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幼儿园依照国家、省、市关于学前教育管理规定,坚持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办人民满意教育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幼儿园违规冠名,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以“双语”、“奥数”、“识字”等为由招揽生源,误导或欺骗家长;二是少数幼儿园不执行正常教学计划,幼儿集中学习时间过长,幼儿园正常的游戏时间、空间与材料得不到保障;三是个别幼儿园未经审批,擅自添加所谓特色学习、实验教学,导致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四是部分幼儿园、小学、民办培优机构违规举办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将小学教学内容照搬到幼儿园。以上种种现象严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政策规定,加重了幼儿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健康成长,助长了应试教育向幼儿园的延伸,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严重关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切实加强全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学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深刻反思当前我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前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科学探索幼小衔接,大力加强家园共育等项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遵循“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正常、稳定的保教工作秩序,做到教学过程中渗透常规培养,保育工作中捕捉教育契机,注意个体差异,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3.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要把游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有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一是结合本职工作和园本研训,加强先进理论学习,借鉴、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反思教育实践,呈现教育成果。
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园长论坛、双优(优质活动、优质环境)评比等活动,引导园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探讨学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面向全体幼儿,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每一名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是加强幼儿园课改基地园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已有30所课改基地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及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大对课改基地园的管理、指导力度,为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二是坚持开展《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实验工作。以《教师用书》、《豚豚幼儿活动包》为载体,指导教师、家长将教育理念有效转化为教育行为,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三是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认真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0—3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稳步推进0—6岁托幼一体化进程。
四是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项目研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游戏性,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小学化、学科化,知识技能要求超前化”的不良倾向,让幼儿向往小学生活,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自然过渡。
3.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
一是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执行新生入园体检制度,严禁对入园幼儿进行考试或变相考试。幼儿园在正常教育教学时间内,不得以开办特色班、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全市幼儿园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二是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市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所谓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三是不断增强教育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组织开展《*市幼儿园2—6岁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实验稿)》实验,指导教师、家长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5个方面,了解幼儿全面发展水平状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基地园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挥实验引领作用。
四是坚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测与指导,建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
4.进一步加强教育研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教科研方向。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解决目前教师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严禁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早期定向教育实验。
二是建立健全幼儿园教科研制度。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幼儿园园长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具体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三是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幼儿园“星级教研组”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提高日常教科研工作的质量。
四是组织园长、教师专业化培训。实行园长、教师、保育员等人员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机制。
5.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网络
一是通过《家长报》、《幼儿园家庭互动手册》、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交流教育经验,共商教育措施。
二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索为社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与办法,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在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正视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幼儿园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安全的教育秩序,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坚决纠正“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办园水平。
一、明确各年级教学任务和要求,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1、七年级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七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跨越、提升和飞跃阶段。七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一是全面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行为特点、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和心理倾向等,摸清底子,把握学情,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由小学学习向初中学习过渡,搞好初中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包括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学习方法的改进和知识体系的衔接等。二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生活能力,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为今后两年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八年级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进入八年级,随着学科课程的增加,教材知识容量的增大,教学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逐渐步入紧张和困难时期。这一时期往往会出现学习方法、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适应上的困难,并由此导致学生的分化。因此,八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强化学习规范,努力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开发学生思维,特别是通过课内外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特长;狠抓教学管理,在保证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全面到位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搞好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跟踪、分类帮扶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努力避免发生两极分化。
