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工作现状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范文第1篇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城市工作现状,为建设实力**、魅力**、活力**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市工作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突出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主题,围绕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社区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党建,平安创建,班子建设,公共服务,精神文明,文体事业等专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本次城市工作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区城市工作调研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陈明哲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由区委宣传部,区发展计划局、民政局、建设局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

三、任务分工

(一)围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对社区工作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关于加强社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区作风办负责);

(二)围绕城市党建工作,深入分析城市党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城市党建工作的对策(区委组织部负责);

(三)围绕城市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分析城市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制定加强社区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应对措施(区委宣传部负责);

(四)围绕“平安**”创建活动,如何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创造安定、和谐的城市发展环境(区委政法委负责);

(五)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区发展计划局负责);

(六)围绕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如何繁荣商贸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区经济发展局负责);

(七)围绕社区服务、职能发挥、社区建设、弱势群体帮扶、低保办理、优抚救助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区民政局负责);

(八)立足于城市服务平台,围绕就业培训,失业登记、社会保障等专题进行深入调研(区人劳局负责);

(九)围绕城市法律知识普及、居民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区司法局负责);

(十)对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调研,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管理应对措施(区建设局负责);

(十一)围绕如何丰富城市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等专题进行调研(区文体事业局负责);

(十二)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行专题调研(区卫生局负责);

(十三)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如何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进行专题调研(计生局负责调研);

(十四)按照创卫工作要求,如何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专题进行调研(区市容环卫局负责);

(十五)围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就如何推进市区内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区大项目办负责);

(十六)对城中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旧城改造的可操作性意见(区旧改办负责);

(十七)人民办、西兰办、吴办、古渡办、渭西办、陈杨办等6个办事处围绕办事处、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对策进行专题调研;

(十八)沣东办、钓台办、马泉办结合乡镇与办事处的职能转换,围绕加强和推进城市工作,探索社区建设,建设移民新村,妥善安置拆迁群众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要求,立即成立专题调研工作组,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深入到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及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落实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干部从事专题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把关,确保此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单位要把本次调研活动作为本单位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承办人员为具体责任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调研报告的分析汇总工作,并形成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的城市和社区工作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和社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城区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本次调研活动,全力支持和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提供调研活动必要的分析资料,安排工作人员协助各成员单位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各成员单位调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确保调研活动顺利进行。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范文第2篇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其他事务过多社区是为民办事的基层组织,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窗口,其工作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服务,但在其日常工作中,社区却变成了政府的基层办事机构。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纷纷将工作职能的范围扩大到社区,指标分派到社区,使社区内部科室林立,大大地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缩小了社区为辖区居民办事的职能,造成了社区的办公费用增加,俨然成为一级“小政府”。

(二)社区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1.社区内部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社区属于事业性单位建制,其在内部管理中没有非常严格的考核管理体系,尤其是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方面更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工作。例如每季度进行的绩效考核都是临时应付上级检查,考核指标的制定也没有形成系统化,这些都给社区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

2.社区内部培训管理体系不健全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其在维护社区利益、谋求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社区组织里,绝大多数都是政府部门的家属,这种人才梯队,对社区基层的发展必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何培养新时期社区所需人才,已经成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积极引导,老年居民参与积极性较高。例如现阶段组织的区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秧歌队、洋鼓队、太极扇队、健身操队、民俗表演队等,但我们发现,在社区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闲散在家的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参与得很少。另外,驻区单位,例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对社区工作虽然表面上给予支持,但实际收费标准不低于市场标准,这就给社区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完善社区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创新社区服务体制

只有创建一套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在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创新意识必须贯穿其中。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社区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应将社区管理同政府职责分开,这样社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第二是完善居委会的工作职能。充分利用社区“自治”的优势,切实发挥社区管理的作用,为社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第三是引导和发挥居民团体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文化团体等组织的作用,以更好地满足居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

(二)充分做好社区内部管理

1.完善社区内部考核体系只有建立符合社区自身考核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区在日常管理中公平、公正和公开,才能形成良好的社区管理风气。如何完善社区内部考核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社区负责人意识的改善

社区负责人作为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改革的牵头者,在社区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考核制度的建设方面,更是直接关系到此项制度的成功与否。社区负责人在对待考核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首先自己要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意识到考核体系的改革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升所有社区管理人员的重要法宝,只有建立了适合社区管理发展的考核制度,才能让社区工作人员感觉到公平、公正,才能为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内部调研

