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范文第1篇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一套软件测评系统。该软件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数据,并能对测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实践应用发现,该软件不仅仅适用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还能适用于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领域,文章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关键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学生管理

通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所具备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以外的非技术、非专业能力,这种能力能够适用于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甚至不同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能力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可迁移性和普遍适应性,通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理念。2008年1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开始在全国技工院校范围内推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能力训练与社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新课程推广之初,课程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6所学校进行新课程试验推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作为6所学校之一,率先开展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从该课程的初期试验、中期推动,再到后期的全国正式推广,在课程教学以及课程教学软件使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该课程所使用的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是由北京阳光易德心理学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与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配套使用的课程教学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是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目前,该软件在北京、天津、山东等数十所技工院校中普遍使用。自2008年11月至今,我校开展该课程已有近8年的时间。通过对课程教学软件的实际使用,我们发现,该软件不仅能用于测试、评估和训练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还可以将其应用领域拓展至学生管理工作,如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随着对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使用经验的积累,我们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总结出了一套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各领域的方法和流程,并构建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

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介绍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由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与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可从自我管理、与人交流、环境适应、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建立完整的报告档案,制作合理的能力训练方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

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是一套集压力与情绪评估、身心状态调节、情绪稳定性训练于一体的智能调适与训练系统,共由四个模块组成,即压力评估模块、放松训练模块、自主调节模块、音乐调试模块。

二、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的领域

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反应速度测试、视觉注意力测试、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及自我认识测试综合评定较差的班级往往是年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班级。在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自律性差、行为纪律存在问题的学生。压力评估数据有问题的学生,经心理咨询教师确认,往往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以,我们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工具,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问题学生管理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疏导等工作,创新和拓展了该软件的应用领域。我们将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水平作为筛选问题班级的4项指标;将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作为筛选自律性差、行为纪律存在问题学生的测评指标;将压力评估结果作为筛选心理问题学生的指标。

(一)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

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评估模块中的反应速度测试、视觉注意力测试、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及自我认识测试,了解被管理班级特点,并对班级施加针对性管理。

(二)应用于问题学生教育工作

通过对被管理班级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能够筛选出被管理班级存在问题的学生,如情绪激动、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等低分特征很明显的学生,或者畏怯退缩、紧张困扰的学生。之后,有针对性地对被管理班级的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问题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三)应用于心理问题学生疏导工作

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压力评估,将学生按照压力等级分类,对7—8级的学生实施压力管理,利用该系统的放松、调节模块,使学生学会压力自主调节的一般方法,从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降低学生的压力水平,从而起到调节压力的目的。对9—10级的学生实施心理援助,应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主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三、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过程描述

选定一个年级作为测评对象,该年级由4个班组成,学生人数为160人。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该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六项测评,即反应速度测评、视觉注意力测评、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自我认识测评、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心理压力评估。通过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问题班级,并利用该软件对班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

(一)应用于班级管理过程

通过对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四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对在以上四项测试中存在问题的班级施加相应措施。

1.对在反应速度测评中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针对性训练

反应速度测评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强、较强、中等、相对较差,对反应速度测评平均值为较差的班级着重进行训练。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反应速度测评模块对班级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将反应速度测评综合评定为较差的班级确定为问题班级并进行重点训练。

(2)利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训练模块中的反应速度训练模块对问题班级进行训练,问题班级每周安排2次,共计4课时的反应速度训练,共需进行10周。

2.对在视觉注意力测评中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针对性训练

视觉注意力测评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强、较强、中等、相对较差,对视觉注意力测评平均值为较差的班级着重进行训练。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视觉注意力测评模块对班级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将注意力测评综合评定为较差的班级确定为问题班级并进行重点训练。

(2)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中的注意力分配训练模块对问题班级进行训练。问题班级每周安排2次,共4课时的注意力分配训练,共需进行10周。

3.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较差的班级进行相关辅导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各班级进行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测评,并根据测评得分筛选出问题班级。

