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第1篇

一、建设成效

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省第一批省级特色示范区,示范主导产业——茶叶,茶园示范面积5.2万亩;核心区位于区北部山区(乡境内),示范面积1.7万亩。

1、主导产业发展强劲

2020年现代农业示范区茶叶产量1900吨,产值2.01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15.2%、17.8%;茶业综合产值10.03亿元。企业订单大幅增加,鲜叶收购价格稳定上升。最高鲜叶价格达到520元/公斤,创历史新高。

2、龙头企业迅速壮大

2020年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示范区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茶产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茶叶股份、、紫、农业科技和;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3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60多家;小型茶叶加工厂50多家。

3、品牌建设再上台阶

等商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牌、“”牌、“”牌、“”牌、“”牌和“”牌毛峰相继荣获省著名商标,并先后被评为名牌产品,“”毛峰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017年我区毛峰再次列入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4、清洁生产全面提升

2020年建设生态茶园5000亩,示范区累计建成生态茶园3.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000亩;全区茶园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90盏,给贫困户发放生物农药2500瓶。同时加大加工企业的清洁化改造,推广应用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线。全区现有大型生产线12条,中小型多功能生产线65条。

5、特色保险助推发展

2020年,在乡2年试点的基础上,全区在茶区乡镇全面推行,为全市首个在境内全面推开的区县。2020年全区参保茶园达3.77万亩,国元保险公司及时兑现理赔款134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调动经营主体活力

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区扶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项目验收办法》、《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评比奖励办法》等资金补助扶持政策,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奖补,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2、加强资金整合,有力促进经营主体发展

2020年区政府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投资示范区建设,同时引导经营主体自身及配套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各级农业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对示范区的倾斜。

3、创新产业融合,大力培育三产融合机制

一是将示范区内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等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联合体,发展二三产业,现已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毛峰茶产业)联合体1家。二是推行“茶叶+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公司先后建成了茶文化博物馆与生态茶园融为一体的茶产业“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茶博园的“吃、住、游、购、娱”等一条龙特色旅游服务。、还与全国各地学校开展了研学游活动,2020年两公司接待研学团队60多个,人次达2.6万人次。示范区茶产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2020年获“中国茶旅融合十强县”称号

4、提升农业科技,鼓励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示范区茶业企业与安农大、省农科院茶叶所、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和产品研发,先后组织实施了《基于耐储的绿茶加工工艺研究》、《紫茶研发》、《抗小绿叶蝉的茶树新品种选育》等省市科技项目,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区推广和使用,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全区茶企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全区茶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项,省级茶树新品种1个。

5、贯彻绿色发展,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区政府2020年3月了“在毛峰核心产区禁止销售和使用禁限农药的通告”,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核心示范区销售和使用禁限农药。示范区内全面推行农药集中配送。2020年共建立各类农药集中配送网点42家,生态美超市42家,推广生物农药4241瓶(桶壶),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3.5万亩。

6、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业企业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商业企业投资农业,通过“筑巢引凤”、“回家工程”,营造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为示范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从实际出发,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茶农的财产性收入。支持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田园综合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打好整合和撬动两张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大扶持园区“三品一标”的申请,加强农产品地域品牌建设,实现农产品的地域品牌价值,积极发展农村电商。

7、组织产品推介,扩大示范区茶叶品牌影响力

举办了“2020第十届毛峰茶文化节暨开采节开园仪式活动”;协助省农委拍摄了“毛峰”专题宣传片;组织、等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织、参加北京国际茶业展,加大我区茶叶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示范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一是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存在畏难情绪,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上方法不多、措施不实;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还不够;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新品种、新技术在示范区推广力度不够。

四、意见及建议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第2篇

汪清县积极按照省、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连续3年开展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共开展水稻、大豆、马铃薯等6个高产创建示范区,并按照省、州文件要求,及时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狠抓关键增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圆满成功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1.开展高产创建的主要成效

