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社团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材料
*****镇中心小学距县城**公里,是一所典型农村小学,学校在校生***人,专任教师**人,现全镇有一所小学,学生居住分散,离家较远,加之多数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农忙季节,留守老人,放学后不能按时接孩子、学生回家后也无力辅导学生,为满足家长实际需求,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8〕95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教〔2019〕11号)和《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成教函〔2019〕17号)规定以及《简阳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切实地解决了学生课后时间无所事事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家长、学生一致好评。
一、调研讨论,保证课后服务高效进行
学校多次召开教师、家长专门会议,进行广泛的调研、讨论,吸收家长意见建议,围绕课后服务怎么搞?时间多长?辅导课程如何设计?怎样收费?延时后家长接送途中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服务项目内容,完善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相关制度。学校课后服务总体按照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
二、完善管理制度,保障课后服务效果
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课后服务课程表、未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的接送办法等一系列方案措施。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课后服务协议书》等,充分征求了家长意见,并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校签订协议,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作业批改、集体教研、备课的同时,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参与辅导管理。
三、设置服务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一般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缓解家长“后顾之忧”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升级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及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成立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类,机器人类等5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独具特色的课程,并邀请外校美术、舞蹈专业教师予以辅导,以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四、展示辅导成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学校定期开展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汇报,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汇报演出,推荐对口的活动,如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校歌歌咏”比赛;青少年科普活动;篮球、乒乓球、田径体育比赛;学校德育处还定期开展跳绳比赛、诗歌朗诵会、才艺展示等多项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搭建了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特色成长,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严格课堂管理,保证课后服务落实
在课后服务的管理上,学校制定了专项的考核制度,从
辅导教师工作纪律,服务质量上进行全方位考核,每节课后服务都有学校领导巡查,主要考核是否存在违规现象、是否填写辅导记录等,辅导教师现场签字。在总体考核上,学校给予了辅导考核占50%,汇报成果30%,家长满意度20%。
六、完善经费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学生课后服务费用严格按照上级标准执行,本着现服务后收费,为切实规范我校课后服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制定了《涌泉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使用办法》,《办法》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课后服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水费、电费支出,约占本校课后服务总收入的5%;第二板块:税费约占5%;第三板块: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维护等,约占5%;第四板块:直接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补助和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劳务补助支出,占85%。详细明确了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劳务补助标准,按照参与课时、服务质量效果、家长评价进行综合考核确定。
七、积极探索,升级课后服务模式
我校课后服务坚持了课后服务的“社团化”和课程的“特色化”的原则,使课后服务真正实现了“三不”承诺——“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的课后生活增添了靓丽色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受到了家长的一直好评,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5%左右。我们将积极探索,如在传承经典文化,开展好“创新”第二课堂探究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德育工作内涵上,下功夫,形成符合校情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4-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它对于学校来说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载体;对教师而言,是生存的依据,生命的舞台;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园地,成长的摇篮。只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师才能得到切实提高,学校发展才成为可能。
北票市第三高中建构的生态大课堂,是一种大课堂观。它包括生态课堂、生态管理、生态校园。它是指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生生在互动中生态地从事各种教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发展,使教师在课堂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学习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生态大课堂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只要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它包括教室内外与校园内外。这一新的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课堂学习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思想与探索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呈现多样化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产生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发现。它有别于传统的课堂,传统课堂有知识、没灵魂,有技术、没精神,有智力、没情怀,而生态的课堂除重视知识和技能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养成。生态的课堂能触摸到生活的脉搏,倾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一、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成生生、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生成学习内容。它对教师的挑战是:(1)要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2)由知识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3)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组织者。
