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治理年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主要经济指标
今年以来,全县供销社系统按照“保稳定、求发展、促和谐”的总体思路,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积极拓展业务,全社上下解放思想,团结合作,积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总购进5786万元,同比增长9.10%,其中农副产品完成711万元,占年度计划700万元的101.57%;完成总销售6055万元,占年度计划6000万元的100.92%,同比增长16.53%;其中:生活资料销售完成1788万元,占年度计划1000万元的178.8%,同比增长25.82%;生产资料销售完成3977万元,占年度计划3800万元的104.66%,同比增长11.87%;化肥销售完成19167吨,占年度计划16000万元的119.79%,同比减少1.14%;全系统实现上缴税费82万元,占年度计划75万元的109.33%;完成净利润14.1万元,同比增长16.5%,全面完成市社下达的综合考核目标任务。
二、立足“三农”,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关键,一是当前要结合“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做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服务工作。二是做好农资市场调查,早计划、早安排,在确保今冬明春化肥冬储任务的前提下,提高农资运营效率,促进两者效益同步提高。三是搞好农资优质服务,提高销售总量。
年,县供销社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服务农业生产、做好农资供应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供销社长期经营农资的网络优势、人才优势等,提出创新农资经营方式,用“抓货源、抓机制、抓营销、抓科技、抓管理”等五个具体措施入手,既确保全县农资供应货源充足,保障全县农业生产的需求,也促进农资经营业务与经济效益的增长。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县供销社生产资料供应已形成完整的配送中心、网点可覆盖全县所有乡村所需的农资产品、完善农村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网络,为我县建设新型的农资商品供应、服务“三农”流通市场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继续扎实推进“两个工程”建设
县供销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抓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和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
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项目里,“县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储存仓库标准化改造项目”申请到资金15万元,到年底,该工程完成了旧仓库拆除,改扩建烟花爆竹储存仓库250m2;建设好泵房、排水沟、消防设施、挡土墙和道路。该项目贯彻落实了国务院《烟火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推动了流通业加快发展的需要。
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在原有的128家农家店的基础上再补充2批共40家农家店加入该工程,扩大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规模,响应了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的“为农民办实事”,普及到农村和乡镇去,由县社统一审核及管理,不仅有效地整合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还更好地将为农民服务落到实处。
县作为全省第二批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市供销社的统一部署,切实按照“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我们在上一年完成7个乡镇设点的基础上扩大至全县9个乡镇,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社区维修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维修中心、服务站、点均已正常运作。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为供销社提供了创新机制,服务“三农”的契机,也使我县农村维修难、服务差、价格乱的维修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维修资源加盟到我们的维修服务体系。
四、关注职工医保,全系统纳入医保体系
至今年年底,县供销社已分期分批,前后用了3年时间将全县供销系统所属企业的所有在职和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将系统员工纳入医保体系不仅解决了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减轻了企业的历史包袱,同时又为稳定社会办了一件大好事。
五、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做好政风行风评议。
在上级社和县纪委纠风办的直接指导下,积极开展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提高政风行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供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机关效能、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六、平安创建活动获得新成效
年,我们把综治、平安工作纳入年度计划,摆上议事日程。每季度由主任亲自主持召开综治、平安工作专题会议,布置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和综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到“三集中”、“三到位”。年初与下属9个企业单位领导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各自职责,全面推进综治领导责任制的实施。同时,加强对供销社干部职工进行普法教育;还建立了维稳长效机制,认真进行系统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把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和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发现矛盾及时疏导,做到掌握动向,快速处置。为我县贯彻实施“工业兴县、兴茶富民”的发展战略,服务和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主要工作
(一)突出项目开发重点,扎实抓好2014年度项目的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及迎验工作。以实施2014年项目为重点,积极抓好2014年度项目的开工实施任务。一是项目开工情况。2014年度子项目总共32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0个,产业化项目2个。现已基本完成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实施已完成。2015年度土地治理正在财政预审中,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二是资金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年度项目累计完成资金使用640万元(财政资金350万元),占计划总资金1410万元的45.4%,其中财政资金投资到位350万元,占计划财政资金的33.33%。
(二)切实开展2015年度计划项目的前期准备
1、坚持项目计划的科学编报。通过充分调研,初步明确落实开发主体,结合全县秀丽乡村建设工作,调整开发思路和重点,于年初认真编制了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项目计划,并已通过上级农发部门审查。
2、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准备。坚持“早计划、早准备”原则,进一步落实开发主体,签定开发协议,积极开展2015年度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抓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
(三)组织2016年项目的编审上报工作
我办对应上级开发部门的要求,积极组织骨干业务人员开展调研、筛选和计划编制。
(四)统筹推进各项中心工作
1、按照“三严三实”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三送”工作。严格按照市、县三送工作要求,选派得力干部深入鹅公镇大风村抓好“三送”工作,建立单位与村、干部与村民结对帮扶机制,全单位联系大风村重点户205户,其中:驻点干部每人50户联系结对,不驻点干部10-25户不等。坚持做好民情日记,实名注册民情网。各种制度上墙,工作计划、内容进行公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一年里,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切实帮助当地村民解决道路、耕地、果园的基础设施项目5个,慰问困难群众和儿童,
2、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3月开始,按照县委“5432”干部结对要求,我办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鹅公镇大凤村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全办共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7户,并按照结对农户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以养鸡、养鸭为主的产业扶贫,帮助农户结合家庭生产资源等情况,选准产业、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启动项目。截止目前,有6户群众开展的养鸭、养鸡、养蜂等项目已验、拨付补助金。其他结对农户的产业项目仍在筹备中。
3、积极开展大风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活动。根据县委安排,我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点为鹅公镇大风村。前期重点整治大风村公路沿线和陈年垃圾堆放点,之后完善了大风村保洁组织、制度和措施。一是创立了大风村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理事会,负责大风村生活环境治理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制定了垃圾治理方案,垃圾分级投放、定期运输、定点投放、常年保洁的相关措施;三是积极开展整治运动。9月之前,开展了陈年垃圾整治,重点在大风村主要公路沿线、村民居住重点区域的陈年垃圾展开集中清理,拉到制定地点堆放、焚烧;10月进行常态化保洁,从9月底开始,我办在每个月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大风村开展为期2-3天的农村卫生保洁活动,现身引导村民搞好农村生活环境。
