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规划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规划;和谐社区;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和谐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追求。其实早在遥远的古代,安邦治国的思想中就已经富含了和谐的理念。和谐是一种均和的社会状态,包含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城市规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城市规划是一把双刃剑,城市规划可以营造出宜居的绿色空间,也可以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谐规划是社会的良心发展之路,不和谐的规划是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究竟怎样的城市规划才能称之为和谐呢?归纳起来,和谐规划的本质就在于通过适当的调节机制,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综合考虑地方的社会价值体系,寻求满足多元主体利益的平衡点。与传统城市规划相区别的是,其更加尊重人性,提倡人文关怀,更多地将注意力关注在了一些普通收入阶层关心的社会问题上。
1和谐社区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指的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形成的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网络架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区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应用,社区开始成为城市社会的基层细胞,社区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在我国,社区作为汇集居住、工作、休闲等城市功能交织的基层单元,也是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的地方。在这里,社会的压力、矛盾和冲突可以得到消减,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谐社区还肩负统辖区域发展,监督专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平衡社会保障、维护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邻里友爱等多重职能。社区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规划和谐社区都被积极重视起来,社区规划强调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策略,因此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和谐社区规划的理念拓展
构建和谐社区,不可避免地要依赖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首先设计人员要从狭隘的住宅规划理念中走出来,转变思想,扩展思路,积极关注与住在社区有关的各个领域,在全面审视当前住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同时,全面把握和谐居住社区的内涵,实现理念的拓展。
2.1从孤立的生活片断到连续的住居生活
快速的生活节奏,加大了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人们越来越少的休闲娱乐,繁忙工作一天后,回到“封闭”的住宅。当前的住宅区大多数都脱离了城市的整体功能,住宅是孤立封闭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少。本该在住宅区解决的社会矛盾被无情地抛给了城市,同时又无视城市的外部功能配套。在处理住宅环境时,很多住宅设计的卖点都是清净安宁,忽视了日常生活的完整和连续性。居民社区是为了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建立的,居民生活需求应该被完整地加以考虑,而不是经过切片式的处理。居住社区的规划必须要做到回归生活、回归主题,以完整的提倡生活为线索,确定社区的功能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让社区从单一的功能中走出来,先自上而下的分析生活、分析功能,再自下而上的创造功能、创造生活,有了便利性、连续性,才可能有舒适性、宜居性。
2.2从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到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统一体
城市规划学理论明确指出住区规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个部分,但是据调查研究表明,在社区规划中,物质空间规划被列为主要的考虑对象,非物质空间规划常常被较少考虑甚至被忽略。目前社区规划的主要问题就是孤立设计,往往关注的是使用者个体行为,忽视了群体间的互动,造成了住区规划“见物不见人”的普遍现象。另外,随着房价的上涨,住宅作为高门槛的市场消费品,这使得居民很难顾及到本该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需求,这样的需求导向进一步使得社区规划过程过分看重物质空间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居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社区不单单是居民的居住地,更应该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
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栖息地,更要求满足心理、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需要与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交流感情,这样才能良性发展。综上,社区的规划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统筹兼顾物质与精神两种属性,社会规划必须走出原本狭隘的物质空间领域,走向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的统一体。
2.3从封闭的内部结构到开放的球形结构
城市规划应该着眼于大局,和谐社区最终是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当前和谐社区的规划就缺乏大局意识,开发商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封闭区域打造风格迥异的住宅区,城市的统一管理面对这样的格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城市规划理论告诉我们,规划区域要充分考虑其规模、区位、形态与周边城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道路、绿化景观都需要参考周边环境的风格。
三、和谐社区规划要点分析
3.1“集约高效、资源共享”的紧缩型布局结构
和谐社区的规划要考虑到城市整体和长远发展,紧缩性的布局结构为宜,规划要注重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社区资源的共享。规划分区一直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反对简单的几何功能分区,又要综合考虑各功能的有机联系和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一个理性、有秩序的紧缩型布局结构。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社区规划要加强开发强度,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社区管理开放化,资源共享可以在更大的社区空间实现。
3. 2“邻里同质、社区复合”的居住区空间格局
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上涨很快,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在逐渐拉大,不同收入层的人居住环境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距离要防范,有防范就必然产生隔离的鸿沟。另一方面,当今以社会分异(主要为经济地位)为基础的择居行为是导致了城市居住的分化的直接
成因,因为一定范围内居民的同质性是促进邻里交往、强化社会认同和促进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和谐社区在主张多元阶层混居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使内部的组团或邻里的社会阶层适当同质化。
3. 3住房的多样化与场所的包容性
和谐社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的精神、物质需求,倡导住房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入住从而达到人口的融合目的。不仅住宅种类要多样,包含商品住宅、廉租公寓以及老年公寓等,套型设计也应各有不同,并应在土地拍卖合同明确规定中、小套型比例,以满足低收人家庭需要。但户型多样化是对整个社区范围而言,而在单栋楼或单个组团内差别不要太大。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避免过于功利,要人性化,要努力使得各个收录阶层的人都满意,并存有改造余地以适应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高文博.小议城市和谐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J].山西建筑.2007(27)
[2]林道友.构建现代文明的居住社区――浅谈温州市中心区杨府山居住区规划理念[J].小城镇建设.2006(04)