3、毕业班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九年级是初中学习的最后一年,是初中毕业学年,也是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向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进入九年级,学生不但要继续强化知识积累,还要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九年级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立足学科教学实际,进一步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发展特长;排查教学缺漏,从未落实处抓落实,在已落实上抓巩固,在已巩固中求提高;善于捕捉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找准能力的提升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走向社会谋求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准备和智力支撑。
二、理清各年级的教学思路,把握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
1、七年级的教学思路——把握学情,搞好衔接;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打牢基础,拓展视野。一是把握学情,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普九后,小学毕业生直入初中,必然会出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学习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要在新生入校之前,早准备,早打算,采取走访原毕业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新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长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新生入校后,可采取考试、面谈、分组座谈以及观察记录日常表现等方式,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特点、心理需求等,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据,以便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为了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并落实《初中生学习常规》和生活、纪律方面的有关规定,让学生明白初中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明白学习的纪律和规定,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通过思维的诱导、方法的指导和行动的引导,使学生熟悉教师教和自己学的基本思路,懂得在初中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如自觉预习的习惯,课堂随听随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写工整、作答规范的习惯,以及观察、记录、思考的习惯等等。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成才的根本,老师要舍得在这方面动脑筋,花气力。二是要搞好初中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在学科教学上,对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低年龄段学生形象思维的特长,侧重学科知识的顺承和衔接,强化学生的识记和积累,并逐步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数学等坡度偏大、小学阶段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科以及新增科目,要适当放低教学起点,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并适当延长教学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充分的反刍和消化吸收的过程。三是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通过学习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改革考试评价的方式方法,用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四是立足学科实际,打牢知识基础。教学时遵循课标要求,突出学科特点,既要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熟悉教材,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小步子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课本透彻理解,对重点知识准确记忆。学科通过每单元的抽测、反思、补偿,实现“单元清”,年级通过每月的定期检测、反馈矫正和补偿教学,实现“月月清”。要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防止出现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一味追求高难度、高要求等现象。五是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科普调查、野外考察等活动,诗歌朗诵、读书征文、书画展评、影评、书评、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文学社团、社会调查、人文素养综合展示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六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考试与评价办法,发挥考试和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要进一步转变考试的观念,重新审视考试的意义和作用,真正把考试变成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过程,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要做到“四个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以问代测和以查代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逐步形成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更重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评价方法上,做到“四个相结合”: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情感、表现以及实践能力、多元智能的综合评价,真正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八年级的教学思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强化规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关键一年。学生在度过了七年级的适应期后,进入了夯实基础、形成规范、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全面发展时期。由于课程增加,学科知识难度增大,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业压力等也都相应加大,因而八年级也是学生容易发生分化的一年。八年级学生辍学问题最突出也正是这个原因。为此,学校必须切实做好管理与教学调控工作,采取得力措施,适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下大气力抓因材施教和培优辅差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高材生的培养到位,偏科生的辅导到位,学困生的转化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要做好如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定出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统一目标,不偏爱高材生,不忽视偏科生,不歧视学困生,确保每一堂课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长进。面向全体还必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也就是在共同关注、平等对待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学情,上课时要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同的要求,确保高材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尽力避免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二是转差促优,保底拔尖。要善于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它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积极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才愿望。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过早给学生“定位”,高材生、偏科生、学困生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必须通过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审慎排查确定,同时要做好对学困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对已产生分化的班级,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抓课内,带课外”等措施,及时转差促优,纠偏补弱。对高材生要高目标、高定位、高要求。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组建不同的辅导小组,固定时间,精选辅导内容,选派最优秀的教师靠上课,辅导。有条件的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报刊杂志,让学有余力的高材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尽最大努力创设其“拔尖”的空间。对学困生,要找准其薄弱环节,采取教师承包、学生结对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思想帮扶、方法帮扶、知识帮扶等措施,促使他们得以尽快的转化和提高。八年级“帮扶”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初中的教学质量,各学校一定要制定学困生帮扶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收到效果。三是继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进入八年级,一方面课程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原有科目教材的容量和难度有所增大,而教学的时间并未相应得到延长。这种现状,往往会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的粗疏现象。各学校要特别注意引导教师立足课本,把握重点,夯实基础。学科教学不能随意删减基础性内容,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设难题、偏题、怪题,不让学生吃“夹生饭”。