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学方法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识字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传统的识字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识记效率也不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运用传统识字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学生识字的同时,应该更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相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更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的水平。所以说,把好识字关,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
尽管中国识字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当代也呈现出识字方法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但中国的识字教育与所属的语文教育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中国基础教育一样,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本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如何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来积极有效地识字?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儿童的汉字认知特点来进行识字教学
(一)儿童识字遵循由字音、字形至字义的阶段性特征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言语理解就是通过语音信号或语音形式建立语义的过程,因此字音的教学非常重要,有了字音这个基础,儿童就能通过读出一个字的字音而与字义建立起联系。
(二)中高年级儿童较容易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规律
低年级儿童在初识生字阶段,对汉字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不能自觉运用汉字的规律来识字。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所学的次常用字比例上升,汉字的音义规律性逐渐明显。因此,教师可遵循儿童这种汉字认知特点来进行识字教学,把握好识字教学方法的难易程度。
二、趣味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地识字会使他们觉得识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够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方法,便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识字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识字活动的方式,来激发识字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字。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识字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识字法形式多样,包括猜谜法和歌诀法。如:猜谜法是指师生运用猜谜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它可以利用字理,也可以运用奇特联想法或其他的方法。但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谜语要难易适度,启发性强。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边藏。谜底:高。又如: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唠家常。谜底:碧。
教师可以通过歌诀法来帮助学生识字记忆。歌诀要简易上口,力争既要表示字形结构,又能指出字义。教师可以借鉴前人或他人的歌诀,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自编自用。如:合手拿,分手掰;人失足,跌下台。又如:教师可以在识字课中利用“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这样朗朗上口的歌诀来帮助学生轻松地把句中包含的“晴、清、蜻、睛”这些生字牢记。
三、巧设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掌握识字方法
形声字由形符、声符两部分构成,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形声字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八类: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
汉字中高达80%的字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形声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形”,可以从汉字字源入手引导学生对同一形旁字的字义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形旁的表义类属性。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又学会一串新字。如“女”,加“马”为“妈”;加“良”为“娘”;加“眉”为“媚”;加“未”为“妹”。这些以“女”字为偏旁的字均与女性有关。以“女”部作偏旁的字有中性的,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如“妈、奶、姐”等,表达的是中性的意思;“妙、妩、媚、媛”等,则是表示美好意思的褒义词;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以“女”为偏旁,来表示贬低女性的字,如“奴、妓、妖”。这样的教学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觉概括出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意、基本字表音”的构成规则,帮助学生在文字的认知领域中建立起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又能使学生领悟了偏旁所传达出的有关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师还可以采用偏旁相同法来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扫、打、捧、摔、抬”这一组字来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偏旁为“扌”的汉字一般都与手有关系,都是用手去做某事的,以此来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义,更好地识记汉字。又如“湖、海、河、江、溪”这一组字,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以“氵”为偏旁的汉字都与水有关。