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药既能治病救人,也会毒害生命。在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中,伪药、劣药冲击市场,尤其是药品回扣风盛行的今天,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流程。药房管理是基层医院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医院除了应选择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的药师担任采购和药库的管理工作,同时为了杜绝漏洞,尽量实行了医药分离的第三方运营体制,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药品质量主渠道,并以质优、价廉、就近为原则,以质量为准绳,引入市场竞争体制,药房采用药品公开招标体制,增加药品价格透明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药房的从业人员20名(包括从事药房管理的所有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药师),男女各10名,年龄20~58岁,平均37岁。学历:本科10名,大专5名,中专5名;患者50名(包括长期在医院进行诊治的所有患者),男女各25名。
1.2 调查内容
医院在医改过程中对西药房管理模式的探索,药品质量的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进,患者对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和药品质量进行评价, 是否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3 调查方法
1.3.1 采用问卷调查法。所用调查问卷是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经有关医药专家指导后修订而成。问卷内容: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护龄、学历、职称),以及对西药房管理的认识和对药品价格质量的见解。
1.3.2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 问卷由专人发放给符合样本标准的药师或者患者,填完后当场收回。问卷发出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100%,资料采用百分比构成法进行分析。以规范化信息化的西药房管理措施为调查目标。
2 结果
调查结果:80%的患者赞赏引入社会药店的竞争机制后,药房处方药的价格普遍下降,但是在社会药房进驻医院后,对一些利润较少的急救药品的补充速度颇有微辞,同时有70%的药师认为,由于分离机制不彻底,药房缺乏对医生处方的监督力度,大处方、看病贵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医药分离和信息化管理是基层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西药房管理的正确途径。
3 讨论
3.1 医药分离模式是否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面对通过基层医院销售的药品占80%,社会药店占据20%以上的现状,医药分管难度大,鲜有成功案例。
笔者认为,解决现状有三种方法。第一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政府要明确投入和监管的责任,剥离医院大额药品收入同时加强对医院的补贴,医院实行低价运行。第二坚持推行“药房分离”。即药房与医疗机构分离委托给社会药房经营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患者举报、监督员市场巡价、意见征集等多种方式,由政府相关部门对西药房药品质量和价格进行监控。第三建立医生处方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西药房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彻底实行医药分业管理。医生必须开通用名处方,不允许写商品名;患者有自主选择药品的权利。
3.2 基层医院西药房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医院西药房应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 从药品的采购、库存管理、药品的服务质量到配方管理,除了要选择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好业务知识的工作人员之外,必须建立一套分责明确的事故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以保障患者的利益,杜绝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同时,西药房应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行无纸化管理,包括接收医生传来的处方单、发药、录入毒麻药品处方、药品的入出库和药品的汇总等。药库、医生、中心摆药室和西药房工作均联网运行。该系统包括医嘱录入、各种检查单和手术申请单的录入等功能,可以查询患者的医嘱信息、影像信息和检验、检查和病理报告等。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要求,实施了医保管理子系统,对医保患者的费用审核、门诊大病的账户管理和医保特殊人员的门诊费用管理等都纳入了计算机管理,实现医院西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医保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Web-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sts Under Status of County 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i Jingtao
(Cost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Linyi276000,China)
Abstract:The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Social Security information content,i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fund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acroeconomic policy-making powerful magic, is to improve healthcare management,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is an in-depth people's convenience proj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st status of the county medical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medical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su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xisting medical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Health insurance;Information management;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及其相应制度、法规的日臻完善,其信息化的管理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医疗保险信息化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日趋深入。医保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医保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有力法宝,是改进医保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深入民心的便民工程。搞好医保信息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医保成本,防止漏洞,提高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水平,使医保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信息化,更好地为参保职工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和谐、健康发展。
一、我县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现状
从几年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今天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决策管理部门及经办机构都高度重视信息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组织,配置计算机硬件,开发实用的软件,形成了参保登记、费用征缴、待遇审核、费用记录处理、费用结算和服务监督等一套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我县于2005年8月份实现了与市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联接,成立了医保局信息中心和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配备了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全县20家定点医疗机构,12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了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铺开,参保人员就诊、购药和住院信息由终端计算机接送到中心数据库存储、处理,其间将相关信息传回终端,并将处理的结果告知医保经办机构、定点服务机构和参保患者。2006年5月份我县依托全市联网的医保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市“医保一卡通”,参保人员可持医保证、医保IC卡自由地在全市范围内任何联网县(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使用个人账户就诊和购药,满足了参保人员在全市持医保证、医保卡畅通消费的需要。“医保一卡通”的实行,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使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更灵活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能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定点服务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我县医疗保险基础性工作,如档案管理、IC卡管理、缴费管理等各项管理,都是由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使我县医疗保险工作迈向信息化管理进程。
二、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对策
