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60

存在问题

直报工作人员的培训问题:2004~2009年国家对传染病防治人员进行了大量培训,每次培训却仅限于疾控中心的上下级之间,未能给基层医院具体工作的直报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国家对慢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和相关的文件,对每种传染病的诊断报告标准缺乏细节要求和统一标准。例如在乙肝报告中就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大三阳、小三阳以及表抗阳性转氨酶达到的数值等。特别是表抗阳性转氨酶不高,但三系统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一五阳、一四阳的病人,由于没有细致的分类,不上报会在疾控检查时产生明显漏洞,上报又会使乙肝病人的数量急剧增大,使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所以需要有精确细致的工作准则,让直报人员把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政策贯彻落实问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技术与工作指南》编制已下发多年,但迄今为止基层医院的工作人员却还处于“只闻其声,不见其容”的阶段。虽然医院内部也制定了许多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登记制度,但是因涉及多部门与多科室,使得执行时缺乏相应的协调和沟通,使得这些制度的发挥有时只能是“纸上谈兵”。造成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尴尬局面,为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增加诸多不便。

就诊患者的实名制问题:许多传染病患者为了自身健康隐私的需要,隐瞒其真实姓名和住址。有些慢性传染病患者在同一年内多次就诊,却使用不同姓名和住址,致使疫情被多次重复报告,造成报告数据的严重偏差,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疫情信息的分析及利用。尤其表现在乙肝、肺结核、性病等病种疫情的数据统计方面。

网络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多年来医院的分配激励机制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而传染病管理与网络直报人员不能为医院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在基层综合医院的管理中处于较低位置,从而使传染病管理与网络直报人员的经济待遇相对较低,在职称评定方面不能与临床科室的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而在进修学习机会上又成了“遗忘的角落”,这一系列原因使得传染病管理与网络直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对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追踪调查缺乏积极主动性,严重影响网络疫情直报的工作质量。

重治轻防问题:临床医生忙于应付医院各种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又有个别医生法制意识浅薄,责任心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对传染病报告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为医院传染病管理与网络直报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与阻碍。

门诊日志规范登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以经济效益为主,有些人员甚至认为疫情报告的真实与否、门诊日志登记的好坏与效益等与业务技术无关,还有部分临床医生认为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上级有关部门强加在医务人员身上的额外负担。因此工作不忙时登一登,忙了就不登或少登或者登记时敷衍了事,致使项目不全的情况时有发生。②从疫情报告管理中观察到,门诊日志有漏登和事后再编造住址、年龄、职业进行补报的现象,其中以家庭住址的不确定性尤为突出,有的以单位代替,有的只有街道没有门牌号码,有的甚至未登记,缺乏相应的细致性和准确性。其次存在的问题是发病日期、职业不详。这一切使得在出现疫情流调时无法与患者联系,给追踪和控制疫情形造成阻力。③门诊日志是现在医疗机构日常管理的基础性资料,但部分科室人员缺乏相应认知,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造假虚报现象,严重影响到门诊日志的真实性。

对策与措施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疾控进医院”:加强对疫情管理与网络直报人员的培训,拓展业务沟通能力,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增强其业务管理与沟通能力,确保院内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传染病疫情的规范化管理与网络直报工作铺平道路。

国家应加强对慢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法定传染病诊断上报标准的研究工作,并尽快出台相应标准及其文件。

领导要齐抓共管:要进一步完善疫情管理的院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单位科室领导要亲自过问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把传染病管理纳入单位日常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实行责任制注重落实情况,使传染病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使各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完成疫情管理与网络直报工作。

把传染病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年考核当中,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传染病管理的价值,及其对社会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和医院要制定因地适宜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惩罚、奖励制度。

实行就诊患者实名制:随着城乡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全体国民医保的顺利实施应该考虑所有就诊患者都应持有输入详细个人信息资料的IC卡作为身份鉴别前来就诊。加强医疗人员的道德培训,对病人病情给予保密承诺,使患者“安心就诊,放心治疗”,没有后顾之忧。这两项措施可有效的预防各类传染病疫情的漏报、瞒报、虚报和重报,为网络直报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政策上要考虑到防疫工作的特殊性,对其工作人员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对传染病管理网络直报人员的量化考核中要以疫情监督监测、收卡登记、统计上报和检查指导为重点,并以注重于这些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目的。

防重于治: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模式,将传染病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医疗和防疫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尤其在临床医生的量化考核过程中,一定要把传染病疫情报告作为其必需且占较大比重的考核因素之一。其次,医院要采取“季训”方略,对全院职工进行定期培训。根据各季节疫情情况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全院职工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松懈。任何原因引起的传染病疫情的漏报和迟报,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要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在专业知识培训时更要注重疫情报告卡的填写和上报程序。要反复的强调上报卡片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严格门诊日志的管理:门诊日志是医院重要的基础性资料,也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为保证疫情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门诊日志管理制度,明确分工问题,将责任具体到人,将门诊日志登记工作纳入医院目标管理工作中去,定期检查。没有达标或登记不规范的当事医生除薪金扣罚外,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医院各部临床一线全体医务人员更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所有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作;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加强城市水土保持,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也能够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

