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推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枯燥#
枯燥。
这是曹千一和伙伴们在向中学生调查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内容的看法时,得到的最多的回答。
最初讨论参赛的选题时,大伙儿的想法映霾磺睢4有【脱习民族舞和古筝的曹千一希望能做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题,去追寻、探究那些烙印着华夏文明的文化记忆。当时,一条关于偏远山区手艺人的热门微博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他们等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可是现在找不到传人了。”最终,曹千一和伙伴们商定,做一个关于“非遗”的企划。
JA社会创新挑战赛的海选只需要提交一个几百字的方案。曹千一把方案给学校的老师看了之后,老师觉得内容太空,不赞成提交上去。伙伴们觉得既然老师认为不好,就干脆换一个主题。“我个人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好,就力排众议,一定要把这个交上去。海选阶段,一两百个项目里头,我们的方案被选入了前20。当时我那个高兴哟。”
#好玩#
让传统文化不再枯燥,这是曹千一和伙伴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既然“好玩”是自己和同龄人的天性,那么势必就要做一个“好玩”的东西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去了解乃至传承“非遗”文化。
如今,人们的手机已经被各式各样的APP占领。做一个新鲜有趣的APP来推广“非遗”文化,成了曹千一他们认定的不二之选。
既然要玩,就玩得彻底。曹千一和伙伴们索性在APP中设计了游戏板块,将几款文化小游戏嵌在了软件中。这也成了他们整个宣传的突破口。
不过,设计APP的整个过程并不那么“好玩”。身为队长的曹千一对队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到了时间点,任务必须完成,不得拖延。“他们送了我一个绰号――后妈,因为我老是像拿着一条鞭子在后面催他们,非常严格。”
#社交#
在这款名为iCulture的APP中,曹千一他们设计了三大板块:iCulture-social,iCulture-works 以及iCulture-games。其中,games是游戏平台,works 是民间艺人作品以及简易的文化教学视频的展示中心,social则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地方,也是整个方案最核心的概念――建立一个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的社交平台。在这一板块设置的栏目和开展的活动中,不仅热爱技艺的普通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而且普通人还可以与手艺人直接互动,甚至拜师学艺,教学相长。
#自信#
尽管还是初三的学生,但在高中的学长学姐面前,曹千一和伙伴们丝毫不露怯。“我们团队一共4个人,整个队伍人才济济。其中有同学美术特别好,APP的版面就是他设计的。最后比赛的presentation是我做的,我很有自信,相信我们不会比高中生选手差。”
【关键词】地方戏曲动画 探索 发展 制作
湖北地方高校动画专业在不到10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原因一在于地方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持和对高校动画专业的大力投入;二在于湖北高校艺术专业基础扎实,在自身发展中注重对于新兴的动画专业的适应与拓展。湖北各大院校在教学的同时注重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并在和湖北动漫企业的市场联合运作中,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教学中心与动漫产业中心。其色教学是湖北高校动画专业的新探索领域,在众多新产业带动下如游戏动漫、网络动画也已开辟成部分高校相关教学的新科目。但是在动画和地方文化特色结合方面这个新领域中尚才起步。
楚剧动画《葛麻》旨在为湖北地方戏曲的动画推广做出有效的探索。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性的动画相结合,推广湖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湖北地方戏曲研发中心”在湖北大学的挂牌成立,为地方戏曲动画制作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如何制作精良的地方戏曲动画,较好地继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不失传统又具有动画卡通时代的特点,做好此类文化遗产的开发性保护工作,正是动画制作拓宽创意空间的契机。笔者整理了制作动画《葛麻》部分完成的相关资料,给有志于此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动画选题和初步调研——素材整理与专家交流
(一)选题
戏曲《葛麻》描写了财主马铎暴富后,嫌准女婿张大洪出身贫穷,逼其退婚。财主家的长工葛麻恨马铎不义,暗中支持张大洪,使马铎退婚不成,反赔了衣物、银钱。葛麻又促使小姐马金莲反抗其父,资助张大洪赴京赶考,并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民间故事。此剧是一部经典喜剧,也是楚剧丑角代表剧目之一。主角葛麻,乐观、机智和爱憎分明、热心快肠,正符合了湖北人泼辣、热情的地方性格。整部戏剧节奏明快,对话简洁幽默,也正符合动画艺术节奏明快的特点。作为湖北地方戏曲经典剧目代表——楚剧《葛麻》本身也获得了不俗成绩,1952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奖,并于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同名《葛麻》戏曲电影,影响深远。这些前期的成果和广泛的群众影响力都有利于动画版《葛麻》的制作推广。