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是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的枢纽,对于实现医保业务处理信息化,加强基金收、支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合理控制基本医疗费用增长,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快决策科学化进程,支持医疗保险基金长期安全运行等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力度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医疗保险机构内部的各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利益,还涉及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在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运作中,主管领导要亲自主持,统一协调和指挥,制定整套行之有效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保系统规范、有效、安全运行。要加大对医保系统软、硬件和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可争取政府投入资金、软件投资银行吸纳资金、医疗机构筹集资金等多方筹措办法,保证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确保医保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稳定畅通。
(二)提高医保信息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医保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工程技术和维护技术队伍是医保计算机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强调的是多功能、多面手的整体素质,突出政策意识,科学知识,组织才能,迅速反应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尤其要注重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医疗保险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人员不但要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精神,还必须具备工作认真踏实,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信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提高了信息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把医保信息管理做好。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
医保信息系统保障就医的要求,决定了它非同一般的功能,它是广大参保人员的健康保障线。出现故障,没有一套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不能及时地排除故障是万万不行的。为此要成立一支快速反应的应急机构,区分软、硬件和安全系统等各个细小环节,确立专人负责,协调人、财、物等方面需求,制定一套快速反应的应急预案,做到遇事不慌,分工负责,计划周密,安排合理,确保故障能尽快排除。
(四)做好医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防范,是医保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建立软、硬件防火墙和有效的防病毒措施,以防黑客、木马、病毒侵入系统。二是确定不同管理人员的使用权限,各部门操作人员的职能不同,分配的权限也不同,如医保经办机构有档案管理、缴费管理等权限,定点机构只能按定点服务协议分配管理权限。三是完善医保登入识别系统。现行的医保系统登入,只是输入用户名(工号)、密码即可,缺乏有效的识别和登入人员的身份验证,存在操作人员在各个网点都能进行医保登入操作,造成系统的安全隐患。可采取将操作人员的身份验证信息(如姓名、工号、身份证号、指纹等)写入一张IC卡上,当操作人员登入系统时,通过IC卡刷卡识别,验证人员身份,方可登入系统。四是采取当前用户普遍公认的Oracle数据库,确保数据库具有安全级别高、查询速度快、并发性能好、使用方便和良好在线分析功能,采用安全可靠的小型机双机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稳定;五是采用DDN等专线连接方式建立网络,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化、科学化的医保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医保信息管理,是体现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我们将沿着这条途径,更进一步规范医保信息管理,使我县信息管理工作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对医院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及监督,提升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对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势在必行。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运行困难
在新医保支付政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行出现一些难,尤其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来说,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大型医院和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其中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使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服务人次减少,各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模式的相继推行,导致医院收入增长减缓,加之本身运营成本高企,导致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二)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运营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化解医院运营面临的挑战,地市级公立医院必须改变经营理念。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存在以规模扩张促发展、单方面注重医疗管理等问题,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经营管理、关注质量效益、关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是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前行的必走之路,细化成本核算,满足成本管控、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绩效评价等管理方面的成本信息需求,使医院决策以成本为导向,可以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1]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实行的是差额预算,目前,地市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投入占医院收入比率非常小,医院的绝大部分成本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因此,医院要长足发展,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出成本信息,并且不断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不断提高医院的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相关竞争力。
(四)DRG付费模式的实施倒逼地市级公立医院重视成本管理
近年来,各地医保部门纷纷实行DRG付费模式,DRG是根据病案首页的诊断,将主次要诊断、患者年龄、是否手术、并发症等有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对每一病组进行定额付费的一种支付方式。DRG实行前后医保付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按照病人住院实际花费核算医保可报销部分的金额支付给医院,转变为医保支付金额按照DRG病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医院要想实现医疗收入高于医疗成本,就必须将运行管理模式从“收入增长”模式转向“成本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从增加医疗服务项目、选择药品耗材,转向控制药品耗材的采购价格、控制次均费用、加强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医院无论花费多少医疗成本,都只能获得医保部门给予的固定补偿,超出补偿部分的成本由医院自行承担。DRG付费促使医院承担了收支不均衡的经济风险,因此,医院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按照最有效、资源消耗最少的方案实施诊疗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耗材支出,缩短住院天数,加强病种治疗的节约性操作,提高医疗安全质量。[2]
二、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市场效益观念
地市级公立医院忽视成本管理,一是财务管理人员建设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根据财务软件输出数据重复进行成本初级加工,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对间接成本的分配缺乏科学依据,医院成本管理停留在各科室间的简单分配。二是由于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能力的限制,在一些管理层中,对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医疗业务,缺乏市场效益观念,甚至部分业务分管领导认为成本管控会阻碍或限制业务发展,成本管控的限制过多会影响医院业务的发展。三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尤其是业务科室没有参与成本管理的观念,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难点,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单靠财务人员很难解决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业务人员积极参与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以上问题影响到医院在成本管理上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医院效益。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成本核算制度,片面地把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没有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制度。有的医院虽然有制度,但是制度不完善,科室属性界定不明确,导致直接成本计算不准确,间接费用分摊系数的确定不符合实际,门诊与住院成本的划分不清晰,内部服务定价不科学,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在成本考核制度上,对成本考核指标确定较随意,成本考核指标不能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各科室,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脱节,甚至有的医院没有将成本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奖励相挂钩,考核流于形式。[3]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会计系统“孤岛”化
