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世界发展的前提,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教育中自由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高职计算机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视。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授课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计算机队伍引进精英人才,强化我国的科技发展。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扩招比例逐年增大,学生数量翻倍增长,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师资要求不到位,硬件条件不够调节,教师经常一人多职,学生与教师交流甚少,基本教学勉强进行,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受到冷遇。教师质量不高也是导致教学质量水平不高的一方面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大都本科毕业,许多专业知识不过关,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实践操作,严重脱离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心理可能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打游戏,这些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能的培养。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严重落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对上机课不放在心上,本来上机课就少,再加上学生不重视,这实践课可有可无,教师又基本偏重理论教学,导致计算机教学与其未来就业严重脱节,更无益于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4.考核方式单一。许多院校的考核方式单一落后,其本身的教学内容与考试雷同,平时的练习就只是一些简单的选择、填空、打字等,很少能学到相关技能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采用试卷加上机操作,占分值比重较大的还是试卷,学生应付考试试卷就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运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负面影响。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地位逐步上升,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学习计算机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课本知识,还要切实掌握实践操作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利用计算机实现生活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2.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在许多高校计算机是一门基础课程,促使大部分人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是其基本任务,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知识,更要提高实际应用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组织他们进行知识上的交流与讨论,充分进行思考,头脑风暴,运转思维,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三、高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强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素质。良好的教学水平是教育的第一要素,高职院校首先要认清自身的师资水平,了解自身的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在招聘过程中要增加招聘率,避免一人多职的现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聘用专业技能较高的教师,择优录取,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改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实行情景教学,培养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及时调动学习氛围,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将音乐、视频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记忆,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实行情景教学,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模式,以竞赛形式提问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也要及时指点,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首先定好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由浅入深,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益。3.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计算机的实践性较强,教师首先要消除以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设置实际模拟场景,开设应用型的实验课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对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相互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化自己的知识范围,同样,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己的思维得到升华。与他人合作交流时,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擦出创新的火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4.考核方式改革,培养实用人才。计算机考核方式要从知识的侧重转到能力来,注重操作考验,减少卷面的成绩分值。只有对能力的测试才能看出是否为计算机实用人才。最终的考核还要参照平时表现,思维能力等进行评估。

四、总结

高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发展需求,虽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种种问题,但是通过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计算机教学一定会走在时代的前方。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在自己的未来大展拳手,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66-01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 以科学的方式构建项目化教学

这里主要是指将技能训练演变成一个个具有职业特征的项目,然后由学生完成这些项目化的训练,从而达到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双重目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人力资源课程设计出一些不同的教学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来源又主要是企业,主要指企业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及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体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二)用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旧有教学模式常常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种教育方式非常不适应于人力资源管理这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体系时,应更多的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与置换等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更多地主动学习。

(三)根据实训的观念引入职场式教学

这方面,可以定期组织校内模拟招聘会,由各个行业的专家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模拟职场中一展身手,在比较真实的场景中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一 )广泛联系加强建设实习基地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基地是高等院校培养企业人资部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备保障,目前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可分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两种,校内基地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而校外基地一般都是学校与相关行业的实际业务部门合作建立的比较稳定的场所。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将学生的综合潜能开发出来,最终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均得到提升。

(二)重新建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素质能力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可能离开教师完全由学生独自进行,而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比较呼唤“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没有他们,实训教学的质量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各项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达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样呼唤这些“双师型”教师的出现,各个院校在当前阶段,必须加大对于“文武双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比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院校可以培训那些在岗教师,定期选派理论扎实的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挂职锻炼,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培养模式(肯德基高效用人原则、康师傅人事培训、可口可乐用人标准等等)。同时可以专兼结合,从实际岗位上请来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更加生动活泼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和工作技能传授。

(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反过来,教师也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育人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多加利用诸如课件、案例、课题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本专业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情况,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方式的改革力度,灵活运用笔试、口试、上岗操作等考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技能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处理好知识讲解、能力培养、开拓视野的关系。

(四)优化物质资源配置,改善实训教学的管理

对于像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对应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院校需要舍得投入,不断购置建设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设备设施,同时还要由教学管理各个部门综合配合,支持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交流各部门的实训教学改革成果,强化对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流程,形成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估

根据教学计划,阶段性地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程度、执行与完成教学计划程度等方面综合评分,加大过程评分的权重。