[3]谢静.居住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学报.2007(04)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8-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教学法广泛地应用到各科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中之重,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和实施教学的依据,而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手段和根本保证,是实施课堂优化组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恰当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开发学生智力是很必要的。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
利用目标教学法的意义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他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为特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提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其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既与《区域经济学》相关,又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联系,可以说该课程在这两门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两门课程又是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学好《区域分析与规划》对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而专业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开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但不管是“粉笔+黑板”还是“粉笔+黑板+多媒体”,这些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考虑到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动手和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巧妙利用目标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学生在上课时就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会什么,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要通览教材、学纲,准确掌握所授章节的目标要求,避免定目标时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相对独立性,按课后习题的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教学目标,且应与教学内容统一,如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单元目标为掌握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并能够应用该方法;再次,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授章节按照大纲中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细分为“说出、识记、理解、应用、归纳”等,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学习的水平层次;最后,备课时应列出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对应习题,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的形象性测试题。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始终要以目标为灵魂,教师和学生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课前,教师根据大纲、教材及学生情况定标,学生自学达标;课上,教师围绕目标检测,学生练习反馈,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进行导教,让学生进行第一层次达标;之后,教师进行助教,进行课堂小测验,集中反馈,评价小结,进行知识补救、矫正、强化,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首先,筛选符合总体目标的教学内容。就《区域分析与规划》而言,目前有两本教材,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用于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其次,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要研究分析所授章节的教学目标、编制符合认识规律的实施程序;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列出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自学、诱导、讲授、练习等逐一落实教学目标;再次,在上课时,可将所授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检测评价和反馈矫正,随时用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
每节课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指导练习,当堂反馈矫正。提倡学生自学、自测、自我反馈、自我评估。对所授章节或篇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通过三条途径加以处理:即课堂预习处理一部分;课堂教学处理一部分;课后练习处理一部分。把常规教学与目标教学结合起来,该讲的要讲足、讲透,不属于该课的“目标”,不要随意添加,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讲授。教学进程中要通过提问或测试不断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课后练习的安排,应从所授章节或篇目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出发,题量上可采取一题对一“标”,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可采取多题对一“标”的方法,目的是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达到掌握。
(三)学生讨论与教师评价
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实施目标教学,评价反馈是教学效果检测的手段,只有通过评价和反馈信息来调整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掌握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授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边讲边反复提问重点、难点,强化记忆,并且,在每节课或下节课,利用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或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教师抽样评判正误,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知道哪些已达到目标,哪些未达到目标,为调整教学策略、修正目标做准备。并且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定集体矫正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目标,普遍问题集体校正,教师集中解决,特殊问题个别解决,也可将教师的评判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自己订正。
实施目标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
首先,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科学正确地拟定教学目标是实施好目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制定科学、全面、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其次,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解决这些难点的方法、过程,让学生知道完成教学目标的好坏与他们的成绩相挂钩,采用这种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角色需转变
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是绝对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目标教学法”既包括教法还有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法,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学法。没有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目标教学的成功。因此,在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让学生明白目标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一面倒”的现象,由制定者、控制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适应这种身份上的转化,从适当的角度启发和点拨学生,把握课堂的方向和进程。
