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的建议

教学管理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管理的建议

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建议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年来,高等教育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了扩招的形式。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原本就缺乏的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所以高校为了实现更快的发展,应该对当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高校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将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大众化教学模式。另外,高校在招生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使学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兴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呈现出课程门数多、实践经费少、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队伍素质差是影响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的内容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导致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

二、改进高校实践教学的措施

1.确定学校和专业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学校定位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企业的用人现状,制订出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内部的专业办学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就业状况不同。有的学校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还有的学校重视对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符合实际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

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不可以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全面了解本校的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师资的专业素质,才能制订出全面、完善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现状,使高校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高校内部相近的专业应该打通专业内部的壁垒,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的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用。面对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建设专业实验室的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中涉及的人力和物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4.扩大科技活动中心的规模

在进行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该项职能,并在各高校中有序开展,完善实践教学。

5.加强高校和校外的合作办学

要想促进高校和外校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高校与外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涉及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在进行合作办学时,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合作规程。同时,还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促进高校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系统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便制定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高校还应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鲜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外语教学;管理改革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外语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稳定自身的发展,则需要对外语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以保证外语教学的质量,并提升人才的质量,为社会输出大量优秀的外语人才。

2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2.1外语教学管理方面的认知偏颇

当前,我国的高校内部对于外语教学管理的方式看法不尽相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衡量外语学习质量的重点在于外语考试的成绩,因此科学的管理体系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只有教师强化外语学习和应用的渠道,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突破自我才是外语教学应当具有的形态。而校方则认为外语教学管理的重点不在“教学”而在“管理”上,只需要管理好教师和相关教务人员即可。这种认知上的分歧使得教学管理过程难以展开。

2.2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沟通不足

我国的教学管理体系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校、院、室三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整个校园的宏观指导工作,同时下发统一指令;院级则需要进行组织管理,并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要求完善教学模式;而室级则负责实施具体的教学工作。然而由于教学管理层与基层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体系,导致了三方的共同效率不佳,进而导致教学质量降低[1]。

2.3教学过程缺乏监督和管理

部分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并对其进行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监督体系,使得教学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在松散的管理制度之下,一些教师在教学方面出现了明显缺乏积极性的情况。尤其是在当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条件之下,有的教师为了缩短备课时间,直接下载网络上现成的教学课件,而这些课件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大纲不符,因此,教师只能照着课件来教学,学生无法将教师的教学大纲内容与教学课件的内容进行统一,最终导致外语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

2.4教学过程的评价手段单一

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受到“哑巴式”教学的困扰,在高中教学中,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仅止于“纸上谈兵”,无法熟练运用口语进行对话,而外语学习的重点便在于与他人交流,单一的评价手段反而使学生不能客观地掌握任何一项外语。

2.5教师和学生的定位过于死板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师生关系已经逐渐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时代转变为了师生平等,共同探索和学习的时代,但是教师和学生当前的关系仍然十分僵硬,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看到老师,而在课下与教师的互动很少,进而造成了二者之间理解不良,沟通不畅的情况。

3深化高校外语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

3.1强化各体系之间的协调沟通

由前文所述,在学校的管理系统当中,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沟通手段。为了强化学校间的管理,将校、院、室三者进行完整地统合,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协调沟通的平台。为此作为上层建筑与基层之间沟通渠道的院方就担当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进行外语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外语系要定期且频繁地收集外语教研室的相关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向变化,并通过总结和分析的方式定期向校方进行上报,在上报的过程中要保证上报材料的准确有效,以方便校方对其进行总结,并定下教学大方向。

3.2优化外语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学校,首先要保证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细化能力测试、扩展试题涉及面、激昂课堂活跃度纳入日常考核等方式取代传统的单一以笔试成绩确定教学评价机制的方式。在进行教学评价机制改善的过程中,将口语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一环,细化教学评定的条件,将口语、笔试与卷面整洁程度等都设为评价机制之一,同时将课堂活跃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化为相应的绩点,并在进行试卷设计的过程中提升试卷内资讯的时效性,促使学生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通过周密地计划和组织,能够大幅优化外语教学的评价机制。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师资队伍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师资构成时,校方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招募优秀的教学人才,以改变当前我国高校中师资年龄普遍较高的问题,建立精锐的新一代青年外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师资队伍年轻化,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能帮助其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其教学经验,并为其提供各种深造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就学校的原有师资力量而言,通过培训和讲座的方式软化老教师的教学思想,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最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2]。

3.4提升教学弹性,实行自由选课制度

高校生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校方要在管理方面有松有紧,提升教学弹性的意思是学生有权利在完成校方指定的教学流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课程主动安排,提前或是延后完成本科目学习的一种结业方法。由于外语专业所涉及的各种语言语系不同,学习过程中的难易度也不同,再加上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学力差距,因此其学习的流程和弱项也不同。通过学生自行选课,并利用这种方式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的方式能够大幅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校方还要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奖励,提前帮助其联系优秀企业进行实习、或是给予其各种特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优化教学管理的质量。

