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应城市纪委监察局健全“五个一”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干部管理监督,努力提升干部执行力。

一是“一日一记录”。利用指纹考勤机记录干部每日的出勤情况,因公外出或有事请假的,需向分管领导请示汇报。考勤结果每月统计公布一次,并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此加强干部职工上下班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一周一学习”。每周五下午集中全体干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等,及时掌握政策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及行政能力。同时,对近段时间机关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促使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加强修养,努力塑造纪检监察干部新形象。

三是“一月一总结”。各科室每月底要完善本月工作小结及下个月工作计划,并交给分管领导签发执行,确保项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个个环节有检查、有督促,件件事情有结果、有成效。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班级;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高校各项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主体。班级则是为方便高校管理工作,用规章制度、组织框架将学生划分的基层组织。班级是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同样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一、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带来的问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是,他们集体观念较弱,崇尚个人主义,功利化,感性浮躁。这样的特点导致他们不能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不关心班级活动或事务,重视个人发展,不善于经营同学间感情。

2.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高校已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管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家要求,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200,但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足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此外,高校近几年大量招聘专职辅导员,但却对辅导员的业务素养考察不够,没有定期开展对辅导员的业务培养,导致新辅导员本身思想不成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发挥其在高校的优势和重要性。

3.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不适应目前高校新情况带来的问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指严格利用班级管理制度约束班级同学的行为,通过定期开展班级讨论会、班会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鉴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班级制度的落实情况堪忧。目前实行的学分制,选课相对自由,导致一个班同学常除了专业课在一个班上课以外,其他课程都可能不在一起,常常几年下来,有的学生连班级同学的名字都记不全。传统的大学管理,对早操和晚自习都有较高要求,学校会提供专门教室给班级上自习。而现今高校没有这样的要求,学生一起上课、自习的机会越来越少,班级的管理功能难以发挥。

4.班委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问题。班级管理离不开负责任的班委干部。目前高校班委干部的选拔主要依靠民主投票。但因为一些功利性原因,比如班委干部可在评优中加分、就业存在优势等因素,导致一些学生利用私下拉票、请客吃饭等手段获取高票数。干部任命后,学校、学院对班级干部的培养也不够重视,班主任也只是将一些日常工作安排布置给班干部,缺乏人文关怀和业务培训,长期下去,班干部对班级事务缺乏动力。

二、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1.高校要从数量、质量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失衡的问题,高校要抓紧时间引进专门人才,改变辅导员数量不足的局面。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青年教师的优势,聘请一部分对学生工作有热情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思想,从专业上也能为学生提供建议,让学生更加认可班主任。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管理和考核,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深入班级和宿舍,真正关心好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2.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比如通过qq群、微信、班级网站、微博等渠道建设班级的管理空间,通过这些渠道去管理班级,及时重要信息,提高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兴趣。辅导员要组织开展丰富且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同时将班级活动办到户外,进行简单安全的拓展训练,增强班级凝聚力。

3.打造学习型班级,树立一个班级目标,形成良好班风。班级凝聚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同时相互影响着去实现。通过笔者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不难发现,有凝集力的班级往往学业成绩普遍较好,而且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班级目标的树立需要班主任的引导、班干部的宣传动员以及学生共同的努力。学习型班级是指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大家努力学习,形成这样积极良好的班风,必然对班级建设、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完善班委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班委干部的选拔不能仅依靠简单的民主投票,还应注重动机考察和综合素质的比较,辅导员或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竞选前要对参选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详细了解,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严格竞选条件,严肃竞选过程,结合民主投票和考察结果,选出真正合适、能够承担这项工作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定期召开班委会议,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班委的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意见,让班干部得到培养和关爱,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制定科学的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当中应该有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包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课堂、宿舍、班级文化等,将网络媒体、聊天平台都归纳入班级管理的工具当中。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及奖罚制度,鼓励学生共同打造团结、向上、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一、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有关教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各学科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要报所管辖的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课程方案形成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科组提出科目开设方案。各科组根据学校规模、学校教室、功能室、实验室和教学设施等资源及本科组的师资、课程模块的先后顺序和预测的学生修读情况,在本学年结束前提出下一学年本学科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方案及课程说明。

(二)学校公布课程开设表。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对各学科提交的科目开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并在本学年结束前公布下一学年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开设表。

