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学的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理学是高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学起来较难,这对高中物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教学方法,我同意两句话,其一是要教学得法,其二是教无定法。怎么才得法,有些老师虽然有学问,教学效果却不好。什么叫教学得法,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中讲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一定意义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演。照本宣科的老师不是好教师,好教师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讲课可以说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有不同的模式,梅兰芳唱京戏,周信芳就不同。四大名旦,各不相同,四大名旦各有特色。教学要得法,其他教师机械的模仿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点我深有体会,第一年教学,跟着老教师听课,别人讲什么,自己讲什么,效果就不是很好,现在想来就是机械模仿造成的。后来我总结教训,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景,找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效果就好很多。
关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是引领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引路人,学生愿不愿意跟着老师,这取决于老师的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除了教学,老师尽量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信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很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功,我发现后有机会就课上表扬他,有次上课他回答问题,很精彩,我让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我从他的眼中看到兴奋与自豪。渐渐地他的状态越来越好,月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想到教师节的时候他还送了我一件小礼物,我很感动。我想感情是相互的,学生是可以慢慢雕塑的。
关于物理习题处理,有的学生说,老师你一讲,我就懂;可是一做题,我就不会。这种情况广泛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一次我们把讲过的物理题稍加变化再拿出来考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学生做得很差。这值得人反思。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于我们中国学生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有讲过的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学生习题做不出来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讲完课之后学生马上能做出习题来,做习题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必通过思考,那反而不正常。做习题是让学生活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训练。教师正面给学生讲原理,对如何应用可以作一些提示,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什么都包下来,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训练学生了。教学最后要深化学生的认识,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然会遇到困难,不克服困难认识不会深化。不要误认为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解答了的老师是好老师,并把什么问题都讲好,把所谓课堂效率高作为老师的标准。我同意有人说过的:“好的老师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首先,老师要千方百计把课讲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会自学后)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要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界有各式各样的现象都是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不要让学生以为只有课本上的东西,习题上的东西才是物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求解,让学生在解题当中碰到困难,碰到挫折,去思考。为什么做不出来?为什么做错?怎样解才正确?如果老师都包办了,那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智力呢?所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教学过程的探索永无止境,所谓教学相长,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与大家交流,争取更大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建议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皱,唉声叹气,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个字来。所以我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方法,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作文材料
学生作文写得好与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积累作文材料的多寡:头脑中有着丰富的素材库,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反之,没有素材,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作文素材呢?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语文最大的课堂,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如果细心观察,加以积累,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人物、景物、花草树木,观察阴晴冷暖,坚持写观察日记,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在读书中积累素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的名句、谚语都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好处。读书之于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积累广泛的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来说,书中的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等,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不少学生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却不多,多半是半途而废。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积累,时刻督促学生边读边写,读写结合,积累素材,从而获得灵感。
二、先说后写,提高作文能力
说话是口头表达,作文是书面表达,很多时候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较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有理有据,可是在书面表达上却捉襟见肘,绞尽脑汁。其实,“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作无非就是把口头表达落实到书面上。所以我们可以在写作之前,先要求学生“说”作文,将所要写作的话题口头表达出来。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之中,学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可以将这些想法和意见记录下来,将学生口头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来,让其思考、改进,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锤炼语言,使文章富有文采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语言平淡无奇,那么文章势必会缺乏吸引读者的魅力,而且文章整体上会降低质量,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锤炼语言,引导学生多注意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经据典,使文章增添光彩。此外,在一些字词的选用上,也要多进行推敲:什么样的字词能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语境不适合用什么样的词语,这些都需要学生多加考虑,进行锤炼。
四、写真事,抒真情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感觉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值一提,所以都会编一些情节和人物,试图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但是写出来之后却令人感觉很假,毫无真情实感,满篇理论说教,处处大道理。其实,写作文只需写真事,抒真情,将生活中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写出来,反而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打动人。比如,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大可以将所写人物的特点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也如实记录,只有真实的事件才会有真实的感情,才有价值。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较强,而且往往评改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并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应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比如,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为什么扣分。又如,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之间互相阅读,互相欣赏,或者让学生办起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更加充分的共赏与互评。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提升写作能力。
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六、结语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师生头疼的教学内容。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鼓励,细心引导,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多读书,多思考,不断锤炼语言,提升文章质量,并扬长避短,多加实践和练习,开放作文评价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7).
