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医保违规处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审核;医疗保险;应用;研究
一、医保财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审核职能交叉,无法发挥监督合力作用对于医疗保险的审核监督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然而当前医保管理单位与外部监督部门之间未发挥联动作用,对于医疗保险的审核监督权限也没有明确划分和界定,因此常常出现职能重叠的现象,在审核手段和流程上也缺乏统一规划,由此导致对于医保的审核难以发挥应有效果。
(二)审核依据缺位当前有关城乡居民医保的审核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章程,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对于医保的审核主要依靠医保部门、财政部门、审核部门等,但是对于审核的权责没有明确细化,加之医保规模增加迅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保管理单位的工作难度,不能仅仅依靠医保单位进行审核,同时也需要外部监督力量辅助。
(三)监督方式滞后1.回顾性监督当前对于医疗保险的监督多为事后监督,无法起到事前防范作用。部分医院采取的违规操作手段较为隐蔽,因此很难被事前发现,通过医保统筹系统监控也仅仅只能看到表象问题。以某医疗单位为例,利用医保大数据筛查发现异常,经多方查证发现一起套刷患者医保账户为妻子治疗的事件,同时还存在将不包含在医保支付范围内的项目纳入医保进行支付的现象等,诸如此类现象造成了大量医保基金损失,通过事后监督能够追回的金额相对有限。2.支付方式不合理虽然当前相关部门在不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但是实际执行效果有限,仅仅是增加费用限制标准,实际上仍是按照以往的项目付费来结算,按项目收费对医疗机构来说方便管理,对患者来说,做了哪些项目、各项目都是多少钱,患者比较清楚,便于接受,但是按项目收费难以约束医疗行为,容易导致重复检查、过度检查等现象,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另外,为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7〕55号),要求采取按病种支付的方式,以病种为计价单位向患者收取费用,实行“一价清”,但是由于按病种付费管理的病种相对有限,只有符合要求的病种才能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由此导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四)审核对象存在违规风险在医疗保险审核过程中发现参保者道德风险和医保定点机构诱导风险需求是两大关键点。第一,参保人员缺乏诚信,不能自觉规范使用医保卡进行报销,一些参保人员违规套现,如一些人员冒用他人医保卡,或通过医保卡虚假诊疗、串换药品等,都使得医疗保险面临较大损失[1]。由于我国当前的医保系统尚未实现全面跨地域联网,一些参保人员利用信息漏洞多地大量购买药物,再进行私下交易。如某医保局通报的11起医保基金违规违法案例中,主要涉及非医保药品串换药品、超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服务、重复收取费用、盗用他人医保卡盗刷医保基金、非医保病种骗取医保基金、过度治疗等行为;又如某卫生所负责人何某某在村所医院信息系统内设置了29种药品和静脉滴注模板,根据患者就诊情况,将医保目录内药品、耗材和非医保目录药品、耗材往模板上药品串换,2019年1月1日至6月25日间,涉嫌诈骗医保基金共123760元。第二,存在医保定点机构诱导需求现象。部分医疗定点机构为其提供的服务设置收费标准,并允许获取额外收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服务频次增加,进而导致医疗费异常攀升。部分公立医院为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采取以科室收入来衡量奖金额度的方式,由此导致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盲目趋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大处方、重复检查、过度诊疗等,更有甚者将医保基金用于支付自费项目,吃回扣,如此种种,不正当的欺诈医保费,不仅使得参保人员利益受损,还违背医保设置的本意。
二、影响医保财务审核的因素
(一)审核主体不完善对于医疗保险的审核并不能完全依靠某一部门,需要多部门协同发挥作用,共同审核医保基金运行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然而当前不同医疗保险审核监管主体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未建立共享的医疗保险审核体系,由此常常出现多头管理或者职能交错的情况,导致在审核工作过程中相互推诿,无法发挥监督的合力作用。部分审核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定期对医疗机构营业额增长情况进行事前审查,及时发现风险,而是接到举报之后才处理问题。
(二)制度失效为强化医保单位内部管理和约束,保障医保费安全运行,单位制定了《医保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具体涵盖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业务控制等三大部分,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未严格落实,由此造成制度失效。主要原因在于单位内控设置的内容更多停留在业务办理和业务规程方面,而财务方面内控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未有效落实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归口责任制管理制度,对于财务人员的行为约束弱化;同时对于财务审核的权限多停留在平级之间,未对管理层的权限进行约束。
(三)审核对象信息不对称审核对象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参保者和医保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医保单位难以全面获悉参保人员的情况,由此一些参保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利用医保单位尚未实现全国联网的局限性,在异地大量重复开药以骗取医保费。
三、加强医疗保险财务审核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信息化审核体系在信息化时代,医疗保险审核应逐步实现信息化,以提升审核效率和灵活性,可以引入智能化审核系统,实现电子化线上审核,改变传统的事后处理模式,以实现对医疗保险缴纳、审核报销、发放全过程的监督[2]。第一,应重视医保信息系统基础管理,可以将医保单位的信息中心与医疗单位的信息系统实现医保信息的同步传输,同时对医疗单位的药品库、诊疗库、医保管理库等信息要进一步完善。第二,加强对医疗单位药品的监督力度,医保单位应将药品采购、销售等环节产生的信息纳入信息管理中心,由医保单位进行全程监控,将审核关口前移。第三,升级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功能,增加智能分析研判功能模块,系统自动识别和分析医疗机构日常诊疗过程中的病例、处方、医疗设备等情况,在发现异常后及时预警提示,以防范医疗机构违规行为。
