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学校是班主任同时兼任辅导员工作,班主任们应深有体会,辅导员工作确实是一项比较辛苦、劳累的工作,就自己的工作实际,感觉比当普通教师要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精力,无论是队员管理还是小干部培训,无论是常规管理还是活动策划,都需要自己耐心、细心地去做。同时,随着岗位的变化,面临的工作压力更重了,这些都是作为辅导员要面临的考验。但无论是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同志对我们的希望寄语,还是几位已过花甲之年的上海市少先队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不让我憧憬“红领巾与银发齐飘扬”的梦想,不管工作多累,困难多大,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干好本职工作。

二、加强业务学习,服务少先队工作

几天的培训,对于新担任辅导员工作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自己从前不知道的东西。*总辅导员讲的“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影响力”和沈功玲老师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与少先队发展”的剖析,为自己今后开展少先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袁莉老师的“辅导员的辅导艺术与技巧”、张静涟老师的“辅导员的说服力与影响力训练”让我耳目一新,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维。

1.少先队的基本知识是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应该熟知的,这样,我们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可以说,*总辅导员的讲的“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影响力”是最细致、最生动的。他的讲座图文并茂、讲练结合,通过几个面阐述了目前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将整堂报告的内容总结为:“讲孩子听得懂,听的进的话;干孩子乐参与,心中盼事;做孩子能认同,信得过的人”。袁莉老师的“辅导员的辅导艺术与技巧”、张静涟老师的“辅导员的说服力与影响力训练”,对我们的现实工作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32个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不要搞表演式队会,做到“重心下移,灵活多样,凸显自主,尊重个性,倡导探究”;其次,辅导员的艺术应做到“一、近、新、深”;最后,作为辅导员思想上要做到“忠于职守、多干几年”。前两项内容是对工作内容做了方向性指导,后一项内容是对辅导员思想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

2.少先队活动要做大、做强。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搞好品牌活动的意义:给少先队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在他们快乐童年时代留下深刻的记忆,促进队员良好品德在活动中形成,做到“有形活动,无痕德育”。少先队员是我们党的预备队,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将队员放在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组织优势,提升团队力量,促进队员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三、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跟班学习;意会认知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是高校辅导员开阔眼界、学习业务、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培训方式之一,是受训辅导员学习、体会、运用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的过程。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法,是从认识论角度研究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法的实效。

一、“跟班学习”培训的提出及特点

(一)“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提出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通知》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广西区教育厅为强化高校辅导员实践锻炼、提升高校骨干辅导员综合素质,于2014年3月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实施方案》、《广西高校辅导员赴区外高校跟班学习管理办法(试行)》,施行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制度并形成其特有的辅导员培训方式。

(二)“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针对性的特点。首先,对受训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要求。“跟班学习”培训方式要求受训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这一要求从思想理论层面为培训成效作出保证。其次,对受训辅导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要求,“跟班学习”培训方式要求派出受训辅导员为“专职从事学生工作三年以上,工作业绩突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者优先)、综合评价良好。”这一要求从能力层面对培训成效作出保证。再次,要求受训辅导员“善于创新、勤于思考,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努力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这一要求从创新能力层面对培训成效作出了保证。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出发前,主管部门对受训辅导员进行统一口径的行前培训,派出高校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和受训辅导员特点进行专门培训,做到行前培训的统专结合。“跟班学习”培训期间,接收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接收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对受训辅导员进行专岗学习培训和工作实践锻炼。“跟班学习”培训结束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和交流,进一步总结、推广学习、工作经验和成果。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跟班学习”培训要求受训辅导员“积极主动参与接收高校的日常工作、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课程学习”,这从对受训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上说明“跟班学习”培训是具有实践性的培训。其要求受训辅导员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结合所认知的接收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即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上升循环在实际工作中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跟班学习”培训是“师徒制”学习