[3]黄晓菲.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7).
[4]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1).
[5]凌青.写身边事,道寻常理――唤醒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群文天地,2011(14).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医学化学 渐进式
我校医学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始于2009年,开展时间很短,但是涉及的专业较广,主要分布在护理、市场营销和中西医。在双语教学实施的最初阶段,我们只是采用了简单渗透的方式,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地用英语表达课程的常用术语和重要名词,发现收效甚微。从2011级开始,我们开始探索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旨在在原有双语教学简单渗透的层次的基础上,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双语整合,提供一种特殊的语境,一改传统的简单渗透双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医学化学专业的英语水平,只是简单掌握几个化学专业术语和名词而已,而是希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穿插教学,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强化第二语言的语言技巧和思维。
一、2011级学生中采用双语教学新旧模式对比
首先在本校护理专业本科2011级两个大合班(一合班:1—6班,二合班:7—9班)作为研究对象,二合班为实验班用新渐进式双语教学授课,一合班为对照班用传统的简单渗透双语教学授课。
所有教学内容均由课题组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备课,两个班级选用同一教师授课,以保证其可比性。对照班级以传统的简单渗透双语教学模式授课,具体做法:教师在编写教案及制作课件时,每一章节选取15—25个英文专业单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单词首次出现时给出中、英文对照,以后均用英文替代,其他内容均采用中文。教师授课时,仅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名词术语用英文,其他内容均用中文讲解。授课结束后,用专业英语结合简单的英文句型做一个总结。实验班采用双语教学渐进模式授课,具体做法:1.初级阶段:课前发双语讲义给学生,除了专业单词和常用的简单会话用英文之外,授课以中文为主;2.中级阶段:授课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课后发双语讲义给学生温习和阅读;3.高级阶段:授课交替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以英文为主而以汉语为辅,课后学生用英文自行总结该节课的主要知识,新课前学生用英文口述复习上次课的内容。按学期实行统一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方式改为:总成绩=传统期末考试(90%)+英语专业文献阅读(10%)。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提出的相关问题,以考查其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及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而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收集反馈意见。最后对两个班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2.11=66.23+5.88;实验班考核成绩为76.92=67.44+8.48。将总成绩分别按优、良、差3个等级评定,80—100为优,60—79为良,60分以下为差;对照班总成绩中14.12%优,良80.01%,差5.87%;实验班总成绩中优24.33%,良67.21%,差8.46%。
结果表明:以计算平均成绩来看,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以分数段统计来看,实验班优等级学生人数多余对照班,但实验班差等级学生稍多余对照班。总体来说,在阅读英文文献能力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班,阅读英文速度较快,对原文的理解较对照班深刻,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较对照班强。
在2011级该对比实践结束后,项目组分别召开了教师和学生经验座谈会,参加教师座谈会的共6人,均为担任了该学科或相关学科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师;参加学生座谈会共54名,为各班的学生代表,这些学生都在各自的班级进行了有关双语教学的意见征集。
在教师座谈会上,与会教师普遍认为渐进双语模式更能考验自身的英语水平,备课量更大,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入的英语词汇还要考虑学生对上次课程的接受程度,同时对口语的连贯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不是像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识记几个专业单词那样简单,而是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语言氛围;双语教学的正常进行必须依托原版教科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地道”的英文,文献报道显示,国内85%以上的教师目前在双语课程中使用的原版教材,而我们认为国外教材与国内的教学结构、体系不同,难以按照国内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如果有条件,就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层次等具体情况自编教材,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课件进行双语教学是双语教材发展的方向。
