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国家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职工、城乡居民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遏制医疗资源的不当浪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医疗保险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医保的覆盖面,参保人数也随之增多,如何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实现“收支平衡,稍有结余”的医保基金目标,是大多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是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参保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实现的。但当前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不足,导致很多定点医院在为参保的入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不能自觉严格地执行相关的医保政策。部分定点医疗保险机构对病人的住院费用结算时存在差误,为了套取更多的统筹基金,私自将住院次数分解;一些医疗机构对本医院的住院标准把握不到位,或是因为人为因素,为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也办理了住院手续,大大加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一些医疗机构未设置严格的用药制度,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本来可以使用价格优惠、效果较好的普通类或国产药品,却私自为参保患者选用价格昂贵的珍贵药材或是进口药品,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很多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的滥检查现象,对参保的住院病人,不论是哪种病因,都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检查,致使住院费用大大增加,还有些患者为了报销医药费,时常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

二、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探析

1.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定点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本医院的经济收入,过度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此外,由于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弊端,导致很多医护人员的工资及奖金直接与本医院的经济收入相挂钩,致使很多医护人员没有从参保病人的利益出发,而是误导消费,不仅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种现象在当前人均定额费用标准偿付的医疗保险报销中普遍存在。2.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垄断性。导致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院是医保的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医疗服务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实质就是一种垄断性的服务,对于绝大多数的参保患者而言,他们自身根本无法对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法和医疗质量进行判断,对他们而言,并不清楚自己需要进行那些检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只能完全听从于医务人员。正是这种特殊的医疗服务,致使医院对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采取有意识的人为诱导,从而增加治疗费用,最终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3.参保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的参保人员来说,对当前国家出台的相关医保政策及用药范围等规定并不完全了解,对医院缺少有效的群众性监督和社会监督,从而为一些误导消费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参保人员入院后因为从心理上害怕得罪医生和护士会影响自己的治疗,因此,很多患者会一味地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各项安排,这又无形中“纵容”了医护人员,导致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

三、提高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和学习,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一是明确相关责任人掌握协议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履行该协议,定点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深入学习协议的各条款内容,这样才能减少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协议中明确规定当定点医院对入院参保人员使用的药品高于国家或省级价格部门的定价;冒名顶替者或是不符合住院标准所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不能提供真实的病历、发票或是与参保病人的病情不相关的其它医疗费用;未经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准而收费的项目等情况,均不属于医保报销的范围。因此,医院各科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按照协议条款开展各项医疗服务。二是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险相关事宜。随着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定点医院医疗保险患者的门诊及住院率随之升高,大大加重了相关的工作量。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及先进设备,财务部门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住院登记,进行相关医疗费用的结算等工作。2.积极创新财务工作方法,加强与相关部门及患者的联系。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难度也较大。医保定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非定点医院相比,不仅要建立具体的收支明细科目,确保各项收支有凭据,在记账方式上应采用复式记账法,对医院发生的各项医疗保险费用要在相互联系的账上做双重记录。这种记账方式,一来可以明确了解医院各项医疗保险账款的往来业务;二来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将医院医疗保险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完整系统的呈现出来。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正在加快改革,给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积极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此外,还应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与各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3.提高思想认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用明确的制度遏制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性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内容,并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完善和细化,将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防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韦健.医院药品管理与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7):94-95.

[2]贾爱华.刍议如何避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7:88.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完善;思考

对于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先进水平来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医疗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水平。我国从建立至今,对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视一直都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完善也从未停止。但就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一、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问题的提出