“跟班学习”是一种“师徒制”学习。在意会认知视角中,“师徒制”是“一种难以说出其细节的技能,只能通过实践,由师傅传递给徒弟。这就使该种技艺的传播被局限在亲身体验的范围内”。“跟班学习”是一种广义的师徒制,师傅不仅是某位优秀辅导员,还是特定范围的优秀辅导员群体。“跟班学习”受训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充分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合作,对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工作方式、做法、行为的观察和模仿,亲身体会并揣摩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效地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中获取其先进工作理念、优秀做法。

对于受训辅导员来说,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身上学习到先进工作理念、业务技能和工作艺术受训的重要目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有很多难以明确言述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取得已有成效的宝贵财富。因难以通过言述进行培训讲授而无法得到较好或较完整的传递,造成辅导员工作经验资源的浪费。通过“跟班学习”培训,使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得以传递、传播、推广,使得辅导员工作更具创新、更具实效。

(二)“跟班学习”培训是实践学习

“跟班学习”培训是一种实践学习。人的思想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和变化。“跟班学习”培训模式遵守人的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受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这一规律,强调培训中的实践环节,将培训内容和要求间接地渗透到受训辅导员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跟班学习”培训模式通过实践环节作用于受训辅导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活动影响这一规律。

受训辅导员出于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出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对辅导员培训所传授的信息加以认知、选择、加工、整合。有意识地通过工作实践检验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会无意识地认知、认同隐含在培训内容和工作实践中的意会成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方法内居为自身的意会知识并建构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并以工作实践的方式外显出来,最终实现提升受训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目的。

三、强化“跟班学习”培训实效的途径

(一)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

“跟班学习”培训的受训辅导员是各高校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干辅导员,基本具有中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这些受训辅导员在先前工作中已积累一定经验、形成特定工作方式方法并有一定成效。这些已有的、先在的知识、经验、工作方式方法是受训辅导员先在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的表现。

根据意会认知理论,认知主体的认知行为依赖于基于认知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而对来自认知对象的信息的重组。受训辅导员接受培训的过程是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知识的建构过程。受训辅导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将先在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解构、重组培训内容以形成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并用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跟班学习”培训模式则是通过将受训辅导员个体建构方式与包含共同学习、工作协同的协同建构方式相结合,从受训辅导员获取培训知识开始,到以一定工作实践的情景支援和通过工作实践进行的个人反思为途径对培训信息进行转化,再到以受训辅导员个人与培训者之间、受训辅导员个人之间的交往为支撑,在群体的支持与协作下进行反思,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通过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使受训辅导员能更好理解、内化、内居以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为表现的培训内容,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二)强化优秀辅导员意会知识的显性化

辅导员工作艺术存在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一个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因其拥有大量包含者个人因素的意会知识和经验技能,通过其自身特有的经验思维和直觉思维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辅导员技能和方法。这些个人特有的直接经验和实践技能往往因为辅导员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的不同难以完整的言传和理解,更多的是仅通过辅导员工作实践表现出来。将这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辅导员工作隐性经验、技能显性化并加以传递,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群体的工作能力,利于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作为隐性知识的意会知识虽然难以表达,但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媒介实现表达目的。优秀辅导员获优秀辅导员群体在传授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时,用隐喻或象征的办法,在辅导员共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基础上,通过运用图片、影像等多种手段和工作,将意会知识转换为一种可以理解的知识,进而实现意会知识的显性化。知识的传播及知识的认知都受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所影像,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通过建立培训者与受训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共同体、建立受训辅导员群体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使得培训者与受训辅导员、受训辅导员与受训辅导员共建共同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建立和谐、互助的工作与学习关系,使得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得以显性化并得以更好的传递,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三)强化受训辅导员知行转化能力

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接受培训的辅导员学习、认知培训内容,而是通过“跟班学习”强化受训辅导员学习、认知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也就是实现培训对象由“知”向“行”的转化。

根据意会认知理论,直接决定认知者行为的不是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是其行为态度。态度是认知者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倾向。“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外显的态度,即是被人们所承认的、所意识到的态度,一种是隐性态度,即难以为人们所察觉,是无意识的、自动产生的内在态度。”显性态度对认知主体的行为影响较为缓慢,而隐性态度因其信息输出过程快而快速影响认知主体的行为判断。在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中,受训辅导员经过系统的学习、认知,从思想上接受培训内容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实践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方法,构建新的工作态度体系。受训辅导员在长期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隐性的态度不会因为新态度体系的形成而马上失去作用。作为一种长期工作实践中沉积下来的无意识态度,隐性态度最快地被激活,从而影响对事物的行为反应。由此产生了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如有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并不突出。