通过水稻、大豆、马铃薯等高产创建的实施,不仅全面带动水稻、大豆、马铃薯生产上了新的台阶,而且对全县水稻、大豆、马铃薯稳产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多点测产、实际收获以及农户走访调查,并经过专家组验收,2011年,百草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512.3公斤,比项目区前3年水稻平均亩产436.9公斤增产75.4公斤;大兴沟镇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485.8公斤,比项目区前3年水稻平均亩产418.6公斤增产67.2公斤,马铃薯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2820公斤,比项目区前3年马铃薯平均亩产2433公斤增产387公斤;增产幅度明显,从而促进了全县水稻、大豆、马铃薯大面积增产丰收。

2.高产创建开展的主要做法

2.1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为确保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在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办公室。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多次深入示范片检查、指导工作;为保证高产创建工作科学、顺利实施,县农业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论证、安排部署,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

2.2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加强技术指导 为切实搞好各项技术的落实,确保示范达到预期的目的,由省知名专家和县农业局5名高级农艺师组成专家指导组,负责对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技术培训及巡回指导工作,并组织各乡镇站分包示范村,落实各项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3抓关键措施落实,确保增产增收 召开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研究会议,对技术方案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探讨,经协商后确定了松粳6、松粳9、黑河38、恳鉴27、早大白、延薯4号、大西洋等优质、抗病品种和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推技术12项,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的集成增产增收作用。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第3篇

秋种是全年农业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收的重要保证。扎扎实实搞好今年秋种工作,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秋种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强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发展优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订单生产,推动小麦产业升级;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间作套种,提高种植综合效益;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二)主要目标

全县计划秋种150万亩,其中小麦137万亩,油菜3万亩,秋冬经济作物10万亩。全县小麦平均亩产比今年401公斤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420公斤。建立优质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4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其中创建三个万亩超高产示范片,单产达到600公斤。小麦优质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83%,机播率达到90%以上。优质小麦订单40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10万亩,秋种预留行15万亩,比去年增加7万亩。

二、重点工作

(一)围绕增产,强力推进小麦核心示范区建设

1、建设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全县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40万亩。其中:*、*、*各3万亩,*、*、*、*各2万亩,其余各乡镇1万亩。继续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百千万”工程,县抓万亩示范方,乡镇抓千亩示范片,村抓百亩高产攻关点。全面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其中*、*、*各创建一个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的万亩超高产示范片,*、盛堂、*、*四乡镇各建一个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努力探索沿淮低洼地区小麦创高产的路子,其余23个乡镇各创建亩单产超500公斤以上的核心示范片。各乡镇要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着力提高示范区建设标准,改土培肥,完善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确保旱涝保收。示范区要大力发展专业服务组织,提高技术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强化“统”的功能,切实做到“五统一”服务和“五有”标准。“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虫治病、统一收获;“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整套的技术方案、有技术专人指导和行政领导联系、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学习应用良种良法,促进全县小麦均衡增产。

要围绕核心示范区建设,培训一批技术骨干和核心示范大户,增强攻关服务能力。一要主攻“五条线”,即选择示范性强的沿105国道、102、224省道、合阜高速公路、颍红路的乡镇,抓不低于1万亩的一条精耕细作秋种示范线,开展优质小麦新品种及超高产栽培肥效对比、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新技术示范展示,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集成推广配套新技术。二要抓好“一大户”,即每个乡镇抓好1—2个种植面积较大的示范户,做好科学种田、提高综合效益的示范,进而培育成农民合作社。通过扎扎实实的示范带动,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秋种任务。