(二)以教师为主导大力进行开放型考试评估

考试试卷的设计应淡化考核的形式,在题型设计上也应以主观题为主。考题在设计上摆脱传统考试的僵化内容与形式,充分结合实训基地的具体实际与人力资源课程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性特殊教学内容使用竞赛式评估

缜密设计考核方式,特殊内容使用竞赛的方式评估,采用现场面试、情境模拟表演、团队配合答题等方式,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考核的环境下,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实训技能灵活机动地应用。教师组成3~5人的考核小组,针对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知识掌握、合作意识、团队配合、临场反应等方面打分,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科学设置权重综合各个部分得分

科学制定评分标准及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权重比例,动态评价学生的实务能力、专业知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文第3篇

一、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已逐步成为阻碍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投入巨资大力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客观地讲,城乡学校硬件设施距离是缩小了,可是教育质量特别是初中教育,城乡初中学校的差距却有拉大的趋势。以百色市T县为例子,T县是百色市最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县份,可是,全县目前农村初中在校学生巩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巨资实施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该县从2009年起就投入资金实施“鸡蛋工程”,到2013年当年投入的“鸡蛋工程”专项资金就达500多万元,让全县农村学校学生每天都免费吃到一个鸡蛋。之后,该县又实施“温暖工程”、“热水工程”、“学校食堂大会战”、学校营养餐工程等等,对全县农村学校每年投入的经费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教育项目,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农村适龄学生都能够上好学。可以说,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投入,目前全县农村学校各种硬件设施与县城区学校已相差无几。可是,在乡镇初中,每年在校学生的巩固工作却是困难依旧。为了控制辍学率、动员流失生回校,从县到镇、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从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到任课教师也都“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于是就出现了为动员一个流失生回校要组成一个县、乡、村、组、学校等多层次多部门的工作组上门动员的情况,而结果却往往是事倍功半,或者动员回来一阵又再次流失,甚至出现一个现象:每年去动员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原来曾经逃学、辍学过或者有逃学、辍学念头的那些人。

为了弄清根源,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县委还组成了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牵头、部门参与的“教育问题”大调研活动。各调研组经过长时间登门入户与逃学、辍学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深入交谈,全面了解了全县农村初中学生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经全面走访调查,造成这些农村初中学生逃学、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五种:一是认为初中课本的内容太难学,学不会,这类人员占83.6%;二是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这类人员占6.3%;三是认为家里经济困难,即使以后考上大学,家里也不可能供得起,这类占5.2%;四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对上学没兴趣4.1%;五是急于外出打工自己挣钱自己支配,这类占0.8%。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目前使用的初中教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难度偏高,学生学习难度大,已成为学生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及时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

二、过高的教学目标要求容易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失去信心

近年来,政府经过多次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地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下一代特别是对“单独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视,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对于成绩较为好一些的农村学生,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到县城以上初中学校读书,可以说,目前各乡镇的初中生大多数是在小学水平测试中语文、数学两科总分在100分左右的学生。而目前,各地所使用的初中教材以及每学期所使用的考试试卷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城乡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一致的。用相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来衡量不同基础的学生,容易导致处于劣势的群体失去信心。

一是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当今初中教材里那些大纲要求,什么英语语法、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语文的主题思想或之乎者也等对于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城里孩子或基础较好的农村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这些从小就玩性较大、父母忙于农活而疏于管教的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或许真的是觉得“困难重重”。在调研工作中,那些受访的学生都表示:在小学,学的内容还不算太难,也不算多,因此,加把劲儿考试还可以得个60多分。可到了初中,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门功课,每个任课教师都强调该科目的重要性,每门功课都是那么的难,一看就像天书一样,使人望而生畏,每次考试也都是那么的难,让人一点信心都没有,因此,上课更加没兴趣听课了,就想睡觉。如此的恶性循环,在心中就存在一个字——怕!怕进校门——校园的生活枯燥无味!怕见到教师——教师提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怕上课——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太难理解!怕考试——每次都考不好真丢脸,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因此,只能选择避而远之——逃学、辍学!