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对于医疗保险政策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它能够及时地反馈出当前所推行的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执行状况,为相关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实践信息,从而为正确调整医疗保险政策的不适当内容提供基础与借鉴参考。但是,目前我国并不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就无法为医疗保险政策提供有效的修改意见,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是由目前我国的线性结构的医疗政策决定的。线性结构医疗政策是指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从设计到制定,再到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执行,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管理部门由上至下层层传递,下级需要按照上级的指示来执行。在这种结构下,很难具体针对于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导致整体医疗保险政策过于宏观,起不到具体细致的作用;第二,这是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十分不均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发展状况良好,医疗保障也就相对完善。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过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及保险缴费能力十分有限,难以达到国家整体医疗保险制度所要求的水平。这样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也就加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阻碍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第三,反馈渠道欠缺,反馈数据失真。当前对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推行的反馈信息主要是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来完成的,内容上除了固定格式的业务报表,多为阶段性的总结和基金运行的结论性数据。这样的反馈渠道相对较窄,覆盖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另外,部分机构所展示的数据有失真的现象,为了显示地方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水平更高,就只说好的方面,而对真正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这样的反馈数据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二、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部门的管理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统筹管理层级较低。各地医疗保险管理多在县级,只有较少的城市实行地市级统筹,几个实现了省级统筹。根据大数法则,统筹层级越高,参保人数越多,越有利于降低风险,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只是单纯的统一区域内的待遇及筹资标准,由于地区人员结构及经济发展差异,则会造成某些地区基金结余,某些地区基金压力大的问题。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提高,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单靠现有的医疗保险基金已经难以支撑庞大的医疗支出,造成了医疗机构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就采取一些不规范的管理手段,致使医疗保险的服务水平进一步下滑,参保人员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医保定点医院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近几年不断发生患者与医院产生剧烈矛盾的恶劣事件,究其原因,除了受患者自身思想素质水平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包括医院的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一些医保定点医院及医生为了谋取自身私利,采取了不合乎规定的有悖医德的行为,比如刻意增加患者的不必要的检查项目,给患者开一些价格较高却并不对症的药物,或者故意将患者的病情加重化地传递给患者家属,以增加不必要的治疗环节。上述这些现象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这些行为的产生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对患者就医造成了心理阴影。而这些行为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就是这些医院的服务意识极为淡薄,并没有将患者的切身利益当成医院经营的根本要求。这类不规范的行为如果要严格管理起来,难度十分巨大,管理部门需要面对的医院数量较多,医院的门诊分类也较为复杂,难以整体把控,但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这会对我国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制约医疗保险制度的快速的、健康的发展。

(三)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意识较差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覆盖面比较广泛,这就决定了参保人员的结构也比较复杂,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医疗保险所包含的范围之内,导致了参保人员的思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医疗保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行政制度的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减轻我国人民群众的医疗压力,提升我国的国民身体健康素质,进而提升综合国力。在这种政治目标下,参保人员就处于医疗保险的主体地位,是医疗保险制度服务的主要对象。但在当前我国的就医环境中,很多参保人员扮演的并不是需要帮助的弱者角色,而是转变成了为了经济获利而采用极端行为,对医疗机构造成负面影响的这样一个反面的角色。在社会新闻上,我们时不时就能看见“医闹”事件的报道,这对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的改善制造了困难。还有一些参保人员并不是出于恶意获利的目的,只是自身存在错误的就医观念与意识,单纯地认为就医就是要选贵的,买药也要买进口的,总之消费越大的一定是最有效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盲目的消费观念。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患者自身利益的维护,也会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

三、改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与激励机制

改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机制,首先应按照人社部印发“十三五”规划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统筹层级逐步从县市级提高到省级,各地基金上缴,全省统筹运营,实行统一的政策规定、待遇水平,统一的经办手续及信息互通,能够提高基金的管理水平及抗风险能力,平衡各地医疗保险的收支,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这是有效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规避医疗保险基金产生风险的重点环节。我国应建立独立于医院及及医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于医保定点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完善医院的医疗保险服务环境,提高医保业务的专业程度。同时,政府还应让群众参与到监督工作当中来,扩大监督的覆盖面,进而对各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行评比考察,并实行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实践落实,可以说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基本医疗保险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的人员编制数量普遍不能与业务量相匹配,办事效率较低,容易引起参保人员的不满,影响了医疗保险行业的正面形象。所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成为了提高整体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相关的医疗保险单位应完善对其工作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其行为,首先加强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素质的提高性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重点重视对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为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条件。