生态课堂是建立在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尊重是前提,是基础,它要求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组与组互相尊重,不同的观点、多样的表达方式、不同性格的包容理解,打破一言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管理,健康发展
生态课堂要求我们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教育的机会,逐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成立学生自管组织,实施自主管理。各班制定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划分了自主管理小组,从组名、组规、组训等涉及教学与管理各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年部成立了指导组,学校成立了监管组。内容涉及学生行为管理、校园环境监督、班务工作考核、宿舍内务、餐饮监督、校产管理、体育活动等七大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北票第三高中学关于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方案》。
组织特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课堂教学无法媲美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对于某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来说更能锻炼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具体做法:以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为基础学生自主发展组织,广泛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我们形成了社团的四驾马车即国旗班、广播站、文学社、 学生法庭,还有学生自发成立棋类、球类、书画类、数码类、文艺类200多个社团,它们先在团委注册,然后每周提交活动计划、方案等,开展各类活动。到目前为止,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累计563课时。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形成了由学生组织的特色活动,即4月份高一参观死难矿工纪念馆、5月份高二80华里远足励志、6月份高三毕业典礼、9月份全校迎新生晚会、10月份高二18岁成人仪式、每周《憩园》小报、每周特色升旗、每月学生法庭、每月心理辅导等。目前,各类大型活动17次,特色升旗120次,小报74期,学生法庭开庭11次。其中,我校杨才峰老师德育教育心理辅导课在北票25个学校进行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把我校先进的自主发展观念带给各校。
三、能力提高,争做先锋
现在校领导和全校教师都积极投身到了课改的热潮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讨论研究,寻求课堂教学创模达标的新模式。教师任国东刻苦钻研教学,2011年5月被辽宁省评选课改先进个人;教学副校长付梅梅大力推进教改,2011年5月被评为辽宁省教改先进个人;学校2011年5月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2011年7月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2年11月学校被朝阳市教育局评为教改先进单位。2011年10月,朝阳市教育局在我校组织召开了有27所高中参加的朝阳市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现场会,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辽宁省教育厅高中处陈宝祥处长到会并给予高度评价,朝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彦春认为此次现场会是最丰富、最充实、最具震撼力的会议。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主任王喜林认为北票三高中的生态大课堂是朝阳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亮相。
学校在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本着“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提升实践创新”的原则,设置了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贯通、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理论传授与实践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在“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下,构建了四大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大类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等平台;两大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具体学分分配见表1。学校目前蒙汉双语授课专业有经济、管理、法学三大类,具体学分分配见表2。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学生优良思想品质、人文素养、生态文明与健康人格的培育,有利于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本科教学建设实践
(一)专业建设学校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扶持做强优势专业,保护巩固基础专业,稳步发展新兴专业,经过持续努力,我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1年底,我校有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学5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金融学、旅游管理2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获准建设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16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二)课程建设为适应社会需求与教学要求,我校在课程建设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一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删除重复,加强综合和学科交叉,引入学科发展新成果,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2011年,开课总量2500门左右,其中双语(英汉双语、蒙汉双语)授课课程100门左右,课程资源上网达到100门左右,实践教学课程68门。2011年,资产评估、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财务会计(高职课程)等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截至2011年底,学校有27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0门课程入选院(系)级重点建设课程,形成了院级、校级、自治区级三个层次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格局。目前《会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也做了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采取“3+X”的模式,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了分级教学,在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增设了个性发展模块。
(三)教材建设学校一贯重视以专业发展带动教材内容更新,以教学改革促进教材体系优化。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支持出版教材265部,其中蒙汉双语教材10余部。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外文原版教材,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包含系列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仪器手册、设计应用资料、设计应用方案、工具软件、电子书在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全校2000多门课程中选用国家、部省、校级规划教材约70%以上,选用近五年出版的新教材90%以上。对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自编教材讲义200多部,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还特别重视民族财经教材的编写工作,如2011年,金融学院有5部教材获得教育部蒙文统编教材计划资助。
(四)实践教学学校重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会贯通,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由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创业创新实验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业务处理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养和个性化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得到培养。学校还重点建设了46门实验课程,并进一步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管理,建立毕业论文的奖励制度和“防抄袭系统”。为进一步推进民族班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民族班学生外语水平,初步建成了少数民族多语种资源库、少数民族汉语、英语语言训练中心。