4、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完成县里下达的年度招商任务,我办成立“招商工作小组”。半年来,通过广交朋友,积极做好工作。11月12日引进深圳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与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
5、抓好争资争项工作。今年上半年上报土地治理计划1个,实施小流域治理1万亩,总投资1260万元,其中可争取上级财政投资806.4万元。目前,正在跟踪争取中。
(五)认真开展“三单一网”工作
3月以来,我办认真按照县“三单一网”办要求,积极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对照要求开展了行政权力清理情况登记,绘制了各项行政权力工作流程图;10月中旬根据工作实际,认真编报了责任清单,报县“三单一网”办审核。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在年初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把农业综合开发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当作引导我县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积极配合我办抓好项目实施,能够利用下镇村调研等机会,深入农业开发项目点指导开发。各项目镇指定具体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抓难点、抓关键。
(二)加大宣传,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好脐橙主导产业开发的氛围
坚持平时汇报与重点汇报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积极利用短信平台、电视媒体等加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派员深入项目镇、村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开发政策,激发群众开发的热情。
(三)规范管理,经常化、制度化抓好年度项目前期工作
坚持年度调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按照“早计划、早准备”原则,落实开发主体,签定开发协议,采取招标制,完成项目的扩初设计和项目实施方案等项目前期工作,坚持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完善各项管理程序,始终把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
(四)加强监督,严格管理
1、勤于监督,严格质量进度管理。一是坚决执行严格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对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执行公开招投标制、监理制;二是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为使开发办干部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强对挂点干部工作情况的了解,督促开发进度和工程质量;三是实行群众义务监督机制;四是通过扣留工程保证金,督促项目施工队增强质量意识,以确保工程质量。
2、坚持按程序办,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对资金管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要求,实行严格的县级报账制度,坚持财务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四专”管理,资金拨付坚持资金申请、审核、审批的拨付手续,做到一环扣一环,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到工程上。
(五)统筹兼顾,平衡各项工作进度
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县里安排的各项工作。坚持“多手抓、同推进”,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项目业务、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争资争项等有机结合,用弹钢琴手法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关键词:农村 公路 养护 管理
1、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农村公路养护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之一。
大部分农村公路建设是在资金紧缺情况下建成的,标准等级相对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如不加强养护和管理,则必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这是广大农民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质是巩固来之不易的大规模建设成果,提高路网整体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设投资效益。没有农村公路养护作保障,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最终目标也难以实现。
农村公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如何解决养护资金问题是农村公路养护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建立国家政策扶持引导,省市补贴投资、地方投资、财政投入、“一事一议”政策、资源置换、群众出工投劳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资体制。使农村公路养护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其完好、安全和畅通,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农村公路的养路资金可采取以下方式筹集:当地人民政府列支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依法征收的农用车、拖拉机燃油税,按照国家规定的每年公里:县级路不低于7000元、乡道不低于3500元;村道不低于1000元,列支养护经费;依法贷款;受益人自愿出资;过资源置换方式筹集;吸收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其他方式:如“一事一议”等。
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公路的养护,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促进农村公路的养护正规化方向发展。在资金筹措方面我们应大胆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大政策引导,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因地制宜,实行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农村公路的养护。
3、建立起精简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农村公路战线长,分布广,基础工作、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养护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大,养护质量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特别是从保证养护质量,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是当务之急。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笔者建议,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置:农村公路管理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设置:农村公路管理所;乡(镇)政府设置: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本辖区的农村公路的具体养护和日常管理,并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公路管理机构随行政级别的不同,其养护权限也不同。县级以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级以上公路的养护、管理、建设等工作,而农村公路由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但从以往情况看,县、乡(镇)人民政府绝大多数未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好一些的仅设一名交通助理。甚至有些乡镇的公路管理由水利、城建部门代管,这就造成了乡(镇)公路养护管理上的严重漏洞,同时与当前加快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的速度和养护需求极不相称。
4、养护计划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应当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与国省干线及其他方式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当地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结合。
农村公路的养护应实行养护年度计划管理。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和资金来源进行编制,经地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审查后,报省公路管理机构平衡下达。农村公路由地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平衡安排,同时报省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计划编制时应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先主线,后支线”的原则。对于重要的农村公路和桥梁以及抗灾抢险工程应优先安排。
5、养护模式和管理