(三)形成医疗行业内部竞争局面

当前我国的医保定点医院不仅仅包括公立的医院,许多社会组织建立管理的医疗机构也纳入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体系当中来,这为形成医疗行业内部竞争局面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全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水平。有了同行业的竞争,各个医院就会为了不被市场竞争规则淘汰而自觉加强医疗服务的水平。在这种市场竞争下,国家可以鼓励一些自律性高的社会开办的医疗机构参与到医疗行业的竞争当中来,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控制医疗费用暴涨的趋势,改善传统就医环境中公立医院一枝独秀的局面。通过这种良性的行业内部竞争,各医院也会互相监督,这有利于在竞争氛围下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参保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

参保人员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对参保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是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参保人员的思想素质水平决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也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的最有效的反馈渠道,提高参保人员的思想意识境界,其最终目的也是更好地为其服务。相关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可以在学校、社区组织专题讲座,通过媒体及各种通信手段主动推送、普及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医疗保险意识,不盲目追求高额医疗消费,讲求适度消费和对症下药,并倡导其自觉行使监督权力,对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进行举报,为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献言献策。

四、结论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成为了一名员,找到了我的人生信仰,也实现了我的人生奋斗目标。自我市市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始以来,在医保办工作至今。,我院成为市直职工医保的首批定点医疗机构。7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渐次铺开;,我院又成为梁园区职工医保首批定点医院,,我市离休干部医药费转入医保统筹管理,11月,目前覆盖面最大的,人数最多的城镇居民及在校学生医疗保险又全面开始。加上工伤保险及各类商业医疗保险。至此,覆盖我国的全民医疗保障正式全面开展并运行。接手医保工作伊始,对于我来说医疗保险工作完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对这项系统繁杂的工作,我努力在工作中摸索和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8年来,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市医保中心领导和帮助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协作下,我院医保工作人员以服务于广大的参保职工为宗旨,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使我院的医保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信息化和发展化的道路。作为医保的专职人员,我要对参保人员的保险金征缴、个人账户资金收入、核算、支付、结存等等做了大量而实际的工作,所有这些通过单位反映给参保人,给每一位参保人提供了一个明白账,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我严格按照医保参保规程,及时做好参保人员的增减手续,并认真填写好各类报表,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将数据上传至市、区、离休等医保中心数据库。我及时按照上级的规定对每年的慢性病体检及上报工作,极力通过各种方式,做到通知到本人及家属,尽力帮助医院患病职工及时得到有效有力的医疗保障,减轻职工的医疗负担和生活负担。我认真的面对参保人员,对于医保工作的疑问,我耐心而细致的做工作,确保医保基金的足额征缴,同时也确保了广大职工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医保工作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保规定的病种范围,药品目录报销分类进行住院治疗。我们对各类医保住院病人,及时上报医保中心管理处,并定期不定期的对参保人员身份,尤其是住院的参保人员进行认真核对,以杜绝住院病人冒名顶替,分解住院、串换病种住院等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我院医保工作的良好形象。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与市直、光明区、离休干部管理科等医保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医院各科室都严格执行着医保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履行医保协议约定,各项工作均受到了各级各类医保机构的好评。尤其是近三年来,市区县及异地医保就医病人来院住院人数逐年增长,与同类型医院相比,住院参保患者的人均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适中合理,受到了患者本人、患者家属及市区医保中心的赞赏。,我院被评为医保中心评为先进单位,我本人被评为医保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我代表全区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在全市医保工作会议上发言,得到了中心领导和广大医保专职人员的好评和肯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跟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我院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帮助分不开的。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贯保持着员应有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能力,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在广大参保职工和社会各界面前树立良好的医保专管员形象。

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医保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广大的参保患者,为广大的参保人员服务,但是这不应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一支敬业、奉献、高效,乐于为参保患者服务的工作队伍,今后医保工作的重点是放在服务上,即让患者满意在医院,放心在医院。医保工作正逐步走向前台,必将成为一个服务窗口。医保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今后要开设医保对外公共服务咨询电话,印制城镇居民医保宣传单(册),深入社区小区接受服务咨询等等。工作中要实行“三个一”服务,即接好每一个咨询电话,接待好每一位参保人员,处理好每一项医保工作。凡事以患者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想起所想、争其所急、办其所需,热情、周到、文明的对待患者,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疗保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密切相关。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后,对社会保障工作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将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为近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正处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能够赶上并有机会亲自参与和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是我们这一代医保人的幸运和骄傲。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17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费、人才、双向转诊及病人不信任社区、不去社区看病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对策以此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现阶段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从1996年的酝酿及试点阶段发展到2000~2005年的框架建设阶段,各地以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并在不断深化[1]。

