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文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
(一)安全生产中期规划
1、编制目的
为避免重生产、轻安全、只求经济效益、忽视安产生产的短期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制定企业中期(2015年至2017
年)安全生产规划。
2、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1)工作目标
确保在未来三年内要做到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企业
的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在主体合法、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投入、隐患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2)具体措施
①强化组织保障,健全管理机制
在未来三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
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于企业每位员工,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为构建安全生产丁作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杜绝违、踏实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根
扎基层、深入人心,使安全文化真正成为企业义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重视安全权益,保障职工安全
依法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权。为员工创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及
防护条件、及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教育员工对本岗位危险有害因素的防范措施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措施
企业各部门规范制定各岗位安全工作的程序,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⑤安全文化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全体从业人员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企业安全文化。
(二)安全生产长期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强化安全生产
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保障员工生产生活安全,为公司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1、编制目的
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在未来十年内要做到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在主体合法、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
安全投入、隐患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得到有
效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制定企业长期(2015年至
2020
年)安全生产规划。
2、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1)保证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
在未来三年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企业要保证安全资金投入,改善
并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营造和谐安全的工作氛围,力求通过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技术改造,不断改善生产作业条件,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优化作业环境,使员工的安全健康得到切实保障.使生产作业过程尽可能接近或达到本质安全的水平。
(2)加强隐患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企业要以隐患排查、整改为主线,以岗位标准化作业为契机,完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隐患举报、隐患整改、奖惩追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各种事故隐患真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3)规范事故管理,严肃事故责任
严格依法报告、调查、处理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制定防范措施,举一反三,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
(4)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流程,报告制度,应急管理流程中明确责任、参与人、强化全员的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以及避险和保护能力。
(5)安全文化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全体从业人员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企业安全文化。
(三)跨年度安全活动工作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安全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管理,周密布置,狠抓
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年”的具体行动,落实“企业生
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特制定跨年度安全活动工作方案如下:
1、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
以厂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认真负责定期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督促、检查,抓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
2、定期组织本企业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安全教育有计划,具体工作有分工,安全工作和会议有记录,值班制度管理到位。
3、切实做好本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和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对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的员工,必须按规定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全部持证上岗。
4、建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工种各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规
程,并按要求上墙悬挂。自觉接受有关主管部门
的监督和检查。
总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制度常抓不懈,一切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精益检修体系是在研究精益生产理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系统和国内电力检修行业提出精益检修策略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水电设备检修自身的特点而设计的。精益检修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给我国电力设备检修行业提供创新检修模式的方向,推动设备检修实施精益管理的进程,通过精益思想的导入、精益文化的建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检修作业、减少检修过程中的浪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精益检修体系包括精益文化建设、体系文件结构和主体模块三部分内容,其中主体模块包括安全管理、检修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是体系中涉及具体检修工作的主体内容;精益文化建设和体系文件作为实施精益检修的辅助模块,也是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模块。三个模块的内容相辅相成,文化建设为企业推行精益检修奠定思想基础,文件体系为精益检修工作提供规范化管理流程和标准化作业支持。