(二)建立独立的审核机构医保单位应重视建立独立的审核部门,增强财务审核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强化审核。其中,事前环节,依托于医保经办单位的审核监控系统对医疗单位HIS系统中医生开给患者的处方或者医嘱等进行监控,在发现超出医保规则的处方后,系统同步分析并作出预警提示,由此严格控制处方中的不规范用药行为或者违规诊疗行为,通过源头把关提升医保经办单位对医保处方的审核效率。事中环节,作为各医疗单位医保科可以建立审核分析系统,定期对医院的处方数据进行智能审核分析,可以以单个医生、科室或全院为审核分析单元,在分析之后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全面的医保处方分析报告,以提升医保药品和收费项目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以满足医保经办单位的审核要求。事后环节,通过事后追溯统计系统对审核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和查询,可以实现多维度查询,反馈违规患者信息、违规药物、违规金额等,一方面可以作为医疗单位追责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医保单位完善和优化医保体系提供参考。另外,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解读和熟悉有关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以及强化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来提升医保监管部门综合素质,以此来保证医保费用缴纳、报销、发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完善医疗机构风险管控体系为防范医保风险,强化医保费监管,可以由医保经办单位、医疗机构风控部门、社会监督机构三方联合搭建风险管控体系。医院方面,应从源头把关,在患者挂号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核对信息,确保医保卡和身份证信息相符,信息不一致者不能办理挂号;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患者本人不方便办理,应要求代办人员提供相关证明和委托书,并由医院医保科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对于套保、骗保等参保人员,可拉入医保失信黑名单,各医院可以共享医保失信黑名单信息,以此净化医保环境,将医保费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3]。同时,应加强医保费的动态监测,可以通过建立分析模型设置风险评估的关键指标,如药物份额、自付比例、平均住院日、周内重复住院率等指标,将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高的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并跟进治疗过程,确保合理治疗,避免出现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的情况,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不符合病情的检查、用药;严厉禁止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行为。作为医保医生,应重点关注参保患者的入院和出院指征,减少住院频次;门诊医生应严格按照规定收退费,避免违规收退费情况,以提升诊断准确性。
一、存在的问题
1、医保制度执行不严,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不够规范。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驱使,鼓励或默认医疗费收入与科室、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造成医务人员降低入院标准。同时,存在医疗扩张性消费情况,例如超常使用各种检查手段、贵重药品和医用材料,随意开与病情不相关的药和检查等现象。
2、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经办机构对定点医院的监督管理缺乏力度。虽然一些定点医院对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也有投入,但信息实时上传系统等建设仍不尽人意;受现行客观条件影响,违规成本低,对医院违规或医生违规处罚难于执行,处罚的效果也不如人意。
3、各定点医疗机构虽然成立了医保办事机构或有专人负责医保业务,但大多数医保办的职能仅局限于同医保经办机构的结算业务往来,未能有效发挥培训、协调、监督、管理作用。
二、措施
一是增强内部控制
1、对单位内部机构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岗位之间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基金收、缴、拨、存、支等主要环节的监督控制。按照单位领导分工和业务科室职能划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
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坚决实行“专款、专用、专户专账管理”,规范基金运行。
二是强化外部监督
1、网上监控控制。医务监督股对医院、药店的结算情况,通过网上进行审核。一经发现问题,立即将上传数据退回,重新核算。
2、现场监督控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挂床等违规现象,立即核实,进行处理。
3、病例查阅控制。组织专人对各定点医院的病历每月进行不低于10%的抽查,发现问题病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院;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4-02
我们医院是深圳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公立医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开放病床800张,每年门诊300多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承担了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医保服务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1.1医院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保险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1.2成立医保科医保科是一级职能管理科室,是全院医疗保险服务业务的综合管理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医保会计、熟悉医疗业务的物价管理员、具有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是一支懂医学、懂经济、懂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知识团队。
1.3各科室设置兼职医保管理员兼职医保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2.1建立医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医保科工作制度、医保科工作人员职责、医保网络工作制度、住院病人医保管理制度、住院结算处医保工作制度、工伤病员管理制度、劳务工就医及转诊流程等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