要建立与社区管理相适应的考核管理体系,不能停留在几个人关起门来埋头研究,而应该是在绝大多数社区人员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区管理现状的考核管理制度,同时又能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注重考核管理体系的宣传

当一项考核管理制度正式执行时,首先做好宣传,有了广泛地群众基础才不至于半途而废。尤其是考核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将原有考核体系打破,建立新的考核制度,这样必然会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执行新的考核体系过程中,需要经常关注大家对考核体系的认识,这样能够让更多社区工作人员意识到考核体系的改革是大家的事,从而让社区工作人员意识到只有引进考核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

2.培养社区人才

社区建设能否快速、健康地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工作积极性高、有专业知识、人齐心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政府应把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作为一个长远、有计划的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社区人才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培养优质的社区工作干部;其次就是加大日常教育培训力度,进而增强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方面就是要积极宣传,壮大日常服务的社区管理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关注社区管理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旧小区 居家养老服务 现状

1养老压力分析

1.1人口老龄化现状

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5亿大关,老龄人口比例严重超过老龄化标准,河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15.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77.0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9.17%。截止2015年底,石家庄市60周岁以上老人16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2.9万,占老年人口13.39%;空巢老年人家庭占50%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12%以上。从2005年至2015年,石家庄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4.5%左右,年均递增老年人近8万。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达200万人以上,养老任务非常艰巨。

1.2养老服务现状

2015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88个,覆盖全省70%的社区;建成覆盖全省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全省入网老年人总数达到100多万,为老年人服务的企业有4万多家。全省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9754所,覆盖全省61%的行政村。全省公办养老机构675所,床位达到13.1万张,社会办养老机构508家,床位8万张。

2主要问题与原因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老人住在家里,等待上门服务;也可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托老所里,晚上再回到家里。所以这种模式因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普遍被老人所接受。河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了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步伐。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从2012年起,利用四年时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街道、社区、居委会兴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每个街道(乡镇)均建成一所示范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乡镇)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模,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300平方米,旧小区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50平方米。”新建小区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的原因相对来讲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比较容易,但在老旧小区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困难就大多了。

调研了附近的几个老旧社区,房屋是八十年代建成的。在调研的5个社区仅1家有养老服务设施,床位还处于闲置状态,其原因是:(1)相关部门领导对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危机意识不强,仍抱着照顾老人是子女的责任的传统想法。(2)老旧社区遗留问题多,社区工作繁杂,这些小区多是改制破产企业职工居住,乱搭乱建,环境较差,一无 “业主委员会”,二无物业管理,一切问题全靠社区居委会管理,为此分散了不少精力。谈及为老工作,则是心有余力不足,社区老人数量摸不清,养老政策不熟悉。(3)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导致公共设施缺乏,也彰显了近几年政府投入不足。(4)养老服务的有效性不高,在社区居家B老方面投入不够。政府偏重少数老人需求的养老机构的建设,忽视了多数居家养老需求和依托社区养老需求的建设。养老机构建设同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相比较容易,养老机构选址灵活,多选在市郊;社区养老设施地点固定,全在市区,改扩建养老设施很难,除了土地问题难解决外,还必须通过全体业主表决这道坎。老旧小区诸多问题交织了在一起,需要统筹考虑,分部实施。

3建议

(1)科学规划,加快老旧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步伐。将其列入省、市、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摆出问题清单。在老旧小区通过租赁、置换或购买房屋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的设施。尽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70%,但对于老旧小区来讲几乎空白,虽完成了数量,但没有真正落到更需要服务老旧小区。

(2)社区干部主动做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工作,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社区干部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社区工作者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贴心周到服务,做好尊老爱老的宣传工作,维护老年人的权益,真正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建立档案,摸清每位老人的健康情况。按老人年龄数量进行分类、细化,如自理与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数量以及楼号层数经济情况等,确定重点社区、重点老人,轻重缓急、分步实施。老旧小区遗留问题多,无力改善居住条件的老人多,实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范文第4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09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作目标:即工作领域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过渡,在扶持社会组织建设、深化社工队伍凝聚、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大胆尝试。

一是扶持社会组织建设。充分认识青少年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在共青团复合型组织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会组织间的联动工作,加强对主管社会组织百德社区发展促进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主动联系悦群社工事务所、厚朴社工事务所等具有明显青年特征的社会组织,学习借鉴专业社会组织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机制联动,坚持社会组织参加机关工作例会制度,以青年汇专职社工工作为联系纽带,建立社工事务所定期会商、督导制度;做好项目支持工作,重点依托已申请到的西城可持续发展项目资金20余万元,支持百德建设青少年科普迷你站点,探索App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科普、全媒体引导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发青少年社会组织、社区青年汇公益示范项目。