精益检修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1精益文化建设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它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营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剔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达到生产各方面最优化的生产管理方式。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指出,精益生产是指使得用于企业各种活动的一切所需资源达到最小[5]。从精益生产的定义上看,精益生产方式主要运用于现代制造企业之中,它以最优化为目标,去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动和物品,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且在物料需求和供应上实行由需求驱动的拉式生产方式,做到“三及时”(JustInTime,JIT)。我国制造企业在引入精益生产方面已有30年的经验,在实践推广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逐渐形成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精益管理科学。水电设备检修行业有别于制造型企业,其设备检修现场作业种类多、作业内容多、作业工种多、作业人员多、检修设备多、检修工具多等等,综合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检修作业现场。针对水电设备检修现场的特点,推行精益检修策略,重在深入理解“精益”的内涵,学习精益的思想,最终形成属于企业的精益文化。首先,水电设备检修企业推行精益检修并非是要照搬日本的精益生产系统,即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三及时(JIT)、全员生产维护(TPM)、统计质量管理(SQC)、标准作业等方法,而应该思考是什么样的思想造就了这样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方法。其次,将精益生产的思想引入到水电设备检修,形成企业的全面精益管理(TotalLeanManagement,TLM)[1]才是水电设备检修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精益生产方式只是制造业中的一种作业模式,在制造业这种运行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系列围绕剔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的管理工具和手段,都是为企业推进精益管理而“量身定做”的,具有该企业所独有的特色。精益管理则是在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经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水电站这样复杂的设备检修现场,如果要求企业所有管理行为、作业行为都能做到没有任何浪费,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永远无法达到。“精益”仅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基于这种观点,水电设备检修企业在推行精益检修时就应该以“消除任何形式的浪费”为思想基础,在持续改善、优化过程中形成企业的精益检修文化,追求检修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1.2文件结构设计
精益检修体系文件参照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FPS和CPS等),融入先进的精益检修管理理念,结合水电设备检修的管理特点和检修实际状况而建立。精益检修文件分为体系手册(A层),程序文件(B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文件(C层),记录、报告(D层)四个层次。A层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全面性和战略指导性;B层是部门级的管理文件,描述管理体系间相互关联过程和活动的文件,具有制度化、规范化作用;C层是详细的检修作业指导性文件,具有可操作性;D层是证实检修相关工作、活动和取得绩效的证据性文件。
1.3主体模块设计
针对水电设备检修现场复杂的特点,将精益检修体系划分为三个主体模块,即项目管理模块、现场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再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细化,从一个检修项目的角度,考虑检修工作各个方面的精益化管理,实施精益检修策略。
1.3.1项目管理模块针对目前大多数水电设备检修沿用传统的计划检修、周期性检修等模式,以及部分检修企业采用的检修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组织、计划、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适合于推进精益检修模式的检修项目管理模块。内容涵盖了项目组织结构的建设,时间进度的计划与控制方法,成本管理流程与要求,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案。(1)项目组织结构。为了适应水电设备检修企业在枯水期面临的检修任务重、作业类型多等检修压力,推行项目制检修,对传统的职能式组织结构进行改制,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其特点在于围绕某项检修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由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派遣人员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保证检修任务的完成。该组织结构形式固定,人员灵活可变,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具有临时性,一旦组织成立,便具有其执行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工作。检修任务完成后便解散该组织,相关人员回到原单位或岗位工作。(2)项目进度管理。根据水电设备检修的特点,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方法。第一,在充分利用现有检修资源的前提下,增强检修项目进程计划的合理性,使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性;第二,加强项目进度控制力度,避免项目进度延期,并采取适当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项目进度控制有效性。(3)成本管理。水电设备检修项目具有多种类、单件性特点,检修项目成本控制也是一次性的行为。因此在检修项目中,项目支出能否降低,项目成本能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检修单位的盈利水平都有很大影响。根据检修项目的特点,将检修项目成本要素划分为设备材料费、工器具使用附加费、特殊作业附加费、员工薪酬、食宿费用、协作劳务费、活动组织费以及企业管理费用等,在项目成本控制中依据目标管理原则、全面控制原则、例外管理原则、节约管理原则和责权利结合原则等进行精细化管控。成本管理流程如图4所示。(4)质量管理。精益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持续系统地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及经营绩效的目的。(5)人力资源管理。检修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检修项目实际情况,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项目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企业历史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适合于当前检修项目的人力资源工作方案。依据检修项目特点,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分为管理规划、人员组织和团队建设三部分,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1.3.2现场管理模块企业实施精益检修的入手点就是现场管理的研究和改善,注重对现场问题点的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以及针对精益检修的需求提出现场管理新思路。(1)6S管理。6S活动是指在办公区和工作现场围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6S活动是企业开展精益检修的基础,也是精益检修的主要内容。开展6S活动可以有效地加速办公室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的调整及改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区管理的规范标准化,以及规范检修现场,清除检修现场多余的物品,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6S管理活动需要坚持,只有持续性地开展才能体现效果。(2)定置管理。定置管理主要分为办公室的定置管理和检修现场的定置管理。其中检修现场又可以按照不同作业区域划分为发电机层、水轮机层以及库房。