(三)与其他教学法共存
提倡“目标教学法”,并不是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尽管有其诸多的优势,但仍需同其他教学法一起灵活使用,不能用“目标教学法”以偏概全。必须实现“目标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目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整合。
实施目标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近三年来,笔者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目标,精心组织讨论等方法,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经过地理科学专业近150多名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思维活跃;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的商丘市规划图,其设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院系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课程的教学评估成绩也获得了优秀;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因此,目标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主体内容更加简明,基本克服了课程内容繁杂的缺点。同时,学生对课本重点、难点的理解更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质量和素质培养,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过程中,如学习某项用地的规划方案的教学,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对该用地做出自己的规划方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做出完整、清晰、符合要求的规划方案,并根据所学软件做出最后的规划图;对于有些各有优势、不相上下的方案,教师要予以肯定,学生通过自己摸索,再经过教师的指点就会对方案的形成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学习的信心也更足;表现更为突出的是个别基础课程成绩差、几乎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根据教师对规划方案制定的引导和讲解,不仅能逐步理解掌握规划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也能根据规划要求提出自己的规划方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些都充分说明“目标教学法”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能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目标教学法的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活动面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同时也对教师控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要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得以直观、生动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濮永仙.目标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9):95-96.
[2]徐炳文,杨育标.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3]李国才.目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31):222.
[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普丰山,陈运河.目标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114-115.
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4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5)
摘 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尝试分专业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首次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专业;调查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5-62-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 Liang 1,Tian Juan2, xiao-bing Liu 3, Xiong Hui 4, HuangLi1
(1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in jiangxi, nanchang of jiangxi province, 330200;2of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in jiangxi province, 341000;3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in jiangxi, jiangxi nanchang 330013;4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of jiangxi province, 330095)
Abstract: It needs a lot of effor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questionnaire fou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s the Univer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an try professional wil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hrough in every stag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ork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 a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of the first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colleg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sub specialty investigation
良好的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其接近自我实现的最高峰。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多是通过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取得。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笔者在江西省部分高校中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抽样调查,共选取了6所专科院校,涵盖文、理等各学科专业,5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在校生(不包括应届毕业生)358人,应届毕业生142人。收回有效问卷426份。在15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中进行了“关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相当陌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对所学专业对接市场的目标模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观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多数以就业为取向,但行动缺乏足够的规划;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但缺乏一定的行动;面对择业困惑,选择解决的途径,多数毕业生倾向于依赖父母;相对于就业,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趋近于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高职院校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工作得到了几点启示: 首先,鉴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近期的就业目标很重视,学校可以在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技巧;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可态度和投入动机偏低,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第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人格特质等方面的认知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应该对文工和理科施加不同程度的引导; 