实验班学生的反馈意见: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够克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障碍,渐渐适应教师的英语语音、语速、语调,为能听懂教师用英语讲授化学内容打下基础,课堂之外,不自觉地可以留心于时时、处处、事事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在课堂内外都营造良好的语境,根据渐进式双语教学进度安排,逐渐进入自己最佳的第二语言的接受状态,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掌握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有利于查阅外文文献,掌握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发展状况;一小部分学生反映,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英文听说写感到较为吃力,要求全部用中文授课。
在2011级中开展的对比教学实践证明,渐进式双语教学是比传统双语教学更为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一是改变了学生的双语学习方式;二是提升了教师的双语教学素质,并以教师改变传统双语教学模式而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在学生方面,克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障碍,渐渐适应教师的英语语音、语速、语调,为能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化学内容打下基础,课堂之外,留心于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在课堂内外都营造良好的语境,根据教师新渐进式双语教学进度安排,渐渐进入自己最佳的第二语言的接受状态。在教师方面,实施渐进式双语教学时,教学模式的选择则是视情况而定的,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另外不能过早地将渗透式很快过渡到完全侵入式,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反应以便调整渐进的速度等。
二、2012级中开展渐进式双语教学情况
根据在2011级教学实践中师生的情况总结,我们在2012级学生中全部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项目组成员通过选择性的听课,实地了解了各个教师在各个班级中新模式的授课情况。总的感觉是,任课教师基本能够掌握渐进式双语教学的技巧,能够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语境的情况调整授课方式和进度,但是学生在上课时还显得被动,互动效果较差。另外,项目组利用休息时间,根据现行中文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现行的英语水平情况编写了《缓冲溶液》的英语教材部分,经过了反复斟酌和修正,将该内容进行了一次自编英语教材的双语教学。课后对该节课和双语教学的情况,向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表设计了10个选项,共向学生分发问卷100份,收回99份,回收率99%。
从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70.2%的学生认为能够适应自编教学内容;有32.3%的学生希望引进原版英文教材;有8.1%的学生不希望进行双语教学;有极少部分学生觉得目前教师的水平实施双语教学还有欠缺。对于双语教学的改进方法,学生提出的主要建议是:引进外教,提高教师英语水平,开设口语课程,加强双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编写一套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双语教材。
三、结语
针对连续两年我校在护理专业医学化学课程中开展渐进式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较传统双语教学更佳,但是由于学生能力、师资条件、教材条件等的限制使得渐进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制定了以下措施:1.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研讨会和讲座交流活动;组织教师的系列培训,包括对教师外语水平的测评,教学听课;开展双语教学教材的研究;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双语教学课堂竞赛,提高讲课技巧和水平。2.学生的专业词汇少,听力较差,公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双语教学遇到的又一大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完全被汉语包围的语言环境里,虽然学了很多年英语但是仍然是英语“哑巴”,故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进行双语教学,应该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进行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以增强教学效果。3.努力根据原版教材进行整合或改编,内容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整合出适应性强,受学生欢迎的讲义或自编教材是今后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该方面已经做了初步尝试,但是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何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138-139.
[2]麦凯M F,杨思 M.严正,柳秀峰,译.双语教育概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Biallystock E.Language learning,1978,28:69.
[4]Chamot A U,Kupper L.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22:13.
[5]丁雯娟,张丽娟.高校双语现状与问题分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院报,2003,23(2):77.