根据不同区域的作业空间、工作方式,分别对现场的人、物、场所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研究,并设计和制定出精益检修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3)可视化建设。可视化管理是推行精益检修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统一的可视化检修现场管理方案,将检修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因素和检修经营指标进行统一制定和显示,保证整体形象和推进效果的检查落实,便于班组、检修现场、企业的统一评估分析。可视化能够提醒员工、管理人员和外来人员遵循有关规定和标准,关注并察觉异常现象,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检修作业效率。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管理(色彩使用范围界定和使用原则)、标识牌标准化(标示标牌的设计和使用标准化)、看板管理(看板的设计和使用细则)等内容。(4)作业改善。作业改善是以精益检修为指导思想,应用基础工业工程、工效学等改善检修作业方式,改良员工传统作业习惯,使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水电设备检修作业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作业流程改善、工器具改善、规范作业动作等。
1.3.3安全管理模块根据检修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制定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其内容覆盖安全管理的必备内容,形成理论知识与检修实践相结合的精益检修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更加注重检修单位的安全管理效率,从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科学性、易管理性等角度,使企业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深刻领悟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氛围,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最终在安全检修方面切实达到既精益又安全的检修。(1)安全文化建设。检修企业要想获得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不应仅停留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举办安全活动上,应从更深层次入手,通过建立和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实现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环境。(2)安全管理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结合水电检修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制定推进精益检修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每个人的工作行为,使一切检修相关工作都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制度旨在规范和引导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最终将“安全检修”养成一种习惯,实现精益检修安全管理。(3)安全管理流程。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安全意识,塑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安全管理流程包括安全培训流程、安全检查流程、安全操作监督流程、劳保设备添置流程、安全事故处理流程等。
2精益检修体系的应用
精益检修体系是以国电大渡河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在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设备检修为研究背景,结合国内水电设备检修行业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提出的。为了验证该体系的实用性,2011年冬至2012年春国电大渡河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在龚嘴水电站3#机组增容改造项目中实施应用精益检修体系,成立了精益检修推进组织机构,分为公司、生产单位和班组三个层面,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从培训到检修实践,全面推进精益检修。主要步骤如下。(1)理念的导入。以内部培训师为主,外聘培训师为辅的原则,采取课堂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植入精益检修思想。(2)体系的导入。按上述体系框架编制精益检修体系文件,以体系文件为基础,制定各生产单位具体的精益检修实施细则。(3)信息化管理。充分运用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在业务流程管理效率上及信息手段上的支撑,实现对检修过程严格、清晰的监控和管理。(4)变更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检修现状和实施效果,及时评价精益检修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修订。经过短短一年的精益检修推进工作,增强了员工的精益思想意识,设备检修效率、检修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减少。与上年度检修成果比较,平均检修周期缩短了20天,不安全事件数量下降了69.7%,设备故障次数下降了88.9%。
3结论
【关键词】地方文献;收集管理;利用措施
一、地方文献特征分析
随着国家的发展,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受到广泛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地方文献特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收集管理,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
第一,区域性特征。所谓地方文献,其中的地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是每个区域文化的产生与聚集,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当地文化特色。地方文献资源中包含当地历史经历、文化变革、政治情况等,可以显现出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对后人有着借鉴作用。在每个区域的地方文献中,都有着关于当地历史发展与民族发展数据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收集管理,除了可以提升图书馆馆藏价值之外,还可以供给相关工作参考。
第二,时代性特征。地方文献资源,是每个区域历史发展的产物,记录了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的状况。在每个时代中,地方文献资源管理人员都会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与补充,可以提升文献的连续性,并体现出各个时期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此类文献资源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并记录区域不同的发展情况,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在地方文献资料中,都包含着当地每个时代的历史真实事件与工业、农业、第三方产业的经济进步情况,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时期经济与技术进步的信息,供给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
二、地方文献的收集管理措施
(一)明确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在地方文献收集管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其工作范围,并科学划分地域范围,提升行政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发展情况科学划分民族区域、自然区域与宗教区域等。可以将内容范围设置为社会、哲学、自然与综合文献类型。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文献搜集工作范围,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收集管理方案,提升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工作质量。
(二)地方文献收集管理措施