要解决辅导员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就必须在“跟班学习”培训中重视受训辅导员的意会认知。在培训中不单要注意培训内容的传授,还须着重实践的内容和环节,组织、安排受训辅导员切合实际的参加工作实践,使受训辅导员的理论体系和思维体系变得更为完善。通过参与到实际工作,受训辅导员可以应用并检验从前期观察到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工作方式、做法、行为,结合自身原有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在隐性态度的作用下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形成支配受训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工作的行为态度和习惯性力量,以解决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广西高校辅导员赴区外高校跟班学习管理办法(试行).

[2] M.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 a post critical philosophy,London and Henley:routledge&kegan paul,pvii.

[3] 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实施方案(桂党高工宣〔2014〕3号).

[4]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朋辈心理辅导现状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受督导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尽管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1]。

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朋辈心理辅导的不同形式与路径:一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刊物、校园网络以及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朋辈辅导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的效果;二是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小组,开通朋辈热线,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实现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沟通交流方式,定时,定人,定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咨询方式[2];三是通过举办朋辈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朋辈心理社团、心理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的技能。

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咨询者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能比较及时地了解他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并帮助他解决。并且,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同学们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现阶段的朋辈心理辅导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要体现在:首先,欠专业: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辅导培训,尽管在各个辅导员开展工作之前有过短期的学习,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许多专业性方面的不足逐渐就会暴露出来。同时,辅导员们都由学生兼任,为保证自身学习时间的完整和充分,只能尽量在课余抽出时间来做相关的工作,因此时间的限制也是朋辈工作正常开展的阻碍之一。其次,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从开展时间来看仍然是比较新的一项工作,而且最初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朋辈辅导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再次,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考核来进行约束和考评,就没有精益求精的动力,可能会降低辅导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从而提高辅导的效果,就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绩效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通过开展持续不断的沟通,完成根据组织目标而所制定的所预期的效益和产出,并促进团体和个人做出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行为[3]。

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主体是心理咨询师和管理者,对象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有多大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是否接纳绩效考核信息的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帮助与支持,通过专业化培训,协助和配合管理者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学工处老师作为管理层的一部分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分配、考核和奖惩等具体事务,具体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是决定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管理层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他们主要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的统一制定,在学工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方面的辅导、帮助与培训。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沟通并进行考核,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辅导过程中的优缺点,根据目标,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提高朋辈辅导员个人的辅导效果,从来推动整个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提升。

(二)对朋辈心理辅导实行绩效管理的效用

1.有利于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角色认同

对朋辈心理辅导现加之以绩效管理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规章制度,通过这个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他们的角色认同感和责任感。如果在培训时遇到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培训技能,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咨询服务。

2.有利于加强朋辈辅导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通过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根据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进行约束,规范他们的言行,从而提高辅导效果。学校制定规章下达到各个院系,院系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同时院系将内部辅导信息反馈至学校,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循环。

3.有利于降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成本

首先,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危机管理的效率,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危机的管理成本。其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内部交流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轻校内心理咨询机构的压力。再次,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自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培训成本和日常管理成本。

三、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的管理机制

(一)设定计划

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部门的组织战略时,务必将组织战略细化成具体的有效任务计划,并保证每个辅导员在工作的开展上具体落实。例如将学生的学习问题、个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疑问划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管理者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与工作创新,并将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落实到之后的工作开展中。

(二)双向沟通

前期确定好良好的绩效计划后,管理者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管理者要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指导与培训,以便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之后的辅导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中,管理者及辅导员双方的沟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沟通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变现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及奖励,这个称之为“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在之后的工作开展中能保持高度的热情。而在辅导员在朋辈心理辅导时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及问题时,也应及时与之沟通,如果之后还出现相应的问题,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建议及指导,帮助其及时做出完善。