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表现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无据可依问题,不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我国城市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仍存在一些无人管、无人问的现象,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许多工程项目的兴建,没有被列入到城市水保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一些建筑工程、采石场、公路开挖等,生产废弃物没有妥善处理,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水保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监督执法力度缺乏,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借助政府招商引资绿色通道,结果使水保部门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进行。这些都导致水土保持工作效果难以实现,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2、水土保持工作缺乏宣传引导

水土保持工作之所以困难重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重视水土保持项目的开展而忽视了对于人们的宣传引导。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水土保持意识。据统计分析,现在广大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或者是关心程度不够。例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开发商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利益牺牲城市环境和资源,导致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一些城市居民自身环保意识薄弱,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纵容态度。

3、水土保持建设规划目标不切实际

水土保持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项目工程的开展不切实际。在水土保持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具有短期性,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保障实施的政策制约,基础工作不扎实,投入标准质量偏低,投入产出效益差。而且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不相符导致人们对于水土保持的工作无法产生认同感,使得水土保持工作难以开展。

4、水土保持工作效率不高

水土保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效率低下会造成水质环境污染、湖泊水库淤积、生态系统退化、土地产出下降、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伴随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入,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平要求更高。但是就目前来说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与当前水土保持任务相比,水土流失防治速度和规模还需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防治理论和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面对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更高,主要表现为科技水平要提升、支撑能力要增强、辐射范围要扩大,只有这样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才能得以提升,才能有利于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加快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三、城市水土保持对策及建议

1、加强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贯彻落实水保措施

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去约束和规范,因而,建设和完善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一个很重要的水保措施。相关部门要根据城市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并且增强其可行性和针对性。相关的监督执法机构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地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还要规范和监督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的日益恶化。比如对于施工项目未落实水保措施,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可以把这些单位列入黑名单;同时,建议建设管理部门降低甚至吊销其资质。比如对违法动土项目坚决查处,加大处罚力度,而且关于补报水保方案项目也应按照先处罚后审批的原则,杜绝开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存在的侥幸心理,严打乱弃土弃渣、偷排泥浆等行为。

2、加强城市水保宣传,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大范围工作,不能只靠相应部门的单方面工作,必须依靠广大民众自觉参与,相互监督。首先,我们应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了解到一些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的行为以及水土保持的一些简单方法;其次应该加强各地方的水土保持成效交流,定期举办交流会,进行正面的引导,广泛分布示范工程,促进社会的关注,让民众感觉到水土保持是一种作为城市主人翁的责任和值得自豪的事情,把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融入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使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进来,为水土保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3、增加水保资金投入,改善水保技术和设备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或地方政府还不太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忽略了对水土保持的工作以及必要的开支。第一,要把水保业务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内,如水保监测费和科研经费等;第二,开发建设项目应把新增水保投资纳入发改委的概算审批中,特别是从政府投资项目做起;另外,要有效利用水土保持的科研专项经费,根据相关的计划规定以及实际情况,增加科研方面和设备方面的投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规范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变更管理。加大研究观测力度,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开发出更多防治水土流失科学可行的新技术。

4、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做好监督工作

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相关机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如联合建设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必须做好政策公布工作和执行监督工作。城市开发建设不合理,是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罪魁祸首。施工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标准进行施工,水保设施专项验收通过的项目才能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及归档工作。只有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要求开发建设项目业主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明确水土流失责任,严格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和施工标准,有效防治城市水土流失,使城市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与城市经济齐头并进,促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隆丽.谈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84-02

一、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现状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于1994年4月,是山东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较早的县级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肥城市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共有235个,参保人员18 879人,参保率100%,离退休人员7 907人,社会发放率为100%。基金的征缴实行单基数征缴,统缴统拨的方式进行。目前在职人员缴费比例为39%,其中单位承担37%,个人承担2%,缴费基数为人社局审批的工资标准(不含住房补贴),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2.39∶1。2012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5 006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7 964万元,当年超支2 958万元,超支部分财政兜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不抵支及其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肥城市已数次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综合分析出现收不抵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逐年降低。通过对2005―2012年八年间的在职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从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由2005年的3.75∶1降低到2012年的2.39∶1,逐年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见表1)。

2.在职人员缴费比例无法再提高。以前解决收不抵支都是依靠提高在职人员征缴比例填补支付差额,从2002年23%一直提高到2012年的39%,再加上医疗保险10%、工伤保险1%、失业保险3%,这几险的缴费比例已达53%,尤其对于部分效益差的自收自支和差额事业单位,已经无法承担,再提高比例的空间已基本没有(见下页表2)。