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97.4%地级以上城市和92.8%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 0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 967个,社区卫生服务蓬勃发展[2]。

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政府投入不足,公共或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补偿能力弱,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不完善,缺乏可操作的政府资金补偿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扶持政策未能有效落实,“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未得到切实落实,“把符合医保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未得到很好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素质较差,观念陈旧,知识匮乏,技能欠缺:目前社区卫生人才资源仍局限在专科水平上,以医疗为主,缺乏合格的全科实用型人才,并且大多数是由基层卫生人员转岗而来,缺乏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六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工作需要[3]。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社区医护人员未能进行全科医学的培训,有的虽经过培训,但多为短期行为。

双向转诊机制难以实现:目前双向转诊工作在我国进展困难,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因受到各自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转往医院的多,而转回社区的少,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重形式不重实质,一体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

讨论及对策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牵头实行的一项全民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将难以长期开展下去。尝试分别测算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非医疗服务、基本社区医疗服务和特需社区医疗服务成本。非医疗服务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项目,该部分成本主要是公共和准公共社区卫生服务,应由政府财政进行补贴。

提高人员素质,注重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首先必须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科学规范人员布局,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进工作。其次是要改革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 ,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估和奖惩制度,留住人才,稳定服务人员队伍。对于志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在职称和福利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社区工作。

完善监管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只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行业管理,才能顺利有序、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除了要建立和完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管理规范外,还必须确保政策的落实执行。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也要逐步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守则和工作规范,如人员的岗位职责,门诊、出诊等制度,家庭病床、妇幼保健等服务规范。

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已经成为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适当拉大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差距和个人自付比例,制定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和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工作,条件成熟时逐步实行全科医生首诊制,使全科医生真正充当“守门人”的作用。 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涉及到如何对两级医疗机构进行补偿的问题,全科医师与专科医生的配合和协调问题,转诊的标准如何制定等,这就需要政府合理调整对两级医疗机构的投入比例,确定一个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分级费用补偿机制,采取措施激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协调好各方利益,为这项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经费和制度保障。

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服务:目前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医疗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单身、独居的老人不断增加,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管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低廉优质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服务,让老人在家中安享晚年的“居家养老 ”新理念,正逐步取代过去收费昂贵的养老院养老的形式。因此,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开展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服务。

大力推进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发展:中医的诊疗技术简便、方法灵活,中医药资源丰富,成本相对低廉,适合社区医疗,对于解决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减轻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医药在社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利用中医药的技术为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服务,既受欢迎,也符合低成本、高效益、广覆盖的要求。因此,将中医药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而且能在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晓琳,李士雪,张英洁,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4(27):20-22.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的原则;坚持党委、政府确定的改革方向,立足区情,大胆开拓创新,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公立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原则;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的原则。

三、改革范围

市第三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市区妇孺医院、市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

四、主要改革任务

(一)完善公立医院结构体系

1、优化市区资源,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实行区人民政府与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探索医院集团化改革路子。

2、发展区域性特色专科医院。重点发展市中医医院、市妇孺医院两家具有特色专业的公立医院。市中医医院,按照3-5年创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医院发展用地,添置更新设备,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内部管理,发展中医特色,争创全省一流的县(市、区)级中医医院。市区妇孺医院按照3-5年创建国家三级乙等专科医院目标,扩大建设规模,培养引进人才,打造川东北地区一流的妇女儿童诊疗中心。

3、大力支持驻区公立医院。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大力给予驻区的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支持,对基础建设、新农合管理、母婴保健技术、卫生监督执法等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优化布局,保障我区卫生事业行业规范、布局合理。

4、扶持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县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县级综合医院与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双向服务体系,形成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诊疗模式,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同时按照功能定位有序发展,认真落实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对口支援行动等项目。

