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服务措施

医保服务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服务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保服务措施

医保服务措施范文第1篇

200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利用互联网向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检索服务,标志着我国的专利信息服务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专利信息化应用研究及工具软件的开发都活跃起来,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政府为了大力推动本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都把推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是各国政府全面推进专利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基本手段之一。

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截至2007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地方政府、地方知识产权局合作,利用国家财政提供的支持,为全国31个地方知识产权局、杨凌农业和武汉光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天津和哈尔滨专利代办处提供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18个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和17个专题专利数据库,还有11个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和4个专题专利数据库正在建设或已被批准建设。

这些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了地方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积累了宝贵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验,为促进专利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利信息服务需商业化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但是这些平台在功能设置和数据开放程度上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的存在为专利信息服务商业化提供了生存空间。也就是说,单靠政府在专利信息服务中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免费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服务,也不太现实。事实上,由政府出资对企业提供免费深度增值服务在国际上也比较少见,也不太现实。

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致力于知识产权领域信息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公司,为专利信息的传播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公司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提供的增值服务有:专利数据库建设、专利下载分析工具软件研发、专利检索、专利战略咨询等等。

我国的专利信息服务业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尚未形成产业规模

然而,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业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全国专利信息服务网络的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的专利数据库建设和服务工作还不能满足地方乃至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需要。

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与增值性专利信息服务的界限不够明确,产品和服务与用户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企业的服务能力较低,不能为用户提供从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化解决方案。产业服务水平和发展后劲亟待提高,迫切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并提供资金扶持。

专利信息服务的数字版权问题也一直存在争执,一方认为专利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著作权属专利权人,可以任意拷贝、下载使用;另一方则认为某一条专利信息本身也许不存在知识产权,但是如果进行加工处理并集成到数据库中,就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那么它就不再是简单的孤立的信息,在处理这些专利信息的过程中包含大量的物化劳动,专利信息已经增值,不能再随意拷贝、下载使用。

这些因素成为困扰专利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五项措施促发展

在“2007年度全国专利信息服务和地方信息网点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杨铁军副局长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服务工作。

1.构建和理顺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制。合理的机制是推动专利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知识产权局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分析,统一规划,统筹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逐步明确各级知识产权局进行专利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职责和方向,使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形成合力,实现专利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2.组织制定并积极落实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制度和相应规划,注重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发展,加强专利信息资产的规范管理,促进专利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专利信息项目的使用价值。

在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科学建设、资源共享,避免各地方、各部门在增加投入时无序发展,出现重复建设。同时,政府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规范和保障增值性专利信息服务业和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建设和完善全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其与其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相互连接,提供面向不同对象的多层次专利信息服务,使全社会都能共享专利信息资源。

专利信息公益服务要把握适当的尺度,其基本原则是针对普通公众的初级信息服务应该是公益的、免费的,商业服务机构和企业深度增值服务应该是有偿的。政府部门还应当对专利信息公益给予指导,并提供优惠政策,对专利信息公益提供政策性补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部门和专利信息服务提供企业要增强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的意识,拓宽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的范围,结合自身特点和本地区的社会需求,明确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与增值性专利信息服务的范围,加强对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提供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的力度。

具体来说,政府部门(或具有良好资质的机构)应提供公益性的专利信息服务,最基本的专利信息完全免费,经过一定加工的专利信息,可适当收取成本费用。

4.加快检索工具、分类标引工具、统计分析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能力,提高持续跟踪并分析相关领域专利状况的能力,积极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服务,形成专业的特色服务,逐步建立起以各级知识产权局为主导的、公益普及全社会的、增值满足社会需求的专利信息服务机制。

5.解决数字版权争执。对此,比较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国家应明确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不能做同质服务。不能简单地拷贝或下载信息,进而出售这些信息,应该向信息源提供者支付合理的信息加工及许可费才能正大光明地享受专利信息增值服务。

同时,拥有信息源的机构不能形成垄断,应该承担传播专利信息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收取的信息加工及许可费用要合情合理。这样,相信可以解决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与信息源提供者之间的矛盾。

