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学建议

幼儿园教学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学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教学建议

幼儿园教学建议范文第1篇

一、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的要求与原则

(一)目标要求。根据我区农村幼儿园教学点现状,结合各镇(开发区)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31个新建教学点和31个改建教学点,确保全区幼儿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鼓励相邻行政村联办农村幼儿园,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如需置换,原则上必须先建幼儿园。

(二)基本原则。在规划的过程中,按照规范、均衡、优质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合理性原则。尊重实际,原有布局中百姓无异议的一般不新增标准化教学点。新增点要按照每3000-5000人口、骑车15分钟左右的半径要求规划设置。

2.适度规模原则。原则上标准化教学点要求达到3个班(小、中、大各1个班)规模,确实路途较远的,可以放宽至2个班规模。适当控制班额,小班不超过30人,中班不超过35人,大班不超过40人。

3.标准化原则。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要按照《*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标准》建造,改建点也必须达到标准,并通过验收。

4.“四统一”原则。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实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经费管理、统一业务管理和考核。由镇中心(二级中心)幼儿园使用和管理。

二、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资金的筹措方式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的筹措方式

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的建设资金以村委会筹措为主,区、镇(开发区)政府(管委会)给予补助,镇(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补助额度不低于区补助标准。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建设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的相关手续参照中小学建设程序办理。

(二)区级资金补助标准

区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列入专项预算,按“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助。凡列入*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布点规划的公办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新建点每班奖励两万元,改建点每班奖励一万元。

三、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的考核验收与管理

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成后,由村委会联同镇中心幼儿园向区教育局申请验收,区教育局要根据《*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评估细则》组织力量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村委会要将建成后的标准化教学点交付给镇中心(或二级中心)幼儿园管理使用,区、镇(开发区)政府(管委会)给予经费奖励。每三年对管理及教育工作复查一次,实行动态管理。镇中心幼儿园(或二级中心)要加强对村教学点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幼儿园教学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布艺教学;实践研究;幼儿园

布艺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完善。将布艺教学引入幼儿园的教学中,是教学的一大突破,并且能够让孩子在布艺的学习中,感受到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熏陶,得到最大限度的启迪。由于现在的孩子普遍认为古老的文化没有用,而是玩电子游戏、在室内看电视的居多,传统文化在现在孩子身上的影子越来越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布艺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幼儿园教师立足于本幼儿园的特色,将布艺课程合理地引入幼儿园的教学中,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结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布艺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园孩子的全面发展

1.让孩子养成动手的习惯,充分感受中国的古老文化

布艺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布艺的制作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培养。在布艺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布艺的制作步骤,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制作不同的布艺的时候,孩子可以了解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世间更多的事物,将眼光放得更加广阔。幼儿园的孩子通过制作布艺,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布艺的制作也可以更加有效的体验布艺制作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孩子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找到布艺制作的乐趣,然后再进行更为深入的布艺教学。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提升布艺的教学效果。查找资料发现: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布艺术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虽然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穿插一些关于优秀的民族故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仅仅是教师为了一时之需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内容欠丰富,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教育和园外教育,与现在提倡的新的课程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理念等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只能从与之相近领域中搜索,发现目前幼儿园对布艺等手工制作的研究还是有一些特点的,相关的文章和素材也是比较多的,虽然布艺制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同属于艺术制作领域,相通的东西还是可供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2.培养孩子专心、细心、耐心的品质

布艺的制作是需要细心和耐心才能够完成的。现在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自然孩子就无法细心与耐心地完成布艺的制作。但是,布艺制作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品质,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得更强。例如,在进行缝合布艺的时候,针线的缝合是非常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孩子就可以通过针线缝合得到最大限度的细心与耐心的培养。一旦让孩子养成了细心与耐心的习惯,那么,布艺的课程要求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例如,孩子通过布艺的制作,可以活跃自己的手指,然后来完善自己的动手能力,之后可以培养自己专心,细心的品质,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品质。