第四,“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虽然表现出了毕业生在就业态度上的灵活性,但也应该防止被动性的“先就业再择业”问题的产生; 第五,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应该包含对于当前职业市场现状的介绍及不同职业的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跟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1 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各大企业引起广泛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把西方成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移植到大学就业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1.1 课程设置模糊,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课程总体设置时间的紧缺和专业教师人员的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体系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好多教材的理论性不强,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差,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编写,其内容多集中在“以毕业生就业指导为主,以完成毕业生就业手续为辅”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虽然一些学校也积极引用国外一些成熟的教材,但由于国情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好多教材不太适合当前高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多数高职学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很多高职学院在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主要关注的是大一新生以及大三毕业生,对大一新生主要进行职业测评和规划,对大三学生则进行就业指导,而忽视了对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大一刚进校时就定好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了自己每学期的学习计划,但是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对自己制定的生涯规划的效果没有及时进行反思,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跟踪指导。
1.2 资力量单薄,专职人员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很繁杂,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就很有限;同时一个辅导员通常要面对近200个学生,如果要一对一辅导的话,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辅导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非常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教师的意见,因为只有专业教师才了解学生所选择行业的动态和行情。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集体授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比如邀请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传授求职技巧,这些形式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此类讲座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
1.3 校企联动脱节,职业观念淡薄
目前许多毕业生上岗后,因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而辞职或被企业淘汰,并非是因为他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合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大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常常感觉到大材小用或无处可用,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这种难以在学校里提前感受企业观念及文化的现状,导致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入职一年之内离职率屡创新高。
1.4 实践实习缺位,职业体验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因其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现状。对于专业实践技能相对重视,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则难有学校进行相关的企业实践培训和体验。从而造成了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有的学生会出现较为强烈的不适应甚至抵制情绪。一是学生从未到企业从事体力劳动,对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加之企业是根据市场的走向安排加班加点,时间难熬。二是对专业期望值较高,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白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认为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搭边。三是跟企业的工人师傅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企业里有些员工只是高中或是中专毕业,认为跟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有的时候请假也很难得到批准等等。少数学生因此产生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情绪,而企业对此也有明确的反映。
2 措施与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高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必须及时地、有效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修改课程标准,提倡“双师”教学
教育部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高职院校尤其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专业设立“双师”教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指导学生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2.2 重视专业建设,加强师资培训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一支工作在就业创业一线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化的职业规划队伍。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发现大学生思想、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善于让学生表达出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恰当提出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目标努力的激情和动力。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培养,逐步提高职业咨询人员的职业测评和咨询技能。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高校应结合现有教育资源,一方面,组建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职业生涯规划人员为主体的专职指导队伍,组建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主体的兼职指导队伍,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 职业指导在能够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要求后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员,不定期开展活动,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才能为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