构建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的国情、目前专利信息的利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应分阶段并根据目标受众的具体情况建设。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及公众利用专利信息的意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及公众的专利信息意识较低,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则更少,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的意识,为专利信息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建设面向公众的公益性检索服务平台。为满足公众的专利信息服务需求,可首先建设文献检索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免费为宜,可考虑与各地方知识产权局配合,在全国各主要地区的公众方便访问的场所附近,如图书馆和大学,建立公众检索阅览室,方便公众访问,建立完整的政府专利信息传播体系,尽最大努力使专利信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专利信息服务。

3.扶持专利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随着企业专利意识的提高,中国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强,政府如果从宏观层面加以引导,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将会提高整个产业的服务水平,使用户能够享受到切实的好处。

医保服务措施范文第2篇

(1)强化纪律约束。严格请销假制度,对到岗情况实行签到和不定期查岗制度,督查出勤情况,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2)强化廉政建设和内部制约机制。对重点科室和岗位进行廉政风险评估,并与主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签署责任状,规范财政内部运行程序,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腐败行为,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来评价作风建设的成效。

(3)强化工作落实。要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教育、社保和医疗救助等民生投入,逐步实现就业服务、城乡医保、城乡低保、义务教育、困难救助五个全覆盖,实施“民生财政”政策。

医保服务措施范文第3篇

一、完善制度政策,勇于破解难题

在社会保险诸险种中,医疗保险可谓涉及面最广,难题和矛盾最多。我们始终坚持以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作为健全和制度、完善政策、破解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医保政策,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医保政策,相继降低住院和门慢起付标准,提高大病救助基金的补助限额,扩大门慢、门特的病种范围,设定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最低划账金额,进一步降低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尤其是将门特人员的个人负担降至10%左右。与此同时,还提高门慢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补助比例,降低社区医疗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就近就诊。

困难企业参保是医保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充分调研,对困难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提出多方分摊,多渠道筹资帮助困难企业参保的方案。在短短七个月时间内,一揽子解决了17万困难企业人员的参保问题。困难企业参保难题的妥善解决,被**市民评选为20*年度市级机关“办实事”十佳项目。

服务进门入户,推进居民医保。为确保**市城镇居民医保今年7月1日如期实施,我们印制了近百万册《参保服务指南》、50万份《致居民的一封信》以及1万套宣传海报,并挨家挨户发放。对低保、重度残疾、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人群实现100%覆盖,选定7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参保居民开展首诊、转诊服务,搭建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平台,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

二、强化“三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和创新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创新“两定”管理,构建诚信机制。我们对31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94家定点零售药店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规范细化服务协议,提高协议管理透明度;开展诚信创建,完善了诚信指标体系和稽核结算激励机制,两年共评定出诚信定点医疗机构65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与“两定”单位建立起融通和谐的工作氛围。

强化费用稽核,提高监管水平。近年来我们相继完善了以激励制约考核机制为核心的费用结算办法和稽核管理制度,实现分级监管与全过程审核、复核、稽查、内审的有机结合,加大稽核稽查和大额查证力度,20*年全年扣减违规费用4847万元。

三、营造满意服务打造窗口形象

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对照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标准,以老百姓满意为目标,着力打造服务一流、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

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依法办事。坚持落实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窗口服务一次投诉查实待岗制”和“一次性告知书制度”,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职责,严明服务纪律;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实行所有行政执法事项的业务流程、执法依据网上公示。

医保服务措施范文第4篇

一、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契机,改革管理体制

公立医院改革重在制度建设。为此,我院积极落实制度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探索以人事分配为重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是改革决策执行机制。重新制定了人事、财务、招待、车辆等多项管理制度,分别成立医疗设备、后勤基建、药品采购领导组织,对医院重大事项实施集体管理和民主决策,建立行政、业务、党务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二是改革人事分配机制。根据我院编制床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医院的功能定位和人员编制,按照床人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临床需要。根据人员身份不同分别实施全员聘用制和院内合同制管理,在经济分配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实施成本核算,逐步建立以质量、工作量、工作效率为主体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使职工的收入与技术水平、工作强度、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因素挂钩,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激发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以控制医药费用为核心,改革补偿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看病贵问题,解决看病贵问题,医保是基础,医药是关键,医疗是根本。一是加强医保和农合规范运行和监督管理,按照上级规定政策对城镇职工、居民和参合农民实施出院即报,同时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和指引,采取和奖金挂钩的方式控制医药费用的合理增长。二是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实施“零、降、调、补”机制。我院对近年来的药品收入、服务价格调查摸底和全面分析,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下一步将积极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部分医技检查费用,在物价部门允许的前提下,“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长效“补”偿机制,包括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投入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三是推行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积极建立和完善单病种规范化诊疗和临床路径,在原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单病种种类和临床路径管理的疾病种类,同时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对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监测,规范药品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同时推行“一日清单制、费用查询制、价格公示制”和满意度测评工作,努力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三、以提升医院实力为重点,改革服务模式