二、发挥教师的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1.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通过布艺的制作,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与孩子保持融洽的关系。在幼儿园的课程中,虽然布艺教学没有占有很大的课程比例,但是也受到了教育局的关注,并且教育局不断地鼓励教师将课程开设下去。由此看来,布艺教学在幼儿园阶段的实行是非常合适的,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让布艺教学不断地为孩子提供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从心底认同布艺教学。教师通过布艺教学的备课,可以主动探索什么课程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最受孩子欢迎的。由于这样的探索,促进了教师刻苦钻研,努力教学的品质,让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完善。

2.提升了教师制作布艺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教导孩子进行布艺制作,首先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布艺制作能力。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制作能力,才能够对布艺的制作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指导。教师需要花费时间来研究各种布艺的制作方法,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孩子可以通过教师的制作,看到教师的制作水平,从而促进孩子布艺制作的积极性,让孩子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来制作布艺。布艺课程的开设,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在布艺的课程中,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布艺课程的开设本来就是一项课程开发,教师可以通过布艺制作课程,合理地开设多种关于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师在这样的课程开设中,会不自觉地得到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大胆开发课程的教学园地,教师一旦提升了课程的开发能力,就会有更多更有趣的课程等着孩子们来学习。

总之,布艺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完善,为孩子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可以通过布艺课程得到多方面的提升,开阔自己的眼界。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学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纸工创意;剪纸;探讨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目前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育意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有效的指导策略显现剪纸的艺术

有效的指导策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摆正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地位,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很好教学效果。

策略一:暗示策略:教师运用环境、材料、互动、隐性教学和指导等多种暗示因素,让幼儿进行大胆的、自主的剪纸,习得相关经验。

1.环境和材料的暗示

在创设环境中,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工具、资料等,以萌发幼儿动手剪纸的愿望,给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剪纸步骤图、教师的剪纸作品展示在活动室的周围供幼儿欣赏。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颜料、胶水、油画棒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剪纸作品情节。

2、教师隐性讲解与示范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游戏的参与者和幼儿玩伴的身份,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着体态动作来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在剪纸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策略二:回应策略:

在幼儿剪纸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幼儿剪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和了解,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后,作出积极的呼应和跟进的对应指导。

剪纸活动《我把皇冠送妈妈》中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剪纸步骤图后,孩子便着手开始了。在孩子动手折剪皇冠的过程中,老师随时提醒着孩子“皇冠上的镂空图案可以跟老师的不一样!”果然,很多孩子设计出了与别人不同的镂空图案: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四边形等等。感到一阵惊喜,每个小朋友剪的皇冠上的镂空图案是截然不同的。接着,又让孩子利用水彩笔给“皇冠”设计出了漂亮的花纹,他们同样很动脑筋,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纹……孩子们设计制作的“皇冠”,真的让我觉得“赏心悦目”!

大胆“放手”,让孩子在掌握剪出皇冠的基本形状后,努力让孩子大胆想象,设计出不同的镂空花纹,以使每个孩子剪出的“皇冠”都是各具特色的,充分开发了幼儿创作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教师将观察中发现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如看乐乐的皇冠上剪出了月亮、星星、小花的图案,真漂亮。最后,在交流与分享中,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皇冠,分享快乐,产生成功感;同时,引发幼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剪纸技能,激发生生互动。

策略三:结对策略

有的孩子脑子反应快,动手能力强,一会儿功夫就剪完了。剪完的孩子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引导说:“剪完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还没剪完的小朋友”。剪完剪纸的孩子们受到了启发与鼓舞,也纷纷试着教了起来。他们认真教没剪完的小朋友认真学,不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孩子领着他的小伙伴来到老师面前,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把某某教会了,我成功了”。我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这次结对活动中,孩子们战胜了不会教的困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剪纸的技能。

二、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剪纸能力的提高

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剪纸能力的提高。示范讲解是剪纸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教会幼儿剪某件物体的技能,但这种方法比较呆板,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1、共同讨论法――让幼儿在互动交流中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2、游戏情境法――让幼儿在情境化的剪纸活动中乐于表现。