5、规范社会化办医。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通过日常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校验和医师定期考核等手段,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业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审核。要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票据,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日常监管范围。发挥医疗保险对医保定点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监管体制,杜绝套取医保基金等违规事件发生,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6、推行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全区公立医院及驻区公立医院临床检验室质控网络,推行区内二级以上所有医院和科室间辅助检查结果互认,落实检验“一单通”。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实行“医管委政策领导、医管局运行管理、卫生局行业管理、医院独立运行”的管办分开体制。

1、医管委领导机制。成立以区长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为副主任,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医管局、卫生局、监察局、审计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城乡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分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管委,医管委下设决策、监督两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全区公立医院的总体发展方向,指导建设规划及人、财、物等资产的构建、监督。

2、医管局管理机制。医管局根据区政府授权举办和管理区属公立医院,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按规定行使投融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院长选聘权;负责医院绩效考核;指导、监督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营运的安全和有效管理、财务监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区属公立医院承担、参与公共卫生和中医药发展工作、重大突发性和灾害性事故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及其他相关任务。

3、卫生局行业管理机制。卫生局对区属公立医院医护质量、执业行为、医疗技术更新、疾病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控制等进行培训指导及监督管理,建立与社会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制、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和公开透明的服务质量长效机制。

4、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管局指导建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监事会、院务会,形成循环运行、相互监管体系。

(三)改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改革公立医院治理机构。在市中医医院探索建立理事会、监事会、院务会,制定医院章程,明确权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理事会作为医院的运营发展年度计划决策机构,对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及拥有医院发展重大事项决策权;负责制定以医疗任务工作量、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人均医疗费用合理控制等为主要指标的院长绩效考核办法。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和院务会的决策、经营、财务等执行情况。院务会由院长组阁,行使经营管理权,在理事会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院务会可下设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汇总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报院务会,负责实施院务会通过的相关决定。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医院自主确定内设机构、工资和奖金分配办法。

(四)优化公立医院服务流程

缩短平均住院日,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改善住院、转院、转科、出院服务流程;坚持无节假日门诊、检查和手术;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逐步减少患者预付比例,实现持卡实时结算并逐步实现先诊疗后结算。

(五)改革监督协调机制

1、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公示制度,通过院务公开、媒体宣传等各种有效媒介,定期向社会公开和通报医院管理理念、服务水平、医患沟通、重大事件等信息,争取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建立群众反映投诉,医管、卫生局调查处理机制,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对公立医院的运行、服务水平等环节进行监督。

2、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区司法局牵头,区卫生局、医管局、应急办、办等配合的调解处理机制。发生医疗纠纷,院长及时报告医疗纠纷调节委员会,同时报告卫生局、医管局,协调资金二万元内可由医院自行处理或卫生局主持行政调解,二万元以上必须通过医疗纠纷调节委员会决议。

3、建立外部审计监察制度。监察局、审计局按照各自职责对医院进行审计监察管理,医管局、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对院务会的运行及院长的绩效进行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管委提出建议。

(六)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将区属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全部从原单位剥离,纳入社会化管理,组织关系进入社区,以减轻公立医院负担。实施步骤为:2011年7月底前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开展;2011年9月底前在市中医医院、市区妇孺医院执行。

2、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制定科学长效的财政投入规划,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按照测算所需予以足额保障,以确保改革后的公立医院正常运转。同时完善政府指令性任务的购买服务,对医院整体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对医院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引进等给予资金补助。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公立医院人员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改革动力。

(二)制定完善方案

1、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区医管局、审计局、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监察局对医院现有资产、人员结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将审计调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备案,以作为后期医院发展运营的评价指标。

2、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方案。

3、医管局制定完善我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文件。

(三)启动实施阶段

根据综合改革方案,按照实施细则,全力推进落实相关任务。

1、召开动员大会,建立机构,选聘院长,组建院务会。

2、制定院长、职工绩效考核方案。

3、制定医院章程,设置科室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双向选择聘用人员。

(四)总结验收阶段

1、区医管局将对改革工作进行评价,具体就改革后医院的公益性、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运营情况、经济效益以及改革后群众反响、医务人员待遇等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医管委。

2、迎接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对公立医院改革评估和检查验收。

3、根据改革工作中的经验和上级部门提出的评估意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查漏补缺,扎实整改,使改革工作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然要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员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