(三)学生选课。学校在公布课程方案后,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及选课指导意见,并对学生提供选课辅导,学生根据意愿和学校课程方案自主选课,填写高中课程修习计划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执行修习计划过程中如确实需要可调整高中课程修习计划,但必须在学期结束前10周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在下一学期进行调整。

(四)学校排课。班主任及有关老师对本班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将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学校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排出下一学期课程表。学校按每周35学时进行排课。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3学时,保证必要的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在校内开展研究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应不少于3个课题的研究。

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每学年安排一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生产劳动、军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其中高中阶段安排军训不少于7天。

社区服务由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的义务服务,三年累计完成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

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把意见反馈给学校,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学校要提供更为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学校在每周的课程表上要安排班级活动、校本教研等活动的固定时间。

(五)学生制定自己的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含有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名字等要素的个性化课程表。

学校课程方案形成后,学校形成了学校学段(或学期)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教师个人课程表、场室(包括课室、实验室、操场、自习室等)安排表。

二、学分认定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

学分由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负责认定。国家承认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按照规定认定学分。学分分值为整数。普通高中学校的学分本省内互认。外省转入的学生的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的修习情况、考核成绩并对照课程方案进行转换、认定,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二)学分认定的依据

1.学科类课程学分的认定

学分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

学生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可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

选修网上课程及大学课程的修习学分,由所在学校作出相应规定并公布后后予以认定,但最多不超过6学分。

模块考核不合格的,必修模块允许补考或重修,选修模块允许补考、重修或另选。

2.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由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及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制定有关标准或办法并公布后按有关程序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三年累积不少于3个研究课题。其学分认定条件为: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时保证;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完成;有课题研究成果。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等进行认定。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学校依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情况汇总认定学分。

在社会认证机构获得的技术技能证书与相应学分的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三)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学科组审核教务处复核主管教学校长确认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学分认定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有关负责人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

(四)严格学分认定纪律

学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认定和虚假认定行为除取消其认定的学分外,还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认定学分:

(1)课程模块考核不合格;

(2)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的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六分之五;

(3)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

三、学生档案

(一)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生档案主要包括:学籍表(含基本情况、班主任评语、修习成绩)、健康状况表、学生体质监测表、德育考核表、成长记录袋、综合实践手册。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手工作品、表演录像等),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综合实践手册含研究性学习活动登记表、社区服务登记表、社会实践登记表。

(二)学生档案的管理

学生档案主要以文档、图片形式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其档案由学校根据实际实行归口管理。学生作品实物可由学生自行保管。

四、班级管理

(一)实施新课程班级实行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行政班管理为主、教学班管理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行政班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行政班设立班主任和成立班委会。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供学生存放学习用品。积极开展以行政班为主的各种集体活动。

(三)教学班要设立科代表或教学班班委会。任课教师要负起教学班的管理责任,要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

(四)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生走班选修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五、其他问题

(一)必修课与选修课

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课必须100%开设,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省一级学校应达到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市一级学校应达到70%以上,其他高中原则上达到60%以上,选修一课程开出率暂时不能达到60%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

选修模块开设应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学生选课比较集中的模块应尽量开设,不能开设的课程要对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创造条件开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协调学校课程方案,制订有关规定,引导和鼓励学校间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

(二)教学质量监测

各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方案,定期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抽查、测试和评估,有效地监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将不定期对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以确保我省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

(三)学生毕业资格

各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每年秋季开学一个月内将高一新生名单分别报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 内涵 策略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80-01

自从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后,班主任专业化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在专业化的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践表明,要完善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明确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内涵,方能有针对性地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一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内涵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是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类型的教师队伍专业化。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自身素质、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别很大,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与普通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内涵。基于中职学校的就业导向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专业化的理念。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方针和目标,立足于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学生现实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不同和差异,构建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2)专业化的知识。中职学校班主任不仅要掌握自己所学、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与其专业有关的一般性疑问,并给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出建议性的指导意见。(3)专业化的道德。中职班主任不仅要思想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热爱学生、有组织管理能力,更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强化与未来就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培养,把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变成自觉的行动,以自身高尚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4)专业化的能力。中职学校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学校教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不仅在工作上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更要准确分析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