(三)信息收集

为了使绩效管理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有必要认真做好信息收集,记录下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文档,以作为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

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目的

在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情况的绩效记录,将绩效评估和有关决策为基础,可以最快地发现问题,以便找到解决方案。通过收集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态度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长短处,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培训打下基础。

2.收集信息的内容

并不需要收集和分析所有的数据,也不是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因为收集和分析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因此,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考虑目的,只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包括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朋辈心理辅导员因辅导工作受到表扬和批评的情况、对问题有帮助的其他数据、就绩效问题的谈论记录等。

3.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所有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汇报和总结、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观察、管理者的检查和记录,以及被辅导者的反映和评价。

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馈法。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方法使用的正确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四)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朋辈心理辅导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对绩效管理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总结[4]。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的正确实行,并且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如此才能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才能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达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管理水平的目的[5]。

1.目标考核法

目标考核法是一种基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辅导目标的程度而进行考核的绩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开始之前,管理者告知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完成的辅导要求、辅导的效果、时间期限以及其他的考核的标准,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将这些标准作为这一周期辅导的目标,可用自己的能力并参考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辅导技能,尽全力去达成目标。在时间期限结束时,管理者对照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的辅导情况做出具体的考核评估[6]。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考核评价,找出自己实际辅导的情况与预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通过调整自己的辅导方式来缩小差距。

2.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及以上熟悉朋辈心理辅导员辅导工作的管理者,组成评价小组对各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被考核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均由管理者的评价小组的主观评价形成,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为了提高小组评价成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该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熟悉了解考核的内容、依据和标准,在评价结束之后,要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公布评价结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指导。在使用小组评价法时,为了避免受评价小组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应该和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当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结果差距较大时,评价小组成员必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再次考察和评估,再结合个人评价,然后再做出决定,最后还应对比前后工作成效,对误差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7]。

3.360度绩效考核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由与朋辈心理辅导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管理者、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被其辅导者等组成,他们分别对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匿名考核,根据考核时的态度、方式方法、效果等表述自己对其的肯定或者否定,被考核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绩效考核,针对自己心理辅导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管理者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有关人员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对比被考核者的自我考核向被考核者提供反馈,让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全面时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差距。

(五)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管理者通过沟通交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管理者在肯定辅导效果的同时,要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分析产生这样的绩效的原因,双方共同探讨,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努力制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从而提高绩效,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效果。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中央16号文件的下达,现在各高校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视起来,那么负责这项工作的直接人员------辅导员,也相应的就被重视起来。我非常庆幸能在如此恰当的时间里走上这个岗位,更荣幸的是被学校派去参加河北省辅导员岗前培训,能够跟来自全省20多所高校辅导员进行学习交流,这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目前教育部在全国专门设立了21个辅导员岗前培训基地,河北省仅有河北师大一个。当然能够参加此次培训,非常感谢院领导,经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辅导员这个岗位有了更新的认识。

尽管本次培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中山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又有河北师大、河北金融学院等普通院校的办学特色;既有教育部思政司刘司长对中央文件的详解,又有辅导员培训处葛书记对辅导员工作的细谈;既有经验丰富、从辅导员岗位一直到中央党校的陆士桢教授的精彩讲座,又有年轻有为、刚大学毕业到河北师大任辅导员的杨博老师的激情汇报;既有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介绍,又有心理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既有大学的职业规划,又有人生的长远设计。可以说本次培训让人受益匪浅,我个人有很深的体会,下面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 把我内涵,做好本职

“辅导员”顾名思义,以“辅”和“导”为主,即: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行为上,教导学生。起初我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做的来,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要倒好一名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广度,既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文字办公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心理开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喝酒能力。看到这些能力,我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是成就伟人的基石。虽然有人说辅导员工作很累,往往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甚至晚上值班熄灯后仍要工作,可事实上,辅导员在这个岗位上实现了锻炼自我和成就自我的价值。再加上国家对辅导员的高度重视,待遇一再提高,职称也实现双向选择,这无不说明,辅导员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辅导员如果都能把服务学生的本职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相信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将更加出色。