新《纲要》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游戏情境法就是,即通过创设游戏的教学情景的来调动幼儿学习剪纸积极性。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幼儿的剪纸激情与兴趣。

3、感官参与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中体验剪纸的乐趣。

幼儿园教学建议范文第4篇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

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

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与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根据指南的精神制订了以下计划:

二、大班健康活动总目标

1、生活有规律,会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折叠好。初步了解身体地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学习简单的保护方

法。

2、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学习对付突发意外的事件方法。

3、热爱并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会运用各种运动器械或废旧材料,开展不同操作形式的锻炼活动,并能独立或合作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5、能熟练的挺多种口令和信号进行队列练习;能随音乐节奏有节奏有精神的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

力、到位。

三、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措施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课。每两周一节健康课。如不

和眼睛交朋友、眼睛会做操、走在大街上等

2、在体育方面,1)能走,跑交替300米,快跑30米,步行2公里,连续续跑1分钟。2)

能立定跳远,双脚站立从高35CM处往下跳,助跑跨跳50CM。3)能倒身,缩身钻过50CM高

的拱型门,并在垫上前滚翻、侧滚翻。

3、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

怕累。

4、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

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5、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自己调节衣物的穿脱。

6、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就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

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7、定期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帮助体弱幼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帮助肥胖儿增加锻炼强度、密度,有效

控制体重的增加。

8、指导幼儿使用筷子就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9、保持个人卫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体育活动:踩高跷、小小旅行家

生活活动:不和眼镜交朋友、学习新操《世界真美好》

十月份

体育活动:火眼金睛、

生活活动:眼睛会做操,走在大街上

十一月份

体育活动:乌龟一家

生活活动:保护我的胃和肠

十二月份

体育活动:狐狸和猎狗、小转移

生活活动:保护皮肤

幼儿园教学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幼儿科学教育 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不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作了新的解释,阐明了人类学习的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学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生成经验;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支持和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换句话说,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生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则是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新的经验,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的支持和促进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环境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1.“情境创设”。学习具有情境性。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情境性问题和参与情境性活动,建构起能灵活应用的知识,从而达到意义建构。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通过协作就可以共同进行单个学生无法完成的复杂的探究任务。围绕某个探究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建构知识的目的。

3.“会话交流”。会话交流是协作过程中的必经环节,也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会话交流,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的知识,建立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并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能以认知结构的形式将当前所学内容长期存储在大脑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思想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幼儿科学活动设计包含教学模式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学模式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如“抛锚式教学”、“交互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其中相对比较成熟适合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有三个,即“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

1.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通过学生和教师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些事件或问题恰如一个个“锚”。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主动作用的空间和机会;提供开放的、充满选择的情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都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选择真实性任务,并在真实环境中直接感受和体验。

抛锚式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创设情境;第二,确定问题;第三,自主学习;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小班《寻找动物的脚印》的教学为例:

创设情境。活动引入节奏欢快、幼儿耳熟能详的《黑猫警长》主题曲,直奔主题。教师扮演黑猫警长,孩子们扮演白猫警士。兔妈妈打来电话报警,说它回家时发现小兔不见了。黑猫警长吹哨下命令:“情况紧急,白猫警士们马上到小兔家查看现场。”从而把孩子带入了创设的游戏情境中。

确定问题。创设情境后,引出问题。如黑猫警长问:“白猫警士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三种脚印会是谁留下的呢?请白猫警士们猜一猜。”

自主学习。幼儿根据确定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他们在寻找和侦查中发现了现场留下的三种脚印,并在记录卡片上把发现的脚印和排查出来的小动物连线起来。这样幼儿不仅认识了三种动物脚印,知道了它们脚印的特点,而且明白了留在小兔家的三种脚印原来是小鸡、小鸭、小猫留下的。

协作学习。把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小兔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小鸭、小猫可能带着小兔到森林里去做游戏了。”“小鸡、小鸭、小猫可能到小兔家偷东西,小兔发现后,去追它们了。”“小兔可能生病了,打了电话给三个好朋友,小鸡、小鸭、小猫就带着小兔上医院看病去了。”……幼儿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也变得无比丰富。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幼儿个人和小组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脚印的特点,使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