(2)根据测评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制定社会适应性辅导计划,结合德育课程,每周对该班进行2课时的社会适应性辅导,共需进行10周。

4.对自我认识测评较差的班级进行自我认识辅导

(1)利用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对各班级进行自我认识测评,并根据测评得分筛选出问题班级。

(2)根据测评问卷制定自我认识辅导计划,结合德育课程,每周的该班进行2课时的自我认识辅导,共需进行10周。

5.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与管理,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反应速度、视觉注意力、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认识二次测评,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针对性训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应用于问题学生教育过程

通过对全年级学生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1—3级低分特征明显和8—10级高分特征明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低分特征重点关注矛盾冲突、不明大体以及情绪激动两项指标。高分特征重点关注忧虑抑郁、批评激进、感情用事三项指标。

1.依据测评结果,筛选问题学生

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评维度得分图筛选问题学生。从维度得分图可以看出,该学生1—3级低分特征为“自律性:矛盾冲突、不明大体”;8—10级高分特征为“忧虑性:忧虑抑郁、烦恼多端”。两种特征说明该同学容易出现问题,属于极端行为易发人群,需重点关注。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维度得分进行复核

(1)通过与班主任、学生本人进行情况了解,确定该生日常表现。如该生实际情况与测试情况相符,则将对该生施加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2)如该生实际情况与测试情况不符,则与该生交流,了解该生实际情况后,要求该生在进行16种人格测评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作答,不得随意答题,并要求学生进行二次测试。

(3)二次测试结果如显示无异常,则将该生排除出问题学生范围。如二次测试结果与一次测试结果相同,则确定该生为问题学生,并施加进一步的管理措施。

3.根据测评结果,施加管理措施

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生表现出的高分特征“忧虑抑郁,烦恼多端”属心理健康问题,低分特征“矛盾冲突,不明大体”属行为自律问题。根据该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1)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该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节,缓解心理忧虑抑郁,并对该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该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调节频率为2次/周,心理咨询频率为1次/周,持续时间为10周。

(2)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真实情况,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并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与学生沟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导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并监督实施。4.效果评估通过10周的时间,对学生施加针对性管理措施,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三)应用于心理问题学生疏导过程

通过对心理压力评估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实施压力管理”的人群以及图9—10级“心理援助与恢复”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管理。

1.依据测评结果,筛选问题学生

通过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压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问题学生。该生的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属于“实施压力管理的人群”;压力反应各维度等级图中,“情绪”维度7级、“生理”维度7级、“行为”维度6级,属于“关注”和“警示”人群,依据测评结果,将该生划分为心理问题学生。

2.根据测试结果,施加管理措施

(1)针对该生压力评估等级为7—8级、压力水平高这一情况,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中的放松训练模块、音乐调试模块对学生进行减压调试,使学生感到放松,降低压力水平。

(2)针对该生压力评估维度中的“情绪”“行为”评级为6—7级,利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中的自主调节模块,使学生学会自主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为该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该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心理咨询情况制定心理咨询计划,每周对该生进行1—2次心理咨询服务,持续10周。

3.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在第10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二次心理压力评估,并将二次测评数据与一次测评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四、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及其重要意义

通过对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领域的总结与归纳以及对拓展应用领域流程的描述,我们构建出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对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拓展功能的研究以及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从软件的拓展应用领域、应用流程、如何选定评估模块、怎样施加干预办法以及软件拓展应用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对整套软件拓展功能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明确了软件拓展功能的使用流程,创新了软件的应用领域。第二,软件拓展应用模型详细描述了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流程,对创新班级管理思路、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软件拓展应用模型详细描述了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管理过程,能够指导使用者利用软件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以有效避免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第四,以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为指导,将该软件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通过各项测评数据掌握学生总体情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是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实际使用经验不断积累的产物,是该软件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使用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时,使用者需具备一定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授课经验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并能熟练操作该软件,掌握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该拓展应用模型在实际使用时切忌生搬硬套,使用者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干预周期适当延长或缩短,灵活使用干预手段。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的构建,能够使该软件的用途越来越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作者:孙仁伟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仁伟.数字化教学资源———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4(7):275.

