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供更加多元的语文教学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的作用
(一)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取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用于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还可以用于课件和教案的制作,进而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地梳理,理清教学思路。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协助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教师利用播放与文章有关的影音片段,就能达到吸引学生关注力的作用,影音片段中的内容,可以实现把文章中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自然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能够帮助教师比较直观地讲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点和难点。例如,笔者在教授学生苏州园林一课时,课文中描绘出了园林的美好画面,但是对于没有见过苏州园林的学生来说,形象是抽象的、只能透过想象的、不真实的。笔者便找来了苏州园林的录像和图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和展示,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体会出文章的画面感了。
(三)能够突出教师风格,调节课堂气氛
教师在制作课件和教案时,可以带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课件和教案进行调整,以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例如,有的班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活泼的、有趣的课件,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对于本来课堂气氛就很活跃的班级,教师就可以把课件做得严肃些,同时运用一些特殊音效,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建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学习与沟通交流
学校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创建一个校园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该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分享校内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之间进行在线交流。有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获得教师的许可,将电脑与因特网连接,在网络上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每个班级内,也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网站。在网站上,可以将一些课件、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放在上面,供学生随时随地查阅相关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班级的网站提交作业,进行在线小测试,或者与学生、教师在线交流,有疑问时也可以直接在线询问教师。教师可以根据网站上的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案进行改善,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网络资源,延伸学习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式的探究性的学习。对于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探讨人物或者故事的时代特点、历史环境。从文艺的角度探讨研究文章的艺术性与特色。从现实的角度研究探讨文章的现实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式的合作,互相分工,结合网上的相关资料与个人体会,解决上述问题,并写出自身感想。以此锻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通过网络开展经典名著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那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较好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班级网站,可以设立电子阅览室。教师每年挑选一些经典的名著放在电子阅览室内,要求学生精读。学生可以结合网上的一些关于名著的赏析性文章或者评论性文章,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同时将自己阅读名著的观后感或者心得体会写出来。经实践检验证明,这个方法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表示通过这个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结合网上关于名著的赏析性文章,学生阅读名著时,开阔了视野,加深了个人的心得体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探索网络写作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网站的平台上进行自由的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写出来,可以将自己的感触、随想写出来,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等等。通过不断地练习写作,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教师要把有关联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把网络信息更好地与语文相融合,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实现把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教师要选择适度的信息,并且取其精华,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潘艳明,李大孟.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2
一、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得到改变,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死盯着不放的硬指标,教师不能不靠繁琐讲授、频繁练习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师生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疲于奔命,早就忘却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要求了。为了考试而学语文,为了考试能得高分而不顾语文教学中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整天置于繁琐的语文考试中,忽略了学生的其他爱好、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打消了。
(二)教学因循守旧,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凭借着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走上讲台就开始传统的辛苦讲授;教师所讲内容全面繁杂,从新词的释义到生字的音形,从句子的含义到修辞的妙用,从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到中心的概括写法的分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教学中,导致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即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初中语文创新方式探索
(一)民主集中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与空间。 师生间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和谐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温馨环境,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实践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点滴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拥有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观,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开放、多元化原则。初中生对语文学习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
作为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时有方法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只有把心放进去,才能够走进文本,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变化。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读书浮光掠影,只重视故事情节,而对于不懂的字词等问题往往直接跳过,这样就造成了阅读的囫囵吐枣、不求甚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
圈点勾画的习惯,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小结整理的习惯往往被初中的学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所以影响了阅读效果。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的作用。
二、分文体学习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不外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学习一定的阅读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下面以记叙文为例来讲一下阅读的技巧。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无一不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看,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亲情、友情,给予人生启迪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4.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5.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6.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7.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8.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七主要作用是为了生动形象地来表达人物的心情或性格或精神状态。
9.议论、抒情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回答。
三、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教师将 “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首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我们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然后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四、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
课外阅读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常规;认识
一 、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钻 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体系、特点,明确教材总体及各分册的教学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
二、备课
1.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授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教案应按单元分课时撰写,应反映一课的总体内容:①教学目标;②重点、难点分析;③课时安排;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⑤教学容量、密度和深广度(包括师生互动内容、时间)安排;⑥主要教法、学法设计;⑦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⑧板书、课件设计;⑨作业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作业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3.要准备好教具,重视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应注重实效。