关键词: 听说法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运用
1.引言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对于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大多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考试为导向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很少顾及学生应用语言的水平。在课堂上采用对话式训练或者是问答式阐述,学生用英语所能表达的内容通常都是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水平,例如“我的梦想”、“我的家人”、“我的故乡”、“我的朋友”、“我的假期”等,所表述的内容浅显且所涉及的词汇单薄,往往是描述性的多,评论分析的少,这些内容对于操练学生的语音、语调等语言技能虽然有所帮助,但对于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甚至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多大的裨益,更谈不上创造性。正如在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所指出的那样:“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相应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为贯彻《教学要求》服务。在教育部高教司的主持和领导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组和考试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并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四、六级考试将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试点阶段的四、六级考试由四部分构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提高到35%,其中听力对话占15%,听力短文占20%。听力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的听力理解;听力短文部分包括短文听写和选择题型的短文理解;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口语测试也在同步进行。
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从传统的将语言看作一门知识或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转向将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一种社会规约,而随之听说法就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可供选用的模式。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将听说法在实际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材使用等各方面的贯彻作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
2.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教学法,根据桂诗春在《应用语言学》中的阐述:“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将外语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机械的习惯形成的过程,按结构为纲组织教学,进行句型操练是最常用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母语,以学生练习为主,以情景为中心组织课堂练习,为学生提供录音机、幻灯机、语言实验室等硬件设备,同时使用图画、表格、小玩具等实物软件来加强语言教学的形象性。”
从结构主义语法到生成转换语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只注意语言的能力而忽视语言的运用。按照行为主义的想法,外语学习的目标是自动化,接受性高于语法性,强调学生所说的应该是操该语言的本国人所能接受的。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听力理解是个体的记忆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语言转换能力的综合体,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依赖听者主动积极参与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和意义重构过程相结合的复杂的认知过程。斯特恩认为,在外语学习中有一大难题就是语码―交际困境(code-communication dilemma),即学习者一方面把语言看作是语码,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面,另一方面却要用这个语码系统来进行交际,因而产生顾此失彼的情况,外语的课堂教学往往都集中在语言形式的讲授和训练上面,而把交际即语言的使用放到课堂之外由学习者自行去进行。而问题在于学习者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拿到课外去,往往又用不出来。这个难题就使得人们认识到外语学习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这样,听说教学法就可以被视为一种促进语言内在化的手段和途径。
3.听说法与外语教学
现代外语教学是以倡导口语教学开始的,美国的教学法专家查斯顿(K.Chastain)指出:言语像一个冰山。大部分言语活动都不能直接看到,我们听到的是一系列心理过程的结果。第一,人们的思想是他们的感觉、心愿和需求的结果,他们必须有交际意图,然后才去说话。第二,言语牵涉到思想相语言的转换。第三,声音、词、语言形式都储存在内部认知网络里面。第四,说话人的言语能力只有在他将思想转换语言时,才得以表现出来。最后,听话人才能听到结果,也就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语言能力往往又被错误地理解为与书面语言相对应的能力。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在课堂上将句型掌握得滚瓜烂熟,而到了实际生活中却运用不来的局面。
而听力理解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语言学家的长期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有效的听力理解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对所听内容进行了积极的预测、认知、筛选、调整和总结。因此,成功的听力理解过程既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又应当是一个元认知活动过程,表现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影响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如有关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
听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对容易,而且往往使得学生产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教师指导,借助多媒体的教学硬件,通过模拟场景内化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这样可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实现互动式教学。
4.听说法在课堂的实际运用
任何学习都是以学生为内因的过程,学习的效果也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学习动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只有采取积极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才可能产生学习上的飞跃;其次,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技巧上来看,有着强烈交际动机的学生对学习任务采取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上留意听讲,爱做练习,反应积极,勇于对话,不怕犯错,注意积累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话语精华。因此,我认为在进行听说训练之前,教师应该对于教学大纲甚至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向学生阐明,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也了解听说学习的特点。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评估体系,了解自己的听说水平及出现的问题症结,并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计划及目标,将空泛的能力培养细化到可操作实施的步骤,使得学生感觉有必胜的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保持持久的学习自觉性。