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措施

1 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今后我国高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总结来看,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加快建设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全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要求必须要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当前,我国也正在进行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力求不断推动我国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在高等教育这一块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学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就十分有必要了。

(3)我国教育自身发展要求高校要加快建设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加快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因此,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无疑会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必须要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

2 进一步建立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学管理团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由于种种因素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依然相当滞后,距离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今后有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全面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科学性。

(1)转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立创新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着力扭转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将统一管理和照顾师生个性差异相结合,促进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切实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为高校师生的日常教学工作等提供优质服务。

(2)切实优化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学历水平,学历水平代表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工作能力的直接反应,国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的教学管理队伍普遍具有硕士和博士以上的学历水平,而我国大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基本以本科为主,少数大学甚至有不少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专科,这不能不说是影响我国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其次,要加快优化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不同年龄人员的比重和性别上的比重,在年龄比重上要注意不同年龄阶层的工作人员的合理搭配,在性别上要注意男女工作人员的不同的性别比例,这些都对建设高校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具有直接的影响。

(3)着力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着力提高其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就是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其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再次就是要不断提高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协调的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培训的力度、方式方法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创新培训内容等,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4)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其他方面。例如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度、职务晋升以及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福利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与建设创新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努力为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提供保障。

3 总结

进一步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未来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方向,有关部门和高校要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起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动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邹瑶.基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周莲芳.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12,16:37-38.

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26-02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完善密切相关。教高[2006]16号文件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重视过程监控,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分权管理,实施校系二级教学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发挥基层办学自、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构建二级管理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1 医学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的精英教育,是培养在医学领域中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培养。同时,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照抄照搬商品生产领域中标准化产品和要素、程式化生产过程、精细化生产分工的机械化运作的管理质量会扼杀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造个性[1]。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始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是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标杆。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亦应充分考虑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监控。

2 二级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二级管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职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之中,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二级管理模式的实用性,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其关键点一是合理划分二级管理权限,保证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均能得到监控;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充分发挥系部的管理自,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保证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并及时进行整改,发挥监控的实用效应。

3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3.1 突出“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展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同样如此,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终极目标,围绕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3.2 强调动态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习安排等内容的静态监控及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实训过程、实习过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的动态监控。依据二级管理模式要求,系部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微观管理部门,要坚持动静结合并以动为主,突出过程监控和评价。学校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宏观管理部门,要做好对系部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3 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中提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效果体现,而教学效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综合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态度、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专业学科建设的创新、自身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各方面因素都会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监控,以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3.4 重视团队整体成效

团队整体实力的提高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要以专业、课程、教研室为基点,考察团队在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效,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4.1 构建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认可度较高并应用广泛的就是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依据该体系中的PDCA循环理论构建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PDCA循环的特点:一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形成闭环管理;二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2]。学校和系部均应按照二级管理要求建立各自的闭环监控体系,并设立实用的组织机构,保证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4.2 构建规范适用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流程做保障。按照校系二级管理要求,学校层面出台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规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系部在遵循学校相关制度、宏观上与学校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形成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教学管理条例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将教师的申诉程序加入到制度建设之中,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体现依法办学[3]。

4.3 构建多维度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模式

4.3.1 上下齐动,充分发挥校系二级监控效力 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方面,要认真划分校系二级管理职责,学校层面监控由校领导、督导组、教务处构成,系部层面监控由系部领导、系部督导组、教研室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方面,要各有侧重点,突出校系二级督导组对理论和实践课堂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校领导和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工作运行情况监控,系部领导和教研室对教师参与教学建设程度的监控,形成上下齐动、层层把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3.2 多效并举,充分重视学生监控效力 在监控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监控效力,并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意见信箱、周学委例会交流等形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学生反馈,启动教学预警,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学生评教成绩低于60分的教师采取一段时间内停止授课的处罚措施。

4.4 构建实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网络评教系统克服了传统填表或划卡评价方法的缺点,以其简便、快捷、节约人力物力、能够实现学生全体参与的特点,目前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通过网络评教,使评教时间更科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评教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对教师理论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依据不同指标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实现理论、实践课程的全面监控;使评教主体更加广泛,无论是在校师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为使评教结果反馈更加及时,教师可在学生评教结束,凭个人账号、密码登录评教系统,查看评教结果及教学建议,实现评教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本人的目的。

除网络评教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校系两级教学信息员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评价教学质量的好方式,综合全面信息,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客观、真实、可信。

4.5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一定程度上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做到设计科学合理。首先,要开展综合考评。依据高职教育“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丰富的业务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而目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如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原有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加重对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评[5]。在系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教学建设情况并重,综合考评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其次,要融入个性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学生个体综合能力成长反映出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授课风格。最后,要体现专业的特点,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设立标准,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6]。

总之,医学高职院校建立和运行完善的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配备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出台相关制度,加大对教师队伍培养力度等,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铭.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纵横谈[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22-25.