(二)初步调研
建立与戏曲专家的交流与沟通。在制作《葛麻》之前,动画制作团队专程赴武汉楚剧院与相关领导、专业演员沟通学习,拜会了葛麻的老一辈扮演者熊剑啸老先生,扮演马金莲的年轻演员彭清萍等多位优秀楚剧艺术家,他们为制作团队详细地讲解了《葛麻》的艺术特点和精彩片段,他们提出的为戏曲动画保留戏曲原汁原味,给我们制作团队的制作基调和方案以极大的启示。其间,楚剧艺术家多次和我们交流沟通,帮助纠正服饰设计问题等。对于浅识戏曲的动画制作人员,加深了对楚剧、对整个剧目的理解,原本隔行如隔山的陌生感一扫而光,启发了团队的制作兴趣,给前期制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动画基调选定、台本修改和初步角色制作
在确立制作楚剧《葛麻》动画后,制作团队很快投入了制定动画基调、台本修改和角色设定的制作程序。在参考楚剧艺术家们的意见后,制作团队一致认为,制作上力图保留楚剧的戏曲的特征,在人物和场景、动画及海报的制作上,尊重传统,进行二维动画制作。部分学生负责角色设定,团队在角色设定前,集体分析人物个性,比如,葛麻的聪明机灵、马铎的傲慢贪婪、张大洪的委屈微弱、马金莲的天真活泼,要求设计者在进行人物设计时,形象地体现出来。于是,制作团队设计了人物角色的最初方案和相关海报等。
团队中部分学生负责整理录音文字,对音频分段截取,然后在团队讨论下和多方专业修改下,绘制分镜,力求统一于原始戏曲的形式,不做大的修改。
三、动画片制作和角色设计调整
(一)制作问题的出现
团队在全面展开制作前,决定制作动画宣传样片,以避免在探索阶段浪费大量的人力,并可及早发现问题。按照前期团队商定的“保留戏曲原汁原味”基调,由学生分小组分别同时进行制作。5分样片基本上选取了戏曲《葛麻》中的经典片段,总体效果不错,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由于人物设定过于还原舞台样式,导致人物设定的复杂而影响动态的流畅表现。
(二)总结与调整
在样片试映时,制作团队请到戏剧导演余笑予先生提宝贵意见,余老看了样片后一句“动起来的动画才是戏曲动画”的评语,切中要害。团队立即反观样片,在激烈谈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已制作的样片,临摹舞台戏曲,显得呆板有余而夸张活泼的动画语言十分不足。团队调整并明确了动画修改的切入点——大量加入动画语言,如夸张、幽默、类比、想象等,并一致认为接下来的制作不能再拘泥于“尊重”而不敢创新,否则,动画将失去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动画苍白无力。经过修改方案第一稿、第二稿,在人物设定上力求夸张幽默,转变呆板的风格。
四、角色表情制作、动画片头制作
在制作团队经过反复对以上“原始方案”和“修改方案”的审定和实验制作后,最终,在造型上既保留了“原始方案”的戏曲特点,又综合了“修改方案”夸张简洁的特色,确立了最终方案。这个方案设定将最终用于制作《葛麻》的全片。在调整前期,团队分小组分角色完成人物基本表情,如喜、怒、哀、乐的制作,这时候的制作风格以活泼、幽默为主,但也要符合戏曲人物的合理情景。在制作时,不再过于模仿戏曲舞台视频,而是以听为主,反复琢磨戏曲对白、戏曲唱腔的音频资料,发挥想象,较夸大地表现日常的情态。
在综合各个角色表情制作后,团队尝试片头的制作,在节奏动态的表现上也力求简洁明快、轻松,风格清新。
五、制作宣传推广网站
在动画的制作同时,制作团队也在考虑如何把作品进行有效的推广。制作应与推广并行,团队利用手头已制作的设定及动画材料制作了宣传网页——葛麻网站,用以上传网络空间,进行推广宣传。网站制作基本以突出戏曲的造型特点为主,应用初稿的人物绘制和部分flas穿插。
结语
湖北地方戏曲动画制作的探索,其意义就在于它延伸了高校动画专业特色教学和研究的新领域。本课题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制作仍在进行中,希望我们的团队能用《葛麻》做出好的样本,为湖北戏曲动画和地区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贡献。在制作的初步探索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将传统艺术赋予现代动画的形式与意味,既要技术也要创造。初次的戏曲动画探索,虽然笔者在挫折中获得不多的经验,但对于实践教学和科研的启发是相当宝贵的。比如,如何在表现技法上突出地方特色,如何与现在已有的湖南花鼓戏动画、北京的京剧动画拉开距离,也要求我们探索新的内容。
(二)湖北地方戏曲动画的宣传与开发。戏曲动画在制作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广泛的传播渠道与大众接触,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需要我们的投入和思考。比如,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影视传媒技术、衍生产品等达到推广的效果,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外向型文化产业;价值链