坚持“建养并重”,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注重解决已交付使用的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及时修补路面病害,经常保持路肩平整、路面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行车顺畅,桥涵等构造物维护完好,各种标志齐全,绿化达标,路容美观。确保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农村公路的养护,可根据交通量、路面状况、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采取常年养护与季节养护相结合、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三分建,七分管,建而不养,等于不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路养护工作在公路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公路上积水、沉陷、龟裂等现象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小窟窿变成了大窟窿,公路设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种情况又严重伤害了当地群众集资修路的积极性。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毛细血管,对发展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好农村公路等于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从节约资金的意义上说,养好路就等多修路。
6、技术管理
农村公路的养护要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以保证养护质量,提高技术效果。要加强农村公路技术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技术人员,建立技术负责制,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
农村公路管理要积极采取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养护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水平。
7、路政管理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有序组织开复工工作。截止目前,完成2020年农村公路大修养护工程、县2020年农村公路水毁道路、桥涵(危桥)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大修工程全长51.319公里,计划项目总投资4453.17万元。水毁公路1.712公里,水毁涵洞10道,水毁桥梁12座,计划总投资4447.93万元。组织开展143.7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的可研编制工作,筹备2021年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开工续建项目2个,桥梁全长66米,项目总投资371.9万元,县镇至村公路村至沟段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12.96公里,项目总投3980万元。二是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抓住有利时节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及路面小修工程。积极组织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发动保洁员及养护公司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了春季路况恢复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县农村公路路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农村公路503.21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灌缝45000余延米。三是精心打造“美丽农村路”建设工作。利用2020年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鼓励乡镇自主投入,以乡镇自主投入为主补助为辅的模式,打造至(外环路口至抗联教育基地)、大大线入口至村2条“美丽农村路”,现已完成“美丽农村路”建设初步设计,至段已完成紫叶稠李种植1200余株。四是加大执法力度,营造良好公路运营环境。加强客运源头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加强路面监管,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非治违”等活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季度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70余台次,检查营运车辆760余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2起,其中非法营运行为8起,共处罚款8.36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严重不足。根据我省“四好农村路”创建标准,县道10000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地方财政需足额拨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根据我县现有农村公路里程需养护资金526.5万元,实际县级投入养护资金100万元都很难按时足额拨付。二是组织领导。个别乡镇重视程度不高。在“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中发挥农村公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自主投入和管理力度不足。
一、节约集约新途径、新办法
一是高效能提升工业园区用地效率和强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金和各类开发企业多渠道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积极引导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为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歙县规定,对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企业对原有工业用地进行扩容,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二是狠抓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工作。清理和处置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不仅是贯彻落实部厅“保增长、保红线”的工作部署,更是全面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2011年,成立了“歙县土地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和处理工作领导组”,国土、发改、规划、建设、法制、监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充分运用土地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将每宗出让土地按“属地为主”的原则,逐宗梳理、现场调查、严格认定,并依法落实对每一宗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具体的处置措施。对经认定的闲置土地,及时核发《限期动工通知书》并向社会公告;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经使用权人申请和相关部门审核后可以批准延期;对因资金或市场因素原单位无法继续建设的,采取“腾笼换鸟”切实加大闲置用地清理。
二、规划引导、计划指导,严控建设用地指标
(一)严格规划管控。坚持“双严双控”,“双严”即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制,各类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超过年度用地计划;“双控”即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严格控制投资强度与容积率指标。同时加强对新批、在建项目用地的跟踪监管,对供地后企业实行跟踪管理,坚决禁止用地单位和个人闲置和低效粗放用地行为,切实杜绝借投资为名炒买炒卖土地的不法行为。
(二)严格产业政策。坚持土地供应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发展领域倾斜,明确提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注意向“三个集中”转变,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种植大户集中,并制订了相应的引导激励政策,在鼓励企业、人口集聚和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认真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严控限制类项目用地,禁止类项目不安排用地。
(三)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改变以往“重计划指标争取分配,轻项目落地供应监管”的状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做到了每一宗上市地块,均由县土委会集体研究审批通过,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实现了100%招拍挂方式供地,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阳光地产”。
(四)严格矿产开采利用。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准入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凡对新设、变更扩大矿区范围的矿山企业,一律先由国土、环保、旅游、水利、林业等部门现场察看提出预审意见,对采矿权出让实行年度计划备案制(须报省厅),其招拍挂出让纳入省土地与矿产交易中心统一公开进行。
三、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用地评价求实效。建立各行业节约集约用地定期评估机制,定期组织监察、国土、财政、统计、建设等部门对各乡镇、工业园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从土地利用率、土地规划执行度、土地执法效率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综合考核,将全县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由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单位,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