二是深化社工队伍凝聚。以“暖人心、稳队伍、促发展”为目的,开展青年社工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社工倾听日等项目,加强社工互动交流;开通“七彩心桥心理热线”,举办 “青年文化体育节”、“社工专享之交友联谊”、“社会领域青年人才交流冷餐会”等活动,畅通社工和团组织、社工与社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举办首届青年社工风采大赛,广泛凝聚、发掘、培养西城优秀青年社会工作人才,为青年社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这支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的自信心与认同感,进一步促进青年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举办“社会工作青年人才训练营”,通过素质拓展、专题讲座、互动联欢、青年汇实地参观等环节,进一步激发出了青年社工的热情和潜力,搭建社会领域平台,开展活动,

三是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社区青年汇其根本就是共青团根据不同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的“社会组织”。近一两年,共青团从分类引导、汇聚青少年出发,按照“组织终端、青年身边”的指导思想,一直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结合社会管理的前沿问题,遵循共青团思想性、政治性,与社会性、群众性相统一的工作属性,围绕地域、爱好、工作性质等不同共性,开展青年汇建设工作,力争做到有交叉,无遗漏。努力实现“通过联系、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目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区青年汇171家,其中市级示范青年汇5家。

四是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我们一直相信社会组织工作离不开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可喜的是我们青年队伍正是这样一个挖掘、培育人才的宝库。因此,团区委一方面在“社区青年汇”建设过程中,坚持发挥组织优势,开展社工人才训练营、社工专享季、西城青年社工队伍现状调研、社工风采大赛等多项工作,着力凝聚、挖掘、培养、选拔出一批优秀青年社会工作人才,以促进青年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借助外力,在与悦群、厚朴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同时招募聘用一批社区青年汇专职社会工作者,以不断提升“青年汇”工作成效,继而为区域各类青年提供高质量服务。三是加大与社会组织的整体联动,以百德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为例,作为一家民办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团区委作为其业务主管,为其争取更多的

社区工作现状调研范文第5篇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国外,美国、日本是开展社区教育较早的国家,其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水平较高。日本政府在地域社会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凡市、町、村必建公民馆,凡有公民馆处则必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公民馆主事。在美国,社区教育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又讲究效益、相当有序,这一切都归功于其已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他们热爱社区教育事业,熟悉社区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善于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捕捉社区教育需求,长于组织各种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方面,美国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对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老师,采用公开招聘、从优选拔、考核录用的方式,所有社区学院的自有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3,社区学院的教师岗位是硕士和博士求职的热门岗位,除学历要求比较高外,社区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等。美国对于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同时还积极寻求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途径。因此,国外对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研究及实践已相当成熟,对我国开展同一领域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与国外相比开展得较晚。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从“学校的第二课堂”发展到今天,特别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和城镇,已初步构建起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镇的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会、村的社区学校教学点和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然而,纵观我国社区教育的开展,无论从观念、行动还是实效来说,都存在着很多困难与矛盾。而作为社区教育组织者和推广者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紧密相关,他们肩负着推广终身教育思想、实施社区教育培训和管理及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等重要使命。因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只有数十年的时间,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的组建还处于探索时期。工作者主要来自于中小学、职业教育部门或民政等其他部门“转行”来的人员,没有或很少接受过有关社区教育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存在着专业师资规模不大、专业素质不高、自我发展意识不够等问题,均与社区教育活动本身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从而阻碍了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我国学者对社区教育的研究日趋成熟,成果丰富,尤其在关注社区教育的内涵、理念、发展模式及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研究上。但是,在队伍研究上,学者们更多地关注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忽略了对社区工作者中专职从事教育工作队伍的研究,社区教育开展到现在,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概念的界定及工作职责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对其专业化、职业化的研究也只是浅尝辄止。

十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2013年3月14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通知,明确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分类、岗位职责及岗位要求,为理论研究者关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界定及能力要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因而,为保证社区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在当今显示出其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的重要性。

2.研究的意义

其实践地点为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城关,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市之首。2012年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调整,2013年是澄江街道社区管理体制调整,实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市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后的关键之年。3月,又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现有28个社区,区划进一步优化和扩大,街道以社区优化调整和争创全省和谐社区为契机,推进社区建设理念、方法、体制、机制的创新,因此,在澄江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划调整的大背景下,对澄江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江阴市社区教育工作及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能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