二、 做事细心,安全第一

虽说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指导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要完成这项工作,不是靠一张嘴就可以解决的,它是需要我们去做到实处,办到细节,从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听了河北师范大学学工部李部长对近来马加爵事件、美国枪击事件以及上海女大学生宿舍着火跳楼身亡事件的详细分析后,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些事件的发生,都跟平时辅导员工作细心不到位有关。因为每件事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它都是由“量”集约到一定“度”而爆发。在这当中,我们辅导员要在“度”来临之前把事情解决,当然这个“度”是很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可能伤亡一名学生对学校来说只是万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据调查,西安一所学校的一名学生身亡给家属和亲戚带来10到13年的心理伤痛,由此可见,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那么将来的人生计划将无从谈起,因此对辅导员来说,我们是学生一线的直接负责人,我们的任务相当重,家长、学校把孩子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时刻脑中警惕:安全第一,要把所有的隐患熄灭在萌芽状态。

三、 以人为本,深爱学生

当前,中央一再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来教育当代大学生,那么我个人认为,以人为本必须做到三心“爱心、诚心、责任心”。首先我们要学会爱我们的学生,无论这个学生思想多么恶劣,因为学生的思想是动态变化的,要想使学生的思想转变,并具备爱心,我们自己必须要塑造良好榜样,只有让他感觉到周围爱的存在,他才可能去向别人施爱;也只有人人都向这个社会施出了爱,人间才会充满爱。其次,要对学生诚心,真诚的跟他们去聊天,去谈琼瑶的浪漫爱情,去分享足球场上的欢快笑语。要让自己在平时里能以朋友身份和他们相处,这样他们才可能会把往日最不愿透漏的苦闷说给你,从而把你当作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这样他们也就最爱听你的话。最后,我们要具备责任心,谁都知道辅导员的工作最累,没时没点,可我们仍在坚持自己的岗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对学校、家长、学生有一份责任。

四、 职业规划,塑造人生

上小学的目标是考上好的初中,上初中的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上高中的目标是考上名牌大学,这似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孩子上学的一贯思路,那么考上大学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经济危机加上600多万的毕业大军,可能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无业,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在听了河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韩教授讲述从企业规划到本校的职业规划后,我深受启发,觉得我们原来实施的职业规划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修正:①职业规划要抓住“职业”二字:由于学生进入大学不再是学同样课程,而是分专业学习。首先我们要培养大家对专业的热爱,对自己将来的岗位做出合理规划,立出职业目标,奋发实现。②做到人职匹配: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测试性格特征的工具,如:Holland法, Past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征,从而做出相对应自己性格的职业规划,这样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③可操作性强:不要规划一些不现实的目标,在大目标的前提下,设立多个阶段目标,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通过自己努力能完全实现的。④要长期持续下去:我们鼓励学生做职业规划,目的不是为了比赛而制作,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如何去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不光在学习期间,也包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这样当学生找到自己在大学里的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去上课、去学习,不需要老师的强逼硬拉。

五、 掌握心理,扶助贫困

在所有的报告中,政治青年学院陆士桢教授的讲座最为幽默,她对80后、90后的新一代做了详细分析,从她那里我了解到新一代的所作所为是可以理解的。80后、90后对政治需求更加直接;对成功要求更加强烈;对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对社交需求更加广泛。从这“四个更加”来看,他们这一代主流是乐观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价值趋于功利,道德素质差,心理障碍多等,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要加强与他们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我们要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等基本情况,从而能够真正做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你就不会遇事与学生发脾气,反而认为学生心理存在问题也是正常现象并非疾病,接着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教育和引导,最后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说,考上大学不容易,要交清学费更不容易,因为目前大学生当中贫困生居多,对于这一批特殊学生,我们要给予特殊照顾,除了合理颁发国家奖、助学金外,可以再增设一些勤工俭学岗位,例如:可以学习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把每年的军训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我校目前也是国家示范,相信我们的学生完全能胜任。这样既锻炼了大学生,又减少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也可以学习河北金融法学院成立“信用局”,通过购买债券筹集资金,实现资金的两种用途:储存生息和资助急用或贫困生。总之,我们要挖掘学校的一切有效设施,充分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实际问题。