地市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首先,系统建设没有规划,不能将医院的财务系统、his系统、oa系统、护理系统、收款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系统之间相互脱节,口径不一致。其次,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理念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投入少甚至无投入,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缺失。医院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成本数据,不能对成本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四)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忽视成本控制过程管理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编制阶段,成本管理执行不到位,成本管理过程存在很多的漏洞,医院层面对成本过程控制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比如金额较大的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前未做可行性论证、使用后未做成本效益分析,造成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三、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提升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探索和研究
(一)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完整有序的成本管理体系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管理,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首先,结合相关文件,制定满足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并对涉及成本管控的药品、耗材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其次,制定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核算结果及时运用到部门和员工的考核中,将成本管理与员工的绩效奖励挂钩,奖惩有别,成本节约按照比例奖励给职工,成本控制不好的科室和个人按规定给予惩罚,提高全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4]
(二)加强成本管理组织建设,实行科室成本管理员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管理科、人力资源部、医保管理科、物价管理科、运营管理部、设备科、信息管理科、采购科、后勤科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其决策和协调的职责,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位。建立科室成本管理体系,从科室内部选拔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担任本科室兼职成本管理员,由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员统一培训,让成本管理员有能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报送本科室的成本相关数据,对本科室的成本异常进行定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督促科室其他人员整改,促进全面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能够运用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与科室的工作环节中,建立由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
(三)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打造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调研讨论,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信息平台,对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医院的相关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利用,如:财务管理系统、HIS系统、手麻系统及医院其他各种管理系统,将医院现有各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统一口径,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达到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的,提高医院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其次,医院要建立成本核算平台,实现成本数据直接从信息系统汇总,减少人为干预,为成本监督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做好成本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医院要创建物资管理系统,对物资的入库、出库、保管等信息进行系统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公立医院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为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各种成本指标的控制提供数字基础。
(四)强调成本预算,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成本管理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建立事前成本预算理念,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科室按照过紧日子及经济管理年活动要求,厉行节约,结合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开支定额标准等情况,充分考虑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从实际出发编制成本预算。为防止各科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成本预算过松,由支出归口管理科室在归口管理范围内对各科室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平衡,再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成本预算进行整体平衡。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编制成本分析。地市级公立医院要重视成本报表的编制,对其业务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变动成本、可控成本等成本项目,定期编制成本报表,成本报表应包含科室成本、诊次成本、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成本(DRG成本)、病种成本等报表。编制月度、季度、年度成本分析。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加强成本执行控制,把成本分析结果运用到目标考核中,利用多种奖惩措施规范成本控制行为,对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成本管理的科室和人员予以奖励,对效率低、懈怠的科室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建立编制成本目标预算、监控成本执行、定期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数据、反馈分析结果、应用反馈结果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内部审计
为了实现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对医院财务人员转化为管理会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医院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熟悉医院流程,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加强宣传,通过召开成本管理相关会议,宣传成本管理理念,增强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医院层面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地解决问题,避免医院经济损失。同时,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特殊事项支出与成本监管力度,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六)重视DRG成本核算
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以DRG病组为核算对象,才能顺应DRG付费模式对医院收费方式改变。统一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每个DRG病组对应一个成本权重,DRG成本核算使医院更好地掌握治疗成本,更好地进行DRG病组费用的成本分析,使医院更好地进行学科发展的决策。医保办、病案室、质管科、信息科、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职责分工和明确目标后,各部门跟踪、收集、分析和测算DRG分组相关指标,收集、整理并分析基础数据,采集项目和病种的资源消耗数据,进行项目、DRG病组的成本分析、科室收入分析、效益分析、各DRG病组的效益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推广,成本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充分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才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小凤.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研究[J].当代会计,2018(5).