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识字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老师在教学当中应该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字。例如:某班有一男孩,性格开朗,表现欲强、并有一定识字基础,老师就抓住了该生的性格特点,请他到讲台上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识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该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还可以树立该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学生的特点,选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儿歌记忆法、直观演示法、自编谜语法等等,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演一演、猜一猜、画一画……来识记生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四、开放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识字不单单局限在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体会到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地识字渠道。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丁基胶塞;膜过滤;注射用水;可见异物检查
人血白蛋白(HAS)因具有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结合并转运体内各种脂肪酸、激素、离子以及多种药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低白蛋白症或创伤性休克[1],作为二战时期启动血浆蛋白产业的原始动力,该制品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一直是血浆蛋白产品中销售额占绝对优势的产品[2]。不断提高制品内在质量,增加收获率,是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人血白蛋白分装培育后,需逐瓶检查外观[2],如何有效的控制外来异物对制品外观的影响,笔者2002年以来对人血白蛋白分装用丁基胶塞不同方法的处理,并对不同方法预处理后,对人血白蛋白可见异物查出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自2002~2006年分装后人血白蛋白半成品;法国STELMI丁基胶塞[3];四川阆中光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制品玻璃瓶[4];0.20μm滤膜(PALL公司);0.22μm空气过滤膜(PALL公司);10″过滤器(PALL公司);空气压缩机(上海第二压缩机厂);注射用水(由本所提供),透检灯。
1.2 第一种处理方法 将法国STELMI丁基胶塞,拆除外包装,使用0.2μm膜过滤后的注射用水流水冲洗胶塞,将冲洗后的水在透检灯下检查无纤毛和白点后备用。
1.3 第二种处理方法 将法国STELMI丁基胶塞,拆除外包装,放置于不锈钢桶中,注射用水全浸,121℃ 30min湿热灭菌处理一次后,将胶塞置于有逆流装置的不锈钢容器中,使用0.2μm膜过滤后的注射用水逆流冲洗胶塞,将冲洗后的水在透检灯下检查无纤毛和白点后备用。
1.4 第三种处理方法 将法国STELMI丁基胶塞,拆除外包装,放置于不锈钢桶中,注射用水全浸,121℃ 30min湿热灭菌处理一次后,将胶塞置于有逆流装置的不锈钢容器中,使用0.2μm膜过滤后的注射用水逆流冲洗胶塞,冲洗的同时使用0.2μm膜过滤的压缩空气同时进行振荡,将冲洗后的水在透检灯下检查无纤毛和白点后备用。
1.5 可见异物检查 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处理的胶塞分装人血白蛋白的半成品,进行可见异物检查[5~8]。
1.6 统计学分析 每种方法处理后的胶塞用于不同时间不同批次的人血白蛋白,对可见异物进行外观检查,分析其下降趋势。
2 结果
2.1 不同胶塞预处理方法在使用后可见异物检出率的比较 第一种处理方法检出率为2.8%;第二种处理方法检出率为1.8%;第三种处理方法检出率为1.1%。
2.2 不同处理方法对可见异物检出率的比较 对可见异物与《药典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可见异物检查法补充规定》进行分类,外来可见异物中纤毛和白点,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见表1)。表1 不同处理方法对可见异物检出率的比较
3 讨论
法国STELMI丁基胶塞的厂家报告不溶性微粒(见表2):絮状物——胶塞配方中小分子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致;折光小液滴——硅油;白点——橡胶交联结构被破坏,填充剂裸露并脱落所致。
在实际使用中用注射用水浸泡后,出现大量可见异物的不溶性微粒,多为纤毛和白点,水质不清,有轻微乳光,所以胶塞使用前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笔者从2002年开始统计人血白蛋白半成品可见异物的检出情况,2002年,使用的是第一种处理方法,从外观检出情况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笔者对预处理后,湿热灭菌后的胶塞使用注射用水进行浸泡后,观察发现浸泡胶塞后的水中仍有纤毛和白点,故认为湿热灭菌可能会对预处理中未冲洗脱落的纤毛和白点有一定的作用,湿热灭菌后易脱落,故在2003年4月以后的胶塞采用先期用注射用水浸泡胶塞后,进行121℃ 30min湿热灭菌,把流水冲洗改进为逆流冲洗处理的方法,在实际使用当中对人血白蛋白进行可见异物进行检查,结果表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逆流冲洗对纤毛下降的影响较大。2005年以来,采用在逆流冲洗中使用压缩空气使用胶塞在较湿的状况下进行振荡,使胶塞上的纤毛和白点充分脱落。使用该方法后人血白蛋白可见异物检出率有明显的下降,振荡逆流冲洗对白点的下降影响较大,笔者在使用注射用水和压缩空气时考虑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故对注射用水和压缩空气采用0.2μm膜过滤的方式,以杜绝外来因素对胶塞的影响。
表2 法国STELMI丁基胶塞不溶性微粒统计注:结果表述:每100cm2胶塞表面微粒数
笔者认为对人血白蛋白分装用丁基胶塞的预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可见异物检出率,提高产品的最终合格,虽然工作量较大,操作较为复杂,但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收率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憬惺. 血液制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57.
2 王玉,葛永红.国外血浆蛋白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29(5):228-230.
3 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编.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6.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种)标准(试行).YBB00052002.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种)标准(试行).YBB00312003.