2.3 吸纳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其中所包含的责任、敬业、守纪、创新、竞争、合作、服务、效率、质量等意识和观念,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该渗透的内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围绕市场需求,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引入就业指导课堂,吸纳企业文化的有益成分,从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即可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方面的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为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打下基础。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吸收、渗透企业文化,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角色适应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2.4 开展实践活动,充实学生职业体验
针对大学生缺乏职业感觉和职业经历的现状,高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职业实践,加强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建设工作,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实践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让学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择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 要以社会服务为纽带,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岗位。通过学校有计划派出专业的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技术开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或“送教上门”、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等途径,增加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了解,拓宽实习岗位渠道。大学生经过具体的实践,既积累了经验,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客观准确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了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以便能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另外,学校可以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生涯团体辅导、 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的课外活动,积极探索职业发展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友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 孙 权.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3] l保玲.职业指导操作实录[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4] 徐阳平.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5] 赵 蕾.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及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校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过去的一年。以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全面提升办学品位,顺利完成教育局下达的责任目标,本学年我校将认真落实柳明同志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创建三星高中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狠抓惯例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创新。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紧扣“科学、规范、精细、严格、有效”管理方针,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强化平安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质量保障,以平安护航,谋求洪外新发展。
一、强师固本。全力巩固教师队伍建设。
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时推进和高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迫切需要把培养教师从“教书匠型”转移到科研型”上来。众所周知,未来教育的挑战,不是资源,不是技术,而是教师的素质。校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学校硬件条件有了规模扩大了如何走内涵发展道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成了摆在校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因此,校全面启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继续要求全体教职工深入落实学校一贯强调的敬业、文明、求实、奋进”等师德准则。学会尊重、关怀、宽容、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树立主人翁思想,积极投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以校为家”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主人翁意识。
2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必需确立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更新办学理念,走依靠科研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之路。本学期建设两大工程,其一是名师工程”学校有计划地推出校园名师,充分发挥他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实现“名师扬名校”名校知名师”良性循环;其二是青蓝工程”通过集体备课、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使年轻教师尽快生长;还组织教师到南师附中、淮中、东庐名校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渠道,让教师了解教育的最新研究动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以研导教。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体化。
校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文教育为目标,坚持“较低起点,较大容量,较快节奏,注重学法,精讲精练”原则,实施教育改革,塑造高尚人格,构筑现代精神,培育、开拓创新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平等博爱的民主意识,怀疑批判的科学精神;以英语课程建设为重点,发明英语学习氛围,办出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真正落实“班级授课、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推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各有目标、各有所获”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教研组、备课组坚持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教研效果,踏踏实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集思广益,勇于创新。
2利用教师配有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建立学校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的作用,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
三、加强管理。争创一流教学质量。
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向管理要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向管理要生存。全体老师都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目标,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意识。全校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全力以赴抓教学。抓好备课组、教研组工作。各处室协助抓好年级,班级的工作。校领导每周下班听课,以听促教,建立教学值周制度,做到天天有检查,有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1本学期。