要继续重视知识的积累、巩固,重视课外阅读,把课本“读薄”,把课外拓展性知识“读厚”,积学储宝,厚积薄发,为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四是切实抓好规范化训练。第一,抓好教师教的规范,以“教”的规范影响和带动“学”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规范程度。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做好“备教”工作,该使用的教具一定要备足、找齐,该演示的实验一定要先行操作。课堂教学中,表达要顺畅,书写要工整,作图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作业批改符号一定要严格按规定使用。第二,抓好学生学的规范,向过程的规范要质量。“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或答卷,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解题步骤完整。教师要认真评析,细化要求。批改作业或试卷要有卷面得分或扣分,特别在学生答卷中,因规范问题可扣可不扣的分,要坚决扣去;在试卷讲评中,要有因不规范导致失分的专项统计与分析。五是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等教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题目训练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设置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不能让简单、机械、重复的题目把学生挤入狭窄的思维胡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便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思维的盲点、弱点和偏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还要尽量做到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导而弗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思维“爬坡”。要注意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变归一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和聚合能力。要开设好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班的教学思路——分类指导,发展特长;强化积累,优化学法;融会贯通,提升能力。毕业学年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深化强化、融会贯通,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一年。进入毕业学年后,课程的密度进一步加大,教学节奏不断加快,学生的分化和分类发展日趋明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发展需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要指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学习的方法,激活积累,建构知识体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完成最后阶段的冲刺。毕业班的教学与复习要注意如下六个问题:一是毕业班教师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首先,坚持用足用好课本、强化知识积累的原则。无论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用好课本,用课本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答题规范和解题能力。分析新材料、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都离不开课本的知识。要坚持以课本带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上新课期间,各科教学必须做到知识点过关,单元章节过关。其次,树立正确的复习指导思想和方法。第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扎实培养基本技能;复习训练方法是:可采取“滚动式”复习,即依据课本,层层夯实,步步为营。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务求能力;复习训练方法是:可采取专题复习法,即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第三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注重综合、模拟、适应性、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复习训练方法是: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复习课、讲评课要灵活运用“学——讲——练——评——补”的复习、评讲课堂模式,杜绝满堂灌、题海战,力求题题清、堂堂清。各校各学科都要开展复习研究课活动,教师互相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优化训练过程,科学地训练能力。第一,训练要有“机”。要把握住训练的时机。课堂教学是讲、思、练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必须做到当讲则讲,当思则思,当练则练。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当把训练置于学生已弄清知识产生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真正把训练作为消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手段,切忌动辄就练,以练代讲,以练代思。要改变只有“动手”才是训练的狭隘的训练意识,确立动脑、动口、动手都是训练的观念,真正把课堂教学变成训练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过程。第二,训练要有“度”。要依据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训练的时间和份量。安排和设置训练,要以学生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为基本准则,切忌不考虑学科性质和知识、技能的习得规律,盲目增加训练的时间,加大训练的数量和难度,贪多求全,练而无度,不深不透。第三,训练要有“法”。不论哪种类型的训练,都必须做到方式灵活,方法多样,避免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训练。解题训练必须做到编题要科学,选题要典型,做题有指导。训练点要落在“大纲”或“课标”规定的能力培养点上,重在启迪思维,强化规范,培养能力;指导解题要注意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及时加以点拨,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讲相似题的不同处,不同题的相似处,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指导解题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将学生引入方法和技巧的“迷魂阵”。四是做好分类指导,培优补差的工作。培优补差的目标是增大高分层、拔高希望层、提携中下层。培优补差的主阵地在课堂,培优补差要贯穿于毕业班教学的全过程。培优可实行“导师制”,培优教师定期会诊,与承包学生谈话,检查已布置的习题,全方位指导,让高材生优势更优,差科得到弥补,冲刺高分层。补差做到课内外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补差的内容有补思想、补知识、补方法等,沟通师生感情在补差活动中尤为重要,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制订培优补差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奖惩,强化培优补差过程管理,考评应以成绩上升幅度为重点。五是有效使用中考备考资料。复习阶段,学校要为教师配备多种高质量资料,学生可以县教研室选编的调研题作蓝本。其它习题或试题,教师必须先做后选、先练后讲、先改后评。杜绝原卷、错题、重复题进课堂,同时要求教师把好训练关、批改关、评讲关。第一、二轮复习要强化规范化训练,每次考试后各科教师要挑选1-2份优质卷张贴展览,学生要有各学科纠错本,以防一错再错。第三轮复习可精选5-7套卷作模拟、适应性训练,对确有价值的试卷可以重点练、重点评讲。六是重视对学生心态的调适。要重视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系列主题班会课、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对待竞争,有效克服紧张、焦虑、浮躁情绪,并学会适当控制学习节奏,在心理、生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每次大考前,尤其是中考前,要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快乐考试氛围,把中考的六月看作是放飞理想的六月,是激情奔放的六月,是展示才华的六月,一改以往的灰色六月、黑色六月等恐惧、灰暗心态,使学生轻松自如进考场,快乐做题不慌张,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水平,提高中考成绩。
三、强化和改进教学管理,抓细抓实教学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共包括七个主要环节:备课、上课、练习、批改、讲评、辅导、测验。一是搞好对集体备课的监控。分管学校领导要具体参与集体备课。每周学校要安排一个下午或晚上的时间(不少于3课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研讨教学思路,进行最优化设计,形成文字材料后印发给基组每位教师。分管学校领导每周都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写出评议意见。教导主任或年级主任负责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和领导的评议意见进行验收、存档。二是搞好对教师个人备课的监控。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青年教师要写详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提倡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写示范性教案。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教案都要突出实用性,体现创新性和教师个性。三是搞好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教师要设计出新颖、务实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尽情的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继续实行学校领导、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校长、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年级组、班级和课堂。按照县教学常规的要求完成听课任务。四是建立学生定期评教制度。要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每学期要组织一、二次学生评教活动,评议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写出书面的整改意见。五是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调控。要求学生作业必须写明日期,教师批改作业也要注明日期,以便查看作业的量是否适中,布置与批改是否及时。作业批改中面批、精批、阅批和学生互批的比例,由各校根据教师工作总量合理确定。六是抓好对学生的辅导。辅导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是落实“帮扶”的重要途径。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重点。个别辅导要耐心、细致、热情,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迴避问题,不准讽刺挖苦学生。集体辅导必须由学校统一安排,不得用自习课时间进行集体辅导。