6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24.
【关键词】 理论实践一体化;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41;R78
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又包括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口腔检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急救技术、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医德医风实例考核六部分。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都是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主要口腔临床学科,同时也是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业助理医师应试能力[1]。本文通过对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从学生评教结果和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探讨其教学效果。
1.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将2010级124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按随机抽签的原则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2人),采用传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即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进行授课,另一组为实验组(62人),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两组学生的授课总课时、主讲老师完全相同,学生的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特征也无统计学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1根据培养目标和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修订《口腔内科学》教学计划
将《口腔内科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牙体硬组织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4个课题,每个课题6-8堂课,每堂课4学时,采用2+2理论+实际教学模式。
1.2构建并编制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
采用“课题化”教材结构,每个课题为一个学习单元:①“相关知识”部分,将本课题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够用为度,学以致用,努力使其脱离理论教材;②技能部分,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操作要领和难点,力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3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①利用仿头模和多媒体教学,改善模拟真实教学环境;②在附属医院口腔科设立校外实训场所,加强实践环境与岗位统一性.
1.4 适应职业岗位培养需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通过教师职业学习培训,强化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由具有高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讲授机制,保障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5 规范考核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1) 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① 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② 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 ③ 现场操作技能测试 :随机抽取3-4名学生进行该次操作,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2) 4次课题单元测试和期终总测试方式:考试题由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构成,随机组合汇于一张试题卡上共一百张卡。考试时,学生随意抽出一张,准备5 min,口头回答理论问题,接着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操作的全过程,教师当场评价考试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见表1):
为考察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 组织2010级124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项目包括:内容充实、重点、难点突出;富有启发性,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培养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评分标准参照湖南医药学院教务处制定的学生期末评教标准,每项满分20分,共100分。
3. W生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比较(见表2):
毕业后一年124人参加了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验组62人中实践技能考试通过52人,对照组62人中实践技能考试通过38人,理论考试实验组平均分数84.02 ±9.84,对照组平均分数74.95 ±11.22,实验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
4.讨 论
自国务院颁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就成为检验一个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医学教学水平。每年有大量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实践技能及理论考核,每年技能考核通过率约70%,而理论考核通过率仅为20%-30%,考试合格率低[2]。这就要求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专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应试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本人通过对2010级我校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124位学生进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学生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指标。通过对两组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比较发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应试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将高职高专口腔内科学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衔接起来,受到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青睐[4]。
参考文献
[1] 王江红,李建国,王县成.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16年发展与展望[J]. 医学教育管理,2015,01:84-89.
[2] 杨枝彩.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学与内科学教学[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63-64.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地理;特点;中图版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是专门围绕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一套教师教学使用说明书,有助于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内容编排上分为教材内容分析、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两部分,其中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教材解读系列、探究系列、辅助系列。教材解读系列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探究系列指探究活动设计中的一系列活动;辅助系列包括复习题参考答案、本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参考资料。下面对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编写结构———合理新颖,特点鲜明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编写,编写组同时对相应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进行了重新编写并出版。新的教师教学用书采用整章分析和单节内容具体解读相结合的体例来设计:每个章节前面部分是本章内容的整体分析即“教材内容分析”,后面部分是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每章节都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排。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四个子标题: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内容体系和结构、课程标准解读、课题分析与评价;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部分包括七个子标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探究活动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本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参考资料。从编写结构可以看出,其特点鲜明,从对全章内容的分析和说明,到对课题和探究活动的实施建议与基本操作方法,直到对单节教材的具体分析、教学建议及参考资料,都显得非常有条理、严密,富有逻辑性,且各部分语言精炼,可读性强。
二、内容分析———精准定位,突出功能
1.定位准确,权威性较强
教师教学用书是编写者对教材知识体系的一种理解,因为编写教材的专家组成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在此基础上再对高中知识体系进行编排与设计,因此,他们对教材的定位非常准确,且具有一定权威性,教师把握好每个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就能更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补充、取舍,加强前后章节之间知识的连贯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就很好地对其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章是必修第二册的开篇,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其中第一、二节内容既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又为学习下一章城市相关内容做铺垫。教师通过对教学用书的研读,就能更快地把握好本章内容的重难点,并且在讲授下一章城市化这一节内容时,就能与人口相关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章节与章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脉络。
2.参考价值大,指导性明确