二 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面对快速发展的中职教育,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应立足学生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求职就业能力为宗旨,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措施,确保中职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组织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奠定班主任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制度化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明确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专业化理念、精神、道德、知识和能力,特别是要洞悉所任班级的专业特点、开设的专业课程、将来的就业前景等学生关心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2.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班主任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班主任个人成长的桥梁。通过引导班主任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把个人发展置于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的大背景下,激发班主任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和习惯,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自觉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自己,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升华到理性和专业化的高度。

3.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提升班主任综合素养

要培养优秀的中职学校班主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指导层面上是不够的。要给班主任搭建起教育实践平台,让班主任把班级作为教育的园地、研究的场所,把班主任工作研究与班级管理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反思,提升班主任综合素养,改进班级管理方法,解决学生择业就业中的问题等,更好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4.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增强班主任工作动力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提出,意味着对班主任有一个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的过程。要建立规范的多元化激励机制,通过目标责任激励、情感感召激励、物质待遇激励等措施,对不断学习、勤于探索、专业素质突出、班级管理卓越的班主任给予及时的褒奖,鼓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积极主动大胆地实施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不断提高班主任专业实践水平和教育管理服务质量。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中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专业化建设计划、方案和目标,通过参加培训、交流研讨、听专家讲座、实践探究等方式,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只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中职班主任队伍,才能较好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符合生产一线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祖毅.用科学发展观探讨我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19)

班级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陶冶师生情操,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调节师生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的情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形象的重要标志,要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

(2)教室的绿化。在教室摆放一些盆栽植物,让教室充满绿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教室的美化。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作为敦促自己进步的动力。教室黑板的上方可张贴国旗、像、班训和班徽,教室后墙上方可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参加竞赛、评比获得的各种奖状。教室两侧可悬挂名言警句和书画作品,可以由学生自己书写和绘制。精心设计板报,板报的设计应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应明确体现教育性、时代性。还可以设立一个“报刊角”,让学生和书交朋友。使学生感到周围的墙壁都会“说话”,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2.班级典章文化建设

坚持“以法治班”。全班学生与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严格监督检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制度的制定过程是教育的过程。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学校规范,同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探讨班级事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深入讨论、民主决策。使班级制度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彰显班级活力。

(2)制度实施要持之以恒,做到公平、公正。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注重落实,一定要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3.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推动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集体活动能给每个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做好活动的宣讲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活动方案。

(2)协调个体与整体,培养团队竞争力。要引导特长生和全体学生以集体荣誉为重,懂得团队需要领导和服从。让特长生在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不仅锻炼了特长生,而且将全班学生凝聚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3)积极参与引导活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重要成员,要积极参与活动,尽心尽力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亲和力。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在活动中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

(5)及时反馈评价,师生共同点评。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要对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和取得进步的地方,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次的期望。这样,每次活动之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团队竞争力就会产生很大的飞跃。

4.班级个性文化建设

以班主任的教育追求和个人素质为基础,不断凝练富有特色的班级个性文化。

(1)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文化。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科学习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合作、竞争,加强师生点拨引导,促进班级全体成员学习能力的提高。

(2)发展“讲台”文化。让学生体会坐着讲、站着讲,在讲台上讲是差异很大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讲台上讲演、在黑板上演练,充分发表自己在学习中的观点、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尤其要鼓励学习困难生敢于展示自己。促进学生自主、自立、自律、自信,促进班级民主、和谐发展。

二、班主任绩效评价的转变必然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班主任应成为评价方案的建设者

班主任不应该只是被评价者,而更应当是一个建设者。一个好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如果没有得到理解和认同,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就会不自觉地对其进行消极地应对,甚至拒斥。要引导班主任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入理解评价方案的内在含义,引领班级文化建设,修正自身的教育行为,形成主动地、积极地进行修正和调适的意识和能力。全身心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调节学生情绪,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塑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绩效评价必须增进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并改进实践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绩效评价,让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对自身的教育能力作出准确评定,明晰自身优缺点和今后努力的目标,真正开发班主任的绩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应关注学生进步的幅度,追求在各自起点上的不断进步,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邓睿,王健.中小学班主任绩效考评制度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人[2008]15号,2008.

[4]黄正平.构建科学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J].人民教育,2010(17).

[5]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