[2]杜天方.基于DRG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1(10).
[3]袁文保.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与体系建设重要性探讨[J].财经界,2021(32).
关键词:职工 医疗保险基金 财务管理 现状 策略
一、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基金管理程序过于复杂
当前基金的收缴方式多种多样,医疗保险基金在征缴、管理和发放的环节需要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等多个部门[1],基金管理程序中环节过多,各部门之间信息未充分共享,导致基金管理流程不够顺畅,增加了基金管理的周期,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难度。
(二)未合理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开始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手来管理工作,我国的社会保障部门还未形成一个适应性好、通用性强的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程序上涉及到的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的传递数据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对账制度,使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增加。目前来看,我国电算化资金管理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没有建立科学的医保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如果再不加强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建设,一定会制约医保基金正常的财务管理。
(三)基金收支难以保持平衡
当前,医保基金的收支都是由医保机构独立操作的,地方财政没有列入补助范围,而医保基金无非通过购买国债或者存入银行来实现增值,使基金增值率较低,难以保证收支平衡,再加上有些参保单位经济效益较差或者缺乏及时上缴保险费的意识,更加使基金收缴额不足,影响了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四)基金使用存在安全威胁
在开始基金筹资工作之前,需要对各级工作人员展开组织培训和教育指导,这一系列培训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无形中已经增加了基金筹资的成本,然而,利用行政手段挪占、截留资金的违规行为还时不时的出现,使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极大的安全威胁。
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加强基金的程序管理和基金支出的监管
对于申保单位,医保机构应加强征缴基数的稽核力度,派专人到实地考察,根据申保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务合同、申保单位的工资记录等信息,严格核对工资基数,打击那些少报、瞒报基数的行为,实现基金上缴的有效管理。医保机构应该及时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督体系,为医保基金正常、有序的运行提供基本的保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完善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要设置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药物费用以及各项服务费用,医保机构可通过该平台监测医保基金的动态情况,同时可确保患者享有正常的医保服务。通过严密监测基金的动态变化,可以明确基金的筹集、储存、支出以及使用情况,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在基金的使用程序中若发现挪占、截留等违规行为,要彻底查找原因,并给与责任人严格的惩罚。
(二)推进电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
医疗保险基金金额较大,管理过程涉及环节众多,所以核算工作十分复杂。为了保证基金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医保机构应该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基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处理复杂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当日结清基金的收支账目,避免出现金、帐不符、基金漏记、重记、以及汇总错误等现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各地在加快电算化管理进程的同时,做好财务管理软件使用的培训,为基金实行电算化会计核算提供人力保证。
(三)加强监督手段保证基金收支平衡
医保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基金分配和使用制度,确保基金保值、尽力使基金增值,实现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在基金的收支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惩罚条例,一经发现任何违规的套取医保基金行为,必要严惩不贷。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机构实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于基金的增值目标,医保机构与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和银行之间做好协调沟通,请银行为医保基金做理财服务,使基金能够保值、增值。合理做好基金的预算和分配,严格控制基金的使用,尽量避免基金高额的结余或超支,力争做到基金收支保持平衡。
(四)加强财务部门内控制度
医保机构应加强单位财务部门的内控制度,按照《会计法》制定科学、严谨的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领导者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基金的运行状况。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加强业务技能的考核,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激发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意识,促进会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以及法律意识,在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时,敢于指出,用法律武器加以抵制,成为医保基金安全的内在保证。 财务部门的基金管理工作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自觉配合行政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医保机构要加大内控的力度,对于基金的收缴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和审核制度,对于医疗费用报销要制定合理的复核及签字确认制度。总之,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求会计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医保基金的规范化管理。
(五)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
可以实行地方财政的补贴政策,各地政府要充分支持医疗保险事业,适当调整社保的财政投入,逐渐提高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且辅助医保机构获得更多的基金筹集渠道,不断提高医保的投入金额,最后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得以落实后,推出合理的大额医疗补贴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吸引力,并实现安全的基金运行流程。
三、结束语