加大教学惯例检查的力度。教务处在抓好惯例管理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的进修,不时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评估细则,以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今年我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五个“实”要求:①备课“实”不搞框架式备课,要注重课堂细节的准备,每个问题的设置,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都要精心准备。②上课“实”上课不搞花架子,内容要实在要瞄准考纲,要有思维训练的力度,不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一切要讲究实效。③作业“实”讲练能真正的结合,讲能对练有指导作用,练能真正巩固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上精心挑选,有针对性,有思维力度。作业的批改及评讲要及时,尽量不隔堂,批改时能发现误区,评讲时要针对误区,进行思维的纠正。④复习“实”每堂课必需要对上堂课知识进行回顾,每单元结束,有知识反馈,发现问题,就停止新授,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也要定期进行回顾,直到形成临时记忆为止。⑤辅导“实”辅导课不走过场,每节课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阅读有阅读的目标,辅导到人,既管纪律,又要指导学习。
2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老师认真学习钻研大纲。
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做到没有初案不参与集体备课,没有个案不走进课堂。作业要精选精练,有作必改,有改必评。教师之间,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封闭式教学方式,注意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特别是同学科、同轨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毕业班的工作是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
做他坚强后盾。校长直接分管毕业班工作,随时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和分管同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毕业班教师都明确肩负的责任重大,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和“低起点,多层次”辅导,争取大面积质量提高;同时,做好拔优和中转优工作,建立优生档案,分人承包指导。各科老师互相协调,注意平衡,相同学科的老师互相配合,团结奋斗。加强毕业生前途和理想教育的同时,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运用胜利教育法,使全体学生学有信心、赶有劲头。
四、层层落实。打造平安校园。
预防为主,校坚决贯彻“平安第一。综合治理”方针,以“加强平安管理,打造平安校园”为主题,实现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
健全组织。校党支部、校长室对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统一认识。为加强平安管理。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学校成立以江雪清校长、谢维扬书记牵头的平安教育领导班子,消防平安工作网络,切实做到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全体教师共同抓,团委、学生会协助抓,使创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并不时得以强化。建立领导、班主任值勤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制度才干确保平安工作落到实处。用餐管理制度,保安门卫值班制度,节假日领导值班制度等,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平安防范教育工作,经常召开教师会议,解、分析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布置创建工作,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市、县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确保学校创建工作的有秩开展。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学校制定的种类制度主要有:重点要害部位平安捍卫制度》门卫制度》防火平安检查制度》消防设施及器材维护颐养制度》实验室平安防范制度》食品药品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保管室规章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员工作制度》等。
校长与各部门签订平安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平安责任制。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教导主任与年级主任签订平安目标责任状,年级主任与班主任签订平安目标责任状,建立了平安目标任务”和“考核奖惩制”把责、权、利相结合,把各班级每学期各项平安工作进行检查打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重要依据。
2保证措施落实到位。
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学校在会计室改用先进的平安箱,首先加强硬件建设。装置防盗门,严格执行现金保管制度。其它重点部位(电脑室、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办公室)装置与县公安局110联网的自动报警装置,一旦夜里发生险情,门卫立即出动巡查与此同时公安110几分钟内即可赶到
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登记和值班制度,其次加强门卫保安管理。加强门卫管理工作,把好入门关,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车辆出入制度、公物出门证制度、来宾登记制度。每月底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报公物出门情况,有效地防止了公物流失现象,确保了学校的平安。其次,加强值勤值班。强调学生进入校园必需携带学校统一操持的出入证,任何人进出校园都要步行,每天夜里行政楼有专人值班,负责教学楼的财富平安。
建立通报制度,第三加强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严格管理,及时掌握信息上报校长室,便于及时进行调解矛盾,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学校经常对有问题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引导,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帮教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至今没有出现违法犯罪学生。
后勤部门重视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和操作培训工作,最后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加强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把好食品采购、清洗、烹饪、消毒卫生关,坚持做好食物留样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加强法制教育。
一、校情分析的两大功能
校情分析主要兼顾两个功能:一是通过校情分析这样一个过程,让所有教师对学校状况有直观的了解,对自身存在的上升可能和限制性因素有深刻的认识,为规划职业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二是有助于学校最高决策层对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师群体的基本情况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如何应对学校当前面临的现状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前期思考,对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有正确把握,为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充分的依据。
二、校情分析的四项原则
实施校情分析,必须遵循四项原则,即民主参与原则——跳出原有封闭的分析决策圈子,广泛听取意见,实现平等对话和沟通;整体性原则——把学校视为一个独立系统,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中,揭示出学校内部系统的特征及运动发展的规律;问题导向原则——客观地呈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轻重缓急原则——不能平均使力,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才能纲举目张,同时对各种问题要按“轻重缓急”的次序进行优先排序,重点锁定并分析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其中, 民主性原则是一个需要侧重体现的方面。我们认为,分析校情不应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决策层的行政行为,而应该是全体教师、家长代表、学校规划师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活动过程。为此,我校在实施校情分析的前期,组建了多元的校情分析合作团队,以期产生最大效益。
1.专家团队
学校办学,尤其是一所年轻学校的创办,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和科学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会自困于“照葫茹画瓢”或同水复,永远没有创新,也上不了层次。因此,我校构建了由大学的教育规划师、专家团队、社会教育机构领衔的校情分析规划小组,借助伙伴合作关系,全面客观地会诊学校情况。依托专家团队资源,提升规划理念及目标;依托高校教育理论及文化底蕴,提升发展主体层次;依托社区、企业园区及体育、艺术机构的资源,提升学生素质;依托多元资源的整合力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这是科学制订并实施规划的必备条件。