2、继续加强初中教学质量管理。一所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看质量。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是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我县今后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好“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调查研究”这一广西重点课题的配套调研资料,即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调研题。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不要放任自流。二是做好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这是评估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要以片为单位搞好每次检测的质量分析,并根据质量分析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三要严肃考风考纪,教师在考试后要及时批改试卷,认真进行讲评,作出详细的质量分析,学会通过质量分析找出自身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所存在的不足,并将质量分析与高材生、偏科生、学困生的帮扶挂钩。四是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益。
3、进一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一是要致力建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班级文化。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精心选择主题,开好系列主题班会,开展好各项活动,扎扎实实进行树立信心、敢于吃苦的教育灌输。要有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奋斗目标要醒目地展示出来,用目标激励学生成才。二是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发展脉搏,坚持以激励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给学生以积极、热切的期望,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扎扎实实的帮扶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帮扶活动中的关键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理解。在对高材生、偏科生、学困生的帮扶活动中,班主任要负责列出清单,对帮扶对象写出客观、准确、细致的“诊断”意见。要具体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帮扶,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向既定目标前进。要协调好各相关学科的帮扶,帮助学科任课教师与帮扶对象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交流,不断调整帮扶策略,提高帮扶的实效性。四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协调学科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了解本班教学的真实情况,及时反馈给各个学科。班主任要有适当调整各学科课时和教学进度的权力,有调整各学科作业量的权力,有评价学科教学质量的权力。通过班主任的协调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优势互补。
四、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课题研究是近几年来教学研究工作的新趋势。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开展教学改革,是我县多年坚持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今后一个时期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各学校重视开展针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和谐整合。各学校都要认真寻找、筛选、积累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以问题为研究课题,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建立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度,落实评估奖惩的措施,激发领导和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县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分片举办课题研究培训,并组织各学校申报“*”规划课题。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整改学校要有自治区级以上课题,其他学校要有市级经上的课题。
2、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机制。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程度,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校本教研要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针对学校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良性机制,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的一体化。二是重视名师的培养。名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惟有名师,才有名校”。培养名师、吸引名师、留住名师、用好名师,是学校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问题。要重视通过校本教研来造就名师、培养名师,推动名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名师队伍的建设,将会带动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发展初级阶段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国际水平和办学层次的一个指标[1]。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保证医学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医学留学生教育成败的瓶颈[2]。徐州医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并于2011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处于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之路。
1.改革留学生教学管理归口
我校在留学生教育之初,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由校教务处承担,由辅导员配合通知学生或帮助教务处解决语言的沟通障碍,并无专职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学校始招留学生,缺少教学管理经验,只能比照国内本科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留学生进行管理,接近于“趋同教学管理”模式。“趋同教学管理”指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上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对留学生管理的模式[3]。这种模式在留学生规模较小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但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量也与日俱增。2012年,我校留学生共三个年级,总人数近150人,再加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教务处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已严重不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留学生教学管理归口改革刻不容缓。国际教育学院经学校批准成立教学管理办公室,设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相关教学管理工作逐步从教务处移交至国教院教学办。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教学管理的归口改革是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具有重要意义。
1.1改革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改革之前,教务处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中国学生的日常工作上,因此有时会忽视留学生的教学事务,再加上语言沟通问题,使得留学生相关问题的处理易被拖延。以我校对留学生教学计划修订为例。我校依据培养计划,2010年重新制定了本科临床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予以施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课程的课时设置与教研室实际上课情况不符合,个别教研室带教能力难以满足课时要求等问题。以上问题出现后,相关教研室向教务处申请调整,但因申请报告提交时间零散,申请程序复杂,又涉及外事,计划修订不能有效落实。改革之后,教学办加强与各教研室的联系和沟通,教研室直接将课时设置问题反映至教学办,教学办及时分析、归纳、汇总,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1.2改革促进了学院实现人性化管理
目前,我校教学任务落实已实现信息化、程序化。每学期期中,所有学院一同进行下学期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将修订后的计划报送至教务处,再由教务处统一下达教学任务书至各学院,各学院明确教学任务后,填报教学进度表,将进度表录入教务系统,最后根据系统内教学任务安排课表。但留学生新生教学任务较为特殊,因各生源国“高考”时间不同或其他因素造成每年新生报到时间不确定,且远远晚于中国本科学生。改革之前,为完成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在教务处的趋同管理模式下,所有新生课程依据报到时间顺延,使得相关师生不得不在寒假加班加点地上课。天气寒冷,课程密集,学生极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国教院教学办成立后,实行人性化管理,教管人员针对此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将第一学期的一门课程调至第二学期,减轻了第一学期的教学压力,并根据新生的报到时间变化及时更新课表,调整周学时,保证寒假前顺利完成教学计划,造福了广大师生。
2.构建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层次和国别数量均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高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留学生教育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成为政府与学校面临的新问题[4]。为此,我校在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之后,专门召开了留学生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构建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加强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
