,建立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络化管理、扁平化结构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创新连锁式、扁平化管理模式,使每个市民10至15分钟内即可到达设施齐全、干净整洁、连内部装修都完全统一的、有16项服务标准的社区卫生站,有效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创新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的工作模式,数百名全科医生全部使用“全科电脑”,安装统一的医疗服务和监管软件,采取出诊和接诊方式,在有效的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监督评价体系的激励下,变群众完全的被动求医为接诊和主动上门提供保健服务,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在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大量市民的医疗电子病历,一举走在全国前列。

该系统采取收支两条线、直接政府采购、统一由配送中心为各个卫生站配送药品和医疗器材,大大降低了市民看病的费用,开始有效地破解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 “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信息系统”通过无线联网和定位信息,可实时管理每位全科医生的出诊情况和服务情况并可实现实时对话等等,所有这些改革和创新无不成为该电子政务工程的亮点,再次得到了东城区公众的普遍拥护,获得很高的建设绩效。该系统适应并支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公众满意度为绩效评价核心。北京市东城区的电子政务实践完美体现了电子政务推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

3. 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越来越突出,成为跨大系统、集约化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电子政务建设的典范。

该市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管理,始终坚持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的体制,实行跨大系统集约化建设。近七年来,青岛市以总投入仅数千万元,全面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统一基础网络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安全认证中心、政务数据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全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机关使用,为全市市民服务。

由于采取集中统一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难度,大大增强了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大大加速了整体性、跨部门应用服务和功能扩展提升的进程,大大降低了建设与管理的行政成本,充分体现了集约化建设的规模效益,避免了由大系统和政府各部门分头建设的弊端。最重要的实践经验是,电子政务是面向政府整体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必须采取跨大系统、跨部门统筹建设的模式。各系统、各部门各自为政单独建设将使电子政务面临巨大的风险,即投资上的资金黑洞、管理上的信息孤岛、体制上的部门割据。这一见解已为我国电子政务实践充分证明,青岛市为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设管理经验。

4.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保密局支持的中联部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功。

这项电子政务工程强调采用国产化的软硬件技术,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一体化为部门和地区的所有业务服务,并在信息安全保密上完全符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工程实现了两个独立的、拥有绝大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版本,可跨平台运行,可灵活快速定制应用和个性化服务,解决了所有涉及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得到国家信息安全保密主管部门的认可,功能强大; 其独具特色的空间地理信息应用为国内首创,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显著降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本。该工程充分证明,国产软硬件产品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电子政务应用需求。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保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建设绩效,拉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工程应当优先采用国产软硬件产品。

5.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北京市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工程是今年又一个成功的具有普适性推广意义的重要项目。

该工程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面向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政府管理等全要素信息资源进行空间位置定位与展现。到今年年末,已经由政府各部门共建共享约800个地理图层。工程提供的信息服务、交换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等共五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该工程大大推动了北京市电子政务的进程,在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工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地理空间信息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提高绩效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建设; 尽管这项建设要求高、难度大、时间长,但在今天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已经具备了普遍推广应用的条件; 资金已不是主要问题,领导的先进理念、战略眼光、科学决策和人才培养与创新精神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务实发展

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七大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了战略和路径。它提出的我国面临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国家发展大环境问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问题; 农村现代化问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问题;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等诸多问题,都直接对我国信息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已经成为今后开展电子政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焦点并势必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电子政务正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展望2008年,我国电子政务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向更加健康、务实的方向发展。

从管理体制上讲,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推动其建设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从全局建设上讲,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取得进展,开始发挥整体性的支撑作用。

从服务与应用上讲,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应用将大幅度增加。面向政府社会管理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统筹规划和科学决策等深层次应用将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部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共享将得到更大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将开始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社情民意反馈和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并推动政府由单纯的管制型政府迈向与公众互动的治理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从建设模式上讲,出于公众对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型政府的强烈需求,公众满意度将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并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跨部门、跨地方,集中管理和集约化建设模式将得到全面发展; 推动面向政府服务流程并支持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电子政务将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搭建业务支撑平台。

总之,电子政务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永续发展服务。电子政务必须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这是新历史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使命。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