文化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每年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较快,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加工贸易类型的,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为此,应积极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潜力,构建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外向型文化产业,使得我国的文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一、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的时代意义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在调整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和打造新兴产业则是关键。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比如西欧国家,大多数家庭在文化产品方面(含旅游)的支出都能够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美国的文化产业的出口额则已经超越了其航天工业的出口额而稳居美国出口贸易额中的第一位。在美国前400家年利润额最高的公司中,有近百家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整个文化产业的产值能够占到美国当年GDP总量的18%~15%。2.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良好的产业资源基础。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就是要积极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都必须依托国际市场。相对于广阔的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容量总是相对有限的。美国文化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对于全球化市场运作的重视。以古文、古诗、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饮食、歇后语、节庆为核心要素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我国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资源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既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又可以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及增加就业。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根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的调查统计,2016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贸易规模达到了885亿美元,其中,影视、动漫、网游等新兴文化产品出口增长为25%。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当年中国GDP总值的4.5%,但与美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当年GDP总值的20%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2.我国文化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的比重不高,文化产业的效益水平有待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每年的产出额不少,但精品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尚未能够形成像“韩剧”一样的品牌效应和口碑。我国每年出口的文化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加工贸易类型的,真正是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出口中的占比只有1/4左右,我国文化产业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
三、我国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的对策分析
1.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的潜质,塑造文化产品的品牌。对于传统文化资源而言,打造文化品牌就是意味着要树立特色。在这一方面,韩剧《大长今》成功的商业化开发和品牌塑造值得我国文化产业界学习和借鉴。韩剧《大长今》所体现的韩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实际上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根源的韩国古代文化,具体的体现则重点集中在韩国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上。如在体现韩国的饮食文化方面,《大长今》通过长今要成为皇宫御厨的故事情节,将韩国传统烹饪文化的元素在剧中进行了充分展现,如观众在剧中可以看到大酱的酿制、泡菜的腌制,不同的肉食、蔬菜、果品非常雅致地摆放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格非常考究的陶瓷盘子、木质格盒等器皿中,令观众既了解到了韩国民族传统饮食的特点和精髓,又获得了美好的视觉享受,味蕾大增。《大长今》在一地热播,当地就会很快刮起一股韩国餐饮的热潮,不少韩餐店铺的招牌中都会出现“大长今”的名称。我国文化产业应对韩国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要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着力向全世界推销的较为成功的做法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借鉴。