2.1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留学生教学管理体系
国教院在开展留学生教育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综合统筹的“大留管”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学籍管理;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各教研室负责教学实施、课程建设;人事处负责师资培养;学工处和国教院负责学生管理;后勤保卫处负责后勤保障及学生安全;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外教的聘请和管理。同时建立起由分管校长全面领导,院长直接督导,教学办执行落实的教学管理队伍,负责制定和修订留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组织留学生教学活动、教材建设工作等,并适时扩大汉语培训中心职能,将汉语教师作为国教院行政补充人员,负责部分学生管理或教学管理工作。
同时,国教院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徐州医学院留学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徐州医学院留学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徐州医学院留学生管理手册》、《徐州医学院留学生实习手册》、《徐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授课教师遴选标准》、《徐州医学院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各教研室在我校教务处主持下,共同编写了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六年制教学大纲。
2.2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工作[5],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教学工作中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校采用多种措施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徐州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振兴计划”实施暂行办法》、《徐州医学院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举措,选拔专业能力和英语基础好或有出国经历的教师作为骨干投入留学生教育事业。第二,增加教师的境内外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校内英语口语培训、双语授课培训,选送英语能力较强及承担留学生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国进修等。第三,加强竞争与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国教院将联合教务处与人事处,根据相关制度标准,从部分学科开始试行留学生师资遴选与认证工作。同时,完善留学生教师考评制度,对留学生任课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如增加出国进修机会,提高课时费等。
2.3严把生源质量关
现来华医学留学生生源多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在招生环节上,我国大部分招收留学生院校严重依赖中介,生源竞争激烈。我在校留学生教育起步阶段,也曾为了满足生源数量目标而降低生源质量要求。学校在意识到生源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后,修订了《徐州医学院外国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招生简章》,并重新拟定招生合同,对于生源的高中成绩、入学年龄、体检结果和经济担保等硬性指标都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有学者认为,在目前学历留学生的招生环节中,缺乏一个统一入学的评价体系[6],这是影响生源质量的另一个因素。由于该评价体系的缺失,有些问题在学生入学后才表现出来。问题主要分两类:英语水平不过关和高中数理化生基础薄弱。英语作为留学生在华学习和交流最重要的语言媒介,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以我校留学生为例,有若干学生的英语水平差,甚至已影响到日常交流,这无论是对其课程学习还是对学院的管理工作都造成极大障碍。另外,留学生的数理化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难度,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却完全跟不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一方面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势必会影响之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解决这些问题,学院现初步准备建立留学生入学评价体系,对于符合招生简章和招生合同条件的学生不再全部接纳,而是进行新生入学考试,主要考查科目为英语和数理化生等基础知识,入学成绩不过关者将被拒绝入学。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2.4.1听课与教学检查制度
国教院向来坚持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制度。除每周两次的常规听课外,教管人员还会根据学生或教师的反映有选择性地听取课程。教学检查由教务处发起,全校各学院统一参加,主要形式为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和教学文档检查。国教院教学办将检查结果和座谈会意见汇总后以书面形式交至教务处,再由教务处反馈给相关院系。此举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信息员大多数是学习认真、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虽然他们调查了全班意见,但角度难免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同时,将意见反映到教务处,再由教务处代为反馈的做法,虽有权威性,但时效性不佳,往往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故而,学院于2012年开始实行评课制度。
2.4.2评课制度
评课采取纸质问卷形式,每门课程结课后即时进行。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针对于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项目给出具体分数,第二部分是学生填写评价和建议。教学管理人员计算出每门课程的平均分数并汇总评价建议后交给各任课教师,教师需针对评价结果书写整改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学院盖章后,教研室留档的同时也交至国教院一份。教学办及时整理评课意见,直接反馈给教研室的做法,改善了教学检查时效性不佳的问题;而且因调查范围广,收集到的意见比教学检查更全面、公正。
现行的评课制度是对课程作出整体情况评价,然而真实情况是一门课程通常有好几位老师授课,不能一概而论。为更有针对性,学院把评课细化为评教工作,将每门课程负责不同授课内容的教师一一列出,让学生给每位教师打分、评价。但一旦细化为评教制度,若还沿袭纸质问卷调查、专人统计汇总的方式将形成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学院下一步计划建立留学生教务信息系统,学生通过在线评教,系统统计,既可释放教管人员统计压力,也为实施“评选最受留学生欢迎的教师”的工作打下基础。
2.4.3教学反馈信息座谈会制度
教学检查和评课存在一个类似的问题——必须通过第三方传达反馈,师生没有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有些情况下,即刻的交流是比教学检查和评课更高效的一种反馈方式。学院定期开展教学反馈信息座谈会,邀请学院领导与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学生针对本学期的课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会针对学生本学期的表现提出要求和期望。座谈会的开展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对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2.4.4教学督导专家组监控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育监控体系的建设,保障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留学生教学督导专家组,由分管校长、院长、教务处处长及部分教研室主任等十位具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组成,国教院教学办负责专家组的日常行政工作。督导专家组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对留学生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咨询和考核评估,为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开展的工作主要有:深入课堂听课,检查、督促教师的教学和留学生学习情况,参加信息反馈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为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咨询和建议等。
3.实行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考务管理模式
国教院教学办全权负责留学生的考务工作,考务管理模式规范化、人性化。
3.1考试安排履行规范程序
每学期最早结束的一门课结课的前一周,教学办开始进行考试安排,包括考试时间安排、考场安排等。正式考试一般安排在课程结课一至两周后,每年级每周尽量只排一门考试,各年级考试不同时进行(避免与重修生的考试时间冲突)。
3.2补考、重修严格安排
参加补考的学生规定为提前递交缓考申请表和正考不及格的学生。无故缺考的、正考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考生不允许参加补考,只能重修。重修在来年学期初报名,每学期每位学生不得报名超过三门,由教学办统一负责报名工作。
3.3监考严加管理
课程正考监考人员由教研室指派,补考监考人员由国教院安排。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巡考,教务处也参与部分考试的巡考工作,一旦发现违纪现象,严惩不贷。
在我院规范化考务管理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会适当变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得管理更加人性化。此外,学院还会积极吸取留学生对考试管理的意见,每学期期末都组织学生进行考风测评,参考学生对考试管理的反馈改进之后的考务工作。
总之,医学留学生教育巩固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7],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在教育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新思路,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荣丽春.权变理论对留学生教学管理及其培养模式的启发[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28(3).