二是容易使家长失去信心。在调研中家长们反映,现在农村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教育惠民政策力度那么大,农村孩子因贫失学的现象应该是很少的。可是子女接二连三的甚至是差得离谱的成绩,也容易使家长失去信心。常言[(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道:知子莫如父。意思是最了解子女的还是父母。农村学生的家长尽管平时对子女学习上关心不够、帮助不够,可实际上他们对子女还是比较了解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们对子女在学习上的要求其实还是十分理智的,他们认为,正因为子女基础差,因此对子女的求学要求也不高,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力所能及地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快乐成长。可是每次每科考试都是二三十分,有的甚至几分十几分,难道真的那么难学吗?到底子女在学校认真学过没有?如果整天呆在学校里无所事事,钱也花了,可什么都没学到,那还不如不去也罢!有了这种想法,那么对子女逃学或辍学也就听之任之了。

三是容易使教师失去工作的 激情。试想,学生对上学不感兴趣,上课无心听课,考试成绩差,家长对教育子女也不积极配合,在这么一个教育环境下,再有豪情万丈的教师也将很快被消极的工作环境消耗殆尽!

三、差异化教育模式,或将推进农村初中的素质教育

为了帮助农村初中学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和克服“学不会、没兴趣”等难题,T县委县政府大胆进行尝试,提出“让每个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或擅长一项体育运动”的特色教育,县财政投入启动经费近500万元购买篮球、足球、羽毛球拍、葫芦丝、口琴、笛子、画夹、调色板等等艺术体育器材免费发放给农村学生。在全县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依然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招聘等渠道招聘艺体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整合人力资源,加强有艺体基础的其他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以确保各学校的艺术体育课程得到科学有效地开展。此外,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组织开展一乡一品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县教育主管部门把每年开展学生文艺汇报展演、学生运动会等艺体活动常态化……客观地说,这些措施为具有文体潜能或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强大的活力。该县艺体特色教育实施以来,各乡镇初中学生的逃学、辍学现象大为改观,在某镇一个已外出打工一周的初二阮姓学生,听在校的同学说能够发到乐器并有教师教学时,立即返回学校,领到了一管葫芦丝。之后,凭着一股痴迷劲儿,仅过一个月,他还真能完整地吹奏一两首歌曲,虽然指法不那么娴熟,演奏也还谈不上什么技巧,可这对于一个经过工作组几次三番地动员最终还是逃学去打工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听说他还在当年挂点单位到该村开展与群众春节联欢文艺演出上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得到了挂点单位领导的赞扬,也为该村村民和他父母争了光,父母逢人便夸他没白学。另外,还有那些去参加运动会获奖的、在当地举行文体活动中崭露头角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对实施艺体特色教育表示极大的支持。而教师们也反映,实施艺体特色教育以来,由于不少艺体教师是由有相关艺体基础的主科教师兼任,在教学生一些艺体技巧过程中,由于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这些本来很厌学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对教师不再是那么的“避而远之”,而是怀着更多的敬仰和钦佩,于是也逐步有兴趣地去学该教师所教的主科科目。主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地强调一些基础的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淡化一些教学大纲突出的难点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文第4篇

卢毅(1991-),男,辽宁沈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谢海江(1992-),男,江西抚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物理教育方向。

郑姗姗(1992-),女,河北邯郸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任伟(1991-),男,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摘要:公共选修课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指出师范类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师范类高校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师范高校;问题;对策

一、公共选修课概述

“选课制始于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倡导“学习自由”、强调个性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1872年,艾略特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后,在其“智力上适者生存”的理论支持下,选课制从哈佛大学开始并相继在美国广泛流传,也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1]我国大学选修课的开设也是历史悠久,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成立时就有选修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全国一大批著名高校的大力倡导下,公共选修课应运而生。

公共选修课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非本专业必修的的课程。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它承担着使高等教育向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化、素质化方向发展的重任。教育部2007 年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提供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课程的平台等,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的日趋完善公共选修课,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近些年研究研究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的文章不少,大体从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设置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成果颇丰。但是,这些文章都没有结合师范类类院校进行分析。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2]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承担着培养教师职责的师范类高校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本文是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指出师范类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为师范类高校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现状

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公共选修课占有不小的比例,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情况去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提高,也使其作用不能够很好的发挥,甚至背离了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初衷。

(一)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1.课程开设过于随意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一般是由达到一定要求的教师自主申报,经过一定的考核而开设。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开设的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随意性很大。由于某个教师擅长某个领域,就可能开设一门课程,没有科学性,更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另外,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资格考核也不是很严格。有的教师甚至将某专业的必修课改头换面,成为了选修课。这导致专业性太强,学生听不懂,影响教学的效果。