[2]孙仁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实践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4):91-92.

[3]陆青,蒋志航.计算机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软件,2014,35(1):144-145.

[4]童益民.计算机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11):149-153.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朋辈心理辅导 来华留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教学水准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伴随着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增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地引起有关专家们的重视。温州医学院于2006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到2010年,共计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近五百名留学生来到该校学习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本科。关注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心理干预,既是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又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者已经就来华留学生文化冲突和适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然而就留学生在强烈的异域文化冲击下所表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对策方面的研究就少见报道。许多高校也只是在完善本专科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来华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人员在面对来华留学生时,又面临着语言的障碍,使得心理咨询与辅导不能深入。诸多因素使得留学生在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下无处倾诉,心理危机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到他们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就温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通过引入朋辈心理辅导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来探讨朋辈心理辅导在来华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一、朋辈心理辅导引入的必要性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一定短期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咨与心理辅导,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预等活动,帮助他人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周围群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自助式”成长模式[1]。叶剑辉和邓胜柱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在多校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能起到早发现、多发现,防止各种心理问题引起的意外事件的发生的作用[2]。季丹丹和郝乐祥也指出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相互配合和协调能够有效地将大学生心理障碍性咨询引向发展性辅导[3]。由此可见,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以非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为载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辅导。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不同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只能发生在亲人和朋友之间,往往出于主动性自发地、无偿地给予帮助。而这种自发的、义务性质的心理辅导形式,在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比起专业的心理咨询显得更为简便有效。

1.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受着强烈的文化冲突影响。

不同的传统意识、历史观念、生活习惯、和民族观念都极有可能加重留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很多留学生在这种完全陌生又难以理解的环境中感动孤独无助,并本能地把自己封闭在同胞、乡党的小圈子中。甚至会随着心理变得敏感和脆弱进而产生对不理解的事情怀有怨恨和敌意的情绪。相近的价值观、相似的经验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辅导有利于日常生活中心理问题的解决。此外,留学生很重视与倾诉对象交流时的气氛,因为遇到心理困扰会比较敏感和紧张,所以他们希望能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探讨自己的问题。

2.学校在建立学生社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时,面临着专业心理教育师资人员的短缺。

当留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员由于语言的障碍往往无法深入有效地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在这种形势下,朋辈心理辅导显得尤为必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专业心理援助的不足的压力。

3.当前形势下的心理辅导越来越强调以预防为主。

尽管温州医学院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分年级管理制度,每个年级配备一位专职辅导员。但是以辅导员一人之力,要做到及时把握和发现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生个体,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帮助,无疑是我们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难点。朋辈心理辅导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近距离、更深入地了解同伴,并及时发现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向年级辅导员或相关部门报告,从而做到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

二、朋辈心理辅导在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

1.基于在校留学生不同群体选拔合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

留学生的群体不同于中国学生。在面对异乡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与自己拥有相似的生活习惯与的同伴,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团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就不能仅以班级、宿舍为选拔范围。这就要求留学生辅导员或留学生管理人员要在对留学生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针对拥有相同的学生,或者是来自于同一个国家,或者是同一个区域的学生,分群体地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比如,毛里求斯的大部分学生和印巴的学生大部分都属于印度教,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饮食习惯,我们就可以在印度教的学生群体中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

2.经过系统的培训激发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性。

朋辈心理辅导与同学之间的普通聊天和普通帮助不同,虽然它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教育,但是它要求朋辈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有优秀的个人素质。因此,一些主题性的训练比如心理辅导技术、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以及个案分析的学习,或者开展一些专家讲座或是模拟咨询都能有效地让他们提高自己帮助同学的能力。温州医学院的留学生都是医学生,他们都本着一颗慈善济世的心来学习医学,有着强烈的助人为本的愿望。心理辅导方面的主题性训练,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对医学的兴趣。