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管理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各类管理工作,明确收集方式,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一,明确地方文献收集管理特征。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管理的时候,具备不确定、不连续等特征,导致收集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其工作特征,提升其工作质量,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
第二,跟踪采访措施。在地方文献收集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跟踪采访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可以提升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遵循相关原则,优化其发展体系,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在跟踪采访期间,可以对各类地方文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收集漏洞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漏洞,一旦某个时期不能做好文献收集工作,将会提升后期补充工作的难度。同时,在跟踪采访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对各类新旧地方文献进行搜集,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可靠性。
第三,深入调查方式。地方文献收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调查工作,利用深入调查的方式,掌握各类文献线索,提升其工作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地方文献信息采集等要求,对当地社会情况进行调查,科学划分文献种类,明确文献的发表时间等,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各个组织协会中搜索文献资源,与社会团体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掌握文献资源的线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文献出版动态的分析工作,避免出现遗漏的现象,提升地方文献收集管理质量。
第四,合订本的收集。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合订本收集工作,遵循《阿克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方案》等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各类文件,根据其工作要求等,对其进行完善的处理,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注重与出版单位之间的联系,在出版单位中搜索一些古老的地方文献资源,以便于对之前地方文献的欠缺进行弥补,减少其中存在的历史数据信息残缺问题,提升地方文献收集管理工作质量。
第五,树立正确的观念。地方文献收集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统一相关工作思想,并提高自身的认知程度,满足现代化地方文献搜集工作质量。同时,还要明_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职责,逐渐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六,建设完善的文献专藏书库系统。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文献专藏书库系统,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并明确地方文献收集管理工作责任,提升其工作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管理,保证地方文献馆藏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七,制定完善的收集管理制度。阿克苏地区图书馆需要制定完善的收集管理制度,针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要求,提升自身工作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要创新收集管理方式,逐渐优化其发展体系。
第八,积极应用捐赠方式。受到资金的制约,阿克苏地区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收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向政府、企业等宣传地方文献收集工作,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到此类工作中,使其可以主动捐赠各类地方文献,提升收集管理工作质量。
第九,上门征集措施。图书馆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管理的时候,可以开展上门征集活动,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到各类地方单位中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资料,将其作为图书馆的文献馆藏。同时,还可以对各类旧文献进行复印处理,提升收集管理工作质量。
第十,其他收集管理方式。图书馆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管理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文献采购方式、协作征集方式等获取一些地方文献,拓宽其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地方文献收集管理工作效率,以便于对其进行利用。
三、地方文献管理措施
在对地方文献进行管理的时候,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
第一,编制完善的馆藏目录。在对地方文献进行管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目录,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保证可以提升地方文I管理中馆藏目录编制工作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在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管理的时候,相关部门需要建设抓专门的全文数据库,形成现今的系统,然后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与归纳,提升整理工作质量,科学开展对比工作,提升自身工作质量。
第二,地方文献排架措施。在管理地方文献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排架处理,以便于全面开展管理活动,提升其工作可靠性。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图书馆规定,对其中的图书进行管理,利用排架科学开展分类号与书次号的管理活动,以便于对其进行查找与管理。
四、地方文献的利用措施
随着国家的发展,地方文献收集管理与利用受到广泛重视,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做好地方文献利用工作,提升其应用效率与价值,优化其发展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将地方文献作为政府决策依据。在应用地方文献的时候,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并将其作为决策依据,主要因为政府相关人员在对地方进行建设与开发的时候,需要准确的把握当地民族与历史发展情况,并科学分析前人的政治得失,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利用地方文献明确民情,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保证可以满足当地的发展需求。
第二,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在地方科研工作中,需要对各类历史数据信息进行调查,在此期间,可以将地方文献作为科研工作的依据与借鉴,提升地方文献数据信息的借鉴价值,并满足现代化科研工作需求,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第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在利用地方文献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可以提升地方文献的利用价值,将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参考依据。主要因为地方文献中记录着当地各类事业的发展信息,可以体现出各类企业的继承性与阶段性数据,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对地方文献中的科研知识、自然资源数据信息与先进技术等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地方经济建设部门可以对工业、农业与第三产业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利用地方文献对其进行全面的指导,发挥信息数据应用作用。在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地方文献了解其特点,并弘扬我国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建设相关景区,拓宽地方经济发展途径,提升其经济效益等。地方文献中的历史数据信息较为真实,关乎着当地风土人情与人文地理等,地方经济建设部门可以全面开发旅游资源,并制定长远的发展方案,提升其工作质量。由此可见,在利用地方文献期间,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分析其中存在的有利信息,并建设先进的服务平台,除了可以提升地方文献馆藏价值之外,还能发挥其现实意义,促进地方经济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江振.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管理与利用[J].华章,2013(24):318-318.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各项指示要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群众切身利益安全。