2.2完善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根据《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1]、《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2]、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医保服务协议、制定医保服务综合目标管理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及奖惩办法。做到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全员培训,人人熟悉医保政策,严格执行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医保知识的学习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3]。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知识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各类医保待遇,做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让患者满意。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集中全院授课、分科针对性讨论、举行医保知识竞赛、网络学习等,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医生不能授予医保处方权。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医保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4检查督促、持续改进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既可以保证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度医疗,节省医疗费用。按照综合目标管理的要求,根据医院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由医保科牵头,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院通报,并与效益工资挂钩。此外,还建立了病历、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医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保科的有关专家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月对处方和病历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者给予经济处罚。
5设立医保服务咨询窗口
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广大顾客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医保政策、规定及相关医保业务的咨询和信息查询。二是办理转诊转院病人的费用审核报销。三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审批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办理。四是受理医保服务投诉,纠正医保违规行为,协调有关纠纷。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熟悉医保政策,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懂法律,善沟通的人员担任。重点是上传下达医保政策,做好医保政策的解释工作,把医保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就诊的参保患者。要坚持从政策出发,用热心化解不满、用耐心解答分析、用诚心解决问题,赢得广大参保患者的信赖,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6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医保服务
6.1建立随访制度客户服务中心、住院科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医的参保人进行随访,收集反馈意见,解答有关问题,提供后续服务,将参保人的建议和需求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6.2建立医疗保险服务联系制度由医保科牵头,采用多种形式与参保人代表、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要。
6.3每个月的医保服务质量检查结果都将及时向全院通报,并利用每周行政查房和参加临床科室交班的机会,将医保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投诉的问题反馈给科室,限期整改。
7不断完善医保网络
医院信息科设医保专管员,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确保医保网络畅通无阻,正常运行。
8加强医保收费管理,控制医保费用超支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带领医保科深入到临床科室,随时监控医保患者收费情况,监督临床科室是否自觉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本着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降低患者费用的原则,同种治疗用药尽量选择价位低的应用,控制大型检查费用及大型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医保科每月向院领导汇报医保费用情况,认真解析医保费用,控制费用增长,寻找不合理构成原因。因过度医疗超标的费用由科室和责任人员依据综合目标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按比例承担。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保局和医保病人的好评。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关键,医保科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综合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不断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捍平,主编.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前言
由于人口老龄化,科技进步化以及人们医疗需求的提高等原因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使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着严峻考验。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同时,医疗保险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及参保人员受利益的驱使,违规操作,套取医保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监控制度,采用先进的监控措施,努力做好监控工作,以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有效地运行。
一、医疗保险监控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的医疗保险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医疗保险事业的重视和推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农村的新农合覆盖了90?以上的中国居民。加之,全国医保一体化的推进,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医疗保险的监控就变得更为重要。做好医疗保险的监控,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以便减轻百姓就医的负担,促进就医公平,减少医疗纠纷,更好地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有效的运行。