3.离退休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有关政策方针,严格落实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自2000年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确保“一天不拖,一分不欠”,切实维护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权益。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待遇由2005年的14 118元提高到2012年的35 366元。

4.扩面资源已经枯竭,缴费基数无浮动空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率已是100%,已经没有扩面资源。新增人员主要是按计划招考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受编制约束,人员十分有限。同时,征缴基数以人社局审批的档案工资为准,无浮动空间。

(二)缺乏统一政策和法规

当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是在贯彻落实上不到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还只是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试行办法,真正由国家、省出台的专门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强制性法律、文件仍是空白,这就导致了各地出现了政策上的多样性、随意性、不配套性,使工作中遇到问题无所适从,从泰安市看,基本上一县一政策,一地一规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与事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三)管理体制不统一,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资源整合等改革目标至今尚未实现。泰安市和有的县市区机关保险机构单列,而肥城市未曾单列,经办机构尚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控制机制、反馈机制、导向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基础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四)网络程序不适应

2010年4月,肥城机关养老保险从单独开发的网络应用程序并入“金保工程”核心平台二版程序后,实现了基金征缴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在网络程序上办结。但由于核心平台二版主要是针对企业养老保险设计的,有很多与机关保险业务不适应不配套的地方,影响了业务的办理。2012年4月份虽然升级核心平台三版程序,但运行中发现新程序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功能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组成。由此可见,应尽快以建立个人账户为核心,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度增加个人、财政负担比例。同时提高统筹层次,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或全国统筹,增强养老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二)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是管理主体,表现在社会保险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单位管理 “单位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管理的是“社会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而减轻参保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果不创新管理体制,管理就会遇到体制,而且难以提升。要遵循“机构职责明确、权限分配适度、制约配合平衡、控制调度及时”的原则。形成 “服务、管理、监督”三级管理模式框架,将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调整为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原来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工作协调难和业务经办权限过于集中两个弊端,这对提高服务质量和职工综合素质不利。而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也能提高办事效率。

(三)完善相关政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提前到来,养老保险正面临严峻挑战,应尽早统一规划相关政策。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日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有部分条款已不符合工作实际,有的问题文件中未有相应规定,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新的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规定,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相关政策,避免一地一策,有利于管理和人才流动。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业人口*******人,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外出从业劳动力******人。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年龄16至35岁****人,占总数的****%,其中女性*****人;36至45岁*****人,占总人数的*****%,其中女性*****人;46至60岁*****人,占总人数的*****%,其中女性*****人。

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大专及以上文化*****人,高中文化*****人,(其中中专、技校及职高*****人),初中以下文化*****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二)我县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就业地点分布

截止目前,累计外出从业人员*****人。县内转移*****人,占外出从业人员总数的 ***** %;省内县外转移*****人,占外出从业人员总数的***** %;国内省外转移*****人,占外出从业人员总数的*****%,。从转移就业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转移人员分别为*****人,分别占国内省外务工人员总数的*****,西部地区*****人,占国内省外务工人员总数的*****。

   (三)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产业分布

全县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有*****人,占总数的*****;从事第二产业的有*****人,占劳动力总数的*****%;从事第三产业的有*****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具体的说,主要分布在建筑、建材、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电子制造、保洁保绿、经警保安、服装加工、餐饮与娱乐服务、商贸服务等行业。

二、当前农民工转移就业增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工普遍素质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所从事的职业没有长期性。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劳动密集型逐渐被资本密集型替代,高技能人才和具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而农民工群体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和学习,导致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建筑行业和基础服务行业上,他们经常流动于城市的各建筑工地之间和各类服务场所之间,由于经常更换职业,他们的工作及个人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二)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依然存在,劳动报酬不平等,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的顺利就业,导致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差异以及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导致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存在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性条件限制和排斥农民工的行为,这些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工作岗位风险高等歧视行为,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农民工顺利就业,导致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

   (三)农民工群体群体获得就业信息等各方面的渠道都很有限,导致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质量普遍不高。

与普通人力资源相比,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的信息更倾向于利用非正式渠道,他们进城务工途径通常不会通过政府、媒体、中介,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老乡等社会关系进城务工。选择这一途径的主要原因是可靠性较强、成功率高、耗费成本低,而选择社会中介或政府组织的就业机会,手续繁琐、成本高等现象。他们认为关系和运气,而并非教育和职业技能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关键,因此通过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大多数农民工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仍然以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欠缺自保意识,往往从事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差、有毒有害的工作,工伤事故、职业病侵害、恶意欠薪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现象频频发生,再加之农民工在教育方面的劣势,使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五)乡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针对农民工特定群体的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乡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针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所需要的岗位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需要的服务还不够完善,没有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找工作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明确的就业指导方向,更没有针对农民工技能提供的岗位需求信息。