2、大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一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根据茬口衔接,扩大半冬性小麦品种。按照主推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示范品种配套,早中茬品种以豫麦70、豫麦70-36、阜麦936为主,搭配皖麦53;中茬品种以偃展4110为主;晚茬品种以郑麦9023为主,严格掌握播期,搞好技术配套。继续扩大示范泛麦5号、济麦20等半冬性品种。二是推广科学播种技术。大力推广机播,重点把握播期,控制播量,精细整地作畦,打好播种基础。要着力改变播量过大和撒播、春性品种播期过早、旋耕镇压不实、机播行距过窄、三沟不配套等不科学的做法,大力推广大机械深耕,实行宽行机械条播,坚决杜绝撒播。墒情正常情况下,半冬性品种宜在10月10—20日播种,播量9—10公斤;春性品种宜在10月18—30日播种,播量10—12.5公斤;晚茬品种郑麦9023必须在10月25日以后播种,立冬前结束,播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稻茬及低洼地区推广旋耕播种后镇压技术,大力推广机开沟、机条播,做到农田“三沟”配套,争取时间适期早播。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一炮轰”施肥方法,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微肥配合,基肥、追肥、叶面肥合理运筹。高产攻关田要全面推广小麦氮肥后移(改返青肥为拔节肥)技术,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补施1—2公斤硫酸锌。重视油菜硼肥施用,做到“无硼不栽菜”。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配方肥应用。落实配方施肥80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测土化验2000个样品,发配方卡15万份,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户1万户。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5%,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种子包衣,抓好播前种子或土壤药剂处理,生长前期抓好化学除草以及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病虫测报和防治,后期抓好吸浆虫、赤霉病、锈病、穗蚜、粘虫的综合防治。通过强化病虫预报体系,建立重大病虫应急反应机制和科学用药的监管机制,使安全用药水平和防治效果大幅提升。五是推广小麦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推广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机械回收、堆沤还田技术,抓好三个以上秸秆还田示范点,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

(二)围绕增收,强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1、积极发展间作套种。以*、西三十铺、十八里铺为中心,积极推广间套种技术,发展高效种植业。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麦套瓜(棉)、冬菜连作马铃薯套种玉米、春红芋套毛豆(玉米)、麦瓜棉套种等高效多熟栽培模式,合理安排茬口,留好留足麦田预留行,确保间作套种任务落到实处。

2、发展适销对路的越冬蔬菜。要继续抓好慎城、杨湖万亩蔬菜基地生产建设,重点抓好扩大秋延瓜菜、越冬蔬菜、大棚蔬菜、早熟草莓、优质大蒜、食用菌、特色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沿淮洼地低产麦田可改种油菜、越冬蔬菜、早春毛豆等高效作物。

3、大力发展高效抗灾经济作物。以*为中心进一步发展万亩桑园,增加桑叶产量,提高栽桑养蚕效益。以半岗为中心在沿淮低洼地大力发展万亩池藕、茭白、杞柳等耐水作物生产,积极发展牧草,种草养畜。

(三)围绕增效,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抓好八个农业循环园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经纬、桃花店、韩大、香草园、班草湖、洪庄湖、盛堂盛大养殖场、花园八个园区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经纬、韩大、桃花店、洪庄湖、盛堂盛大养殖场要充分利用秸秆青贮,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重点扶持这些园区建设氨化池、沼气池,做好秸秆转化和利用。通过秸秆多次利用返田,提高地力,切实解决养殖废弃物的污染。对经纬、韩大、班草湖、洪庄湖等园区,要充分利用沼渣、沼池重点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扩大规模形成市场。

花园农场要结合尤家花园的开发,积极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香草园区要结合项目建设,继续扩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向深加工发展;通过这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逐步为我县现代农业探索出一条发展的路子。

2、加快小麦产业升级步伐。要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与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建设、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扶持和培育优质小麦收贮加工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促进我县小麦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升级的转变。以经纬面粉厂为依托,在*、*、红星等乡镇建立15万亩绿色食品(优质小麦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比去年增加10万亩;以中储粮库为依托,在盛堂、*、八里河等乡镇建立14万亩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标准化生产基地,比去年增加8万亩;依托县种子公司、屯玉种业公司、国有良种场、农科所、科技园,建10亩优质小麦良种穗行、100亩穗系、2000亩原种田、4万亩良种繁殖田,做到“三圃田”配套、比例协调,完善小麦良繁体系,保证本县小麦良种补贴及优质品种推广用种需要。