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每章开头部分有一个课题,课题设计目的是倡导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观察地理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课题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合理、正确地指导,而教师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师教学用书“本章内容体系和结构”中,简单介绍了本章课题的设计目的、指导建议、操作步骤和要求。而在“课题分析与评价”中,更加详细阐述了实施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目标、课题准备、课题操作、课题评价。“课题目标”明确了课题最终达到的效果;“课题准备和课题操作”对课题需要的器材和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说明;“课题评价”设置了评价标准和相应的分值。教师教学用书给了教师一个课题实施的参考模式,可以看出编写组专家对新课程实施非常重视,特别是刚实施新教材时,很多教师也没有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的经验,教师教学用书显得极为重要,它为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学习的对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很大价值。
三、教材解读———多种视角,方便操作
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介绍了本节内容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三个维 度,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分析”主要简述了本节地位、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点与难点。“教学建议”开篇对课文中“探索”栏目的作用和操作有简要说明,然后针对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给出了合理化建议,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参考,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例如,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用书给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供教师参考。①比较法:地球自转和公转两部分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方向、周期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地图法:黄赤交角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建立在空间概念基础上去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图1-3-5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③演示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部分内容,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对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最好让学生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并应当提到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太阳日。④图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在恒星日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中“阅读”部分的说明及示意图,边讲边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此难点。⑤启发式教学法和图示法相结合:对于地方时的教学,教学方法可用太阳视运动与太阳真运动示意图,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地球运动的规律。⑥在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化规律中,教学用书提供了四种教学方法:图示法、计算法、实物观察法、演示法,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有助于教师拓宽思路和灵活运用相关原理。以上教学方法在本套教师教学用书中出现频次较多,也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法和特色。还有更多的相关实例,不再一一列举,教学用书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上灵活多样,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强,既有利于教师教,又有利于学生学。教学建议从教师和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作出具体的教学设计。
四、探究系列———紧扣课标,形式多样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用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体现。每节内容都设计有探究活动系列,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探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学生观察、讨论、读图表、游戏、制作学具等,并且操作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中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地理的存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生更能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也改变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现今的教学用书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辅助系列———拓展延伸,优化教学
关键词:高校;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总称。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多元化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好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好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传统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充分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条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回答法。回答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指导自学法。指导自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发生某些变化,并通过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6.案例法。案例法是指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即指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办法,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教学法。
二、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
1.注重“教”忽视“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总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接受知识,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学往往采取“满堂灌”的形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重“讲”轻“实验”。传统的教学一般会在讲授的知识上多下功夫,忽略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孰不知要想把知识落到实处,实验内容才是重中之重,这样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能力上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课堂”忽略“实践”。传统教学往往把重心都置于课堂,认为课堂上的知识才是重要的,从而忽略了实践这个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的,当然也是必然要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中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的,所以实践对于高校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或很少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去参加实践,检验所学知识。
4.灵活性差。传统教学中,教师虽会根据教学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灵活性还是欠缺的。如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习惯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总会一成不变地按固定模式讲解,甚至一堂课下来,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不到亮点,甚至会觉得无趣提不起精神来,这样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固定模式,把学生学作为教学的中心。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引入课题后,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肯定,这样就使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一步步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同时,要启发学生发现新知识,这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2.加强实验手段,鼓励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演示或证明知识,应尽量以实验法来完成教学过程,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这不仅要求学生课前应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性实验,大胆尝试,发现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3.灵活运用,精密设计,从课堂走出去。教师应对每一堂课都做好精密设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互动交流,如果发现所用教学方法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应更换另一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应加强实践力度,设计研究课题,从课堂教学转向实践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知识,使学生所学得到升华,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
以上是笔者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浅显分析和建议,希望通过日后的教学工作研究,进一步深入对高校教学方法的认识,从而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使高校教学工作朝着更科学、灵活、广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