2.全体教师
在通过校情分析来确定学校优先发展项目的过程中,尤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参与面以及在认识、沟通、愿景等方面的达成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今后实施优先发展项目的成效与结果。因为优先发展项目的实施有赖于教师参与,它将影响教师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教师参与校情分析、参与选择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对此产生“认同”,并把它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点尤其重要。
3.家长代表
基于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开放、互信与支持,我们邀请家长代表加入到校情分析的行列中,积极参与整个过程。我们始终认为,学生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受惠者,任何项目的确立,首先应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家长参与校情分析,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学校现时状况及未来发展的知晓权和发言权,还有利于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诉求,使优先发展项目的确立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其需求性和适合性。此外,家长的理解并认同,也必然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给予学校最大的支持和配合。
三、校情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校情分析是制定并形成学校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决定着学校定位的准确性及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它主要有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排序法、校史分析五个方法与技巧。我们将这五个方法与技巧进行巧妙整合,形成以下两大策略。
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通过校情分析来科学定位学校未来发展,它需要集体智慧,全员行动。我们尊重教师的话语权,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校情分析中,及时向上传递教师的职业感受及意见想法,表达一线教师的意愿和诉求。学校规划师及管理层则借助“自上而下”的形式,将校情分析的初步结论、学校定位及发展方向,通过全体教职工大会、教代会等形式予以广而告之,在经过上下几轮的意见征询、共识达成、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并出台了《校情分析报告》。
2.头脑风暴与漫谈沙龙
所谓头脑风暴,是一种类似“挤牙膏”式的思维碰撞与交流活动,它是指在专家介入、引导、追问下,让学校全体行政班子成员抛开顾虑,专门就校情分析畅谈个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通过彼此间疾风暴雨般的争论、辩驳,最终让大家的认识达成基本一致。所谓漫谈沙龙,是一种聊天式的漫谈交流活动。学校行政分头参与,学科教师分批参加。大家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围绕自己的工作现状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职业理想、工作感悟、情感需求、未来期许,等等。
上述两种策略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智慧,凸显的是广大教师的主体地位。
四、校情分析的四个维度
在制定规划、分析校情的过程中,我们在专家团队的直接参与与指导下,第一次与SWOT方法有了零距离接触。利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归纳、对比和概括等手段对学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不仅使学校的优势更趋于显性,更有利于学校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原本客观存在的劣势或者说威胁能得到有效的弥补、减少,或者规避。它对把脉区域教育的发展动态,及时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正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和依据。现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为例加以说明。
1.优势S(Strengths)
一是知名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优势。上海交通大学是附小的金字招牌。作为品牌大学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小可以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文资源谋划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二是年轻化队伍结构及科研兴校的强烈意识。附小成立初期,教师平均年龄在30多岁,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及充沛的精力,为学校特色创建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始终把教育科研当作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让教育科研为“新基础教育改革”和“二期课改”服务。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学校依托规划师和专家的引领,请他们把脉会诊,寻找症结,开出良方,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加快学校的发展速度。
三是人口导入区的区位和生源优势。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紫竹科学园区比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良好,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父母不仅愿意也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还非常注重孩子业余兴趣的培养。同时,学校作为中福会少年宫上海市小伙伴艺术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培训基地、上海市体操运动训练中心少儿训练基地,也吸引了部分本学区外的特长学生慕名来校借读,为学校特色创建提供了一定条件。
2.劣势W(Weakness)
一是学校建校历史短暂,缺少名师和骨干教师。附小由于学校建校历史短暂,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的知名度和教师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学校缺乏名师和骨干教师。如何尽快培养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如何协调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发展,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是学校条线工作发展的均衡性有待加强。学校条线工作发展不均衡,学校对德育、少先队、教学、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非常重视,改革力度十足。相比较而言,作为支持和配合系统的信息技术和后勤部门,在人力和设备的投入方面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信息技术对学校办学的支持效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学校的后勤工作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革。
3.机遇O(Opportunities)
一是属地化后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教育局对学校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学校设备不断齐全并得到优化。一流的专业体操训练馆,设施齐备的形体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等,都为附小有效推进优先发展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体育俱乐部、小伙伴艺术团基地的奠基、多区联动关系的建立,为创建特色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4.挑战T(Threats)
一是学校周边历史名校较多,提升了办学和工作压力。学校地处上海市老闵行地区,有多所历史名校,近年来又有一批学校成长为后起之秀,这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名师支撑,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附小师资队伍和学校都较为年轻,又地处名校周边,这些客观因素在无形中催化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给附小的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