3、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村劳动力变化的新形势,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项目区为重点,强力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现有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引导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示范户、经纪人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合作和联合,组建农机、植保、施肥等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劳务等服务。强化种子统供、肥料统配、病虫统防等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每个项目乡镇都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机、农技、种子、肥料、植保专业服务队或农民合作社;其他乡镇也要抓好专业服务队和农民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科普赶集、开现场会、办培训班、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秋种工作。以开展小麦栽培技术主体培训为内容,户均培训一个明白人,发放一张明白纸,将小麦良种补贴、小麦高产攻关补贴等惠民政策及适用于我县种植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组织技术人员划片包干,驻点指导,责任到人,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提高秋种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

(二)严格落实惠农政策

今年秋种,我县实施8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项目区所在乡镇要认真负责,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到户、面积落实到户、技术服务到户、补贴兑现到户。做好补贴种子发放和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农民足额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要把良法配套作为良种补贴政策落实的重要内容,项目区开展全程技术服务。4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实行每亩8元的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户补贴资金与关键技术直接挂钩,促进政策与技术同步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组织宣传力度,在农民自愿保险的基础上,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农民收入。

(三)强化技术服务

要继续加强小麦“三情”监测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县乡农技人员分包到片,切实做到每个示范片有一名农技人员,每个示范村有一名农民技术员,并结对指导示范大户;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实施,加强对农民技术员、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农业服务专业户的技术培训。

(四)加强市场监管

要深入开展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为重点的秋季农资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对重大农资案件的查处,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重点整治未审定或未经批准引种的品种,以及未登记的肥料、农药等不合格的农资产品,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五)进一步加大对秋种工作的投入力度

县财政投入60万元秋种工作经费,其中10万元对高产攻关成效显著的乡镇、村、大户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点建设补助(乡村以奖代补5万元,大户及示范点建设5万元),以调动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农技工作者发展小麦生产的积极性;40万元对购买播种机的农机户实行以奖代补,重点用于核心示范区建设;1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大棚蔬菜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第4篇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预计小春粮食产量达14.86万吨,同比增长6.1%;蔬菜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6.35%,食用菌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3.05%;林草产值达3.97亿元;成鱼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18.34%,产值0.56亿元,同比增长18.38%;出栏生猪30.86万头(核定数)、肉牛1.4万头、肉羊4.21万只、小家禽545.17万只、兔251.7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9.83%、4.63%、1.29%、16.30%、1.39%,肉类产量5.14万吨、禽蛋产量1.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08%、2.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5.4元,增速16.3%(核定数);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23.63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增幅9.9%。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抓实粮猪生产。积极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别是生猪稳产保供摆在首位,装满“米袋子”“菜篮子”。全县小春粮食扩面2.09万亩,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4万亩,同比增加2.2万亩;大春粮食作物播种规划面积170.37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生猪出栏30.86万头(核定数),同比增长19.83%;生猪存栏(核定数)61.55万头,同比增长22.80%。

(二)高质量谋划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围绕优质粮油、生猪、道地中药材、优质蚕桑等主导产业,加紧谋划编制《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重点园区规划。二是按照“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深化大合作”的建设思路,组织开展2021年度县级园区考评工作,筹备省四星级园区、市一星级园区晋级和蚕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新晋市级园区工作,集成建好“21115”现代农业园区及中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六大现代农业园区。

(三)持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抓好15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运行管护,对全县周边、工业园区周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及其他可疑风险点位开展重金属监控取样分析,及时污染防控预警,指导全县做好耕地安全保护利用,持续维护好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认定成果(全部为优先保护类152万亩)。

(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自去年启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来,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制定《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分类处置意见》,广泛宣传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相关规定,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指导乡镇完善图斑信息和举证资料。截至目前,共上报问题图斑2324个,面积759.55亩(其中耕地687.16亩,含基本农田469.93亩)。

(五)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召开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季度联席会议暨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和村庄清洁长效管护机制,研究出台《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实施方案》《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督导方案》,启动《县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5个项目村1500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运营、1617个“美丽·宜居乡村”垃圾分类收集亭建设等方案已挂网招标。