二、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增收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引导农民工学技能、促发展,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

农民工在转移就业前,应积极做好岗前培训,培训以市场实用内容为主要内容,以定向式、订单式培训为重要途径,以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为最终目的。积极探索开展农民工专场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劳动力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工所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到“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同时,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应更加贴近农民工就业特点,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汽车驾驶、电子商务、手工编织、足疗修脚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打造高品质劳动力品牌,增强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激励全社会、用人单位,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确保农民工平等就业。

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用人单位在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过程中给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多门槛低、待遇优且适合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岗位,激励用人单位积极配合政府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工作的各项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同工同酬,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权益。

   (三)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提升农民工转移就业质量。

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促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合理有序流动。依托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有门路、求职有岗位信息。同时,加强求职岗位信息的搜集和,深入全县各乡镇经常性开展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等服务活动。积极搭建供需平台,充分利用“就业援助服务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实现有序对接,切实提升农民工转移就业质量。

医保工作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97-01

【摘要】由于城乡医保覆盖面扩大,就诊人次增加,今后就诊人次还会不断增长,应理性面对就诊量增长,引导良好就医秩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医保工作量 主要原因 对策

1、原因分析 1、1 医院方面因素 就诊人次和就诊量大幅增长,就诊无序趋势明显,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临床各科室床位数编制增大,床位使用率增加。据统计,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200人/天,比原来增加24%,在院治疗患者为1800-1900人/月左右人,增加了10%,而医护人员的编制数没有增加,造成工作量明显加大,这无疑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劳动强度,紧张与繁忙的工作环境,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工作懈怠的情绪,对医院的各项制度的执行容易遗忘或者做不完全。 1、2 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里,各科室为了完成自负盈亏的工资、奖金收入,增加本科室的报费,提高科室经济效益,导致过分提供医疗服务即过渡医疗,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1、3 医疗服务的垄断性 医疗服务的市场具有特殊性。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直接提供者是医院,绝大多数参保人员无法对诊疗质量用医疗标准去判断。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在患者需要的服务中谋取经济利益时,有意识地诱导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由于患者对目前的医保政策掌握不好,自我保护意识差,对所用的药品和诊疗项目范围界定不清,加之患者住院后存在着怕得罪医生、护士而影响自己治疗,导致发现问题也不敢指出,这给医生和护士的不良医疗行为造成机会。 1、4 政策制定的执行力缺失 这些医疗违规行为的出现,与我们医疗保险部门政策制度的设计及实施有关,使具体执行者和医院医保管理者之间出现“跛行” 。在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纠正,有时只做口头讲解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没有按照医院奖惩制度进行处罚,或者惩罚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保对临床管理执行力不够。 1、5 政策针对性太局限 医疗保险部门政策制度的设计只针对临床科室,没有考虑到非临床科室范围,往往出现问题后不能有效进行控制,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于是,就出现丙类药品和自费项目医保不能报销,导致患者个人承担过大。 2、采取的对策2、1 采取主动,引导病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定期汇报 要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促进病人有序流动两个方面共同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我院医保科工作的发展和壮大,随着医疗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医保改革不断深化,医保科除上传下达医保政策外,还要把医保科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切实解决临床科室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难,使医院医护人员、医保中心、患者三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2、2 做好宣传教育,构建监督管理体系 以医保科为基地,分解医保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各项工作责任细化,形成院领导重视,科主任护士长督促,医保员监督执行,形成人人自觉做好医保工作、部门相互监督的医保管控体系。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政策较强的工作,每一年政策都在改革和调整,随着医保改革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医保科既是政策的接受着,也是政策的传播者,了解政策,做好解释和监督工作是保证医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使政策的功能产生作用,以达到帮助临床科室解决问题,顺畅医保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3 加强业务培训,扩大培训范围 解读医保政策,学习相关制度,举办医保政策培训班,对医保管理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定时、定期有效的讲解;扩大医保培训范围,吸收非临床科室参与,把边缘性的诊疗技术和项目经评审纳入医保范围,对患者的服务细化、到位,切实把医保工作抓紧抓好。 2、4 定期检查,实行考核激励制度

加强对医保政策的学习,完善各项医疗保险工作制度,分析医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利用医院网络,及时传达医保政策与相关规定,使每一位医院职工都能及时获得最新医保信息。医保科定期考核或抽查医护人员对相关政策的掌握程度。 2、5 建立完善的外部沟通体系; 加强与市医保中心的配合,提高我院医疗保险的工作质量。就医保实际工作中遇到与政策有较大出入的医疗问题,及时向医保机构协调沟通。目前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调整出台,医院医保工作适应能力必须是在以变应变的前提下,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对规章条款要不折不扣的执行,确保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