二、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进农村。一是将安全宣传与建设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支撑和保障;二是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发放安全知识手册,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等方式,主动积极向群众普及安全意识、丰富群众安全常识,重点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涉农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以及消防、居家、农机、用水、用气等方面的应急知识;三是调动乡村两级干部、派出所干警、卫生院医生、中心小学教师等开展安全宣传的积极性,利用农闲、节庆、庙会等民俗活动和农民工进城、返乡等时机,针对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孤寡、智残障等不同对象,开展精准化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普及灾害应对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及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四是充分发挥各村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场所的安全教育作用,通过设置安全宣传栏等方式,营造浓厚安全氛围;五是完善各村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施、区划标示等,偏远的景区、主要道路和山林、草原、村寨、文物古建筑等重点部位,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识。(二)安全生产进学校。一是乡辖区各学校负责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修订学校安全教育教材,涉及推广示范课程,推动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安全教育课时;加强校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做到从早抓起、从小抓起,通过聘请“校外安全辅导员”普及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宣传“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强化学生安全素质;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宣传月”等活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积极传播安全生产知识;二是乡安办负责指导各学校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演练”、“火灾或地震疏散逃生演练”、“防溺水教育”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自然灾害、日常生活、出行和社交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了解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该怎样紧急避险、有效自救、有序撤离和安全疏散,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三是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宣传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四是乡安办负责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和技能比赛,组织安全专题讲座。五是加强乡辖区内小学与各村企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等联系,搭共建单位,结安全对子,共享安全教育资源。(三)安全生产进家庭。一是坚持把“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与家庭安全工作相结合,推动形成有效的社会安全治理体系和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二是通过制作宣传横幅,印发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单和安全常识手册等资料,利用微信、短信等媒体和群众宣讲、文艺活动等平台,宣传家庭安全防范、家庭安全用火、用电等知识;组织各村两委干部、党员用生动的事例、简洁的语言入户宣传安全知识,增强毎户农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并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引导家庭储备简易应急物资;三是各学校要采用亲情教育法,开展“我把安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的安全家书”、“召开亲情恳谈会”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全家共同观看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营造家庭成员共同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局面;四是广泛开展家庭“安全明白人”活动,把家人平安、家庭幸福转化为促进安全生产的实际行动,鼓励群众自觉向亲友传播安全生产理念和知识,影响并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家庭”活动中来。(四)安全宣传进单位(企业)。一是乡安办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辖区内单位(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以“安全生产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生产展板展示等形式,强化单位(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筑牢安全管理防线。二是加强单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示范单位(企业)创建和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文化讲座、设置安全宣传栏、岗位安全标示、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等,深入单位(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教活动,推动单位(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三是辖区内各单位(企业)要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应急演练、放映警示教育影片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查找身边的隐患”活动,设立隐患线索举报平台,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保护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安全权益。
刚才我们集体收听收看了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回顾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贸行业重点监管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为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结合全市冶金等工贸行业实际情况,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特别紧迫感和责任感