其理论价值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是社会教育和管理提升的必然要求。

(2)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推广及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迫切需要。

(4)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5)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是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专业化理论入手,对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探究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解决“什么是专业化”的问题。

(2)从实践层面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专业化的必要性,阐述“为什么专业化”的问题。

(3)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形成和提高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怎样专业化”的问题。

(4)整理初步实践的研究成果,形成报告,案例分析。揭示城市化进程中乡镇社区教育者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2.研究的重点

(1)立足专业化理论、人才素质结构理论、人才成长基本原理、人才激励理论的内涵,对新形势下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解构,探索出适合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理论要求和标准。

(2)立足实践,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形成和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3)立足人才的心理需求出发的激励理论,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培训方式的再设计。

3.研究的主要观点

(1)终身教育思想的推广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发展目标。社区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起主导和骨干作用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需承担新的责任和义务,具备全新的能力。因而,研究街道层面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显得特别重要。

(2)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社区工作者中的一员,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者素质的要求也应当视为社区教育专职工作对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素质的一般要求,但同时社区教育工作又有其教育属性,对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素质要求又有别于社区工作一般岗位。

(3)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明确社区教育专职工作岗位对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的过程就是构建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胜任素质模型的过程。

(4)促进专业认同,建立专业培训体系,同时,本课题倡导实践者成为反思者,强调发挥实践者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一种更为开放、更为灵活、更加富有弹性的专业化方式。

(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区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形势,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按照社区教育项目实施的方式,依据设定的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愿望,实现组织创新。

4.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1)本课题是对乡镇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2)本课题立足城市化进程角度积极探索培育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新机制、新方式、新途径。

(3)本课题将形成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实践个案。

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进度

1.研究思路

由校长亲自主持,培训办部门主要负责,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课题组,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总结,边总结边修正,加强课题组各成员之间的互动研讨,全面推进本课题研究,促使社区教育工作有新的思路和进展。

2.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2013、4——2013、5)。

①从实际出发,运用文献法,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梳理文献检索资料,逐步清晰明确课题研究的定位与思路,纂写课题研究申报书。

②在专业化理论、人才素质结构理论、人才成长基本原理、人才激励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构建课题研究网络,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3、6——2014、8)。

①将课题研究方案目标分解到位,制订研究计划,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深度研讨,学习相关理论并开展研究。

②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社区教育机构现状入手,深入实地调查澄江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现状和特点,探究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专业化的必要性,探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形成和提高的途径与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社区教育工作者个例,有目的有计划地跟踪研究,建立个体发展档案,并在此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总结阶段成果,深化实践研究。

③收集整理课题组在课题实施中的一些案例及心得,对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新观念、新理论进行汇总,形成我校对澄江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素养内涵及途径的再认识。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4、9——2014、12)。

①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②汇总整理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资料。

3.研究方法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提出新的实施策略,付诸实践,如此循环,并辅以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等,解决和突破课题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文献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包括国内外专著、期刊、论文及互联网资料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澄江街道28个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现状的调查,探究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专业化的必要性。

案例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社区教育工作者个例,有目的有计划地跟踪研究,建立个体发展档案。

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揭示城市化进程中乡镇社区教育者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四、研究基础

澄江街道自2001年起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探索与实践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制订了社区教育实施方案和社区教育工作条例,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建立了覆盖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城乡企事业的社区教育网络。多年来,我们确立了社区教育理念,加强了社区教育基础建设,完善了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每年初召开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当年度工作,表彰上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论文,下发年度工作意见、表彰决定、目标任务书、研究课题等文件。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取得了丰富、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支社区教育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建立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和理论探索水平,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资源保障:社区建有五大教育资源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街道健身娱乐中心、街道体育活动中心、三大中心(街道现代党员、人才、农民服务中心)、文化阅览中心。

2.人员保障: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由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教育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科研能力较强,专业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强,是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与精细化,为本课题的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制度保障:本校有健全的教科研制度,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研究工作和各条线的配合工作,保证研究定时、定点、定人员,使各项研究任务能落到实处。

4.经费保障:本校设立了课题研究专项奖金,保证课题研究有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丹海,汪明骏.我国社区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1.

[2][日]小林文人,末本诚,[中]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3]马定计,应一也.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人专业化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09(10):22-25.

[4]高卫东.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素质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