[2]岳凤文,刘佩梅,李晓霞.基础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
[3][6]夏青.对来华学历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9).
[4]朱志龙.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3).
关键词: 二级管理 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
实施二级管理是我国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使高职院校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所谓二级管理是指教学管理开始实施以学院教务处管理为主导、系部教学管理为主体的二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把“抓教学、重质量、强化监控”摆到突出的地位。为此,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我系根据我院指导精神并结合本系自身特点开展了多方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教学管理[2]规范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基础环节,能否规范地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
我系根据学院出台的相关教学文件、规范,并结合本系自身特点,制定出更加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一系列贯彻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文件、规范并遵照执行。因此要求强化系部教学管理,强化规范意识、服务意识、监督意识;教师教学严格按照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执行,并根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进行监督、监管,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出台一系列实验(践)教学管理制度,注重实验(践)的计划性、规范性、目的性、实用性;各种(类)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教学仪器、设备、教具、服装的使(借)用管理规范,并切实执行。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系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如校企联合,将“教师送出去、工程师请进来”,达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结合;加大实习(训)的力度,在教学中向实践倾斜,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专家评课,将讲课比赛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随机听课、随堂听课,使得广大教师树立“精品意识”、“竞争意识”,达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次课、做好每一次辅导”的共识,尤其是集体备课产生了智慧火花的碰撞,同行、专家的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与努力的目标,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深化课程体系、考核体系的改革,突破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模式,采取阶段性测验,辅以作业、练习的考核形式,注重平时所学,注重积累渐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加强教学质量检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贯穿整个学期,期初、期中、期末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学院及系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期初是一学期的开始,为使广大教师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各项教学规范,使教学步入正轨,期初教学质量检查起着重要作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主要考查半个学期的教学情况,是对前阶段教学质量的盘点与总结;期末阶段临近考试,教学质量控制愈加重要,主要是对期末教学秩序的监控及一学期教学的总结。
系部在学院教务处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实行教研室自查与系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查教案(首页)、教学进度、作业批改、答疑与辅导、考试、实验实习、听课、实验开出率、毕业设计、教研活动等各项教学环节的完成与资料收集情况,并进行教材满意度测评;网上测评,充分发动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网上评教、评学、互评活动,以使各项数据客观、公正、全面;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教师的建议、意见,对学院、系部教学管理的看法,教师对学生学习、学风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反馈,以利于教学相长。
四、完善系部教学管理网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教学管理机构是系部教学管理的主体,它直接受教务处及系主任的管辖,对日常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
1.强化系部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做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证信息的流通。
2.建立、健全系部教学管理网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为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建立了以教务处、系主任、教学秘书(专业秘书、行政秘书、系部学工办、班主任)、学习委员为主体的三级教学管理网络(如图1所示)。该网络以系部教学秘书为中心,联结各职能部门(人员)与学习委员,成立了一个多渠道、多媒介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系部直接进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尤其是各班学习委员在这一网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系部实行学习委员签到制度以来,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生与系部教学管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便于系部直接获取教学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事半功倍。
目前,我院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更加规范、质量稳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如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有些工作流于形式主义,并未切实落到实处;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学风不够浓厚等问题。这都有待于全院上下齐抓共管,同心协力营造一个“教风优、学风浓、氛围好”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居丽英.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系部管理及改革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事务也随之?觯?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管理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教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人性化,从而简化了教务管理流程,提高了教务管理质量。本文将站在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角度,谈一谈在徐州医科大学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感受,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对教务管理系统提出需求,并就该系统优缺点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进一步优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思路,以期能更加适应医学院校发展。