医保服务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会保险养老金医疗保险网络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昌乐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条主线,创新思路举措,把握重点关键,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昌乐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昌乐县社会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

截止去年12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达到60462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达到84048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57950人、生育保险参保达到3303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到8395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到36.3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指标的130%、163.04%、336.44%、100%、118.26、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16306人,共制发社保卡38.8万多张,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37%。

同时,累计按时足额为全县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发放养老金5.45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发养老金221元,全县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发放养老金1715元,人均增幅14.8%,实现九连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补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实行职工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参保职工一个医疗年度最高可报销医疗费100万元;提高了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与省内17地的90家定点医院实现了联网就医即时结算;扩大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提高了1-4级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遗属待遇;实现社保卡市域内互通,参保职工持社保卡就可在市内就医购药,使参保人员的就医用药和工作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实现免费寄送权益记录4万多份。

二、昌乐县社保工作的新亮点

(一)搭建县乡信息平台。为全县11个街道、乡镇保障所(现在合并为9个)安装了宽带专线,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

(二)开通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系统。有509家企业可通过网上服务系统,实现网上基数申报、信息管理、权益记录核对、社保卡信息采集、缴费人员的缴费查询、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查询等诸多功能,大大方便了服务对象办理业务。

(三)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服务管理工作。2013年,宝都街道昌盛社区被市中心批准为全县第一家AA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还分别在红河镇、镇、宝城街道、营丘镇建立了4家A 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将为全县退休人员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四)真查实罚见成效。对医保稽核真查实罚,定点医疗机构整治初见成效。通过不间断的明察暗访、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设置举报信箱和电话等形式,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时全方位监控,对发现违规的4家定点医疗机构作出了限期整改、扣减保证金等处罚。

(五)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医疗待遇减轻医保患者负担的通知》,要求县二级医院最低报销比例为80%,个人自付比例不能超过20%;控制统筹外治疗项目。对确需使用统筹外项目的,必须经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并且控制在总费用的3%以内,使得报销比例稳步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报销比例上升了3.64个百分点,切实减轻了参保患者的负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保费征缴未完成计划指标。主要原因:一是计划指标增幅大。全县2013年企业养老保险计划指标是37500万元,较去年增加了10775万元,增幅为40.32%,为全市最高,远远超出我县目前的人口总量和经济承受能力;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大,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三是社平工资过高,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家庭负担加重,导致部分人员断保,加大了扩面征缴的难度。

(二)部分镇(街、区)管委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指标完成不理想。主要是所在镇(街、区)管委会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工作中推进力度还不够大,采取的办法还不够多,不够彻底。3、定点医院住院人次偏高,主要是定点医疗机构对科室人员分任务、定指标,导致存在拉病号现象。

四、对今后社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作为整个社会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将参保率偏低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扩面重点,继续做好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依法督促参保缴费,力争实现进位争先;扩大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采取密切部门协作,深入发动,强化督查考核等措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知晓率,进一步扩大参保缴费率,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二)严格社保待遇落实工作。严格执行上级利民惠民政策,坚决做到该有的待遇一分不少,不该有的待遇一分不发。认真审核做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提高;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数据测算,按时足额收缴社会保险费,巩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完善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经办管理机制,在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最低报销比例制度,减少统筹外费用,降低个人自付比例,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建设。

(三)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一体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从职能整合与机构人员、政策并轨与标准统一、基金征缴与经费划拨、网络管理与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安排人员提早介入,尽早摸清目前城镇居民与新农合的基本情况。同时,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抓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基金管理和待遇支付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平稳实现交接过渡。

(四)强化稽核,规范管理。一是加大对企业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的审核力度,防范和杜绝少报、漏报缴费基数,避免基金流失。二是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核查和年审力度,规范对医疗定点单位的管理、管控。三是建立分类实施常态化的领取资格认证制度。采取更加科学有效和人性化的认证方式开展认证。确保基金不被冒领。四是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机关内部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落实廉政规定的监督检查,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