六、 加强班风,力争特色

在这方面河北金融学院做的很好,因为一个学校没有一定特色和学风是在社会上难以维持长久,相应的一个班也要有特色和良好班风。辅导员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他们自己组织的各种活动,利用起网络资源,为班里建立一个班级网站,制作出特色班史,让大家互相珍惜大学这段美好光阴。还要把特色跟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班级荣誉感。相信在一个好班风的笼罩下,同学们一定不会敢于落后。

七、 时刻总结,不断自学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一、 问题的提出

“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是少先队的工作要求。少先队组织的活力来源于中队的活力,活跃基层关键是活跃中队,活跃中队关键是要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找准定位,树立并落实好科学的辅导理念。然而,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县少先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因此, 对我县大中队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全县36名大队辅导员和583名名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三、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调查数据统计

(二)数据分析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优势:

1.文化素质大为提高。辅导员均为合格学历的师资。目前大专学历已经有相当比例,一些辅导员已在进行本科课程学习。辅导员中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基本平衡。

2.知识结构更加宽实。辅导员绝大多数是师范毕业生,优化的教学改革使辅导员打下了合理、扎实的知识基础。当了辅导员以后,既学习少先队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程度,进修教学技术,学习外语、计算机。

3.年轻富有朝气。 辅导员的主体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珍惜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争取“有为”进而“有位”。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知识匮乏。中队辅导员中没有取得上岗资格证的;而且也很少有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与少先队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辅导员对队的基础知识、常规工作程序不了解。如大、中队会的正规操作程序、阵地建设的工作程序、鼓乐队的训练、《队章》知识不熟悉等。因此,多数中队辅导员在组织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显得较为吃力。尤其在专业素养、技能技巧方面更为突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差距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教育效果。

2. 工作繁杂。所有的中队辅导员都是班主任兼任,每周18节课,而班主任工作的日渐繁多、细化,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由于少先队工作没有课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辅导员评职称、评骨干等必须以其他学科参评,这些原因造成了辅导员事务性的工作必然非常多,辅导员在学校里成了兼职最多,任务最重的岗位,使得辅导员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少先队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

3.心理教育能力欠缺。中队辅导员中无一人取得心理合格证,参加培训的也不是很多。心理教育能力是辅导员基础性能力和队工作教育能力的结合,它是辅导员有效地培养队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能使辅导员把少先队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队员的精神财富,使广大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调动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这种能力不强,工作效果就差,教育任务也无法高效完成。

4.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任务繁杂,多数辅导员今年当,明年不当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他们来说,少先队的专业知识是否系统掌握都无所谓。

5.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加工教育信息的能力尚显不足。辅导员由班主任兼任,任务繁杂,多数人懒于动笔,未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6.工作主动性不足。辅导员习惯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和通知,上级叫啥就干啥,校长叫啥啥。组织实践及创新能力不强,开展活动不从队员实际需求出发,效果往往不理想。工作落脚点没有放在服务队员健康成长上,少先队自身教育和服务功能弱化。

四、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完

善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党政领导对少先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把少先队工作当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生力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组织。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校长任期目标管理体系,把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把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把辅导员工作实绩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完善辅导员评比表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先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强化培训是岗位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还需要相当广博的学识,甚至在某些活动项目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立足实际需要,加强培训,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打好基础。

1.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把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其列入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和个人培训档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对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作业、取得成果均记录个人档案,作为评职评先考核依据。

2. 拓宽培训渠道。除努力参加上级培训外,采取以会代训、开展活动、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坚持自学为主,要求每人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1小时。

3.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拓深学习领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征订《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杂志,充分发挥这些教材的工作指导、理论提高、技能学习的培训作用。

4.学榜样,树典型

以宣传、学习榜样事迹为契机,从先进事迹中来认真总结自己的思想言行,剖析反思,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三)情感管理,形成健康心态

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通过优化人际关系,创设人文环境,使辅导员的体力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比如在工作之余关心辅导员的生活、住房等困难,开展娱乐活动、访谈活动、考察活动等。

(四)改变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