3.多渠道定期反馈与后期跟踪援助相结合。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队伍建立后,要发挥他们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使他们成为深入留学生群体并开展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分散在留学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小群体中,实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年级辅导员在得到他们的实时反馈后,及时建立心理危机学生档案并介入心理干预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而这种实时反馈应是定期零报告制的,多种渠道共存的反馈。针对当事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后期跟踪援助,也能够使年级辅导员或是相关部门及时并且动态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走向,从而把某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4.利用朋辈心理辅导员缓解来华留学生新生文化不适应问题。

留学生新生在初抵温州后,很快就由对新生活的新鲜感,兴奋感和好奇感转向由于文化休克引起的紧张感、焦虑感、挫折感与不适感。卫浴设施不同的标准、双人间导致没有私人空间、宿舍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厨房设施达不到期望的标准等问题都让很多留学生新生在来到温州后开始产生低落的情绪。尤其是身处异国他乡,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心里也会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一支针对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由高年级的同学对低年级的新同学进行帮助,解决其困难,从而使新学生迅速地消除心理焦虑,尽快融入到集体中。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中国学生中的应用尚属探讨阶段。将之应用于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朋辈心理辅导员并不能完全解决心理问题学生的问题,在起到实时反馈问题的作用的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留学生年级辅导员也要介入心理危机干预中。其次,来华留学生对于个人的隐私比较注重,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也许不会进展得非常顺利。这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心理问题学生的隐私要充分尊重。再者,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要以专业心理咨询为主,朋辈心理辅导为辅,二者相互补充,这样才能促进留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相信一支稳固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会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有效地缓解由于异域文化影响造成的留学生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伟,胡蜂.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中的运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5).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和学业受挫群体等特殊情况增多,心理问题学生也不断增多。

一、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有23 %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其中一些人因抑郁、焦虑、恐惧、强迫、悲观、失望、沮丧、烦恼、紧张、孤独、敌对等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而导致心理极度失调,有的甚至发生出走、自杀、凶杀等事故,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1.学业问题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使得部分学生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即使感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一些学生在原先所读中学都非常优秀,但是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一贯优越感的丧失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而与此同时,又有学业受挫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沮丧等情绪,若不能适时解决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人际交际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它两项是情感困惑和学业问题)。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惊、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

3.情感问题

现在,部分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没有预备,难以承受。另外,在大学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于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有的失恋后,长时间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整个人萎靡不振,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情感失落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诱因之一,必须加以重视。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如今,各大高校都配有心理咨询室,向广大学生开放,接受学生的咨询。同时,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大学新生的心理普查,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来排查学生的基本心理情况,并在学期中对部分学生进行现阶段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以掌握学生近期的心理动态。然而,由于中国的传统思想错误地认为,看心理医生就是精神病,使得许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室望而却步,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普查的防备心理,并不按照真实情况进行作答,使得心理普查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往往一些真正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不能真实地出现在受关注学生的名单上,而不能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设立心理委员,朋辈心护员

以自愿为原则,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选出心理委员,并以寝室为单位选取心理监护员,接受心理辅导培训,以了解学生的日常心理压力、尽早发现心理问题倾向为主要任务,以观察、交谈为手段,协助辅导员缓解学生压力,用同学间的友情和关怀来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尤其是居住在同一宿舍的同学,交往极为密切,许多人成为很好的朋友,如果其中一名有能力的同学担当了心理监护员,注意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心理异常时及时配合老师做好开通疏导工作,便能以简便的方式高效率地解决大量程度轻微的心理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由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宿舍心理监护员组成的日常疏导体系,是一种成本、高效率的心育手段,在缓解学生压力、控制心理问题恶化方面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信赖