2.课程整体设置不够合理

以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秋季选课为例,公共选修课共开设了四大类,分别为:人文社科、美育健康、科学技术、教师教育。一共开设了120门课程。其中人文社科类占44.2%,科学技术占29.2%,美育健康占15.8%,教师教育占10.8%。四大类课程的比例相差悬殊。作为以师范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校,公共选修课中教师教育所占的比例过低。并且,教师教育类所开设的课程理论性过强,如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中国教育史、考试统计与测量等,缺乏教育实践性的课程。在其他三类公共选修课中也同样存在理论性课程过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关心的论文书写、面试礼仪、自主创业等都没有提及。

3.课程开设的容量、课时不够合理

课程容量缺乏规划。有些课程受学生的欢迎,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导致选课的时候选不上。反之,有的课程选的人少,却占用了大教室,浪费了资源。

课时规定的太死。不管什么课程,只能一学期或者半学期上完,导致很多课程只能虎头蛇尾。

4.设置的课程缺乏相关的介绍

对于设置的课程介绍缺乏,造成许多学生“望课生义”,降低了教学效果。在对公共选修课的介绍满意程度的调查中,600人中竟有421人对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介绍不满意。选课伊始,面对众多选修课程,学生是眼花缭乱,系统中关于课程介绍也十分简单,不少人望文生义,随波逐流,而开课后才知道选非所愿,备感失望,于是激情随之低落,逃课的次数也随之增多,一学期下来,教师的模样都十分模糊 。

(二)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远远低于必修课。个别教师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上不够认真,主要体现在:第一,虽然主讲一门公共选修课,但备课不认真,准备不足,有的干脆就没有讲义和教学计划,与学生“侃大山”;第二,个别教师上公共选修课就是念书或是念PPT,讲解敷衍,学生昏昏欲睡。第三,个别教师为了增加选课的人数,常以播放电影为上课内容或者是承诺期末考试同学全部通过,导致学生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第四,个别公共选修课教师教授多门选修课,但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变换课程名称,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五,个别教师随意调换公共选修课的时间,提前下课或者没有任何理由下缺课,大多数老师从来不补上由于自己原因造成的缺课。

(三)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不足

1.旷课现象严重

高校课程设置中虽然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都有相应的学分,但在实施过程中,必修课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公共选修课,这就使得公共选修课的处境越来越边缘化。在我们随机抽样调查的600位学生,在回答“您公选课的出勤情况”时,只有26.7%的人选择了“从不缺勤”,这也就是说其余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逃公选课。在随机抽查的走进二十间公共选修课的教室中,出勤率在50%以上的只有六间。

2.听课质量太差

许多学生上公共选修课只是“选而不修,应付考试”。即使是人来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同学。一般教室的前三排都空着。听歌、看书、玩手机、上网更是家常便饭。在不少学生的观念中,公共选修课就是用来逃的,或者是用来睡觉的,他们来上选修课的目的就是混学分。

3.考核质量低下

公共选修课教师偶尔地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下,以备课堂讨论。但学生常常是充耳不闻。很多人把公共选修课当成是可上可不上,一种消遣课程来看待。公共选修课的期末考试多是考核,形式有上交笔记、论文或开卷考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大多是找个人借笔记,突击抄写;网上下载相关论文,改改名字而已;如果是开卷考试,那秩序就更加混乱,抄袭作弊现象严重,甚至出现全班都在对答案的现象。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1.科学统一规划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公共选修课体系,不能够由教师自由申报,要有统一规划。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对于本校没有能力开设有十分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可以考虑招聘校外老师或者网络远程教学。重复开设或者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停止。

2.充分运用网络,为选课工作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

第一,要争取早日将选课服务器放到INTERNET公网、减少访问端IP限制,以充分利用家庭、网吧等网络环境减轻选课登录压力,应当考虑分专业、分时段选课。第二,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器的硬件水平和宽带资源,满足选课工作需求。第三,要加强对所选课程的介绍,充分利用网络,适当加入往年课程的视频资料,以供学生了解。第四,开发新的选课软件,实现网络自动安排上课时间和教室,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3.突出师范特色,丰富所选内容

由于师范类高校以师范专业为主,所以培养教师是首要的任务。这一点在公共选修课上更要予以体现。首先,要加大教师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比重,充分挖掘师资力量,满足需求。其次,要多开设一些教师工作中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比如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与家长的沟通技巧等。再次,开设一些关于当今教育发展前言的课程,比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最后,邀请一些一线的基础教育教学名师来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直接指导学生的在校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对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监控