我国的民族文化远比韩国要深厚,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在饮食文化方面更是菜系林立、博大精深,但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全世界却并没有能够取得像韩国一样辉煌的成就,反而是拥有有限的传统文化资源的韩国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并将其商业化运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我国应高度重视将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商业化开发,并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包装直至塑造成文化产业品牌的工作,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注重文化产品价值链的开发。文化产品的价值链,是指一种围绕着文化产品而展开的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的概念。文化产品价值链的核心是由“策划创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以及“延伸开发”四个环节所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策划创作和产品生产两个环节统称为“文化生产”环节,是价值链的最高端和核心中的核心,只有具备高质量的文化要素的产品才能为营销和衍生产品的后续开发奠定基础。围绕价值链的核心,还分布着技术设备、资本市场、调查咨询等密切想关联的服务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文化产品的价值链,把这些环节成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实现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文化产品的商业开发和运作。当我们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时,既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产品自身的商业潜力,又要注重开发其延伸的价值链,从而保证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保证获取投资回报的关键性环节。即不应将一个传统文化产品推出看作孤立的单一产品,而是更应看到其后的可能开发的延伸产品,把文化形象与产品制造、旅游、出版业、服装业等各相关的价值链行业联合起来。比如伴随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陆续设立,可以将以孔子形象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链上的各相关产品也一并打入国外市场,比如打造“孔子文化研学旅游”、多语言版本《论语》等孔子文化相关书籍的出版、中国古代服饰及生活用品的现代开发和推广等。3.实施完备的海外营销“组合拳”。(1)细化目标市场,有的放矢地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受众。首先,“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产品海外营销的重中之重和首选的一级营销市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被人们熟知,因此在这些地区设计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产品时,应注重传统文化产品的纯正性,不应轻易采用在国内市场屡试不爽的“戏说”手法,以免造成海外受众的迷茫、困惑甚至是质疑,从而影响营销的效果。其次,对于非“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设计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产品时,首先应确认该产品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禁忌并无冲突,然后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共鸣点或者互补点,有所策略的修改优化产品的宣传推广方案,直至传统文化产品有效立足当地市场。(2)政府应积极助力中国传统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开拓。从以“韩剧”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品的海外推广经验来看,政府的参与对于其效果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产品在国内市场都已经显得有些“曲高和寡”,文化企业较难将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作为海外市场推广的首选产品。所以,政府应注重鼓励和扶植我国的文化企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创新性地开发设计产品,并为其降低在国内市场的税负,积极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向海外宣传推广创造条件,如选为国礼馈赠国宾等,为我国文化企业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加力助推”。
参考文献:
[1]苌亮.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
[2]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陈少峰.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的立体化视角[J].人民论坛,2011,(5).