医疗机构想要实现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必须正视医保基金收缴、管理以及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医保基金安全、有序的运行。
关键词:医院;医保管理方法;会计核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前言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保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得以普及,并让广大民众从中受益。医院是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当中的重要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医疗的深入改革。在新形势下,医院只有做好医保管理,并强化会计核算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大大减轻患者就诊时的经济压力,推动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
二、医院医保管理现状分析
1.医保管理缺乏重视
很多医院领导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医保工作的重要性,在医院的发展过程只注重医院的运营效率,对于医保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更谈不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的重点管理工作范畴。还有的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医保管理部门,使得医保与非医保的工作相互混淆,并存在一定的交叉,权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下。其次,医保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的权责范围不清楚,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能熟悉掌握医保的流程与相关政策,对患者就医造成了误导,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就诊。
2.医保卡管理不健全
当前医院在医保管理工作中,对于医保卡持有者的管理不足,导致很多非医保患者持有医保卡进行就诊,使得医院的管理体制混乱。很多患者为了节省住院费用,通常会持有他人的医保卡进行就诊,这种现象在住院检查及医院门诊中尤为突出,不仅严重影响到医保制度的正常执行,而且会对其他的医保患者造成较大影响。而存在此类现象,也说明了医院对于医保卡的管理不健全,在住院检查及门诊治疗中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1]。
3.医保信息管理不足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医院的日常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医保信息的管理重视度不足,没有形成专项资金投入,导致医院的医保信息统计与分析较为低效,且真实性有待考察,不能真正为医院提供客观的医保数据,使得医院的管理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间的关系
1.会计核算在医保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医院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医院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当中,会计核算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当前,医疗保障系统及其制度已经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在这种大环境下,医院想要强化医保管理,还需要对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优化,并完善其核算方法,才能够真正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保证医疗基金收支平衡,让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得到保障。
2.会计核算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的局限
目前,医院的医保基金在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费用与收入在归属期间,与现金收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会计核算就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应出现金流量的变化状况,并对医院医疗保险实际基金的结余加以反应[2]。但即便如此,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当前的损益难以得到准确、及时地反应。由于收付实现制的财务信息缺乏完整性,只能依据医疗保险基金进出状况对基金的收入及支出核算。因此,无法有效地反应出基金收支当期损益。同时,收入只对实际缴纳的数额进行核算,而欠缴数额却未在账面上进行反应,导致不能有效地获取应收未收的账款信息。
四、提高医保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与工作需求,健全医保管理制度,并对会计核算方法加以优化,让医保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相互协调与统一,进而有效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同时,医院要对岗位进行优化设置,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权责分配,对于涉及医保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相关岗位加以合理设置,以保证各项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另外,还要强化考核制度,并对制度执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尤其是关于经济指标的考核更是要提高重视度。
2.强化会计人员管理
医院要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素养,培养一支作风优良、业务扎实、素质过硬的财务人才队伍。让财务人员能够对各环节涉及到的会计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深入了解医院的各项业务,能够在医保管理制度下有效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3.优化账务处理流程
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为提供详尽的会计信息,可在应收医疗款的科目下方增设对应的明细科目。在医疗业务发生时,医院要结合实际垫付的金额进行核算,确保保证金核算的精准性[3]。若出现费用不合理现象,在医疗保险机构加以扣除时,针对于此部分的费用,还需索要相关的文件加以审核。每月拨款时,将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扣除的保证金从医疗保险机构的往来账中结转至此往来账。同时,若医院医疗保险结构有预留保险金,则需要建立“医保保证金”的往来科目,在每月进行拨款时,把实际扣除的保证金在医疗保险机构对应的往来账目中进行结转,并在下一年度医保机构拨付上一年的保证金时候进行结转。
五、结束语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医保管理效率,并优化内部结构,有效提升医保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以实现新时代的医院发展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疗保险资金为医院的主要收入之一,也是医院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需要协同财务部门,优化会计核算方式,并配置综合素养较高的财务人员进行医保资金的核算,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实现医保资金的有效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保童,宋龙达.统计学在医院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初探[J].商业经济,2013,(1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