(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创新创业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有关系统知识。通过入学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相关专业课授课中的有关案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多次聘请学校毕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以他们工作和创业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工作和创业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受益匪浅。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事例如表3所示。
(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近年来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出台了诸如奖励考研、高薪聘用等一系列培养、引进和稳定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柔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机制,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2011年,会计学、市场营销学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011年,学校还积极开展校内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评选活动,组织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加强蒙汉双语民族财经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七)国际合作教育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蒙古等国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与合作院校的交流,积极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办学途径,学校自2008年开始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会计学等五个专业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见图1)。
(八)校园文化建设在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艺术及学术修养。1.大学生读书活动积极贯彻执行《内蒙古财经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开展素质教育工程和大学生读书活动,实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提升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将读书活动列入学生必修学分,并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方案要求,从2008级学生起,向学生推荐100部经典著作,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并将读书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且为必修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精选书目,精读书目要撰写读书报告,由指定教师进行批阅,成绩全部合格者,取得2个学分。2.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热爱内蒙古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四届“呼思乐”杯蒙语授课班学生基础知识竞赛,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二届“草原雄鹰”搏克大赛,举办了第三届“奥奇杯”蒙古族民歌大赛,举办了“天骄之声,唱响校园”蒙古族长调走进大学系列音乐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广大学生倍加珍惜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3.学生社团活动本着“学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文艺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的思路,调整了学生社团布局结构和规模。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42个,各社团能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亮点活动。社团联合会先后举办了“回忆四季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011年毕业生歌会、社团联合会第二届体育节、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六届电影节、社团联谊晚会等大型活动。萱原文学社举办的“学满萱原文扬财院”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星探天文社举办的“天宫一号”学术讲座活动、飓风话剧团举办的“放飞青想,展现话剧魅力”主题汇报演出、爱心社的“爱心之旅”、马头琴协会的专场报告演出等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三、本科教学改革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厅学分制改革会议精神以及《内蒙古财经学院教育教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工作。通过到区内、外兄弟院校调研,广泛汲取学分制改革经验,已形成《内蒙古财经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草稿)》,成立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有的本科生专业分流办法,在2010级本科学生中实施“2+6”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针对本科三批学生招生范围仅限管理学学科门类现状,制定《内蒙古财经学院全日制本科三批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暂行)》;在财政税务学院推行“双证”、“双专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重新修订双学士学位管理条例,把双学士学位教育与副修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4个自治区级实验室:计算机实验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财经学院3S联合实验室;3个校级实验室:语言训练中心、民族语言训练中心、职业学院教学实验中心;1个资源库:多语种经济管理资源库。此外,还有各学院实验室如测量工程实验室、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实验室、网络模拟审判实训室等等,还建设了大量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学校特别重视“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2006年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1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心围绕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细致地分析了民族地区、地方性院校的生源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生活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深入研究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教育模式。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明确了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即搭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运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经济现象分析、业务过程仿真模拟的虚拟实验环境。构建起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初步完成了与实验教学目标协调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通过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实验教学管理等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积极采取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经费资助等措施,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更新观念,主动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共立项校级教育教学项目58项,其中重点项目13项;一般项目45项。