但是,国服的确立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非同一般。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格,也创造了璀璨的服饰文化。国服的设计、统_及确定并非易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笔者认为:国服的确立的确举足轻重,不能总停留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更应尽快付之行动加以论证、研发、推广。笔者建议举办“中华国服设计评比环球大赛”,融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元素与世界大国独具特色的时尚文化于一体,形成中国大国特有的礼道风范,借此提升世界华人的精神和自豪感。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应确定国服的称谓和风格。国服非汉族独享,为五十六个民族共享,可谓“中华服”或“华夏服”,简称“华服”。国服的总体设计原则,应体现国家的精气神、自豪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之魂。设计风格应庄重、大气;设计理念应融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元素与当代世界时尚文化于一体,形成中国大国特有的文明礼道风范。
国服不应是单一类别的设计,而应是在统一的风格基础上,分男、女、童三个系列设计:男装系列:包括正装、休闲、运动装等,突显男性阳刚之气,诠释中华传统元素,凸现中华文明魅力和悠久历史文化。女装系列:包括生活装、礼服(晚礼服),彰显女性柔美风范,在注重现代时尚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童装系列:突出孩童阳光活泼、天真烂漫的习性,注重健康与环保理念。三个系列不仅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元素符号'更要有创新意识。
其次,国服设计应举国之力,全民参与。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由国家文化部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协会、全国妇联、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将国服研发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文史专家、外交家、服饰专家、艺术家等相关人员专题研究。两年研发时间,媒体随时公布设计思路与方案,交由全民评判。
关键词:中国传统五色观;中国传统色彩;现代VI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03-01
一、色彩在现代VI设计中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的要素可归纳为文字、图形、色彩三个基本要素。色彩对文字、图形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能使文字、图形具有更大的力量和表达空间。色彩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色彩凭借其“第一视觉”的特征,使人们在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最快,其次是形状,最后才是表面的细节。因此,色彩也成为现代VI设计最为强有力的表现工具,通过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相应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从而赋予设计作品特定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作为一个成功的VI设计案例,色彩之于标志非常关键,标志主要依靠色彩和图形传达信息,因此,色彩迅捷高效的视觉传达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VI设计中的色彩多为企业或产品的标准色,具有相对的恒常性,这种色彩的运用在反复出现中,能够紧紧抓住公众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内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强化公众对产品乃至企业的认知度,对于强化企业形象、建立品牌意义重大。
在VI设计中,合理地运用冷暖、色相、对比与调和、反复与渐变、比例与节奏等色彩规律以及色彩的物理属性,用高度概括性的色彩语言,可以营造出最佳的视觉效果,以吸引观者的注意。
而且,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对于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它与人的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等息息相关,对于不同的种族和个人而言,色彩也存在着不同或相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色彩不同的心理效应。
与此同时,色彩还能产生不同的色彩联想和象征意义,例如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万物生命之源,从而感到崇敬、伟大,也可以联想到血,感到不安、野蛮等等;看到黄色,似阳光普照大地,感到明朗、活跃、兴奋,又易于产生空虚、贫乏和不健康之感等等。
二、中国传统五色观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及其价值
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形式是丰富的,其表现和传达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多姿多彩的。梁一儒先生在《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中提到:“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最突出醒目的部分”。因而,在现代VI设计中,我们应该在传统色彩中寻找文化的精髓,把它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传达出VI设计内在的文化象征意义,使我们的设计具有独创性、象征性和文化内涵。这既可以说是传统色彩的新版,又可以说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创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标志,便是传统五色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很好的范例它采用民间“五色观”红、黑、青(蓝、绿)、黄配以白色做底色,以中国传统太极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与奥运五环色彩相一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其中既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和象征意义,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装饰美感,将传统色彩和现念相结合,能使本土受众的心理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心理共鸣,而且能给国外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和心理联想。
又如,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设计的北京出租车外观更新方案《中华北京》就是对传统色彩中的五色观的成功诠释,该方案在交通工具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充分体现了现代色彩的美感。
该创意源于中国《五色说》中的正五色与间五色等理论与北京具体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相结合。黄色是中央土的象征,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最尊贵的颜色,以此为基色,选用四方的八种色(玄、紫、青、绿、赤、红、白、碧),代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这个案例的色彩搭配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色彩理论,比如:颜色的搭配时应将重点放在色彩调节上;色彩的使用应当是以人为本等。
同时,在VI设计中把传统五色观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与本土观众相沟通,而且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例如,“王老吉”这个品牌主要宣传的是这款茶饮的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它的罐形包装主要色调就是中国传统五色中的红、黄两色,这既体现了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和企业个性,又能够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审美需要,从而使传统色彩更好地为企业形象推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