(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2020年度项目建设进度达到80%以上,完成投资1.5亿元,预计4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10月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二是启动2021年度项目方案编制,加快推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新增耕地协调等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开工建设。三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等相结合,启动全县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粮猪稳产保供。坚持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定位,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6.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81.48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4.12万亩,出栏生猪115万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稳定在47.5万吨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4.23万吨以上。

二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着力建设20万亩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蚕桑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蔬菜现代农业园区、5万亩柚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力争省星级园区晋级1个、创建市一星级园区1个、培育认定县级园区60个,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个,新增省级农民专合社示范社4个,家庭农场入库数达到2893个。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方案范文第5篇

2012年全市农业生产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首要任务,以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2012年农业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万亩,粮食产量实现稳中有升,达到203.6万吨,油菜籽产量达到10万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20个、“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型高效示范基地1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推配方肥280万亩次;建设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种植业为农民人均增收150元;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稳定粮食生产,增强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各地要坚持以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整建制推进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粮食播面,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品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一要多管齐下保面积。采取严格控制非农占地、防止耕地粗耕滥种、创新农业种植模式等多种措施,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达到540万亩以上,其中大春粮食播面381万亩。及早谋划晚秋粮食生产,力争全市落实晚秋面积100万亩,总产达到10万吨以上。二要技术组装强配套。选用优质良种,主推水稻旱育秧、玉米肥团育苗、麦—玉—豆新三熟等增产实用技术,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配套,坚持适期早播,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水平。三要各方联动创高产。通过扩大粮油高产创建规模,提高技术集成覆盖率和粮经复合种植比例,用现代科技和设施武装农业,提高种植综合效益,有效带动全市粮食增产增收。市政府将对各区市县高产创建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奖励。四要避灾减灾争主动。高度关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时组织农技人员科学防灾救灾,努力培育壮苗,适时早育早栽,提高栽播质量,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强田间管理,开展综合防治,切实抓好病虫预测预报,突出对水稻暝虫、玉米暝虫、“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的防控,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突出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各级要紧紧围绕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试点市建设,打破县乡村辖区界线,集中连片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一要尽快完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全面推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二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完成省上下达全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18号)下达的2012年建设任务。三要全面完成“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成片建设粮经复合型标准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良种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95%以上,粮食亩产达千斤、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四要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基地强县的提升发展和其余基地强县的培育。按照“五化”(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今年全市新建成万亩以上规模、亩产值(收入)过万的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20个,示范区总面积20万亩以上。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

加强农业科技推应用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各地要按照中省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推,切实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完善农技、农机推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技、农机推能力建设,按照“把专家整合在产业链上、把团队建在产业基地上”的思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加强乡镇农技、农机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服务,延伸村组农技、农机推服务。整合培训资源,采取逐级培训、整村培训、成片推进的办法,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8万人、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二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改革。以品种改良为龙头,加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力度,积极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丰产栽培技术,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应用,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积极探索农作物种子安全的新机制和新路子,在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与基地规模配套的良种繁育和制种基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推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全市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0个、2000亩,制种基地2个、1000亩;新建工厂化育苗基地2个,工厂化设施育苗达5亿株。三要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围绕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柑桔、蔬菜、蚕桑等产业建立一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推进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全市建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产示范基地3000亩、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2个、万亩机电灌溉示范区1个、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机械化耕管水平达到65%。四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落实病虫综合防控和检验检疫措施,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在生产、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应用标准化生产,产业基地建立投入品登记和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6%。

五、拓展营销渠道,打造名特优农业品牌

坚持生产发展与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同步推进,以品牌和市场带产业、促生产。一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扶持、培育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蔬菜、水果、植保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将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现产业基地在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的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全市建成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二要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超对接、专业合作社直销、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期货交易等现代营销形式,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完善网上销售网络;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物流中心、营销能人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立足本地、挺进重庆、面向国内、拓展国外市场的市场营销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建设,启动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善重庆农产品产销恳谈会例会制度,积极组织参加西博会、农交会等展会,举办农产品展示会、部省农业现场会,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三品一标”为载体,提升品种品质、产品质量,打造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