2.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另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要对同一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进行,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随机进入教学不是为巩固知识技能而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之意义的不断建构。

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呈现情境;第二,随机进入学习;第三,思维发展训练;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中班《溶解》的科学实验为例:

呈现情境。教师在科学区创设娃娃饮料厂,引导幼儿参观饮料厂。再向幼儿呈现饮料厂的产品(糖水、盐水),请幼儿尝尝,饮料是什么味道,思考这味道是怎么来的。在情境中让幼儿了解溶解的现象。

进入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探索溶解现象。先让观察各自桌上摆了什么?它原来是怎样的形状,放在水里后又怎样?它真的没有了吗,还是到哪儿去了呢?依次类推到盐,等等。

独立探索。幼儿在观察、操作中,明白糖、盐等放入水中会溶解。于是继续向幼儿提出问题:沙子、石头、木头等能否溶解?同样是糖,方糖和砂糖哪个溶解得快些?同一种糖放进热水和冷水里哪个杯子的糖溶解得快?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在亲自操作中理解了影响溶解的因素,既学习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观察分析能力。

协作学习。组织幼儿表达和交流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发现溶解现象的变化和联系,也可以再实验、再观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创造介绍给同伴,相互启发。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对幼儿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促使幼儿自主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

3.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支架式教学是意在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即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意义。这种支架根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支架尽可能完善。

支架式教学的环节包括:第一,搭建支架;第二,进入情境;第三,独立探索;第四,协作学习;第五,学习效果评价。

以大班《娃娃脸》的教学为例:

搭建支架。幼儿已经掌握了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教师要帮助幼儿排除物体颜色、大小、形状的干扰,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进入情境。出示《娃娃脸》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中娃娃的脸有什么不同呢?如按照脸的大小或肤色或脸型分类,分别又是几个呢?通过问题将幼儿引入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沉浸在探索之中。

独立探索。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娃娃脸的不同之处(大小、肤色、脸型);分别按大小、肤色、脸型分类,数出每种类别的个数。

协作学习。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把全班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幼儿开展协作学习。每组幼儿将几何图形板合作进行分类,分类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后按圆的和方的分,再按颜色进行分类。从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对幼儿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中的情况,对幼儿分类技能的学习进行鼓励性评价。按照幼儿接受水平,灵活掌握分类次数,鼓励幼儿投入到分类活动中去,并请各组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发挥学习环境的作用,将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幼儿科学活动的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

真实的活动情境就是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科学的场所和环境。它能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能较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搬到科学区,让幼儿在科学区里也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物质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身边的科学。也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影视、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情境具体生动、有新意,这样幼儿才更乐于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溶解》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在科学区创设简易的娃娃饮料厂,并引导幼儿参观,同时请幼儿品尝饮料厂的两种新产品。再让幼儿尝试在饮料厂里制作自己喜欢的饮料。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逐步发现溶解的现象,感受到哪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哪些不能在水里溶解。

2.组织幼儿协作学习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同伴共享,甚至可以同全班幼儿共享。因此,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的信息和经验,在观点的相互作用和碰撞中丰富和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也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从中获得启发,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观点、新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环境,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的氛围,帮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之中学会合作。如在《娃娃脸》的活动中,把全班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合作,将几何图形板按要求进行分类。幼儿能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分类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操作活动中进行验证,从而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逐级分类。

3.营造轻松的交流讨论环境

教师应当为幼儿营造轻松的“会话交流”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不仅可以肯定和修正自己的探索过程,得到共同的学习结果,而且可以分享共同学习带来的情感体验,形成集体学习的习惯,如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会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等。营造轻松的交流讨论环境,要求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发言。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反馈信息,分析其特点,以实现有效指导。如在《寻找动物的脚印》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下共同讨论“小兔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就此展开了大胆的设想。在幼儿讨论中,不同的设想,刺激着每个幼儿的想法,进而建构出不同的观点。集体协作学习使得幼儿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也变得无比丰富。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学会合作,相互协调和会话,自主建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