长期以来,大多数辅导员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方法,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班干部和“问题学生”的身上,以实现他们的“带头作用”和“预防作用”,这势必减少了对大多数“中间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通。为此,辅导员应积极采取措施,扩大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和联系。比如,在班级中发现有学生在情感上遇到问题,班级可以组织一些爱情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或活动,鼓励同学多参加社团活动或班级工作,避免陷入单向的两人世界。同样,班级也可组织一些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的活动。当然,对于因人际交往问题产生较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应建议其找心理辅导老师谈谈。通过班会等活动,一方面,可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信赖;另一方面,则及时发现问题,减缓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有效地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

3.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通过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当面将心中真实想法如实地告知辅导员,这降低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这样,老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而辅导员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则可以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并通过对学生真实想法的了解,进行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我们要通过高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借助心理学的专业力量,科学界定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使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1]吴永,杜伟,王玉鹏,冯宪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62-262.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范文第4篇

建立问题学生的培训机制,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集中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深刻认识自身的不足和危害性,变“要我改正”为“我要改正”②,提高他们改过自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培训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计划性。问题学生的培训一定要事先做好计划。统筹安排。一是培训人员的计划性。要挑选好参加培训班讲课的老师和学管干部;二是培训内容的计划性。培训课的内容要有的放矢,各部分内容要有联系,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全面性;2.针对性。问题学生的培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来展开。这就需要将问题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按不同类别来分班来上课;3.实效性。问题学生的培训要讲究实效,培训一定要出效果③。虽然这种培训对问题学生的改变是缓慢的,是潜移默化的,但我们绝对不能松懈和放弃;4.长期性。问题学生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坚持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有学习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学习要形成常规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培训制度,还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

二、信息沟通机制

加强对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需要创建各类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有了沟通平台,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这些沟通平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举办青春大讲坛。学院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和工作论坛,组织问题学生集中学习参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根据问题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督促他们改变不良习气;论坛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一个现象或问题,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建立家校社区联系平台。学院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把问题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邀请到学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院的基本学习和行为状况,学院也充分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通过三方面的互动,大家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达成共识;3.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建立QQ群、QQ空间、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与家长、社区代表、学生本人实时聊天和沟通。有些话当面交流学生未必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通过网络,他们会发表自己的心声。这样能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发掘学生内心的想法。

三、家访机制

家访机制是一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它是学校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告知家长,与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从而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达成共识,以达到共同教育管理,促进问题学生转变的目标。家访制度旨在重视家长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作用。通过定期的家访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达成共识。问题学生的背后多半有一个存在问题的家长。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过程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互教、互学、互为影响的过程。家长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等对培养孩子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占主导地位④。通过家访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上逐步达成共识;2.加强指导。通过家访活动,讲道理、摆事实、找原因,寻差距、求方法、促提高。还可以要求与家长签订育人责任书,明确家长职责。要求家长在人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四、帮学机制

所谓帮学机制就是一种由分管领导、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对重点问题学生组成帮教小组进行帮教的机制。为此学院要成立转化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大家齐抓共管。帮学制度的基本内容有:1.制订计划。结对帮扶计划要具体实在,包括问题学生现状、培养目标、帮教步骤、帮教措施与建议、帮教效果评估等,并由学工部门存档;2.做好记表。每个班级要对本班的帮扶活动做好记录,定期交各年级辅导员保存,学办主任做好具体督察工作;3.设立转化专项奖。学院每学期进行考核,考核以结对帮扶活动登记表为依据,结合问题学生平时表现做综合考核,对参与转化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五、心理咨询机制

问题学生普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⑤。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容易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难以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等,在行为上表现为:说谎、骂人、打架、学习成绩不好、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等现象。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有:1.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有关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技术等;对有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进行个案处理;2.坚持正面教育与科学引导。对于问题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他们认识“自卑”、“焦虑”、“自暴自弃”、“早恋”、“对社会片面认识”等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性,分别加以化解;3.提出建议和期望。要对问题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适时提出改正建议和期望;4.将学生心理问题与道德品质区分开来⑥。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