冶金等工贸行业是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的主体,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行业分散、规模悬殊大、群体成分复杂,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多,危险因素种类多、分布广,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工贸企业绝大多数是规模以下企业,还有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和小作坊。很多企业工业技术落后,大量使用老旧和应淘汰设备,安全装置不全或缺失;安全管理水平低,现场管理混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而且随着近年来用工荒、招工难问题显现,这些企业招收熟练工更难,人员流动性大,未经安全培训上岗和一人多岗问题突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近几年来,我市工商贸领域也发生过多起事故,特别是2007年“8.19”事故、2008年“9.10”事故、2010年“7.11”、“11.9”事故、2011年“11.30”等事故,分别发生在冶金、纺织、轻工等工贸行业领域,这些事故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大,教训极为深刻。也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仍非常薄弱,隐患排查治理不够深入细致,“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集中行动还有不少盲点,“打非”、“治违”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等问题。各县(区)安监局和有关单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做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我们目前监管力量、监管手段、监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认真分析查找工贸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当地实际和不同季节特点,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达标创建,狠抓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强化监管监察,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通过刚才的视频工作会议,大家可以看出,今年国家总局和省局工商贸行业的工作重心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市安监局也刚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各县区2013年底前所有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实现三级以上标准化达标,2015年底前全市所有工商贸企业实现三级以上标准化达标或规范化达标。期间,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或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国家一级标准化达标验收或二级标准化达标验收。”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工商贸企业的底数,研究制定工商贸企业达标的工作方案,明确阶段目标、工作进度和保障措施,并将工作方案及时报市局相关业务科室。要统筹考虑,精心策划,抓好落实。一是认真做好安全标准化的宣贯工作。国家总局已陆续颁布实施《全国工商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和一系列新标准,各县区要广泛宣传,认真组织实施。已经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行业和已经达标的企业要对照新办法、新标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还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行业和企业,要对照标准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各工商贸企业,要按照创建标准化企业的有关要求,对照相关标准,积极开展自评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多措并举,推进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各县区可以通过举办宣贯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深入企业宣传辅导、答疑解惑,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新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也可以召开不同形式、层次、行业和区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专题座谈会,交流经验,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分类指导,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探索研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招投标、技改扶持、业绩考核以及评定先进企业、劳动模范等事项挂钩,切实提高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后,凡以政府安委会或安监部门名义表彰的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企业,一律从达标企业中推选。三是进一步提高安全标准化工作质量。各县区安监局要加强对企业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好前置审查和把关,严格标准条件,确保成熟一家推荐一家并顺利达标通过。达标企业要建立自查自纠、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安全标准化工作成果。要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回头看”活动,对已达标企业进行抽检,督促企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对安全管理严重滑坡,不再具备条件的企业撤销其安全标准化企业称号。
三、源头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
为强化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国家总局颁布了36号令,省政府颁布了213号令,市政府和市政府安委会也相继下发了滨政办字[2010]104号、滨安办发[2010]40号文件。但是从近两年工作进展来看,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企业对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不了解、并联审批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各县区应正视这些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是从源头上防止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抓实抓细。一是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贯彻实施办法》要求,完善部门联动审批机制,建立备案和定期检查、定期沟通协调制度,摸清全市重点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底数,严格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对未按照规定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企业,主动到项目建设单位宣传“三同时”工作要求、程序、工作内容等,建立“三同时”工作预先告知制度,督导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开展“三同时”工作。对屡教不改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张光峰市长讲话要求,一律不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范围,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二是进一步规范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程序。要按照省政府213号令和国家总局36号令有关规定,严格“三同时”审查程序,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督促其尽快补办有关手续,对已经进行设立安全审查的建设项目,要督促其尽快办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县区要把好县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审查关,市级建设项目要及时上报市局审查。三是严把审查质量关。对于安全评价报告、安全专篇编制不合格,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审查。同时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按照总局22号令规定在核准的资质范围内开展工作,并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工作质量。
四、强化措施,确保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