二、医疗保险的监控运行现状
1.医疗保险监控的诚信缺失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就医过程中,是“付费方”,而参保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人员是“利益方”。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会为了自身利益扩大入院收治范围,放宽住院指征,串换诊疗项目,暗示、诱导、提供超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自付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
2.医疗保险监控的现状
现有网络信息仅局限医保管理系统,基础同步信息无法掌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掌握不到定点医疗机构自费系统的信息,医保系统与自费系统没有实现同步实时查询,不能及时掌握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进销存、销售明细、医保目录库的对照使用情况等基础信息,因此在判别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保违规行为方面有一定难度。
同时,监控指标体系尚不完全成熟,全面分析评价难度大。现有网上监控指标体系多是从基金支出的层面设定监控指标,如对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住院次均费用、15天内二次返院率、人均住院天数、药品、检查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等指标,分析其住院指征掌握情况及大病重症人员费用情况,分析定点医疗机构用药、检查特点,判别是否存在放宽住院指征、分解住院、过度医疗等违规嫌疑。对定点零售药店通过单次费用额度、配药时间分布、某一时间段配药次数、费用或销量居前药品等指标,筛选出重点监控单位,进一步判别是否存在代刷卡、超剂量配药、多收费、以药易药、虚开票据等违规嫌疑。但是,参保人员多、定点机构多、药品和检查项目多,造成医保数据量庞大,要在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仅凭几个监控员显得力不从心,全面分析评价很难。
3.现有监控体系存在滞后性,医疗费用控制监督难度大
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具有不确定和不可猜测的特点,风险远远大于其他社会保险。通过网上监控发现问题时,其实已经完成了就医、购药行为,因此这种监控是一种事后监督,而非事前、事中监督。不论对定点机构还是对参保人员都存在管理上的滞后。
4.监控体系涉及部门多,资源管理组织协调难
医保基金支出的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如医疗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等,与卫生、药监、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往往存在交叉现象。但因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各不相同,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和成本,政策难以共享,资源配置难以优化。
三、医疗保险的监控运行改进
1.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参保患者的诚信医保意识。要想彻底做好医疗保险的监控工作,必须从源头上加以解决,这里的源头还是我们每一位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同时也是我们的参保人员,要加强对参保人员诚实守信地意识宣传。让他们明白,医疗保险基金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风险基金,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损害大家的利益。只有这样,医疗保险基金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运行,我们,即参保人员才能是真正的受益方。一定要大力地进行政策宣传,在就医、购药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诚实守信、规范合理。
2.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体系,以过程监控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保险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全面反映医疗保险绩效情况,需要把握有规律性、能反映共性问题的指标,加强医疗保险信息数据的监测,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监控指标体系。一是实现对定点机构医保系统、自费系统的同步实时监控。设定的指标应从实际工作出发,选择易获取、易量化、具体明确的指标。通过医保系统与自费系统间的数据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按规定处理,把事后监督提升到事中监督。
3.充分发挥相关系统各部门间的协同效应,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做到收支分离,管理不分离。对基金收入、分配和支出的过程实行全面动态监控、统计与分析,形成完整、系统且长效的监控制度保障体系。
4.建立全面的预警稽核体系,以政策宣传强化行业自律。在监控过程中发现费用异常和违规嫌疑时,通过书面告知与定点医疗机构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自律、风险共但意识,增加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定点机构执行政策的主动性。
关键词:医院;应收款;原因;管理
在现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院也成为自了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应收款项是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等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应收未收、暂时垫付或预付给有关单位或个人而形成的一种停留在结算过程中的资金。医院的应收款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对医院资金的占用,影响了医院资金的正常周转也造成医院财务困难、资金短缺。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的管理和控制,对优化医院的现金流动、减少资金占用、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医疗业务周转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应收款形成的原因