在研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子课题。从多学科视角,结合实践,逐步开展民族财经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我校已有多项民族财经教育立项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地区民族财经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厅“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少数民族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1年学校又有10项校级民族教育课题立项。组织相关教师继续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从预科生培养、管理与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民族班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民族班和预科班基础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并加强与西部地区财经类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学习其民族财经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加强对这些院校的实地调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财经教育领域的前沿信息,针对民族财经教育教学的更多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使我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健康推进。
——卧龙小学惠民服务工作侧记
为进一步使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提升人民群众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卧龙小学按照上级通知精神要求,多措并举,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一、多角度,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宣传工作
1.建章立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惠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惠民服务的工作责任。学校教育惠民服务站特设在学校大门口,开设政策咨询、投诉受理、求助建议等及各类便民服务活动,在大门口悬挂惠民服务公示牌,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
2.切实加强惠民服务宣传周活动。4月5日-4月9日定为惠民服务宣传周,制定了实施方案,大力宣传教育惠民服务政策,对学生及家长发放教育惠民服务卡,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全社会关注学校的惠民动态。
3.建立班级教育惠民服务群。打造家校网络沟通平台,运用网络的快捷、高效,在第一时间对家长的咨询和建议进行解答。设立校长信箱,公布校长和惠民服务人员的电话、邮箱等信息,加深师生、家长对学校惠民服务工作的了解。
4.开设“校长接访日”活动。由校级领导轮流值班,每周四下午为校长接访日,半天候值班,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优先协调解决,并对来电、来访内容作详细记录,处理意见直接答复来访人员。对于超出权限范围之外的事项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做到有疑必答,有信必复。
二、开展多彩活动,做好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1.开笔启蒙,慧悦人生,举行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仪式。举行拜先师、开笔礼仪式,是对孔子这位万世师表的缅怀与纪念,是为了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一年级的新生举行开笔礼,是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一环。进行尊师崇礼的启蒙教育,为的是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校园的工作相结合,进一步践行“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庄严的“开笔启蒙,慧悦人生”仪式,让一年级新生亲历了古代学子的启蒙学习仪式,也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感受到入学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本次开笔礼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从此开启智慧,发奋读书,慧悦人生。
2.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开设笛子、二胡社团,从社会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免费辅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潍坊电视台聘请专业人员,组成小记者社团,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受到家长的好评。
3.“责任与爱同行”——举行学校家委会换届选举
9月 日下午,卧龙小学家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并顺利召开第一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为下一步家校共育、惠民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全员家访助力家校沟通。为了加强家校联系,使老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校组织了走村入户的全员家访活动,学校先后召开了行政办公会、班主任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发放了家访记录表,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要求,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家长课程培训和家长论坛促学校工作满意度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水平,学校先后进行了家长课程培训和家长论坛,增强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了家校沟通,助力学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办学满意度大幅提升。
6.做好延时服务工作。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卧龙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极大的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针对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年级一班刘学峰因为腿部手术不能活动,学校允许家长在教室陪读,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家长也在校免费就餐。
7.最美家长、书香家庭评选。
三、落实资助政策,提高教育惠民服务工作
1.广泛舆论宣传。利用九月份全国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资助政策宣传,学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制作宣传展板。充分利用班会、家长会、学校广播、板报、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资助政策,让每位学生和家长都了解资助政策和申请流程,为做好资助工作奠定基础。
2.严格认定程序。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和家长提出的资助申请,确定调查走访名单,逐户走访摸底,如实记录学生家庭真实情况。随后汇总分析、按家庭困难情况进行排序,确定初步资助人选。班级资助小组和学校资助工作小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申请、审核、公示、报送、发放等程序实行严格管理。
3.先后为临时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患有重大疾病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申请了资助,确保应保尽保
4.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制定帮扶方案,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家电维修社团;电子产品维修课程;融合
0 引言