[2] 李宇芳,毛小凰,赵坤灿. 基于PDCA循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研究与探索[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6):23-28.

[3] 张虹,刘洋,刘.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措施探讨[J].吉林教育,2009,13(5):109.

[4] 刘凤云. 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 扬州大学学报,2005,9(5):40-42.

[5] 孙遒.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78-80.

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是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而兴起,经过十多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断改革,逐渐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独立学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满足,我们发现,这类院校的使命不能仅限于普及高等教育,而是要做到如何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又能让知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生存工具。因此,独立学院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目标,不能只强调"通才"教育,而应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之上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专业特长的培养。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此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通过各种素质培养,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将所学知识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学体系是培养目标的真实体现,而培养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要顺利完成培养目标,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来规范教学工作。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

大多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分布不合理,没有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如我院《大学化学》的开设对于本专业来说意义不大,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教学学时过多,较多的理论教学使课程缺乏新意;另外,本专业所开设的数学类课程教学方法单一,针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不能很好地与专业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对该课程的用途更是茫然;还有,为了满足学分的硬性要求,对于一些课程,如《法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 等课程的开设在教学体系中占据了很大分量,影响了专业课的重要性。

2.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该专业课程庞杂,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合理安排,同一教学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如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工程经济学》三门课程都讲述了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其他课程内容体系也出现重复过多,彼此交叉,重复内容的讲授既浪费了课时资源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专业选修课设置方面

针对专业选修课,大多数独立院校未对其划分专业方向,对学生选课没有任何限制,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如果考核不合格,不必须重修而是还有机会再选择其他课程,导致学生在选择课程方面自由性过大,出现部分学生为了混学分的不良局面,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众多课程面前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选课范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无法实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4.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

(1)思想上重视不够,实践教学课时少。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较晚,很多院校尚在探索阶段,作为独立院校来说,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参考,因此,作为刚在高等教育队伍中兴起的独立院校来说,更不敢盲目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而是把重心仍然放在理论教学方面。

(2)没有构建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在实践方面稍有尝试的一部分独立院校,虽然也开设了一些专业实验课、课程实习、暑期实习等教学活动,但这些教学活动大多数都是一时兴起,并未形成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独立院校一般建校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同时又受专业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较多,因此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保证实践教学资源的齐备,所以阻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5. 职业能力培养方面

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毕业后所从事的财务相关工作岗位上具备基本的会计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收及审计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资格相关内容有清楚的了解,最起码应具备从事该行业的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职业能力考试方面的关注较少,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自身也缺乏考证的意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方面更是缺乏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考证方面的盲从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更是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

6. 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仍依附于母体,在教学管理上更是套用母体的模式,学时制是学分制的翻版;同时,大多数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不会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是延续了母体的教学体系设置内容,并未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将研究型教学和应用型教学很好地区分,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脱节,从而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工作。

二、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议

当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不能完成其对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为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更好发展设置了障碍。作为独立院校,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应该考虑根据培养目标来优化教学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

财务管理必须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大局出发,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它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在课程构建中要保证该类课程的必要地位和课时量,并对课时和学分进行合理布置,不但要开展专业知识教学,还要开设一些写作、心理教育、历史、政治、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在保证上述课程开设的完整性的同时,应注重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教学,如数学类课程,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数学在财务方面的应用实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课程的开设,如大学化学,对于本专业的意义不大,应该减少学时;作为管理类专业,应增加《管理学》的学时并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学习,以突出管理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特色;针对法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等课程,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作为课外补充课程进行开设,以突出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 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内容,协调专业课程之间的学时分配

专业课程是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与财务管理学相关的课程体系,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该类课程是使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应能真正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在设置方面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信息量大、适当前瞻。既要借鉴国内外财务理论的新发展,又要注重与我国市场经济的结合。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成立相关课程的课题组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安排,注意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事前避免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在课时计划安排上,力求务实,合理安排学时。

3. 合理划分专业方向,使学生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学习内容

专业选修课程应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潜能,也是各个院校最能体现其办学特色的所在。因此,学校应尽量增加该类课程的种类,以满足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通过学习相关方向课程培养自身在该专业方向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不同方向设置相应的系列课程,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通过该系列课程学习后具备相应方向的专业能力,从而避免了学生选课及学习的盲目性。

4. 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首先,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给某些课程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如《企业财务管理》、《投资学》等,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增加实践课程;其次,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每个年级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使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基础到综合再到提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后,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还要建设专家资源库,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 培养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和学生

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财务管理相关职业能力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能力考试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一些工作单位任职,参与实际财务工作,并在工作中收集案例,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并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6. 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应依据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局面,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教会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去把握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的展开,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及实际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忠东.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李炜.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财会月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