1.医保结算欠款。目前唐山市城镇职工和居民已全面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医保规定,参保病人的住院费用出院结算当时报销,报销费用由医院来垫付,再由医保中心按月与医院来结算医疗费。开滦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医保的定点单位,收治的病人中医保病人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唐山市医保中心对各医院采用了预算制结算方法,每个月超出预算的部分费用当月不能结回,要待年度终了按照超出比例进行结算。并且医保中心要对医院发生的医保费用进行仔细审核,对用药不当之处作扣款处理,这也使得每个月的医保费用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结回。此外,医院还收治了不少各县区的医保和农合病人,采用的都是出院即报的方式,由医院派人再到各县区医保中心和卫生局去进行结算。由于单位多,人手紧张,路上费用高,出于成本费用的考虑,对于路途遥远的单位不能作到每月结算。这些原因造成了巨额的医保欠费,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金,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
2.与集团公司各单位之间形成的应收款。为了减轻集团职工的负担,集团公司对集团职工中透析病人的费用进行额外的报销,并对集团职工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未报的费用可以由集团的补充医疗保险再报销一部分。这些费用由集团公司负担,但是都由医院来垫付,再与集团公司进行结算。此外,煤炭行业是个高危行业,医院要负担各矿伤工抢救的任务。伤工抢救时间紧,任务重,医院都要本着“先抢救, 先治疗” 的原则对病人及时进行诊治,待病人的费用结算后再与伤工所在单位进行药费结算。由于各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办人员的变化,很多历史遗留欠款很难解决。这些都加大了医院的应收款。
3.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形成的应收款。有抢救的无主病人形成的医疗欠费;有由于医疗纠纷形成的欠费;有职工备用金未及时归还形成的应收款;为各单位职工查体形成的应收款;还有极少数恶意赖账的病人形成的欠费;等等。
应收款项的的沉积会影响医院资金的周转,降低医院信用,会造成医院业务收支结余和医院资产不实,增大医院的风险成本,误导会计信息需求者。
二.加强医院应收款的管理和控制
1.加强与各往来单位的应收款管理。医保中心的应收款是医院应收款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项。医院应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按时对账,及时催款。对于医保中心制定的预算政策医院要作统筹计划,如何将费用控制在预算内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此外,由于医院的不断发展,对于医院的预算拨款也应该及时增加,医院要与医保部门协商如何制定合理的预算范围。 对于医保中心违规用药的扣款要落实到人头,谁开的处方扣谁,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提高医生的风险意识,在诊疗时会谨慎用药,避免出现违规扣款。对于路各县区农合和医保部门,可以与其协商采取远程办公方式,采用电话对账,传真票据,网上银行转账付款等现代化的手段,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应收款的清偿周期。
对于集团公司的应收款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规范的结账程序,也可以申请给予医院一部分预付款项,减轻医院的资金压力。对于各矿单位的伤工药费,由于新伤工已加入伤工保险,由省统筹负担。而老伤工由各矿先将药费支付给医院。医院应保留好伤工就医的凭据,与各单位及时对账,对于不能结回的应收款要作坏账处理,避免虚增资产的情况。对于各单位所欠的查体费,医院要建立查体认证制度,每个单位查体完毕,医院要与其核对查体人数与金额,确认无误后由单位盖章,医院按查体认证表及时与各单位结账。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医院可以通过收取病人足额住院预收款、及时清算、认真组织催收等方法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减少应收账款损失。具体措施有:( 1) 病人入院时, 医生应根据病情要求病人缴足住院预收款。( 2) 住院处结算员要及时结算住院病人医药费, 一旦发现病人住院预收款不足, 应及时通知病人或要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补交住院按金(3)实行科室核算负责制, 强化风险管理。把应收医疗款跟科室利益挂钩, 列入到科室的成本中去。要求科室与相关部门人员全权负责追款,降低应收账款,减轻医院经营的包袱。(5)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务人员因病施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病人负担。加强医疗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减少由于纠纷引起的医疗欠款。
4.建立扶贫基金。医院应建立扶贫基金, 对于低保病人, 医院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适当减免病人医疗费,确保满足其基本的医疗服务需要。对无主病人的医疗欠费,应申请当地政府给予补助,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已建立抢救无主病人和重大伤亡事故医疗救助基金,以解脱医院的经济压力。
5.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财务人员在应收款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格的财会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 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医院要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医院要按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原则, 实行专人专岗,要设置专门的结账人员来负责医院的应收款管理,对应收款及时进行核对和催收,并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各科室对医疗欠费的控制情况, 对应收款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及时防止病人欠费, 减少坏账发生,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为了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医院年终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余额提取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之前应对应收款进行账龄分析,根据业务的发生时间确定不同的催收欠费方式和坏账准备提取标准,将其列入资产减值损失,来冲减医院的利润。对于超过期限三年且没有希望收回的应收款要作坏账处理,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冲减坏账准备金,将应收款进行核销。
三.结语:
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会大大降低坏账风险,减少医院资金占用,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率,使医院的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促进医院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 涛. 略论应收账款风险及管理[J]. 甘肃科技2005 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