《电子产品维修》课程是一门电路分析应用和维修经验积累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基础理论知识、正确地使用检修工具及仪器设备、较强的电路检修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家电维修社团活动与电子产品维修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主要将课内教学和课外社团的家电维修实践活动相融合,课内教学为课外家电维修活动做指导并通过课外的家电维修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一些典型的家电维修案例充实课程教学内容,这种“学用”结合、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学习的有用性,并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电子产品维修》课程主要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来教学,但由于近年来学生招生数量的增长,而学校在电子产品检修仪器设备及师资力量等方面未能实现同步增长,再加上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课程对知识面和维修经验要求较高而导致课程教学实施难度较大、学生校内实践教学课时数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电子产品维修》课程教学目标不到位。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弱化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弱势,也没有抓住他们“动手能力强”的优势。目标定位的不准确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与预先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因而迫切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家电维修社团作为电子类学生在电子维修方面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愿形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典型的高职院校技能型社团,具有较好的学生基础,与《电子产品维修》课程对接。为此,如何充分利用家电维修社团平台,开展社团活动与维修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活动,通过这种“学用”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有用性,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有效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1 设计课程教学和课外家电维修活动一体化实施方案
在调研分析典型企业电子产品检修岗位要求以及学院家电维修社团近三年来开展家电维修活动情况总结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授课计划,合理进行校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家电维修活动的分工与衔接;根据课程实施要求组建家电维修社团,落实社团活动经费,强化课外家电维修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设计课程教学和课外家电维修活动一体化实施方案。
调研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到人才市场、有关高校、有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电子产品检修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了解学生家电维修社团活动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作用,了解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切合度,汲取国内外学者和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求、就业导向接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2 重新梳理和充实课程教学案例,进一步完善项目化教学方案
通过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与提炼近年来家电维修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并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家电维修活动相衔接,实现课程教学为家电维修实践做指导、家电维修实践反过来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完善项目化教学方案,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课题组编写的《电子产品原理分析与故障检修》已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选取典型电子产品作为案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电源应用知识、消防应急灯具、彩色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彩色显像管电视机、数字高清电视机、液晶电视机、等离子体电视机、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8个综合性项目。案例设计以完成某个设计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突出电路应用能力的培养,便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2.3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有效开展家电维修活动的管理方式
针对现有家电维修社团在组建及运行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突出课外家电维修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师生家电维修经验交流互动平台(QQ群或短信平台),分享维修成功的快乐,共同商讨与攻克维修中的技术难题,探索与实践有效开展家电维修活动的管理方式,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提高电子产品的检修技能。
目前困扰高校技能型社团发展除了经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指导老师参与力度不够。在目前的管理制度下,社团大多是自发的,接受团部的管理。而由于其专业性,一般需由专业老师胜任指导工作,这大多是义务性质的。所以由于政策、时间、精力问题,指导老师偶尔投入没有问题,但要尽心尽力难度颇大。两者结合以后,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社团活动时碰到的维修案例充实到课堂中,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将家电维修成果记录成绩作为课业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要求老师全程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2.4 探索以电子产品检修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形成性课程评价方案
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以电子产品检修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形成性课程评价方案,所以主要任务是研究课程教学项目和课外家电维修业绩所占的份额与权重,完成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估项目完成质量。
在原先课程评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将家电维修技能考核和课程的形成性过程评价相融合,并以电子产品检修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形成性课程评价方案。这种评价方案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20%、40%、4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回答问题基础项及提高发展情况的提升项等组成;实践成绩由实验项目成绩和家电维修成果记录成绩组成;期末成绩仍然采用纸笔测验法,重点考核应用基本知识的能力。在各项成绩的评定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
3 课程改革实施效果分析
根据电子产品维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高职学生“喜欢活动,擅长动手”的特点习惯,因材施教,通过组建家电维修兴趣小组,将家电维修活动与电子产品维修课程进行融合,通过组织家电维修活动增加课程的实践锻炼机会,并把一些典型的家电维修案例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电子产品检修能力考核为重点、学生参与评价的课程评价方式。教学改革活动选取同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对比试点(下转第61页)(上接第31页)工作,经过试点对比表明: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比改革前提高了八点五分,说明这种改革是积极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云,王成福.家电维修与电子产品维修课程融合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04).
[2]王成福.《彩电维修》课程教改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
[3]王海梅.高职“典型电子产品故障检修”课程改革的思考及对策[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