1.重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

对待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标准要一致。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公共选修课调研监察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听课,评课,审核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讲义以及教学课件。对于公共选修课的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绝不能浑水摸鱼,放任自流。教务处应当及时抽查学生的考试试卷,杜绝教师随意改卷。

2.对于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资格和课程要严格审查

要制定一套完备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够及时清理不受欢迎的课程,是公共选修课真正做到使学生学到知识。

3.应该激励优秀的教师

教师除了要负责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还要承担起科研任务,任务十分繁重,在此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多加体谅和支持。如每学期评选“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教师”,并对获奖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的鼓励和嘉奖。这样更加促进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三)强化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

学校要加大对公共选修课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学校对每学期即将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应对选修课的内容、目的、作用等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导学生选修理想的课程;公共选修课与必修课应该同样管理,建立起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样的出勤上报制度与考试制度;加大学校对公共选修课课堂秩序的检查等。(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训练子项目,项目名称:关于师范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改革的探索——以部属六所师范院校为例,项目编号:CX12137

参考文献: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信息化建设 共享平台 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24-02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逐年增加。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载体,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那么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应重视高效利用实验室,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该文通过对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并加以浅析,希望日后能够为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逐年增多,并形成一定规模,各系实验室应尽量集中,方便管理。同时,为了更好地做到精细化管理,应该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实验室管理软件将所有的实验室信息汇聚到一个系统,与教务系统的实验课程进行对接,方便日常管理。一所学生规模在一万人左右的独立学院每学期的实验报告印刷费用近万元。如果把每学期实验报告印刷的费用节省下来购买一款适合实验室管理的软件,让学生网上提交实验报告、教师网上批阅,岂不是更加方便高效。这样也方便我院实验室相关资料的维护和保存,以上所有日常管理功能也可以实现。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使实验室管理走上高效化、信息化之路,这也是未来实验室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第二,实验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安全应该高于实验教学。没有了实验室安全,实验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一般都比较薄弱。为做好学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应结合学院实际购买或开发一款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学生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本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试卷,通过安全教育考试的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有条件的独立学院,每一个实验室可安装一个门禁,将通过安全教育考试的学生信息录入学生一卡通,设置成只有通过安全教育考试达标的学生通过刷卡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或政策让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比如,将安全教育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学分),更加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实验安全。

第三,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目前,有的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实验室归属各系管理,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很少有交流和互动,有些实验室或实验仪器利用率很低,难以实现资源开放和共享,不利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如果各学科实验仪器实现资源共享,则可以避免因重复购买或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样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可以提高实验室或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开放性实验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一方面完善网上预约实验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可将实验资源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验、探索创新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及动手能力。

第四,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虽然不能像真实实验室那样直观,但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来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效果。虚拟仿真实验室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网上通过终端来预习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效率,而且一些危险性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来实现,有效地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第五,建立网上实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学院实验教学资源,在学生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地融会贯通。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各学科的视野,而且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六,关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问题,在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中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实验员基本上成了门卫和卫生员,开关门和打扫卫生成了他们的主业,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很难独立完成。实验员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适当地承担适量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员只有了解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七,加大对特色实验室的宣传力度。有的新建独立学院已经建设成一些颇具特色的实验室,但是实验室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进行重点宣传。如果我们在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将特色实验室进行有效地宣传,那么对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也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八,关于实验室相关资料的保存问题。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初期的审批文件、建设方案、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指导书、获奖成果等资料一般都散落在各系。由于各系的保存方式和管理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已经缺少丢失。如果建立统一的实验资料档案室,将所有的实验室资料都汇聚都一起,则便于以后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第九,关于实验员的日常管理问题。实验室日常管理、安全检查、专业评估、领导参观等工作,经常需要各系实验员的配合。但是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员一般归属各系管理,在统一协作方面有些困难。在日常管理中,尤其是有领导来参观检查时,有时会遇到实验员脱岗或迟到早退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各系又疏于对其管理,造成平时实验室管理效果不好,工作效率低下。为方便对实验室的统一协调和日常管理,应成立实验室管理部门,实验员由本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对人、财、物实现综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实验教师应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但是往往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过时陈旧、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师知识更新比企业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实验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触,了解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和企业需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容易被招聘单位所接纳。我们应经常组织实验室管理教师到管理比较先进的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组织实验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先进生产经验和工艺流程,及时了解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模式,开阔视野,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实验室管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学院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实现高效利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新建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研究课题,它不仅关系到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洪彬,陈小飞.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101-103.

[2] 赵霞.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45-46.

[3] 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