在实施听说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像个导演,必须强调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的作用。在明确各教学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后,教师要有全局观点,综合应用课件、视频、音频、图片及辅助工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对于教材,教师可以做不同的教学处理,尽量扩大学生的外语接触面,灵活选用各种辅的资源,教师也不能囿于单一的语言输出,还要强调学生的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在听说法实施过程中,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扮演好监控者的角度。这首先体现在对于句型和词汇的范围控制,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不能无的放矢,随意提供听力材料和口语材料,让学生随意听说,最终使得课堂没有明确的中心,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也是一头雾水。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将内容尽量具体化,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句式或者相关情景的词汇,让学生扮演角色(role-playing)也是可行的手段。第二,让学生先模仿,后创造。一味地模仿,容易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死板,到实际场景中往往无法真正使用,必须强调在模仿基础上的创造,灵活把握在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功能转换,建立所学知识的相关延伸体系,由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第三,正确对待学生表述时的语言错误。过于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容易挫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束缚学生表达的欲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大学生本身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语法概念,只是由于习惯未能养成而出错。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应稍加提醒,不要批评,可以再提供相类似的场景让学生使得出现的问题在反复操练中加以解决。最后,要建立评估体系。鼓励学生反思在听、说之后总结自己的所得与所失,一方面总结自己听懂了多少、运用了多少句型词汇,一方面总结自己在听、说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从而得出进一步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改进的地方。
5.结语
总之,听说法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语言习得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化了学生所学的外语知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真正使得语言教学为实际应用服务。当然,在听说法的实施中,也不能拘于形式,而要以实际效果为检验标准,真正使得教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Chastain,K.Developing Second-Language Skills:Theory to Practice,2nd edition.Chicago: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1976:331-332.
[2]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401-405.
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构建数学学习活动近年来,一些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的课程安排构建思路时,对小学教育学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纵观现状,当前小学教育学正处在一种看似重要,落实起来却不被重视的尴尬处境中。而且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小学教育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远不及对语、数、外课程的热情高。鉴于这一现象,本文认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在于增加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基于当前背景下,本文针对如何对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进行有效性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意见。
一、学科性质
(一)学科地位
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
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
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
(一)科学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探究性原则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几乎是讲与练的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当他们毕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就会不自觉地沿用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改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方式迫在眉睫,把被动学习变为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教材也要做改变,增添实际案例等相关材料,设计学习方案;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讨论问题,改善授课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问题。但是教学方法又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什么,教师就应该就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所以,这两大问题也可改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是当代学者对数学的深入认识和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了解的结果,这也是小学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学科内容
根据上文的阐述的分析,学科内容的建构基本形成。
首先,对小学数学教育学具有科学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熟悉与数学相关的一些知识。先要了解数学是一门科学,它不是人类刻意的创造,而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它与现实和自然科学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研究对象很广泛;其次,是熟悉数学的发展史,正确的树立数学观,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了解数学自身特有的特征、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的发展演变等问题。再次,是阅读研究同小学生心理有关的书籍,这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育学应将书籍中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相符合的内容收入小学数学教材。
在实践方面,可以安排教学设计原理和儿童学习数学活动等内容,把教学案例分析插入到理论教学中,并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四、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又有区别。
数学教育学理论重在理解,其内容远不如数学题目那样难解。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自学,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或者是全班进行讨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适时提出学生忽略却又应该被重点研究的问题,对讨论做出总结和评价。
针对实践部分的教学,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实施这一教学法的重点是提供足够优秀的案例。因此如何收集和撰写相关案例是编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已有的、足够好的案例很是匮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材编写组必须要加强案例来源,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到小学实践,注意挑选其中典型事例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挑选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课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学要按照新课改的建设要求,以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思想境界为指导,全面加强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锻炼。另外,相关教育人员应当将提升教学水平视为教学重点,争取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在注重薄弱环节的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学的教学水平,努力建造成具有一流质量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