六、留级机制

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留级机制主要是针对部分问题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无法按时毕业的,准许其留级而暂缓毕业所采取的一项教育管理制度。对问题学生采取留级制度是对问题学生的一种教育挽救办法,是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出路的有效措施。同时也避免任意地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加重社会负担。对于哪些问题学生是否采取留级措施,要有明确的制度和规定。主要包括:1.对象限制。该类学生主要是违反了校纪校规、学习成绩多次补考无法及格而不能按时毕业的。2.条件限制。被留级的问题学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该学生的行为或心理及思想品德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或障碍。(2)该学生的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危害但还不足以构成违法和犯罪的。(3)不及格的科目多次补考依然无法及格;(4)该学生一旦被推向社会,其周围的环境和资源不足以具有对其具备教育和转化条件;(5)该学生的问题转化具有现实可能性。3.学籍限制。包括:该学生具有合注册的学籍;该学生有部分科目不及格但不足以达到被给予开除学籍的程度;即使该学生因科目不及格足以达到给予开除学籍的程度,但因其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特别予以留级的。4.期限限制。按照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规定,学生留级的期限为一年,如果还不能及格,那就只能结业了,不能颁发其毕业证书;有特殊情况的(如疾病的等)除外。

七、社会联动制度

联动机制是指问题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与支持来完成的一种制度。问题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效”合一的最大化。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的基本内容: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信息共享平台。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做到信息共享,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及时沟通,传递对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信息;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合交流制度。学校、家庭与社会要建立联合交流制度,定期讨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理念。通过联合交流和案例研讨,大家就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观念和方法逐步达成共识;3.学校、家庭、社会普遍互访制度。这种互访制度包括学校对学生家庭的家访、家庭对学校老师的拜访、社会对家庭与学校的等方面。通过这些访问机制的建立,加强三者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及时传递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信息与办法。保持教育管理的整体合力与一致性,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八、排查机制

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措施范文第5篇

以上情况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农村初中生进行行为上指导和心理纠正。对有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数学目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要求数学教师改变角色和教学方式,不能再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是主宰者,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学习方式也要改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单单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执行者,而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不再是习题和试题的编制者,而是拥有先进观念,都能过的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和合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者。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核心,激发岁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应从事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1)课前了解,防范未然

农村初中有少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心理上隐藏的问题,他们的"身心健康"处于边缘状态,某些特定的外部诱因可能引爆这些潜在的问题。因此,教师们课前可以通过观察,与家长和学生谈心等方式了解孩子潜在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通过交流对其进行辅导,引导自我觉醒,自我发泄,从而缓解他们存在的潜在的心理问题,尽快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走出阴影,早日融入和谐的班集体,并健康成长。

(2)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和调查了解,我们可以采用科学教育和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行为习惯,恢复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A,关爱法:在课堂上,老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基于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觉得有温暖,如:对单亲学生,走近她,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回归课堂。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如:经常打架,吵架,造成课上萎靡不振,甚至在课堂上发呆,看小说,传字条等不良倾向。

B有意法:为了帮助部分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找回自信,提高成绩。老师可有意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并在答对会给予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C减负法:有些学生厌学,怕学,是因为其本身接受能力差,加上动作缓慢,常常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完成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注意因材施教,做到突出重点,分化难点,让他们每天都有所得,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恢复信心。

D激励法:对于问题学生,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而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抓住机会及时表扬,让他们得到肯定的同时也能得到其他学生更多的关注,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习和活动中,讲学习状态相当的学习分为一组进行各方面的比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自信。

E冷处理法:对在课堂上出现不当表现的学生,老师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不要在课堂上批评他们,可与他们用眼神交流,通过神态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课上与他们交流,进而让他们自觉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