一、我校对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功能的需求
1. 满足日常教务管理要求,推动教务管理转型升级
我校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事务性管理和战略性管理。事务性管理包括日常的学籍管理、课表编排、成绩录入、考试安排等具体事务的操作;战略性管理包括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工作评价、教学改革管理等、教学质量监督等概念化建设。因此,系统不仅要满足管理日常教学事务的要求,还要兼顾教学价值层面的活动,实现我校教务工作从“事务型”向“战略型”的转变,从“服务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2. 通过人性化设计传达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务管理系统的宗旨在于使学校教学管理向高水平、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迈进。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体系设计应将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纳入并具体体现,如注重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主体性、个性化、开放式、多样化、生态和谐、系统性等。这对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复合型人才及各类各层懂医的专业人员具有极大的意义,符合在“大医学”背景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3. 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
这个要求是要使整个教学管理流程中的各环节、各角色的操作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在系统中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纸质文本、减轻工作人员办理的繁琐程度,具体体现在:
(1)实现移动教务
实现移动教务的功能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用手机随时随地使用系统,完成一切可以在电脑上完成的操作。经过调查得知,学校里有少部分学生没有配备电脑,但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手机。每次选课时,没有电脑的同学都要借用别人的电脑或是去图书馆的公共机房操作,极为不便。如果所有操作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会大大提高系统使用率、工作效率和便捷度。
(2)节省教学资源,力求实现无纸化办公
我校一直以来调停课、借教室都要走线下,申请人要交纸质申请单给院系领导审批,审批过后再去教务科审批,最后盖过章的纸质申请单交给教室管理员。如果所有的审核和传递都能在网上实现,一方面可以节约在各个部门奔波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省去大量办公用纸,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理想状态下可从系统直接导出每位教师的工作量
课时登记与统计不仅是很多高校的日常工作项目,还是各项评估、认证必然要求完成的任务,且根据任务要求不同,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这就使得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统计工作量非常庞大。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工作量的统计还处于人工统计阶段,这种人工统计方法弊端很大,效率低下,数据安全性差,且容易失误,所以很有必要将这项工作从人工走向计算机。采用电脑代替人工,可以控制成人工成本,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我们的统计管理效率[1]。
(4)具备统计教师调课率的功能,实时掌握教师调课情况
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是从医院聘请的临床医生,接收急诊或其他原因调课、停课、补课的情况较多,有了统计调课率的功能,发现教师调课率偏高时可以及时查证原因,提醒教师注意,杜绝教师因个人原因随意调课的现象,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在我校运行展现出的优点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在我校的运行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1. 用多样化的操作角色划分各级部门权限
正方软件公司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打造了一个支持多角色切换的师生共享的本科生信息服务平台,权限级别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二级学院管理人员、学校领导、督导专家、系统管理员七个层级,在这七个层级中又细分了二十多个具有不同权限的角色,如二级学院管理人员包括:教学院长、教学秘书、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四个角色。教学院长有初步审核教师调课申请的权限,专业负责人有提出申请创建、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权限。灵活多样的访问与管理权限体系,会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好处,能够调动全校上下师生使用新系统的积极性,杜绝处理教学管理事务时僭越职权的行为发生。
2. 业务流程简洁适用
基于使用旧版正方教务系统的经验,我校在引用新系统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力求做到细致、便捷、流畅、用户操作简单。经过一个学期的调试,业务流程有了明显优化。在此系统中具体功能的实现同时具备细致和简洁两个特点,细致是由医学院校本身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针对医学类课程教师多、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功能模块都设计得非常精细;而简洁是为了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方法,流畅、快捷地进行操作。
3. 初步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
(1)可用手机登录网页的方式进行简单操作
目前,已经可以通过登录网页的形式进行一些基础的简单操作。学生可以用手机查看课表、选课,非常便捷。对老师们,尤其是校外医院工作的老师们来说,能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课表,进行调课场地预约和调课处理,也非常方便。但许多功能无法在网页上实现,还需依赖于客户端的开发。
(2)已能实现大部分调停课、预约场地环节在网上进行
使用此系统后,教师可以从网上进行调课,无需亲自到教务科来交调课申请单, 简化了调课流程,节约了老师们的时间。并且借用教室和调课从网上进行审批,不用人工递交纸质申请单给教务科,大大节约了办公用纸,朝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2]。
三、影响教务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因素分析
我校自使用正方教务管理系统以来,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学校特性在开发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并就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公司积极交流,配合解决。目前虽已实现大部分功能,但仍存在一些没能解决的问题,部分功能没能得以发挥最大效果,现就这些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这些问题遗留的原因做一阐述:
1. 我校各个部门各自使用不同系统,无法较好地整合数据
学生入校后各方面数据都是互相关联的,如学生一旦有学籍异动情况就涉及到计划财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教务处、学生所在学院等多个部门。我校目前不同部门使用了至少三个系统,有独立的财务报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没能很好地进行对接,就容易导致各个系统里数据不一致,无法得到真实有效的共享[3],也就是形成了“信息孤岛”。使用的系统多,也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困扰。目前我校现教中心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校园就在解决多个系统之间如何对接、如何进行整合的问题。
2. 分级管理没能得到完全实现
校院两级管理部门职权不明确就会导致系统无法理想化运作、管理秩序混乱。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多次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使用系统时遇到困难,不去找辅导员或是教学办的老师帮忙解决,而是直接找到教务处。教务处一方面不能在学院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动学生信息,另一方面,大量此类问题的出现会加重教务处的工作负担。医院的教师有时会以工作太忙,无暇顾及的理由拒绝学习使用系统,而医院教务科对此行为听之任之,要么将此任务退给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么不办理任何手续,教师与学生私下调课,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因此二级管理的松懈会造成校级管理部门只能埋头处理事务性的问题, 不堪重负的情况,直接导致教务系统运行不畅,工作难以推进。
3. 校园网的建设不完善, 硬件投入不足
我校网络化建设还有待提高。虽然在每个教学楼都设立了教室管理员的办公室,但并没有配?涞缒裕?调课及借教室申请单需要申请人打印并交给教室管理员,无法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浪费教学资源。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在良好的硬件的设施的支持下,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 落后的管理观念制约教务信息化发展
一些教务管理人员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方法, 对新的方法和手段不适应, 在应用教务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存有传统的管理方式的惯性, 从而导致系统的应用效果不明显[4]。尤其是使用此系统就要推进分级管理,大多数二级学院的教学办要承担更多工作任务,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教学办甚至将任务落实工作下发给教研室里的教师自己去做,教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且没有参加培训,无法正确操作系统,导致工作难以避免地出现错误。先进的管理理念还需要全体教职员工接受认可,才能使得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最大发挥,学校的教务运行才能逐步走上正轨。
5. 系统的使用较复杂, 技术培训不到位
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想要完全掌握系统操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培训, 不然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校组织了三次培训,都是针对各个学院教学办和医院科教科的老师,但对同样需要使用系统的领导、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培训,只发出了通知和使用说明,这就造成了除少数运行管理人员外,其他使用者不熟悉操作的情况出现;且有些教务人员对培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积极参加培训,培训后不总结学习操作步骤,无法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
6. 系统没能完全满足医学院校的个性化使用要求
我校具有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如临床见习、实验课程多;课程专业性强,同一门课的各个章节由不同教师传授,给一个班上一门课最多的能有十几位教师;教师多为临床医生,突发状况较多,时间变动频繁,调停课要求多,诸如此类,就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系统的任务落实功能复杂,导致课程落实任务、排课非常困难,无法完全按照实际上课情况操作,不能达成预期效果,最终导出的工作量也不够准确。
四、 优化教务管理系统使用效果的设想
影响教务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有两者,一是开发者,二是使用者,可以说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与学校所有应用系统的教学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因此继续改进教务管理系统使其更适应本校发展,还需从技术支持和学校配合两方面着手。
1. 软件开发层面
(1)应提供支持主流移动终端本地APP,实现移动教务功能
目前学生可以用手机登录网页查看成绩和选课,教师可以查看课表,但功能较少,且不方便。如果能以APP的形式出现,会更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还能增加一些更加人性化的功能,如提醒教师和学生上课时间,就能很好地提前预防临床教师因为医院工作繁忙忘记上课的情况;教师调课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给这个教学班的学生推送提醒通知,也能减轻教师自行通知学生的负担,诸如此类。
(2)克服目前出现的系统不稳定性
目前系统会频繁出现打印借用单时需多次点击才能打印的情况,还出现过从老系统把数据导入新系统时出现数据不匹配、数据错误的情况,这些都需要软件公司进一步调试。
(3)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部分功能的个性化定制
由于学生白天课业繁重,我校长期以来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段开设公共选修课。目前系统会自行判断,只要有学生冲突就会终止调课程序,但当晚上开设了公选课、以及重修?竺?开始后,有教师想调课到晚上,学生冲突的现象就会难以避免地出现。现请工程师修改程序,最终达成教师在调课时会跳出对话框,上面显示冲突的学生个数,如小于班级总人数的10%则教师可以选择继续调课,调课申请到达教学院长和教务处时多一列冲突学生个数,由教务处判断是否同意调课申请,解决了不能调课到晚上的问题,这种细致的个性化定制对于课程任务较多的医学类院校十分必要。
2. 学校建设层面
新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都有影响。过去的一个学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校园网和教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建设; 主管领导关心和指挥教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肯定教务管理信息化在教务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地位。校领导对系统予以重视并亲自参与,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硬件设施条件也有望得到改善;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分工, 明确职责;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教务部门应继续和公司联合组织培训,加强宣传力度。只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才能真正使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效力,对成功地建立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