同时教师要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重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做好课后小结和分析,写好教后记,课后分析或案例分析中要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及其原因,寻找对应策略。
三、上课
1.坚持按教学计划开课(可允许作适当调整),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
2.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3.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②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③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④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⑤以活动为教学板块;⑥以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目标;⑦以链接为手段,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
4.用普通话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明白、流畅、生动,音量、语气、速度要适当。
5.提倡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内容精当,布局合理,有利于促思激疑。字形要工整、规范,能对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要使最后一排学生看得清楚。
6.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教学应变能力。从教学实际出发,能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7.作文教学要重在有效地上好指导课和讲评课(按前文所述作文教案中的要求实施)。
8.要指导学生记好听课笔记,并对听课笔记作检查、评价。
9.教师要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每听一节课,要记好听课笔记,并对该课作出及时、中肯的评价。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作业的难度、数量要适中,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倡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延伸作业相结合,基础题与开放运用题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作业。
2.严格训练,要求作业规范、整齐。字要规规矩矩地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应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背好,应做的作业一定要做好。
3.课文后的练习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内完成(时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课外作业主要指:①教材中的选做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题;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背诵和课外写作。教师对课外阅读、背诵和练笔,要有布置、有检查。
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要求16 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力求单一、具体。要求45学生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辅导
1.充分利用多种反馈形式,掌握学情,及时辅导。
2.辅导要分层次。指导优生要深化知识内容,发挥特长。对中差生要有辅导计划,分析原因要中肯,寻找知识遗漏、缺陷要恰到好处,措施要得力。
3.辅导中差生的形式多样化。大多数的问题要集体辅导,个别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可采用提供资料、小组共同学习、同学帮助等办法进行。
4.按《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
5.作好辅导记录。
六、教学评价
1.要重视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及时检查教学效果,重视教学反馈。
2.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要注意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
3.学业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方法,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评价和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4.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兼顾,难度、题量适中,覆盖面要广。题目要有确定性(考生明白让他答什么,怎么答,答案应以什么形式呈现,不使考生发生误解);思想教育性(作文命题不应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简明性(语言文字简洁明了);开放性(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注重题型更新。命题要与新教材对口,应反映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估。
七、教学总结、研究
1.每学期期末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分为专题总结和系统全面总结两类。教师在某一教学问题上有较大收获、体会,并对它有独特见解,可写专题总结。系统总结就是对全学期教学工作的成绩、缺点和今后打算作全面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 初中语文;开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4-0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真正让初中语文教学摆脱拘泥于对文字的考证、词语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这种沉闷、低效的困境,是目前最值得语文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背景不断转变的前提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对语文课教学来说弊端尤为明显。所以,做为初中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正确了解学生心理与兴趣的前提下,改革教学模式,努力创造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学趣并重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开放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1.1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单元知识要点;(2)教师在整体导读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各种文体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具体、清楚,便于总结规律,进行迁移;(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点拨作用;(4)教师要准备好课外阅读材料和与课文有关资料,如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书籍介绍、有关评论等。
1.2 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对单元的各篇课文要充分预习,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资料;(2)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善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2.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2.1 改变教学思路。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学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任何教学方法也无法改变学生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所以,无论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设计的初衷都要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为目的。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对知识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当然教学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不单纯是课堂地点的开放,还包括教学思路的开放。在以往的教学思路中,教师是主动的,通过提问学生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下,要改变这种身份的限制,让学生提问教师。在学生的提问中,学生必然要总结问题,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才可能提出问题,教师通过为学生解答问题,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还要创设学习的民主,比如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考核的设计,包括作业批改、学习小组的互评等环节,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发现哪些方法能更加适合学习。
2.2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教学设计由老师主观指令,并千方百计地在每一个事先规定的详尽的细节上迫使学生就范,形成了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独自主宰课堂的格局。课堂上,教师一怕"乱",二怕"错",追求严谨有序的教学氛围,这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语文课堂的开放奠定基础。如在识字课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主解决识字问题。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出了不同的识字方法:用连词的方法记、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用想像的方法记……课堂生动而活泼,不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也得以很好地体现。
2.3 开放学习方式。"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合作探究虽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课堂模式,但要不要进行合作学习,都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定。为了提高合作探究效率,组间进行交流可通过竞赛方式展开。这样可以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组员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让课堂始终处在高效的状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寻找内容和方法的最佳结合点。
2.4 结合课本内容,充分向生活延伸。任何脱离生活的知识,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落脚点的知识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语文更是如此,日常的交流、信件来往、公文写作、学习都离不开语文,所以把语文知识在课堂基础上向生活中延伸,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对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朗诵、演讲等活动。并积极要学生走出教室,去一切可以学习语文、实践语文、感悟语文的地方,给语文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寻觅知识,体验生活,引导他们在开放的大课堂中阅读、观察和写作,从而拓展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自我实践的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尤其学习写作的时候,这种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的方式,对于学生收集素材、组织语言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3.丰富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